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面試> 計算機系統 面試題

計算機系統 面試題

計算機系統 面試題

31 、電信網路分類

電信網路

電路交換網路

分組交換網路

FDM

TDM

虛電路網路

資料報網路

32 、網路按地域範圍分類?

區域網、都會網路、廣域網。

33 、網路按使用者分類為:公共網和專用網。

34 、網路的拓撲結構主要有:星形、匯流排型、環形以及樹型、全連線、不規則網狀。

35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實際是分層加每層對應的協議集合。協議包括三個組成部分:

語法:資料與控制資訊結構或格式;

語義:需要發出何種控制資訊,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時序(同步):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36 、雙絞線的線對?

1-2 、 7-8 、 3-6 、 4-5 白藍 - 藍、白橙 - 橙、白綠 - 綠、白棕 - 棕

37 、資料鏈路層協議可能提供的服務?

成幀、鏈路訪問、透明傳輸、可靠交付、流量控制、差錯檢測、差錯糾正、半雙工和全雙工。最重要的是幀定界(成幀)、透明傳輸以及差錯檢測。

38 、幀定界?

幀定界就是確定幀的界限,其方法有:位元組計數法、字元填充法、零位元填充法。

39 、透明傳輸?

即應能傳輸任何的資料,在幀定界中用到的標記幀起點和結束的字元也應該能正確的被傳輸。

40 、差錯檢測?

迴圈冗餘檢驗 CRC ,計算出的結果叫做幀檢驗序列 FCS 。迴圈冗餘檢驗序列 CRC 差錯檢測技術只能做到無差錯接受,即凡是接收端資料鏈路層接受的幀,我們都能以非常接近於 1 的機率認為這些幀在傳輸過程中沒有產生差錯,但是要做到可靠傳輸(即傳送什麼就收到什麼),也就是說,傳輸到接收端的幀無差錯、無丟失、無重複,同時還按傳送的順序接收,這時就必須再加上確認和重傳機制。

41 、實現可靠傳輸的協議?

1 )停止等待協議:每傳送完一幀就停止傳送,直到收到接收到傳送回來的確認在傳送下一幀,如果沒有收到接收端的確認,則透過設定的定時器超時了重傳上一幀。其存在的三種可能:

重傳可能會導致接收端收到相同的幀,這時候根據序號來判定,如果收到的幀的序號之前已經被接收到了,則新接收到的幀被丟棄。因為可能會出現接收端不能在一次 情況就能正確接收,因此幀需要在傳送端備份一份,直到被確認後才丟棄,因為該協議一次只能傳送一幀,因此傳送端的快取區不需要太大。

2 )連續 ARQ 協議:傳送視窗大於 1 ,接收視窗等於 1 ,因此傳送視窗已經發送到了序號為 5 的幀,但是接收端接收到序號為 3 的幀出現錯誤時,那 3 號以後的幀都需要重傳,因此出現錯誤的情況可能會導致重傳多個幀,同時為了能夠在出錯時重傳,因此傳送出來還沒有經過確認的幀都需要在傳送端全緩區進行儲存,這種情況需要的緩衝區比停止等待協議需要的更大。但採用 n 位元來表示編號時,則傳送視窗的的大小為 時,該協議才能正確工作。若用n位元編號時,則傳送視窗的大小 WT<=2n -1。

3 )選擇重傳 ARQ 協議:傳送視窗和接收視窗都大於 1 ,這種情況可能減少重傳幀的數量,若用 n 位元編號時,則接收視窗的大小為WR £ 2n /2 。

42 、 PPP 協議工作過程?

使用者撥號接入 ISP , ISP 的調變解調器對撥號做出確認,並建立一條物理鏈路,使用者向 ISP 的路由器傳送一系列的 LCP 分組,這是為 PPP 選擇一些引數,然後配置網路層, NCP 為新接入的 PC 分配一個臨時的 IP 地址,這樣使用者 PC 就成為因特網上的主機,通訊結束後, NCP 釋放網路層連線收回 IP 地址,然後, LCP 釋放資料鏈路層連線,最後釋放物理層的連線。

43 、資料鏈路層互聯裝置

1 )網橋:互連兩個採用不同資料鏈路層協議,不同傳輸介質與不同傳輸速率的網路,網橋互連的網路在資料鏈路層以上採用相同的協議。

2 )交換機在資料鏈路層上實現互連的儲存轉發裝置。交換機按每個包中的 MAC 地址相對簡單地決策資訊轉發,交換機對應硬體裝置,網橋對應軟體。

44 、區域網的關鍵技術?

拓撲結構(星形,匯流排型,環形,樹型)

介質訪問方式( CSMA/CD , Token-passing )

訊號傳輸形式(基帶、寬頻)。

45 、網路介面卡(網絡卡)的功能?

