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清明節> 清明節吃青團含義

清明節吃青團含義

清明節吃青團含義

清明是我國重要傳統節日之一,由於南北差異清明習俗也不一樣,在江南一帶清明節吃青團,那清明節吃青團有什麼含義呢?現在就與聘才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青團,青團是漢族傳統節日食品。是一種用草頭汁做成的綠色糕團,其做法是先將嫩艾、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鍋,加入石灰蒸爛,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綠色的糰子。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陳太平,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裡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採了些艾草回家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糰子。然後把青溜溜的糰子放在青草裡,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

但好景不長,這些原本受人青睞的青團,竟然無疾而終,很多地方都沒有在清明節吃青團的習俗了,實在讓人百思不解。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和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陳太平,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裡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

回家後,那們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綠蒙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採了些艾草回家少洗淨煮爛辯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糰子。然後把表溜溜的糰子放在青菜裡,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為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太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兵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清明節吃青團的習俗從此流偉開來。

上海人在清明前後有吃青團的食俗,這種風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據《周禮》記載,當時有“仲春以木鐸循火禁於國中”的法規,於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間,即渭明前一、二日,還特定為”寒日節”。

古代寒食節的傳統食品有糯米酪、麥酪、杏仁酪揚,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節充飢,不必舉火為炊。

在寒日節的傳統食品中還有一種“青精飯”,據《瑣碎錄》記載:“蜀入遇寒食日,採陽桐葉,細冬青染飯,色青而有光。”明代《七修類槁》也說:“古人寒食採楊桐葉,染飯青色以祭,資陽氣也,今變而為青白團子,乃此義也”。清代《清嘉錄》對青團有更明確的解釋:“市上賣青團熟藕,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

現在,青團有的是採用青艾,有的'以雀麥草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流傳百餘年,仍舊一隻老面孔。人們用它掃墓祭祖,但更多的是應令嘗新,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因此,一些賣青團的店家洞察到這以點,前些年曾出現過多種甜鹹餡料的青團,如豬油玫瑰青團、黑洋酥青團、金針耳鮮肉青團等,但好景不長,這些原本受人青睞的青團,竟然無疾而終,實在讓人百思不解。

吃青團時四注意

一、務必先加熱後食用。因為青團中的糯米冷卻後容易反生,極不利於消化,而且其中的營養結構也會被破壞;

二、最好與竹筍或馬蘭頭一起吃,這些食物在一起吃可以加快青團的消化和營養的吸收;

三、絕對不要和肥肉混吃,糯米這樣的難消化食品如果與油脂混雜在一起則會加重腸胃負擔,極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四、最好食用一些有助於消化的食品,如山楂等。因為這些食品可以減少腸胃道消化青團等糯米食品的消化負擔,有利於青團在體內的吸收。

四類人群忌吃青團

一、老年人和小孩絕對不適宜吃青團。因為製作青團的主要材料糯米是一種極難消化的食品。老年人和小孩的消化功能都不好,吃青團對他們來說,無疑是讓消化系統“雪上加霜”;

二、胰腺炎和胃炎患者嚴格禁止食用青團,因為青團中的糯米會導致這些炎症的復發或病情惡化;

三、糖尿病人禁食青團,青團中含有大量的糖分,現在商家推出的新品青團所含糖分“與日俱增”,糖尿病人食用青團無疑會使病情惡化;

四、有膽囊炎、膽結石的患者不宜食用青團,可能會因為消化不良而加重病情。


【清明節吃青團含義】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