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新材料> 優秀醫師事蹟

優秀醫師事蹟

優秀醫師事蹟(通用6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蹟吧,根據事蹟的性質,可分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什麼樣的事蹟才是規範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優秀醫師事蹟300字(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優秀醫師事蹟1

  她是一位普通的婦產科醫師,在生命的田園裡,用真愛吟唱著一首首動聽的歌謠,在平凡的崗位上,用懷揣醫為仁術、救死扶傷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帶著對著名醫學家、中國婦產科學先驅林巧稚的仰慕和崇拜,就讀於專業醫學院校的我,一畢業就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婦產科工作。從醫二十多年來,我始終堅持“對待患者,不分地位高低,不分貧賤富貴”原則,把病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我始終都不會忘記我是一名醫生,一名系母嬰安危禍福於一身的婦產科醫生。

  通常的我,性格內斂,不喜張揚,心理學上被稱黏液質氣質型別,換一句通俗和時髦話就是“比較淑女”。但在一次對一位雙胞胎產婦搶救及預後康復的過程中,我最初由溫文而雅的醫生變成“高分貝開道員”,之後又從“高分貝開道員”變成了不收佣金的“廣告商”,幾近從淑女變成了“捍婦”那是一個清晨,我正在值晚班,突然接到鄉衛生院的緊急會診請求,說是有一位雙胞胎產婦,孩子是生出來了,可是產婦大出血。當我以最快的速度趕過去時,人已經奄奄一息,連血壓脈搏都測不到。萬分危急之下,我果斷用電話一邊緊急請示科主任和分管院長,一邊與我院相關科室詳細溝通。當120車火速開到該院樓下,用最快速度做好相關工作後,我們抱上雙胞胎、抬著產婦就跑。路上遇到塞車,我一改往日的矜持與涵蓄,伸出頭去就用平生最高嗓門為救護車開道。唯一的想法就是快點、快點再快點,全然顧不上因失態而引來的驚奇與詫異。經過迅速有效地救援和搶救,產婦總算轉危為安。但接踵而來的問題是,產婦家實在太窮,不說住院費用,連吃飯的錢都成問題。非但如此,由於之前的大出血,術後又併發了極其可惡的席漢氏綜合症,這也就意味著兩個可憐的小生命一出生就要面臨無奶可吃的困境。無奈之下,我又由醫生客串起“掮客”,透過朋友的關係,找到縣電視臺替他們尋求社會幫助。或是出於對產婦境遇的真切同情與關愛,抑或被我們對一母三命的真誠敬畏所感染,很多單位和個人都慷慨解囊,紛紛送來錢和奶粉,產婦和兩個她剛剛帶來的小生命得以徹底走上安全健康之路。

  在醫療工作中,我力求嚴謹,從未出現任何醫療差錯或事故。精通本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新生兒窒息復甦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與此同時,積極掌握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努力吸收最新科技成果及最新診療技術並應用於臨床醫療實際工作,努力。提高診療水平及醫療質量。憑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勝任各種婦產科病人的檢查、診斷及處理;掌握危重病人的搶救、疑難病症的分析、綜合判斷及處理。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精益求精、用一流的技術、一流的服務做好每一件事,無愧於我們神聖的職業,無愧於“白衣天使”的稱號。

  優秀醫師事蹟2

  張淑英,女,51歲,本科畢業,中共黨員,系哈密地區中心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從事兒科工作三十多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工作成績顯著,得到院領導和同事們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評。曾多次獲得地區中心醫院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多次在幹部年度考核中被評為優秀。2003年獲自治區總工會先進女職工、2006年獲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女職工建工立業標兵"。她從事兒科工作三十多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工作成績顯著,得到院領導和同事們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評。

