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軒轅大帝觀後感500字

軒轅大帝觀後感500字

軒轅大帝觀後感500字

軒轅大帝觀後感500字(一)

由李曉軍執導,于波、周韋彤、班嘉佳、王德順等主演的3D史詩鉅製《軒轅大帝》將於2016年4月1日上映。這部聚焦五千年華夏民族歷史的鉅製影片,將首次填補國產片遠古電影題材的空白,為國產型別片新增濃墨重彩的一筆。

歷史跨度前所未有引領國產電影題材先鋒

本片以中華三祖炎帝、黃帝、蚩尤等人為主線,再現五千年前中華民族人文始祖征戰融合、繁衍生息的歷史場景,有熊氏部落首領姬地率領族人渡黃河、鬥猛獸、聯合氏族戰蚩尤、最終統一華夏,成功再現了遠古華夏民族壯闊感人的發展歷程。從《軒轅大帝》伊始,遠古電影題材的時間跨度將延伸至五千年,這對於中國電影史乃至世界都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本片投資巨大、場面宏大、影響價值深遠,是一部反映我國遠古文明,凸顯風土人情,反應最純粹愛情的史詩大片,堪稱“中國人不得不看的電影”。

人文始祖走下神壇還原真實弘揚民族正能量

《命子篇》開篇道出“悠悠我祖,肇自軒轅”,推算立法、播種五穀,興文字,作干支,縫衣冠,建舟車,造樂器,定算數,創醫學,本片在劇本的創作上就歷時六年,且有別於其他影視作品中神話傳說甚至扭曲惡搞版的黃帝故事,堪稱第一部走下神壇的黃帝為主人公的影片。歷史學家深入研究討論,每一個細節都仔細推敲,力求尊重歷史,還原那個波瀾壯闊年代的方方面面。

黃河兩岸、具茨山頂、原始森林,在貴州省黔南州長順縣廣順鎮石板村,有熊氏的部落場景在此搭建,據介紹,這裡擁有一棵世界上最古老的銀杏樹,距今已達四千年的歷史,與電影的背景時間頗為接近,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銀杏樹的根就像華夏曆史文明的“魂”,源遠流長而穩若泰山,這正是《軒轅大帝》所想要表達的,黃帝姬地和戰神蚩尤,兩人雖水火不容,卻在姬地非凡的戰鬥力和博大胸懷的包容下,結成莫逆之交。這是屬於華夏民族的胸懷與氣魄。本片的出現,無疑為時下的電影市場帶來一股屬於民族歷史的“清風”,摒棄狗血與糟粕,真正歌頌華夏人文始祖的豐功偉業,提升國民自豪感和歷史擔當,給廣大的電影觀眾呈現滿滿的民族正能量。

軒轅大帝觀後感500字(二)

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色里程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出品,李曉軍執導,于波、周韋彤、班嘉佳、王德順等主演的3D史詩鉅製《軒轅大帝》日前釋出了一組炎帝劇照。該角色由藝術大師王德順飾演,惟妙惟肖的表演和古風古貌的造型,亦如遠古炎帝神韻風采。

炎帝造型真實 有範王德順再現型男氣質

電影《軒轅大帝》是一部講述五千年前有熊氏部落首領姬地率領族人渡黃河、鬥猛獸、戰蚩尤,最終統一華夏的波瀾壯闊史詩故事。該片是集藝術性、思想性與商業性於一體的鴻篇鉅製,亦為我國首部遠古題材的史詩電影。而片中的炎帝被世人尊稱為神農大帝,有“嘗百草”、創“刀耕火種”的盛讚美譽。在片方日前釋出的劇照中,該角色由藝術大師王德順飾演。炎帝作為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嘗百草救人,頑抗蚩尤。而劇照中的景色,讓人們對華夏傳說以及河姆渡文化遺風浮想聯翩,王德順飾演的炎帝跪地哀哭,執杖而立,故事情節引人猜想,扣人心絃。藝術大師王德順也是在2015年中國國際時裝週亮相後,在《軒轅大帝》中再次展現型男氣質,精神矍鑠,炎帝塑造真實有範,引人期待。

