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新材料> 抗疫先進醫生事蹟簡介

抗疫先進醫生事蹟簡介

抗疫先進醫生事蹟簡介(精選8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事蹟,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事蹟可以起到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事蹟到底怎麼擬定才正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抗疫先進醫生事蹟簡介(精選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抗疫先進醫生事蹟簡介1

  20XX年初,新性冠狀病毒肺炎席捲全國,她所在的__鎮衛生院臨危受命,由預料分診變成市定點醫院發熱門診和全區醫學留觀點,讓這個小小的衛生院擔負起了重要的使命,她成為一名發熱門診的檢驗醫生,和全院的醫護人員一起為廣大患者服務。面對疫情全院上下齊心,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共同抗疫,勇敢的逆行而上。

  一、強將手下無弱兵

  集團的書記從疫情伊始就常駐醫院,院內改造,人員防護,患者診斷,樣樣都有他的身影,每天都忙到深夜,兩個月的時間他累的瘦了一大圈,即使這樣他也常抽時間到發熱門診休息室去看望她們,每次都要與大家反覆強調防護安全,因為隔離區內不能帶手機,只能用對講機與外界聯絡,書記就常在對講中讓她們互相檢查,看有沒有暴露的地方,囑咐她們做好消毒措施。書記還很關心她們的身體健康,有一次她的白班,在隔離區內連續工作了八個小時,因為長時間戴口罩,她的臉上起了兩個水泡,書記晚上知道後,特意讓回來的同事給她帶碘伏和棉籤,囑咐她處理傷口,好好休息。她心中充滿感動,有這樣的好領導給她們當後盾,她能拋開一切顧慮,勇敢的對戰疫情。

  二、歲不寒,無以之松柏;事不難,無以之君子

  從大年初一全省醫務人員停止休假到確定她們院是發熱門診和醫學留觀點我們這個小小的衛生院用了四天,通知不斷地來,任務也不斷加重,這對於她們衛生院來說是個大挑戰,同時也是對她們院長的一個大挑戰,大年初七就開始封院,全體醫務人員不得回家,封院是為了避免醫源性感染,但這麼多人的衣食住行怎麼解決,成了他的頭等大事,首先就要解決住的問題,因為需要規劃隔離病房和隔離區,院內重新改造,她們住的地方是原來的診室,裡面沒有床,初七的晚上院長帶領她們搬運床和物資直至深夜,為的就是大家第二天能順利的住進來休息好,院長還是個特別細心的人,知道她們這些孩子嘴饞,正月十五的時候不知道院長從那給她們變出來的蛋糕,上面還貼心的寫著“注意防護”,深夜才能休息已經成為這兩個月來他的常態,院裡總有忙不完的事,不管是與患者的溝通,治療,還是她們的衣食住行樣樣都需要院長操心,總是能井然有序的解決一切問題。記得二月二那天,她看到306的患者寫給他們的感謝詩,她不由自主的朗誦起來,

  你是天使可是你不能飛翔,

  你被瘟疫牢牢的鎖在病房,

  你是天使可是見不到爹孃,

  你把思念轉化為國家力量,……

  朗讀的時候她的眼裡放著光,發著熱,所有的辛苦都不會白費,春天就快來臨。

  三、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總有人用平凡成就偉大

  醫院的發熱門診是防護疫情的第一道防線,她們24小時不停診,一天兩班倒,為更好的服務患者她們還主動調整午餐和晚餐的時間,錯開就診高峰期,改成了下午三點和晚上八點,進入工作區時,她們要戴好口罩,帽子,鞋套,手套,護目鏡穿防護服和靴子等防護用品,現在天氣越來越熱,溫度高時能到達20多度,這一套防護物品穿戴完常常就已經是一身汗了,發熱門診的工作是辛苦與危險並存,防護服不透氣,她們常開玩笑說防護服就是一個行走的桑拿間,走幾步就是一身汗,時間長了,汗水都會從護目鏡裡往下淌,悶熱的感覺格外難受,尤其對於女生來說,月經期值班可謂是痛苦翻倍,難受時甚至要吃止疼藥,進入工作區後,就不能吃東西,不能喝水,也不能去廁所,在工作區一待就是七八個小時不能出來,渴和餓都能挺的住,但人又三急,不能去廁所才是最難受的,有些人怕浪費防護服,進入工作區前都會穿上成人紙尿褲,但大家從不叫苦叫累,科室蘇姐,長的瘦瘦小小,為了節約防護服,每次進入工作區前都不吃不喝,我們科專案雜,種類多,還要負責給患者採血和採集核酸檢測的咽拭子標本,咽拭子採集時我們要讓患者摘掉口罩,正對患者的鼻咽部採集,風險就比其他醫務工作者更高一些,採集時有些敏感的人會有一點噁心,採集前她們會與患者溝通注意事項告訴患者怎樣配合她們採集,來就診的老年人和小孩居多,老年人聽力不好,怎樣跟他們溝通也是蘇姐將要面臨的一大難題,蘇姐平時溫聲細語的,有了口罩遮擋,她說的話老人們聽不清,也發生過“大爺您張嘴“要採血啊,孩子我早上吃飯了”這樣驢唇不對馬嘴的聊天,為了讓老人聽清她說的話蘇姐會大聲的喊出來的對患者耐心解釋,常常會出現下班後嗓子都是啞的,因防護服不透氣,又常在裡面忙的腳不沾地,一工作就是八九個小時,出來時脫掉防護服裡面的衣服都溼透了,臉上也佈滿勒痕,問她累不累,她笑著回答“不累那,我好像一進去就跟打了雞血似的.,活力四射”但活力四射的她也僅限於在工作中,她總是用最充沛飽滿的熱情對待工作,把疲憊辛苦留給自己,不信,你看回到休息區後那個默默躺在床上錘腰的人一定是她,還有很多很多向她一樣不辭辛苦,無私奉獻的人為疫情戰鬥,她們是戰士也是最美的人。