  從醫療系畢業後,被分配到新疆哈密地區中心醫院,從事臨床兒科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多年,醫生的工作是與生命打交道的高風險職業,兒科在綜合醫院中雖屬小科,不起眼,但它卻屬高風險科的前列之一。因患兒小,起病急,來勢猛,病情變化快,又不會表達病痛等的特點,有人稱“啞巴科”。正因為如此,她暗暗下決心。力求在兒科工作中幹出一流的成績,她具有較精湛的醫療技術,高度認真負責的精神,敏銳思維和細緻觀察病情變化的能力,以良好的職業道德為指導,全身心地為患兒服務。在搶救危重病兒時,她更是分秒必爭,使許多危重患兒獲得新生。一次,科室收住了一危重新生兒肺炎合併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她全力搶救:進行胸外心臟按壓、人工呼吸、親自吸痰、吸氧、拍背等,不分晝夜的守護在病兒床前,精心護理,在科室同志們的共同努力下,終於使患兒轉危為安。家長萬分感激,拿出幾百元錢給她表示感謝,被張淑英同志婉言謝絕。她從醫三十多年來從未收過患兒家長的“紅包”。一旦遇到危重病兒,不論休息日還是節假日,她總是隨叫隨到,有時剛端上飯碗,只要接到電話,擱下飯碗立即趕到病房。因工作關係,長期飲食不規律,飢一頓飽一頓,使她患上了慢性胃炎、十二指腸炎、貧血、腰椎間盤突出等多種疾病,加之年齡漸大,身體狀況漸差,但因科室高年資醫師少,患兒多,工作量大的情況下,仍堅持工作在臨床第一線,經常帶病工作,從為因身體不好而影響工作。一個冬天的夜裡,她從急診科處理完病兒回到家,剛端起飯碗,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一位同事在電話裡急切的哭著說:“我的.孩子病情危急,在科室搶救,請你馬上過來。她二話沒說,放下飯碗,衝出房門,在漆黑的夜裡,騎上腳踏車,迎著寒風迅速趕到病房。原來孩子因高熱驚厥引起痰液堵塞氣道而無呼吸,面色發青,生命垂危,她立即給予吸痰等對症處理,及時排除了患兒口中的痰液,直到患兒脫離危險,此時天色漸亮,而她卻因勞累飢餓胃炎發作,回到家時,面色蒼白,胃痛的直不起腰。三十多年來又有多少類似的患兒被搶救成功,多少不眠之夜是在病房中度過,無法計數。

  她對待事業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她經常說,既然我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盡全力為病兒解除病痛,使他們健康成長。如今,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堪稱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家長們大多都十分溺愛,無形中加重了兒科醫務工作者的責任,不但在業務水平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內心也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因此她在業務技術上力爭精益求精,虛心好學,在臨床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1993年——1999年在自治區有關單位協助下開展了“量子化血療法治療小兒腦性癱瘓”科研專案,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而且填補了哈密地區這一領域的空白,被審定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研究成果”,2000年在南京市兒童醫院進修一年後,增長了見識,提高了醫學技能,回來後,利用所學的新技術結合哈密地區實際情況開展新課題,如在科室領導及同事們的協助下對新生兒及六個月內嬰兒早期應用維生素K1預防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症,取得了較顯著療效,發病率較前明顯下降,並開展了大劑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對頑固性腎病綜合症衝擊治療觀察,使我院兒科醫療水平在某些方面處於地區領先地位。她刻苦鑽研業務,並將理論與臨床實際相結合,撰寫了多篇論文,並分別在國家、省級正規刊物發表,在本地區兒科領域中享有一定知名度。

  她幾十年如一日,一直默默無聞的忘我地工作著,從不向院領導提要求和條件,尤其透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及創新爭優活動後,她更加提高了對自己的要求,處處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進模範帶頭作用,在爭先創優中以“工作爭先、服務爭先、業績爭先”為目標,始終保持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範,從不以醫謀私,在市場經濟對醫療行為的衝擊中,仍保持清醒頭腦,注重以人為本,合理用藥,從不收紅包,對待病兒如同親人,耐心解答患兒家長的疑問,她用真情和愛心,贏得了同事、病人家屬的信任及好評。走向門診負責崗位後,她的責任心更加強了,面對門診目前較差的環境,主動積極開展工作,加強各民族團結,創造和諧的醫療環境,與各科做好協調工作,加強門診導醫工作,不斷改善門診視窗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力爭做到發生患者投訴及時解決,能在門診解決的絕不上交。為保證住院病人家屬及工作人員透過門診大廳暢通,她與門診掛號室人員提前40多分鐘掛號,為保證門診醫療質量及醫療安全,她要求對危重病人在門診實行“把三關:即“導醫關”、“坐診醫生關”、“輸液室關”,以利於及早發現及時搶救,尤其在“手足口病”、“甲流”等流行時,我院是“哨點”醫院,她根據門診現有條件及時與院領導及各職能部門溝通,按上級部門要求做好門診各診室、門診大廳的消毒工作,力爭做好防控工作。她愛崗敬業,在工作中樹立了優秀黨員的形象,從自身做起,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論在哪裡工作總是盡心盡力、任勞任怨,她就像一顆鋪路的雨花石,把救死扶傷作為自己的天職,默默的奉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為自己所認定的事業而努力奮鬥著。

