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勤儉節約的歷史故事

勤儉節約的歷史故事

關於勤儉節約的歷史故事(通用7篇)

  故事是指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勤儉節約的歷史故事(通用7篇),歡迎閱覽!

  勤儉節約的歷史故事1

  賣狗嫁女

  東晉有個大官叫吳隱之,他幼年喪父,跟母親艱難度日,養成了勤儉樸素的習慣。做官後,他依然厭惡奢華,不肯搬進朝廷給他準備的官府,多年來全家只住在幾間茅草房裡。

  之後,他的女兒出嫁,人們想他必須會好好操辦一下,誰知大喜這天,吳家仍然冷冷清清。謝石將軍的管家前來賀喜,看到一個僕人牽著一條狗走出來。管家問道:“你家小姐今日出嫁,怎樣一點籌辦的樣貌都沒有”僕人皺著眉說:“別提了,我家主人太過分節儉了,小姐今日出嫁,主人昨日晚上才吩咐準備。

  我原以為這回主人該破費一下了,誰知主人竟叫我今日早晨到集市上去把這條狗賣掉,用賣狗的錢再去置辦東西。你說,一條狗能賣多少錢,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兒也比我家主人氣派啊!”管家感嘆道:“人人都說吳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來真是名不虛傳。”

  勤儉節約的歷史故事2

  約翰洛克菲勒投宿

  有一次,美國大企業家約翰到紐約一家旅店投宿,要求一間最廉價的房間。

  旅店的經理認出是洛克菲勒後,問他:“您為什麼選擇這樣廉價的小房間呢?您的兒子來這時,總是選擇最貴的房間。”

  “沒錯,”洛克菲勒說,“我兒子的父親是百萬富翁,而我的父親不是。”

  勤儉節約的歷史故事3

  列寧的大衣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俄羅斯人,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和領袖。儉樸伴隨著他傳奇的一生。當時人們經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舊大衣。在這件大衣上還留有三個彈孔。

  1918年,列寧就穿這件舊大衣,去工廠演說,遭到反對勢力的刺殺,在大衣上留下三個彈孔。傷愈出院後,他謝絕更換新大衣,將舊大衣補了再穿,一向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他的格言:“節儉每一分錢,為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

  勤儉節約的歷史故事4

  李嘉誠

  香港富豪李嘉誠有一次從酒店出來,準備上車的時候,把一枚硬幣掉在了地上,硬幣咕轆轆地向陰溝滾去,他便欠下身去追撿。旁邊一位印度籍的`保安見狀,立即過來幫他拾起,然後交到他的手上。李嘉誠把硬幣放進口袋後,再從錢夾裡取出100元港幣,遞給保安作為酬謝。為了一元錢卻花了100元,這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不划算的。有人向李嘉誠問起這件事情,他的解釋:“若我不去撿硬幣,它就會在這個世界上消失,而我給保安100元,他便能夠用之消費。我覺得錢能夠拿去使用,但不能浪費。

  勤儉節約的歷史故事5

  雷鋒的節儉精神

  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在生活中處處注意節儉,他參軍後,每月領到的津貼費,除了交團費,買書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儲蓄所。他的襪子總是補了穿,穿了又補。變得面目全非了還捨不得買雙新的。搪瓷臉盆和洗口杯有許多疤子,還不願意丟掉另買。他的內衣也補了許多補丁。但部隊發夏裝時,按規定每人可領兩套單軍裝,兩件襯衣、兩雙鞋,而雷鋒卻只領一份,說是是“夠穿了”。

  勤儉節約的歷史故事6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一句英國諺語是“節儉便士,英鎊自來”,每一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

  勤儉節約的歷史故事7

  蘇東坡

  公元1080年,他被貶官來到黃州時,生活窘迫。為了渡過困境,他訂出了一套特殊的計劃開支辦法:把所有收入分成12份,每月一份;然後又將每份分為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他把每月分好的每小份錢掛在屋樑上,每日清晨挑下一包來用,準餘不準超。剩餘的錢,他另用竹筒儲存,以備意外開支之需。

  後來,他又在朝廷中做了高官,但仍注重節儉,從不講究奢華。他自訂每餐只能一飯一菜,有客也只能增加兩個菜,不許鋪排,否則就拒絕用餐。一次,蘇東坡的一個老友與他重逢,請他吃飯,他囑咐朋友千萬不可大操大辦。可是,當蘇東坡應約去老友家赴宴時,見酒席準備得相當奢華,他婉言拒絕入席,告辭而走。蘇東坡走後,他的朋友感慨地說:“當年東坡遭難時,生活很節儉。沒想到他如今身居高位後,還這樣節儉。”

【勤儉節約的歷史故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