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規劃及測評> 求職業生涯規劃通路圖建立的步驟

求職業生涯規劃通路圖建立的步驟

求職業生涯規劃通路圖建立的步驟

員工職業生涯規劃按以下四個步驟進行

方法/步驟

1自我評價

1.目的:幫助員工確定興趣、價值觀、資質以及行為取向,指導員工思考當前所處職業生涯的位置,制定出未來的發展計劃,評估個人的職業發展規劃與當前所處的環境以及可獲得的資源是否匹配。

2.公司推行自我評價主要採取如下兩種方式:

(1)職業興趣確認:幫助員工確定自己的職業和工作興趣。

(2)自我指導研究:幫助員工確認自己喜歡在哪一種型別的環境下從事工作。

3.員工與公司的責任

(1)員工的責任:根據自己當前的技能或興趣與期望的工作之間存在的差距確定改善機會和改善需求。

(2)公司的責任:提供評價資訊,判斷員工的優勢、劣勢、興趣與價值觀。

2現實審查

1.目的:幫助員工瞭解自身與公司潛在的晉升機會、橫向流動等規劃是否相符合,以及公司對其技能、知識所作出的評價等資訊。

2.現實審查中資訊傳遞的方式

(1)由員工的上級主管將資訊提供作為績效評價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與員工進行溝通。

(2)上級主管與員工舉行專門的績效評價與職業開發討論,對員工的職業興趣、優勢以及可能參與的開發活動等方面的資訊進行交流。

3.員工與公司的責任

(1)員工的責任:確定哪些需求具有開發的現實性。

(2)公司的責任:就績效評價結果以及員工與公司的長期發展規劃相匹配之處與員工進行溝通。

3目標設定

1.目的:幫助員工確定短期與長期職業目標。這些目標與員工的期望職位、應用技能水平、工作設定、技能獲得等其他方面緊密聯絡。

2.目標設定的方式:員工與上級主管針對目標進行討論,並記錄於員工的開發計劃中。

3.員工與公司的責任

(1)員工的責任:確定目標和判斷目標進展狀況。

(2)公司的責任:確保目標是具體的、富有挑戰性的、可以實現的;承諾並幫助員工達成目標。

4行動規劃

1.目的:幫助員工決定如何才能達成自己的短期與長期的職業生涯目標。

2.行動計劃的方式:主要取決於員工開發的需求以及開發的目標,可採用安排員工參加培訓課程和研討會、獲得新的工作文章、獲得更多的評價等方式。

3.員工與公司的責任

(1)員工的責任:制定達成目標的步驟及時間表。

(2)公司的責任:確定員工在達成目標時所需要的資源,其中包括課程、工作文章以及關係等。

5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分析三個方面的情況:

(一)、自己適合從事哪些職業/工作;

研究自己適合從事哪些職業/工作,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和基礎;回答這個問題,要考慮以下各方面的因素:

1、自己所處的職業發展階段,

2、自己的職業性向,(就是職業型別)

3、自己的技能,(也就是我們的自身本領,比如專業、愛好、特長等)

4、自己的職業錨,(就是職業動機)

5、自己的職業興趣。

1、本人所處的職業發展階段。人生有四個職業發展階段:

(1)、探索階段:15歲~24歲之間;

(2)、確立階段:24歲~44歲之間,這一階段是大多數人工作週期中的核心 部分。這一階段包括了三個子階段: 嘗試子階段(25歲~30歲之間)、 穩定子階段(30歲~40歲)、 以及職業中期危機階段(在30多歲和40多歲之間的某個時段上);

(3)、維持階段:45歲~65;

(4)、下降階段:66歲以上,當退休臨近的時候。處在不同職業發展階段 的'人,應考慮不同的事情。例如,在探索階段,可以多做些嘗試、探索,在工作中摸索出本人的職業性向、職業錨、職業興趣等,逐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而 40歲以上的人,就不應該做過多的嘗試,而是應該認真分析清楚本人的職業錨、職業性向,選擇本人有優勢的職業做長遠的打算。這裡的年齡階段劃分還應該針對不同的職業加以區分,例如:在中國,作為職業足球運動員,30歲已經該退休了;而作為教授,30歲差不多是最年輕的。 可以看到,目前,在校大學生處在第一階段探索階段。

