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得體會> 資訊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研修個人心得體會

資訊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研修個人心得體會

資訊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研修個人心得體會

教學資源空間獲得突破。學校採用基於物聯網技術的理實結合資訊化教學平臺,將教室、實驗室、實訓室、校企合作實訓基地等所有分散型教學資源空間整合成一個資訊化環境下的整體式教學空間,實現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大幅度提升。以下是pincai小編精心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資訊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研修個人心得體會

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當前網際網路發展已經進入雲計算時代,而所謂雲計算,是指利因特網技術將資訊科技處理能力,整合成以極大規模上,對多個外部客戶作為服務來提供的一種計算方式,使各種應用系統能夠根據需要獲取計算力、儲存空間和各種軟體服務。

最近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 (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大約70%的網路使用者使用雲計算服務,它的最終目標是將計算作為一種公共設施 (utility)提供給廣大使用者,使人們能夠像使用水、電、煤氣和電話那樣使用計算資源。因為雲計算是基於Web的,使用的軟體程式不是執行在個人電腦上,而是存放在能夠透過因特網訪問的伺服器上,所以利用任何一臺連網的計算機都可以訪問所有自己建立或使用的程式和檔案。

雲計算”的主要特點:

1.雲計算是強大、智慧、可程式設計的,在雲中,數千萬臺電腦連線在一起供使用者透過因特網公開訪問,它所形成的巨大的計算能力是一臺單獨的臺式計算機所不能比擬的。

2.雲計算是以使用者為中心的,作為雲計算的使用者,一旦你連線到雲中,那麼任何雲裡存放的任何資料包括檔案、圖片、應用等都會打上你的標記,可供隨時呼叫,還可以與他人分享。一般來說,個人使用者可以將自己的個人電腦或者便攜裝置,經由因特網連線到雲中。對使用者而言,雲則是一個獨立的應用、裝置或者檔案。作為工作組群,雲中的任意一臺機器都可以隨時為我所用。

3.雲計算是以任務為中心的,作為雲計算的使用者,不必考慮應用程式能做什麼,而是要考慮任務需要做什麼和程式如何完成任務。總之,雲計算實現了從計算機到使用者,從應用到任務、從孤立的資料到可以隨處訪問、可以與任何人共享的資料的轉變。

雲計算帶給教師的用處

基於雲計算的這些特性十分適合我國當前教育教學的需要,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提供了有力的服務支援。因此,在教育資訊化深人發展的今天,開展基於雲計算的教師資訊化教學技能活動顯得尤為必要和可行。就像英特爾公司亞太研發有限公司軟體與服務事業部首席研發官楊誠在形容雲計算時說道:“因為不貴,所以珍貴;因為不繁,所以非凡”,相信雲計算必將帶來一場新的教育風暴。

而作為現代教師教學技能,一般認為,教學技能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據教學理論,運用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等,使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並受到思想教育等所採用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如,課堂交流的基本技能、課堂教學的施教技能、課堂教學設計與評價技能等。本研究認為現代資訊化教師教學技能是傳統的教學技能的基礎上增加以下新的內容,包括:資訊化檢索、資訊化的表達講演、視覺化思維、資訊化教學評價、網路人際交流、工作反思與敘事,以及網絡合作探究學習等技能。

傳統的師範技能訓練模式如見習實習、口語表達訓練等均不能使師範生獲得以上新技能,基於“雲計算”的教師資訊化教學技能訓練正好可以彌補這一不足。而這種教學訓練的有效性,注重提高表現在個性全面自由地發展,這相對於傳統教學模式來說,無疑是一種全新的學習理念和教育觀念。

資訊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研修個人心得體會

透過這學期的網上研修學習,使我進一步瞭解了資訊科技這一門科目。在各個工作領域中,每個職業都離不開資訊科技。隨著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訊網路為代表的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科技已經滲透到了教育領域,在教育領域中引起了一場深刻的變化。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於轉變資訊教育觀念,促進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對於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教會學生學習,對於知識更新快,實踐性強的資訊科技課來說,是最佳的教學策略。根據教學實踐,我認為資訊科技課學法指導應著重這幾方面:

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學習的動力主要來自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學習主動性就高,學習效果也就會更好。要激發學生興趣,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對資訊科技課的期望,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根據學 習內容精心設計好課堂任務,比如在畫圖軟體的學習中,可以展示優秀作品,學生自行設計作品;在網路應用上,讓學生上網體驗;在程式設計上編些小程式解決數 學問題等等,這樣讓學生有成就感,自然就有興趣學習。

作為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充實自己現在資訊科技日新月異,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及教育資訊化的推進,作為資訊科技教師,我們自己應該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輕鬆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才能不斷向學生介紹資訊科技發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心服口服從而輕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資訊科技的學習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巧妙設計教學任務,採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資訊科技教師應該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蒐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的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蘊含於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組的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後,從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識。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從而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任務”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嚐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課程改革中,教師不能再採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鑽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設計一些問題,要把握好教學程序的坡度,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和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學生試著自己去解決,在自身實踐中體會和提高。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關注全體學生,而不是個別學生,教師也要做到少講,讓學生自學,做到精講多練,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充分體現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導者、促進者的多重身份。

把枯燥的理論上得輕鬆風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儘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例項,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資訊科技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知識型別多種多樣,學生在學習資訊科技這門課程時,往往喜歡上機操作課,而不喜歡上理論課。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儘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比如我在上“資訊無處不在”這塊內容時,透過舉例:校園的鈴聲告訴我們上課、下課的資訊,走過食堂時傳來的飯菜香傳遞給了我們可以吃飯的資訊,透過這幾個身邊的小事情,學生踴躍發言,讓學生輕鬆地掌握了資訊的概念及資訊的載體,也讓學生可以舉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把理論課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和歡樂。

資訊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研修個人心得體會

這次的網路遠端研修課程學習,給我們提供一個新式的學習的平臺,是對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也是對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提高。課程學習中,充實的教學內容、豐富的教學形式、真實的課堂實錄、精彩紛呈的專家解讀等等,讓我感觸最深,受益匪淺。透過理論學習和與同事們的研討、交流、思維的交換及對自己在教育過程中的反思,我有了新的感想。

現在我的教學中資訊科技的應用能力相對落後,以至於不能從理論的層面來解釋自己教育教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現象和困惑,不能放手學生,不敢把課堂還給學生。今天我終於從喧囂的班主任和教育教學工作中走出來了,利用研修時間,我靜靜的聆聽專家的講座,與同事進行熱烈的討論,認認真真的作業和反思,虛心學習到了許多先進的教學理念,更新了自己的教學觀念,瞭解了更多地關於高效課堂和教學設計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此次課程學習中,我體會到了資訊科技選修模組既要注重技術深度和廣度的把握、技術方和技術思想的挖掘,又關注技術文化與資訊文化理念的表達。要將理解、選擇、使用技術作為我們的教學目標,這種技術包括“操作”層面上的技術、“方法”層面上的技術、“思想”層面上的技術,要包括技術工具、技術方法、技術思想以及技術文化(即技術及技術產品影人的行為、習慣、價值觀念等)諸多方面,要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把“學技術”與“用技術”融合在一起。

明天我必須要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課堂應是學生精彩展示的舞臺,必須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陳舊教育觀念,嘗試讓學生自主學習,在此基礎上展示交流,在交流中獲得能力提升,情感得到昇華;明天我必須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重新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在學習的自覺性上發生改變,以便能開闊自己的思維和認識,提高了自己的知識與教學能力;不斷的豐富自己,充實自己,使自己的思考得到提升,對問題的看法有更深的認識,課後經常撰寫教學反思,提高教學實效。


【資訊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研修個人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