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新材料> 孝老愛親事蹟

孝老愛親事蹟

孝老愛親事蹟通用1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要用到事蹟的情況還是蠻多的,藉助事蹟可以很好地體現先進物件的先進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時代特徵。那麼什麼樣的事蹟才是規範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孝老愛親事蹟,歡迎大家分享。

孝老愛親事蹟1

  明孝道、知榮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大力提倡樹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曹汝芬同志以孝道為榮,以奉獻為榮,幾十年如一日,將自己的愛心一點一滴地傾注到年近90歲高齡的父親身上。他用赤誠孝心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詮釋。

  曹汝芬同志,女,現年46歲,系涪陽鎮火石嶺村五社普通農村婦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媳、為人妻、為人母的高貴品質,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曹汝芬的父親在75歲時突患腦梗塞,言語不清,行動不便,全靠曹汝芬夫婦照顧護理,而且這一病就是臥床十多年。曹汝芬為了更好的照顧父親,就在父親的病床前鋪設了一張床,和母親一起共同幫助父親穿衣、洗漱、餵飯、按摩、燙腳、倒大小便。每天都重複著這些繁瑣而又必須的護理步驟。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曹汝芬卻用實際行動改寫了這句話。經過十多年的精心護理,曹汝芬老父親以86歲的高壽辭世。

  十多年如一日,不怕髒、不怕累、不怕苦,任勞任怨的照顧父母的感人事蹟在涪陽鎮廣為傳頌,凡是認識曹汝芬和聽到他事蹟的人,無不感受到來自心理的巨大震撼,受到了全鎮父老鄉親的一致讚譽,在涪陽鎮樹起了孝老愛親的榜樣。

  在悉心照料臥病在床雙親的同時,曹汝芬還特別注意家庭的和睦。曹汝芬的兩個妹妹一直在外出務工,且嫁出去之後也有自己的贍養義務,因此對於雙親的贍養,曹汝芬夫婦一直都堅持自己獨立承擔。耐心的侍奉老人吃喝拉撒,從不讓老人受一點委屈,受一點傷害,毫無怨言的侍奉老人在床前。對此老人有時深感內疚,但她總是安慰老人:“家裡事我來操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你就安心養病吧”。

孝老愛親事蹟2

  在xx路第三社群居住的少年xx,街坊裡的鄰居們都豎起大拇指誇他是個有愛心,有孝心的好孩子。因為他把他的零花錢全寄給了貧困地區的老人;8歲起他就懂得了主動幫助大家,幫大人幹活,幫社群打掃衛生,扶老年人走路。年僅12歲的xx志願服務社群老人的”工齡”到今年已滿三年。他在家裡很尊敬長輩,並且是家裡人的好幫手。

  “小氣”孩子助人為樂最慷慨

  xx的母親夏女士說,xx是一個“小氣的孩子”,大人給的零花錢,壓歲錢,他會一點一點地攢起來,從不亂花。一說起要幫助困難的老人,小傢伙卻最慷慨。

  為幫助生活困難的老人,社群設立了”愛心超市”,小惟宇也積極獻愛心。為了給社群低保戶李爺爺送一桶油,小惟宇暑假裡連續十幾天用大人們給的幹家務”獎勵金”,終於攢夠了買一桶油的錢。當看到李爺爺欣慰的笑容,他非常開心。不僅如此,在小區裡xx還有位年紀超過80歲的”老朋友”。原來,有著一對智障女兒的劉奶奶生活十分困難,每到過節,xx就送點生活用品。只要平時有時間,就陪老人聊天。

  “孝心”孩子社群最滿意

  在家裡,xx從不惹老人和長輩生氣,在生活上儘自己所能,幫助老人,照顧長輩。他非常勤快,經常為姥姥洗碗,拖地,家裡人都離不開這個”小幫手”

  在社群,他積極幫助人,鄰里間因為有了這個熱情陽光的男孩子,也多了幾分溫暖和諧。xx在大家的關心下,正逐步成長為一位令社群大家庭和家人小家庭都滿意的孝老愛親的美德好少年。

孝老愛親事蹟3

  任菲莉(候選人編碼513),女,46歲,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高階會計師。

  任菲莉曾有一個溫馨的家,並生下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女兒。不幸的是,1歲7個月時,兩個女兒仍不會說話、不能站立和行走,經醫院確診為“痙攣型重度腦癱”。這個無情的事實將這個家推入了痛苦的深淵。從此,任菲莉就帶著一對女兒開始了艱辛又漫長的求醫之路。3年多過去了,她的丈夫見一次次的治療效果甚微,絕望到了極點,最終提出了離婚。

  丈夫的離去無疑是又一次沉重的打擊,痛苦、難堪、失落,使任菲莉的精神幾近崩潰。但面對兩個女兒無辜的眼神,任菲莉意識到,她是母親,必須做她們的守護神,勇敢地挑起撫養、治療、教育她們的重擔。

  20年不離不棄,20年樂觀向上。為了能讓孩子開口說話,任菲莉每天讓女兒看著自己的口型,然後一個字一個字地教她們艱難地發音,漸漸地女兒的發音清晰了,能說很多話了。為了讓女兒能站起來,任菲莉獨自帶著孩子七上北京、兩下廣州求醫問藥,每天堅持為孩子做4個多小時的康復訓練。1995年女兒在北京動手術,她7天7夜沒睡覺,一直守護在女兒的身邊,幫孩子翻身、接大小便,累了也只是趴在床邊稍作休息。功夫不負有心人,xx年她的大女兒終於站了起來!為了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任菲莉鼓勵女兒要勇敢地面對別人異樣的目光,還帶著女兒參加網路比賽,讓她們感受到殘疾人也能平等參與社會活動。只要有空,她就教女兒學習。現在,她的大女兒不但能讀書、寫字、會簡單的英語對話,還能熟練地操作電腦,做一些簡單的網路維護工作,並有了自己的部落格。

  任菲莉不僅能坦然地面對家庭磨難,還積極地投身公益事業。為了幫助更多同病相憐的殘疾人家庭,xx年3月,任菲莉自費創辦了湖南省第一個全方位為殘疾人服務的網站——“菲莉雅愛心屋”。網站創辦8年來,已為腦癱患者及家庭提供免費康復諮詢2萬多人次,任菲莉也因此成了一些腦癱患者家長的朋友、一群腦癱孩子的阿姨。

  任菲莉被授予中國十大傑出母親等榮譽稱號,入選中國好人榜。

孝老愛親事蹟4

  ,男,漢族,1979年5月生,20xx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高中文憑,現任**村村委委員。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庭是社會的基石,家庭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家庭和諧,既是一種生活目標,更是一種生活境界。恩愛和睦、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灣,是事業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諧社會不能沒有“孝”字,作為一個社會公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程序中,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最重要特徵所在。若當今社會人人以孝當先,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