2、本人的職業性向。約翰霍蘭德的研究發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格特徵,不同的人格特徵適合從事不同的職業,約翰霍蘭德將其分為六種職業性向(型別):(1)、實踐性向,(2)、研究性向,(3)、社會性向,(4)、常規性向,(5)、企業性向,(6)、藝術性向。每一種職業性向適合於特定的若干職業。透過一系列測試,可以確定一個人的職業性向。職業者如果確定了自己的職業性向,就可以從對應的若干職業中選擇。

3、本人的技能,(也就是我們的自身本領,比如專業、愛好、特長等)

4、本人的職業錨。職業錨/動機(CareerAnchor)是職業生涯規劃時另一個必須考慮的要素。當一個人不得不做出職業選擇的時候,他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那種職業中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就是職業錨。職業錨是人們選擇和發展職業時所圍繞的中心。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錨,影響一個人職業錨的因素有:

(1)、天資和能力;(2)、工作動機和需要;(3)、人生態度和價值觀。

天資是遺傳基因在起作用,而其他各項因素雖然受先天因素的影響,但更加受後天努力和環境的影響,所以,職業錨是會變化的。這一點,有別於職業性向。

例如,某個人攻讀了醫學博士,並且從事外科醫生工作已經20年了,儘管他的職業性向可能並不適合做外科醫生,但是他在確定自己的職業時,基本上不會考慮改為其它職業,這是因為他的職業錨在起作用。埃德加施恩在研究職業錨時將職業錨劃分為如下型別:

1、技術或功能型職業錨;2、管理型職業錨;3、創造型職業錨;4、自主與獨立型職業錨;5、安全型職業錨。 技術型:這類人往往出於自身個性與愛好考慮,並不願意從事管理工作,而是願意在自己所處的專業技術領域發展。在我國過去不培養專業經理的時候,經常將技術拔尖的科技人員提拔到領導崗位,但他們本人往往並不喜歡這個工作,更希望能繼續研究自己的專業。

6職業生涯規劃的八大原則

1. 利益整合原則。利益整合是指員工利益與組織利益的整合。這種整合不是犧牲員工的利益,而是處理好員工個人發展和組織發展的關係,尋找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的結合點。每個個體都是在一定的組織環境與社會環境中學習發展的,因此,個體必須認可組織的目的和價值觀,並把他的價值觀、知識和努力集中於組織的需要和機會上。

2. 公平、公開原則。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企業在提供有關職業發展的各種資訊、教育培訓機會、任職機會時,都應當公開其條件標準,保持高度的透明度。這是組織成員的人格受到尊重的體現,是維護管理人員整體積極性的保證。

3. 協作進行原則。協作進行原則,即職業生涯規劃[1]的各項活動,都要由組織與員工雙方共同制定、共同實施、共同參與完成。職業生涯規劃本是好事,應當有利於組織與員工雙方。但如果缺乏溝通,就可能造成雙方的不理解、不配合以至造成風險,因此必須在職業生涯開發管理戰略開始前和進行中,建立相互信任的上下級關係。建立互信關係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始終共同參與、共同制定、共同實施職業生涯規劃。

4. 動態目標原則。一般來說,組織是變動的,組織的職位是動態的,因此組織對於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也應當是動態的。在“未來職位”的供給方面,組織除了要用自身的良好成長加以保證外,還要注重員工在成長中所能開拓和創造的崗位。

5. 時間梯度原則。由於人生具有發展階段和職業生涯週期發展的任務,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的內容就必須分解為若干個階段,並劃分到不同的時間段內完成。每一時間階段又有“起點”和“終點”,即“開始執行”和“完成目標”兩個時間座標。如果沒有明確的時間規定,會使職業生涯規劃陷於空談和失敗。

6. 發展創新原則。發揮員工的“創造性”這一點,在確定職業生涯目標時就應得到體現。職業生涯規劃和管理工作,並不是指制定一套規章程式,讓員工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地完成,而是要讓員工發揮自己的能力和潛能,達到自我實現,創造組織效益的目的。還應當看到,一個人職業生涯的成功,不僅僅是職務上的提升,還包括工作內容的轉換或增加、責任範圍的擴大、創造性的增強等內在質量的變化。

7. 全程推動原則。在實施職業生涯規劃的各個環節上,對員工進行全過程的觀察、設計、實施和調整,以保證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活動的持續性,使其效果得到保證。

8. 全面評價原則。為了對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狀況和組織的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工作狀況有正確的瞭解,要由組織、員工個人、上級管理者、家庭成員以及社會有關方面對職業生涯進行全面的評價。在評價中,要特別注意下級對上級的評價。

【求職業生涯規劃通路圖建立的步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