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資訊科技> 國小教師個人資訊科技能力分析

國小教師個人資訊科技能力分析

小學教師個人資訊科技能力分析(通用20篇)

  能力分析是指一個確定和收集使個人和組織獲得成功的能力資訊的系統過程。能力分析是我們所需要具備的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教師個人資訊科技能力分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教師個人資訊科技能力分析 篇1

  當今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正飛速的發展,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誌。資訊科技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製作上。面對時代的進步,技術的發展,我們的學習和提高已迫在眉睫。非常有幸,我參加了“國培計劃(20xx)”湖北省中小學教師資訊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訓,透過一個多月的培訓學習,讓我對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有了新的認識,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首先,我們要運用技術,有效的輔助課堂教學。

  1.透過聆聽專家老師對“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能力培養”和“資訊科技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專題與案例分析的學習,使我充認識到作為一名老師,首先要具備基本的資訊素養,掌握資訊操作的基本能力和獲取資訊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應具備資訊收集處理以及表達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深刻的認識到教育資訊的重要性,明白什麼是教育資訊化發的發展情況,真正理解了資訊化教學環境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掌握了幾種常用的教學模式和軟體的基本應用。

  2.透過聆聽專家們對“網路學習資源應用”、“PPT2010高階應用”、“學科教師的媒體素養培養”、“電子白板的創新應用”、“中小學微課設計與製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識到自己在專業知識方面還要繼續學習,不斷提高。如對“微影片的加工與編輯”的解析和對“PPT2010高階應用”深入仔細的分析與演示操作,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麼是辦公軟體強大的功能,平時我只會對辦公軟體進行簡單的應用,沒有更進一步去學習,聽了老師們的解析與演示操作,使我開拓了視野,能力得到了提升。另外,我還有一個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微影片的製作,下一步我要自己製作微課,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學習來豐富自我專業知識。

  其次,我們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

  1.可以說,此次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培訓使我在觀念上有一個更新。在平時我都停流在基本應用上,然而透過此培訓,才真正的認識到自我在資訊科技的運用方面還有許多的不足,在今後的業務提升方面還有大量的知識要學習,只有這樣隨時為自我更新,補充新識,更新觀念,從根本上提升專業素養。

  2.隨著資訊化快速發展,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要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網路、電腦等)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資訊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總之,透過這次培訓學習,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一能言盡。這將在我今後的工作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現代化的教育教學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我會一如既往的學習各種關於資訊科技的專業知識、持之以恆,不懈的努力最佳化自我的專業技能,更好的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需求,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資訊技能的新興人才。

  小學教師個人資訊科技能力分析 篇2

  在本次資訊科技培訓中,我轉變自己的學習觀念,高度重視、認真負責的按照每個模組的要求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促進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理論水平。透過培訓學習,覺得收穫頗多:

  一、轉變觀念,提高自身素養

  多年來由於思想認識的偏差及學校條件的限制,在農村中小學中難以開展正常的資訊科技教學活動。我一直認為資訊科技如同勞動技術、美術、思品等課程一樣可有可無。資訊科技就是單純的電腦操作,教師上資訊科技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操作電腦,特別是對於農村的小學生來說,學會正確開機、關機就算是完成了教學任務。之間的很多資訊科技課時就用來給學生觀看影片,學生不用呆在教室裡學習就覺得非常高興。從學期開始到學期結束,沒有一個領導聽過一堂資訊科技課,沒有一個領導對資訊科技教學活動的開展提過合理化建議。作為農村中小學的資訊科技教師,即使沒有按照大綱完成教學任務,還是很受到學生的歡迎的。

  自從參加了培訓學習,對照各個模組的培訓知識,發覺自己以前的想發異常幼稚。針對我校的實際,我認為在農村中小學中,要按照大綱要求上好一節資訊科技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我們農村小學還有很多學生家庭沒有電腦,很少有機會與電腦接觸。學校的計算機少,電腦配置低,難以保證學生正常上機實踐的問題,給正常的資訊科技教學帶來了諸多不便。在此次培訓中,我轉變自己的學習觀念,堅持每天都上網學習,參與線上交流並高質量完成作業。並且注重學思結合,把所學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在不斷反思中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讓我在學習中感覺到農村資訊科技教師如何成長,如何應對等都是一個新問題。就像我們鄉鎮小學的教師,只有轉變教育觀念,透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學習提高自身素養,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實現一名農村資訊科技教師應有的價值。

  二、提高專業理論知識水平

  此次培訓是透過電腦、網上課堂自學,雖然是這樣,但是聽著老師的講解,讓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瞭解的知識,讓我感覺到真是學無止盡,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還有待於提高,要在今後的教學生活中還需不斷地學習,充電。在培訓中,我瞭解資訊科技基本工具的作用,認識了多媒體,瞭解計算機在其他學科學習中的一些應用。掌握學科教學與資訊科技整合的教學設計方法,能夠用資訊科技有效設計學科教學方案。掌握有效課堂教學方式方法,準確診斷和切實解決學科教學問題,提高課堂教學實施和評價能力。瞭解學科教學最新動態與發展趨勢,能夠在各個學科教學中選擇運用,改進課堂教學及其研究行為。明確課程改革與發展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新要求,能夠在備課、上課、作業批改、學生輔導、學業測評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掌握教學研究理論和學科教學研究方法,能夠進行學科課堂教學案例研究,並形成初步成果。

  三、提高課件製作水平

  掌握多媒體技術,熟悉多媒體軟體的使用,瞭解多媒體課件製作流程已成為當代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而製作課件既要講究精美又要講究實用。製作課件是一個艱苦的創作過程,優秀的課件應融教育性、科學性、藝術性、技術性於一體,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潛能,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所以透過此次培訓使我學會從網上等多種途徑下載影片、圖片、flash等資源,以及擷取網頁和影片等,並將它們整合到課件中等技術操作,從而製作出更加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課件,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資訊科技理論掌握得更為系統

  這次培訓使我們對資訊科技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透過培訓學習,不但提高了我對新課程的認識,還使自己的資訊科技教學能力與技術得到了提高,為了真正推資訊科技的發展,我將會把所學知識應用於日常教學工作中,推進學校資訊化建設。同時,學無止境,我也將繼續努力學習,認真鑽研學習業務知識,提高業務水平,為教育資訊化建設做出自己的努力!

  學以致用,才是根本。本次資訊科技培訓的內容很實用,培訓結束後,我要把培訓中獲得的知識運用於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今後,我將一如既往,踏踏實實地繼續學習,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個人資訊素養,多學習相關的知識,爭取使自己的計算機技能能夠更長時有效的為教學工作服務。

  小學教師個人資訊科技能力分析 篇3

  有幸參加了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遠端培訓,儘管已經放暑假了,也很想放鬆放鬆,但對一個教師來說,在現有的條件下,必須加強學習,否則難以勝任工作。而本次的教師培訓恰恰可以彌補這個不足,滿足教師需求,所以感覺收穫甚豐。

  1、線上培訓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合作交流的平臺,以自學、研討、評價相結合、以理論相滲透、以技術為支撐,讓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在學習體驗中感悟了現代教育理念與運用資訊科技支援教學創新的魅力。

  2、團隊合作學習的形式貫穿了整個培訓過程。參加培訓的教師分成學科組別,每一學科又分為幾個小組,由組長帶領、督促大家及時完成相應的學習內容。隊員間的合作與互助,團隊間的熱烈討論幫助我們理清了概念,同時也促進了反思,這樣的活動效率很高。

  3、培訓內容和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緊密聯絡,實用性很強,比如建立教學設計方案,PPT在教學中的正確使用,電子白板的使用,如何與學生進行線上交流等等。促使我們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更好的理解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意義,今後能將資訊科技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

  同時,我也認識到教師的成長也離不開教育資訊科技,資訊科技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新問題,特別是中老年教師。資訊科技使老師面臨著如何成長,如何應對的問題。透過此次培訓,讓我認識到學會把資訊科技應用在學科教學中能使自己的教學過程條理清晰,學生明白易懂,將為我的教學增添光彩。

  小學教師個人資訊科技能力分析 篇4

  摘要:採用文獻研究、調查研究等方法對當前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發展測評現狀進行研究,對發展測評的測評方式和測評內容進行分析,探索提升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發展測評工作成效的策略、方法,以期對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發展測評提供指導和借鑑。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發展測評

  教育部2013年印發了《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後,利用3年時間面向全國實施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簡稱“提升工程”),有效提升了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由於培訓內容體系和培訓模式的設計與實施、教育行政部門無法為教師應用資訊科技提供長效支援等問題,部分培訓並未達到預期效果。基於此,根據教育部《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測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本研究將採用文獻研究、調查研究等方法對當前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發展測評研究和實踐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為研究構建系統、科學的發展測評模型提供依據,更好的為參訓教師內化培訓知識技能、主動應用資訊科技資訊科技最佳化課堂教學、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促進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支援,真正實現“以評促學,以評促用”。

