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攝影> 閃光燈人像攝影入門教程 讓你從此告別機內閃

閃光燈人像攝影入門教程 讓你從此告別機內閃

閃光燈人像攝影入門教程 讓你從此告別機內閃

導語: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將在「自然光室內自拍照」的話題上小憩一會,隨後馬上跳入閃光燈的大門,結合圖片介紹一盞燈的幾種開啟方式,最後再給出閃光燈的基本設定思路以及實用小貼士。以下是品才網pincai.com小編整理的閃光燈人像攝影入門教程 讓你從此告別機內閃,歡迎閱讀參考。

有句古話叫「字如其人」,其實屋子也是一樣,從一個房間的擺設裡,我們可以或多或少的,看到房屋主人的性格與經歷。與其說一間屋子是一個人棲息的居所,不如說是這個人,正在讓這個房間變成像他(她)的樣子。

人與時間,物件與記憶,透過一個空間的紐帶,溫柔地糾纏在一起。把這些圖景拼合在一起時,我們似乎擁有了一座自己的旅店——在這裡看到春夏秋冬、山川湖海。這些無序組合的空間,似乎只有一牆之隔,卻又如此之遠。

隨著這個自拍照系列的不斷豐富,我們的攝影之路也在慢慢向前走,從最早的利用自然光開始,發展為嘗試使用閃光燈,在營造光影氛圍的各種嘗試中,也算在技術上小有收穫。

在這篇文章裡,我們將在「自然光室內自拍照」的話題上小憩一會,隨後馬上跳入閃光燈的大門,結合圖片介紹一盞燈的幾種開啟方式,最後再給出閃光燈的基本設定思路以及實用小貼士。

一、從自然光開始

在介紹人造光線之前,先讓我們分享一下自然光下的室內拍攝經驗。

如果小夥伴們下榻的房間裡有一扇面積不小的窗戶,恭喜,你擁有了一個絕佳的拍照點。大面積的窗戶在白天時,無疑相當於一面碩大的光源。

足夠寬敞的戶型,甚至可以憑藉一面窗戶,用自然光照亮整個房間。

日出後的幾個小時,或者陰天的白天,都是不可錯過的拍攝時間。這時候趁室外光線沒有過於強烈時,適當地利用檯燈的光線,來為室內的暗處補光。

我們坐在窗邊的明暗交接處,室外較為柔和的光線,在身上勾勒出了輪廓線。

如果房間裡是落地窗,並且人物是站立拍攝,可以使用中長焦鏡頭,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保證窗戶框架的橫平豎直(利用透視原理),又能在取景時儘量縮小取景範圍,突出落地窗與人物,使得整個畫面看起來更加乾淨明亮。

135mm 焦段下的透視效果

如果房間有難得的陽臺,並且室內外明暗對比過於強烈的話,不如換個思路,讓自己坐在陽臺,把相機留在室內,用窗簾做一個前景吧。

除了在自己房間裡拍照,也可以好好利用一下酒店的餐廳,在早餐時間抓住清晨的光線。

這是我們去過的一家度假村酒店,餐廳有一整面高大且通透的落地玻璃,窗外種滿了松樹,簡直有如被森林環抱。晨光斜斜地射入室內,自帶暖色調,非常適合藉助自然光拍攝。

二 、閃光燈與光的塑形

旅行途中,自然光可不是取之不竭的,再加上白天的時間基本上不會待在酒店,晚上回來後已經是漆黑一片了,室內的一兩盞檯燈完全不能滿足拍照的條件。在這些問題的「逼迫」下,我們在後來的「旅店自拍系列」裡,開始嘗試使用閃光燈自拍。

1、硬光與柔光

在展示閃光燈的使用效果之前,首先需要介紹兩個概念:硬光與柔光。

藉助自然光打個比方,晴天正午的太陽是硬光,陰天的天空是柔光。當你站在晴天正午的太陽下時,地上的影子是清晰可見的,這便是硬光,反之,陰天時地上的影子非常柔和,這便是柔光。

如果根據主光源的面積大小分類,很容易將晴天與陰天區分開來:晴天的太陽只有一個點,我們稱之為點光源,而陰天的時候,整個天空都可以看作是主光源,發光面積遠遠大於太陽的點光源。

類比「晴天與陰天」,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實用性的結論:「點光源可製造硬光,增大點光源發光面積,即為柔光」。

No. 1 閃光燈 = 硬光

單盞閃光燈,距離較遠時,可被視作點光源,適合製造較為強烈的硬光,在特定場景下,可以用於渲染特定的氣氛。在裸燈的基礎上套上小型柔光罩,可以使發出來的光線較為均勻,但因為面積改變不大,所以本質上仍然是點光源。

如下圖所示,左側為大家最常見到的機頂閃光燈,右側為套上小型柔光罩的樣子。

閃光燈+ 小型柔光罩效果示例1 / 2

注意觀察牆上人物的影子,以及相框的影子,邊緣清晰可見,這是硬光效果的特徵之一。

布光場景圖。燈光在我們的左上方,閃光燈固定在衣櫃頂部。

閃光燈+ 小型柔光罩效果示例 2 / 2

布光場景圖。相機處於逆光的位置,擺在地面上,同時把後方的閃光燈放在行李箱上面架高。

【No. 2 閃光燈 + 柔光板 = 硬光變柔光】

按照前面的「晴天與陰天」規律,想要將單一閃光燈製造的硬光,轉換為柔光,我們需要增大光源的面積。

怎麼做呢?其實與「陰天的雲層」極為類似:在點光源前方,加一個半透明的柔光板。把柔光板放在閃光燈與人物之間,光線穿過柔光板,可以讓照射在人物身上的光線變得柔和。

如下圖所示(俯檢視):

