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校本研修通識培訓有感

校本研修通識培訓有感

校本研修通識培訓有感

校本研修通識培訓有感1

  為期兩天的“晉江市小學學科教學能力提升校本研修通識培訓”在8月26號落下了帷幕。作為安海鎮的教師,我有幸參加了這次培訓,其中來自福建教育學院的陳秀鴻老師向我們講述了有關教師角色定位的道德思考。作為一名初出茅廬的新教師,我覺得獲益頗多。

  首先,陳老師從四個方面闡述了教師角色,

  即作為社會成員的教師;

  作為學校成員的教師;

  作為學生社會化承擔者的教師;

  作為自身社會化承受者的教師。其中又以作為學生社會化承擔者的教師為重心詳細道來,她認為學校教育的任務在於使學生個體社會化,簡而言之“化知為行,化行為習,化習為德”。這是個艱鉅的過程。在傳統觀念裡,大多數人都認為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是為了學習文化知識,增長聰明才智。但是,人們卻往往忽略到最核心和最本質的一點,那就是讓這些文化知識內化成學生的涵養,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而達到“德”的要求。

  作為小學教師,在教授給學生文化知識的同時,切不可忽視學生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兩手並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快樂學習。許多活生生的例子都在告訴我們:知識的缺失是一時的,但是道德的缺失卻足以毀了孩子的一生。由此可見,“化習為德”才是學校教育的終極目標。此外,什麼對於人來說最重要呢?

  陳老師向我們分享了她的觀點,包括人之生(生命):健康第一;人之品(品德):做人為先;人之格(格調):生活質量;人之氣(貢獻):服務社會;人之才(才學):發展空間。作為教師,切莫以成績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要關注人的成長,以愛為前提,尊重發展學生的個性。當然,“生品格氣才”不僅要用來要求學生,也要用以律己。教育,本身就是雙向性的,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是學生教育我們,促使我們進步成長的過程。

校本研修通識培訓有感2

  20xx年8月27日上午,我參加了晉江市20xx年新教師崗前培訓暨師德宣誓大會。會上,陳局長首先對新上任的老師提出了要求和勉勵,鼓勵我們在教師隊伍中嚴謹治學、勤學善思、做到自律、自信、自豪。緊接著,三位優秀的青年教師與我們分享了他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經驗,這些寶貴的經驗對於我們這些尚在迷茫與探索階段的新教師有著重要的引領作用。 優秀骨幹教師李雪強老師向我們作了《教學研究,喚起我們職業的尊嚴感》的報告。在他眼中,學習永無止境,我們應該要敬畏知識、敬畏生命,真正做到教師育人的神聖職責。任教多年,李老師以其嚴謹的治學態度、勤勉的研究精神、獨特的教學魅力榮獲大大小小的獎項不計其數。會上,他跟我們分享了他人生中幾個難忘的“第一次”:第一次看教育名著、第一次做研究、第一次參賽、第一次寫論文……正是這些艱辛的“第一次”,才有後來無數的榮譽,李老師展現給我們的是名師艱難而又堅定的.成長之路,只有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幹好每一件事情,做到極致,便是成功。李老師意味深長地說道:“教學是一個量的問題,研究是一個質的提升,教學研究才能喚起我們職業的尊嚴感。” 來自第二實小的黃玲玲老師則給我們來了點“不一樣的”:不一樣的角色、不一樣的教學、不一樣的活動以及不一樣的愛。這些“不一樣”實際上提供了另外一種思路,日復一日的機械教學、毫無新意的課堂環節、枯燥乏味的簡單操練正在一點一點地侵蝕孩子們對學習的熱情和渴望,那麼,我們不妨來點不一樣的吧!課堂上穿插點小巧思,班級活動大膽創新,力求做到給孩子的每一天都是新鮮的。另外,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是,黃老師提到了可愛之人當然人人都愛,但是能做到愛那些不可愛之人才是真正的愛,我們自然會喜歡學習成績好、乖巧聽話的孩子,而面對那些不那麼可愛的甚至頑劣的後進生又該如何?我想,教育不單需要愛更需要的是方法,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要直面這一問題,探索解決方案。 最後,來自成功小學的王蘭蘭老師跟我們分享如何成為一名成功的班主任。王老師任教多年,深受學生、家長的愛戴,她總結自己多年來當好班主任的三大法寶:以“新”營班,用“心”育人;培養班幹部,工作變輕鬆;家校聯絡和諧,助推學生髮展。這對於新教師的班主任工作具有明確的導向作用,當然我們還需要自己在職業發展道路上不斷摸索創新,早日熟悉工作崗位,儘快融入新角色,當好一名合格的教師。

【校本研修通識培訓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