  1研究現狀分析

  以“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和“發展測評”為關鍵詞在知網檢索,透過文獻分析發現,目前專家學者對發展測評的關注較少,研究主要集中在測評工具和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測評系統的設計與開發、發展測評的應用等方面。測評工具和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方面:邢耀東以柯氏四層次培訓效果評估模型的行為層和結果層為依據,以促進教師對培訓知識、技能的遷移、轉化與應用為目標,設計了評價培訓後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過程性評價工具,並闡述了課堂觀察記錄和過程性評價量表這兩種過程性評價工具在過程性評價的具體應用。藍曦依據遼寧省能力提升工程要求,基於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理論、TPACK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理論和柯氏評價模型理論,採用德爾菲法以開展基於案例的日常教學情境測評為目標,設計開發了用於評價教師上傳的資訊化教學環境教學課例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評價量規,並透過層次分析法確定了評價量規中各指標權重。李明在分析江西省中小學校資訊科技環境現狀和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現狀的基礎上,以《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標準(試行)》為依據,透過德爾菲法專家函詢的方式確立由技術素養、計劃與準備、組織與管理、評估與診斷、學習與發展等5個一級指標和31個二級指標構成的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發展測評指標體系,並利用層次分析法對測評指標體系權重進行劃分。測評系統的設計與開發方面:譚穎臻從基於過程的視角出發設計並開發了能夠支援教師找到自身短板弱項並獲得指導建議的應用能力發展測評平臺。發展測評應用方面:張海容採用情境測評的方式對完成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培訓的幼兒教師進行發展測評研究,對幼兒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現存的問題進行原因分析,並從教育行政部門、培訓部門、幼兒園三方面提出了提升在職幼兒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策略。總體看來,專家學者對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發展測評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測評工具和測評指標體系的設計上,尤其是測評工具的設計與開發,然而對於發展測評的機制和方式、測評結果的有效應用等問題的關注較少。

  2測評現狀分析

  提升工程實施5年來,各省市探索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發展測評方式。筆者透過連續兩年參與全國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管理者研修班,與各省市負責組織實施能力提升工程的管理者進行交流,整理分析各省市發展測評工作材料發現,目前各省市依託發展測評系統開展的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發展測評在測評方式和測評內容等方面均進行了嘗試和創新。

  2.1發展測評方式

  《指南》指出:“發展測評重在透過測評系統,注重利用案例開展情境測評,為教師提供便捷有效的測評服務,幫助教師瞭解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程度,科學評價能力發展水平。”依託發展測評系統,湖南以應用驅動為導向,透過測評系統形成了利用教師個人空間和案例教學評審開展情景測評的測評方式;河南構建了個人空間、教學資源(包括教學設計、教學課件、課堂實錄、教學反思等)評審與網路研修考察相結合的測評方式;安徽構建了情境作品評審和相應教學設計審查相結合的測評方式;寧夏形成了由學校組織教師開展實踐學習、課堂運用達標測評的自下而上組織實施的測評方式;河北透過優質課評審建立資源庫建設進行發展測評;遼寧構建了包含參訓教師自我診斷、觀摩與點評優秀影片案例、上傳課堂教學實況、資訊科技應用片段分析等環節的測評方式;浙江、黑龍江採用隨機組卷的上機測評方式進行發展測評;新疆基於中小學教師計算機技術水平考核,採取網路化考試進行發展測評。從以上省市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發展測評方式可以歸納出,目前進行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發展測評的方式主要有3種:

  ①基於試題庫的網路考試測評;

  ②基於課堂教學實踐的情景化測評;

  ③基於個人網路空間建設和課堂教學評審的組合式測評。

  2.2發展測評內容

  《指南》指出:“發展測評內容須密切聯絡教師一線教學和專業發展實際,反映教師應用資訊科技最佳化課堂教學、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程度。”各省市在實施發展測評時,均基於《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標準(試行)》中的評價指標項,從教師利用資訊科技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和進行專業發展兩個維度對教師應用資訊科技最佳化課堂教學和應用資訊科技轉變學習方式兩種不同資訊科技應用情境中教師所應具備的技術素養、計劃與準備、組織與管理、評估與診斷、學習與發展等五個方面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進行考核與測評。同時,各省結合教師資訊科技應用現狀,發展測評的內容又各有側重,例如安徽在發展測評中注重聯絡教師教育教學和專業發展實際,反應教師應用資訊科技最佳化課堂教學、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程度;湖南在發展測評中注重利用教師個人空間和案例教學開展情境測評,幫助教師瞭解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程度,科學評價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發展水平;河南在發展測評中注重透過個人空間建設考察教師基本資訊素養,透過教學資源評審考察教師在具體教學情境中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3啟示與建議

  發展測評主要用於測評和反饋參加培訓後的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程度,促進教師主動應用資訊科技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提升中小學生學習成效與資訊素養。

  3.1發展測評應突出“應用”

  發展測評的測評物件是參加能力提升培訓後的教師,測評應注重以“應用”為導向,準確反映教師應用資訊科技最佳化課堂教學的實際能力,進而凸顯出教師參訓後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遷移和提升的真實情況。

  3.2發展測評應注重案例式情境測評

  提升工程的重點是教師能夠將資訊科技應用到教育教學實踐和自身專業發展中,如果沒有將教師實際能力和教學情境的關係聯絡起來,僅透過建立試題庫使用孤立的問題來測評教師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而不是在真實情境中考察教師教學能力的變化,評價者很難得到客觀準確的評價,也就無法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科學有效地支援。

  3.3發展測評結果應給參評教師提供建議和策略

  實施發展測評主要目的在於促進教師將培訓習得的資訊科技知識和技能主動應用於教育教學實踐和專業發展上。測評不能滿足於單純評定教師當前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和水平,應更多關注教師學習和應用資訊科技能力的過程和發展,全面瞭解透過培訓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遷移和提升情況,結合測評情況對教師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進行個性化分析、指導,並給出相應的發展建議,支援教師在主動應用的實踐中不斷提升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小學教師個人資訊科技能力分析 篇5

  一、高校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現狀分析

  1.崗前培訓重培少訓

  青年教師進校後要先經過崗前培訓,這是一個常規做法。崗前培訓是針對國家統一考試而安排的培訓,這種培訓是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去學習四門左右的課程知識,可謂時間短任務重,青年教師的角色轉變尚且需要一個過程,參加這樣的培訓往往也得不到應該有的重視,培訓老師往往也是領導或是退休的教授,這種培訓也往往只是只“培”不“訓”。

  2.指導青年教師僅限於形式

  指導青年教師是教授、副教授必須履行的崗位職責。因此,每位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的教師每年至少要指導一名青年教師。指導教師要及時檢查被指導者的聽課筆記、作業批改、輔導答疑等情況,要指導青年教師備課和試講。不得對青年教師疏於指導。而實際中往往是指導就是填表,沒有真正落實指導工作,考核時對於軟指標也往往是能過就行。

  3.實習授課制度落實不力

  青年教師作為高校的新生力量,在正式成為授課教師之前要進行實習授課,這是一個很好的做法,曾經很多學校都堅持這一做法,這些年學校擴招,需要大量的教學人員,加上一些高階職稱走向領導高位或是去給研究生授課,使新進學校的教師就不經過實習授課而直接成為主講教師,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4.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缺乏有效機制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兩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觀上青年教師要積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客觀上學校必須建立一個培訓機制,讓青年教師在組織的安排下提高水平,實際上恰恰缺乏這一機制,有些學校認為派出青年教師參加一些會議就可以認為是培養了,從長遠講這是十分不利於青年教師成長的。

  二、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阻力

  1.來自青年教師本身的阻力

  高校青年教師一般是剛剛碩士或是博士畢業,還一身書生氣,尚沒有形成一個教師應該有的正規化,如果是師範類院校畢業的還好,受過專業的教學能力訓練,其他院校畢業的就缺乏這方面經驗了。青年教師對備課的要求和內容未能深入理解,沒有備課筆記,教案或講義的內容也不過是教材內容的翻版,電子課件也僅僅是教材中條框的簡單羅列,表現出責任意識不夠的特點。另外青年教師不注意進行啟發式教學,缺乏調控課堂紀律的能力,教學中缺乏師生互動的良好氣氛。教學方法單一,更談不上教學藝術,這些都直接的阻礙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2.來自管理者的阻力

  作為管理者要履行管理職能,這是一個基本要求,但管理者也是一個個體,他勢必會考慮改革的成本,能沒墨守成規就安於現狀,能得過且過就不求進取,對於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是學校的大事,作為相關管理部門和管理者若忽視了這項工作,會對學校的長遠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也不利於高等人才的培養。因此來自管理者的阻力也是不容忽視的。

  三、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路徑和策略

  1.著力提高青年教師待遇

  學校應採取措施穩定教師隊伍,努力改善教師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提高青年教師待遇。努力形成鼓勵廣大青年教師安於教學、熱心教學、投入教學的執行機制。教育和引導廣大青年教師運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指導教學。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2.嚴格崗前培訓,強化導師責任制

  對於畢業於非師範專業的青年教師,在走上教學崗位前,學校對新人校的教師崗前培訓要嚴抓並加大學時培訓,讓青年教師全面地學習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法規概論以及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四門課程,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它使新教師明確了什麼是教育、高校教育的範疇、怎樣進行班級教學、如何上好每一堂課、怎樣對待學生以及師生在教學中的關係等等,使我們懂得了教學規律性、科學性和藝術性,避免了在工作中只憑熱情、憑感覺進行教學的盲目性,從而規範了教學環節。同時要強化指導教師責任制,最大限度的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

  3.組織普遍意義講課比賽

  普遍意義的講課是指講課比賽要讓每一個青年教師都參加的比賽,選拔制度是有一定侷限性的,普遍意義的講課比賽更有利於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提高,學校和各院系每學期都組織一到兩次聽課和開展教學競賽活動,對青年教師來說,是一次極好學習提高的機會。一方面透過專家和老教師聽課,其反饋意見能使我們明確教學中的不足。另一方面透過觀摩教學和參加優質課競賽,可以拓寬自己的視野,開啟思路,學習參賽教師的授課方法和教學風格,這對於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無疑會有極大的幫助。

  4.組織校際交流

  現代網路的發展給了人們一個很大的啟示,那就是資源共享可以達到多方共贏,學校之間的資源也可以組織跨校交流,這樣有助於取長補短,如我校的的青年教師可以到重點院校的相關專業進行互換交流,作為政府相關部門也可以給跨校交流一定的政策支援以及經費支援,這樣有利於思想的交流,有利於學校以及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5 青年教師要發揮能動性形成獨特的教學藝術

