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讀後感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讀後感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讀後感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讀後感(一)

暑假裡,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叫錢文忠解讀《三字經》。《三字經》通俗易懂,是自宋朝以來歷代對兒童的啟蒙讀物,一直廣為流傳。

這本書裡講了許多經典的歷史故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早年喪父,家境十分貧寒,只能住在破房子裡,居住的房子正好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學著哭喪,孟母很著急,就搬家到了市集。但旁邊有個肉鋪,小孟子又學著剁肉,孟母更著急了,就又搬家到了學校附近,這次他受到了學習氛圍的薰染,變得彬彬有禮。這讓我知道了良好的學習環境的重要性。

另一個給我印象很深的故事是:黃香溫習。東漢時有一個叫黃香的人,他母親早故,和父親相依為命,家裡很窮。夏天,由於火辣辣的太陽照射的緣故,晚上的溫度很高,他擔心父親睡不著,就把枕頭扇涼快了;寒冬臘月,天寒地凍,他就先睡下,溫暖了枕頭和席子,讓父親能夠安寢。這個故事讓我感悟到做小輩的應該對長輩孝順,並努力付諸於實踐當中。

三字經還講了從伏羲到元朝的歷史間發生的很多故事,我非常喜歡,每一個故事都是那麼發人深思,建議小朋友都來讀一讀這本書哦。你一定會有很多的收穫。

好書伴我成長,看了錢文忠解讀《三字經》,讓我懂得了許多知識和做人的道理,真是開卷有益呀!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讀後感(二)

看了錢文忠解讀《三字經》很是受益,錢教授以其深厚的國學功底解讀《三字經》,借鑑古人、融會歷史、貫通現代,將積澱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用生動的語言,鮮活的事例演繹成當今社會生活道德規範的寶貴鏡鑑。

《三字經》內容廣泛,包括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經典啟蒙讀物和小百科;即使在今天,也仍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功用。錢教授認為,《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實際上成為全國通用的兒童教材。讀完之後我感覺《三字經》的學習物件是父母和教師,而教育物件才是兒童學生,《三字經》是一部供父母和教師教育孩子用的讀本而非兒童讀物。

《三字經》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講教,即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理由、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規律。第二部分講教的內容。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像一根線,他的解讀把文化、哲學、宗教、社會、經濟、文學等等一顆顆珠子串起來。第三部分是學的部分,以眾多學習的例子,強調努力學習的重要意義。錢教授建議把第三部分前移。

讀完之後,做為一名教師,“教不嚴,師之惰”一直迴響在我耳邊。在中國傳統社會中教師地位之高,從天、地、君、親、師的排序就可以看出:上有天,下有地,中有皇帝,有父母、有祖父母,接著天地君親,第五就是老師。儒家思想講究師道尊嚴,強調教師的絕對權威。在中國的傳統當中,老師必須嚴格教育。教書先生甚至可以責罰不認真讀書的皇子。書中為我們講了一個關於皇子老師的故事: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很關心皇子的教育,滿世界找有學問的人,終於找到教學水平很高的李希顏。這位老師完全以一種嚴格的態度,來履行自己的教師職責。這些皇子上課不好好聽講,他就揍,打得皇子嗷嗷叫,痛得受不了。只要他們不好好學習,就要打他們。朱元璋有一個非常寵愛的小王子,就跑到父皇那說:“這書沒法念了,這老師給我揍的,都快揍死了。”皇帝聽了以後非常生氣,準備治老師的醉。但馬皇后對他說:“李先生這是以聖人之道,以一種非常嚴格的態度來教育我們的孩子,也是為了你的江山社稷考慮,我們應該感謝李先生,怎麼能責備他呢?”後來,皇帝對這位老師非常敬佩。那位老師退休時,朱元璋專門賞賜了黃袍,同時賞賜了大量的錢財。

現在好多家長不理解老師,如果對孩子要求嚴一點,動不動就興師問罪。搞得我們老師很被動,是不是老師就可以縱容孩子?我們的嚴格教育是不是就不對了?當今社會強調教師要充分尊重孩子,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絕對不允許體罰孩子,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教不嚴,師之惰”到了今天,我認為這句話的含義是:做老師的,教誨學生要講究好的方法,不採取善教之方,就是做老師的過錯、失職。重點是強調教師要有教師之道、善教之方。我的周圍經常有一些成功的教育者,面對“習相遠”的學生,他們能保持平靜的心態,溫馨的情調。首先採取誘人法,付與真情關愛和細心溝通,疏導學生明其志、曉之理,營造師生融洽和諧的氛圍,搭建學生自醒的平臺。其次是採用循循善誘法。針對無法及時完成學業任務的學生,在他無助時給予有助,予以細心的指導和批閱。鼓勵學生樹立信心和自愛,促成學生逐日提高,可謂教之善也!反之採用刻薄寫生手法,以師道尊嚴的面孔出現,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結果,學生或畏而遠之、或逃之夭夭、或破罐破摔、或賭氣輟學,可嘆惰之害也!

