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新材料> 愛國英雄事蹟

愛國英雄事蹟

愛國英雄事蹟(通用18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要用到事蹟的情況還是蠻多的,事蹟是為了表揚先進、弘揚正氣、推動工作,對工作、學習中湧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蹟如實記載和反映的書面材料。事蹟到底怎麼擬定才正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國英雄事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愛國英雄事蹟1

  陳嘉庚認為“金錢如肥料,撒播才有用。”他睦到辦學是關係到祖國興衰存亡的大事,就把辦企業獲得的利潤全部用於辦學。據統計,他一生獻給文化教育事業的錢,合1.5億元。1929年因經濟危機,他的企業也虧損了,不得不向銀行借貸,儘管如此,他仍然千方百計地維護廈門大學集美學校的費用。他的個人生活十分儉樸,衣服破了一補再補,伙食也是能省則省。他認為:“該花的錢千百萬都不要吝異,不該花的一分錢也不要浪費。”

  陳嘉庚簡介

  陳嘉庚(1874-1961),近代愛國華僑領袖。福建同安集美村(今福建廈門集美)人。早年隨父往新加坡經商,後經營菠蘿和橡膠種植業。1907年加入同盟會,曾以鉅款資助辛亥革命。嗣後長期從事華僑和家鄉的文化教育公益事業。1912-1920年間,先後在集美創辦小學、中學、師範、水產、航海、農林、商科等學校。1918年在新加坡創辦南洋華僑中學。1921年克服種種困難創辦廈門大學。

  1928年5月3日濟南事件後,在新加坡發起華僑抵制日貨運動,併成立濟南慘案籌賑會,任會長。1938年“九·一八”事變後,在新加坡召開僑民大會,號召救國捐款和抵制日貨。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大會(簡稱南洋總會),歷任會長。

  1939年回國慰問延安邊區軍民,此後積極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抗戰勝利後創辦《南洋日報》,從事愛國民主運動。1949年回國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第一屆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等職。墓葬廈門集美。

  愛國英雄事蹟2

  關德興,藝名新靚就,開平赤坎鎮蓮蓬塘村人,生於1906年(清末光緒三十二年)。他是一位品德高尚、藝術造詣極深的粵劇著名“小武”、“鬚生”,又是電影名演員。他與薛覺先、馬師曾齊名。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抗日戰爭爆發時,他在美國舊金山,原與一家戲院簽訂三年演出的合同,但剛演了一年時間,即向院主請辭,決心從事抗日救亡工作,參加當地僑胞掀起的支援祖國抗戰的演出捐獻活動。院主為他的愛國熱誠所感動,答應了他的請求。

  關德興透過各種方法,奔走海外及省港各地,為抗日救亡開展宣傳義演,把募得的金錢、食品、棉衣、藥品等等寄回祖國,支援抗日。他不僅義演募捐,連自己心愛的小汽車也賣掉,全部獻給抗日戰爭,人們都稱讚他是“愛國藝人”。

  抗日戰爭期間,關德興參加“勝壽年”劇團在美國三藩市演出,忽然傳來淞滬之役我十九路軍將士重創日本侵略軍的喜訊,當地華僑即掀起了一個為抗日勇士捐獻“一碗飯運動”(每人少吃一碗飯,支援前方士兵,救濟難民)。關德興為了響應此舉,便與“勝壽年”劇團同仁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他製造了一隻直徑達兩米的特大飯碗,由兩人扮成難民,抬著大飯碗走在前頭,演員們分別扮成兇殘的日本兵和中國的難民,關德興則化裝成一名山東大漢,肩挑兩個大筐,筐裡坐著幾個難童,啼哭呼救,以此宣傳抗日,結果獲得了鉅額捐款,而關德興則為了這次活動而勞累致病。

