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綜藝朗讀者觀後感線上看

綜藝朗讀者觀後感線上看

綜藝朗讀者觀後感線上看

《朗讀者》於2017年2月18日起,每週六、日晚八點檔黃金時間於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與綜藝頻道聯合播出。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節目旨在實現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傳導作用,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下面是綜藝朗讀者觀後感,歡迎閱讀。

《朗讀者》第一期:濮存昕自曝兒時曾被喚“濮瘸子”

綜藝朗讀者觀後感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好年齡最美的人~深情不及陪伴,厚愛無需多言!

董卿 :我想,因為陪伴很溫暖,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沒有了陪伴,也就沒有了活著的意義。我想,這句話原應是,一個人,一座孤島,陪伴,讓孤島長出愛和希望的種子,從來有了萬千歡喜,有了生命的意義!

傾聽《朗讀者》,何止是聆聽一段文字,一種聲音,一個故事!文字的背後有它的靈魂和溫度,而文學的背後就是愛和恨!朗讀,喚醒了每個聆聽者心裡最平凡也最可貴的溫情!我們的國家、社會、家庭、人都需要這種愛、溫暖、感動,或許這就是《朗讀者》的意義,拂去凡塵浮世,撫平聆聽者心頭的疲憊和傷痛,在文字溫暖的港灣裡,讓靈魂有了片刻的安詳!

文學只是一種表達感情的方式,我們體會到的是文字背後的感情,又或者我們感受到的是我們心裡燃起的溫情,我們看到了我們自己!

美好的東西,都應該被寶貝,因為有限!人懂得活著,或許只剩下短短几十年,而對於那些後知後覺的人,真正算是活著的光陰或許更短!我聽過許多人說活著的意義,我也看過很多文人寫為了什麼而活,大至宇宙和平、世界和諧、國家、信仰、星空、道德法則……小至家庭、孩子、孝悌仁義~

當然,我們生而為人,與生俱來就揹負著各種使命和責任,可我想寫的不是這些大義、教條和真理,我寫的,不求深刻,只求簡單!

這個世界,對於每個真性情的人,想法都是與眾不同的!為什麼活著?怎樣才算活著?

人生是一場旅程。我們經歷了幾次輪迴,才換來這個旅程。而這個旅程很短,因此不妨大膽一些,不妨大膽一些去愛一個人,去攀一座山,去追一個夢……有很多事我都不明白。但我相信一件事。上天讓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就是為了讓我們創造奇蹟。(大魚海棠)

我們大部分人是芸芸眾生裡的泛泛之輩,對我們而言,創造奇蹟是不是不太真實!恰恰相反,我認為,每一個人赤誠勇敢去愛的人都在創造奇蹟!最常見的一個每天都在創造奇蹟的角色——母親! 女本柔弱,為母則剛!人世間最讓我覺得自帶光輝的詞——母親!全世界那些數以億計的母親每天都在用母愛創造奇蹟!

在人生的苦難、未知的恐懼和兇險裡,沒有麻木迷失自我,保持一顆一塵不染真心的人,都難得可貴!這種人,永遠值得我珍惜!

在人世的苦渡和福澤裡,最該懂得兩個字大概就是珍惜!珍惜我們遇見的每個人的緣分,善待和珍惜真心愛著我們的人。

或許,真性情的人最大的善果就是,生而無畏、無悔、無愧,死而無憾、無虧!盡心盡善、盡誠盡美,盡情盡興,我想說,你全心全意的樣子真的很美!

趁時光正好,去愛你想愛的人,成為你想成為的人,不後悔,不將就,在愛和真誠面前,始終充滿勇氣!