  一個有責任感的男人,要切實履行好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職責義務,孝敬父母,讓他們安度晚年,呵護妻子,與之白頭到老,精心養育子女,言傳身教,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應當把生活的重心從自我擴充套件到家庭,多關心、體貼妻子,尊重老人,不斷增強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讓家人在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中享受天倫之樂。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與母親相依為命三十年。他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孝敬老人的事蹟在當地傳為佳話。他的孝心散發著火熱的光芒,感染了周圍的每一個人,讓家庭充滿了溫馨與和睦。村民們每次提起他都是讚不絕口,說他是孝敬老人、關愛家庭、團結鄰里的好楷模。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人對他更加信任,以他為主心骨,不管家裡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願意讓他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樂融融的環境中。

  房子在滑坡險段的下方,每逢下大雨,便會有滑坡發生的可能,裹挾著泥沙的滑坡體時刻威脅著房屋的安全,但迫於經濟困難,他便在天晴時,一個人拿著鐵鍬剷除淤泥,疏通水道,確保房子安全,讓老人能安心的生活。下大雨的時候,即使是大半夜,他也要經常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滑坡,因為他擔心自己睡的太死,讓老人受到傷害。

  **年5.12地震發生時,他正在家裡做飯,當感到房子出現劇烈晃動時,他第一時間飛奔進老人的臥室,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在跑到安全的地方,等到地震過去後,他回到房子檢查受損情況,在確認安全後,方才鬆了一口氣;儘管大震過去了,但小震卻不斷,他白天晚上都高度警惕,一旦發現有異常,便立刻轉移老人。在震後的一個多月裡,他時時刻刻都擔心老人的安全,人也更加消瘦了。隨著災後重建的開展,想盡一切辦法籌措資金,克服各種困難蓋起了新房,他讓老人住進了寬敞安全的房間,終於不用再擔心房子的安全了,他心頭的擔子一下輕了不少。

  不但孝敬老人,還和睦鄰里,不管誰家有個大小事情,他都會主動去幫忙。誰家有了困難無論是經濟,還是家庭糾紛他都主動幫助化解,街坊鄰居誰提起他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讚。

  婚後,為了肩負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每次他都是把好吃的讓給老人和孩子,即使自己生病也捨不得給自己改善,依然把可口的飯菜端給老人並一再囑咐孩子們不準動老人的飯。他做在先、吃在後,收拾完碗筷,顧不得休息,就又抄起農具投入到農忙之中。

  30多年來,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擺在第一位。一定要讓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說,千難萬難難不過給爹媽一個好臉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視和不耐煩,這種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為這會讓父母很不安心。但這樣的情況在家是看不到的,無論遇到什麼難心事,他從不在老人面前表現出來,他面對老人時永遠是一張笑臉。

  有一次,老人因突發腦梗塞暈倒,他急忙找人、找車把老人送進醫院。看著病床上痛苦呻吟的老人,二話沒說,拿出所有積蓄,東拼西湊了幾千元錢,及時為老人看病。住院期間,跑上跑下交錢拿藥,端屎端尿,噓寒問暖,把老人照顧得無微不至。半個多月過去了,經過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轉,也能自己走路了,全家人特別高興。

  常說:“誰都有父母,誰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現在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女才會孝敬我。”是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他經常說:他覺得:孝敬老人,照顧妻子,讓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樂。

  這位普通的農民,付出了人世間最寶貴的愛情、親情和真情,他愛老人、愛妻子。他用他那顆善良的心懷溫暖著老人,誰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他這樣一些勤勞、善良、純樸的人們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美德,正是他們無怨無悔的奉獻,使多少家庭充滿了溫馨,充滿了幸福。

 

孝老愛親事蹟5

  我叫史良忠,今年37歲,團結中心校教師,1970年7月參加工作,現在銅川工業技術學院離退休管理辦公室工作,我認為:孝親敬老,這是我的責任,更是我的工作。

  我認為,作為子女,最重要的是讓父母的心情好,身體好,想著父母親一輩子含辛茹苦,把我們養育成人,讓他們擁有一個快樂、幸福的晚年,享受天倫之樂,我是這樣想的,更是這樣做的。我曾說過,孝不是空話,關鍵是要行動,平時要為父母多做些事,對我們來說這可能是舉手之勞,而對於他們來看就是你孝心的表現。我一有空就幫著父母幹這幹那,二老年齡大了,應該讓他們享享清福了。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1993年初,父親不幸患了肺癌,在省腫瘤醫院住院,我每天都細心照料住院臥床的父親,給他洗臉、洗腳、修剪指甲,在父親化療期間氣色一天不如一天,不想吃飯,我就想辦法給他改善飲食,把青菜剁碎和大米熬成粥,給父親慢慢喂。人常說,老還小,真是這樣,他高興時就張開嘴吃,不高興就閉嘴,不理我,我就耐心地給父親說話,哄他高興。父親病中期間,看著父親鬢角漸白,心酸與愧疚爬滿心間,揮之不去,對於父親,我們做兒女的受之太多,卻無以回報,我不分白天黑夜的護理在父親身邊,每次去腫瘤醫院複查治療,九病區的大夫和護士均善意地對我父親說:“老爺子,你真好福氣,你這兒子這麼孝順”,老人聽後,總是樂滋滋地,很滿意地點點頭。1995年秋天,病魔還是奪去父親的生命。

  父親病逝後,母親最害怕的是孤獨,我不管多忙都要抽空和妻子一道與老人嘮嘮家常,經常在家陪老人,幫老人多幹些家務活。本來老人就有高血壓、心臟病和慢性腎炎等病,再由於性格內向加上心情鬱悶,突然患上了胸膜炎傳染病。母親既不能吃又不能喝,生命垂危。我立即將老人送往醫院及時治療,在四十多天住院的時間裡,共花去5000多元;在我的精心服侍下,老人逐漸康復,老人出院後,先後數次在北關藥市為母親買藥;在我的細心照料下,母親又吃了一年半的藥,終於痊癒。記得有一次,80多歲的老母親因酷暑突然暈倒在地,我和鄰居們急忙叫來120將她送往醫院急救,由於搶救及時,保住了老人的性命。至今,老人身體還算可以,時常還到鄰居家打打麻將。

