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元宵節> 元宵節是法定節假日嗎

元宵節是法定節假日嗎

元宵節是法定節假日嗎


2015春節就快到了,春節過後就是元宵節了,我們的印象中,新年的結束就是在元宵節的鞭炮聲中進行的。那麼,元宵節是法定假日嗎?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但不是中國的法定節假日。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才是國家的法定節日。

在我們並不遙遠的記憶中,所謂“過年”是以元宵節璀璨的煙花作為結束,令人遺憾的是,首個月圓之夜,煙花依舊,節的味道卻黯淡了許多由於元宵節未被列入國家法定假日,多數人還要為生計奔波忙碌。

如果說大年初一講究的是團圓相守,元宵節追求的則是盡情狂歡元宵節俗稱“鬧元宵”,一個“鬧”字盡顯百味。然而,由於俗事纏身、欲休不能,不少人恐怕沒有事件和精力“鬧元宵”,隨之而來的只有“鬧心”。

近年來,傳統節日的式微有目共睹,乃至於很多專家學者紛紛振臂高呼“傳統節日亟待搶救”,此中聲音雖然振聾發聵,但卻似乎總擺不脫應者寥寥的尷尬境地,究其原因,尋常人等想要覓得一個公共假日尚不可得,奔波忙碌之餘,何以承擔起“拯救民俗”的龐大歷史使命?

實際上,普通民眾並不缺少僅供休閒的週末,但卻缺少一個聯絡親情與友情的紐帶,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早已成為國家法定假日,何以唯獨遺落了元宵節呢?賞花燈、觀社火之類民俗活動,如果沒有一個可靠的假日為支撐,公眾是否能夠得以成行?無論從假日經濟抑或文化傳承的角度來看,元宵節似乎都需要一個假期。退一步說,在元宵節放假的呼聲日漸高漲,而一時還無法立刻做出改變的現實背景中,能否與相鄰近的雙休日作出調休呢?由此不僅不失為對民眾呼聲的'直接回應,更是一種穩妥的過渡。

元宵節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迎來的就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的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一起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

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看花燈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充套件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獅舞、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元宵節習俗:

1、吃元宵:元宵是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北方為“滾”元宵,南方為“包”湯圓。

2、賞花燈:是元宵節必作的一件事情,除燃燈之外,還可以放煙花助興。

3、猜燈謎:“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4、耍龍燈: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起源於上古時代。

5、踩高蹺: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

6、舞獅子: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7、劃旱船: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8、走百病:元宵夜婦女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主要的目的是驅病除災。


【元宵節是法定節假日嗎】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