  青年教師要虛心請教他人,學習教學方法、教學藝術與技巧。比如,課堂教學如何切入主題,層層分解,通俗易懂;如何接受來自學生的反饋資訊等等。精心備課授課也是不可少的。對所授內容瞭如指掌,在精讀教材的基礎上博覽群書,理解好“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的關係。在備課前,還應進一步瞭解學生,多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有的放矢的進行備課。青年教師要把關心愛護學生和嚴格要求有機地結合起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主體作用,變被動聽課為主動學習。必須將教學融人生活應用中,提高學生知識應用水平。青年教師在對學生成績評價上要堅持定性評價與考試評價相結合。要正確處理正當評價與考試分數之間的關係,保持正確的心態,有機結合使用。要注意因人而異,因年級而異,切忌只表揚,不批評,從而形成學習成果正確的評價導向。青年教師要常寫寫教學反思。任何一堂課,都有自己的成功之處,也都有它的不足之處。一個有心人會認真總結課堂上的得與失,利與弊,寫好教學後記,對自己教學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進行重新認識,對自我表現進行反省、檢查、自我完善,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教學質量,才能不斷提高教學水平,達到最佳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提高教學藝術是一個高標準的要求,青年教師肩負培養人才的重任必須要從自身做起,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能力。

  總之,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和教師自身共同努力完成的任務。社會環境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隨著社會經濟的轉型,社會在變遷時期人們的價值觀念也在變遷,這種變遷導致價值體系的混亂,必須要適時的引導青年教師價值體系的定位,做稱職的人民教師教學能力一定要過硬。

  小學教師個人資訊科技能力分析 篇6

  1. 引言

  培養學習者批判性思維能力是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方面,國內外有許多實證研究,總體來說,這些研究都發現儘管學習者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提高幅度不大,但課堂教學干預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值得指出的是目前的研究多把思辨能力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教學干預,採用如康奈爾思辨測試( CCTT) 這類的標準化思辨能力測試量具,或教師和研究人員自己設計的測試手段,對干預後的思辨能力進行全方位的考量。

  然而批判性思維能力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由許多分技能組成,雖然這些技能互相聯絡相互作用,但學習者在某一技能上的進步並不一定蘊含著其他技能的發展,因此全方位的測量有可能不能準確反映學習者在具體技能上的實際進步情況。此外,許多研究教學干預方式的報告也不盡詳細,妨礙教學方法的推廣。有鑑於此,本文以北京某高校英語議論文寫作為教學實證,探討如何在社會文化理論框架下培養學習者批判性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技能分項洞察以自我為中心的觀點,旨在豐富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實證研究,為教師提供具體的可操作的方法。

  2. 社會文化理論核心思想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

  社會文化理論源自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他將人的心理機能分為低階和高階心理機能,前者是生物學意義上的自然直接的無意識形式,如無意注意和機械記憶,後者是間接的有意識的形式,如邏輯記憶和理性思維等。該理論認為高階心理活動是一個在社會文化環境影響下,藉助中介透過調節的作用而發展的過程。正如人類使用勞動工具來作用於物質世界一樣,人類也藉助語言、數字等符號工具或社會互動中他人的行為來調節自己的思想和與他人的關係。

  作為一種認知工具,中介必須被學習者內化,才能轉化為間接的高階心理活動形式。內化的關鍵是活動,因為人所特有的被中介的高階心理機能不是從內部自發產生的,它首先發生在人際間,在心理間的層面( interpsychological plane) ,在人們的協同活動和人與人的交往中,以外部活動的形式存在,然後在個體將外部活動內化後,才能成為心理內層面的活動( intrapsyhological plane) 。而要在活動中發揮調節作用並最終被學習者內化,中介必須針對最近發展區,它指的是個體獨立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與在高水平的合作者幫助下解決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潛在能力之間的距離。

  3. 批判性思維能力具體技能

  批判性思維是一個內涵豐富且不斷變化的概念,國際公認的批判性思維權威、美國批判性思維國家高層理事會主席理查德保羅博士指出,批判性思維是為了提高思維能力而分析、評估思維的過程 ,也就是說它是以提高思維能力為目的而對自己的思維進行的分析與評估。

  作為一個技能概念它可以追溯到杜威的反省性思維,即能動、持續和細緻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設的知識形式,洞悉支援它的理由以及它所指向的進一步的結論。這個技能不是一個空泛的抽象概念,而是由兩個部分組成: 與認知相關的思維技能和與思維品質相關的情感特質。保羅博士等將這兩部分細分為35 個分項,包括26 項思維技能和9 項情感特質,前者又分成17 項宏觀技能和9 項微觀技能

  4.結語

  批判性思維作為一種高階心理過程,首先出現在人際交往活動之中,依賴人際活動中介的支撐,然後在個體逐漸內化中介後成為其心理活動的一部分。本研究顯示,將批判性思維分項技能作為具體目標,採用課堂上師生問答、課下師生一對一的輔導和筆頭作業反饋這三種師生合作學習方式是培養學習者批判性思維的有效途徑。透過這樣的合作學習,教師可以有效診斷學習者最近發展區內的具體技能,並據此設計有針對性的引導性提問中介來促進該技能的發展。教師提供的中介具有如下特點: 首先它必須針對學習者批判性思維的最近發展區; 其次,它必須為學習者具體技能的發展提供可以藉助的支架支撐,即幫助他們意識到不足並加以改進的具體提問,而不能僅僅侷限在指出學習者技能上的`缺陷上; 第三,它必須在合作學習中提供,在學習者遇到問題時提供,這樣才能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使用這些提問去調節自己的思維,透過反覆練習,最終將其內化,成為自己思維的一部分。

  但研究結果同時也顯示,儘管學習者洞察以自我為中心的觀點的能力整體上得到了提高,但在獨立完成寫作任務時,有時仍會跳不出慣性思維,顯然他們並沒有完全內化教師的提問,這一方面表明學習者內化目標技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本研究中教師沒有專門針對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進行密集的訓練,引導性問題都是在學習者出現問題時提出,雖然這有助於幫助學習者在實際操作時利用這些提問去調節思維,但這畢竟是應對型的,教師無法掌握提問的頻率,從而影響這些提問作用於學習者思維的強度。

  小學教師個人資訊科技能力分析 篇7

  摘要:目前,隨著高校的轉型發展,青年外語教師在教學、科研等方面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由於教學經驗及其它因素的影響,他們的教學能力略顯不足。本文主要針對提升青年外語教師教學能力提出幾點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高校,青年教師,問題,對策

  近年來,在地方高校擴招與教學評估雙重形勢的感召下,青年教師的數量激增,迅速成為高師隊伍中人數最多的一部分。根據教育部統計2005年高校30歲以下青年教師的比例是29.3%,40歲以下青年教師的比重為68%。可見,高師隊伍正向年輕化的態勢發展,這是高校發展的必然趨勢,也符合教育發展的規律。而在大多數地方高校,雖然傳統的師範類外語專業近幾年招生有所下滑,但是,在地方高校的轉型發展的大形勢下,外語類的其他方向如商務外語、旅遊外語、外語翻譯等方向發展迅猛,招生數量激增,這對傳統的師範類外語專業進行了必要的補充。那麼,對教師尤其是青年外語教師的需求量勢必加大。然而,眾所周知,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水平會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因此,下面主要對影響青年外語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提升策略。

  一、影響教學能力提升的常見問題

  1.長期從事基礎課教學,缺乏系統的理論課教學。在很多地方高校,青年外語教師主要承擔基礎課的教學工作。以某高校的外語專業為例,青年外語教師承擔的教學課程主要有綜合英語、英語閱讀、視聽說等,有機會染指理論課教學的青年外語教師少之又少。長此以往,他們在大學時代所學的理論課知識會慢慢的遺忘,偶爾在教授基礎課時遇到一些理論知識也只能以“現買現賣”的方式教給學生,對這些理論知識不敢展開和深入的挖掘。

  2.剛畢業就從事理論課教學,揠苗助長。青年外語教師除了長期從事基礎課教學,缺乏系統的理論課教學以外,還有一種特殊現象的存在即:剛剛畢業的外語教師就從事一門或者幾門的理論課程教學,尤其是在一些剛剛升本的地方院校和高職院校。隨著高校的轉型發展,勢必要開設一些新的理論課程,於是由於一些入職較早的老教師已經習慣了所教授的課程對新知識的把握有些困難,加之“新課要用新人教”的片面的教學指導思想的存在,導致了前面所提到的現象的存在。剛剛畢業的青年外語教師的理論水平有限,如果剛畢業就傳授大量的理論知識,對於他們來說無異於揠苗助長,不但不會有效的提升教學能力,相反會抑制教學能力的提升。

  3.重科研而輕教學。高校的職能在於透過教學培養人才,這一點有別於科研院所。教學理所應當是高校的首要任務,“教學為主科研為輔”才是高校的立身之本。然而,地方一些高校在評定職稱中,重科研而輕教學的事實讓廣大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不知所措。於是,“科研課題大家搶,教學任務是負擔”的現象屢見不鮮。為了早日實現自己晉升職稱的夢想,處於職稱金字塔地層的“青椒”們不得不“找門路發論文,陪笑臉請課題”。另外,科研成果帶來的 “名利”也驅使青年教師厭教從研,這對高校教學產生了巨大影響,這一切是高校的悲哀。

