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元宵節>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實用的家鄉的元宵節作文6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元宵節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1

  如果你要問我最喜歡什麼節日,我就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是元宵節。我們家鄉的元宵節可有意思了!

  這一天,家家都在做湯圓。我媽媽做的湯圓特別好,又白又圓。湯圓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媽媽告訴我,因為它長得圓圓的,又有湯,所以叫湯圓。湯圓不僅好看,而且好吃。湯圓的餡料各種各樣,有白糖的,有巧克力的,有豆沙的,還有黑芝麻的……。我最喜歡吃豆沙餡的湯圓,吃起來甜甜的,粘粘的,味道好極了。我一次就吃十幾個。

  吃完湯圓,小朋友們提著小燈籠來到大街上看燈會。燈會可熱鬧了,街中間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燈籠,有嫦娥燈、玉兔燈,還有孫悟空和豬八戒燈,非常好看。街兩旁是秧歌隊在扭秧歌,一隊接著一隊,讓人越看越愛看。就這樣,元宵節一直要鬧到深夜才算結束。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2

  正月十五,也稱”元宵節”。在我家鄉——張家港市南豐鎮這天有吃湯圓、置煙花、捉毛蟲的風俗。

  每年的元宵節薄暮,媽媽和奶奶總會在家忙著幹湯圓,一個個圓溜溜、紅光光的湯圓在她們的單手搓和下,被裝上了盤子。“上湯圓”媽媽邊說邊端上一碗湯圓。我望著各色的小湯圓總會垂涎三尺,由於我曉得,元宵節必定得吃湯圓。它象徵著離散和美和快活。

  晚飯功後,天也烏了下來,“速來鈍來,咱們往捉毛蟲去嘍!”爺爺奶奶邊說邊抱了一捆稻草走到了田頭,點著了稻草,只睹一股濃煙冒起,火苗趁著風勢越來越旺,把他們的臉兒映得紅紅的。這就是毛蟲的風氣了,這樣點火害蟲就燒逝世了一半一年將會是一個惡收穫。”

  大略八點左左,即是我最啟口的時刻——抬煙花,爾跟爸爸一訖把春節留著的煙花點了伏去,五彩繽紛的煙花直衝雲壤一會兒又如彩色的花瓣飄降大地,漂亮極了。耳邊聽得“劈劈啪啪”、“嘭”的聲音,面前是一片壯麗多姿的煙花照明瞭地空。一個個小火球在天地面綻開,炸開後又像淌星飄漲大地。紅得如節日的燈籠;黃的像成熟的稻穀;綠的似枝繁葉茂的大樹;紫的就像熟透的葡萄……

  家城的春節——元宵節實令我難記我真盼望每天能過元宵節!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3

  我的家鄉有一座始建於明朝弘治丁巳?14xx年的龍泉古寺。自龍泉寺建成後,附近的村民每年都要舉辦元宵節的龍泉盛會,壩子中的關索戲、龍燈、獅子、花燈、打秧佬、般打等古老的文藝表演都要在山上表演。龍泉盛會期間,立在龍泉寺大門外的兩炷大香可稱得上“世界之最”。大香高6米,頂口最大直徑為1.3米,底部直徑為0.33米。兩炷大香如倒錐形插在專門用青石打製的香座上。由於制好的大香彩繪得五彩繽紛,又高又粗,遠遠望去,猶似兩座倒立的彩塔,蔚為壯觀。

