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新材料> 抗疫一線的感動事蹟

抗疫一線的感動事蹟

抗疫一線的感動事蹟(精選7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事蹟吧,事蹟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什麼樣的事蹟才是規範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抗疫一線的感動事蹟(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抗疫一線的感動事蹟1

  從教十年來,高郵市龍虯鎮張軒小學“最美巾幗”張麗老師有著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教育教學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她秉承“對社會負責、對家長負責、對學生負責”的原則,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抗疫後方表現突出,積極參與學校疫情防控工作,主動交納“特殊黨費”,支援武漢。

  疫無情,助力之情。

  “500元,錢不多,卻是我的一點心意。當初入黨時舉過拳頭宣過誓,我不能戰鬥在一線,只能在後方做好自己的本職,儘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這是張麗繼2月份響應龍虯鎮教育中心校“堅決打贏疫情阻擊戰”捐款倡議,主動參與愛心捐款後,又交納“特殊黨費”,以實際行動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就是命令,行動就是戰鬥。在這防疫的關鍵時刻,她為黨分憂,為國解難,為抗疫阻擊戰作一份奉獻,發出一點點光和熱。

  疫無情,防控在前。

  疫情期間,張老師還負責學校疫情日報及疫情防控檔案的整理工作,這個任務任重而道遠。從1月24日起,她每天主動聯絡並在張軒小學防控群裡收集教師上報的全校師生的健康情況和外出情況資訊,進行整理、彙總、登記、並最終形成《張軒小學疫情防控-學生健康狀況日報送》臺賬,並於每天下午4點之前上報校領導與教育中心校。在防控期間,她及時完成學校及上級主管部門所有要求上報的資訊。她還協助學校做好疫情的宣傳報道,每天做到宣傳到位、防控到位、排查到位,在學校疫情防控工作中堅守自己的崗位。張老師還積極承擔學校的疫情期間的防控值班任務,早晨六點多從高郵出發趕往學校,克服中午就餐不便的困難。在校值班、巡查期間,嚴查嚴防,認真站好學校的值班崗,確保學校的安全。

  疫無情,線上教學見實情。

  在疫情期間,為充實學生的寒假生活,她積極配合市局和學校安排的線上學習活動,並自主設計個性化的作業,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每天堅持線上答疑,幫助學生解決線上學習中的困難,對班上參與線上學習有困難的同學,主動與其家長交流並幫助解決困難,班上的周睿同學,由於父母都不在身邊,與爺爺奶奶生活,爺爺不會使用手機看影片,張老師多次電話聯絡,透過微信一步步截圖指導爺爺學會進入平臺,堅決不讓班上一個孩子掉隊。

  昨天已經過去,未來在於耕耘,用張老師自己的話來說:在村小這片沃土上,我只是一株平凡無奇的小草,我將和老師們一道用心去成就事業,站好三尺講臺。

  抗疫一線的感動事蹟2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過是裝成大人模樣,走在抗擊疫情一線;有這樣一群人,承擔著“90後”的標籤,卻早已經擔當大梁;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剛入職不久,才加入湯莊鎮機關工會大家庭,就已經把自己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xx年剛入職的青年幹部黨政辦辦事員李錚,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服從鎮裡工作安排,提前返崗,奮鬥在抗疫第一線。大年初二,李錚在揚州過年,突然接到鎮政府辦公室電話,要求他立馬趕往政府,待崗待命。李錚同志二話沒說,跟父母家人打了聲招呼,說明了情況,立刻下午趕回了湯莊。作為醫療救治組的一員,李錚戴上口罩,每天早早來到衛生院,幫助工作人員先做好醫院內外消毒工作,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當有病人前來就診的時候,他還要負責做好體溫檢測,前期問診,診室引導工作,詳細做好問診記錄,不放過任何一個疑似病例。他還要跟隨衛生院醫生走入街頭巷尾,走進鄰里鄉親,宣傳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知識以及防護措施,叮囑鄉親們減少外出,戴好口罩,做好防護。李錚每天早出晚歸,為了防止傳染,此次他一人回到湯莊,家裡親人都在揚州,每天父母也不放心,頻頻要求回來照顧他,他都拒絕了,要求父母正月十五以後再回來。李錚在入職之前一直在揚州消防大隊做一名文職,如今成為了湯莊一名青年公務員,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銘記在心,他積極要求加入黨組織,一直在用行動向黨組織靠攏,是一名熱血奮進積極向上的好青年!