  二、提升教學能力的策略

  首先,實行校、院(系)雙重監督機制,糾正“年輕人多歷練”的思想,嚴格控制青年教師的教學工作量,為青年教師贏得“充電”和“自身提高”的時間,從而保證教學質量。

  其次,加強青年外語教師教學能力培訓。從高校的實際出發,在教育方面專家的指導下,由學校自主發起、組織的校內培訓以提高教師教學和科研能力。具體的培訓方式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對外聘請水平較高的資深教師進行青年教師集中培訓,使之掌握基本的教學技能;二是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所謂教育,不過是人對人的主體間的靈肉交流活動(尤其是老一代對年輕一代),包括知識內容的傳授、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範,並透過文化傳遞功能將文化遺產教給年輕一代,使他們自由地生成,並啟迪其自由天性。”提高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另外,青年外語教師必須本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繼續充實自身的知識,掌握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那麼,這就要求本科院校應該鼓勵教師以讀碩、讀博,的方式或者院校教師交流的方式“走出去”,提升自身的知識結構,帶來兄弟院校的新的教學手段與方法,以開闊他們的視野,培養出更加系統化,理論化的青年教師隊伍。進而提高教學能力。有條件的院校還可以通過出國培訓的形式把年輕的外語骨幹教師送到歐美的發達國家進行系統學習,學成之後他們必將成為我國外語教學戰線上的生力軍。

  最後,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係。地方院校應該正確引導青年教師對待科研,樹立教學為主科研為輔的觀念,使青年教師在集中精力搞好教學之餘適當的從事科研。另外,地方高校要完善職稱評定機制,加大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在職稱評定中的比重,不給科研“牽著教師鼻子走”的機會。那麼作為青年教師應該加強自身修養,淡薄名利。

  三、結語

  總之,雖然地方高校的青年外語教師在教學能力方面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透過自我提升、老教師的“傳幫帶”、以及校本培訓、國內外進修等方式,他們的教學能力一定能夠得到提升,從而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小學教師個人資訊科技能力分析 篇8

  為了進一步全面提升**學院教師能力,激發教師提升的內部需求,培養教師的進取心,根據文院行發〔20**〕**號關於印發**學院獎勵性績效工資實施辦法(試行)、文院行發〔2015〕48號關於印發《**院教職工習修(培訓)暫行辦法》、文院行發〔2016〕52號關於印發《教職工學習進修(培訓)、崗位聘任等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文院黨發〔2017〕35號關於《成立**學院教師發展中心的決定》以及《**學院“十三五”科研工作規劃》的通知,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計劃。

  一、 培養物件

  學校全體教師,包括專任教師、雙肩挑教師及行政管理人員。

  二、 培養方式及目的

  透過學校引導與二級學院及部門落實相結合,集中培訓與跟蹤指導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鍛鍊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等方式,建構教師基礎能力、教學能力、教育能力、教研與自我發展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層級遞進的實訓平臺,對教師加強系統培養,使其熟悉教育教學規律,掌握科研創新方法,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建設一支適應地方性國門大學、具備較強科研創新能力及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

  三、具體提升措施

  (一)基礎能力

  各二級學院積極開展語言訓練、書畫訓練、競賽等,要求教師說好普通話,寫好“粉筆字”、“毛筆字”、“鋼筆字”、掌握“簡筆畫”等教師技能基本功。熟練掌握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設計導學案,製作“課件”。教學中要求用普通話教學,講授要生動、言簡意賅。板書要求必須按照國務院文字改革委員會頒佈的《簡化字表》正確書寫,字跡要寫得工整、清楚,切忌潦草,避免錯別字,不使用繁體字、異體字、自造字,更不能隨意簡化。板書內容要精煉、有條理。使用多媒體教學應該設計合理,高效實用。二級學院要派專人不定期抽查使用多媒體教師的教學課件,課件製作不合格的教師要限期修改,期限內不達標者由資訊科學學院統一培訓。

  (二)教學能力

  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複雜的工程,應強化對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培訓,以講座、教學研討、教學指導、觀摩示範課、教學理論研究探討等方式,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1.採取崗前培訓、專題講座、現場體驗教學、自學相結合的方式,以圍繞高校教師的角色和使命、高等教育理論、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教育教學管理、學生工作、人事管理制度、外事工作等內容對新聘教師開展培訓。提高青年教師走上講臺的門檻,青年教師必須經過教學能力培訓,並擔任一年以上助教,教學能力考核合格後,方能走上講臺。

  2.二級學院根據教學、科研、學科建設需要和新聘教師的研究方向,為新聘教師確定參與的科研或教學團隊,透過“傳幫帶”的形式指定本學科或方向的學科帶頭人或骨幹教師擔任其指導教師,負責對其教學、科研的指導工作。指導教師要對新聘教師的備課、教案、授課、輔導等各個教學環節給予具體指導,引導新聘教師搞好教學工作。同時,要經常檢查新聘教師授課情況,及時提出意見,幫助新聘教師儘快熟悉課程教學體系,全面撐握課程的教學方法與技巧,使其能夠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崗位培訓結束後,二級學院要結合指導教師意見,對新聘教師在各個教學環節中的表現做出綜合評價,作為新聘教師正式上崗的主要依據。學院定期檢查教師“傳幫帶”工作開展情況,督促教師有序推進“傳幫帶”各項工作。遵循“以老帶新,以新促老,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原則,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努力做到理論闡述準確,概念清晰,條理分明,論證嚴密,邏輯性強。既要有科學的嚴密性,又要注意教學方式方法的生動性和技巧性;要著重思路、概念的引入,突出重點、難點和疑點;激發學生積極思考、融會貫通所學知識,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和能力。切忌照本宣科、平鋪直敘。

  4.教師應按課程《授課計劃》掌握教學進度,不得推遲或提前。若因特殊情況,確須推遲或提前,應向課程歸屬教研室提交調整申請,經批准後方可變更。

  5.採取組織骨幹教師、青年教師多媒體教學示範課比賽。比賽分初賽、決賽兩階段,第一階段為二級學院初賽選拔,第二階段為參加校級決賽。透過多種形式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技能和教學質量。

  6.實施“教學名師工程”,樹立教學楷模。以省校兩級“質量工程”專案實施為契機,積極實施“教學名師工程”,選拔一批為人師表、敬業愛崗、治學嚴謹、學風端正、教學效果好、學術造詣較高、省內外知名的教學名師。樹心繫教育、關愛學生、行為示範、立德樹人的楷模,形成積極向上的政策導向和濃厚的教學氛圍,提高學校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7.實行學校、二級學院(部)二級督導制度。對學校教學及教學管理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和評價,並提供諮詢和合理化建議;深入課堂、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考場等教學一線進行檢查、督導,並及時反饋。

  8. 建立完善教學能力評價機制。充分發揮學院教學工作委員會、教授委員會、學生網上評教、校內外學科專家等不同層次教學評價機構的作用,建立同行教師、學科專家、學生共同評價教學能力的機制。

  小學教師個人資訊科技能力分析 篇9

  隔河頭中學教師素質提高培養計劃 教育改革的主體是教師,目前,我校教師隊伍中部分教師還存在對教育思想內化不夠,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欠缺,人文素養薄弱等問題,還不能完全適應教育改革深化的要求,教師隊伍素質亟待進一步提升,特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主體多元教育思想為指導,以教師發展為本,以校本培訓為主,以提升教師學科素養為突破口,著力提高我校教師實施主體多元高效課堂的能力和水平,培養適應改革需要的,具有教育發展使命感和責任感,較高人文素養和專業水平和技能的教師群體,努力推進我校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

  二、提高目標

  1、使教師深刻領會教育理論,並內化落實在工作中。

  2、全面提高教師專業精神、專業知識與技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3、開闊視野,讀書積累,提升教師人文素養和綜合能力。

  4、讓教師形成學習、反思、總結的良好習慣,不斷提高。

  5、學習心理學,瞭解少年兒童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提高研究學生的能力。

  三、培訓原則

  1、校本培訓為主原則。校本培訓是教師素質提升的主陣地,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校長是教師素質提高的第一責任人,要有計劃、有針對性的組織教師進行校本研修,使培訓工作常態化。

  2、理論結合實際原則。各項培訓堅持理論聯絡實際,不僅要加強理論學習,更要學以致用,在實際工作中落實,用思想指導行動。

  3、全體與分層結合培訓原則。培訓工作既要形成全員參與人人提升的局面,更要尊重教師需要,分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力求實效。

  四、主要內容、方法和措施

  (一)職業意識提升

  圍繞“責任”主題,透過系列活動,使教師深化對職業意義的認識,增加責任感和使命感,改變工作心境,提升個人境界,享受職業人生幸福,展現良好精神風貌。

  1、增強職業認同感和責任感

  學校堅持每週學習制度,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思想。開展師德師風建設。表彰和激勵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優秀教師和師德標兵。積極開展家長評教評校,學生評教活動,將評議結果與教師考核掛鉤。透過學習和崗位實踐,大力提高教師育人為本意識、教學服務意識、情感激勵意識、過程展現意識、終身學習意識、創先爭優意識,努力最佳化集體輿論,營造崗位成就事業、教育體現人生價值的工作氛圍。

  2、深化“一年讀幾本好書”活動

  以《綱要》學習為切入點,開展教育專著、智慧人生、人文專著、教育報刊等讀書活動,要求教師按要求認真撰寫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文章,在深入閱讀的基礎上,在一定範圍開展主題讀書報告會、演講、交流討論等活動。

  3、職業大討論

  組織教師在讀書活動的基礎上,圍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XX-20XX)》、《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我尊敬的名師”等主題開展“我們今天怎樣做教師”的討論,全體參加,人人發言,進行全校交流。

  4、培養高雅多元的生活情趣

  組織教師業餘時間參加形體、朗誦、書畫、舞蹈、體育等培訓,由教師自選培訓專案,全員參與培訓,培養教師高雅多元的生活情趣。開展教師風采展示活動,繼續組織全縣教師進行健身活動展示,展現樂觀、向上的教師精神風貌和陽光、智慧的教師魅力。

