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電影七月與安生 觀後感

電影七月與安生 觀後感

電影七月與安生 觀後感

《七月與安生》講述“七月”和“安生”兩個女孩從13歲開始相識相知、相愛相殺的成長故事。本文為電影七月與安生觀後感,讓我們透過以下的文章來了解。

範文一

秋季的重慶總是夾雜著陰溼的小雨,沒有夏天的熱烈,這個季節的城市變得沉寂很多。昨天晚上連著看了兩場電影。反貪風暴和七月與安生。也許女孩子總是要感性一點。對於後面這本安妮寶貝小說改編的電影,頗有感觸。不知是我淚點太低,還是最近的疲憊,一場電影下來哭了好幾次。

一部好的電影不止是給人視覺享受和即時的愉悅感,而是能夠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觸發內心。這樣的電影才能夠給人深刻印象,讓他人認可和好評。在當下這個快餐文化盛興的時代,我們拋卻了很多的感情。總有人說,把生活過得簡單點,把事情想的簡單點。其實在有些時刻我是不認同這樣子的說法,畢竟我們人類都有自己的一些小情緒,如果在別人給你釋放情緒的時候你只是簡單的告訴她不要想太多,我覺得這也無謂是一種敷衍且片面的開導和回答。

其實我個人更喜歡安生多一點。也許大家都認為七月是最隱忍的人,她是所有乖乖女的代表,努力且上進,安定賢柔。觀影的時候我的第一個淚點就是安生遠離隱忍的離開,漂泊他鄉的時刻。我心疼這個女孩子,心疼她四海為家,無依無靠。柔弱的身軀裝著我們想象不到的偉大。也許我這樣說會有人反駁我,因為在電影結束的時候,走在我背後的一對情侶在討論,男的就說了句防火防盜防閨蜜。其實我很想回復她一句,如果真的想要盜,那早就盜了,還用得著離開嗎?最渣的是男主角。是他毀了這兩個女孩子純潔的友誼。特別是看到那句,七月,我想回家了,可以讓我回家嗎。真的感覺特別的無奈,特別酸楚。

也許真的就像大家說的那句,感情的世界根本分不清對錯。安生不該每一張明信片都問候家明,而七月也不應該讓安生遠走他鄉。當兩個人之間有過隔閡之後就再也不會和好如初了。七月對自己失望,失望她在做出選擇的時候放棄了安生,安生對感情絕望,因為她愛上的是自己最好朋友的男人啊。和所有青春片不一樣的是這部電影沒有把劇情中心放在小三挖牆腳的戲份,所以才會得到大家一致的認可。

電影沒有更多的去細緻追究他們到底誰對誰錯,而是去描述我們生活中很多人都遇到過得這種關於友誼關於分裂感情。我可以很清晰的體會到那種本來是一輩子的朋友但是卻半路就走著走著物是人非的痛。在我們當下也有很有多從校園,從兒時就一起走過的真摯的感情,可是到了最後為什麼變得淡了我們大家都不知道。我們越長大就越活的變扭,越來越不真誠,越來越自私。好多的心話從不知道向誰說到沒有人說再到不想說。

電影裡,七月的媽媽說的一段話也讓我覺得內心很淚點。那是在七月準備一個人去漂泊的時候說的,她說“漂泊也沒有什麼不好,女孩子不管走哪條路都會辛苦的,希望我的女兒會是個例外。”天下所有的母親也許都是這樣的想法。我們大多數人身上都揹負著父母的期許,他們希望我們一生能夠安定不顛沛流離,不需要過多為生活操心,不需要被情感傷太深。有的人做到了,有的人卻放縱的依了自己。

書本里,家明是這樣形容安生的“安生是一棵散發詭異濃郁芳香的植物,會開出讓人恐懼的迷離花朵。”看似一無所有的安生,卻擁有七月最想要的兩樣東西:自由和家明的心。七月的安定是我們大多數女孩子的現狀,可是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無拘無束的去漂泊流浪。去年我就曾幾度想一個人去漂泊流浪,到很多很多的城市去認識很多很多的人,走很多很多的路,看很多很多的風景,過著和以往截然不同的人生。可是我卻只是空有一身嚮往和想法,行動終究付之東流。希望我們所有的女孩子都是七月,但是也能夠擁有安生一樣的豁達。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一生不被感情累,一生不被金錢擾,一生不被病痛侵,一生被人疼。

範文二

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願意成為七月還是安生?這恐怕是多數人在讀完安妮寶貝的《七月與安生》後,掩卷嘆息之餘都會捫心自問的話題。在她的筆下,宿命似乎是永恆不變的主題。而當曾國祥把這部充滿了陰鬱豔麗辭藻的小說搬上大銀幕以後,七月和安生難以言說的宿命有了新的詮釋:七月就是安生,安生就是七月,這對站立於對立性格與命運兩極的主角,其實更像是個共榮共生女孩的兩面。電影在清冷的色調之外,採取“交換人生”的概念將這兩個女孩的多層人生重建解構與建構。用同樣的倒敘手法,串聯起小說中的七月、回憶中的七月以及真實人生中的七月三層空間,鋪陳起了這個關於愛與成長的故事。

