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文化> 節後綜合症病根究竟在哪

節後綜合症病根究竟在哪

節後綜合症病根究竟在哪

綜合徵是人們在大假之後出現的(特別是春節黃金週和國慶黃金週)的各種生理或心理的表現。如在節後的兩三天裡感覺厭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噁心、眩暈、腸道反應、神經性厭食、焦慮、神經衰弱等。節後綜合症也叫富貴症。

長假期間很多人容易忘記平時對自己的約束,熬夜、暴飲暴食等,睡眠規律、飲食規律一旦被打亂,便秘、長痘、油脂分泌過多很正常。而腹瀉在過節中更是常見。

病因探究

人們從週一到週五,辛勤工作,把與工作和學習無關的事置之度外。一到雙休日或法定假期,這些被置之度外的事又被提上議事日程。這幾天,把原來建立起來的工作與學習的“動力定型”破壞了。待到假日過後的上班日,必須全身心重新投入於工作,即必須重新建立或恢復已被破壞了的“動力定型”,這就難免出現或多或少的不適應,即所謂“節後綜合症”。

節日心理失調

節後綜合症(Post-holidaysyndrome)對一些平時在高度緊張狀態下工作的人而言,整整幾天不用上班,未必是件舒心的事,尤其是平時常要輪值夜班的基層民警、加班熬夜的領導或負責文字材料的“筆桿子”,突然閒下來無事可做,反而容易出現失落、焦躁不安、抑鬱等不良情緒反應。從心理學角度上講,在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下,人的大腦中樞會建立起一套高度緊張的`思維運作模式。如果一下子從高度緊張的狀態中停下來,原來那種適應緊張節奏的心理模式便會突然失去物件物,這時,平日總在超時工作、覺得沒有個人時間的人們,面對寬鬆的環境反而感到不適應。

這種心理失調,其實也是一種提示訊號,平日的工作及生活方式並不利於身心健康,長此以往,很可能因工作緊張、壓力過大而引發各類身心疾病,甚至導致“職業倦怠”等不良心理反應。此時的長假,正是過濾已有的工作方式,嘗試另一種生活心態的時機。親身體會“有張有弛”的生活方式,學會合理安排工作與生活,給疲憊的大腦和身體以不同於平時的新鮮刺激,充電的感覺會讓過度消耗的精神和心靈放一個真正的假期。

可能出現的情況

一些心理脆弱或身心過度疲勞者還可能出現以下情況:外出旅行途中失眠、胸悶、精神緊張等,長時間乘坐飛機、火車、汽車、輪船等而突然產生幻覺等(在擁擠、嘈雜的封閉環境下更易出現)。這是在旅行途中發生的急性暫短精神病性障礙,其臨床表現主要為意識障礙、片段妄想、幻覺或行為紊亂,回家後這些感覺可能重現。要避免此現象,出遊者應注意自我保護,如出遊行程不要安排得過滿過緊,及時休息、補充體能,長時間乘坐一種交通工具時,應每隔一兩個小時就走動走動,活動筋骨、做做深呼吸。

節後抑鬱

與上述節日心理失調相對應的是節後抑鬱。有些人會因從節日的玩樂中突然回到平靜而出現失眠、胸悶、心中空空如也、失落、抑鬱等現象。通俗地說,這是因為人們不能“收心”,無法學會自我調節以適應原有的平靜狀態。要預防這種現象,就要注意心理的平穩過渡,節後及時“找事幹”,避免突然“急剎車”。如果條件允許,採用想象放鬆法也可達到較好的調適效果。

一連幾天的長假結束,許多人都可能會有以下一兩種體驗:假期結束前的一兩晚,想到節日過完馬上就要上班,突然感到心神不定,或是失眠、胡思亂想,無法入睡;腦海裡還在回放著節日裡和親朋好友們盡情歡聚的情景,放縱的心情怎麼也收不回來;節後兩三天裡總是感到厭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出現抑鬱、失落、煩躁不安等不良情緒;有不明原因的噁心、暈眩、腸胃不適、皮膚過敏、神經性厭食、神經衰弱等反應……也許不僅僅自己有這樣那樣的不適應,身邊的家人可能也有各種與平常不同的反應:老人難以適應突然恢復的清靜日子;孩子無法安心下來為即將開始的學習做準備等等。這就是所謂“節日綜合徵”的典型表現。每當長假、黃金週過後,總有不少人因為節日期間的生活方式與平日相差過大,節後又不注意心理保健和自我調節而出現類似“節日綜合徵”的心理失調錶現。

節後提不起精神

本是休生養息的長假,不少人卻出現了渾身無力、嗜睡、做事精力無法集中等症狀,其實這都是“節後亞健康綜合症”在作祟。 專家介紹,十一長假過後一段時間,是此類綜合徵發病的高峰期。之所以出現此類綜合徵,其根本原因在於十一期間,人們娛樂玩耍、或外出旅遊、走親探友,休息的時間反而比平時上班時還少,作息時間和規律被打亂,擾亂了生物鐘;加之節日期間飲食無規律,不少人還菸酒無度,暴飲暴食,造成營養搭配不均,身體各器官超負荷運轉,引起功能紊亂,儘管還沒有達到發病的地步,但已經讓人體感到不適了。

長假結束,一旦回到緊張的工作環境中,就容易身心失衡,出現各種亞健康症狀,還容易誘發各種疾病。

假日綜合徵罪魁禍首之一 熬夜

除夕夜一家人團圓,按照守歲的習俗,這一晚要熬夜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熬夜,在春節長假裡幾乎不可避免。一年不見的家鄉好友相邀聚會,觥籌交錯中徹夜長談、K歌,消夜……時間在一片歡樂聲中飛過,不知不覺,你有可能已經連續幾天在過著晝夜顛倒的生活。

而熬夜會造成整個機體的紊亂,上火、便秘、臉上長包、油脂分泌過剩,節後你會發現,很多人不是紅光滿面,氣色會變得不好。牟瑛指出,20歲之前,人體如果熬夜能在第二天馬上恢復,而過了30歲後,熬夜往往需要花好幾天時間才能恢復,恢復期間人體會感覺到很不舒服。

從心理狀態方面來看,侯豔紅指出,忘記晝夜節律,還會引起睡眠障礙,節律的失調也會引起身體疲勞,同時會導致情緒出現問題。當你經過如此高強度興奮點後,又回落到節後相對平靜狀態時,大腦適應狀態不好,情緒也會從一個狀態到另一個狀態,從而出現不適應,引發焦慮狀態、神經衰落,出現不願意走出過節狀態的情緒。

而春季晝夜氣候變化大,容易出現精神症狀的復發狀態,我們人體針對這種變化在調節時會出現反差,會容易把不穩定的東西調動起來,包括旅途中的疲勞,交流中的過分喧鬧,生活節律的打亂,有人返途中還會爆發不良情緒,影響到節後的生活。


[節後綜合症病根究竟在哪]相關文章:

1.節後綜合症病根究竟在哪

2.元宵節猜燈謎活動主題

【節後綜合症病根究竟在哪】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