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勞動保障> 李紹光:社保基金入市助力養老保險制度轉型

李紹光:社保基金入市助力養老保險制度轉型

李紹光:社保基金入市助力養老保險制度轉型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李紹光:

本報記者郭晉暉發自北京

一向以低調著稱的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因公佈2005年年報和注資工行兩件事而備受關注。

年報顯示,截至去年底,社保基金資產總額2117.87億元,比年初增加406.38億元。期內實現收益52.90億元,已實現收益率3.12%。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的一年中,社保基金加大了對股權投資方面的力度。

互為印證的是,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在19日上午與中國工商銀行簽署戰略投資與合作協議,向工行投資180.28億元。此前,社保基金已經對交行和中行各投資了100億。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李紹光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表示,社保基金加快投資的步伐,更大的意義在於積累制養老保險制度開始提速。

社保基金投資訊號

《第一財經日報》:從2005年年報來看,社保基金正在加快對股權投資方面的步伐,您覺得原因何在?這對於資本市場有什麼意義?

李紹光:隨著5年的發展,社保基金積累了資本運營的經驗,而且像中行、工行這類符合投資要求的公司增多了,這是社保基金增大投資的原因。可以肯定地說,像社保基金這樣的機構投資者越多,對改善資本市場越有益。但從量上來講,社保基金投資股市的規模只有幾百億,這對於股市來講是杯水車薪。它更多隻是代表了一個訊號。

《第一財經日報》:社保基金獲批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很快就能進入海外市場投資,相對於國內市場,您認為哪個市場更符合穩定性和盈利性的需求?

李紹光:這需要看社保基金的投資策略,如果社保基金具有海外投資的經驗,能夠很好地控制風險,並且某些境外的資本市場系統性風險比境內還要小,這樣的情況下不排除先到境外投資的可能。但即使到海外市場,安全性也是放在第一位的。應選擇那些披露較為規範,長期穩定的外資公司。比如與中國的貿易關係聯絡比較緊密的能源類、交通類等戰略性公司。為養老保險制度轉型積累經驗

《第一財經日報》:事實上,社保基金投資股市的份額只有幾百億,除了收益的考慮,還有沒有其他更長久的考慮?

李紹光:根據我們的估算,社保基金以及個人賬戶的基金至少要達到2萬億才能從真正意義上緩解將來可能面臨的問題。當然,社保基金要達到這個規模需要透過劃撥優質國有資產來實現,但作為一種積累制養老保險制度的嘗試,社保基金需要進行資本運營方面的探索,它將為養老保險的制度轉型積累經驗。

一個完善的養老保險制度應該用現收現付和積累制共同籌集資金。現收現付屬於財政體系,而積累制屬於資本市場。社保基金和個人賬戶是積累制養老保險的兩種主要形式,但社保基金規模和收益都很小,個人賬戶又是空賬。這樣,將養老的絕大部分風險集中在財政體系之內,資本市場在這方面發揮的'作用微乎其微。

像中國這樣邁向老齡化的人口大國,依靠財政和準財政的方式來支付養老金是持續不下去的。正是看到了這點,2000年開始,中央先後成立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每年由財政劃撥資金作為戰略儲備金,並在東北三省進行社保試點,做實個人賬戶,嘗試用積累制來緩解未來財政的壓力。

個人賬戶資金應集中運營

《第一財經日報》:東北三省社保試點已經全部結束了,從試點的情況來看,有的省份選擇將個人賬戶資金交給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來運營,有的則留在本省自己運營。您認為哪一種運營方式更加有效?

李紹光:從實際情況來看,各地方個人賬戶基金委託到全國性機構,比分散的管理要好,畢竟大的投資機構比各省有更好的投資經驗。如果在開始的階段由各個地方運作,不僅規模上不去而且管理也會比較混亂。

委託全國性機構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這與中央和地方的財政分權是兩碼事,無非就是簽訂委託代理協議,各省委託人提出目標,投資機構能達到目標就籤合同,不能達到就另請別家。

《第一財經日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是這樣的機構嗎?

李紹光:如果它們兩廂情願的話,當然是可以的。


[李紹光:社保基金入市助力養老保險制度轉型]相關文章:

1.李紹光:社保基金入市助力養老保險制度轉型

【李紹光:社保基金入市助力養老保險制度轉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