  防疫一線的還有閔捷同志,大年初三接到通知,閔捷從寶應老家趕回湯莊,迅速投身到戰鬥中去。每天他整理資料臺賬,做好抗擊疫情前線資訊收集歸檔工作,儲存好原始資料資料。每日上級部門下發公文,閔捷第一時間接收,傳達給鎮各級部門、村和社群,保證了非常時期資訊傳達的通暢性、時效性和有效性。

  宣傳科的秦婧鈺,在疫情期間,充分發揮了帶頭示範作用,在接到通知前往湯莊後,一直做好“幕後英雄”的角色。在疫情肆虐人心惶惶的關鍵時期,依舊每日更新湯莊公眾號“水韻湯莊”,積極報送湯莊每日“戰況”,報道抗擊疫情一線感人事蹟,宣傳普及新型冠狀病毒防護知識,傳遞宣揚湯莊正能量,掃除疫情期間多日陰霾。

  還有很多很多年輕的身影活躍在抗擊疫情一線,三歲孩子的母親孫晶晶、漢留村後備幹部李輝、曾鈺村入黨積極分子吳龍肖……他們是“90後”年輕幹部,他們是“20年”新鮮血液,他們是年青一代隊伍中的“硬核”!青年強,則國強!

  抗疫一線的感動事蹟3

  上陣母子兵,抗疫親姐弟——這是對值守在葉集區姚李鎮關山村防控勸返點xx母子三人的工作寫照。

  “您好,麻煩把你的`出行證明給我看一下,謝謝。xx,你給登記一下。王磊,你給他們體溫測一下”,看到她們母子三人嫻熟的配合,卡點通行的效率那麼高,周圍的群眾都翹起了大拇指點贊!

  這是每天發生在姚李鎮姚關大道疫情防控勸返點上的一幕,這裡是關山、漫山紅和匯文三個村共同的出入口,涉及群眾4000多人,出入人員多,需要24小時全天候值班,但村裡人手少,把守任務重,這又是長期任務,需要人手多。參與每天值守的關山村幹部邵玲珊同志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想著讓家裡的兩個子女也來幫忙。回到家裡和兩個孩子一說,“沒想到他們聽到後都非常高興,說是正想著陪我一起上班呢,還能為家鄉的疫情防控出一把子力呢!”當天下午,xx和王磊就走上全新的崗位,為防止疫情蔓延貢獻力量。

  xx,是一名有著13年黨齡的中共黨員,現在國家統計局舒城調查隊工作,疫情發生後,聽從單位安排,暫時留在家鄉。弟弟王磊大學畢業後在金寨上班,也是有著8年黨齡的中共黨員,暫時也留在家裡。看到疫情防控任務重,和弟弟一商議,就一起在2020年2月9日捐款2000元給關山村,然後每天陪著媽媽,在村裡為疫情防控乾點力所能及的事。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母子三人的身影不是在村口的值守點,就是穿梭在村裡做宣傳,每天說的最多的就是“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門、不扎堆”,做得最多就是一家一戶跑,一家一戶講。

  “平時,我們姐弟倆都在外面工作,很想多陪陪媽媽,但由於工作的特殊性,一直到處出差,一年難得回來一次。弟弟也是在外面上班,到處奔忙,也很難回家。媽媽現在獨自在家,天天在村裡忙。平時一有空,我們都微信影片,算是陪陪媽媽,但心裡還是想在媽媽身邊多呆呆。但沒想到,突然發生的疫情讓我們留在了家裡,實在沒想到是以這樣的形式在家陪媽媽、盡孝心!現在村裡是疫情防控一線陣地,事情特別多,媽媽每天回來後都累得跟麵條樣!我和弟弟商量後,每天一起陪媽媽到勸返點值勤,到各個路口和村民組走訪、宣傳,也是非常充實的。這樣可以一邊多陪陪媽媽,一邊還能為自己家鄉做點貢獻,一舉兩得哈。”這是關山村邵玲珊的女兒xx的感嘆,這幾天,她一直帶著弟弟王磊,陪著媽媽在姚李鎮姚關大道疫情防控勸返點值勤,到其他村民組走訪、宣傳,在盡著孝心的同時,更多的是做著疫情防控宣傳員的工作。

  平時,邵玲珊同志積極投身村裡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工作之餘帶起了一支農民廣場舞隊伍,在市、區大型賽事中都取得了較好成績,正是母親的言傳身教造就了姐弟倆人的的責任擔當和無私奉獻精神。現在,正是疫情防控非常時期,母子三人一齊上陣,共抗疫情保一方平安,他們一起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受到了群眾的一致稱讚和好評,也帶動了更多的人一齊投入疫情防控一線,共同對抗疫情,一起保護家園安全。

  抗疫一線的感動事蹟4

  武漢嚴重的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這個寒假註定過得不安穩。西鄉也不例外,這座有著“小江南”之稱的小城,像是被人突然按下了暫停鍵,原本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車輛,現如今彷彿消失了一樣;原本熱熱鬧鬧的公園和廣場也變得冷冷清清;原本可以和親戚朋友一起聚會歡度春節,而現在只能呆在家裡“望門興嘆”……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這種病毒潛伏期長,以飛沫和接觸傳播為主,被傳染的可能性極大。在重大疫情面前,最先挺身而出的就是我們的白衣天使,他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為患者築起生命防護之堤,讓大家彷彿看到寒冬裡的一縷陽光,灑在每個人的身上,給我們帶來無限的溫暖和希望。白衣天使們恪盡職守、臨危不懼,穿梭在生死之間,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他人的生命。

  在這個戰場上,有一位值得我們敬佩的80多歲的老爺爺鍾南山院士。已經耄耋之年的他,依然掛帥親征,奔波在抗戰一線,與新型冠狀病毒戰鬥,真令人佩服!