  抗戰八年,關德興為抗日募捐而不斷舉行義演,因此影響了自己的入息,難以養家,他的太太因為債務過期無法清還,被人控訴而關進監牢。慈善會的友人,都主張從他所募得的款項當中提取一、二成替他還債,但關德興嚴詞拒絕。那債主聽聞此事,深受感動,自動請求華民政務司把關師奶釋放,撤消原訴,暫不追索欠債。

  1942年,關德興隨劇團轉移到廣西梧州,因為積極宣傳抗日救國,深得當時第七戰區司令官的好評,受委託組建廣西動員委員會粵劇宣傳團;隨後又調到韶關,改稱廣東動員委員會粵劇宣傳團。

  關德興的演技和武功,名不虛傳。他在演出《神鞭俠》一劇中,形象十分威武,手操一條丈多長的軟鞭,在舞臺中間點燃三支白蠟燭,他站在舞臺右側,距離蠟燭丈餘遠,喝一聲,“啪”的一聲,鞭隨聲到,就打熄左邊的燭光。要左打左,要右打右,百發百準。燭光熄了,而蠟燭依然不倒。接著,他又叫人把三支蠟燭重新點燃,聲言要一揮鞭打熄三支蠟燭。這時,臺上停鑼息鼓,臺下鴉雀無聲。只見他那長鞭飛起,矯若遊龍,“噼啪”一聲響,三支燭光同時熄滅,但三支蠟燭依然不倒,觀眾報以經久不息的掌聲。

  關德興擅長演關公戲,尤其是扮演關雲長,惟妙惟肖,享有“生關公”的美譽。他不但扮相酷似關雲長,而且具有北派的功架,又有南派的唱腔。他曾長期與名演員高飛鳳合作(高飛鳳是著名粵劇花旦),演出《岳飛》、《戚繼光》、《神鞭俠》、《水淹七軍》、《大俠甘鳳池》、《武松殺嫂》等名劇。關德興還有一門絕技是使用“金雞獨立”武藝。他可以表演單腳站立一兩個小時;還可以在“金雞獨立”時,叫高飛鳳快速跳扎,關德興再用腳背把她接住承起。

  1946年,關德興率團赴上海演出,當時京劇大師梅蘭芳和京劇著名演員麒麟童、林樹森等均親來迎接。京、粵兩大劇種進行藝術交流,剔除門戶之見,雙方都演得很成功。

  關德興不僅粵劇藝術水平很高,電影藝術的造詣也頗深,他是香港武打片的始創者。他曾拍了數十部很成功的影片,武打片尤其轟動。

  日本投降後,關德興仍奔走於海內外,為孤兒及殘疾人募捐。後來移居香港和美國,只要是籌款善舉,他必然參加。1991年7月我國華東、華中地區十八省、市發生了特大水災,政府向世界各國發出呼籲,希望援助災區災民,80多歲高齡的關德興先後參加7月17日、7月20日香港翡翠電視臺和亞洲電視臺的籌款活動。他唱了一曲以後,向觀眾叩了九個響頭,以致前額受了損傷,還聲淚俱下,說:為救災民於危難,肌膚受損何足惜。聞者深為感動。

  愛國英雄事蹟3

  他,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在隆中便已為劉備構畫了一副戰略藍圖。他,就是三國時期,那聰明絕頂,人稱“臥龍”的諸葛亮。在我眼中,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忠臣、一位好丞相。