《朗讀者》第二期:蔣雯麗吐露防艾見聞 鄭淵潔述父子情

綜藝朗讀者觀後感

除了《中國詩詞大會》,最近又有個電視節目火了,就是央視的《朗讀者》。這兩個節目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蘊藏於節目中的人文精神。《中國詩詞大會》選手比較的是中國古代詩歌的記憶,已經播出過很多期,觀眾比較熟悉了。《朗讀者》卻是一個全新的節目,正像主持人董卿解釋的那樣:“朗聲者我認為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就是傳播文字,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朗讀者。”

隨著《朗讀者》的火爆,這完全超越了人們的預期。一方面,作為一個電視節目,還是全新的容顏,誰也不會想到它能夠火爆。另外一方面,電視節目火爆背後隱藏著深深的邏輯,從而能夠引發我們的深思,讓我們懂得如此創新才能夠贏得觀眾的喜愛。有鑑於此,筆者以為,所有電視節目的創新,難道不應該向著《朗讀者》看齊嗎?從中能夠獲得啟發,共同出品優質電視節目,不亦樂乎?

人文性。透過《朗讀者》和《中國詩詞大會》等獲得最大成功的電視節目來看,人文特質和文化底蘊是至關重要的,它們都能夠從中國傳統文化出發,遵循固有的文化邏輯,尋找與觀眾的契合點,將文化元素滲透其中。所以說,電視節目創新的過程就是這樣恪守人文性的過程。可以說,有生命力的電視節目,如果丟棄了人文性,往往就是沒有精神原色的,也註定是沒有前途的。既然如此,電視節目的創新就應該從《朗讀者》中找尋到其中的邏輯規律,懂得其中的價值邏輯,由此才能夠開啟一條新路。

原創性。在如今,刻意模仿成為一種時尚。比如《中國好聲音》火了,《中國好歌曲》《中國好歌詞》也紛紛出爐。而這樣的模仿,對於原創要求就蕩然無存。筆者以為,電視節目的生命力在於原創本身。咱們舉個例子,《朗讀者》為什麼受到歡迎?董卿的主持是一個因素,有範兒!出場嘉賓像柳傳志、濮存昕、張梓琳都是名人,還有很多平凡的人,能夠獲得認可,能夠帶來感動。所有這些元素共同造就了原創的魅力!而對於原創新來說,這不僅需要一種創新,更是需要一種積累和積澱,只有如此,才能夠將原創新的電視節目發揮到極致。

互動性。看《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都能夠感受到互動的魅力。觀眾和主持人,嘉賓和觀眾,這些都是互動的鏈條。筆者以為,電視節目,尤其是深受歡迎的電視節目必須能夠有互動的特質。否則,只剩下主持人或者是嘉賓的話,這樣的電視節目就會淪為雞肋。所以說,電視節目創新需要懂得互動的能力發掘,讓更多的觀眾參與其中,這樣才能夠實現最終的目標,看到更多精彩的電視節目出現。

總而言之,《朗讀者》提供了一面思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電視節目創新的思路在哪裡。其實,就在於人文性、原創性、互動性上,只有從這些選擇出發,才能夠賦予電視節目無限的生機和活力。讓觀眾都能夠領略到電視節目不斷創新的勇氣和魄力。

《朗讀者》第三期:徐靜蕾暢談感情觀 麥家憶兒子叛逆期

綜藝朗讀者觀後感

主持了十三年央視春晚的董卿,在不久前的《中國詩詞大會》上憑藉文學功底驚豔亮相,而這次推出《朗讀者》,是董卿第一次擔當節目製作人。節目首播結束後,董卿透過微信接受了記者採訪。

最近一段時間,文化類節目開始大熱。繼《中國詩詞大會》驚豔了觀眾以後,《朗讀者》也開始變得廣受歡迎。文化類節目不僅帶火了相關的原著,更讓觀眾的眼光開始著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上,這對於整個社會而言,都是一個好現象。