  (二)學歷提升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鼓勵教師多渠道提升學歷,到2015年6月30日,50歲以下(1966年1月1日後出生)的教師具有本科學歷者達90%,鼓勵青年教師進修研究生。

  (三)專業提升

  教師專業提升是教師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情感、社會責任感不斷成熟、不斷提升的過程。教師專業提升要堅持以師德為先、在崗實踐為主的原則,以教師自我為主體。

  1、認真制定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第一文庫網。學校要組織、引導教師開展專業自查,組織教師分析自己在專業發展中具備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並按照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情意、專業發展成果檢驗進行規劃。

  2、將專業提升與教學常規的落實相結合。突出專業提升的實踐性、自主性,使專業提升立足崗位、載體明確。

  (四)以教學基本功訓練促提升

  1、普通話訓練: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和校園內各種場合堅持使用普通話。以紮實推進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為載體,抓好普通話推廣工作,提高教師普通話水平和應用能力。

  2、加強漢字規範書寫訓練

  繼續開展三筆字訓練,要求教師練好粉筆字、鋼筆字和毛筆字,重點是規範粉筆字。透過自我練習,競賽交流,使教師能書寫規範美觀的“三筆字”。

  3、過“五關”。積極組織教師

  (五)以培訓促提升

  1、幹部培訓:,選送部分優秀幹部參加省市縣級培訓,讓他們學習新知識、掌握崗位技能,實現崗位成才。

  2、教師培訓:

  (1)學科培訓:按市教育局要求,繼續組織部分學科教師進行網路遠端學科培訓。

  (2)繼續參加“國培”:選送部分優秀教師參加“國培”學科培訓、資訊科技培訓。

  (3)骨幹教師培訓:遵循骨幹教師“選、培、管、用”一體化原則,加強對骨幹教師的培訓,充分發揮他們的示範輻射作用,讓他們在實踐中成長,使其儘早成為教師素質提升工程的中堅力量。

  (4)新教師培訓:為培養、扶助新教師儘快適應,儘早達到“一年入格,二年合格,三年力爭成為骨幹”的目標,要堅持新教師為期一週的崗前培訓,堅持集中培訓與在崗培訓相結合,堅持以理論學習與跟師學藝相結合。以在崗培訓為主,強化管理。

  (5)班主任培訓:使班主任進一步明確工作規範和職責,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中小學不同階段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掌握科學的工作原則和方法,提高組織、指導、協調工作能力,全面提高班主任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

  (六) 以激勵促提升

  1、建立促進教師成長的激勵機制。

  (1)學校建立與績效工資配套,晉升職稱、崗位設定掛鉤的學習激勵機制,使積極進取的教師、創先爭優的教師獲得激勵。

  (2)建立健全骨幹教師的“選、培、管、用”一體化制度,落實相關待遇,使教師有成長的目標,有施展才能和鍛鍊的舞臺。同

  時,加強對骨幹教師的考核管理,對不能履行職責的,取消其榮譽稱號及相關待遇。

  (3)多層次、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開展各類評先選優活動,開展評選“教壇新秀”“特長教師”“教學能手”“教研能手”“學科帶頭人”“鄉村名師”“功臣教師”等活動,讓榮譽稱號與績效工資掛鉤,使所有年齡段和各層面教師都能得到激勵。

  小學教師個人資訊科技能力分析 篇10

  九月已經悄然來臨,新的學期也隨即拉開帷幕。為了使本學期自己的工作更有序有效的地進行下去,特制定如下個人計劃:

  一、思想工作

  在新的學期裡一定要學習領會教師道德行為規範,並在工作中不斷地鞭策自己,以飽滿的熱情參加到工作中去,時刻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二、能力發展

  希望能在各方面都有新的提高:教學方面,我將認真準備幼兒活動所需材料;寫好每一次教案;多學習,把先進的幼兒教育經驗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多反思,結合自己班幼兒情況實施收效好的教育方法;多到其他班級走走、看看、聽聽、取長補短,促進幼兒發展;多與經驗豐富的教師交流。生活中,熱情待人,友愛助人,謙虛為人,團結向上,與同事互幫互助。針對班級裡特殊幼兒,制定特定個人的教育方法,正確引導,發現優秀並鼓勵幼兒更快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班務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地做好班主任工作。

  三、努力方向

  本學期我制定了以下目標及措施:

  1 )儘快提高自己對小班幼兒的管理與教學能力。

  2 )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認真學習、鑽研業務,儘快瞭解、掌握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與發展特點。

  3 )繼續加強家長工作的開展,做到與家長適時、有效的溝通。措施:

  1 )多向富有教學經驗的搭班老師學習,注重榜樣借鑑、內化,爭取儘快提高自己對中班年齡幼兒的管理與教學能力。

  2)主動關心國內外學前教育資訊與專業理論,並透過多種途徑:幼教刊物、多媒體技術、觀摩、聽講座等,吸取教育學科的新知識、新技能。

  四、出勤方面

  嚴格要求自己,保證工作時間,做到一學期不請假,不無故遲到,不曠工;用飽滿的熱情對待工作。

  五、家園共育方面

  家長工作由為重要,家長工作是接洽家與園的有用橋樑,只有做好家長工作,才能促進班集體的管理,我將踴躍與家長取得接洽,與家長共同探討制定適合每個幼兒的教育方法,使家園結成教育夥伴,充分發揮教育的潛能.認真聽從家長的意見與建議,滿足家長的合理要求,起勁縮短家長與老師之間的距離,還要加快家園聯絡窗內容的更換頻率,為家長提供更優質服務。除此之外,我還必須做到每週向家長反饋幼兒在園的情況,經常瞭解家長的需求,努力使自己做的更好,成為家長心目中的好老師。

  以上,是我本學期的計劃及目標,我一定努力去完成,也希望各位同事及領導加以督導與指正。希望在園領導的培養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有所收穫有所成長。

  小學教師個人資訊科技能力分析 篇11

  20xx年7月23日,在縣委組織部和教育局的組織下,我們一行50人走進福建師範大學網路與繼續教育學院,參加了為期5天的“教師素質提升培訓”活動。在培訓中,我們聽了教育學院的專家、教授們對教學方面的前沿的思考,精闢的理論,獨到的見解,對生活、工作、事業、學生獨特的感情,他們的講座猶如春風拂面,清新而又自然,讓人感受頗深,受益匪淺。

  首先,透過教育部福建師大基礎課程研究中心翁乾明主任的關於“簡約化教學”的講座,我認識到簡約化教學是一種教學思想、教學觀念,它崇尚簡單,拒絕平庸,追求卓越,它要求突出課堂的“靈性”和“智慧”,做到主次分明,內容求精,結構求簡,方法求活,過程求實,效果求真。把這些觀念滲透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就是在去繁就簡的同時,保留事物本身最經典的部分——數學教學中應該貫徹落實的新課程理念,數學學習中應該紮實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的形式以及引領學生逐步學會數學思考、培養學生數學的眼光,發展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等學科本質。

  所以,簡約化的數學課堂教學應該具有以下幾個性質:課堂結構——清晰明快、整體感強;教學素材——經濟高效、少而精煉;時間控制——勻稱舒緩、恰到好處;活動展開——層層推進、環環相扣;教師上課——輕鬆自如、胸懷全域性;學生學習,愉快生動、學有成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正本清源,返璞歸真,追求簡單而不膚淺的深刻,關注差異,以自然、靈動、多樣的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接著,福建師範大學儒學專家,孔子第七十五世孫孔海欽教授為我們帶來了講座《國學與當代教育》。他認為,中國傳統教育重視道德教育和道德培養,注重氣節與操守,強調人的道德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因此,其思想源遠流長,豐富深厚,培養薰陶了無數仁人志士。落實到我們現代生活中,就是要做到經典生活化,生活經典化,做到人人有禮,個個成才,博古通今,學貫中西,飽讀詩書,胸懷大志,牽手歷史,腳踏實地,緊握未來。

  落實到我們教師身上,就是要做到立志有恆,加強修養,自省自克,改過遷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愛護學生,無私無悔;相信學生,鼓勵學生,不斷學習,努力創新,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領自己走出迷茫,為教育事業添光加彩。之後,孔教授透過展示由其作詞的歌曲《日行一善》,向我們指明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習的興趣,培養好的方法,培養詩情畫意的人生,培養高貴典雅的氣質。透過吟誦幾首文體不一樣的詩文,不僅向我們傳授了吟誦的九大規矩,還讓我們欣賞了一場吟誦盛宴。

  聽了程利國教授的講座《學生的心理疏導與危機干預》,讓我認識到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氛圍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鬆。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併成為朋友,為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最後,福建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張榮偉教授帶來的講座《認識你自己,漫談反思型教師》更讓我深刻意識到“反思”在我們教學智慧的提升中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葉瀾教授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可見,反思才有進步,反思才能提高。作為一名教師,在每上完一節課後,靜心思考,總會有些成敗與得失,抑或有所感悟,如果課後能夠及時地記下精彩的一筆或疏漏一處,將經驗和教訓記錄下來,作為今後完善教學設計、改進教學方法、探索教學規律的依據,就能避免教學的盲目性,從而揚長避短,精益求精,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及教研能力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培訓雖然已經結束,但學習的程序遠沒有終結,我將以此作為新起點,在今後的工作過程中進一步加強各方面的學習,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為自己熱愛的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小學教師個人資訊科技能力分析 篇12

  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我有幸來到久別的母校——永春師範,參加泉州市第二十二期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培訓,收集整理聽了方正山、徐敏、蔡福山、李春喜等十一位教授、專家的講座,他們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觸動,使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可謂受益非淺。下面談淡自己的幾點感受。