  我們也要像鍾南山那樣,做一個有知識、有學問、刻苦鑽研的人。知識不僅能改變我們的生活,還能救人於水火。當我們遇到困難,要勇往直前,用知識戰勝困難。

  我堅信這次疫情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必將戰勝攻克,正所謂“眾志成城,共渡難關”。

  面對疫情,每一個青少年都應該聽從指揮,做好安全防護,儘量避免出門遊玩,儘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不添亂,為這次打贏疫情戰役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加油,武漢!加油,中國!

  抗疫一線的感動事蹟5

  親愛的孩子們,今天劉老師給大家講女將軍陳薇奶奶的故事:陳薇將軍,1966年出生於浙江省蘭溪市,xx年54歲。陳薇是我國少有的一位女將軍,2019年新晉升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與病毒戰鬥了29年,救人無數,抗擊非典的傑出科學家,“埃博拉的終結者”。

  陳薇小時候的故事。陳薇小時候,不但容貌秀麗、漂亮,而且聰明好學,成績優秀,是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學霸”,老師喜歡她,同學們羨慕她,她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後來,高中畢業後陳薇考上了浙江大學化工系,大學畢業獲得了浙江大學保送清華大學的唯一資格,順利進入清華大學生物化工專業攻讀碩士。碩士畢業的陳薇作出了一個選擇:參軍,去軍事醫學科學院做科研。

  抗擊“非典”的故事。2003年春天,“非典”爆發,全國陷入一片恐慌。危急時刻,37歲的陳薇,受命研製預防“非典”病毒的疫苗。從此沒有周末和節假日,天天泡在實驗室。陳薇所在研究所在國內率先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確定了“非典”的元兇。她帶領課題組冒著生命危險,與“非典”病毒零距離接觸,進行非典病毒的體外細胞實驗,構建新的動物實驗模型。為了和疫情搶時間,每次進實驗室前她都會少吃少喝,裝備成人尿布,一直待到八、九個小時撐不住為止。最終,她在國內外首先證實他們所研究的干擾素能有效抑制sars病毒的複製,14000名預防性使用“重組人干擾素ω”噴鼻劑的醫護人員無一例感染。

  抗擊“埃博拉”的故事。2014年西非大規模爆發埃博拉疫情後,一時間全世界談“埃”色變,這時,陳薇做了一個大膽決定——到非洲一線去。在獅子山工作間隙,陳薇訪問了當地一家孤兒院,那裡有48個孩子,全部都是因為埃博拉奪去了親人生命的孤兒。這次探訪讓陳薇有了奮鬥目標——“想把我們的疫苗用在全世界人身上。”陳薇牽頭研發了世界首個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並完成i期臨床,證明安全和良好的免疫原性。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故事。2020年春節前夕,武漢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1月26日,農曆大年初二,54歲的陳薇帶領專家組進駐武漢。特朗普說:美國會在12周內研製出疫苗。陳薇說:我相信,我們國家科研人員的速度,不會亞於美國!2天后(1月28日),由軍事醫學研究院與地方公司共同研製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透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審批,獲得醫療器械註冊證書。4天后(1月30日),緊急展開的軍事科學院帳篷式移動檢測實驗室開始執行,應用自主研發的檢測試劑盒,配合核酸全自動提取技術,核酸檢測時間比現有時間大大縮短,加快了確診速度。

  召之即來,來則能站,戰則必勝。在以往的抗病毒硬仗中,陳薇總能成功扭轉局面,被稱為“病毒終結者”,相信在這次疫情中,陳薇和她的團隊一定能給我們傳來勝利的訊息!讓我們小朋友們向這位偉大的將軍奶奶致敬!

