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幽默搞笑> 搞笑諧音古詩

搞笑諧音古詩

搞笑諧音古詩大全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了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那麼你有真正瞭解過古詩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搞笑諧音古詩大全,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搞笑諧音古詩1

  1、《終南山》

  唐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情)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2、《登岳陽樓》

  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留)。

  3、《竹枝》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情)。

  4、《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留)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5、《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留)。

  6、《謝公亭》

  唐李白

  謝亭離別處,風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留)。

  7、《竹裡館》

  唐王維

  獨坐幽(憂)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8、《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愁)。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留)。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9、《客中行》

  唐李白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想)。

  10、《渭城曲》

  唐王維

  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留)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1、《送友人入蜀》

  唐李白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留)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12、《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思)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月春風似剪刀。

  13、《嘆白髮》

  唐韋應物

  還同一葉落,對此孤鏡曉。

  絲(思)縷乍難分,楊花復相繞。

  時役人易衰,吾年白猶少。

  14、《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一)》

  宋蘇軾

  水光瀲灩晴(情)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15、《秋夜曲》

  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愁)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搞笑諧音古詩2

  涼州詞(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簡析]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開元年間,隴右節度使郭知運蒐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並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後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首句“黃河遠上白雲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雲中流出來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在這種環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歌中提到了行人臨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於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絡。現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於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並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儲蓄,更有深意。三、四兩句,明代的楊慎認為含有諷剌之意:“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里也。”(《升庵詩話》)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

  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簡析]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昂揚向上的進取精神。

  前兩句寫所見。“白日依山盡”寫遠景,寫山。作者站在鸛雀樓上向西眺望,只見雲海蒼茫,山色空濛。由於雲遮霧繞,太陽變白,挨著山峰西沉。“黃河入海流”寫近景,寫水。樓下滔滔的黃河奔流入海。這兩句畫面壯麗,氣勢宏大,讀後令人振奮。

  後兩句寫所想。“欲窮千里目”,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願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千里”“一層”,都是虛數,是詩人想象中縱橫兩方面的空間。“欲窮”“更上”詞語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這兩句詩,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個哲理:登高,才能望遠;望遠,必須登高。

  這首詩由兩聯十分工整的對仗句組成。前兩句“白日”和“黃河”兩個名詞相對,“白”與“黃”兩個色彩相對,“依”與“入”兩個動詞相對。後兩句也如此,構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黃河中的一個小崗上,後被洪水衝沒。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山名)下瞰大河。”可見衝沒是宋以後的事了。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簡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春眠不覺曉”,第一字就點明季節,寫春眠的香甜。“不覺”是朦朦朧朧不知不覺。在這溫暖的春夜中,詩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臨窗,才甜夢初醒。此句流露出詩人愛春的喜悅心情。次句“處處聞啼鳥”寫春景,春天早晨的鳥語。“處處”是四面八方的意思。鳥噪枝頭,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聞啼鳥”即“聞鳥啼”,古詩為了押韻,詞序作了適當的調整。這兩句是說:春天來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覺天已大亮。一覺醒來,只聽見處處有鳥兒在歌唱。第三、四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詩人追憶昨晚的瀟瀟春雨,然後聯想到春花被風吹雨打、落紅遍地的景象。詩人把愛春和惜春的情感寄託在對落花的嘆息上。惜春也是愛春,喜悅是全詩的基調。

  本詩寫春景,不是寫所見,而是寫所聞及所想。詩人把自己的聽覺感受寫出來,然後由讀者體味、再現詩人描繪的意境。構思巧妙,很有情趣。

【搞笑諧音古詩】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