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得體會> 《德育十論》讀書心得

《德育十論》讀書心得

《德育十論》讀書心得

《德育十論》讀書心得

《我說德育》作者孫學策是我國著名的德育教育專家,多年從事德育研究工作,德育讀後感。文章中作者遵循和諧﹑民主﹑人性的教育原則,從多角度談到了新形勢下的德育教育。作為德育教育最前沿的班主任,讀了此書收穫良多。一﹑班主任要有金子觀的擺位《我說德育》中主要《我說德育》作者孫學策是我國著名的德育教育專家,多年從事德育研究工作。文章中作者遵循和諧﹑民主﹑人性的教育原則,從多角度談到了新形勢下的德育教育。作為德育教育最前沿的班主任,讀了此書收穫良多。

一﹑班主任要有“金子觀”的擺位

《我說德育》中主要的觀點之一就是每一位學生都能塑造成國家有用之才。他給每一位班主任的啟迪就是:班主任要堅定自己的工作擺位。承認班集體中的每一位同學都是金子,每一位同學都能夠打造成亮閃閃的金牌。而班主任就是鑄金過程中的工匠。能有這樣的擺位,需要一種勇氣,需要更多的艱苦的付出。承認每一位學生都是可造就的人才,都可以實現自己的成功人生,是公平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真諦。“成功塑造每一位學生”,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卻是很難做到的。學生在學習和工作中存在這樣那樣的不如人意的問題,這些問題如何處理即是藝術問題也是工作擺位和心理擺位問題。她要求教師能寬容的接納同學的失誤,同學的不如人意,甚至同學的一次次錯誤。

二﹑班主任要讓學生在“活”和“動”中昇華自己

《我說德育》中著重強調了學生活動在學校管理中的地位。“管住學生”﹑“規範學生”是教育的一種手段,也是教育的目標之一。聽話﹑守紀只是學生素質的外在表現形式。要使學生素質得以全面提升,使學生在學習﹑身心健康等多方面得以發展,就要求班主任適時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活”和“動”中昇華自己。學校本來就該是充滿歌聲和歡笑的園地。生活的真﹑善﹑美是學生在“活”和“動”中才能真正體味到的。讓學生在激情中學會感激﹑學會生活。每一次活動都會給學生對生活的認知帶來無盡的啟迪。班主任要善於抓住學生活動中的教育契機,光大學生的美點,彌補學生的盲點。透過無數次活動提升學生素質。

三﹑班主任管理中的大敵——情感有親疏

《我說德育》中的一個主要觀點就是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群體”。他要求我們班主任在管理的過程中切不能有情感上的厚薄﹑親疏。能否一視同仁的對待每一位學生是對教師素質的考驗。喜愛好學生易,喜愛不如人意的學生難。在應試大棒的指揮下,不冷漠學習差的學生,是教師良好素質的體現。關注差生,讓差生在一段時間內提升自己,縮短和他人的距離是教育的真諦。在教學上,讓學生低進高出,在學習上讓分化後落後的學生追上來,是教育的.根本。改變一個學習差的學生,重塑一個“問題生”。使之昂首步入優秀生行列是班主任的天職,也是建立和諧師生關係和和諧校園的前提條。

《德育十論》讀書心得

“在教育過程中要讓學生體驗到求知的樂趣;學得愉快;在教育過程之外,要讓學生懂得健康的生活方式。”從此中我明白了自己所謂的德育工作為什麼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提高。在我的德育工作中我經常強調的是學生的服從規則、利他、集體主義等等,而忽視了學生個體的需求。所以從表面上有成效的德育工作是經不起時間的檢驗,是不可能有可持續性的和穩定長久的效果的。

三,在《德育十論》第161頁,作者提出了“學校德育的首要任務是,第一,批判社會的道德合理性;

第二,對與學生生活有關的制度來一番道德審視。”高中階段的青少年處於道德觀和價值觀基本形成的重要時期。生活中的有些制度和他們所接受的道德要求是相背叛的,所以由此產生的衝突讓他們感到一種無助。讓他們一味的對權威制度的服從是社會道德倒退的表現,不利用未來社會道德建設。我們應該教會讓他們用道德標準來看待學校和班級制度,保留道德的制度,對不道德的標準和制度進行討論修正。然後把遵守這些道德的制度變成他們自覺的行為,這樣才有利於形成一個積極的有生命力的集體。 針對我自己的閱讀特點和理解水平,我對《德育十論》有兩個方面的建議:

第一,在書中用黑體字或其他字型或者其他形式凸顯作者自己的觀點。如在書中第3頁,文中提到了學術界各種對德育外延的理解,而作者提出“德育即是道德教育,而不能是其他的。”如能將這句話在文中凸顯出來,我認為能更加突出作者明確的觀點,也能讓充滿的質疑的文章內容更有重心。

第二,在書中第40頁第二章關於“德育功能層論”,有關“德育功能與教育功能”的論述中,我建議作者給“德育的自然性功能”下個定義或者像解釋“享用性功能”一樣告訴讀者該詞的基本涵義,這樣可以方便讀者很快的掌握該段論述的主要內容,形成清晰的輪廓。

後記 《德育十論》是我的教育碩士導師杜時忠老師的論著,以上也是我一些心得吧。杜老師是一位優秀的導師兼朋友,在碩士學習期間,從他身上學習到了求真務實的精神和求學的方法,對我來說終身受益!

《德育十論》讀書心得

有關學生管理工作的各項政策、檔案綱要中提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把學生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雖說有將近十年的高中班主任工作經歷,但是“德育”一詞在我的大腦中始終是一個若隱若現的影子,彷彿就在眼前,伸手卻不可及。十年的學生工作經歷讓我也有了一些小有成效的做法,但是更多的時候有一種沒有做到更好的感覺,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效果沒有更高的提升。《德育十論》讓我有了頓悟的感覺,才知德育工作還有更廣泛和深厚的知識,不是單憑一點經驗就能做到很好的。

《德育十論》從十個方面詳細闡釋了德育的主要理論,讀者可以從閱讀中形成德育的全面清晰的理論結構框架,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就是作者的寫作手法。在本書中作者用了大量的問題來引導讀者來思考德育的各個方面的問題,使讀者置身於百家論壇中一起參與討論、辯論,最終讓讀者瞭解了德育的熱點問題,主動的行成了有關德育的觀點和完整的理論。並且在本書的第35、36、37頁作者在論述有關德育功能的爭鳴所暴露出來的思想方法問題時,作者還專門用了兩段文字來論述“如何提出問題”――“要有學習,要有調查,要了解本門學科的基本原理和現狀,這樣才有發言權,才有參加學術討論的資格。”從中我們學會了如何去思考,如何正確的質疑,如何做學問。因此《德育十論》不僅是關於德育理論的一本專著,更是一本如何研究德育的方法論的專著。

二,從本書中我知道了“德育的個性享用性功能”――“在教育過程中要讓學生體驗到求知的樂趣;學得愉快;在教育過程之外,要讓學生懂得健康的生活方式。”從此中我明白了自己所謂的德育工作為什麼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提高。在我的德育工作中我經常強調的是學生的服從規則、利他、集體主義等等,而忽視了學生個體的需求。所以從表面上有成效的德育工作是經不起時間的檢驗,是不可能有可持續性的和穩定長久的效果的。

三,在《德育十論》第161頁,作者提出了“學校德育的首要任務是,第一,批判社會的道德合理性;第二,對與學生生活有關的制度來一番道德審視。”高中階段的青少年處於道德觀和價值觀基本形成的重要時期。生活中的有些制度和他們所接受的道德要求是相背叛的,所以由此產生的衝突讓他們感到一種無助。讓他們一味的對權威制度的服從是社會道德倒退的表現,不利用未來社會道德建設。我們應該教會讓他們用道德標準來看待學校和班級制度,保留道德的制度,對不道德的標準和制度進行討論修正。然後把遵守這些道德的制度變成他們自覺的行為,這樣才有利於形成一個積極的有生命力的集體。

針對我自己的閱讀特點和理解水平,我對《德育十論》有兩個方面的建議:

第一,在書中用黑體字或其他字型或者其他形式凸顯作者自己的觀點。如在書中第3頁,文中提到了學術界各種對德育外延的理解,而作者提出“德育即是道德教育,而不能是其他的。”如能將這句話在文中凸顯出來,我認為能更加突出作者明確的觀點,也能讓充滿的質疑的文章內容更有重心。

第二,在書中第40頁第二章關於“德育功能層論”,有關“德育功能與教育功能”的論述中,我建議作者給“德育的自然性功能”下個定義或者像解釋“享用性功能”一樣告訴讀者該詞的基本涵義,這樣可以方便讀者很快的掌握該段論述的主要內容,形成清晰的輪廓。

後記《德育十論》是我的教育碩士導師杜時忠老師的論著,以上也是我一些心得吧。杜老師是一位優秀的導師兼朋友,在碩士學習期間,從他身上學習到了求真務實的精神和求學的方法,對我來說終身受益!


【《德育十論》讀書心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