  我的岳母74歲,因患腦梗至今癱瘓已經五年,她不會翻身、大小便也不能自理、不會說話、時常哭鬧,非常難伺候。在岳母未出院時我就提前買來了殘疾人座的輪椅和坐便用的靠背椅,我和妻子常給老人接屎倒尿、翻身、餵飯、洗臉剪指甲,還經常買老人喜歡吃的食品和飲料;經常為老人活動四肢,每天多次將老人從床上抱到輪椅上,又從輪椅上將老人抱回到床上。由於每天如此用力,時間長了,我患上了右臂網球肘病,疼的時候,連一杯水都端不起來。雖在醫院封閉治療了幾次,但由於不能靜養,至今肘部仍未康復。我和妻子每天買菜做飯、洗衣服、洗尿墊子還要伺候老人的辛苦,一下班就會多幫妻子幹些活;無論酷暑嚴冬幾乎每天早上到街上為家人買回早點,說實在的真不容易呀,我深知自己身上的擔子該有多重。

  今年四月底,78歲的岳父突患心梗病逝,是我忙前忙後處理後事,在鄰里有很好的口碑;由於家庭和睦、婆媳關係處理得好,經濟民主,鄰里團結,孝敬父母被傳為佳話;我兩口子在百忙中還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兒子不僅孝敬老人而且學習優秀,本科畢業後,去年又考上了北京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今年上研二。近幾年來,我和妻子多次被各自單位評為五好家庭、敬老模範戶暨教子有方的先進個人。

  在為老服務崗位上自己勤勤懇懇、善於奉獻。1998年至今11年來,我在學院離退休辦副主任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奉獻著自己的才智和力量,使學院連續8年獲局級離退休系統先進單位,受到領導和群眾的一致好評;自己愛崗敬業責任心強,尊老愛老事蹟多。我在煤技校院裡生活了近55年,對70至90歲的老人特別熟悉和了解,甚至知道有些老人的生日及電話號碼和居住地址,每年和同事們一道家訪50多次,深入瞭解老同志家中的情況和困難並熱心服務。老同志家中有困難願意和我說,有什麼想法願意和我談,在老同志的眼裡和心裡我是一位工作能力強、對老同志熱心、誠信、還耐心的好領導。我平易近人、不擺架子、一心紮根於群眾,對老同志特別有感情。80多歲的翟有哲的老伴,在臨終的日子裡,因醫藥費用較大,家中困難,就讓孩子們從醫院將其抬回家中打吊針維持生命,因她呼吸困難急需解決吸氧問題,我到家探望時瞭解到情況後,表示讓翟老放心,立即帶上老人的兒子和兒媳,冒著雨雪到醫院買來氧氣和減壓閥等,拉到了翟老的家中,由於老人病重,經過幾天的治療還是去世了,他老伴的後事我主動幫助料理,全家人從心裡表示感謝。80歲

  的退休人員陳存義同志,是一名在抗美援朝多次戰鬥中不幸雙耳震聾的炮兵戰士,因無兒無女,經濟由他侄子掌握,因其覺得工資有不明白之處,在沒和侄子打招呼的情況下,20xx年夏天,獨自一人從陝西隴縣老家傍晚時分來到學校想問明情況。陳老是個文盲再加上耳聾,和大家交流很困難,眼看天色已黑他顯得很心急也很無奈。我就主動上前瞭解情況,並向單位領導彙報情況,單位親自來了解陳存義老人的情況,我協助單位領導為老人解決困難,先將陳老安排住在離退休辦公室,打來熱水讓其洗臉、洗腳等,為他沏上熱茶,點上煙,用啞語手勢和他簡單地做交流,給他指出廁所的位置,將燈繩綁在他的床邊後才離開。因擔心他侄子找他,第二天又安排辦公室老楊同志領著老人先吃飯、後理髮,然後和陳存義老人的侄子打電話取得聯絡,親自把陳老送回隴縣家裡,他侄子十分感謝,直誇共產黨好,誇煤技校的人好。

  我這個人比較正直,主持正義,敢於替老同志說話,維護老同志合法權益,願做老同志的知心人。曾經到一位退休的老教師家中,成功地調解了一起父子倆因矛盾升級兒子聲稱要和父親同歸於盡的家庭糾紛。現在這些年,這個家庭逐漸和睦,這位老教師和老伴很感激我和離退休辦,他發揮餘熱,每年都積極為學院招生工作做貢獻。

  生老病死是客觀規律。使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我任離退休辦副主任的11年裡,也不知到醫院、太平間、殯儀館去過多少次。從一個不懂喪事如何處理的門外漢到處理此事的行家裡手,自己在工作中積累經驗,由不懂到懂、由不會到會,善於動腦,邊幹邊學,琢

  磨總結出一套《喪事儉辦程式》,經過多次修改和完善,11年裡一直沿用。先後為病逝的離退休人員、在職職工、家屬(甚至還有一位基督教徒)等60多人次上門服務,費心費力的當“大總管”,每次都利用機會大力提倡“厚養薄葬”的科學性和宣傳喪事儉辦的好處和道理,由於自己多年從事老齡工作,樂於助人,大家一致的感覺是,再複雜的場面讓我這麼一指揮就會順利得多!最關鍵的是我自編的這套《喪事儉辦程式》特別實用,既省錢又辦事,自己的熱心服務得到了大家的稱讚。

  我是學院的老年協會會長,分管文體活動。尤其是在這些年裡,逐漸把老年健身隊、老年門球隊、老年象棋隊辦得有聲有色;在學院黨政的大力支援下,每年基本是由我牽頭辦兩次中小型娛樂活動並已形成了制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5月20日由校黨政牽頭,由我主要策劃的《銅川煤技校首屆離退休人員趣味運動會》十個專案全部鋪開,場面宏大,人員眾多,有局領導、市電臺、電視臺、報社等宣傳媒體現場採訪,報道了此運動會的盛況,意義深遠。

  愛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做事,我曾多次被銅川礦務局黨政授予建立學習型老齡單位先進個人,“孝親敬老之星”榮譽稱號。今年,學院家委會又推薦了自己為孝親敬老的先進個人代表,我認為,孝親敬老還需要自己長期繼續努力,把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永遠發揚下去。

