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仁義禮智信》讀後感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仁義禮智信》讀後感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仁義禮智信》讀後感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仁義禮智信》讀後感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文章介紹了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場去賣布,為了使兒子不惹麻煩,所以她對兒子說:“兒子,你不跟我賣布,我回來後讓你吃豬肉。”兒子一聽有肉吃,就不鬧著去了。妻子回來後,發現曾子正要殺豬,妻子很捨不得,便哭著求他不要殺豬。而曾子卻堅定地說:“做人不可以言而無信,既然答應兒子要殺豬吃肉,就不應該後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兒子長大後言而無信,所以我今天要為兒子做個榜樣。”於是曾子把豬殺了。他的兒子長大後也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有體會。以前我經常說話不算數,答應別人的事也沒有及時做到,為這事沒少惹老師和父母生氣。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出去玩,我答應了回來後要寫一篇日記的,可是我卻沒有寫,一拖再拖,企圖矇混過關。現在想想多不應該呀,孔子曾經說過:“言必信,行必果。”一個人只有說到做到,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我決心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仁義禮智信》讀後感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系列三冊《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從*能代表我中華傳統美德的十五個字為切入點,每個字分別透過3 個正面經典歷史故事以及1個反面歷史故事為代表,配以極具中國特色的原創工筆繪畫插圖,突出介紹以上每個字的意義與其內在的'深層含義,從而詮釋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大開本,大彩圖,全文注音的形式,十分適合低幼段小學生閱讀。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仁義禮智信》讀後感

暑假裡我讀完了《中華美德故事》這本書,我覺得其中《孔子好學不倦》的故事,對我的啟發教育特別深。

這個故事介紹了孔子的好學精神:孔子 60 歲了,還要拜師學琴。他學琴與別人不同,別人總是迫不急待地要求學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學兩三天,可是孔子學一首曲子埋頭一練就是十天。明明已經熟練了,可還是不肯換新曲子。這是為什麼呢 ? 原來孔子不但要把曲子練熟,而且還要透過曲子旋律來揣摩出曲子的精髓和主人公的人品、個性、精神甚至外貌。孔子的好學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他的老師。

想想自己,我感到非常慚愧。有一次,在家裡做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時遇到了一個難題,怎麼也想不出該怎麼做。這時,我想幹脆明天早上到學校看其他同學是怎麼寫的,把答案一抄不就完事了嗎 ? 第二天晚上作業發下來,我得了優秀。老師還表揚了我。可是,現在翻開作業本一看,好像優秀上多了個黑點,今天讀了孔子的故事,讓我又想起了這件事,對待學習要認真,碰到困難要虛心向老師請教。

這個故事,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習是進步的階梯、是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學、好學、不弄虛作假才能取得成功。”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仁義禮智信》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