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七年級百家爭鳴教案

七年級百家爭鳴教案

七年級百家爭鳴教案

七年級百家爭鳴教案一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百家爭鳴的時代背景、諸子百家的具體內容(代表人物、時期、主張)、百家爭鳴的的影響與現實意義。

2、過程與方法:透過分組收集資料、製作知識卡、觀點辯論、圖表歸納、小組競賽等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學會合作學習,提高分析問題、提煉觀點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學習百家爭鳴的具體內容與意義,瞭解我國的悠久歷史文化,擴充套件思想、古為今用,增強憂國憂民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諸子百家的具體內容(代表人物、時期、主張)。

2、難點:百家爭鳴的影響與現實意義。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收集相關資料,準備《百家爭鳴》的導學案及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分組收集各派思想家資料,製作學習卡片。

四、課時安排

本課課型為自主合作課,安排一課時講授。

五、教學流程

(一)匯入新課:“猜猜我是誰?”

師:今天我們的課堂上將有許多大家熟悉的歷史人物出現,我們先來猜猜他們分別是誰?(播放諸子百家人物圖片,由學生競猜人物名。匯入新課《百家爭鳴》,翻開書本76頁。)

l 設計意圖:調動學習熱情,激發學習興趣,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二)預習檢查(獨學):百家連線,檢查自主預習情況

學派 思想家 所處時代

《百家爭鳴》教學設計《百家爭鳴》教學設計 老子

《百家爭鳴》教學設計《百家爭鳴》教學設計《百家爭鳴》教學設計《百家爭鳴》教學設計 儒家 孔子 春秋晚期

《百家爭鳴》教學設計《百家爭鳴》教學設計 道家 墨子

《百家爭鳴》教學設計 墨家 孟子

《百家爭鳴》教學設計《百家爭鳴》教學設計《百家爭鳴》教學設計《百家爭鳴》教學設計 法家 孫子 戰國時期

《百家爭鳴》教學設計 兵家 韓非子

孫臏

(三)新課教學

1、百家爭鳴的時代背景(板書)

[提問]春秋戰國時為什麼會出現百家爭鳴?

[講述]百家爭鳴的時代背景:當時社會動盪不安,各國紛紛變法圖強、網羅人才;文化教育擴展出現文史階層,文士們對社會問題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國主張。因而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2、[活動一]百家講壇

合作展示:由各組用學習卡、圖片、課件等形式展示各派主要人物圖片及治國主張,加強合作學習能力和加深學生對諸子百家的瞭解,使課堂更生動豐富。(要求:學生展示、教師知識反饋、學生劃要點)

儒家:孔子,仁愛、以德化民、以禮治國、克己復禮,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孟子,仁政、民貴君輕

道家:老子,遵循自然法則,無為而治、樸素的辯證思想

墨家:墨子,兼愛、非攻、節儉

法家:韓非子,法治、強化中央集權和君主的權力

兵家:孫武“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臏“事備而後動”

[提問]諸子百家中成為中國古代社會正統思想的是哪家?它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待遇如何?

3、[活動二]治國辯論:以上環節我們瞭解了各派主張,可謂各有各精彩,但作為意在滅六國、一統天下的君主們終究會採納哪派主張呢?為什麼?(引導學生討論發言)

[點評]在諸侯爭霸、戰爭不斷、階級矛盾尖銳的春秋戰國時期,法家嚴峻刑法、中央集權的“法治”思想受到秦國的重視。法家的治國主張成為秦王贏政滅六國,建立專制體制的理論基礎。

4、[活動三]百家名言競猜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清心寡慾,順其自然

善用權術,建立權威 愛人如己,崇尚和平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

仁者無敵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吾以是明仁義愛惠之不足用,而嚴刑重罰之可以治國也

佚則荒,荒則不治,不治則亂,而賞刑不行於天下者必塞

兼相愛,交相利 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節儉則昌,淫佚則亡。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人性本惡,惟法為治,輕罪重刑。

君主須集中權勢,用權術以靜制動。

為政以德。齊之以禮......

(四)達標測試(反饋)

1、知識歸納:諸子百家人物、時期、主張(板書)

(五)拓展探究

1、案例分析: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因賦稅過重、生活困難,鋌而走險、偷盜錢財。如何處置這一件事?請各組用不同學派的主張來評論這一事件。

師生共參與,老師扮演小偷,分組同學扮演諸子百家。共同探討這一事件。

2、古為今用:列舉諸子百家思想在今天運用的例子

諸子百家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們學習傳統文化,關鍵在於批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做到古為今用。請你談談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有哪些體現?(引導學生討論發言)例如:

儒家:“仁政”——“以德治國”

禮治文明——孝敬父母,尊敬師長

富貴不能淫—— 廉政、廉潔、自律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無類——全民教育

因材施教——素質教育、職業教育等

法家:法治思想——“依法治國”

墨家的兼愛、非攻——平等博愛、熱愛和平、反對戰爭

道家的順應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知己知彼——瞭解市場行情,確定投資方向......