孝老愛親事蹟6

  姚明良,男,出生於1978年6月,回族,本科學歷,一級教師,是北浦小學的一名科學老師。在工作中,我愛崗敬業,任勞任怨,多次受到領導和老師們的好評;在生活中,十幾年如一日,將自己的愛心一點一滴地傾注到年過70歲的患重病的父母親身上。我用赤誠孝心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師,我雖然每天工作很忙,但是在我的心裡:百善孝為先,孝敬老人,贍養父母是一個人做人最起碼的標準,人人都要有一顆孝敬父母的心。媽媽患腰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高血壓、膽囊炎、膽結石和左腎萎縮,爸爸患小腦萎縮,父母親均年老體弱,每一年都有幾個月的時間要住院,可是哥哥姐姐們都在農村,妻子也是在鄉鎮上工作,只要老人住院幾乎都是我一個人承擔了照顧老人的重擔,最嚴重的時候是二個老人一齊生病,一下班我就從學校趕到醫院,上班了有急急忙忙趕回學校給學生們上課,又一次媽媽病情嚴重被送進了ICU重症監護室,而我工作和照顧老人二不誤,在監護室學著給媽媽梳頭、扎頭髮。後來媽媽因腰椎間盤突出嚴重都走路幾乎彎腰90度了,在這個時候我每天飯後都會揹著媽媽下樓到小區院子裡透透氣、陪老人聊聊天,然後再揹著媽媽上樓回家,就像小時候媽媽揹我一樣。為了給媽媽治病,自學中醫知識,買來艾條、針灸治療儀等儀器和藥品,每天晚上一邊輔導娃娃做作業就一邊給媽媽治療、按摩。這樣堅持了大約9個月以後,媽媽的腰椎間盤突出和骨質增生得到改善,媽媽從只能彎腰走路到行動自如,丟掉了柺杖。這麼多年來,一個人除了紮紮實實搞好工作以外又要要照顧小孩還要經常到醫院照顧住院的父母,從沒有嫌棄老人,從沒有一句怨言,相反還經常安慰老人。常言道:“順者為孝”,老人上了歲數,話多嘮叨是經常的,

  每當這個時候,我就對孩子說,不要和老人計較小節,尊敬老人是我們的傳統美德。

  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知識的重要性,即使工作再忙,負擔再重,我也從不放鬆對兒子的教育。我時常教育孩子學習要刻苦、生活要簡樸、對人要和善、對長輩要尊敬、做人要誠實、做事要誠信。在工作中,我感恩於領導和每一位老師的幫助,經常與同行交流溝通,虛心請教。哪位老師有困難或需要幫助時,我會在第一時間伸出援助之手。在領導的關心和老師們的幫助下,我在本職工作中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被學校多次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教師。

  我認為,作為一名有為青年,就應該深懷愛老之心,恪守敬老之德,力行孝老之舉,以行動去體現孝道,在孝老愛親方面, 我也只是做了一些自己應該做的事。

  在單位做好本職工作,在家孝敬父母。除此之外,我還經常自願捐款。20xx年開始我規定自己每個月必須捐款50元,一年要捐款600元用於資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到了20xx年開始隨著收入的增加我又給自己新的規定,每月必須捐款100元,一年捐款不得少於1200元。出了每月100元的捐款之外,在20xx年裡我單筆捐款最多的一次是1000元。我的捐款不圖名不圖利,簡簡單單就只是讓陌生人也能感受到別人的幫助、感受到別人的愛。而且隨著收入的增加在今後我還會提高每月的捐款數目。這樣到退休我也可以捐款好幾萬了。雖然我額捐款與更多的愛心人士相比少之又少,只是沙漠中的一粒沙,但我只希望讓愛得於傳播,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愛。

  當然我做的還遠遠不夠,今後還要更加努力,向更多的人學習,在今後從點滴小事做起,爭取做得更好,努力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美德。

孝老愛親事蹟7

  她叫黃,49歲,是xx市xx鎮xx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多年以來,她始終堅持“肚量有多大,福氣就有多大”這一信條,不怕吃苦、不怕吃虧,並身體力行,用她最淳樸的方式及博大的胸懷和丈夫二人孝敬父母,和睦兄妹,團結鄰里,遵紀守法,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子女做好榜樣。

  她在正值如花的年紀嫁給了丈夫,那年她十八歲,丈夫一家兄弟姐妹有九個,上有年邁的公公和患風溼病的婆婆。身為長子的丈夫理應承擔家裡的大梁,於是,十幾歲的她開始了和丈夫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日子。常言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家孝順自己的父母,深得父母疼愛,到了夫家也同樣恪守敬老美德。老人上了歲數,有時難免話多嘮叨;有時有所偏袒個別子女;有時過分要求,但每當遇到這些情況,她從不和老人計較小節,從沒紅過臉、吵過架,做好一個媳婦份內的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後來婆婆因病去逝,而公公的年紀也越來越大,身體也慢慢不如從前,膝下雖說子女成群但也各自成家獨立,所以老人家的贍養問題也就擺在了面前,古語有云:長兄如父、長嫂如母。她和丈夫順著老人的意願,最後決定每個月輪流著到各家吃飯,可惜有些兄弟因為工作的原因無法每月按時按點給老人安排伙食,常年在家的她毅然地承擔了老人吃飯難的問題,儘管生活拮据,平日裡自己一天三餐稀飯配鹹菜,卻總能為老父親炒上一碗他最愛的米粉或者米飯,毫無怨言。

  丈夫兄弟五個,姐妹四個,雖然現在都已各自成家,各自有各的家庭,但他們堅持分家不分心,每當家庭有事或困難的時候,總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決困難的辦法。有人說:五個手指頭尚且不一樣長,更何況一個大家庭裡這麼多的人。然而,在這個家裡,兄弟之間、妯娌之間相互謙讓、相互體諒,從不為雞毛蒜皮的事計較,都本著以和為貴的態度對待對方。當年丈夫做木工、做小工賺生活費,身為妻子和長嫂的她也一點都不閒著,幹農活、操持一大家子、拉拔三個孩子,每天總是第一個起床、最後一個休息,雖然辛辛苦苦,倒也其樂融融。正所謂“家和萬事興”, 一家人和和美美地過著生活:家裡的公共田地要被某些工廠霸道徵用了,她和丈夫堅決站出來,哪怕是揹負著各種壓力甚至威脅,但最終頂住了壓力,一家人還是用團結的力量維護了自己的權益。老父親要過生日了,她和丈夫也早早地叫上兄弟姐妹一起安排如何讓老人過得開心。端午節到了,妯娌幾個一起有說有笑地包著粽子、話著家常……

  她和丈夫有三個孩子,在當年的艱苦歲月裡,要拉扯大這三個孩子,她們要經歷怎樣的省吃儉用,又是要多麼地含辛茹苦?怕孩子在學校餓著,她總是在上學前為他們炒上一罐她自己醃的鹹菜,多放上一點自己不捨得下的油;初一十五過節買肉,總要留到孩子放假了才寶貝一樣地為孩子們煮上一小鍋。怕孩子們穿得不好,她自己寧願穿著老母親那不合自己年齡的衣服,也要為孩子省下買身合身衣服的錢。鄰里相親說養大孩子不容易,兩個女兒就不用讓她們讀那麼多書了,可是她卻說只要孩子能讀書,那就是砸鍋賣鐵也得讓她們讀……

