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社會> 中班幼兒進餐觀察記錄

中班幼兒進餐觀察記錄

中班幼兒進餐觀察記錄

中班觀察記錄:對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

一、觀察方式:追蹤觀察與指導。

二、觀察物件:全體幼兒

三、觀察時間:2007年11月——2007年12月

四、觀察目的:

1、養成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

2、為糾正幼兒的不良飲食習慣提供參考。

五、行為觀察。

幼兒在飲食習慣方面存在著很多不良習慣,龍其是挑食和進餐姿勢方面,需要慢慢培養。

實錄一、2007年11月11日——11月20日。

1、這一段時間,每天吃飯,王思媛都把飯得滿身、滿桌、滿地到處都是。只見她一會兒把饅頭撕成小塊、小塊的捏著玩;一會兒用匙子舀湯、舀稀飯倒在桌上、地下;一會兒又用手撕小菜葉子玩,每次大家都已經吃完飯再玩玩具,她的碗裡還是滿滿一碗的飯。

2、嘉嘉小朋友吃飯特別香,每次盛上飯,迫不及待地抓起勺子就吃,經常塞得滿嘴飯來不及咽,噎得滿臉通紅,眼淚直流。而且他吃飯時,碗放在桌子中間,板凳離桌子很遠,他也不知道挪一挪碗,拖一拖椅子,只知道伸長了脖子,伸直了身子,使勁夠著吃。

實錄二、2007年11月22日——12月20日

吃午飯時間到了,香噴噴的排骨湯,翠綠的蔬菜海鮮湯,香味撲鼻,孩子們都津津有味地吃著,就見天天的碗裡就剩下排骨,還端著碗大喊:“老師,我還要飯了”,喂她吃肉,她用門牙嚼兩下又吐出來。

實錄三、2007年12月21——12月25日

1、早晨吃饅頭,一帆坐在桌邊一動不動,喂他吃,他把豆沙包全都吐出來,再勸他兩句,就咧開嘴哭起來了。

2、週二下午吃粉絲湯,吃得可香了,大口大口吃完了,又伸著手說“還吃”。中午吃水蒸蛋,他端著碗大口大口的吃,用勺子扒來扒去,白米飯也吃完了。

@_@我是分割線@_@六、行為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幼兒的飲食習慣要求是:

安靜愉快地進餐,正確使用餐具,飯後擦嘴,細嚼慢嚥,不挑食,偏食,不剩飯菜,就餐時,不發出聲音,不亂扔殘渣,飯後收拾乾淨,掌握正確的就餐姿勢等。

現在的幼兒祖輩的溺愛,凡事親力親為,孩子們沒有鍛鍊的機會。父母們工作忙,教育不當,而且也缺乏科學的營養衛生知識,致使孩子們養成了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比如吃飯時,好吃的一味往肚裡填,不好吃的“拒之門外”,有的不知如何扶碗,拿勺子;有的幼兒挑食、偏食、剩飯、剩菜;有的邊吃邊玩,浪費飯菜;有的需要大人端著碗在後面追著喂,一頓飯能吃一小時;有的吃飯時不吃,只愛吃零食;還有的從小隻吃流食,麵食沒吃過等等。種種情況造成了孩子們不好的飲食習慣。

七、教育措施。

1、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

首先,我們向家長介紹有關幼兒飲食習慣的培養方法,幫助家長樹立良好的飲食教育觀念,家園配合共同糾正幼兒的不良習慣。

其次,針對個別幼兒的個別情況,有的放矢地和家長商討飲食問題,讓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哪些方面存在問題,個別糾正,比如鑫鑫是個特別聰明、乖巧的孩子,他只愛吃吃菜,不愛肉,讓家長了解平衡膳食的重要性,家庭中要科學合理地安排膳食,大人追著喂她吃飯,浪費飯菜現象特別嚴重,每天媽媽帶很多零食給她吃,吃飯時她就不餓了。這樣老師和家長商量,請家長不要過分溺愛孩子,掌握愛和嚴厲的分寸,滿足孩子合理的正當的需求,不要無原則的遷就和讓步,少吃零食,吃飯時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達到幼兒園和家庭共同培養。

2、針對幼兒這些不良習慣,幼兒園制定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導。

a、做好餐前的資訊傳遞及誘導工作。讓幼兒聽聽音樂、洗手,愉快安靜地坐好。給幼兒講“大公雞和漏嘴巴”、“珍珍的夢”、“大力水手”的故事,教育幼兒愉快吃飯,不挑食,知道吃青菜有力氣,長得高。飯來了,講講菜的名稱、顏色、聞聞香味,介紹菜的營養,激發幼兒食慾。b、為幼兒建立愉快、輕鬆的進餐環境,以鼓勵表揚的口吻激勵幼兒進餐,及時以小紅花方式表揚幼兒。

3、科學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及教學內容。

a、日常生活中,適當安排運動,增進幼兒食慾。b、透過集體教學活動及遊戲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常規。