1 )進行序列 / 並行轉換。

2 )對資料進行快取。

3 )在計算機的作業系統安裝裝置驅動程式。

4 )實現乙太網協議。

46 、 CSMA/CD ?

答:是指載波監聽多點接入 / 碰撞檢測

( 1 )多點接入是指多臺計算機以多點接入的方式連線在一條總線上

( 2 )載波監聽是指每一個站在傳送資料之前首先要檢查一下總線上是否已經有其他計算機在傳送資料,如果有,則暫時不要傳送,避免碰撞

( 3 )實際在總線上並沒有什麼載波,實際是採用電子技術檢測總線上是否有其他計算機發送的資料訊號

( 4 )碰撞檢測就是計算機邊傳送資料邊檢測通道上的訊號電壓大小,當發生了碰撞即產生了衝突,碰撞檢測也叫做“衝突檢測”

( 5 )當發生了碰撞時,總線上傳輸的訊號就產生了失真,無法恢復出有用的資訊,因此為了不浪費網路資源,一旦檢測到碰撞發生時,就停止資料傳送。然後再等待一段隨機時間後在傳送。

( 6 )強化碰撞,當檢測到碰撞後,不僅立即停止傳送資料外,還要人為的傳送一些干擾資訊,讓其他站也知道此時碰撞發生了。

( 7 )由於訊號在總線上的傳輸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所以當一個站檢測到匯流排是空閒的時候,也可能並非是真正的空閒,因為會存在其他站傳送了資料,只是還沒有傳送到該站能檢測的範圍內。這種情況下,傳送資料最終也會導致碰撞發生。

( 8 )工作原理

1 )傳送前先監聽通道是否空閒,若空閒則立即傳送;

2 )如果通道忙,則繼續監聽,一旦空閒就立即傳送;

3 )在傳送過程中,仍需繼續監聽。若監聽到衝突,則立即停止傳送資料,然後傳送一串干擾訊號( Jam);

4 )傳送 Jam 訊號的目的是強化衝突,以便使所有的站點都能檢測到發生了衝突。等待一段隨機時間(稱為退避)以後,再重新嘗試。

總結為四句話:發前先聽,空閒即傳送,邊發邊聽,衝突時退避。

47 、乙太網 MAC 幀格式?

目的地址( 6 位元組)

源地址( 6 位元組)

型別( 2 位元組)

資料( 46 ——1500 位元組)

FCS ( 4 位元組)

MAC 地址有 48位

型別 標識上層協議用的是什麼,應將該幀交給上層什麼協議

如何判斷資料欄位結尾?

傳送方將一個乙太網幀傳送完畢後,就不再發送其他碼元,因此傳送方網路介面卡介面上的電壓也就不再變化。根據結尾位置,向前4個位元組就是資料欄位結束位置。

48 、虛擬區域網 VLAN ?

1 ) VLAN 限制了接收廣播訊息的工作站數,使得網路不會因傳播過多的廣播資訊(即廣播風暴)而引起效能惡化。

2 )劃分 VLAN 的方法:基於埠;基於 MAC 地址;基於 IP 地址。

3 ) VLAN 的幀格式

目的地址( 6位元組)

源地址(6 位元組)

VLAN 標記(表明該站是屬於哪個 VLAN的)

型別( 2 位元組)

資料( 46 ——1500 位元組)

FCS ( 4位元組)

49 、無線區域網的 MAC 層?

1 )隱藏站問題,暴露站問題

2 ) CSMA/CA :是改進的 CSMA/CD ,增加的功能是碰撞避免,實際就是在傳送資料之前對通道進行預約。

50 、 NAT ?

1 )網路地址轉換,是一種將私有地址轉換為合法 IP 地址的轉換技術,這種技術可以解決現在 IP 地址不夠的問題。

2 ) NAT 的實現方式:靜態轉換;動態轉換;埠多路複用(即 內部 IP+ 埠號——外部 IP+ 埠號,這種方式改變外出資料包的源埠並進行埠轉換,內部網路的所有主機都可共享一個合法外部 IP 地址實現對Internet 的訪問,從而節約 IP 資源,同時隱藏網路內部的所有主機,有效避免來自 Internet 的攻擊)。

缺點:由於需要將 IP 包頭中的 IP 地址進行轉換,因此不能進行加密操作

51 、私有(保留)地址?

A 類: 10.0.0 .0 —— 10.255.255.255

B 類: 172.16.0.0 —— 172.31.255.255

C 類: 192.168.0.0 —— 192.168.255.255

52 、交換和路由的區別是什麼? VLAN 有什麼特點?

