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冬至節> 冬至吃餃子還是立冬吃餃子

冬至吃餃子還是立冬吃餃子

2015冬至吃餃子還是立冬吃餃子

冬至吃餃子還是立冬吃餃子

“昨天報紙上說立冬吃餃子,很多人都非常遲疑。包括我,在我們的印象裡把冬至吃餃子習俗記得很深,突然看到立冬吃餃子就誤以為是小編弄錯了。其實,學問就是透過懷疑得來的,感謝小編讓我們知道這些傳統民俗。”不是都說冬至才吃餃子嘛?

到底是立冬吃餃子還是冬至吃餃子?在不少朋友印象中,冬至才是應該吃餃子的節氣。事實上,“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這句俗語可是針對立冬。餃子早在三國的時候就有了,不過那會兒的餃子跟現在的餛飩差不多,煮熟以後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直到唐代以後,餃子才變得和現在一樣。餃子的原名據稱叫“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交子之時”的`“交”就是交替、交接、交換的意思。立冬、大年三十,可都是新舊交接。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的交接,而立冬則是秋天和冬天交接的時節,所以,“交”子之時的餃子是不能不吃。

事實上,除了立冬、冬至和過年吃餃子外,入伏也是要吃餃子的。漢代東方朔在給《郊祀記》註釋時說“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開,故為臧伏,因名伏日也。”就是說過了夏至,天氣一天比一天短,陰氣放射,因為太陽餘威還沒有過去,壓制著陰氣,所以天氣還炎熱。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進入伏天,是頭伏第一天,庚屬金,庚日避伏,餃子是元寶,是金,金寶長伏,頭伏吃餃子諧音諧意就是“元寶藏福”,以前頭伏都要到郊區祭祀,祭品就是餃子,頭伏吃餃子,既是民俗,又是應時應景的傳統食趣。

除了冬至吃餃子以外,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有功效,民間至今有冬至有進補的習俗。

所以冬至吃餃子是沒有錯的,大家可以準備一下今年冬至怎麼過了。


【冬至吃餃子還是立冬吃餃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