八、教育措施實施效果。

經過兩個多月的教育,班內大部分幼兒吃飯挑食、偏食現象改變了,孩子們明顯長胖了,臉色也好看了,家長對我們的工作十分滿意,都說孩子在幼兒園很放心,還經常向我們請教有關教養的問題。教養觀念有所改變。

幼兒園觀察記錄: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觀察環境:活動室 觀察目的: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快快的把飯菜吃完。

觀察實錄:午餐時間到了,多數小朋友都快速的搬好小椅子,小便洗手準備用餐了,但是天天還在那磨磨蹭蹭的一直沒有把小椅子搬到位置上。我提醒了幾次之後終於搬好小椅子了,結果又在廁所磨蹭了不出來。等她坐好位置上開始用餐,其他小朋友都已經幾大口吃下去了。我兜了一圈之後發現天天的飯菜幾乎沒有動,詢問情況:天天,為什麼不吃飯呀?天天回答:我不喜歡吃洋蔥。

分析:

天天是個比較挑食的孩子,經常會剩很多飯菜,怎麼勸說都沒用,最後還是倒掉。今天又遇到了不喜歡吃的洋蔥,所以一開始就磨磨蹭蹭的不願意搬小椅子。很多幼兒在家也是如此,不喜歡吃的蔬菜就不吃,有的家長知道孩子不喜歡吃的家裡就不做這個菜,這樣時間久了,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不吃這個菜了。

措施:

首先,我們每天開飯前組織幼兒猜猜今天吃什麼?用猜菜名的方法營造了良好的餐前氣氛,增進了幼兒的食慾,願意快樂進餐。孩子是需要鼓勵的。而對於小班幼兒,成人給予他們的鼓勵應該是生動活潑而且是幼兒能直接感知的。其次,模仿是小班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他們透過模仿掌握別人的經驗,習得良好的飲食習慣。因此我們在進餐習慣培養中經常將鼓勵與樹立榜樣相結合,如“寶寶的牙齒真有勁兒,一口飯一口菜,放在嘴裡一起嚼,飯菜的味道會更好”;“xxx小朋友吃飯可專心了,安安靜靜吃飯腸胃最舒服”;“xxx小朋友的小碗裡真乾淨,一點食物都沒剩,看看誰能比他還棒”如此等等。教師只要表揚了某個小朋友,立即就會有更多的小朋友紛紛模仿這個小朋友的良好行為。

幼兒園中班小餐廳的系列觀察記錄

觀察背景

娃娃家裡的“媽媽”這幾天總是帶著“寶寶”到“餐廳”吃飯,戴著“爸爸”角色標識的小朋友還主動承擔起“廚師”的任務。看到孩子們有了新的遊戲需求,我便和他們進行了相關的討論。由於班級空間有限,我們決定將娃娃家改為小餐廳。

角色遊戲是幼兒運用模仿和想象,透過扮演各種角色,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遊戲。《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支援和滿足幼兒透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幼兒對於餐廳中每個角色的認知、關於餐廳就餐的生活經驗,都將影響著“小餐廳”這個區域中游戲材料的投放、環境牆飾的支援以及教師在遊戲中的有效指導。

區域遊戲實錄1:服秀員、廚師“傻傻”分不清

陽陽拉著六六的手把她領到餐桌前,六六拿過選單指著上面的圖開始點菜:“要3塊排骨。”陽陽馬上轉過頭對操作間的廚師家樂說:“要排骨。”六六接著點:“再要2只雞,還要龍蝦。”服務員繼續對廚師說:“還要雞和龍蝦。”六六不停地翻閱選單說:“要這個麵包還有火腿腸。”服務員仍舊隔著玩具櫃向廚師喊話。

旁邊的嘟嘟看到六六點了那麼多好吃的,把服務員叫過來,也開始邊翻選單邊點起菜來。服務員陽陽不停地向廚師喊話,只是廚師家樂只能做出剛剛聽到的一道菜,前面服務員說過的早就忘記啦。於是家樂就開始自己隨意製作起來,也沒有叫服務員上菜。顧客等得不耐煩了,服務員陽陽就跑進操作間幫忙做起飯來。

◆遊戲行為分析

1.幼兒對餐廳就餐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如知道餐廳有廚師、服務員和顧客等不同的角色,在遊戲過程中能呈現做飯、上菜、吃飯、結帳、喂寶寶、打包等許多生活中外出就餐的經驗。這說明小餐廳遊戲與幼兒生活聯絡緊密,能夠在遊戲中再現自己經歷的或熟悉的生活場景。豐富的生活經驗不僅使幼兒會玩而且玩得好。遊戲中發現服務員口頭傳給廚師選單,導致廚師記不住、上錯菜,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在活動區講評時拿出來與幼兒討論。春鈺小朋友說:“我們去吃飯,服務員都用一個小本子記下來我們點的菜。”當時就有小朋友反駁道:“我們又不會寫字。”“那怎麼辦?”我問。“可以自己畫。”“照著選單畫也可以。”孩子們都積極想辦法。

2.幼兒在遊戲中的角色意識比較模糊。廚師、服務員甚至顧客都會跑去“做飯”,這說明他們喜歡操作遊戲材料,享受重複炒菜、盛飯、上菜的過程,所以常常餐桌上堆積了大量的飯菜,小朋友之間互相指責,誰也不想整理。