  四、身著白衣,心有錦緞

  有一次,發熱門診來了一個兩歲的小姑娘,高燒38.5度,小臉紅撲撲的,躺在媽媽的懷裡,膽怯的看著她們,做完流調後,為了鑑別診斷,需要給小姑娘採血和做咽拭子採集,採血時小姑娘害怕掙扎,哭的特別厲害,小女孩媽媽都抱不住她,不停地扭動身體,不讓她們檢視血管,就在這時屋裡傳來可愛的兒歌聲,是發熱門診大夫孫超慶為了安慰小姑娘特意找的,“看我,我是大白”,來到小姑娘身邊,一米八的大個子不停的跳來跳去,用帶著手套的手變換各種姿勢,逗小姑娘開心,吸引小女孩的注意力,好讓她們方便採血,採血結束後,小姑娘緊緊的抱著媽媽的脖子,小聲哭啼,孫大夫搖著頭往外走“真不忍心看她扎針,這孩子沒比我兒子小几個月,看到她就想起我兒子了,唉,孩子啊,這也是為了你好啊”是啊,他也是一個年輕的爸爸,因為隔離在醫院,有半個多月沒見到自己的孩子了,每次與孩子影片,孩子都會問她“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啊”,他只能笑著說“快了,快了,爸爸就要回家看你啦”院裡還有很多孩子兩三歲的年輕父母,她們舍小家為大家,將孩子交由家人照料,義無反顧的投身到工作中,與全國的醫務工作者一起對抗疫情,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大家勠力同心,戰“疫”必勝。

  抗疫先進醫生事蹟簡介2

  今年42歲的張志田,是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放射科醫生,宣恩縣李家河鎮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帶著10歲的兒子從杭州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計劃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張志田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張志田主動向宣恩縣衛生健康局“請戰”,願意參與李家河衛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張志田走進衛生院,成為該院一名“編外醫生”。

  張志田從醫20餘年,主要從事放射科臨床醫學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張志田發揮自己優勢,參與衛生院影像學報告診斷。

  李家河衛生院進出口只有一個大門,醫護人員和患者通道通用,張志田與衛生院商量改造,按照傳染病樓兩通道、三分割槽的標準,隔離出醫護人員通道、患者通道,分開清潔區、汙染區和半汙染物區。同時,針對通道還改造兩個小門出入住院樓,該院在衛生院大門,也專門用隔離帶分開為進、出口。

  該衛生院醫用物資緊張,張志田便多渠道聯絡,為衛生院籌集捐助醫用防護物資。“又捐物資,又捐技術,真的很感動。”李家河衛生院院長段萬能表示。

  家住來鳳縣大河鎮大壩社群的楊錚,2020年從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在外地一企業上班。學習臨床醫學專業的楊錚看到監測點人手不夠,主動申請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志願者服務。他每天工作12個小時,排查過往車輛,為車上人員檢測體溫,同時利用在學校學到的專業知識,指導執勤人員規範防護措施……

  抗疫先進醫生事蹟簡介3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荊州一醫醫護戰士輪番上陣,不畏風險,逆風而行,隔離的是病毒,凝聚的是希望。原神經外科副護士長王麗娜,2月21日,進入隔離三區負責護理工作。隔離三區分為三個樓層,有25名護士,都是從各個護理單元抽調出來的護理骨幹,王麗娜團結帶領這群兄弟姐妹們,用仁愛之心與患者一道共同抗擊疫情。