(六)課後作業

同步學案41頁

七年級百家爭鳴教案二

課程目標: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爭鳴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知識與能力

掌握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上的成就和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區分各派的政治主張,培養學生初步運用唯物辯證觀點分析歷史人物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收集諸子百家各派學說的資料,感知春秋戰國的社會大變革;以辯論法展開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在辯駁中抓住問題的關鍵,清楚表達觀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孔子和戰國諸子百家對後世及世界文化的深遠影響,增進民族自豪感;學習孔子和諸子百家在當時社會大變革的時代,敢於獨立思考、創新的勇氣,培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並透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批註:

教學重點:孔子及其歷史貢獻

教學難點:透過探究百家爭鳴局面的原因和教師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的講授,使學生初步認識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絡。百家爭鳴的主要學派、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張。

教學用具:PPT

教學方法: 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主體展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故事法、討論法、列表法等,展開課堂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 學 過 程:

一、課前引導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在科技文藝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學生回答之後,教師指出:春秋戰國時期在思想方面也有重大成就,出現了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和百家爭鳴的局面。這些對後世乃至世界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新課教學

(一)孔子創立儒家學派

採用故事法,讓學生講述“苛政猛於虎”的故事,然後提問:這個故事反映了孔子的什麼思想?學生回答:反對暴政或提倡“仁”的思想。

教師進而提問:“仁”的主要意思是什麼?學生從人際關係和人格方面去理解。教師指導學生看課後的暢想天地中的漫畫,引導學生將孔子的“仁”的外延擴充套件到政治領域。同時引導學生展開開放性討論,聯絡當前我們所提倡的“以德治國”和“以法治國”,暢談對“仁”的作用的看法,以培養學生從歷史的角度關注現實問題的能力。

提問:孔子除了在思想政治領域的貢獻之外,還在哪些領域有重大成就?學生回答後,教師依照重點分析整理書本內容。

最後採用討論法討論課中思考題:“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它體現了孔子的什麼思想?你認為這句話對嗎?”

學生分析討論之後,教師視討論情況作啟發性的小結,以此結束這一小目的學習。

(二)百家爭鳴

1、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

教師首先要向學生明確:孔子是春秋時期的人物,百家爭鳴的局面是在戰國時形成的。然後提問:什麼是百家爭鳴?

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指戰國時期儒、墨、道、法、兵、陰陽、縱橫等諸子百家對激烈的社會變革提出不同的看法,紛紛著書立說,在政治、學術上展開各種爭論,從而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提問:百家爭鳴的局面是怎樣形成的呢?

學生看書,可以得出是社會發生急劇變化的結果。教師進而幫助學生回顧社會大變革的具體表現:在經濟上,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使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在政治上,商鞅等的變法使封建制度得以確立。思想文化領域的激烈碰撞正是政治經濟大變革的反映,使學生初步瞭解一定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之間的關係,使學生初步理解“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一哲學觀點。

2、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張

教師指導學生填寫下表:

學生填寫此表後,教師應指出:①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老子“無為”的思想和他的辯證法。②可補充介紹春秋時期的傑出軍事家孫武和《孫子兵法》。③引導學生比較各派思想主張的相似和不同之處,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

三、思考題點撥與活動提示

1、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它體現了孔子的什麼思想?你認為這句話對嗎?

提示:體現了孔子“仁”的思想。對這句話的理解可以是多角度的:①這句話是對的。自己喜歡的和不喜歡的,都不要強加給別人,因為強加於人的行為是侵犯他人的人權。②孔子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提出這一主張,有反對統治者向百姓施暴的一面,因此有進步性。③在階級社會,要求統治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無法實現的。④如果用絕對化的觀點看待這句話,它也有不對的一面。例如,一個人喜歡自強,不喜歡別人資助他,但他經常資助一些有困難的人,你能說他不對嗎?

2、你能談談本課所舉各家主張的對立之處嗎?

提示:從立言之旨來看,儒法兩家是站在統治者的角度,而道墨兩家則傾向於被統治者。從治國的手段來看,儒家反對苛政,主張實行“仁政”,法家主張嚴刑峻法、“法治”,儒法兩家是對立的;道墨兩家雖都傾向被統治者,但就“治”的方法來看,也有消極和積極的區別。


[七年級百家爭鳴教案]相關文章:

1.2016兩學一做個人對照檢查專題會議記錄

2.哲學是什麼

【七年級百家爭鳴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