閱讀屋>職場健康> 皮膚過敏騷癢治療方法有哪些

皮膚過敏騷癢治療方法有哪些

皮膚過敏騷癢治療方法有哪些

每當到了季節轉換時有些人皮膚過於敏感,就會經常出現皮膚過敏的情況,發病之後表現症狀為面部紅腫,脫皮,搔癢等,這些症狀讓患者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如果是面部過敏也給愛美的女士造成很大的麻煩。那麼皮膚過敏騷癢治療方法有哪些?以下是pincai小編為您整理相關內容,歡迎參考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皮膚過敏騷癢治療方法有哪些

1:可以使用適量的撲爾敏研成粉末,放入溫水中清洗區域性的皮膚,可以幫助皮膚有效緩解過敏症狀,而且這種外用的方法藥物不經肝臟吸收和代謝,對身體沒有什麼危害。

2:治療皮膚過敏的小妙招,首先可以準備好1000毫升淘米水放入鍋中,然後在其中加3勺鹽開火一起煮,煮沸冷卻後用此水清洗皮膚過敏的部位胡,在使用之後也可以緩解肌膚瘙癢、過敏症狀。可以在清洗之後直接在患處塗抹過敏修復霜。

3:喝綠豆甘草湯也是一個治療過敏常用的小方法,尤其是因為食物過敏引起的'皮膚敏感、發癢的患者,可以飲用綠豆甘草湯。具體的製作方法和準備材料主要有:綠豆 0.5千克,甘草15克,在鍋內放入材料然後加水5碗,煮滾後用小火慢煮約40分鐘,特綠豆熟後,喝湯吃豆,不要加調味品。此方具有緩解敏感的作用。

4:皮膚過敏的患者還可以每天喝一勺蜂蜜,使用方法是直接沏水喝或塗在麵包片上都行,但需要注意不要高溫加熱以免蜂蜜的成分被破壞,可以預防和治療皮膚過敏。

皮膚瘙癢的中醫療法

一、脾虛溼蘊

主症:發病較緩,瘙癢,皮損微紅,抓後可有糜爛及滲出,可伴鱗屑;伴納少,腹脹,便溏,易疲乏,關節不利,舌淡胖,苔白膩,脈弦滑。

分析:腎陽衰微,先天不補後天,則脾失溫養,終致脾腎衰憊,脾不運化水溼,溼濁內蘊,日久而成濁毒,壅滯三焦,因其不能從水道外排,則外溢肌膚,終致溼毒外溢肌膚,故見肌膚瘙癢;脾虛,則納運無力,故見納少;食入難消,食滯胃脘,故腹脹;脾虛不運則大便溏瀉;脾虛,氣血生化不足,精微不養四肢故而疲乏;舌淡胖,苔白膩,脈弦滑,均乃脾虛溼蘊之徵。

治法:健脾利溼,止癢。

方劑:溫脾湯合防己黃芪湯加味。

常用藥物:生大黃、西黨參、制附子、乾薑、甘草、漢防己、黃芪、炒白朮、車前草、豬苓、茯苓、紫荊皮、地膚子、白鮮皮等。

方解:方取溫脾湯溫補脾陽,此寓攻下溼濁之邪,取防己黃芪湯健脾益氣、化水利溼。 方中黃芪、西黨參、炒白朮健脾益氣,豬苓、茯苓、炒白朮、車前草利水滲溼,制附子、乾薑益氣溫陽,紫荊皮、地膚子、白鮮皮祛溼止癢,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具有健脾益氣、祛溼止癢之功。

加減:若溼毒較重,伴關節腫脹不利,可加用土茯苓以解毒除溼,通利關節,若紅腫且面廣者可加用桑白皮,酌加大黃瀉熱利水,如大便溏薄者,易生大黃為制大黃,並加仙茅、肉桂以溫脾陽,洩溼濁。

二、血虛肝旺

主症:一般老年人多見,病程較長,瘙癢,皮膚乾燥,抓破後可少量脫屑,血痕累累;伴頭暈眼花,失眠多夢,情緒起伏,可誘發及加重,舌紅,苔薄,脈細數或弦數。

分析:年老患者,久病體虛,且脾腎衰憊,營血俱虧,氣陰兩虛,氣血不足則易生風、生燥,而見瘙癢;氣陰不足,體膚失養,故皮膚乾燥,抓破後可少量脫屑,血痕累累;氣血不足,心失所養而見失眠多夢,或見臟腑氣機失調,且情志抑鬱,煩惱焦慮,五志化火,肝火化熱動風,亦發瘙癢,伴頭暈眼花;若遇情緒起伏,可誘發及加重;舌紅,苔薄,脈細數或弦數均是血虛肝旺之徵。