  優秀醫師事蹟3

  何鳳棣,女,漢族,大學本科臨床醫學系畢業,從事急危重醫學33年,2007年任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總院重症醫學科主任,2015年兼任總院急診科主任。作為一名醫務人員特別是作為重症醫學科、急診科主任自知肩負著重大責任,每天面對若干被重症折磨的痛苦面孔,聽到的是呻吟,見到的是焦躁,感到的是煩惱,也許是職業的特殊性,面對患者一雙雙求生的渴望和家屬對醫生企盼眼神,對醫生這個神聖職業的擔當和責任油然而生,於是她始終把病人放在了與自己親人的同等位置上,學會了換位思考,領會了將心比心,心中揣著“挽救一個病人的生命,就挽救了一個家庭的幸福”的信念,始終以“假如我是一個病人”的指導思想真誠對待每一位患者,以親切的問候拉近與病人及家屬的距離,以紮實的醫學功底,良好的醫學理論基礎、豐富的臨床經驗得以將一個個危重病人轉危為安,從而回歸家庭,迴歸社會。

  這些年辛勤的汗水不僅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也換來了很多患者發自內心的真心感謝,迎來了一面又一面的錦旗,一封又一封感人肺腑的感謝信。但也有諸多搶救遺憾留存心中,2019年有一名31歲年輕的剖宮產術後產婦,因罹患心衰導致心臟驟停,重症醫學科何鳳棣主任全力指揮搶救,持續胸外按壓1小時,心臟得以復跳,但機械通氣引數很高,氧合和血壓不能維持,患者依然危在旦夕,如果再次停跳,將失去生命,此時當機立斷立即取得省級醫院的支援,率先在我市醫療機構完成的第一例V-AECOM,之後患者氧合改善、瞳孔回縮,終於又有了希望,但在艱苦卓絕的持續搶救一個月之後,終因再次心衰離開了我們,丟下了她戀戀不捨的丈夫、摯愛的父母、未曾哺乳的孩子,每當夜深人靜獨自回憶每一例驚心動魄的病例時,都是潸然淚下,醫者對生命的敬佑不僅僅是醫治,重要的是救死扶傷,更重要的是能迴歸社會。為患者能夠得到同質化治療,為學科進一步發展,依託先進的醫療技術,發達的醫療科技裝置,先後建立了總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孕產婦救治中心、新生兒救治中心,目前已全部步入正軌。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患者及患者家屬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患者除了要求得到最佳的技術治療外,還需要得到良好的服務,這就對醫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為科室的主任,她把提高服務意識,端正服務態度,提高服務水平作為平時工作的重點,在平時的工作中,除了把好質量關、業務關,更把自己的目標定的更高一層。她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眼裡更是見不得那些因為疾病而剝奪了美好生活的患者的疾苦,更是願意將自己的從醫經驗及學術知識傳播出去,在繁重的臨床工作之餘經常主動參加醫院組織的基層義診活動、給基層醫生分享成功搶救病例、手把手的傳授搶救操作技能諸如氣管插管術、心肺復甦術、深靜脈置管術、呼吸機的使用等等,對貧困患者更是施以援助之手,在她的心裡,始終裝滿了患者的需要。她時時欣慰著,因為她一次次見證著生命的頑強;一次次見證生命延續的輝煌;她也驕傲著,因為生命之花在她的努力下一次次綻放,她是守護生命奇蹟的最後防線!

