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中外名人禮儀小故事

中外名人禮儀小故事

中外名人禮儀小故事(通用11篇)

  人在社會上生活,總要和別人交往,學會禮貌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就能使整個社會更加和諧、美好。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中外名人禮儀小故事(通用11篇),希望能幫到大家!

  中外名人禮儀小故事 篇1

  張良年輕時在下邳橋遇見一個老者,老人故意把鞋子掉下橋,讓張良拾上來並給自己穿上,張良耐著性子一一照辦。老者約張良五天後再來此處相會。五天後,張良到達時,早已等候多時的老者責備他與老人約會不該遲到,約他五日後再見面。哪知五天後張良又比老者遲來了一步。老者很生氣,讓張良五天後再來。四天過去了,張良吸取了教訓,半夜便在橋上等著老者的到來。老者滿意地笑了,並把一部奇書《太公兵法》贈送給他。張良認真學習這部兵書,幫助劉邦打敗項羽,最終成為漢初名臣。

  “張良拾鞋”這個小故事被歷代傳為佳話,它告訴我們:能忍小忿,方成大謀;尊敬長輩,受益終身。

  誠實守信宋慶齡小時侯,一天,全家要到伯伯家做客,走到大門時,宋慶齡突然停下腳步。“怎麼了,孩子?”爸爸奇怪地問。“我不能去了。我已經答應過小珍,今天上午教她疊花籃。”宋慶齡答道。小珍是宋慶齡的同學。“哦,是這樣。”父親鬆了口氣。“以後再教她吧,今天下午,或者明天,不都可以嗎?”“不行不行,我跟她約好的。”宋慶齡忙說。“不要緊,明天再向她解釋一下,要不,道個歉也可以嘛。”爸爸繼續勸說著。“不,你說過,做人要守信用。要是我忘記了約會,明天向她道歉是可以的。可是,我並沒有忘記呀,我不能言而無信。”宋慶齡堅定地說。宋慶齡送家裡人出門後,一個人回到房間裡,耐心地等候起來。她一會兒拿起一本書看;一會兒又坐到琴凳上彈鋼琴,平時很

  熟的的曲子,今天卻總是彈不準。可是,直到全家人吃過午飯回來,小珍也沒有來。媽媽心疼地說:“我的女兒一個人在家,該多沒意思啊!”宋慶齡仰起臉回答道:“一個人在家,是很寂寞。可是,我還是覺得很快活,因為,我心中坦然。”宋慶齡信守諾言,寧可不去伯伯家看鴿子,也要等候小珍,而且空等一天也心中坦然,這是守信用的表現。

  中外名人禮儀小故事 篇2

  隋朝時候,有一個人叫做牛弘的。他原來本是姓寮,他的父親名叫寮允,做了後魏國的侍中官,所以皇上賜給他姓牛。牛弘的生平,最喜歡讀書。他的見聞又很廣博,後來做了吏部尚書。他的弟弟名叫牛弼。有一次,吃醉了酒,竟把牛弘駕車的一隻牛用箭射死了。

  牛弘的妻子去告訴丈夫說,叔叔今天不知道為什麼緣故,竟敢把你駕車的一隻牛射死了。牛弘聽了這種話,不以為意,只冷冷地回答他的妻子道:“做乾肉吃好了。”他的妻子又說道:“叔叔射殺了你一隻牛,真是大大奇怪的事情呀。”牛弘又回答他道:“我已經曉得了,他的臉色很自然,仍舊讀著書不息。”

  中外名人禮儀小故事 篇3

  張海迪5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她因此沒有進過學校,童年時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大學的專業課程。張海迪15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一個貧窮的小山村,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在那裡給村裡小學的孩子們教書,並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為鄉親們針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無償地為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讚譽。

  張海迪身殘志堅,抱著“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的堅定信念,忍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苦痛,自學了英,德,日語。還翻譯了十三萬字的英文小說,寫了大量的文學作品,作出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

  中外名人禮儀小故事 篇4

  二次大戰時,羅斯福,丘吉爾,及斯大林三位巨頭在鴉兒獺開會。羅斯福,丘吉爾處處被動,因此兩人合計著想算計斯大林一把。

  “昨天我作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成了地球的主宰!”

  羅斯福也接著說:“昨天我也作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成了宇宙的主宰!”

  兩人說完後,得意地瞧者斯大林。

  斯大林微微一笑,說道: “昨天我也作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既沒有批准對丘吉爾先生的任命,也沒有批准對羅斯福先生的任命,”

  中外名人禮儀小故事 篇5

  張勳生日,大學者辜鴻銘(1856—1928年)送給他一副對子,說:“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後來,辜鴻銘和胡適說到這件事,說“擎雨蓋”指的是清朝的大帽子,而“傲霜枝”指的是他和張勳都留著的長辮子。

  辜鴻銘既會講英國文學,又鼓吹封建禮教。他當北大教授時,有一天,他和兩個美國女士講解“妾”字,說:“‘妾’字,即立女;男人疲倦時,手靠其女也。”

  這兩個美國女士一聽,反駁道:“那女子疲倦時,為什麼不可以將手靠男人呢?”