◆教師支援策略

和幼兒共同討論製作廚師、服務員的工作流程圖,用圖文的形式提示幼兒根據角色執行自己的工作內容,並按照角色所在不同區域進行張貼。為了加強服務員的角色意識,將置物筐擺放在了操作間和餐廳間的過道上,變成臨時隔斷,這樣廚師和服務員就不會來回走動了。同時投放迎賓帶、繪製菜譜的夾子。

區域遊戲實錄2:

特色菜

蔚嘉點了一個匹薩,服務員說沒有,廚師喬傑聽見了,說:“我可以做一個。”於是叫我過去給他拿點橡皮泥。喬傑用做蛋糕的方法在桌子上又揉又壓的,還搓了好幾個小球球說是匹薩上的菜。當服務員把匹薩送到蔚嘉面前時,他太高興了,神情中充滿了驚喜。

◆遊戲行為分析

1.區域間的聯動和經驗的遷移。喬傑的想法不是天馬行空,班級正在開展幼兒園過生日的主題活動,美工區里正在為幼兒園做蛋糕,我想喬傑是將遊戲經驗遷移過來了,拓展了小餐廳的遊戲內容。

2.根據遊戲需要及時豐富活動內容。喬傑是個特別喜歡和擅長手工活動的小朋友,他的表現出乎我的意料,但同時也讓我瞭解到了幼兒新的遊戲需求。

◆教師支援策略

創設“我的特色菜”專欄,鼓勵“廚師”進行創意菜的製作,使遊戲內容更加生活化。將他們的菜直接展示在牆飾中,運用標籤向大家介紹菜名和小廚師。孩子們的創造性被激發出來,比如他們會將幼兒園吃的炒菜點出來,廚師用不同的材料創意製作。西紅柿炒雞蛋、雞蛋木耳炒菠菜,都是利用橡皮泥製作出來的。

區域遊戲實錄3:

外賣服秀

廚師跳跳和服務員果果先後進入了小餐廳,趁著沒有顧客,他倆商量著用橡皮泥做蛋糕,跳跳對果果說:“咱們先做,一會兒就有客人了。”可是小舞臺的幼兒在為慶祝幼兒園生日準備節目;另外前兩天去寫生後,很多小朋友又對畫各種植物著了迷,一直沒有人來小餐廳就餐。

跳跳和果果不見人來,就開始叫我:“李老師,我們餐廳今天都沒人來。”“你說怎麼辦?”我又把問題拋回去。按照以往的經驗,有的孩子會說發宣傳單或者搞個特價什麼的,沒想到果果想了想說:“我媽媽經常一打電話,飯呀菜呀就送到我們家裡了,要不我也給他們送去?”“可是沒人知道你這裡可以送餐呀?”我追問。果果說:“我告訴他們去。”說完,她拿著選單和點餐的小夾子出了小餐廳。果果在教室裡轉了兩圈,走向了她最好的朋友陽陽。果果說:“陽陽你玩什麼呢?怎麼不去我們餐廳吃飯呀?”陽陽笑著不說話。果果又說:“要不你點菜我給你送吧。”陽陽好像沒明白,我過去替果果解釋:“他們餐廳推出了新服務,可以訂餐送餐,要不你試試?”陽陽點點頭。果果把選單給她,熟練地繪畫記錄,回到小餐廳和跳跳兩個人忙活起來,又是做飯又是打包,最後把食物送到了陽陽那裡。

◆遊戲行為分析

幼兒的生活經驗將遊戲內容進一步拓展延伸。沒有顧客的小餐廳,這是我們在開展角色遊戲時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大多數幼兒都喜歡當廚師和服務員,在選擇區域時,一旦看到已經有人扮演了角色就會另作選擇。我很慶幸當問題出現的時候,自己能讓孩子獨自思考,讓孩子的生活經驗幫助他們開啟遊戲新思路。

◆教師支援策略

創設外賣視窗,和幼兒共同討論送餐流程,用圖文的形式展示出來,供點餐和小餐廳的人員參考。為幼兒提供送餐上門的小筐或袋子。

教師反思

第一,幼兒透過在娃娃家裡玩餐廳遊戲,自主發現娃娃家和小餐廳的不同,這為共同新增材料、調整遊戲內容做好準備。但幼兒的角色意識比較模糊,比如廚師、服務員甚至顧客都會跑去“做飯”,此時,教師參與其中,透過專門的討論活動,拓展遊戲思路,後面的遊戲就比較順暢。

第二,幼兒遊戲內容的調整基於教師對幼兒遊戲過程的觀察,透過發現幼兒遊戲的亮點和問題,再輔以討論、協商,使每個幼兒都能夠真正參與其中。

第三,教師尊重幼兒的遊戲選擇,根據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幼兒拓展遊戲內容,並及時利用牆飾展現幼兒相關經驗,充分體現牆飾對幼兒遊戲的隱形指導作用。


【中班幼兒進餐觀察記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