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冬至節> 15年冬至是幾月幾號

15年冬至是幾月幾號

15年冬至是幾月幾號

2015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

冬至的起源

相傳冬至的起源是來自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於是就這樣一代又一代的相傳下來,冬至才慢慢的列入為節氣之一。

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冬至的說法,例如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於是人們就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於是就有了冬至吃餛飩的說法。

2015年冬至吃什麼?

北方人吃餛飩和餃子

在北京,有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對於有著“好吃不如餃子”習俗的其他北方人來說,也普遍有冬至吃餃子和餛飩的風俗。

在超市銷售冷凍製品專區可以看到,冷櫃裡擺滿了狀元、哈好妹、灣仔碼頭等各種品牌的速凍餃子和餛飩。不同地方的人們對餛飩的稱呼還不一樣,比如廣東人把餛飩稱為雲吞,湖北人則稱之為包面,江西人稱其清湯,四川人稱抄手。河南人在冬至這天,要吃“捏凍耳朵”。原來,吃“捏凍耳朵”是河南人冬至吃餃子的俗稱,據說是吃了餃子後,可以讓人們在寒冷的冬天裡,不會被凍掉耳朵。

廣東人吃冬至肉

對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還重要得多,所以,廣東人有句話叫“冬至大過年”。

據介紹,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桌大魚大肉、臘肉臘腸,談笑風生地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大吉大利。有些廣東人還有在冬至這天向親朋好友送臘肉的習俗。為此,各家超市精心設定了紅紅火火的臘味坊,裡面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臘肉、臘腸、臘鴨、火腿、鹹肉、燻肉等,不僅有散裝的,還有袋裝的,讓市民各取所需。為了吸引市民購買,有的超市還派出工作人員,在超市外面擺起臘味品攤檔,向過路的市民銷售臘肉製品。

泉州人“冬節不回家無祖”

每年農曆十一月中旬,約當公曆11月22日(或前、後一天),是冬至節,又稱冬節。冬至為24個節氣之一,特別為人們所重視,泉州人稱冬至為“冬節小年兜”,其重視程度似稍為遜色,但過節時同樣很隆重。

在惠安,冬節除祭祖外,還有一些清明節同樣的習俗,如可於是日前後十大內上山掃墓獻錢,修墳遷地也百無忌諱。


【15年冬至是幾月幾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