  諸葛亮,字孔明,本是隱居於隆中的一位智者,後被劉備三顧茅廬所感動,成為了蜀漢的丞相,也為劉備出過許多計謀,助劉備打下了三分天下。

  在我的眼中,諸葛亮是一位智者。他未出山時,便已在茅屋中得知天下大事。而且他還似乎知道劉備會來請他出山,便在隆中為劉備構畫了一副戰略藍圖,並且助劉備打下了三分天下。為蜀漢丞相時,他多次運用了過人的計謀,助劉備建立了蜀國,打下了基業,並與魏、吳兩國形成“三國鼎立”之勢。他多次用智,多次打敗了曹操,其中最有名的是赤壁之戰,他聯名了東吳,在赤壁之戰中讓陸遜詐降,假裝給曹操“獻計”——當時曹操手下有百萬人馬,卻都是北方人士,不識水性,只要水上一有比較大的風浪,便站立不穩、頭暈目弦、大吐不止。準確說就是暈船——讓他把所有的船用鐵索連起來。曹操一試,果然風浪對船的影響變小了。之後,他又向周瑜立下軍令狀,向上天“借”來東風,用火攻大敗曹操,結果使曹操元氣大傷,從此再無一統三國之力。

  在我眼中,他還是一位有血有肉、感情豐富卻又遵守軍法的人。在蜀漢的後期,蜀國已經沒有以前的戰力,武將也不多了。就在這時,敵軍來襲,諸葛亮身邊的一員武將馬謖自告奮勇,諸葛亮便命他去守住街亭。但馬謖卻不懂用兵之道,把兵力全部都集中到一座山上,被敵軍用火計攻破,丟了街亭。當時,按軍法是要處斬的,可是他當時想到馬謖上有老母,下有孩子,但軍法嚴明,不得不行。馬謖便請求他照顧好自已的家人。諸葛亮悲傷地答應,含淚斬了馬謖。如此真情,卻因軍法嚴明而痛失一將,揮淚斬馬謖,這就是他有血有肉、感情真切之處。

  同時在我眼中,他還是一位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心耿耿的丞相。他一生為國家的奉獻巨大,名傳千古。在蜀國後期,劉備病逝,無能的劉禪繼任,而他率師去伐魏,在出兵之前寫了《出師表》一文,成為了千古流傳的一篇表文,表明了自已對蜀漢的忠誠。“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有一位詩人曾這樣評價他。

  諸葛亮一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美名流傳千古,是一位足智多謀的忠臣,他為蜀漢奉獻了自已的一生。

  愛國英雄事蹟4

  與唐代詩人王之渙慷慨悲涼的“春風不度玉門關”相映照,玉門關外,何止是楊柳撩起的春意呢?我上小學時就讀過這首詩,小小心田,對英雄無限景仰。

  後來我去新疆,在照忠祠見到左宗棠題寫的集唐句門聯:日暮鄉關何處是,古來征戰幾人還。

  我知道,我的這位老鄉自從請纓西征,白髮臨邊,就沒有打算過還鄉的。他在給家人的信中抒發了這樣的抱負:“天下事總要有人幹,國家不可無陝甘、陝甘不可無總督,一介書生,數年任兼折,豈可避難就易哉!”他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縱然是萬丈深淵,也百折不回,寧願馬革裹屍。一個人一旦將自己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連在一起,他就榮辱皆亡,名利皆亡,他的人格就偉大了,撐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

  左宗棠本來是一個文人,然而卻是一個為政而活的文人。戎馬倥傯間,留下了不少的對聯和詩意,憂國憂民之情,讀來蕩氣迴腸。左宗棠是一個官吏,然而卻是一個憂國憂民的官吏。他的官做得夠大的了,從一個布衣到一品大員,威風八面。假如他拿著俸祿,魚肉百姓,或者換一種活法,那麼,中國歷史就會少了一個民族英雄,我們今天可能會站在歷史的彼岸嘆息祖國的河山殘缺。

  一個民族成員的人格不僅反映了這個民族的品格與精神風貌,而且直接影響到這個民族的生存與發展。

  與其說是破碎山河成就了左宗棠的功名,不如說是左宗棠創造了這一段歷史。第一次赴京會試,二十二歲的左宗棠就打量西北,關注新疆的置省和屯墾。他寫詩說:石域環兵不計年,當時立國重開邊,橐駝萬里輸官稻,砂磧千秋此石田。

  置省尚煩他日策,興屯寧費度支錢?