  生活本平淡,然而不平淡的是人的心境。存善心、種善果、得善報……這就是她——一個平凡的家庭婦女、一個平凡而又不普通的女人,她用她那質樸的言語和實在的行為,踐行著一個好女兒、好媳婦、好妻子、好母親的榜樣。

孝老愛親事蹟8

  學習了覃敏同志的先進事蹟,讓人感動和佩服。從她的事蹟中,我們得知:從20xx年,29歲的她就開始照顧30歲的丈夫和4歲的女兒。十四年如一日,覃敏同志一直守護在丈夫身邊,期待他能早日康復;十四年如一日,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撐起了整個家。

  覃敏同志是一位善良忠貞的妻子。她為照顧丈夫勞心勞力,日夜守護,每天付出。在她的精心照料和護理下,丈夫漸漸康復。她是市人民醫院醫生護士們公認的最會護理的家屬;她是老家鄉親們心中妻子的楷模;她是我們維林人的榜樣。

  覃敏同志是一位賢良的母親。她為女兒做榜樣,用自己的堅強、樂觀感染女兒。她對女兒教育也毫不鬆懈,如今女兒乖巧懂事,跟她猶如好友。

  覃敏同志是一位很好的媳婦。她對公婆很有孝心,在她的盡心付出下,中風住院的公公得以康復出院。當公婆與別人聊起她時,總是毫不掩飾對她的讚賞,連誇她心地善良、稱職擔當。

  生活的打磨,讓覃敏同志成為一個思想成熟、心態平和的人。她以不抱怨的心態努力生活;她擁有溫暖卻又淡然、沉靜卻又自信的氣質。

  覃敏同志的堅持,以及對丈夫的不離不棄、無微不至的照顧和真愛令人感動。在她身上體現了中華傳統女性的善良、忠貞、堅韌和美德,她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她的事蹟激勵我們學著面對艱難,學著堅強樂觀,學著去做生活的強者,學著去做一個孝老愛親的人。

  我相信生活不會辜負這麼一位善良的女性,在此我要衷心祝福覃敏同志一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樂樂,日子越過越好。

孝老愛親事蹟9

  馬xx,男,布依族,32歲,中共黨員。明孝道、知榮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大力提倡樹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馬以孝道為榮,以奉獻為榮,將自己的愛心一點一滴地傾注到父母身上,與鄰里之間和睦相處,用赤誠孝心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詮釋。

  馬xx在家排行老五,上有年邁的父母,兩個哥哥和姐姐,下有沒有工作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兒子,並且父母和他們生活在一起。

  20xx年,哥哥因患骨裂住進了醫院,父母年邁而且家裡需要料理,於是他日夜守護在哥哥的身旁,精心的照顧,複診時,由於當時沒有電梯,他揹著哥哥奔波在樓上樓下十餘次,沒有任何怨言。悉心的照顧,長時間的治療,也許是兄弟情深感到了上蒼,此次手術非常成功,哥哥逐漸康復,他笑了,年邁的父親笑了。

  馬父母已年過六旬,患有高血壓、風溼等病痛。在父母的臥室裡床頭上常用的藥物整齊擺放;老人的生活必需品更是一應俱全,伸手就能取到,老人的衣服、被褥顯得乾乾淨淨,鄰里看見了無不誇讚。老人老了,兒女們又都各自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馬只要一下班就會準時回到老人身邊,陪老人拉家常、談瑣事,讓老人擺脫孤單和寂寞。

  馬承擔贍養老人重擔十餘載,三世同堂,毫無怨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很好地詮釋了孝道。

孝老愛親事蹟10

  "我喜歡,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燈光在等待,我喜歡,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臉龐……"這首名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的歌,就是楊秋雲宋鐵軍家庭的真實寫照。在她們家的每一位成員心中,家是溫暖的心靈避風港,是一生的幸福加油站,而那個家,就是她們共同的愛心維護、託舉起的大家庭。

  夫妻和睦是支撐幸福家庭的頂樑柱

  27年的婚姻生活中,楊秋雲和宋鐵軍夫妻倆就是這個家庭的頂樑柱,她們的和睦恩愛、互幫互諒,是家庭最堅實的依靠。

  遇事多為對方考慮,遇事多為家庭考慮,是她們二人秉持的最基本原則。宋鐵軍是東營市實驗中學的一名高階教師,不論是工作時間還是休息時間,他的心大部分被學生牽了去,"初中階段大量的知識需要學生們快速吸收掌握,靈活運用,引導他們學習書本知識並融匯貫通地思考和運用,是作為老師最基本的原則。"也是懷著這樣的想法,宋鐵軍大把的時間都用在了備課、教課上,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根據學生接受知識的不同進度,為他們分層次制定出測試題,利用課間或上課前的短暫時間,對他們進行分層次的成績提升。學生們的成績提高了,可家庭的重擔卻壓在了妻子楊秋雲一人身上。尤其是20xx年5月,宋鐵軍患上了糖尿病,需要長期服藥、打針,還需要每年定期住院治療,於是,定期給丈夫買藥、測血糖等日常瑣事,丈夫住院時陪床、送飯的事情,又成了楊秋雲的分內事兒,"你把身體養好,把學生教好,這就是你兩個最大的任務。"每次聽到妻子這番話,宋鐵軍心裡都是滿滿的感動。

  遙遠路途也阻隔不了孝心

  百善孝為先,孝是德之本,是楊秋雲和宋鐵軍對待雙方老人的共同態度,而她們的孝順,也贏得了雙方老人的認可,"有困難一起扛,有幸福一起享,這才是家庭本來的樣子。"夫妻倆對家庭與責任的涵義,有著最樸實的體悟。宋鐵軍的老家在蓬萊農村,因為在東營工作,所以平時與父母相聚的時間不多,每年春節,楊秋雲一定是要到蓬萊陪公公婆婆一起過,27年來從未間斷,她說,一定要讓老人在萬家團圓的日子裡感受到兒女繞膝的幸福。

  宋鐵軍姊妹兄弟5人,三位姐姐因為家庭變故在兩三年間都成為單身,家庭狀況很差,看到三個女兒的生活狀況,兩位老人壓力很大,於是,楊秋雲就拿下出更多的耐心陪伴老人,並承擔起兩位老人生活、治病的全部費用。楊秋雲宋鐵軍第一年結婚回老家時發生的一件事兒,成為宋鐵軍母親向親戚們"炫耀"兒媳婦的例子:當時,楊秋雲發現婆婆家裡的被褥有了幾十年,又硬又沉,她就把她們新棉花新被套的新被褥拿到公婆屋裡,從此之後,定期給公婆替換被褥。每次回家過年,都會給老人買上好看的新衣,老人平時的藥品、愛吃的食品,也回回不落。"過日子就是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地做起來的,做兒女的就是要把小事做好,讓老人覺得心裡踏實。"楊秋雲說。

