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春酒》語文課堂教學評課

《春酒》語文課堂教學評課

《春酒》語文課堂教學評課

  本節課是一節現代文的閱讀教學課,閱讀教學是課堂教學中的重頭戲。建構高效的語文課堂,落實語文技能訓練,發展學生的言語能力,這既是數代語文工作者的美好願望,也是新語文課程標準中的教學目標。本節課圍繞這一目標,進行了紮實的探索,稱得上是一節成功的閱讀教學課。其成功之處在於:

  一、注重了“雙基”訓練與“三維”發展的統一

  語文的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學生的學習如果僅僅依靠課堂45分鐘,他們的積累是遠遠不夠的。但是如果教師能交給學生一些語文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學生就能依靠這些“過程和方法”指導自己的語文學習;而“過程與方法”的獲得不構建在一定量的“知識與能力”的訓練上,也只能是毫無基礎的空中樓閣。因此,實施語文新課標,教師並不需要回避“雙基”訓練。正如《語文課程標準》中所說: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這不僅是我們評價一堂優質課的重要原則,更是我們日常教學所應該認真執行的標準。

  在《春酒》的課堂教學中,張老師一開始就讓學生在朗讀課文時,注意朗讀方法,注意課後註釋以及老師多媒體上出示的字詞,並且強調這都是一些比較容易讀錯的或很常用的字詞,掌握了這些字詞,對理解課文很有好處。現在的語文課堂特別是優質課競賽,很少看見有人教生字詞了,認為一教字詞,就是老傳統,就是落伍。這實在是語文教學的悲哀啊!張老師不僅做了,還注重了落實。接著,在品讀語言、賞析課文的過程中,緊緊抓住重點字詞,讓學生品味它們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品讀、賞析完之後,張老師還作出瞭如下歸納:《春酒》之所以如此動人,是因為作者巧妙地運用了下列寫作方法:

  1、精選動詞,反覆推敲。

  2、善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3、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

  4、選用符合人物年齡,身份的語言。

  5、化抽象的思念之情為具體的事物形象。

  這不僅是交給學生解讀這類文章的一把鑰匙,也是傳授給他們寫作此類文章的一個秘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當堂練習,不僅鞏固了知識,而且形成了技能。

  從《春酒》實錄來看,張老師認真落實了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並將“雙基”訓練與“三維”發展和諧統一,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了文字研習與拓展延伸的統一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新的理念要求語文老師要用教材教學生,而不是教教材。閱讀本身就是“你中發現我”的過程。也是“我思”的過程。這一切都離不開文字這個載體,而一味地標新立異遊離於文字之外,是悖離語文教學初衷的'。

  在本節課中,張老師從粗讀課文,理清大意,到品讀語言,賞析課文,始終扣住文字。透過朗讀技能的反覆訓練,不斷感悟、體驗作品的情感;透過研析優美的語句,不斷挖掘、品味情感的內涵。同時,教者也適當地做了拓展延伸,將琦君的《春酒》與余光中的《鄉愁》進行比較閱讀,旨在突出同一主題、同一年齡層次的作者,但由於所處的環境不同、選擇的角度不同,因而語言的表達效果迥然不同。一個活潑、歡快,一個深沉、凝重。但它們在表達方法上卻有許多相同之處,從而水到渠成地歸納出這類文章的寫作方法。這樣,就使文字研習與拓展延伸融為一體了。

  語文閱讀教學是不能急功近利的,更不能用浮躁的語文教學造就一批膚淺的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讓他們能靜下心來讀文字,只有閱讀好文字才可能讓學生透過與文字親近的過程獲得新知,陶冶情趣,發展能力。那些淡化文字、遊離文字的“拓展遷移”,只能成為空中樓閣,真正有效的拓展遷移訓練必須建立在充分研習文字的堅實的基礎之上,以文字為核心進行有機的拓展。