  優秀醫師事蹟4

  劉偉萍,西寧市城東區東關大街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心血管內科醫師,副主任醫師

  1987年,劉偉萍進入東關大街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工作,從醫三十多年來,一直保持著高度的敬業精神、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常年堅持提前半小時上班,即使是休息時間手機24小時也處於開機狀態,始終將“醫者父母心”作為多年的執業準則,始終將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2006-2011年度被評為回族醫院先進個人,2012年度被評為城東區食品藥品監督局先進工作者。

  本著醫者仁心的宗旨不斷潛心鑽研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療法,不斷提升醫學技術能力,作為心血管專業醫生,她身體力行,言傳身教,潛心培養每一名基層全科醫生,做好居民的“健康守門人”。對每位患者耐心負責,鼓勵患者積極戰勝病魔,劉偉萍醫生為幫助社群居民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增強健康管理能力,經常深入群眾身邊,用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地為大家講解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的保健治療方法,透過身邊例項向廣大慢性病患者講解家庭用藥的注意事項,結合臨床實踐編寫了健康教育資料,免費向社群居民發放,劉偉萍醫生透過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發現身邊老百姓應缺乏健康知識,導致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逐年增長,她為群眾開展了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講座,講解了健康生活方式,老百姓稱讚道“有劉大夫,我們就有了健康大師,有問題就找她”。

  劉偉萍醫生這種不忘初心,始終如一,為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的工作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醫生,服務著一個又一個的患者群眾,贏得了病人和同事們的高度稱讚。

  優秀醫師事蹟5

  她,個子不高,看似柔弱,卻氣場強大。在單位,她是幹練沉穩的“女強人”,在家裡,她是溫柔如水的“賢妻良母”,好兒女、好太太、好媽媽,是親友鄰里對她一致的評價。骨子裡究竟是怎樣的堅韌和力量,使她能承載如此多的重擔,得到如此多的信賴,成為人們眼裡有大智慧和大胸懷的女人?讓我們帶著疑問一起走近她“內分泌科劉亞鳳副主任醫師”,感受這位平凡的女性不平凡的事蹟。

  劉亞鳳1996年畢業於內蒙古醫學院醫療系臨床專業全日制專科,2008年取得內蒙古科技大學同專業本科學歷,2014年取得副高階職稱資格,2015年透過職業藥師考試,從醫二十多年來,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刻苦鑽研,得到了患者的讚譽、同事的好評。

  博愛施術,厚積薄發

  內分泌科病種多、病情複雜,很多急危重病人入院時已經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但只要有一絲希望她就拼盡全力救治。一位長期臥床的高齡糖尿病病人併發酮症酸中毒,家人發現其精神萎糜送來醫院,入院後很快昏迷病危。面對病情如此兇險、短時間即可能死亡的病人,劉亞鳳老師一方面果斷、鎮定地指揮搶救,一方面積極、耐心地和家屬溝通。經過積極的救治,病人終於轉危為安。信念創造奇蹟,許多病人就這樣重生。她說“一個好醫生是在病人的身邊成長起來的,聽他的聲音和對痛苦的敘述,看他的表情,細心觀察他的飲食、他的尿便,才能真正地瞭解病情。”憑著這樣的膽大心細、體察入微和耐心溝通,多年來她成功救治了無數重患病人。許多內分泌科的慢性病人,都從最初的懷疑、不信任,最後成了她的忠實病人。“既然病人信任我,我就一定不能辜負這份信任,要對得起信任你的病人。”正是這份信念,支撐她沒日沒夜地忙碌,診斷、治療、觀察、積累資料,不斷學習,苦練過硬的基本功,經常參加全國各地的學術交流會,瞭解內科疾病發展的新動態,積累新經驗。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加上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成了醫院的業務骨幹,受到了患者的信賴。

  至高至誠醫者仁心

  從醫多年來,劉亞鳳老師把滿腔的熱情獻給了鍾愛的醫療事業和她的病人,一個個感人故事詮釋了她至高至誠的職業精髓。她把醫技的“精”和服務的“誠”,完美展現在患者面前,贏得了許多讚譽。有一個冠心病心衰、頻發室速的老年患者,因經濟條件差,反覆轉診市醫院心內科治療,在第二次合併急性腎功能衰竭,病危轉回我院,老人用渴求的目光和話語對劉老師說“我還想多活幾年,”就是因為這種求生的眼神和話語,劉老師日夜守護著病人,查閱大量的資料,嚴密細心的觀察胺碘酮的副作用和療效,經過一天一夜治療和護理,病人轉危為安,又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病情明顯好轉出院,就是因為她的精心、細心、耐心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了患者的生命,也是因為劉老師把病人當成了自己的親人,完成了病人的生命相托。