交換是指轉發和過濾幀,是交換機的工作,它在 OSI 參考模型的第二層

路由是指網路線路當中非直連的'鏈路,它是路由器的工作,在 OSI 參考模型的第三層。

1)交換是不需要 IP 地址的,而路由需要,因為 IP 就是第三層的協議,第二層需要的是 MAC 地址

2)第二層的技術和第三層的不一樣,第二層可以做 VLAN ,埠捆綁等,第三層可以做 NAT , ACL , QoS 等。

VLAN 是虛擬區域網的英文縮寫,它是一個純二層的技術,它的特點有三:控制廣播,安全,靈活性和可擴張性。

53 、 SNMP ?

簡單網路管理協議的英文縮寫。

54 、 TTL 是什麼?作用是什麼?哪些工具會用到它( ping 、traceroute、 ifconfig、 netstat )?

TTL 是指生存時間,簡單來說,它表示了資料包在網路中的時間,經過一個路由器後 TTL 就減一,這樣TTL 最終會減為 0 ,當 TTL 為 0 時,則將資料包丟棄,這樣也就是因為兩個路由器之間可能形成環,如果沒有TTL 的限制,則資料包將會在這個環上一直死轉,由於有了 TTL ,最終 TTL 為 0 後,則將資料包丟棄。

ping 傳送資料包裡面有 TTL ,但是並非是必須的,即是沒有 TTL 也是能正常工作的

traceroute 正是因為有了 TTL 才能正常工作, ifconfig 是用來配置網絡卡資訊的,不需要 TTL , netstat 是用來顯示路由表的,也是不需要 TTL的。

55 、路由表是做什麼用的?在 Linux 環境中怎麼配置一條預設路由?

路由表是用來決定如何將一個數據包從一個子網傳送到另一個子網的,換句話說就是用來決定從一個網絡卡接收到的包應該送到哪一個網絡卡上去。

路由表的每一行至少 有目標網路號、子網掩碼、到這個子網應該使用的網絡卡這三條資訊。

當路由器從一個網絡卡接收到一個包時,它掃描路由表的每一行,用裡面的子網掩碼與資料包中的 目標 IP 地址做邏輯與運算( & )找出目標網路號。如果得出的結果網路號與這一行的網路號相同,就將這條路由表留下來作為備用路由。如果已經有備用路由了,就載這兩條路由裡將網路號最長的留下來,另一條丟掉(這是用無分類編址 CIDR 的情況才是匹配網路號最長的,其他的情況是找到第一條匹配的行時就可以進行轉發了 )。如此接著掃描下一行直到結束。如果掃描結束仍沒有找到任何路由,就用預設路由。確定路由後,直接將資料包送到對應的網絡卡上去。在具體的實現中,路由表可能包含更多的資訊為選路由演算法的細節所用。

在 Linux 上可以用“ route add default gw< 預設路由器 IP> ”命令配置一條預設路由。

56 、每個路由器在尋找路由時需要知道哪 5 部分資訊?

目的地址:報文傳送的目的地址

鄰站的確定:指明誰直接連線到路由器的介面上

路由的發現:發現鄰站知道哪些網路

選擇路由:透過從鄰站學習到的資訊,提供最優的到達目的地的路徑

保持路由資訊:路由器儲存一張路由表,它儲存所知道的所有路由資訊。

57 、 EGP , IGP ?

1 ) IGP :內部閘道器協議,即在一個自治系統內部使用的路由選擇協議,如 RIP 和 OSPF 。

( 1 ) RIP 是一種基於距離向量的路由選擇協議,要求網路中的每一個路由器都要維護從它自己到其他每一個目的網路的距離向量。距離即是跳數,路由器與直接相連的網路跳數為 1 ,以後每經過一個路由器跳數加 1 。 RIP 允許一條路徑最多包含 15 個路由器,大於15 時認為不可達, RIP 只能工作在規模較小的網路中。

儲存結構:到某個網路距離,下一跳路由

對每一個相鄰路由傳送過來的RIP報文處理步驟

1> 將收到的報文(目的網路N,距離,下一跳路由),下一跳都改為X,距離都加一

2> 原來沒有目的網路N,則更新本路由表。

如果下一跳為X 不論距離大或小,都要更新,因為這是最新訊息。

收到的目的網路中的距離,小於原有的距離,則更新之

3> 3分鐘沒有收到相鄰路由器更新表,則把此相鄰路由器標記為不可達

RIP 的三個要點:僅和相鄰路由器交換資訊;交換的資訊是當前路由器知道的全部資訊,即路由表;按固定的時間間隔交換路由資訊,如 30 秒。 RIP 協議使用運輸層的使用者資料報 UDP 進行傳送,因此 RIP 協議的位置位於應用層,但是轉發 IP 資料報的過程是在網路層完成的。 RIP 是好訊息傳播的快,壞訊息傳播的慢。