  四年前,85歲的公公不幸重病,一家三口一直陪在老人床前,為老人端水送藥,開車送老人去醫院檢查治療,為老人臨終前減輕病痛的折磨。公公去世後,楊秋雲很想讓高齡的婆婆到東營生活,可老人離不開蓬萊那熟悉的地方,她們就利用週末時間,頻繁回老家陪伴老人。20xx年11月,婆婆心臟病發作,接到姐姐的電話後,楊秋雲讓姐姐第一時間送婆婆去醫院治療,說"我們現在就出發去蓬萊,帶足了住院費,你們放心。"

  楊秋雲的父親今年78歲,是東營市一中的退休高階教師,也是東營市第一批拔尖人才,同事們對他的評價是"好人會一生平安".父親的正直、善良是楊秋雲姊妹四人最好的樣板,隨著老人年歲漸長,楊秋雲和宋鐵軍把老人接到家裡居住,方便平時照顧。當聽說楊秋雲在濟南任教的女兒想買房卻遇到首付資金難題後,老人毅然賣掉自己唯一一套住房,緩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學習一輩子、尊敬一輩子、孝敬一輩子,這樣的品德就是楊秋雲宋鐵軍整個大家庭傳承下來的品德。

  父母恩愛是給女兒最好的禮物

  父母是兒女的榜樣,兒女是父母的鏡子。每個家庭成員都需要在相互的影響中成長、上進,而父母恩愛就是給兒女最珍貴的禮物。

  楊秋雲和宋鐵軍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他們從小教育孩子和夥伴們和睦相處,以誠相待,也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用全域性的眼光看事情、想問題。在這樣的家庭薰陶下,女兒成為一個有著寬廣的胸懷的人。20xx年,女兒從陝西師範大學畢業後,透過事業編考試,成為一名正式的小學音樂教師。她每天白天音樂課、學校社團課排得滿滿的,還利用休息時間把黨支部的會議材料、單位職工的人事檔案整理工作接下來。女兒班裡有個自閉症學生,經常在上課時打人、咬人,透過向班主任瞭解,知道了這個學生的情況後,她總會在課堂內外多給他這一些關愛,後來,這個得到了很多關愛的孩子情緒慢慢平穩了,不但平時的表現好了,學習也進步很大。今年三八婦女節,當這個學生拿下著一朵玫瑰花送給最喜歡的老師時,楊秋雲的女兒特別感動,因為她知道,她把來自家庭的愛播撒到了自己的學生身上,這朵玫瑰花,就是愛心的怒放和回饋啊!

  眾人划槳開大船!如果說每一個家庭都是一艘航船,那麼,每一個家庭的成員共同合力,才能讓這艘船在行駛的過程中,不懼風浪,充滿力量地駛向幸福的彼岸。楊秋雲宋鐵軍夫妻倆,就正在掌舵一艘這樣的航船。

孝老愛親事蹟11

  有句古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在我們河南省水文水資源局就有這樣一個愛老、敬老的好榜樣,他名叫XX,七年如一日,不辭辛勞孝敬長輩,無微不至照料患有腦血栓後遺症,全身癱瘓,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父親,盡心竭力贍養年長的母親,他用真情的付出,在單位職工、鄰居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一致好評。

  XX自幼就孝敬父母。20xx年10月17日,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福旦夕”,父親突然患腦血栓住進醫院後,他立即請假到醫院陪護,雖然搶救及時沒有生命危險,但還是落得半身不遂,癱瘓在床,連話都說不清楚。父親在住院期間,他每天都陪在父親身邊,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他身上,照顧父親絲毫不敢懈怠。

  出院回家後,常年與父親住在一起,堅持每天都給父親擦拭、按摩身體、刮鬍子。每月理髮一次,為了使父親有一個良好心情,專門買了一個半導體收音機,給老人聽音樂、聽評書,並且每天下班回來陪父親聊聊天解解悶,一有時間就攙扶父親鍛鍊恢復,老人想吃啥,他總是儘量滿足,從來不嫌麻煩,把老人照顧得舒舒服服、乾乾淨淨、開開心心。後來,由於父親年事已高,腦血栓病又幾次復發,導致身體完全癱瘓,生活不能自理,於是他與妻子開始擔負起了給父親餵飯、喂水、洗臉、穿衣、翻身等繁瑣的護理工作。無論是日復一日的端湯送水、洗臉洗腳、端屎端尿、還是每週一次的洗頭洗澡、擦身換衣等等,把老人照顧的無微不至。就這樣堅持照料老父親七年有餘,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雖屬人間常情,但確實是難能可貴。XX常說:“誰都有父母,誰都有歲數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兒女,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現在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子才會孝敬我。

  沒有豪言壯語,也沒用華麗的辭藻,但正是這樸實簡單的話語卻卻蘊含著大道理。飲水思源,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中華兒女的美德,讓老人安度晚年是每個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上行下效,老人撫養好子女,子女贍養好老人,尊老愛幼的風氣就能一代代傳承下去,只有這樣中華民族的這一傳統美德才能發揚光大。

  XX,用他的善良和孝心為父親的晚年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以實際行動傳遞愛老、敬老的正能量,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也為全省水文系統樹立了孝老愛親的榜樣。

孝老愛親事蹟12

  xxx,今年30歲,是xxx縣小xxx村一個普通農民家的孩子,xxx年初中畢業以後就到城裡打工。xxx年開始自己做生意,這十多年的時間裡忙於工作,幾乎很少回老家。去年5月份xxx第一次接觸到xxx開展“四德”工程建設的相關內容,便被深深的感動,她感覺這幾年xxx的變化太大了。

  後來xxx決定回鄉創業,回鄉後的她首先為爺爺奶奶翻蓋了六間新房,還在村委書記的幫助下,把大隊中心的房子裝修好,安裝了電視音響等裝置和健身器材,成立“小xxx村人民活動中心”,讓老百姓有了專門的休閒娛樂場所。她還利用暑假期間在村裡教孩子學習《弟子規》,跟他們講解如何孝敬父母長輩。每逢過年過節她還給村裡人發禮品,包括八月十五發月餅,請老師去村裡為老百姓講家庭倫常道的課程等。讓老百姓精神物質上都得到滿足。

  為了讓孝德文化在村裡更好的傳播,去年年底xxx出資舉辦了xxx村第一屆《家和萬事興》評選活動,鼓勵年輕人要多孝敬老人、關愛老人。知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就是家裡的根,就像一顆大樹一樣,想要長的枝葉茂盛必須要把根紮好,孩子就是樹葉。由於第一屆的評選活動深受老百姓歡迎,在今年二月份又舉辦了第二屆《孝老愛親暖人心》活動,選出了一大批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婦、好孝子。在xxx的帶領下,現在村裡沒有一個不孝敬老人的人,家庭和睦,鄰里和諧。