熱起來的每一個文化類節目,都有一個共性,那便是節目中的傳統文化含金量。按照常理而言,傳統文化類節目,一般都是“陽春白雪”,這些節目以晦澀和高深而聞名;但在這些熱起來的節目中,我們卻看到了區別於《百家講壇》式的變繁複為簡單的講解。一方面,《朗讀者》堅持了原汁原味,讓人們透過經典,看到一種文化的古老和傳續;另一方面,《朗讀者》貼近人們心靈,朗讀者的選取,以最適合代替最有名氣,這讓群眾能夠更容易獲得文化共鳴和情感共鳴,這給發展中的文化類節目指點了方向:文化類節目,含金量越重,越有影響力。

傳統文化含金量越重,觀眾對於文化類節目越有興趣。人們對於娛樂節目的心態,和對於文化的需求緊密相關。若是人們對於娛樂有所傾向,那麼,娛樂類節目就會迎來火熱;若是人們對於文化類節目有所需求,那麼,文化類節目就會走向巔峰。對於文化類節目而言,要吸引觀眾眼光,就需要在不斷深化自身節目文化內涵上下功夫。節目有內涵而又不失現代氣息,傳統文化在節目中的含金量越重,就越能帶起觀眾的文化探尋感。

節目創新含金量越高,觀眾對於文化類節目的興趣越能恆久。正如同每一樣食品都有保鮮期,人們對於文化類節目的興趣,也有保鮮期。隨著節目多樣化潮流的到來,文化類節目,也不能再拘於某種固定的形式。人們唯有在節目的播出過程中感受不到“套路”和“做作”,才能對節目產生持久的興趣。因此,要留住觀眾,文化類節目需要在節目的形式上適當創新,用貼心贏取觀眾的芳心,遠比用虛情假意來得痛快。

文化含金量,是文化類節目能否立足的根本,節目創新,是文化類節目做強做大的前景。若是文化類節目能夠同時在文化含金量和節目創新上下功夫,文化類節目自然越做越好,觀眾也會不請自來。

綜藝朗讀者觀後感

《中國詩詞大會》的熱度還未散去,由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擔當製作人、央視創造傳媒有限公司承擔製作的文化情感類綜藝節目《朗讀者》,於2月18日晚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

《朗讀者》是一檔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節目,來自各行各業、有一定生活閱歷的人用深情朗讀這一極具中國風的方式,來分享一段詩篇或者一個段落對他人生的積極影響。這檔節目既有接地氣的人情味表達,也有引發人們共鳴的故事分享,而最讓人無法忘懷的,是“朗讀者”們在故事分享前所經歷的真實人生經歷。每一個朗讀者都在行走中感悟人生,聆聽和觀察他人帶給自己的感動,繼而將這份感動透過朗誦這一方式分享給更多人。

朗讀是每一箇中國人都會經歷的學習方式,學生時代中,每一個人都在校園朗讀中感悟文字表達的力量和魅力。但是限於當時人生閱歷尚淺,朗讀顯得較為功利,年輕的學生們更習慣用背誦一詞,來替換“朗讀”這一概念。其實,朗讀是一種和文字的互動,更是一種讀書人和作者的內心交流,朗讀若到情深處,時時刻刻會牽引情感,人們會情不自禁地在朗讀過程中放緩速度,甚至乾脆停下來,用心品味作者在寫下這段文字時的心情。而背誦更像是一種走馬觀花的體驗,即便耗費了時間,卻無法讓人產生足夠共鳴。因此,當有了一定閱歷的人們邂逅牽引回憶的綜藝節目《朗讀者》時,對詩篇和文章會有更深刻的理解,也會隨著朗讀者的表達產生更多思考和共鳴。

朗讀是一種重新講述故事的溫情方法。在這樣一款主打朗讀的綜藝節目中,我們不但能看到名人、長者偏愛的詩篇和文章型別,還可以透過他們走心的分享來走近他們的內心世界,瞭解他們曾經面對的抉擇和掙扎。這些都是讀者們期盼多時的寶貴的人生財富,不同年齡的人看待人生的角度不同,思考方式不同,但是卻可以在和他人互動交流中感受不同的思考方式,提前為自己可能會面對的人和事打好鋪墊。以後再遇到這樣的事情時,處理起來也會更加從容。每一個人的人生,或者說每一個人的.成功,其實都是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但是在這些長者的故事分享中,我們能夠感受到真實人生故事的魅力。我們透過這些長者的故事去發現世界,重新看待父子情、友情、愛情,告別稚嫩和執拗,用更加包容的態度去面對感情,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人生體驗。它透過朗讀被傳達,透過故事分享而影響更多人。