耄耋之年為角色敢打敢拼 紮實感人成演技擔當

藝術大師王德順現年80歲,他49歲創造了造型啞劇,50歲開始健身,57歲創造活雕塑,70歲練習擊劍,79歲T臺時裝秀,80歲依舊挑戰極限,再現活雕塑,王德順老人是一個有理想的藝術家。而王德順參演的影視作品也讓人如數家珍,從《闖關東》到《飛越老人院》,從《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到《重返20歲》,如今他又在電影《軒轅大帝》中詮釋一個表演藝術者對夢想的執著。該片為了真實再現遠古新石器時代場景,先後取景於河南、貴州,在河南新鄭選擇了軒轅湖水庫和具茨山古部落遺址作為拍攝場地,烈日陽光,蚊蟲叮咬,拍攝環境異常艱苦。而耄耋之年的王德順卻依舊吃苦耐勞,為塑造炎帝角色敢打敢拼,其精神感動劇組中的每一位工作人員。

雖說拍攝環境條件艱苦,但天地山水自然純美,遠古場景和戰爭場面設計的波瀾壯闊。而《軒轅大帝》為了呈現百獸相爭的視覺場面,將自然風情的外景地與大量視覺特效相結合,為了還原遠古人的生活狀態,攝製組考證了大量的古籍,不管從服裝、化妝、道具還是臺詞上都保持著對原始社會的高度還原,力求讓觀眾感受到華夏祖先最真實、最震撼、最感動的光輝歷史,而老戲骨王德順往往幾個傳神的表情,就將炎帝角色刻畫的入木三分,深入淺出,張弛有度。作為一部走心的電影,王德順在演技擔當之外的真情流露才將炎帝角色塑造的如此可貴。

這部反映我國古老文明,文化價值深遠,剛柔並濟的壯闊史詩,帶著磅礴的氣勢,真摯的情感,將五千年前的磅礴歷史和自然環境真實、生動、極具視覺震撼地展現在我們前面,值得我們一起走進影院,固本思源,看遠古英雄譜華夏序曲,築磅礴史詩!

軒轅大帝觀後感500字(三)

“《軒轅大帝》以波瀾壯闊史詩,演繹黃帝、炎帝、蚩尤三大部落的興衰聚散,成功再現了遠古華夏民族壯闊感人的發展歷程。祖先部落拓土建邦,開物承務,啟五千載文明的宏大基業。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當追遠凝思,尋根拜祖,傳承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和精神信仰。”

4月6日,鄭州18中一節普通的歷史課堂上,王濤老師正用自己的一段觀影感作為開場白,向學生介紹即將到來的“拜祖大典”。

“農曆三月三,四海拜軒轅。”《軒轅大帝》的上映在鄭州18中掀起了一股追溯華夏曆史,傳頌民族文明的熱潮,在鄭州18中師生眼中,《軒轅大帝》不只是一部影片,觀影,也不只是在電影院的90分鐘而已。

4月1日,鄭州18中的老師們接到來自學校辦公室的觀影通知時,同時也收到了一個特殊的任務200字左右的觀影感,歷史老師要思考如何向學生普及“拜祖大典”由來及淵源,班主任也要在家長微信群中發出觀影的倡議。除此以外,學校也會將該影片作為學校德育課堂的常規教材。於是,這個清明小長假及過後的幾天,鄭州18中老師的微信群內,觀影照片、觀後感刷屏不斷。

很多老師都是帶著孩子走進影院的,一位老師在觀影后在教師微信群中這樣寫道:“沒有了商業片的“男歡女愛”、“拳腳相向”,《軒轅大帝》獨闢蹊徑,選擇了“上古神話”這一從未涉足過的領域開疆拓土。讓我和孩子都受益匪淺。”家住新鄭的周陽老師這樣寫道:“電影一開始,我就穿越了5000年曆史長河,彷彿回到了那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當中,劇照中的景色,讓人們對華夏傳說以及河姆渡文化遺風浮想聯翩。”

鄭州18中校長段亞萍認為,在商業片充斥的電影界,《軒轅大帝》的上映是文化的迴歸,也是炎黃子孫召喚文化價值的吶喊。對於著力打造“向善”校園文化的鄭州18中來說,這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機。


【軒轅大帝觀後感5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