  透過學習《弟子規》村裡的孩子變得比以前有禮貌、孝敬長輩、為家人分擔家務,看到孩子們的變化,xxx覺得孝德應該從娃娃抓起,於是透過和學校的溝通,《弟子規》被送進當地的呂莊小學,現在學生們每個星期四都有兩節傳統文化課,全校師生素質和精神面貌比之前都有很大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孩子們變的很聽話,放學回家知道幫家長做家務,不再隨便要零錢花。為了把這種孝老愛親的精神傳承下去。現在xxx村正在籌建《聖賢院》,目的就是為了弘揚孝老、敬老、助老的孝德文化。

孝老愛親事蹟13

  在學習覃敏同志的先進事蹟後,我深受感動。十四年如一日守在生病的丈夫身邊,照顧著他,希望他能早點康復,不離不棄。十四年如一日,覃敏同志用自己柔弱肩膀撐起了一個家。她的心地善良、稱職擔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作為妻子的角色,覃敏同志體現了作為一個妻子的:責任。十幾年的不離不棄照顧生病的丈夫,一直堅信自己的丈夫能好起來,從不失去信心。人間真情無處不在,十幾年來她一如既往,無怨無悔,無微不至,不離不棄,給了丈夫一個妻子能夠給予的一切。我曾經試想過,如果我是她,我能像她那樣扮演好這個妻子的角色嗎?也許會?也許不會?證明我在試想的時候就已經不確定。但她能紋絲不動的那樣堅強守著自己的丈夫,這就是我們該向她學習的精神。把一件看似平凡又看似理所當然的事做到不平凡,那就是不平凡的事。此刻,我們無不為之感動,真情無處不在,溫暖時刻包圍。從此,我們要學會多給予身邊人一份關愛,一份理解,一份無私。學會給予、學會付出,而不是學會計較、學會自私。

  作為兒媳的角色,覃敏同志體現了作為兒女的:孝老。對丈夫的父母如同自己親生父母一樣的孝順。不僅僅要照顧生病的丈夫,還要照顧年邁的父母。在自己公公精神崩潰中風住院的時候,她一直以樂觀的態度去安慰公公,無微不至的照顧公公讓他們對生活恢復信心。家庭的重任依然沒有打倒她。她仍然堅強的面對一起困難。做好每一件她覺得她該做的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美德。同是為人兒女,在我們面對父母的嘮叨,我們體現的是不耐煩。在我們遠行時,是否想起家中的父母,是否時常抽空回家陪父母。覃敏同志對自己公公婆婆如同自己的父母細心照顧、關愛倍加、和睦相處是體現我們中國傳統:百善孝為先。所以我們要向覃敏同志學習,對父母孝順,對長輩關愛。

  作為母親的角色,覃敏同志體現了作為父母的:愛親。覃敏同志自己揹負重任同時,對女兒教育也毫不鬆懈。她非常注重自己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時常教導女兒,認真學習,只有今天的你比昨天更優秀就是最大的進步。女兒叛逆期,她在第一時間請教老師,並用朋友的方法處理好母女關係,如今女兒念高中,乖巧懂事,跟覃敏猶如好朋友,無話不說。覃敏同志在孩子面前已經樹立很好的榜樣了,潛移默化的已經教會她如何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作為一名黨員,更應該深刻向學習覃敏同志學習,學習她心地善良、稱職擔當、堅韌不拔。

孝老愛親事蹟14

  她叫李桂芬,今年46週歲,是一名從事二十八年的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結婚二十四年來,她一直跟公婆住在一起,家庭和睦,婆媳之間相處非常好,她的家庭曾先後3次被評本村“文明示範樣板戶”。婆媳相處二十四年,她把贍養老人作為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動力,竭盡全力用真情去幫助老人,用仁愛去伺候老人,用愛心去善待老人,大愛無疆,真愛無言,二十四年來,她用博大的胸懷和仁厚的摯愛,換來了人間至純至愛、至善至孝。

  婆婆患有高血壓、心臟病,還有多年的腿病,生活不便,也給家人帶來痛苦。李老師的婆婆沒閨女,三個兒子都在外地工作,家中只有做媳婦的她。二十四年來,她一邊工作一邊不厭其煩的陪著婆婆住院看病、伺候老人的生活。李老師深知:贍養老人,孝敬老人的責任重大,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只有付出沒有回報。

  那是20xx年4月26日,婆婆又因腮腺炎手術住進離家8里路的長山峪鎮醫院。困難來了怎麼辦?李老師白天上課託付醫生看液,放學再去醫院照顧。跑前跑後半個月,出院後第三天,婆婆又因昏迷送進縣醫院,檢查結果是貧血和小腦大面積堵塞,醫生說很嚴重需要轉院。忐忑不安的她急上加急,請一天假送到承德附屬醫院。當時的李老師甭提多難受了,婆婆需要照顧,學生需要上課。急得她不知所措,既舍不了學生,又放心不下婆婆。沒辦法只有週六週日看望她老人家了。半個月過去了,病情稍有好轉,由於腦堵塞出院後,老人記憶力嚴重衰退,已不能像正常人那樣生活了。她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俗話說:七分病三分養。她每天精心呵護向照顧小孩一樣照顧她,無微不至的關懷婆婆,從不嫌麻煩,每到吃飯前把圍裙帶上,吃過後再摘下來。晚上睡在一起。然而,好景不長,2011年春季婆婆又換上偏癱,右身子和右手不靈了,需要輸液。這又是個難題,李老師白天不能耽誤課呀,只能利用放學後的時間。一邊做飯一邊看護。日復一日,一天、十天、二十天過去了,婆婆的手腳還是不靈活,生活不能自理。怎麼辦?想辦法一定讓婆婆好起來。她先讓老人從抓大東西核桃抓起,再抓小東西玉米粒。耐著性子哄著婆婆進行抓東西練習。為了不讓老人寂寞,她抽時間坐在炕上哄,給老人唱歌,和老人一起打撲克,逗老人笑。親戚朋友說:“桂芬你真是太孝敬老人了,你比親閨女還親呀!”。可她想:能讓老人快樂才是自己真正的快樂。

