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文化> 今年龍頭節是那一天

今年龍頭節是那一天

今年龍頭節是那一天

龍頭節 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人們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那麼,今年龍頭節是那一天呢?一起和聘才小編來看看吧!

今年龍頭節是那一天

2016年龍頭節於公曆(陽曆)2016年3月10日,農曆(陰曆)2016年二月初二,星期四。干支為:丙申猴年 辛卯月 辛卯日。

【宜】祭祀、會友、出行、就職、簽約、交易

【忌】祈福、訂婚、納采、結婚、理髮、求醫、動工、醞釀、修路、拆卸、伐木、栽種、破土、安葬、啟攢

二月初二,龍抬頭,相傳二月初二是軒轅黃帝出生的日子。夏曆二月初二,傳說天上掌管降雨之神龍王抬頭。意味今後雨水就會多了起來,有利於耕種。一種說法是龍王因思念失去的女兒,因此總是在農曆二月初二這天從海底抬頭出來,望著失去女兒的方向,以寄思念。

提到“二月二”的民俗,當以飲食最為花樣繁多。在這一天,尤其是北方地區,各式各樣的麵食紛紛登臺:吃麵條叫“長龍鬚”、吃餃子稱“長龍耳”、吃餛飩則是“補龍牙”……其中最有趣的當屬“龍鱗餅”。王娟介紹,二月二這天的餅會做成一種特殊的造型:用剪子或者其他工具在做好的餅上製作出凸起的龍鱗圖案,寓意鱗片張開……總之,所有的麵食製作基本都圍繞“龍”來進行,模擬龍身上的某一個部分,“就是希望‘龍’能活起來。”

除了麵食,各地還有其他關於吃的講究。王娟說,有些地區認為“二月二”是太陽的生日,因此要吃太陽糕,顯示對陽光的重視;此外北京地區還有吃豬頭肉的說法,“該舉動與祭祀儀式有關。在祭天神或龍神的時候會擺上‘三牲’,最簡單的則是供奉豬頭,儀式結束後吃掉,祈求吉祥。”

同樣,舊時民間也有許多忌諱,避免傷及“龍”。比如“忌擔水”,認為這天晚上龍要出來活動,禁止到河邊或井邊擔水,擔心因此驚擾龍的行動招來旱災;忌諱蓋房打夯,以防傷“龍頭”……王娟介紹,“二月二”婦女也不能動針線,怕扎傷龍眼,使其動怒而招災惹禍,“不過,這些習俗主要集中在北方,在南方倒不是特別流行。”

“二月二,龍抬頭”,這句歌謠我從童年唱到兩鬢斑白。今年二月二,已快到春分時節,草長鶯飛、楊柳依依,神州大地一派春滿乾坤的美麗景色。

在我的家鄉,二月二要“喝龍湯”。元宵節,家庭主婦們用和好的白麵或者豆麵捏成龍、燈、大雁,一起用鍋蒸熟。捏面燈有很多門道:蒸十二個面燈代表一年的十二個月份,用來預測來年的`天氣,出鍋後象徵哪個月份的面燈凹處存留的蒸餾水多,就意味著那個月份要發大水,反之則意味著要大旱。面龍則做得形象逼真,用剪刀剪出龍鱗、龍角和龍嘴,用綠豆或者高粱米為龍點睛。面龍又分為錢龍和蒼龍,錢龍的嘴裡含著一枚硬幣,而蒼龍的嘴裡則含著用紅紙剪成的舌頭。

在面燈里加上食用油點著,用燈光把全家人掃過一遍,再端到家中各處照一下,然後供奉給祖先。一家有幾口人就點幾盞面燈,面燈裡的食油燃盡就可以被吃掉。而面龍則不能吃,要留到二月二這一天的早上,用刀切成薄薄的片,加點青菜和作料燒製成湯,就是龍湯。過春節剩下的年饃也就著龍湯全部吃完,意味著正月結束,該進入農忙季節了。

印象中,吃爆米花和炒黃豆的場景充滿了歡樂。每年到二月二前後,爆米花的小販特別多,大多為老頭。他們拉著架子車和爆米花的機器走街串巷。這種機器既可以爆米花,也可以爆黃豆。爐火在街頭巷尾生起,隨著風箱的抽動,火苗一閃一閃,映照著老人斑白的鬢角和黝黑的面孔,黑色的汗珠滴在地上。孩子們一邊用裝著大豆或大米的籃子排隊,一邊圍著看熱鬧,等著吃爆米花和爆黃豆。隨著老人悠長的吆喝聲和爆米花機器響亮的爆鳴聲,爆米花或爆黃豆“嘩啦啦”湧出機器,空氣中瀰漫著濃郁的香味,孩子們笑著、搶著、吃著……

“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當快樂地給春節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人們就紛紛走出家門,迎接美好的春天。


【今年龍頭節是那一天】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