治法:養血平肝,祛風止癢。

方劑:養血潤膚飲加減。

常用藥物:當歸、熟地黃、黃芪、天冬、麥冬、桃仁泥、紅花、升麻、黃芩、白蒺藜、荊芥、防風等。

方解:方中當歸、熟地黃滋陰養血,與桃仁泥、紅花相伍,養血活血而祛風潤膚;白芍養陰柔肝,白蒺藜平肝補腎,善行血分,滋腎疏肝解鬱,疏散肝經內熱,止皮膚之癢;荊芥、防風祛風止癢;升麻升散,善治斑疹;黃芩清熱宣散;天冬、麥冬養陰滋腎,潤燥柔絡。諸藥合用,有平肝養血、滋腎輕清、活血潤膚、祛風止癢之功。

加減:年老體弱者,重用黃芪、黨參;瘙癢甚者,加全蠍、地骨皮;皮膚肥厚脫屑者,加阿膠、丹參;皮膚粗糙乾燥者加烏梢蛇、殭蠶、蟬蛻。

三、氣血兩虛

主症:病程久,反覆發作,瘙癢明顯,常伴肌膚甲錯,鱗屑,時有心悸,面色㿠白,或伴氣短懶言,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或脈澀。

分析:溺毒日久,腎陽衰微,脾失溫養,故而日久脾腎衰憊,且飲食攝入不足,脾不運化水谷精微,氣血化生無源,終致氣血兩虛;血虛生風,風勝則燥,故見瘙癢發作;氣為血帥,氣虛則血行無力,氣血瘀滯,氣虛血瘀,且久病入絡,久病必瘀,故而瘙癢明顯,伴肌膚甲錯,有鱗屑;氣血兩虛,故伴氣短懶言,倦怠乏力;氣血不榮於面,故見面色㿠白;氣血不足,心失所養,故時有心悸;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或脈澀均是氣血兩虛之徵。

治法:益氣養血,通絡止癢。

方劑:桃紅四物湯合當歸飲子加減。

常用藥物:桃仁、紅花、當歸、白芍、川芎、熟地黃、荊芥、防風、黃芪、白蒺藜、何首烏等。

方解:方中當歸、白芍、熟地黃養血益陰,桃仁、紅花、川芎活血行氣通絡,白蒺藜善行血分, 止皮膚之癢,五味子、何首烏滋腎養血,荊芥、防風祛風止癢。

加減:病程日久,遷延不愈者,加土茯苓、全蠍、蜈蚣;瘙癢明顯者,加白鮮皮、烏梢蛇;肌膚甲錯,鱗屑明顯者,加三稜、莪術、水蛭。

四、風熱血熱

主症:多見於夏季發作,發病初期,瘙癢明顯,遇熱尤甚,抓後可有血痕甚至血痂,可伴心煩,口乾,小便色黃,大便乾結,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

分析:年老患者,腎病日久,久病體虛,易受外邪侵襲,風為百病之長,外受風熱之邪,皮毛受之,風邪走竄皮毛,氣血執行不暢,故見肌膚瘙癢明顯,遇熱加重;熱邪傷陰,陰液耗損,陰虛內熱,內熱與外熱相合入血,腎陰虧虛,故小便色黃;心陰不足,心失所養故見心煩,口乾,大便乾結;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均是風熱血熱之徵。

治法:疏風清熱,涼血止癢。

方劑:消風散合四物湯加減。

常用藥物:熟地黃、當歸、生地黃、赤芍、川芎、蟬蛻、知母、苦參、荊芥、防風、蒼朮、牛蒡子、石膏、甘草等。

方解:方中荊芥、防風、蟬蛻、牛蒡子辛散透達、疏風散邪,使風去則癢止,配蒼朮加強祛風,當歸、生地黃、熟地黃、川芎滋陰養血清熱,知母合石膏,配赤芍清熱瀉火,是為熱邪而用,苦參清熱止癢。

加減:血熱甚者,加牡丹皮、紫草、浮萍;風盛者加全蠍,殭蠶;夜間癢盛者加牡蠣、珍珠母。


【皮膚過敏騷癢治療方法有哪些】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