  去年暑期因奧運提前放假,李桂芬老師原本想好好休息一下,不料婆母突然病情加劇,不會說話、不會走路、連吃飯都吃不下去,更不用說大小便自理了。這一次,老人再也沒有站起來了,家人商量準備後事。李桂芬的心如刀絞一般,每天以淚洗面。她與婆婆的真情已到了無法割捨的地步。她不甘心婆婆的病情,又把婆婆送到縣醫院做檢查。這次她真的失望了,醫生說治不了,連藥都沒開,就讓送回家。面對婆婆嚴重的病情,她祈禱著,暗暗下著決心,一定要讓婆婆在有生之年快快樂樂生活。暑假的50多天裡她儘量讓婆母吃得好,每天搭配食品,而且定時定量喂五頓飯。每天攙扶著婆婆在地上轉,這一轉就是十幾分鍾,沒等坐穩就又得起來。為了讓老人減少痛苦,她每天這樣反反覆覆,三伏天,那付出的汗水就可想而知了。除此之外,她還要洗衣服、搞衛生。街坊鄰居看了都心疼她,勸她說:“桂芬,找一個保姆來替一替你吧”可她想:按說,自己有工作,也有甩“道德包袱”的理由。可是她又想,自己是家中一員,老人有病做媳婦的有孝敬的義務,何況三個兒媳只有自己一人在婆婆身邊。李老師知道,照顧老人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吃喝拉撒睡你都要考慮周全。如果十天八天、一個月兩個月還好,可長時間了,一年、兩年……,伺候一位不能自理的老人,每天給老人洗臉、換衣服、餵飯、洗衣服、吃藥要付出許多許多。柔弱的身軀。日夜的勞累和操勞她見瘦了很多,她心中只有一個目標,擔起照顧婆婆的重擔,自己只有選擇堅強,堅強就是家中的希望。她堅信自己的選擇沒有錯,自己的決定就是婆婆的生命,這是一種孝心,更是一種責任。這也是一個為人師表的人民教師光輝形象的真實寫照。

孝老愛親事蹟15

  XX,女,51歲,小學文化程度,系XX鎮廟溝村四組人,家中現有五口人,耕地面積5.6畝。XX是一名山溝溝裡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婦,她三十年如一日,無微不至照顧兩位老人,不離不棄。她孝敬老人,善待他人,教子有方的事蹟在全村傳為佳話,受到了全體村民的一致好評。20xx年3月被評為XX鎮第四屆孝老愛親道德模範。

  長期以來公公、婆婆患病無勞動能力,特別是公公患有重病。丈夫前三年患腎癌,女兒上技校,一家全靠兒子一人在外打工維持生計。經濟困難,生活拮据,沉重的家庭擔子全壓在桂花一個人身上。由於經濟壓力太大無法給婆婆治病,老人於20xx年病故,後丈夫患腎癌醫治無效於去年病故。為給婆婆、丈夫治病,供孩子上學,給兒子結婚還貸,前後借貸達20餘萬元。眼下還有患重病、臥床不起的公公需要人照顧。短短三年,失去兩位親人,特別是丈夫的離去,經濟困難的壓力,使五十出頭的XX蒼老了許多。XX面對現實,不僅沒有被困難打倒,而且信念更加堅定了。

  三十多年來,凡是熟悉她的人都說說:“桂花在寶生(丈夫)家沒有過一天舒坦的日子,成天伺候老人、伺候病人,站鍋頭,奔地頭,既幹家務,又幹農活,實在太累了。”但XX卻不這麼認為,她說:“幹家務、幹農活、伺候老人都是一個家庭主婦的本份職責,天經地義。”好一個賢妻良母,這是她受孃家家風家訓的薰陶,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中模範踐行家庭美德的結果。她在婆婆患病期間悉心照料,婆婆病重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兩年中,為其換洗衣服、被褥,餵飯喂藥,接屎倒尿,拆洗被褥,忙前忙後。特別是數九寒天在冰冷的小河中為婆婆洗髒衣服,臉凍紅了,手凍僵了,卻從來沒有一句怨言。鄰居看不下去勸她說:“你在屋裡熱點水洗麼,何必受這麼罪”。她卻說:“衣服太髒了,河裡面好洗,給老人洗乾淨穿上也舒服。”兒媳對婆婆的照料和孝順,婆婆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經常心疼地勸媳婦說:“不要這樣管我了,讓我早點離開人世,免得你受這麼大的苦、遭這麼大的罪。”XX卻說:“娘,你不要這樣說,伺候你是我的本分,誰都要老哩,誰還沒有個頭疼腦熱的。我們做兒女的,當媳婦的都要到這個路上去的,您就不操心這些了,安心養病吧。”在以後的日子裡,婆婆常對來看望她的親戚鄰居說:“桂花雖是媳婦,比親生女兒還好哩,要不是桂花的伺候,我怕是早就不在了……”親戚鄰居對桂花孝順老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也都讚不絕口。

  禍不單行,20xx年2月婆婆病逝後,丈夫身體感覺不舒服,經查為腎癌晚期。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對XX來說雪上加霜。三年來,她為給丈夫治病東奔西走,奔波於醫院和家之間,忙的喘不過氣來。為了讓丈夫安心養病,她強忍著淚,對丈夫說:“你啥心都不要操了,安心養病,家裡的活由我來幹。”XX為了這個家默默地承受了一個女人不應該承受的這一切。為了給丈夫治病,前後借款多達12萬元,即使是這樣,丈夫還是被病魔帶走了。丈夫臨終前含淚說:“桂花,我這一生沒有給你幸福,我對不住你。以後的日子,困難再大,想盡辦法給兒子把媳婦娶了,婚事一定要辦好,不要讓人家笑話。我不能為父親養老送終,拜託你一定要照顧好老人。”桂花強忍著淚說:“兒子的事我一定會辦好,父親我會照顧好的,家裡的事我會竭盡全力的。”

  丈夫去世後,XX又忙碌著操持兒子的婚事,她向親朋好友借了5萬元,在今年2月為兒子操辦了婚事,完成了丈夫的遺願。兒子婚後三天,她把兒子、兒媳、女兒叫到身邊叮囑:“家裡為了給你婆、你爸治病,加之你的婚禮先後借了20萬元,我還要照顧你爺,不能出去打工掙錢。但是你們要記住,借的錢一定要還,你們省吃儉用也要將人家的錢還上。做人要有良心,要學會感恩。”兒子、兒媳、女兒三人聽了默默地點頭答應,不久就走上了打工的路途。

  桂花面臨一件件、一樁樁的磨難,頭髮白了,身體消瘦了,臉上的皺紋多了,但仍很樂觀,憔悴中顯現堅毅。別人都說:“若是別人,身體早垮了。”而桂花卻說:“辦法總比困難多,一切都要面對現實,愁眉苦臉是一生,說說笑笑、開開心心也是一生。”

  XX就是這樣一個人,對老人孝順,對親人親密,對孩子嚴謹,對人生樂觀,對生活充滿嚮往,對未來充滿希望。

【孝老愛親事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