  一、以人為本,樹立生本教育理念。

  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不再只是一句動聽的教育口號。課程目標體現出來的是一種教育民主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反映的是一種教育生本化的價值取向。身為教師,我們要堅信:人才多樣化,行行出狀元;人人都有才,人才有差異;人人能成才,成才的路千萬條,樹立全人化的教育理念。

  在培訓中,我們還欣賞了全國十大教師楷模周小燕、楊瑞清、桂賢娣的感人事蹟,深深震撼了我的心靈、洗滌了我的靈魂,平時總以為自己為學生已付出了很多,培訓中,我才明白自己是多麼渺小。像桂賢娣老師每天都會問自己三個問題:“今天你愛孩子了嗎?”“你會愛孩子嗎”“你的孩子感受到你的愛了嗎?”蔡福山老師提出的:我相信每一位優秀的數學老師都將“種子課”視為數學的種子,讓他的學生隨身攜帶,到合適的環境中生根發芽。這是數學教師的使命!“讓學生喜歡上我的課,不讓一個學生落後。”“我們應該把數學的感覺給學生。”作為數學教師,心中裝著教育,就不會僅僅只關注知識;心中裝著兒童,就不會僅僅只在意分數;心中裝著成長,就不會僅僅只在意自己的付出……

  二、浸潤數學文化,展現數學魅力

  “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數學思想、數學文化的教學,讓數學洋溢著文化的魅力,使孩子們由內至外喜歡上我們的數學。此次培訓,讓我們也感受到數學文化的精髓、數學的內在魅力。如,永春師範劉集平老師的《數學的魅力》講座中,他透過從古代數學謎語到現在數學在高科技中應用案例,讓我們感受到了數學是美的,有簡潔與抽象的美,有構圖美和組合美,還有方法的美,而做為數學老師在教學中,我們也應該引導孩子在具體的數學符號、概念、方法、思想中去體驗數學文化的魅力,受到文化的薰陶,在玩中感受數學的魅力,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正如蔡福山老師所說的,每一個孩子都像一粒種子,教育需要回歸本真,迴歸人性,讓兒童與生俱來的潛能得到生長,讓他們的心靈和精神得到成長,讓孩子們在濃厚的數學文化中生長、收穫著。

  三、反思提升,促進專業成長

  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專業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專家倡導我們不僅僅要成為經師更要努力成為能師、人師。教師的課堂教學修煉需要持之以恆的不斷反思。要實現教師專業化,持續化發展,就必須大力倡導教師的反思實踐,使每一位教師擁有這種思想、意識、能力、習慣,最終實現教師在教學反思中不斷成長。如上完課,走出教室,靜下心反思:在這節課,我教會學生什麼了?學生學到了什麼?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我更好的教學方法嗎?針對課堂出現的問題進行剖析、總結,形成文字資料。久而久之,你就會發現你進歩了,你的教學更精彩了,你成長了……

  小學教師個人資訊科技能力分析 篇13

  1 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構成

  長期以來,教學能力與其他,如教育能力等概念的內涵有所交叉,國內外對於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構成研究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側重點:早期主要把其放在教師的人格歸因及性格特徵上。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人們認識到,教師教學能力必須分析其構成,而非簡單地把其作為教師個體因素來考量。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其教學與科研密切相關,因此在定義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時,其科研水平也必應納入其中,而非單純的指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同時,高校教師作為擁有豐富專業知識的教育工作者,既應具備一般的能力,又應具備與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相關的一些能力。因此,在此將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歸納為以下幾種能力:一是掌握並運用相關知識的能力。高校教師要做好教學工作,首先要具備豐富的學科知識,並瞭解學科的研究動向,才能在充分的知識儲備的基礎上將學科相關知識傳授給學生,並使他們瞭解新的知識動向;二是與學生交流、溝通及培養學生自學才能的能力。高校教師作為文化與知識傳承的重要使者,要不斷地把握大學生的特徵和需求,改變“唱獨角戲”的教學態勢,及時有效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有效地吸收轉化知識,從而能夠透過教學活動培養出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三是教學活動的組織及實施能力。教師的基本教學能力就在於其設計、組織及管理教學的能力;四是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能力。高校教師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進行科學研究,科研的優秀成果是其能進行優秀教學的重要保證;五是教育教學創新能力。只有透過持續的教學創新,教師才能在不斷變革的環境中有效地把握高校的教學活動。

  2 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2.1 現狀分析

  隨著社會的進步,由於有了更為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工具,更廣泛的教學方法,高校教師掌握並運用相關知識的能力有了明顯的提升。但同時當今高校教育模式單一、教學關係僵化、教學主體的物件不明確、大學教師的教學與大學生對於教學的期望存在較大差距。教學過分制度化,失去了教學的主體性,統一的內容、方法等嚴重地禁錮了學生的個性和創新意識等同時體現了高校教師能力的大幅下降。

  2.2 影響因素分析

  2.2.1 制度與環境因素

  當今社會將高校教師教學能力與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直接掛鉤,而這種太過宏觀的定位忽略了教師本體和學生本體的重要影響力,因此,在討論大學教師教學能力的構成中,既沒有從學生主體地位的角度進行構建,也沒有從教師的個人成長以及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階段性規律的角度去進行研究。在討論大學教師教學能力的開發時,著眼點並不是從滿足教師自身發展的角度,而是從提高教學質量出發。這樣,大學教師與學生都處於被動地位,導致這種能力提升略顯空泛。同時,在教學評價制度方面,未能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係,以致形成一種重科研、輕教學的導向,逐漸影響了整個社會的高校教育評價環境。此外,高校學生群體的變化使得高校教師群體未能適應並掌握新的服務物件的特點,教學方式落後出現了不適應症。

  2.2.2 微觀教育文化環境因素

  高校的微觀教育文化環境對於高校教師的能力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作用。這其中包括高校的教學理念、政策導向、管理措施、運營方式等。我國有多種型別的高校,每一所高校都有屬於自己的微觀教育環境。但對於大多數高校而言,其並沒有創造適合自身發展的微觀教育環境。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如封閉的管理理念、單一化的評價方式、弱化的激勵機制、不夠全面深入的培養策略等成為了我國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桎梏。

  2.2.3 高校教師個體特性

  現代社會的教師受到了太多的外界“誘惑”,同時承擔的壓力亦有所增加,過於追求個人自身的發展,部分教師未能全身心投入教學,導致部分教師教育理念有所偏頗、從業態度有所下滑;同時,部分教師對自我發展的要求降低以及普遍出現的職業發展 “高原期”, 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師自身主動提升教學能力的意願。

  3 提升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建議

  3.1 宏觀層面

  要塑造良好的高校宏觀教育文化環境。主要包括正確的教育理念、重視教學的政策導向及配套的管理措施,以塑造良好的全民意識。這其中要特別注意的是要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關係,對不同型別的高校教師提出不同的要求:對研究型大學而言,科研是教師的主要任務,對於教學型大學而言,教學考量應占據更大的比重。總體而言,應該重視教學與科研的合理分配。但是,同時應該注意到,大學的一種重要職能就是進行知識傳承,因此,應該把教學作為第一準則。國家教育部門要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保證教學的地位,全社會也應努力培育一種重視教學的氛圍。同時充分調動教師群體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把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定位在更為具體的教師團隊及個體發展上面來。

  3.2 中觀層面

  一是成立教師發展中心,高校層面迫切要做的就是專門機構的成立及相關機制的完善。教育部檔案要求近年來建立30個示範性教師發展中心,教師發展中心必須有效地聯動學校各個相關部門,有專門的編制人員及完善相關制度。二是完善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機制,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尤其是教學創新能力。透過新進教師崗前培訓、在職教師教學研討和提升教師教學效果需要的教學診斷及導師制帶領下的教學技能培訓、貫穿教師職業發展的全過程的校本培訓。建立完善“三個維度”的教師教學訓練體系,在培養教師個體能力的成長的同時,積極打造優質教師教學團隊。三是完善教師激勵機制,關注教師成長,包括制度激勵、團隊激勵以及職業發展激勵等。制定一系列有關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制度及其保障機制,從基本要求、教學水平與質量等方面加強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評價和鼓勵,如晉升條件中納入教學效果、教學競賽及相關教學榮譽及教學獎勵的完善。較大程度地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透過“以老帶新”,“以學促新”,“以優促新”,“新老結對子”等方式培養優秀的教師團隊,共同研究探討優秀的教育教學方式。同時,在教師待遇及福利上,要加大投入,使得廣大教師能全身心投入到能力提升中來。四是建立教師教學監督和評價動態機制。設定兩條線的評價機制:科研型教授及教學型教授,鼓勵教師找尋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學校堅持目標控制和過程控制相結合,教學質量發展與教師個體發展相結合,透過實施學生評教、教學督導組評教、校領導聽課評教、教師評學、觀摩教學、學習空間懇談會等措施,加強教學監控資訊的反饋與處理,有效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手段,提升教學質量;構建“學校+學院+教師+學生”四個層面的立體化、多層面、動態化的發展型教學評價體系。重視學生評價的作用,合理引導學生對高校教師進行相對合理的評價。同時,也要重視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不可評價和監督得過死,靈活處理教學評價與職稱評定等之間的關係。可引入基於成熟度理論模型的教學能力評價模式,更全面地對教師教學能力進行評價。

  3.3 微觀層面

  自主發展是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高校教師自身應該豐富知識、內化並恪守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提升教學技能、勤於並善於進行教學反思、加強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等。