  辜鴻銘從容申辯:“你見過1個茶壺配4個茶杯,哪有1個茶杯配4個茶壺呢,其理相同。”

  中外名人禮儀小故事 篇6

  弗蘭克林要代表班級去參加學校的演講比賽了,可是他連一雙完好的鞋子都沒有,他實在無法想象穿著破舊不堪的鞋子站在演講臺上,接受全校師生的矚目,會是怎樣的尷尬。弗蘭克林想要讓媽媽給自己買一雙新鞋子,可一想到媽媽常年幫人洗衣而皸裂的雙手,想到弟弟妹妹破舊的衣服,他頓時打消了這個念頭。

  明天就要上臺演講了,弗蘭克林走在回家的路上,愁眉不展。路過鄰居瓊斯的太太家時,弗蘭克林一眼看到了晾在窗臺上的鞋子!那是一雙簇新的球鞋,純淨的白色像雪花一樣耀眼,漂亮極了!如果我能穿上這雙白球鞋上臺演講,那該多麼神氣呀,而且如果有了它,一定能讓自己在演講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弗蘭克林被自己想象的情景陶醉了,他強烈地想要擁有那雙白球鞋,最後,弗蘭克林看周圍沒有人,迅速地把那雙球鞋塞到了自己的書包裡。

  第二天,弗蘭克林穿上新鞋子參加了演講比賽,充滿自信的他最終贏得了比賽的冠軍。捧著冠軍的獎盃,弗蘭克林得意極了。這時他突然聽到臺下有人在竊竊私語,“弗蘭克林腳上的鞋子太眼熟了”“是呀,很像瓊斯的太太剛買的那一雙”……

  就在弗蘭克林緊張不安時,他的鄰居威廉斯站起來大聲說:“弗蘭克林偷了瓊斯的太太的鞋子。我看見瓊斯的太太穿過,絕對沒錯。”“不,不,我沒有……我沒有……”弗蘭克林漲紅著臉無力地辯解。威廉斯又接著說:“走,我們去問問瓊斯的太太就知道了。”說完,同學們簇擁著弗蘭克林,向瓊斯的太太家走去。

  同學們講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後,都注視著瓊斯的太太,等待瓊斯的太太的回答。“是的,這是我的鞋子。”瓊斯的太太微笑著說,“不過,昨天我已經把它送給了弗蘭克林。”“原來是這樣呀!”瓊斯的太太的回答讓同學們都無話可說了,最後大家一鬨而散。

  “怎麼樣?孩子,穿上還合腳吧?”瓊斯的太太撫摸著弗蘭克林的頭輕聲說。弗蘭克林侷促不安地搓著雙手,羞愧地說:“對不起,瓊斯的太太,我……”“別說了,孩子,不需要道歉。我知道,你是一個好孩子,以後你會變得更好的,是嗎?”瓊斯的太太打斷弗蘭克林的話,注視著他說。

  弗蘭克林忍著淚水,認真地點點頭。之後,他一直珍藏著那雙白球鞋,也一直記著瓊斯的太太的教導,除了認真學習之外,更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最後,弗蘭克林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他就是美國著名的作家格雷戈·弗蘭克林。

  每次提起往事,弗蘭克林都會動情地說:“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犯下很多的錯誤。有些錯誤會遺忘在我們的記憶中,但那些在善良和寬容維護下的未曾道過歉的錯誤卻能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中,併成為我們成長的基石和動力。”

  中外名人禮儀小故事 篇7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一生桃李滿天下,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他對學生言傳身教,他對真理、對理想、對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謙虛、有禮,他對國家的忠誠和對百姓的關心,都深深地感染著他的學生與後人。他的學生們衷心地尊敬老師,以對父親之禮對待孔子,視師志為己志,實踐和傳播道義,把行義作為人生的最高價值。如顏回“安貧樂道”、修身和嚴格遵守禮儀,老師怎麼說就怎麼做;宓子賤“鳴琴而治”,以禮樂之道施政,使百姓安居樂業,德入民心;子夏整理書籍,從事教育,善化民眾。

  孔子的學生們跟隨他不辭辛苦地周遊列國弘道,當有人誹謗孔子時,他們站出來為老師辯護,扞衛老師的高尚人格,如子貢則正色以告其人“不自量”,子路追隨、保衛老師忠心耿耿,他們對老師的崇敬正如曾參所說:“老師的盛德好象純潔的江水沖洗過,又象秋天的陽光照耀過,還象廣闊無邊的天地一樣聖潔。”曾參繼承、弘揚了孔子的學說,他堅定不移地推行仁政,說:“讀書人不可以不堅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而路途遙遠。把實現仁德作為自己的責任,不是很重大嗎?維護正義而直到永久,不是很遙遠嗎?”。

  中外名人禮儀小故事 篇8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著名的文學家,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父親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中外名人禮儀小故事 篇9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出自:“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門立雪”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遊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楊時、遊酢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遊酢,來到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遊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遊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中外名人禮儀小故事 篇10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裡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子禮。進入大廳後,孔子再拜後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後,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讚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遊;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遊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於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雲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中外名人禮儀小故事 篇11

  漢明帝劉莊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定几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子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

  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中外名人禮儀小故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