  三、注重了共性凸現與個性張揚的統一

  呂叔湘先生指出:“語文教學不但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我們認為,語文的科學性,指的是學科目標的標準化和現代化,學科內容的規範化和體系化,教學程式的秩序化和模式化。而藝術性,則是指為實現上述目標而實行的最最佳化教學手段,即教學的技巧性、創造性。我們覺得,這個科學性強調的是教學上的共性,沒有科學性,教學便沒有具體的目標,沒有統一的要求,質量便得不到保證。而這個藝術性,強調的則是教學上的個性、創造性,沒有個性、創造性,便不存在藝術性。縱觀那些有成就的語文教育專家,哪一個不是充滿著藝術修養的?哪一個成功的教例不是顯示出其獨特的個人風格的?

  張老師的這節課,無論是從教學目標的預設、教學內容的講析,還是從教學程式的安排、教學步驟的實施,都充滿了共性。但在教學手段和教學技巧上,則更多的是充滿了個性。且不說課堂氣氛的有張有弛,也不說師生配合的入情入境,單是教師個人的教學語言,就充滿極大的魅力。你聽教學這篇課文的導言:“一曲望鄉,一段思戀。思鄉是一個永遠也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因為人都有感情,生命都有根。思鄉是每一個遊子共同的心願,有親人的地方才是家鄉。漂泊在外幾十年的遊子們,鄉愁永遠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愁,它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愁思,它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悵惘,它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眷戀,它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情懷。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出生於浙江永嘉的琦君在美國回憶起她兒時品嚐過的春酒,又會有怎樣的一番滋味呢?”隨著這樣的導言,學生情趣油然而生,便帶著強烈的求知慾閱讀課文,收到了良好效果。再看中間過渡、講析、點撥的語言:“臺灣詩人余光中和琦君有著相似的經歷,都是年輕時離開大陸去了臺灣,都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啊!一首《鄉愁》充分道出了詩人對故鄉對祖國的深切懷念。現在,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鄉愁》。”說到這裡,只見同學們一個個全神貫注,仔細聆聽著《鄉愁》的配樂範讀。“光說不練可不行,咱們把我們剛剛學到的一點本領拿出來展示展示。也許有一天,我們也會背上行囊去遠方尋找自己的世界,到那時,我們會發現清清的小河曾盪漾著兒時的夢;綠綠的山上,我們曾把夢想和風箏一起送上藍天;在我們記憶深處,燦爛的紫薇開成一處絕美的風景;或許我們也會發現家鄉的臘肉真是人間無上的美味。不如趁著現在,我們好好地把故鄉來品嚐,用我們的心,用我們的眼來感受故鄉的味道吧。”話音未落,情緒高漲的同學們早已展紙握筆,開始寫作了。最後,張老師說:“‘好書不厭百回讀’,回顧這節課,我們不僅品味了甘醇的春酒,還獲得了閱讀的方法,知道了寫作的竅門,真是受益匪淺啊!今天的課也是我一生中的珍寶,我會好好在心中珍藏它,我也希望今天的這節課能成為同學們兒時最美好的記憶!”課雖然結束了,但情卻並未盡,意也猶未已,給學生留下了回憶和想象的藝術空間。

  由此可見,個性化的語文教學藝術,教學上要“運其才智,相機誘導,體悟傳神,發展個性”。要有個性化的語言藝術,語文教師的語言除了應該有一般教師的生動、準確、活潑的特點以外,還應該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或者詞采豐美,富於感情;或者自然流暢,幽默生動;或者妙語連珠,意蘊深刻、耐人尋味;或者自然親切、啟人思維。藉助個性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使他們在美的享受中完成語言的享受。

  當然,張老師的課也不是無懈可擊,缺點在於未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操練還不足,真正的訓練要讓全班每個同學都動口動手,人人落實教學目標。其次,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絕不是一蹴而就,只是課堂上的訓練決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教師還應要求學生課外勤做訓練。我深信,張老師能在廣闊的語文天地裡進一步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為課堂教學園地綻放更美更豔的鮮花!

【《春酒》語文課堂教學評課】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