  為患者精打細算,能節省絕不會亂花一分檢查和治療費。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記得有一次一個鄉下75歲的大媽因為糖尿病合併心衰,需要心電監護,但是家裡生活比較拮据,劉大夫找到護士長說明了情況,請求護士長照顧一下大媽,心電監護的費用給減免了。

  “她看病細緻,她們科病人裡80%都是糖尿病患者,常規的治療手法就是打胰島素,一個病人一天就需要打4次胰島素,打胰島素的量要和患者每日運動量,是否有冠心病、腦血栓都有關係,掌握不好量患者血糖波動加大,劉老師每次主動詢問患者,對每個病人病史、生活習性瞭解都比較透徹,這就是一個醫生責任心的問題。”她總會根據病人家庭情況,用花費最少又能見效的藥為患者治病。所有找她看病的患者她建了一個糖尿病微信群,不定期的在群裡為大家義務科普,有人向她諮詢她會在第一時間為患者不厭其煩的解答。

  都說糖尿病是富貴病,但許多經濟困難的窮病人都是她的“粉絲”。在這些病人心裡,劉亞鳳大夫是他們有幸得遇的良醫,她堅持診治原則,能不用的藥堅決不用,能省的費用一定要省。在談及一些醫生過度診療行為時,她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都有親戚朋友,都不希望他們看病挨宰。同樣,我把病人當成朋友,你對病人負責,他們自然就信任你。”正是這樣的醫者父母心,讓她堅守了一名醫生的道德底線,也贏得了病人更多的敬佩。

  工作嚴謹,責任性強

  從事內分泌專業5年來,始終堅持門診和住院診療、院外定期隨訪的工作流程(包括利用微信和電話、門診複診),劉老師說:“守護全旗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是我的責任。糖尿病等慢病肆虐的今天,作為克旗醫院內分泌專業學科的帶頭人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總結臨床經驗責無旁貸,”她每年多次到全國各地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會和專業知識培訓。近幾年到社群免費進行糖尿病教育二十餘次,多次免費對妊娠合併甲狀腺疾病和糖尿病的孕婦進行相關知識科普。

  在繁忙的工作中積極開展和承擔科研專案,2017年參與了《胰島素規範臨床實踐專案》;2018年參與了《藍色縣域專案》參觀學習了首醫附屬北京潞河醫院內分泌科;學習了國家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MMC)的管理。

  優秀醫師事蹟6

  王海英,女,47歲,中共黨員,薊州區人民醫院心內一科主任,是天津市心臟學會高血壓與心衰委員會委員、天津市心臟學會胸痛中心委員會委員,2018年度區級“三八紅旗手”、2019年度區級“文明服務先進個人”。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她發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醫德本色,馳援湖北武漢,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戰“疫”關頭,她是執著堅毅的“逆行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王海英不顧剛剛做完手術二個多月、尚在恢復期,對院黨委的好意勸導“置若罔聞”,毅然主動請纓、逆向而行,被任命為天津市第五批援鄂醫療隊15名薊醫隊員的隊長、臨時黨支部書記,吹響集結號,掛帥出征。

  戰“疫”關頭,她是身先士卒的“衝鋒者”。王海英工作的陣地是武漢市江岸方艙醫院,設有病床1000張。她每天“披袍掛甲”、“身入紅區”,每次“戰鬥”時間6小時起步,共診查患者850餘人次。治病更要治心,確診患者情緒極不穩定,她發揮己之所長,幫助患者緩解焦慮、心理疏導,給患者吃下“定心丸”,創造了“零死亡”、“零復陽”、“零感染”“零投訴”的佳績。她所在天津市第五批援鄂醫療隊被評為“全國衛健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她本人被所在的方艙醫院評為“抗疫標兵”。

  戰“疫”關頭,她是紅色連隊的“守護者”。她所在的連隊隊員平均年齡30多歲,有的才20出頭,是人生第一次經歷如此嚴峻的疫情。作為隊長,她不但要“衝鋒陷陣”,還擔負著帶領隊員平安凱旋的重託——因為她們不僅是醫護人員,更是父母的女兒、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親。“一絲不苟”“謹小慎微”,“神經質”式的戰備操作日復一日,她遂願了領導的囑託和親人的期盼。在她的感召下2名同志“火線”入黨,讓黨旗飄揚在疫情防控一線。

【優秀醫師事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