  抗疫一線的感動事蹟6

  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憂,挺英雄之傲骨,迎凜冽之寒風,集全國之創力,謀中華之復興。舉國上下團結一心,終會築成堅不可摧的長城。

  2019年的告別之際,歌舞昇平,在繁榮之下,一場戰爭即將打響。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卻也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從武漢,到長江,再如洪水般一發不可收拾地席捲全國。綿延千千萬萬裡的戰線,醫院裡的徹夜燈火通明,無不成為這場戰爭的見證。但是,你看到了嗎?在這裡,在那裡,在每個地方,到處都有逆行的身影。他們是不是無兒無女,他們是不是窮途末路,他們是不是早已在死亡的邊緣徘徊,已經不再害怕致死的病魔。不,都不是。他們只是平凡人,同千千萬萬的大眾一樣,但他們又不平凡,他們是戰士,是英雄,不畏生死的傲骨。

  有些人在死亡面前泰然自若,不是因為他們不害怕,而是因為他們別無選擇。到底是什麼,支援著他們的精神支柱,是責任,是勇氣,是理想,更是信念。他們前仆後繼,只為對得起心中那份大愛天下的心。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在第一時間趕到抗疫最前線,17年前的那句“把重症患者都轉移到我這裡來”時至今日都是那麼的震懾人心。無數的共產黨員捨生忘死,從全國各地馳援武漢,政府審時度勢,計劃國家的發展,大到每一個省市,小到每一個家庭,無不發出“武漢加油”的壯語。

  是啊,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我看到了,一個不屈不撓,永不放棄的民族,一個同仇敵愾,團結戰鬥的民族,一個充滿希望,迅速崛起的國度,我大中華的復興勢不可擋。我看到的,一條巨龍,在世界的東方,在太平洋的海畔,正欲騰飛。

  中華復興的道路,並不一帆風順,但五千年之悠久歷史,無數次化解的災難,足以給我們信心。我們攜手,共渡這艱難困苦,然後,去奔跑,去擁抱,那2020年最美的春天。

  抗疫一線的感動事蹟7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這是我的職責所在,更是對全社群1300多戶5000多名群眾的生命健康負責。”自疫情防控戰打響以來,某省第十二屆黨代表、某市委委員、化州市南盛街道南盛社群黨總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某與其他黨員幹部每天戴著簡單口罩、拿著防疫宣傳資料穿梭於社群各條街巷,語重心長地叮囑群眾在防控期間要戴口罩、少出門、勤洗手、多通風。

  “我是群眾選出來的,我必須對群眾負責”

  春節期間,不僅往來的人員較多,群眾們也熱衷於舉辦各種聚會、文化活動,過一把“年味”,南盛社群東風路的群眾原本已籌集了23萬元在正月初三舉辦120多桌1200多人盛大的第一屆東風路春節宴席,並預邀了廚師隊、粵劇團、舞獅隊、聲樂團、舞蹈隊等參加,但某同志考慮到群體性聚會存在發生疫情的風險隱患,就馬上帶領社群的黨員幹部動員組委會取消宴席,逐家逐戶到群眾家中做好思想工作,逐一與廚師隊、粵劇團、舞獅隊等團隊溝通協商,最終得到了群眾和團隊的理解和支援。

  “我是群眾選出來的,我必須對群眾負責,為大家守住這道防線,是我應盡的責任。”“農村人很注重傳統節日,籌備了這麼久的活動現在叫停,村裡人多少有些失落,我也很理解他們的心情”某同志坦言。

  “疫情當前,是黨員就應該挺身而出”

  在某同志率先示範帶動下,南盛社群黨總支部92名黨員主動向黨組織提交了《承諾書》,發出疫情防控的“紅色誓言”,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線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試金石,紛紛挺身而出、當先鋒作表率,積極參與到疫情檢查站設卡值守、上門摸排、宣傳引導等工作中,帶頭引導家人、親朋好友、街坊鄰里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勸阻群眾不搞年例宴請、遊神擺鐘、廟堂集聚等聚集性活動,逐家上門派發疫情防控指引資料800多份,利用手機微信、資訊和社群大喇叭釋出《告全市人民書》3000多份次。

  “疫情當前,是黨員就應該挺身而出。我作為一名快25年黨齡,做了近20年支部書記的共產黨員,在這個危急關頭,我沒有什麼理由向後退,也不可能會後退的”某堅定的說。

  “只要街坊鄰里平安,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價值的”

  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某同志帶領社群全體黨員幹部,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主動放棄春節假期,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賽跑,從年三十起,每天工作近十六、十七個小時,24小時值守一線,帶領社群黨員幹部一起日夜奮戰,全覆蓋入戶摸排、宣傳引導、測量體溫、勸導村民取消“趕集”、動員非群眾日常生活必須的餐飲服務單位暫停營業等,在疫情防控這場無硝煙的戰鬥中充當宣傳員、戰鬥員,真正成為黨組織聯絡群眾的橋樑和紐帶,群眾的“貼心人”“主心骨”。

  “雖然這個春節陪伴家人的時間很少,一直都在做疫情防控工作,但只要街坊鄰里平安,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價值的”,某樸實的語言,透露著執著和勇敢的堅守,彰顯著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

【抗疫一線的感動事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