故事的開局似乎並不那麼陌生:兩個性格迥異的少女在十三歲那年宿命般的成為了不可分離的朋友。她們曾經親密無間到無法想象沒有對方的未來,卻因為對同一個男生的愛彼此變得扭曲與錯位——如果故事繼續聚焦於背叛與欺騙,那這不過又是個蹩腳狗血的三角戀劇情。但導演卻鏡頭陡然一轉,把七月和安生重影與分身,讓曾經彼此相互羨慕的兩人交換了人生,各自都活成了自己渴望已久想要的樣子:一個擁有了安定的生活與完整的家庭,一個終於擺脫了被設計好的人生,走遍世界見識了所有的風景。當預設的角色性格發生了激烈的反轉之時,這個關於成長的故事猛然迸發出最肆意和絢爛的色彩——你到底是變成曾經最討厭的樣子,還是活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無可否認,七月就是大多數普通女孩的縮影,她們按部就班的照著長輩設計好的軌跡成長與生活,成為眾人眼中的乖乖女,剋制而隱忍,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不斷壓抑自己,平平淡淡地從一家到另一家過完一眼便能望到頭的一生。而她們的內心,何嘗又不曾想成為那個努力掙脫束縛,不顧一切尋回自由的七月呢?

若是回想起上一部在記憶中有類似題材的電影,應當是多年之前由全智賢和李冰冰主演的《雪花秘扇》。只是從現在回頭來看,這兩位的表現似乎遠不及馬思純和周冬雨來的更為驚豔。周冬雨將安生身上的叛逆表現的橫衝直撞、張揚放肆,沒有任何的顧忌與不安,結尾的哭戲更是將撕心裂肺感演繹的酣暢淋漓。而相較外放的安生,內斂含蓄的七月更是個甚難駕馭的角色,如果沒有深厚的內力顯然hold不住這種外表波瀾不驚內心卻驚濤駭浪的反差。甚至正因為有了馬思純這樣醇厚不失彈性表演的映襯,才將安生的狂放肆意顯得格外奪目。亦是因為有了前面足夠的蓄力,才將她最後毅然決然斬斷所有束縛的性格爆發顯得格外有說服力。這種表演力量上自如的收和放,著實令人刮目相看。

有人說馬思純運氣頗佳,感覺最近冒頭很快。有人說馬思純資源很好,有小姨蔣雯麗活招牌。我倒覺得,從馬思純近年的大銀幕表現來看,我絲毫不懷疑她作為一個演員選劇本的眼光,而勢頭起來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她不同於別人的選片標準,畢竟好的運氣不能一直都在,好的資源不代表好的電影表現,已經有無數演員們證明了這一點。華語電影裡面,縱有票房女冠軍、女勞模,但是在粉絲票房的映襯下,爛片也層出不窮。馬思純去年到今年總共就出演了3部電影,《左耳》、《盜墓筆記》、《七月與安生》,但就是這三部電影,一部是當年青春電影票房冠軍,一部是今年暑期檔唯一過10億的票房冠軍,接下來就是這部好評如潮的《七月與安生》。馬思純出演的好片命中率實在是太高,要是來一個最會選片女演員排行榜,馬思純也應該能以超高的命中率入圍前10了。

鳥語花容若七月,有生何處不安生。不墮胎,不狗血,《七月與安生》確實還是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七月與安生》男主喜歡誰?電影《七月與安生》結局和小說一樣嗎?安生結局難產死了嗎?電影《七月與安生》根據安妮寶貝同名小說改編,今日上映,看過的網友表示竟然挺好看,這不符合預期啊。

作為一部女生戲色彩濃重的影片,飾演男主蘇家明的李程彬能有旗鼓相當的出色表現,令人感到驚喜。很多觀影后的觀眾表示,看完後會“討厭家明”,“感覺家明有點渣男”,從另一方面說明李程彬對角色塑造的成功。

在採訪中李程彬坦言拍攝時其實蠻辛苦的,兩個女生也承認片場多有冷落他的時候,女孩間一旦聊起來難免會盡興忘我。三人間的關係能呈現得如此微妙而不狗血,一方面導演把控的好,另一方面也少不了演員的認真付出。

其實看過《七月與安生》小說的網友,都知道劇情,無非就是兩女一男三角戀、渣男兩個都喜歡、小鎮少女闖京城、姐妹為男撕破臉、我做了父親可我偏偏不知道……

《七月與安生》小說結局,七月活著,安生死了。安生給家明生了個女兒,她自己因為難產死了,七月收養了安生的孩子,取名小安,七月和家明結婚了,他們沒有再要孩子。半年以後,安生的書出版,書名是七月和安生。七月和家明過著平淡的生活。

不過網友透露電影結局和原著大有出入,七月就是安生,安生就是七月,結局出人意料的。


【電影七月與安生 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