《朗讀者》看上去像一個靜態表達的節目,但是當人們透過朗讀這種形式進入到講述者的人生意境中後,能夠發現不同的講述者呈現的是不同的人生見解和人生表達,他們為我們的全新思考提供了多種可能。我們能夠藉助他們的故事擴大視野,隨他們的故事去感受發現的力量、行走的力量,而這些正是《朗讀者》這個節目真正要賦予我們的內心滋養。

綜藝朗讀者觀後感

央視在文化類節目上再發力,繼春節期間火爆的《中國詩詞大會》後,一檔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日前開播。節目播出後口碑甚佳,觀眾評價幾乎“零差評”。有網友說感受到滿滿的正能量,“怎麼找來的這些人?每個人物都讓我受益匪淺,他們的聲音喚醒了我的內心。”“其他臺綜藝都在裝瘋賣傻的時候,央視使勁把大家的審美往回拉,每週六終於有節目可追了。”

剛剛落下帷幕的央視《中國詩詞大會》,被譽為是時下電視綜藝節目的一股清流,並最終以一檔節目的力量,掀起了一股全民誦讀經典古詩詞的熱潮。而作為文化綜藝節目接棒者的《朗讀者》,同樣沒有讓觀眾失望,播出第一期以後,就贏得了如潮讚譽,網路上下對這檔節目的評價更是近乎“零差評”。

作為一檔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由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擔任製片人和主持人,從節目的名字就可以知道,這是一檔以朗讀為核心主題的文化節目,只不過在節目的呈現形式上,借鑑了綜藝的形式,比如請一些名人明星參與經典文字的誦讀,同時在節目過程中還穿插鋼琴彈奏、戲曲演繹等等形式。但不管節目的形式如何新穎多變,文字才是這檔節目的核心與靈魂,而最為打動觀眾的,還是文字的力量。

文字的力量,對大多數國人來說,可能已經很多年很多年沒有感受到了。儘管在國家的倡導、媒體的呼籲之下,喜歡讀書的人越來越多,但不可否認的是,不讀書的人更多。而且,有些喜歡讀書的人一年可能會讀幾百本書,但那些不喜歡讀書的人,則可能一年哪怕連一篇文章都不會讀,更別說讀完一整本書了。但我們所倡導的國民圖書閱讀率,顯然是希望更多的人讀書,讀更多的書,而不是少數人讀了多數的人,多數人卻幾乎不讀書。

《朗讀者》節目中無論參與朗讀的是濮存昕、柳傳志、張梓琳這樣的名人明星,還是被稱為綜藝節目“素人”的普通人,也不管他們所誦讀的是著名作家寫就的著名作品,還是自己寫給愛人的情書,但相同的是人物的故事和文字的力量,都綻放出能夠直抵靈魂、打動人心的力量。很多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都被朗讀者本人的故事和他們所朗讀的文字感動地熱淚盈眶,不能自已,這是那些依賴演藝明星,透過炒作手段吸引眼球的娛樂綜藝節目所無法比擬的。

《朗讀者》不但是電視綜藝節目的清流,而且和先前的《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等等文化綜藝節目一起充當了電視綜藝節目的文化擔當。它們的作用不僅僅是在節目所持續的幾十分鐘時間裡讓觀眾感動,給觀眾激勵,而是引導我們能夠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是否距離經典、距離文字太遠了?文字的力量,久違了,就讓我們從央視的《朗讀者》開始,重新體會它、感受它吧!


【綜藝朗讀者觀後感線上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