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第94只風箏讀後感500字

第94只風箏讀後感500字

第94只風箏讀後感500字

《第94只風箏》是2012年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麥克·莫波格(英)勞拉·卡爾林。本書由馬克斯和賽德兩人交錯的內心獨白構成。哀傷,沉痛,卻點燃了希望的微光。以下是聘才網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第94只風箏讀後感500字,歡迎閱讀收藏,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第94只風箏》讀後感:

文章從在北京看風箏寫起,由眼前景回憶起兒時江南放風箏的境況.而寫北京的風箏只是一筆帶過,卻用濃筆寫出了故鄉放風箏的細細的情景.從時間和季節入手,寫出了風箏的姿態顏色、形狀.雖然“顯出憔悴可憐模樣”,但周圍的春的景色分明是一片“溫和”.文章的一二兩段構成了一個層次,引起了下文對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一事的具體描寫.

由於我的“不愛”甚至“嫌惡”,便也將這一心情轉移到弟弟的身上,因而也就順理成章地反對弟弟去做.我是兄長,當然有著兄長的威嚴,弟弟也就只好“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看著小兄弟因風箏的落升而驚喜的情形,我卻只有感到“可鄙”.

這一段是後面事情發展的主要原因,也是整篇文章的關鍵.魯迅先生一方面寫出了小兄弟的“弱小”,一方面又寫出了“我”的“強大”,兄長的“威風”和小兄弟的“無奈”的強烈的反差,為後文的發展和結果埋下了伏筆.

因而,當“我”發現小兄弟在偷偷地瞞著自己去做風箏的時候,便以兄長的威嚴毫不留情地折斷了風箏的“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於是,我似乎是得了勝利,傲然地把他扔在了小屋裡.這一段敘寫很具體很細緻.這是由上一層的原因而導致的必然的一種結果.

魯迅先生雖然淡淡寫來,但我們分明看到了字裡行間浸透著的懊悔和悲哀.兒童的天性是純潔的,而遊戲是兒童的天性,而玩具則是兒童的天使.當魯迅先生感受到這一點的時候,已是中年以後的事情了.

接下來的,文章有了很長的篇幅,寫出了我的懊悔和補過.但當我想了若干的方法終於可以得到這補過的時機的.時候,得到的,卻是更深一層的悲哀,那就是,小兄弟在長大之後,早已將這一切忘記了.時間和生命永不會給我這一贖罪的補償,“我的心只得沉重著”.

人世最大的悲哀莫過如此,過往的錯誤或許永無改過的那一天,這是悲哀中的悲哀呢!

文章的主題似乎是多面的.有對兄弟間濃情的抒發,有對封建家長制的鞭撻;有對自我的不留情面的解剖,也有著對過往的罪責的“無可把握”的悲哀.

對比手法的運用是此文的一大特色,有以下幾個層面.一是環境的對比:北京二月的肅殺寒冷和江南二月的熱烈和溫和.這一對比增強了文章的濃烈的悲情和深重的無奈.二是人物的對比:小兄弟的弱小和我的強大.這一對比構成文章敘事的主體,也貫穿文章的始終.三是時間的對比:這時又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是我的前後的變化,一是小兄弟的前後的變化.我的變化是主要的方面,小兄弟的變化是次要的方面.但又是相輔相承,缺一不可的.

三個層面的對比在文章中交織成深沉的敘事點,使得文章含蘊極深而感人極強.

文章的另一特色是以我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展開,給讀者以清晰可尋的脈絡,併成為打動讀者的抒情的線,和三個層面的對比交織成一個渾然的整體.我的感情變化的線索是:對放風箏的“嫌惡”,對小兄弟看放風箏的“可鄙”,看到小兄弟做風箏時的“憤怒”,折斷風箏離開時的“傲然”,反思後的“沉重”和不得原諒後的“悲哀”.


【第94只風箏讀後感5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