( 2 )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最短路徑優先,三個要點:

採用洪泛法向本自治系統的路由器傳送資訊(不再給資訊的始發者傳送);

傳送的資訊就是與本路由器相鄰的所有路由器的鏈路狀態,但這只是路由器所知道的部分資訊;

只有當鏈路狀態發生變化時,路由器才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傳送此資訊。

OSPF 直接使用 IP 資料包傳送,因此 OSPF 位於網路層。

2)EGP :外部閘道器協議,若源站和目的站處在不同的自治系統中,當資料報傳到一個自治系統的邊界時,就需要使用一種協議將路由選擇資訊傳遞到另一個自治系統中,如 BGP 。

58 、自適應網絡卡只有紅燈閃爍,綠燈不亮,這種情況正常嗎?

正常。自適應網絡卡紅燈代表連通 / 工作,即連通時紅燈長亮,傳輸資料時閃爍,綠燈代表全雙工,即全雙工狀態是亮,半雙工狀態滅。如果一個半雙工的網路裝置(如 HUB )和自適應網路相連,由於這張網絡卡是自適應網絡卡,它就會工作在半雙工狀態,所以綠燈不亮也屬於正常情況。

補充:網絡卡紅綠燈是網絡卡工作的指示燈,紅燈亮表示正在傳送或接收資料,綠燈亮則表示網路連線正常。因此正常情況下應該是綠燈長亮,因為綠燈長亮才代表網路是通的。而有資料傳輸時,紅燈就會閃爍。

59 、兩臺膝上型電腦連起來後 ping 不通,你覺得可能存在哪些問題?

( 1 )首先考慮是否是網路的問題 (硬體連通性)

( 2 )區域網設定問題,電腦互聯是要設定的。看是否安裝了必要的網路協議,最重要的是 IP 地址是否設定正確。(軟體協議安裝,IP設定)

( 3 )網絡卡驅動未安裝正確 (驅動安裝)

( 4 )防火牆設定有問題 (防火牆)

( 5 )是否有什麼軟體阻止了ping 包 (流氓軟體)

60 、與 IP 協議配套的其他協議?

ARP :地址解析協議 由IP 地址 獲得 MAC地址

RARP :逆地址解析協議

ICMP :因特網控制報文協議

IGMP :因特網組管理協議

其關係為:

61 、 IP 地址分類?

IPv4 地址共有 32bit

網路號

網路範圍

主機號

A 類

8bit 第一位固定為 0

0 —— 127

24bit

B 類

16bit 前兩位固定為 10

128.0 —— 191.255

16bit

C 類

24bit 前三位固定為 110

192.0.0 —— 223.255.255

8bit

D 類

前四位固定為 1110 ,後面為多播地址 所以 D 類地址為多播地址

E 類

前五位固定為 11110 ,後面保留為今後所用

一般全 0 或全 1 的地址不使用,有特殊意思,主機地址為全 1 時為廣播地址,全 0 時表示網路地址。同時127.0.0.1 表示迴路, ping 該 IP 地址可以測試本機的 TCP/IP 協議安裝是否成功。

62 、 RARP ?

逆地址解析協議,作用是完成硬體地址到 IP 地址的對映,主要用於無盤工作站,因為給無盤工作站配置的IP 地址不能儲存。

工作流程:在網路中配置一臺 RARP 伺服器,裡面儲存著 IP 地址和 MAC 地址的對映關係,當無盤工作站啟動後,就封裝一個 RARP 資料包,裡面有其 MAC 地址,然後廣播到網路上去,當伺服器收到請求包後,就查詢對應的 MAC 地址的 IP 地址裝入響應報文中發回給請求者。

因為需要廣播請求報文,因此 RARP 只能用於具有廣播能力的網路。

63 、劃分子網?

從大的方面來看,跟只有網路號和主機號的分類方式類似,這是由分配到網路號的網路內部自己在進行分配,是從主機號部分借用位來形成子網,涉及到子網時,就要有子網掩碼,一個涉及到了子網的 IP 地址的網路號等於該 IP 地址與子網掩碼的與( & )運算的結果。

64 、 IPv6 ?

採用 128bit ,首部固定部分為 40 位元組。

65 、運輸層協議與網路層協議的區別?

網路層協議負責的是提供主機間的邏輯通訊

運輸層協議負責的是提供程序間的邏輯通訊

66 、運輸層的協議?

TCP ,傳輸單位稱為: TCP 報文段

UDP ,傳輸單位稱為:使用者資料報

其埠的作用是識別那個應用程式在使用該協議。

67 、接入網用的是什麼介面?

一般採用 E1 , V.24 , V.35 ,等介面。


【計算機系統 面試題】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