  小學教師個人資訊科技能力分析 篇14

  在這期間,我們認真地聆聽了專家的講座,吸取了多位優秀教師的先進經驗以及觀摩了多節優質課等等。這些活動都是我們農村教師所關注的領域,是我們發自內心想在這次培訓中能得到進步的內容。在第一階段的培訓學習,讓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統的理論和實踐提升的機會,把握了很多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可謂受益很多。

  一、聆聽教授、專家講座

  在學習中,我聆聽了教授專家的報告講座,學習了很多理論知識,也獲得了很多新的理念。專家鼓勵我們青年教師要善於發現、善於反思。要求我們做高素質的教師,做有品位的教師。講座結束,學員都會和專家們進行互動交流,對學員的困惑,專家們都逐一給予解答。

  專家們的出色講座一次次的激起了我內心的感應,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這種理論與實踐相互聯絡的對話中,我喜悅地收穫著專家們思想的精華、理論的精華。

  但聽了講座,我更加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每一個學生,我進一步體會到了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性。其中,教師的語言藝術尤其重要,語言藝術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視,由於學生都活潑好動,需要有趣的東西來吸引他們,帶有趣味性的語言更能吸引他們的留意力,學生的留意力集中了,才能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也至關重要,教師要善於提問,但應提有針對性的題目,同時還要引導啟發學生提出自己的題目,並且,老師還教會了我們對有效教學的設計,以學習者為中心,而不是以教師和學科為中心;其次,教學關注的是學生的活動,關注目標與學習成果之間的關係。

  二、感悟反思篇

  整個培訓學習,從教授的講座到一線名師的經驗,從專業的理論到精典個案的解析,從學習場地的策劃到學員論壇的交流,都認真、細心。學員收穫著、感動著、反思著……

  培訓讓我感受到:這不僅僅是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培訓,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洗刷掉我們心靈深處的點點塵埃,更是一次精神的盛宴,每個講座都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

  小學教師個人資訊科技能力分析 篇15

  隨著新課程的深入開展,科研已成為教師的一種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學校應著力培養教師從“教書匠”走向“科研型”、“專家型”的“教育家”。目前,大多數教師的科研意識和課程意識能力還不能適應新課程的深度要求。校本研修如何更“草根化”,實實在在地幫助教師解決教育教學的現實問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是學校校本教研需要深入思考架構的核心。

  建設人本的管理文化引領教師主動發展;建設和諧的團隊文化引領教師互助合作;建設自主發展的社團文化引領學生的個性發展;建設優美互動的校園文化引領學生精神生活。重點抓好三支隊伍建設。

  1.設一支適合集團化學校管理的幹部隊伍。建設一支懂業務,會管理,講奉獻,具有現代管理思想和理念的管理隊伍是學校發展的重點。強化中層的教學指導和示範引領作用,提高中層工作的組織和協調能力,提高中層的創造性工作意識。

  2.設一支事業心強、關心學生全面成長的、善於組織班集體教育活動的班主任工作隊伍。

  3.設一支有理論思想和教學特色的教師隊伍。為教師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提高教師知名度和影響力。重點在教師的教學設計、課堂實施、輔導溝通和成果表達等方面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教師的地位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人們對教師的形象要求也就更高了。做一個有品位的教師成為了新時期對教師的新要求和更高的期望。

  一個有品位的教師,必須具備端莊的外在形象、高雅的生活情趣、完善的人格修養和深厚的專業素養。一個有品位的教師,應該是一個純粹的教師,要多一點奉獻,少一點索取;多一些公心,少一些私慾;多一份寧靜,少一份浮躁。這樣,教師方能因純粹而淡定,因純粹而高尚,因純粹而堅守。面對物質的誘惑,世俗的刺激,他能守住寂寞,守住教師的那份職業的清高。擁有這樣一份淡定的情懷,才能心地坦然,才能“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在平凡的教學中,矢志不渝,從容積極,追求卓越。

  “做一個有品位的教師”是當前績效工資改革下,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理想願景。而要成為一個有品位的教師,需要學校、教師透過不斷地學習修煉。學校將繼續透過探索教師研修自主化、教師能力專業化的有效途徑,努力做到研修制度規範性、研修目標明確性、研修內容廣泛性、研修方式多樣性、研修成果豐富性。

  小學教師個人資訊科技能力分析 篇16

  創新教育是指更新觀念,把創新素質的養成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結合起來,從不同層次、不同方向、不同內容上採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貫穿於素質教育實施和每一個學生個體成長的全過程。可見,創新教育是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的關鍵所在。

  在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下面是我在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幾點體會:

  一、語文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的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路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認知和情感密不可分,教師本身的情感現狀,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使課堂上出現某種心理氣氛,當一位有威信的、受到學生尊敬和喜愛的教師走進課堂時,學生就會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反之,學生的心理就會蒙上一層陰影,情緒就相當低落。在近幾年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現,中規中矩的教學模式遏制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使得學生的學習是一種機械化的學習,久而久之對語文就喪失了興趣和信心。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創新思維

  主動性的心理特徵,就是積極地開展思維活動,真正的“課堂氣氛活躍”是指學生思維活動活躍,而不是表面熱鬧。烏申斯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恰當創設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的創新意識就會孕育而生。

  三、把語文和現實生活聯絡起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語文知識在日常生活、生產中都有廣泛的應用,而大部分學生因看不到語文和現實生活的聯絡而失去興趣,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善於抓住日常生活、生產的點點滴滴,使學生在一種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解決問題其實,實際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用課本中的知識來解決,關鍵是讓學生透過觀察、訓練、思考、交流和運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小學教師個人資訊科技能力分析 篇17

  雙休日我們全體教師在鄉中進行了創新能力培訓,透過“創新能力”培訓,使我對創新能力的內涵、意義和重要性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從而進一步深入瞭解和把握創新、創新的基本內容及主要的方法。有助於增強自己的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從而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以創新的精神開創教育教學工作的新局面。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 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和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我們應不斷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知識經濟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兩天的培訓給我留下了一個最深刻的觀念就是:教育需要創新,教師是教育工作創新的重要力量,要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培養創新能力,為社會培養一批創新型人才 同志在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創新就要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面對新世紀的教育,我們必須要有創新思維。

  創新能力是教師核心素質。

  創新能力具體包括:

  1、豐富的知識和較強的學習能力。

  2、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多維的創新思維。

  3、科學的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

  4、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能力。

  5、強烈的實踐意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

  聯絡實際,對於創新,我有幾點感受就是:

  一、 創新首先是一種觀念,是一種意識。“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教育工作更要有創新思想和創新能力,在教育工作實踐中要強化創新意識。

  二、創新要有先進科學的理論依據。創新活動不是簡單隨意提幾個花哨的新提法,創新要有先進科學的理論依據才能真正推動工作的前進。

  三、創新要體現在實踐活動中,而不僅僅是一個口號。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也要按照這個精神去做。

  小學教師個人資訊科技能力分析 篇18

  摘要:當前幼兒教師的反思日記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反思的問題不明確、不能細緻描述反思的問題、缺少對反思問題的分析和理解為此,幼兒教師寫作反思日記需要專業引領和支援.具體表現為進行專項理論培訓。明確寫作的技巧,進行針對反思日記的集體研討。

  大量研究表明。專業反思是“促進教師發展的重要內在機制”,是“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徑”。教師反思的方法有很多,目前運用比較多的主要有寫作反思日記、活動後反思、集體研討反思、協同反思等,其中寫作反思日記是運用最普遍的一種方法。教師在寫作反思日記中增強了反思意識,提高了教育教學能力和理論水平。而且,教師反思需要專業引領,否則,就會囿於同水平的重複。那麼,幼兒教師需要哪些方面的引領和幫助從而在反思日記的寫作中獲得專業成長?

  一、反思日記的特點和作用

  (一)反思日記的特點

  反思日記是幼兒教師以日記的形式記錄在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中自己身邊發生的事件、抒發自己真情實感的一種表達方式。其特點有:第一,它面向教師自身進行寫作,寫作方式不拘一格,可以隨時隨地捕捉記錄,自由靈活,有感而發;第二,它是對有意義教育問題的一種系統思考.所承載的是教師深刻的反思,是教師教學生涯的反映,是教師智慧的體現。

  需要明確的是,反思日記與常見的教育隨筆、教育筆記等有相似之處:在寫作格式上沒有什麼固定的限制;在寫法上可以是教師自己工作中的事件的記錄與思考.也可以是對別人工作事件的記錄及提出自己的想法。不同之處在於:教育隨筆和教育筆記一般要著力描寫一個事件,不用太多的語言去發議論、做點評,道理喻於事件之中:反思日記則強調教師不僅需寫清楚要反思的問題,而且還需對問題進行細緻的反思這種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要“返回去”尋找觀念的根據.是要“跳出來”思考自己的行為和觀念。這需要教師具備強烈的問題意識、研究意識和解決問題意識。

  (二)寫反思日記是促進教師反思能力發展的有效方法

  反思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能夠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許多幼兒教師對教育實踐思考較多,而較少思考教育實踐或問題背後的原因,很少考察教育理論如何運用於實踐。反思日記能促使教師學會深入思考教學中的理論問題,發現自己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從而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第二,能夠增強教師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師對自己影響幼兒學習行為和學習成果的能力的判斷,是教師專業素質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透過寫作反思日記,教師可以體驗到幼兒的點滴進步,體會成功帶來的快樂,有助於自我效能感的增強。第三,有利於教師實現向反思型、研究型角色的轉變。教師透過反思日記,能夠意識到自己在教育活動中的不足,不斷提示自己按照比較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不斷思考、嘗試適宜幼兒發展的教育方式,最終使自己成長為反思型、研究型教師.這也順應了幼教改革的需要。