  因為病毒的傳染性,有很多家庭聚集性發病。21日,父女兩人,想住在一間病房裡,可是根據新冠肺炎病人收治規範,患者一個陽性,一個疑似病人,是不能住在同一間病房,面對這種情況,護士長王麗娜反覆給患者做工作,耐心對患者講解分開收治的重要性,最終患者表示理解,並接受分開在兩個單間病房裡。

  一天,患者劉大姐反饋病房電視不能正常觀看,王麗娜在後勤人員的電話遙控下,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努力,調好了電視。這一刻,聽著患者小孩似的歡呼,看著患者歡笑的面龐,王麗娜也開心的笑了。在與劉大姐的交流過程中,王麗娜瞭解到劉大姐前不久才失去了親人,而全家又都被感染隔離,母親在醫院重症監護室治療,在重重的打擊下,這位上有老下有小的劉大姐心理負擔太重了,在掌握了這一情況後,王麗娜每天都要去看望劉大姐,跟她聊上幾句,瞭解一下她的心理動態,樹立了她戰勝疾病的信心。

  患者丁先生是一位回民,由於食堂提供的飲食不合習俗,後來,護士們為他點全素的中餐和晚餐,但是丁先生還是“吃不飽”,22日中午,丁先生的朋友為他送來了愛心午餐,此時正是中午12點多鐘,支助工友、隔離區外勤人員都是最忙的時候,還沒吃午飯的王麗娜為了解決患者的問題,決定自己化身一名快遞員,找到丁先生的回民朋友,取來他們為丁先生準備的愛心午餐,送到隔離病區丁先生的手中,王麗娜瞭解到丁先生的朋友每天都會給他送一次愛心餐,為此,專門預定了志願者,使這份特殊的愛心能夠每天按時到達丁先生的手中。

  王麗娜說:“我們每天的工作雖然很繁瑣、很勞累,但對患者來說,我們醫護人員就是他們的希望。除了給患者最好的醫療護理,還要和他們一起互動,關心患者的身心健康,從而增強抗疫心勝的信心。”

  抗疫先進醫生事蹟簡介4

  蔣金波,江西省贛州市大餘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師。

  2020年1月28日23時50分,在疫情防控一線連續奮戰十幾天的蔣金波醫生,因勞累過度突發心梗,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時年58歲。

  據悉,在1月15日,在疾控中心工作了38年的蔣醫生就主動請纓上一線,成為了流行病學調查組的一員,因為單位只有一名專職司機,蔣醫生還自願擔任兼職司機,和同事深入火車站、汽車站、各高速路口設卡點、大型商場等進行防疫指導。從1月15日到28日,蔣醫生沒有申請過休息,在28日下鄉完成消殺工作後,倒在家中。

  抗疫先進醫生事蹟簡介5

  29歲的夏思思是協和江北醫院消化內科住院醫師。1月15日,科室一名70多歲的老人病情加重,肺部CT發現異常。

  當天,夏思思剛下夜班,交接班後準備回家,臨時接到任務,便通知丈夫改變行程,折回醫院參與救治,協調專家會診、檢查。隨後幾天,夏思思擔心老人病情,主動留在病房。儘管有做防護,沒想到還是被感染了。1月19日,她突然發起高燒,經檢查,發現肺部CT磨玻璃影改變,高度疑似,便在協和江北醫院隔離治療。曾與丈夫商量康復後一起上一線。“剛開始病情比較平穩,我們還商量,等她好了,我倆一起上一線。”夏思思的丈夫、武漢市普愛醫院骨科醫生吳石磊哽咽著說。2月7日半夜,夏思思病情突然加重,呼吸、心跳驟停,醫院連夜組織搶救,命雖然保住,但人一直處於昏迷狀態。

  專家組決定,先上ECMO(人工心肺)、立馬轉至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在ICU,夏思思病情、血壓波動大,各大醫院專家都在為其想辦法。無奈,2月23日凌晨6:30分,搶救無效離世。夏醫生,一路走好!

  抗疫先進醫生事蹟簡介6

  朱海秀生於1997年,是河南省洛陽嵩縣紙房鎮朱王嶺村人。2019年7月畢業後就職於中山大學附屬醫院第三醫院內科ICU病房護理工作。22歲時已經是一名共產黨員。她堅韌、頑強、有責任、有擔當。2020年1月24日,報名參加該院馳援醫療隊,投身武漢抗疫工作中。

  她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去之前未和父母打招呼,她說:“救人嘛,本來我們醫護人員就有這樣的使命和責任。”在武漢工作期間,由於高強度的工作和長期間的熬夜加班,使她的眼圈周圍顯得烏青。由於長時間佩戴防護用品和接觸消毒用品,她的臉上長出了很多溼疹,並且往外滲血。從這些畫面不難看出在武漢的20多天裡,她的內心經歷了什麼樣的考驗的挑戰。

