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端午節> 安徽人過端午節的習俗

安徽人過端午節的習俗

安徽人過端午節的習俗

安徽人過端午節的習俗

貼端午符

皖中、皖南、皖西等地,端午前一兩天,寺廟僧尼道士往往要給附近人家送端午符,符系木刻印於黃表紙上,有老人持劍形象,並有“五月五日午時姜尚在此諸邪迴避”或“太公在此,諸邪迴避”、“飛雄鎮宅”等。皖西山區則還掛鐘馗像或蜈蚣圖形。

龍舟競渡

劃龍船是端午節普遍流行的'民俗。凡有江河湖泊之處,在節日前後,各地龍舟競賽,觀者人山人海,熱鬧異常。傳說是為紀念屈原。

吃粽子

粽子為端午節的食品,傳說是屈原投汨羅江自殺,當地群眾深愛屈原之剛直,為使蛟龍魚蝦不損害屈原的屍體,紛紛自發地投粽子於江中以餵魚蝦,以此悼念屈原,此習俗一直流傳下來了。

飲雄黃酒

端午節,家家戶戶中午都要飲雄黃酒,有的人家還在孩子的耳朵、鼻子、額頭和肚臍處塗抹雄黃;有的地方,還在小孩額頭上寫一個“王”字,寓意“獸中之王”。蛇、蟲、螞蟻不敢侵犯,要保留三天時間,才將字洗去。有的地方,在端午節那天,房間打掃之後,特別是廚房內,要灑上雄黃水,這可以滅蟲殺菌。而按現代科學化驗,雄黃是含有害物質,飲用對人體則是大有害處的。

節令食品

皖西懷寧一帶還吃“端午粑”。這種端午粑用精麵粉和酒釀做成,放青桐葉或荷葉上,經過發酵後蒸熟,甜美清香,別有風味。當塗一帶,吃粽子,還吃“五紅”菜,就是蝦子、黃鱔、鹹鴨蛋、莧菜、雄黃酒。有的地方,在這一天炒蠶豆給小孩吃,說是“炒蟲蟻”,小孩就不會被蟲蚊干擾了。

“五黃”轉運。根據傳統習慣,在端午節這一天,部分合肥人食用雄黃酒、黃鱔、黃魚、黃瓜、鹹鴨蛋黃,人稱“吃五黃”。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合肥人最多在端午佳節吃鹹鴨蛋了。

插艾懸蒲

艾葉和菖蒲均為中草藥,艾性溫,有香味,並有除溼、暖腎、通筋、消毒、驅蟲的功效。端午節,家家戶戶在門首屋簷等處,插上艾和菖蒲,俗叫蒲劍、艾虎。淮北有民諺:“端午不插艾,死了變個王八蓋”。端午節,媽媽和姨娘為小孩做“香包”,系小孩脖上或衣釦中,香包裡有艾葉和白芷等香草藥,掛在身上,異香四溢,小蟲不敢近身。小姑娘們還將艾葉插頭髮上。菖蒲艾葉有揮發性香味,對淨化空氣,改善環境衛生有作用。

小孩節日裝飾。淮北一帶,端午節那天,母親用各色絲線合成彩繩,系在小孩手腕、腳腕和脖子上,叫“縛花線”,又叫“拴花線”、“長命縷”、“紅耍線”。據說可防溺水。此線要到七月七才可去掉。並要扔到屋頂上,傳說是讓喜鵲銜去天上搭仙橋,好讓牛郎織女會面。還有外祖父、姑母要用黃布為外孫和小侄兒們縫好肚兜、黃鞋,讓他們節日時穿戴。肚兜和鞋上繡虎頭及“五毒”(蠍子、蜈蚣、蛇、壁虎、蟾蜍),名為“避五毒”。年輕的姑娘將硬紙疊成稜錐形,內放白芷等香料,分別用各種絲線做成彩色粽,或用各種碎布做成“如意香囊”,內放香料,外綴“同心結”穗和其它飾物,分別贈送女伴,系內衣褲帶上,名曰“送香包”。


【安徽人過端午節的習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