那旅行的路上,不想帶柔光板怎麼辦?這時候可以充分利用地形優勢,在房間裡找到可以成為柔光板的一切事物:白色床單、半透明窗簾,甚至是毛玻璃,都沒有問題。

閃光燈+ 柔光板效果示例

背景窗戶上的毛玻璃可以被用作「柔光板」。

布光場景圖。燈光藏在窗戶的後方,架在一個小型行李箱頂部,窗戶上的毛玻璃作為柔光板,光線穿過毛玻璃後照射在我們身上,近距離點光源的光線變得柔和。

【No. 3 閃光燈 + 反光板 = 硬光變柔光】

硬光變柔光的第二個方法,是使用反光板。

在影棚攝影中,我們可以將大面積的'反光板(通常為白色或銀色)面向模特,同時將閃光燈面向反光板,把整個反光板打亮,從而加大光源面積。

如下圖所示(俯檢視):

那麼,在旅行中,我們不太可能隨身帶一塊這麼大面積的反光板,怎麼辦呢?其實答案就在你身邊——用整個牆面當做你的反光板!

把閃光燈朝向天花板打光,你便擁有了一面頭頂上的大面積柔光光源,把閃光燈朝向牆壁,便擁有了一面從人物側面投射過來的柔光光源。

閃光燈+ 反光板效果示例

天花板被用作「反光板」的效果。

布光場景圖。閃光燈在我們正前方,但方向是朝向天花板的,所以光源面積約等於這個天花板的面積,從而創造出了很柔和的光線。

【No. 4 閃光燈 + 柔光箱 + 燈架 = 柔光】

重點來了!

在前一張圖中,我們用天花板作為反光板,創造出光源面積很大的柔光。但這種柔光有個缺點,就是明暗對比較低,照片比較「平」。如何創造出對比度更高的柔光呢?答案:讓光源靠近人物。

【選修課:一些小原理】

根據常識我們知道,光離物體越遠,物體表面的光照強度越小,反之亦然。但這跟明暗對比度有什麼關係?

還是用上一張室內照片為例,我們首先定義一下「對比度」的判斷方式,即「人物與背景牆的光照強度對比」,作為肉眼可辨的明暗對比。

接下來就是思想實驗時間了。第一個思想實驗,我們假設光源離人物和背景牆無限遠,遠到以至於人物與背景牆那一點點距離可以忽略不計了,此時,人物表面的光照強度與背景牆表面的光照強度是幾乎相等的,即對比度小。第二個思想實驗,假設光源離人物面部無線接近,此時人物面部的光照強度幾乎等於光源本身的光照強度,然而,背後的背景牆與光源的距離,相較於人物與光源的距離,卻非常之遠了,背景牆的光照強度幾乎為零,即對比度大。

所以可以得出結論,在人物與背景牆位置不變的情況下,改變光源的位置遠近,可以改變人物與背景牆的光照強度比例,即我們定義的明暗對比度。根據「光的平方反比定律」,光照強度的倍數,將會隨著光源距離的平方反比衰減。換句話說,光源遠離你2倍距離,你的光照強度會較少至1/4。

在前文中,我們透過利用反光板、柔光板來增大光源面積,以獲得相對柔和的光線。其實,在室內人像攝影中,更直接的方式,還是使用柔光箱。

柔光箱實際上是借鑑了柔光板的原理——增大光源面積。改進之處是,柔光箱用黑色的箱體,將閃光燈與柔光板緊緊地包裹在一起,並在內部塗以銀色的高反光材料,聚攏閃光燈發射出來的光線,並使其透過最前方的半透明柔光布照射出來。

如下圖所示:

為了使用柔光箱,我們需要將閃光燈與柔光箱按下圖組裝:

組合起來後大概是這個樣子。(柔光箱從正面看應該是正方形,因為拍攝角度問題有點變形)

【閃光燈+柔光箱效果示例一】

將柔光箱靠近人物,創造更立體的柔光明暗過渡。同時注意觀察牆上的影子,邊緣柔和,這也是柔光效果的另一個特徵。

室內環境,門上有淺淺的青色,拍攝時希望利用這片背景色,做一個乾淨明亮的構圖。

布光場景,柔光箱在小墨背後一側45度位置,光源距離小墨一米左右。另一側放了一個銀色的反光板,反光板用來反射閃光燈的光線,為畫面左側的陰影處補光。

【閃光燈+柔光箱效果示例二】

室內環境。這是白天陰天狀態下的樣子,等到我們真正拍照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完全沒有窗外的光線。

布光場景,柔光箱放在側面,模擬明亮的窗戶,另一側放置反光板。

【閃光燈+柔光箱效果示例三】

布光場景,柔光箱放在我們左前方45度,相機機位在我們正對面。拍攝時把相機放的遠一些,並使用中焦焦段拍攝,相機取景器的取景範圍剛好擦過右邊柔光箱的邊緣。

【閃光燈+柔光箱效果示例四】

布光場景,柔光箱在我們斜側面。

【閃光燈+柔光箱效果示例五】

布光場景。

拍攝小插曲

這套藍色民宿是我們在倫敦@Airbnb 上找到的,主人剛好是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學院的畢業生,算是師姐了,她從一名藝術家手中買下了這套工作室,改造成家的樣子,並把裡面佈置成了一個流動美術館——牆上的油畫作品都是在展的藝術品,今天這幅畫掛在家裡,明天可能就被搬出去參加展覽了。

於是乎,彷彿進入「博物館奇妙夜」的兩個人,整晚狀態都是這樣(上圖)。


【閃光燈人像攝影入門教程 讓你從此告別機內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