  二、當前幼兒教師反思日記存在的問題

  幼兒教師在初寫反思日記時一般會遇到“不”困境:不願寫、不會寫、不敢寫。“不願寫”是因為教師對反思日記的具體含義不清楚,覺得寫反思日記沒什麼用,寫不寫都一樣;“不會寫”是因為教師的反思日記總是在套用“教育實錄+簡單評價”的模式,不知該怎樣寫才更有價值;“不敢寫”是因為教師認為解剖自己的問題是在揭自己的短,擔心引發他人誤會等。“j不”困境中的幼兒教師反思日記呈現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反思的問題不明確

  反思日記首先應該有一個要明確反思的問題。然而,有的教師寫反思日記就是對每天發生的事情進行“流水帳”式的記錄.沒有明確地提出要反思的問題,更談不上對問題的反思:還有的教師把與反思問題相關的事件都記錄下來,反思點沒有清晰地呈現出來,導致若干事件描述浮於表面,談不上對事件的深刻分析。例如,在一篇關於幼兒洗手絹問題的反思中,教師開始摘引了蒙臺梭利的話,然後提出幼兒透過洗手絹體驗快樂.再談到幼兒聽故事,最後又提及幼兒喜歡在操作中學習等。雖然反思日記中談到許多問題,但每個問題都是輕描淡寫,它們之間缺乏必然的聯絡,作者也沒有明確究竟要對哪個問題進行反思。

  (二)對反思的問題沒有進行細緻描述

  反思日記需要包含對反思問題的細緻描述.描述應該按照事件發生的順序詳細記錄整個過程,以使反思能夠有的放矢。然而.有些教師在描述問題時.常常帶有一些個人即時的想法,把事實描述和個人觀點相混淆,使整個反思問題的闡述條理不清。"

  (三)反思缺乏深度

  反思日記中的“反思”是重點部分,教師需要從所描述的問題出發,闡述個人的反思。但有些教師只是記錄了問題,卻沒有對問題背後的原因和教育理念進行分析:還有的教師即使闡述了自己的反思。但反思的內容並沒有從所描述的問題本身出發進行理解,導致反思與問題脫節,讓人不知所云.更談不上反思的深度和力度。

  三、對幼兒教師寫作反思日記的引領和支援

  基於當前幼兒教師遇到的“三不”困境和反思日記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幼兒教師寫作反思日記需要研究者的專業引領和支援,即:幫助教師提升對反思日記的認識,明確寫作的要求,進而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使反思更深人,從而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一)在培訓中加深教師對反思日記特點和作用的認識

  反思日記對於幼兒教師來說並不是新鮮事物,但教師對反思日記的特點雖基本掌握卻並未產生深層次的理解與認識,對反思日記作用雖有重視卻未真正將之內化為自身改進工作的動機。因此,研究者一方面應該對教師進行相關的理論培訓,加深教師對反思日記特點的理解,並端正其對反思日記作用的認識,幫助教師進行反思。另一方面,幼兒教師寫作反思日記源於教師的反思意識,而反思意識形成的源動力來自於教師對反思科學內涵與作用的充分認識。因此,要想使幼兒教師透過反思日記實現科學反思,還應該幫助他們較深入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反思的科學理念、方法等。

  (二)幫助教師掌握反思日記的寫作要點和技巧

  雖然反思日記的寫法比較靈活,不拘一格,但要發揮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仍然需要教師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範和技巧。對此,研究者應從上述教師反思日記存在的問題出發,幫助教師明確寫作反思日記的基本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反思。

  1.找好反思點,明確要反思的問題

  2.對反思點的描述要做到客觀具體

  具體客觀的描述不是面面俱到,而應該是對作為反思點的某一環節或問題進行重點闡述,能夠為教師反思提供有價值的資訊。

  3.把握好反思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理解

  (三)透過集體研討促進教師反思走向深入

  由於幼兒教師反思日記是建立在個人知識、經驗和價值觀念的基礎之上的,這就難以保證每位教師的每篇反思日記都是科學的、合理的。為此,要想使教師的反思日記更有針對性並利於其專業發展,研究者還應該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反思日記方面的集體研討。針對反思日記的集體研討應該是教師之問不斷啟用反思動機、強化反思行為、促進個體反思性思維自我調整的過程。組織集體研討反思需要考慮以下問題:

  首先,要精心選擇和確立研討的主題。主題應來源於教師反思日記中具有共性和值得深入反思的問題。這樣的問題能夠直接指向教師的思考,觸及教師的反思心路。

  其次,要有一位主持人來組織研討工作。主持人要發揮引申、導向、激發自問自詰的作用,鼓勵教師暢所欲言,儘可能地讓教師的思路向縱深邁進。

  再次.研討中要引導教師掌握相應的技巧,從而在碰撞中提高群體反思的效能。這些技巧包括真心袒露自我的技巧、傾聽回應的技巧、衍生新問題的技巧等。集體研討後,要求教師將思考碰撞後的結果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檢驗和證明,然後以此為基點再次組織研討。如此迴圈,才能真正實現反思日記寫作對於教師提高反思能力和專業水平的功能。

  小學教師個人資訊科技能力分析 篇19

  這次培訓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在培訓學習過程中,我認真地聆聽了骨幹教師對教育教學的精闢見解所作的講座,認真做好筆記。回來又自主學習,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讓我又一次對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這讓我在語文教學方面又有了新的體會和收穫。

  教育局組織的這次培訓活動,為的是給大家提供一個相互瞭解,共同學習、相互交流學習、取長補短的平臺。與其一個人獨自學習,不如利用這惡搞機會跟所有老師好好地交流,探討在教育學中存在的問題,當今社會趨勢所迫,知識是作為教師的重要源泉,業是教育教學的唯一手段,我們不能固執,己見,應該敞開心胸面向所有的老師,向他們虛心請教、學習、這樣才能學到更多、更好、更豐富的教育教學文化知識、不斷地給自己補充能量,從而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一個人只有不斷地去學習、去吸取、去交流和創新、才能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源泉;也為此才會有更強的教學能力與別人進行強烈的競爭,才不會被社會淘汰,業不會被同行看扁了。現今的教育教學形勢非常嚴峻,我們只有不斷地較強學習,即使地補充能量,培養終身學習的好習慣,努力達到、活到老,學到老,的人生目標。

  教師就必須在各個方面提高自己。尤其是在教學方面,一個優秀的教師不會上課單一,而是要有多種多樣的課堂方式。只有形式多樣的課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學生,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從而在各個方面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的時候絕對不僅是在備教材,更多的是要關注學生,關注學生能學會什麼,是否發展了。這也就要求我們的教學是面向全體的教學,我們的教學鼻血要採用更多的學習方法、教學方法。同時我們還應該在科學的理念指導下改革教學方法的,老的教學方面已經不能適應新的社會的需求了。同時也不可能滿足我們新一代的學生了。所以作為當代的老師不能只滿足目前的狀態。應該從現在開始學會適應社會、適應學生。所以了就應改在科學的理念指導下,改變教學方方法。

  總之,透過這次培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在學習中我雖然有點苦、有點累,但我很快樂、很高興,非常認真的學習,參與小學教師全員培訓,讓我在學習中收穫,在交流中解惑,在探索中感悟,在研修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長。透過學習使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有了極大地提高,所以在以後的學習中,我要更加努力,更加勤奮、更加刻苦,更加認真,更要積極地參與與其他老師的交流與討論,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不斷完善,為我國的教育教學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小學教師個人資訊科技能力分析 篇20

  這次xx學習,為期五天,根據教育部的相關安排我們學校一行人去到xx,為了更好的在今後教學,為了讓自己的教學工作做的更好,我們都是滿載而歸,學習了短短五天時間,但是這五天是很珍貴的五天,更像是自己教學很久之後才能夠積累的東西,所以這次的經歷很充實,往大的來說自己今後的教學時候似乎更加的清晰了,這才是我的收穫最多的,進過這一次的學習我擯棄了自己維持了很久教學作風,很多時候自己都是在用著老一套的教學方式,其實很多的教學理念也要跟著時代變化去改善的,這次的學習收穫甚多,作為一名教師我時刻都為工作努力,這次的學習我也有一些心得。

  去到了xx,我最大的感想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瞭解到的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以往是沒有這些事情的,自己也不會去想這些事情,照著自己的教學方式教下去,我覺得這是沒有問題的,其實這當時是沒有問題,但是時代也在進步,我們作為教師,我們也需要學習,總是在教導學生的我們很對的叫教學方式是要換一換的,這次的學習我就學到了很多的教學方式,我覺得自己以前的一套教學方式其實需要做一些改變,經過學習之後也明白了一些自己不足的地方,甚至會有一種開啟新大陸的感覺,原來還可以這樣去教導學生,很多的教學方式確實比較實用,這次的學習讓我的看到了一些新的東西,也讓我明確了未來的一些方向。這次的學習還講到了,一些師生的關係,在平時跟學生們打交道的過程中這很關鍵,和學生們有著一個融洽的關係,確實對於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學生聽課的興趣是分為很多種,有自己本身就喜歡這一門科目的,也有喜歡老師講課方式的,還有的就是平時跟老師關係融洽的,這些都是學生興趣的一些因素,我很明白這些問題,在今後的工在中其實我應該在意的就是這些,跟學生們處理好師生的關係,在工作中很多事情不僅僅是我們自身的一個的方向,還有的就是作為一名教師需要從多方面出發,去做好這件事情,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學習往往自己的教學工作也能夠有所提升。經過為期五天的這麼一個學習,大家都在努力,我們一行人滿載而歸,收穫是不可言喻的,我覺得自己的在今後的教學中能加清晰自己需要七做什麼了,也明白了作為一名教師我的職責應該是更多方面的,今後的教學工作也是更加充實的。

【國小教師個人資訊科技能力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