  大香的製作要經過幾十個人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其做法是:先選一棵碗口粗、6米長的樹幹為支撐,除留出約一米長的幹做插香用外,用篾圈按圓錐形往上編扎,並每隔一米左右用橫木做一十字架將樹幹固定於中心,同時也為在香內裝香面的人好上下,兩炷香的骨架編扎完後,表面用白紙糊好,由民間藝人繪圖、扎花或貼上民間繪圖。香面要待兩炷香在龍泉寺門外豎立起來後再裝,因為大香是在新街編扎,新街離龍泉寺還有近三公里的山路,若在山下就裝香面,送上山時就抬不動。並且送大香時還要舉行隆重的送大香儀式才能起抬,從新街起抬送大香的日子為正月十五日,兩炷香一炷在前,一炷壓後。抬大香是用木架支撐,每炷香由四人抬,還有四人用拉繩在四周平衡。這天,送大香時關索戲、龍燈、獅子、花燈、打秧佬、般打等文藝隊伍開始表演,鑼鼓聲、鞭炮聲、龍舞、獅舞、花燈的崴步,關索戲、般打的表演,包括穿紅戴綠送香的群眾約兩三千人的隊伍,塞滿行進的大道,長達一公里多,氣氛相當熱烈,大香一直要送到龍泉寺大門外。待兩炷大香插入堅硬的青石香座豎穩後才息鼓、停舞。繼後,選派十幾名青年抬上竹梯,分別爬上兩炷香的頂口,鑽入香內,裝填已準備好的香面。香面為一層細鋸木,一層柏枝面,一層碎樹葉、一層薄細砂?主要防止燃明火 。按此順序將兩炷香裝填到頂口。中午開始點香。由青年人從梯子爬上大香,把點燃的小香插入頂口香面上,大香隨著燃起來。這時廣場上的演出開始進行,這天也即是盛會的高潮。這兩炷香一直要燃一個月,每天有四方八面的群眾不斷來參拜慶賀。大香燃完也正是當地備耕春耕開始,故而據傳,龍泉寺盛會點大香是為了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現在已變為當地群眾以娛樂為主的民俗活動,並且這一民俗活動一直相沿至今。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在蘇州,我們過春節、元宵、清明、中秋節都是非常隆重的。今天我來介紹一下我們蘇州的元宵習俗。

  元宵節,是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這一天蘇州城內成了歡樂的海洋。奶奶一早就會去大潤發購買湯圓,今天超市銷的最好的應該是湯圓了,都要排起長隊。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媽媽還會自己包湯圓,現在由於工作忙,都改成去超市購買了。

  晚上,是元宵節那天最熱鬧的時間。一家子吃過湯圓,就要趕去胥門的百花洲公園看花燈了。我們坐的公交只能在胥門的前一站下車,因為賞花燈的人太多了,已經交通管制了。你看,兔子燈多漂亮呀,五顏六色的百花燈讓人看得眼花繚亂,還有那棵高大的幸運樹,大家爭著在樹下拍照留念,希望今年都是好運常伴……各種小吃排成了一條龍,每個攤位前都圍了一大圈的人。咦,大家仰著頭在幹嗎呢?噢,原來大家在都在看燈謎的紙條,絞盡腦汁的在思考,希望自己能都猜出幾個。

  奶奶說,她小的時候,在元宵節那天,還要特意穿上新衣,去“走三橋”,三橋,還要選有吉利名字的橋,比如,太平橋、吉慶橋、長壽橋等等。據說走三橋可以消除百病,所以也叫“走百病”。 媽媽在百度上搜了一下,原來是過橋渡河,在古人看來是“度厄”的象徵,走過三橋,就度過了一年中的眾多災厄,就能終歲無百病。而“渡河”二字,在南方又和“渡禍”諧音,因此過橋更有了克服災禍的寓意。

  過完元宵節,我們也就要上學報到了,所以元宵是我們寒假中玩得最高興的`那天了。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5

  我們課文上曾這樣寫元宵節,“窗外月兒圓又圓,全家歡聚吃湯圓。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慶團圓。”我的家鄉成都過元宵節也會吃湯圓、慶團圓,不過我們還會趕廟會,看花燈、猜燈謎。

  記得每年的正月十五,我們全家就會到文殊院,陪爺爺、奶奶燒香祈福,哪天的人會非常的多,到處都車水馬龍,車子根本開不進去。記得小的時候,每當這時爸爸就會讓我騎“馬馬肩”,我坐在爸爸肩膀上,看到到處都是人頭湧動。到了院裡我是走馬觀花,但也會學著大人的樣子磕一個頭。最讓我高興的就是吃我們成都的名小吃了,哪天會有很多小吃彙集在這裡讓你一次吃個夠“三大炮”、“擔擔麵”、“龍抄手”……

