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淺談陶淵明與《桃花源記》

淺談陶淵明與《桃花源記》

淺談陶淵明與《桃花源記》

在兩晉這個動盪不安的年代裡,有三個名士隱居潯陽,人稱“潯陽三隱”。其中一個人稱“五柳先生”的在柴桑(今江蘇九江西)耕種田地,空閒時賦詩讀書,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得其樂的生活。他留下120多首詩,其中尤以田園詩最為精彩,因此贏得了中國“田園詩之父”的殊榮。他就是馳名中外的大詩人陶淵明。

陶淵明(365——427)又叫陶潛,他的上幾代人都在晉朝朝廷為官。曾祖父陶侃坐過大司馬,祖父和父親曾做過太守一類的官。傳到陶淵明這一代,家道已經中落,生活艱難。但是,他在具有濃厚的儒家文化的家風薰陶之下,從小好學,博覽群書。正所謂“少年罕人事,遊在好六經”。它不僅知識淵博,才學過人,而且在少年時就產生了“追求仁政”“輔佐明君”的思想,“猛志逸四海,騫翮(he和)思遠翥),立志做出一番“大濟於蒼生”的功業。

陶淵明也曾想透過仕途來實現自己的壯志,但現實生活卻使他的夢想破滅了。因為他生活的時代盛行等級森嚴的門閥制度,政治極其腐敗黑暗。人才的錄用晉升採取的是“九品中正”選舉法。選擇官吏既不問文武才能,也不必看吏治考績,只看家世出身。門第高低決定官位大小,正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官場裡大貴族大官僚們勾心鬥角,傾軋殘殺,汙濁不堪。他們對門第卑微的下僚趾高氣昂,濫施淫威,處於這種世態,出身沒落的陶淵明自然不可能得到施展才智,實現壯志的機會,他不得不以一次又一次的消極退隱來表達自己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反抗。

29歲那年,陶淵明的親友鄰居看陶淵明家裡實在太窮,便推薦他去做州里的小官吏。這是陶淵明第一次出仕,做了江州祭酒官。不久,因看不慣官場爾虞我詐的惡劣作風,辭官回家了。後來州里召他去作文書,他也辭不赴命。

35歲左右,受幻想的驅使,它曾一度出仕當了桓玄的幕僚,但他很快看清了桓玄妄圖篡位的野心,悔恨不已,又“投冠旋舊墟”了。

大將劉裕起兵殺入建康,殺了桓玄之後,陶淵明迫於生計,在劉裕的麾下當了名參軍。可是朝中官場上的黑暗和腐敗,使他深深感到與自己的志向和個性格格不入。在一次宴會上,他借酒吐出心中的積怨,抨擊官場上明爭暗鬥、置國家與百姓利益而不顧的醜惡現象,當場吟詩一首:

志意多所恥、不如歸田去。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

第二天,陶潛就向劉裕辭了官。

41歲時,陶潛由於家裡一貧如洗,為了撫養幼小兒女,陶淵明不得不出任了彭澤縣令,官雖不大,但沒有朝廷裡的官場瑣事和虛偽應酬,陶淵明閒暇之餘還可飲酒作詩,倒也愜意。可是做縣令才80多天,發生了一件事,惹怒了他。這年年底,郡裡督郵到縣裡來巡視,陶淵明穿著便服去見督郵,屬吏忙勸道:“縣令見督郵必須穿官服,以表恭敬。”陶淵明一聽,覺得受了屈辱,生氣地說:“我豈能為了區區縣令的五斗米俸祿,還要向這種市井小兒折腰,獻殷勤!”當天就氣憤地辭了官,回家去了,從此就再沒有出來做官。

陶淵明辭官後,回到了自己的故鄉潯陽柴桑。他在自己家門前種下了五棵柳,自稱“五柳先生”。從此過上了真正的歸田隱居生活。他“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過的是“寒餒常糟糠”“夏日常抱飢,寒夜無被眠”的貧困日子。但是,他在自食其力的.勞動中切身體驗到了徹底擺脫腐敗官場、汙濁世俗的“塵網”“樊籠”,“復得返自然”的歡暢心情。

《桃花源記》是陶淵明晚年時寫的光輝傑作。一天晚上,陶淵明勞作一天後倒床熟睡了。夢中他恍恍惚惚感覺到天已大亮,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他划著小船外出捕魚。小船順著彎彎曲曲的溪流走了很遠,結果迷了路。忽然發現前面一片桃林,桃花盛開,美豔無比,清香怡人。他被眼前奇異的景緻迷住了,一路賞去。不知不覺來到了桃林盡頭,也正是溪流的源頭。這裡有一座小山,山腳下有一個洞,洞口裡閃著亮光。他好奇地下了船,鑽入洞中。洞內很狹窄,走著走著,突然眼前開闊明朗起來。只見一個村莊坐落在一片平坦的土地上。房屋井然,良田美池,桑竹成行,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一派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男女老幼衣著奇異,安適自樂。

村裡的人都很質樸好客,見他這個陌生人進村,紛紛熱情地迎上前去,邀他家中做客。他們殺雞溫酒,待如貴客。交談中,他方得知村民的先人當年為了逃避秦始皇的暴政和戰亂,來到了這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他們世世代代在這裡生活,不與外人往來。因此也不知道世上已多少次改朝換代,自秦以後又經歷了漢魏晉。村人得知外界的訊息後,都感到新奇驚訝。

他在村裡住了數日,見這裡古風佳俗猶存,民情淳樸可親,沒有繁重徭役,是一個美滿的理想王國。他十分喜歡,真想久住此地。無奈日久天長,心生思鄉之情,便向村人依依不捨地告辭了。臨走時,村人一再叮囑他切不可將這裡的訊息對外人講,他答應了。

在歸途中,他為了下次能再來此地,就沿途做了記號。回家後,他向官府報告了世外桃源的情況,官府讓他帶路派人去尋找。他帶著人沿路尋去,可是找來找去,既看不到那片美妙的桃林,也沒找到那個神奇的山洞。他心頭焦急萬分,就在這時,他突然驚醒,原來是一場夢。

夢中的美好情景陶淵明記憶猶新,他便將它記錄下來,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散文詩《桃花源記》

因夢作詩,這固然是一個美好的傳說,但是《桃花源記》卻真真切切是陶淵明抨擊黑暗的社會,渴望像世外桃源那樣的理想王國的心跡的再現。

《桃花源記》等田園詩使陶淵明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田園詩創作的鼻祖。這些田園詩表達了勞動人民渴望沒有王稅、人人平等的思想,直接或間接地表現出詩人對汙濁現實的不滿,這無疑是對當時文壇上盛行的雕琢綺麗的形式主義文風的一種反擊。陶淵明的詩對後代,尤其是唐代詩壇產生了深遠影響,田園詩、山水詩大量湧現,文學史上因此形成了一個新詩派。


【淺談陶淵明與《桃花源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