  疫情洶湧而來,每天都有一批疑似病例患者被確診,每天都有一批人死亡或治癒出院。這些數字變換的背後,是一個個家庭的悲喜劇。

  抗疫先進醫生事蹟簡介7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在疫情襲來最危險的第一線,是駐守鄉村的村醫,堅守崗位,勇敢逆行,用平凡之軀,守護你我的安危。就是這些平凡的村醫,為我們撐起了疫情防控的一道屏障,守護著我們的生命健康安全。三口塘鎮兩位年過七十的老村醫,原本應該退休在家頤享天年,但毅然選擇了成為一名抗“疫”戰士,在重病纏身的情況下,仍不顧自身安危,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他們的事蹟,感動了鄉親們。

  鄭新選是三口塘鎮石湖塘村的村醫,今年73歲,身患肝病,體質很差。為了抗擊疫情,積極響應縣防冠指揮部的工作要求,每天堅持上門為湖北返鄉人員、密切接觸者測量體溫。其中有一位密切接觸者極不配合,且體溫反覆,每次測量體溫鄭新選都不厭其煩地耐心解釋,反覆宣傳,風裡雨裡從未間斷,積極為該密切接觸者聯絡上級會診,並安排了4次轉診檢查,成功排除了患有新冠肺炎的可能。

  莫朝雄是三口塘鎮豪山口村的村醫,今年71歲,身患高血壓、糖尿病,腿腳行動不便。接到疫情防控命令後,從未抱怨,堅持為武漢返鄉人員監測體溫,宣傳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相關政策。一開始也受到了武漢返鄉人員的冷諷和口頭謾罵,但是透過不斷的解釋宣傳,最後得到了他們的認同及配合。因工作勞累,在2月9日發生低血糖反應導致昏迷不醒,及時送往縣人民醫院住院治療,在住院期間依然不忘安排其女兒莫金梅(本鎮另一個村的鄉村醫師)繼續給豪山口村的醫學觀察人員測量體溫,自己身體略好就堅持要出院回來工作,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給村民帶去一份安心。

  七旬抗“疫”戰士鄭新選、莫朝雄,就是我們身邊平凡英雄,是防控一線“最可愛的人”。我們之所以能健康、幸福、平安,正是有許許多多像鄭新選、莫朝雄一樣的人,在危難面前堅守崗位,無私奉獻,他們平凡而偉大。作為被這些平凡英雄默默守護的普通人,為鄉村醫生鄭新選、莫朝雄點讚的同時,也應該積極配合他們的工作,助力早日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抗疫先進醫生事蹟簡介8

  面對疫情,她不顧家人的勸阻,毅然決然選擇了衝上防疫“一線”;在春節闔家團圓的日子裡,她放棄與家人團結,而是選擇面對每日“無限”的工作;得知自己的奶奶生病後,她放棄去陪伴,去照顧她,仍堅持抗擊新冠肺炎。

  她是誰?她是李倩,在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重症監護室工作,目前是小組的小組長,科室質控小組成員之一

  其實,當疫情的訊息傳來的那一刻,她就做好了時刻“衝鋒陷陣”的準備。即使已瞭解到武漢“新冠肺炎”是多麼的兇險,深知自己要與出現的“新冠肺炎”的病人“零距離”,她沒有半點的猶豫和退縮,主動站在了“防疫”一線,積極報名加入援鄂醫療隊。1月24日晚上,海南省衛健委要求醫院組建赴鄂支援醫療隊,醫院凌晨緊急通知,她不顧家人的勸阻,毅然決然的報了名。大年初二,本應該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她離開了家,回到醫院進行赴鄂支援前的培訓。1月27日,大年初三,她出征湖北抗擊疫情。到達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她和一行的戰友們幫助監利縣中醫院改造了重症病房。2月1日,由他們從無到有一手建立的重症病房收入了第一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隔離病房,他們需要穿著悶熱的防護服,四個多小時不間斷地工作。雖然湖北的冬日異常的寒冷,但是她卻常常汗流浹背。由於新環境與原單位不一樣,李倩總擔心自己在照顧患者時,另外一個房間的病人出現病情變化她卻來不及發現,所以值班的時候她總是往返於各病房間,時刻牽掛著每一位受新冠肺炎折磨的患者。

  每當有不能理解的人問起李倩:“你這樣拼命到底是圖個什麼?”,她總是笑著回答:“圖對得起自己的職業,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如今,她在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的同時,家鄉的奶奶還生著病。空閒的時候,李倩會和家裡影片說說近況,她希望疫情快點結束,希望奶奶病情快點好轉。

  直到現在,李倩仍冒著生命危險與其他醫護工作者一道默默地在抗擊“新冠肺炎”。他們視疫情如命令,視病房如戰場,在最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把風險留個自己,把安全留給他人,履行自己作為護士的職責!

【抗疫先進醫生事蹟簡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