  晚上天剛黑,塔子山公園的燈就點亮了,我們就會去看燈會、猜燈謎。哪天的各式花燈可多了,有十二生肖、西遊記、八仙過海……做的漂亮極了,人們穿梭在燈的海洋裡。哪天,奶奶、媽媽都會給我照很多照片,爺爺、爸爸會帶我到公園的橋上去猜燈謎,讓我感受燈會的樂趣。

  回家後,全家人就會坐在一起看元宵晚會,吃著熱氣騰騰的湯圓。我覺得元宵節是個美好的節日。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篇6

  我的家鄉在湖北荊山山麓,地屬襄樊管轄,是個版土面積三千八百五十七平方公里,總人口六十萬人的小縣城。原名思安,因境內有漳河,故改思安縣為南漳縣。

  小學時有篇課文叫《西門豹》,講的是西門豹治河投巫的故事。課文裡西門豹治的那河叫漳河,那時年紀小,以為這漳河便是這打從家鄉門前流過的小河,竟高興得手舞足蹈。後來才曉得此漳河非彼漳河,那漳河在河南安陽,比南漳縣城都有名。

  南漳這小縣也終於沒負了“思安”這名諱,絕不樹大招風,恐怕出了湖北就再沒人知曉襄樊有個南漳了。但又何必天下皆知呢?這畢竟絲毫不影響這小縣城的和樂。淳樸的家鄉人,就如此安定地在這塊山清水秀的土地上,一代一代生活著。老人們三兩聚在樹下閒聊,大人們起著腳踏車在不太寬敞的馬路上來回穿梭,孩子們專心地坐在講堂聽老師講解。街道或許並不繁華,沒有繁弦急管,也沒有火樹銀花和燈紅酒綠,卻安詳而端莊。歲月就在小巷厚厚的落葉上慢慢流淌。

  滿月象徵著團圓、美滿。正月十五之夜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滿之夜,自然被這個一心祈求平安的小縣所看重。

  提起元宵佳節,除了湯圓,我想更多人會想起賞燈。而在我的家鄉,正月十五上午的遊街“鬧元宵”卻更被人們看重。

  清早五點多鐘,便有大批人馬在水鏡廣場聚集。老人,小孩,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隊伍裡滿面春風。打腰鼓、劃旱船、扭秧歌,無人不迫切地表達著自己的歡喜。遊行隊伍從大街小巷走過,路邊觀看的人摩肩接踵。調皮的小孩,拿出過年沒放完的鞭炮,“刺啦”一聲擦燃往人群裡一丟,吐吐舌頭跑掉了。只剩下母親無奈的苦笑、抱歉的賠罪及眾人寬容的笑聲。獅子在街上上躥下跳,長龍在人海中上下翻騰。夾雜著震天撼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元宵是團圓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點開始,萬家鞭炮齊鳴,當滿城的地面都被喜慶的紅色鋪滿時,人們便開始吃飯了。湯圓當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湯圓最令我掛念——奶奶不會夾餡,所以總是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團。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味道:煮好後盛起來,一人面前一碗湯,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絕不亞於蔣雯麗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湯圓”。

  南漳不是個富裕的小城,沒有太多的財力來舉辦燈會。可這並不影響家鄉人賞燈的情趣。小巷裡,小販擺弄著各式各樣的花燈,牢牢拽著媽媽衣角的孩子睜大眼睛望著花花綠綠的閃光物,央求著。大人無奈地望著孩子,掏出錢交給滿臉笑容的小販。孩子得了心愛的玩具,高興得手舞足蹈。

  每看到這些,我都會想起自己那如夢般乾淨淳樸的童年——

  提著哥哥的舊燈籠,在家裡各個角落晃悠,唱著奶奶教的童謠:

  “照啥子啊?照蟲蠅兒螞蟻。照死老(了)吧?照死老(了)……”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