在今後教學中,我要學習他們先進的教育方法,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一種敬業的精神來履行自己的職責。

讀了這本書,才能真正理解《三字經》傳達給我們的那種文化資訊,才能理解《三字經》對於今天,特別是當前我們開展國學經典教學不可替代的意義。

在我們學校經典文化讀書活動更是搞得有聲有色。學校非常注重對學生國學經典文化思想的教育,一直堅持國學經典《弟子規》、《三字經》、《論語》、《老子》和古詩詞等的誦讀活動,課間喇叭裡播放著《弟子規》、《三字經》,《新學堂歌》……每當中午、晚上放學的'時間朗朗的背誦聲音就會響遍我們的校園。文化氛圍濃厚了,品位提升了,在校園內東南角創設一條文化長廊,該長廊由三、四十米多長的竹簡組成,上面彙集了“三字經”、“弟子規”等內容。每個教室門前的柱子上也有這樣的竹簡,樓梯間掛有古詩詞、成語故事,學生隨時隨地可以感受到經典文化的魅力。經典的力量是巨大的,但其潤物是無聲的。經典,讓學生愛讀書了,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文學修養,增強了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們的讀書熱更濃。學校為我們營造了讀書的環境,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為老師購買圖書,如《四書五經》每位教師手裡都有一本;並且保證了閱讀時間:每週至少能抽出兩個小時的讀書時間。青年教師每週組織一次教師論壇活動。經常全體教師收看于丹的《論語心得》。本學期一開始我們邀請山東大學的張德蘇教授做了 “國學簡述暨孔子的教育思想”的精彩國學導讀報告,後來山大文學院博士生導師仵從巨院長經典讀書文化導讀報告會。為推進書香校園特色品牌建設深入發展,有效推進教師讀書文化品位和層次,著手與山大文學院合作,開展“專家教授進校園讀書導讀行動”和“書香名師讀書研修活動”,專家學者將走進校園與教師學生面對面,部分教師將走進山大威海分校文學院進行選課研修。這些舉措極大地激發和調動了全體教師讀書的熱情和積極性,提高了教師品味!讓我們繼續讀書吧!

讀書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讀書是一個終身的事業,讀書是一種生活的方式,讀書是一種修養身心、增進知識的方式。古語講:“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人生是一座山,人生是一片海,我們必須經歷過勤苦才會有快樂,才會有成功,才可以有權利期盼收穫!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句話:“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讀後感(三)

暑假閒暇之餘,信手翻閱《錢文忠解讀三字經》,恍若在閱讀一本通俗的中國二十四史,恍忽間隨錢文忠先生在字字溯源中一起走近歷史事件,並從文字的推敲中,探查歷史的真相。

《三字經》我相信人人都知道,但是正真瞭解他內容的,我相信並不多。他可以說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一本書。《三字經》共一千多字,中華歷史及道德觀幾乎都濃縮在這一千多字中了。腦袋中常常有這樣的印象:一座矮矮的房子,青瓦白牆,裡面一個斯斯文文的老先生,手裡拿著一本書,下面的小孩子們一字一句的唸唸有詞:‘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一邊還像模像樣的搖頭晃腦。不由的又想到小時候,在爺爺的桌上找到一本《三字經》,便不知由來的好奇的看起來,但是那三個字三個字的文字,卻又實在不懂,可有糊里糊塗的看下去。現在想想,不由一笑。

錢文忠教授的見解很細緻,開頭是倫理道德,再是經典文獻,然後是中華歷史。若不說,誰能知在這僅僅一千字中,競蘊含了這麼多內容。

如果說中華文化是一片茫茫大海,那麼《三字經》便是幾千年前沉如海底的一艘船,裡面盡是一些數不清的財富;人人都曾聽說過沉船古老而又神秘的傳說,但卻無人去打撈。

在古代,《三字經》是兒童的啟蒙讀物,但是卻沒有正式的見解流傳下來。對於《三字經》我們居然沒有完全理解的把握,這種現象,直到錢文忠教授解讀了《三字經》才得以消除。

《三字經》是國學之經典,中華文化的偉大盡展其中,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一朵耀眼的奇葩,獨具魅力而又璀璨奪目,而三字經不愧為中華文化中的一顆最耀眼的珍珠。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讀後感]相關文章:

1.《錢文忠解讀三字經》讀後感

2.幼兒園學前班教師個人總結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