  將軍莫更紓愁眼,生計中原亦可憐。

  收復新疆了,左宗棠曾專門到福建林則徐祠拜謁,在林公像前默默悼念,他沒有忘記完成這一使命是林公當年的囑咐和期待,他甚至以陶澍、林則徐的繼承者自居,在陶林二公祠寫對聯:三吳頌遺愛,鯨浪初平,治水行鹽,如公皆不朽;卅載接音塵,鴻泥偶踏,湘間邗上,今我復重來。

  正是這位注重於經世致用而不是嫻熟八股的人,擔當起了匡復社稷主權的重任。左宗棠的歷史存在,深邃地透視出民族之魂。左宗堂精神、左宗棠人格,典型又真切地體現了中國傳統文人精神的精髓。可以說,左宗棠以他全部的生命之火塑造了傳統文人的精神典範。

  我們深情地呼喚左宗棠,呼喚忠烈品格,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都需要英雄品格的淨化。

  愛國英雄事蹟5

  文天祥在南宋危亡之際,領兵抗敵,欲挽狂瀾於既倒,不幸兵敗被俘。在獄中他備嘗艱苦,斷然拒絕元人的誘降,至死不屈,最終英勇就義。他堅貞的民族氣節,萬世流芳。文天祥的名篇《正氣歌》氣勢磅礴。他留下的名言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對後人的啟發很大。

  宋理宗時期,奸相賈似道把朝政弄得一團糟,元世祖忽必烈便加快了兼併南方、統一全國的步伐。

  宋理宗死後,他的兒子趙禥即位,就是宋度宗。朝政大權還是掌握在貫似道手中。到了公元1274年,宋度宗生病死了,四歲的趙顯登基,成為宋恭帝。第二年,元朝大將伯顏率大軍威逼臨安,形勢危急,朝廷急忙下詔,要各地派兵勤王。可是各地幾乎沒有人響應,只有文天祥立即召募了義軍一萬餘人。

  文天祥,號文山,少有大志,博覽群書,二十歲中進士,被宋理宗欽點為狀元。主考官王應麟稱讚他“忠肝如鐵石。”開慶年間,蒙古軍隊侵宋,文天祥屢次上書,主張抗敵,斥責權貴們惑主誤國,竟遭猜忌和迫害,不得不在三十七歲正當盛年時就正式退休。當時有朋友勸他:“你這一萬多烏合之眾,去同蒙古兵打仗,正像羊入虎口,不會有什麼好結果。”文天祥激昂慷慨地回答說:“我豈能不知!但我這樣做了,天下義士忠臣就會聞風而起,奮勇保衛國家。”但文天祥帶兵到臨安後,因投降派的刁難,終於未能上前線抗敵,卻被朝廷派到蒙古兵營,去與伯顏談判投降之事。

  當時宋恭帝年幼,朝廷大事都由他的祖母謝太后作主。謝太后見蒙古大軍兵臨城下,朝內又無抵擋的兵力,就派人到伯顏軍營求和投降。伯顏是元朝的丞相,他提出他只能與宋室丞相等級的人談判。右丞相陳宜中怕被元兵扣留,先溜走了,左丞相留夢炎則早就逃到南方去了;另一位重要大臣張世傑見朝廷輕率投降,氣得從海上出走,另尋機會組織反攻復國。謝太后無可奈何,便升了文天祥的官,派他前往。

  文天祥臨危受命,來到元軍大營中。一見伯顏,雙方就唇槍舌劍交鋒地論起來。文天祥義正辭嚴地說:“你們蒙古若想消滅我宋朝,未必有什麼好結果,因為我們南方的廣大軍民一定要同你們抗爭到底。”

  伯顏威脅說:“你文天祥若不老老實實投降,只怕今日饒不得你。”

  文天祥毫不退縮地回答:“我文天祥忠心為國,哪怕刀山火海!”伯顏非常惱怒,就將文天祥囚禁起來。

  不久,謝太后和趙顯終於投降,他們繞過文天祥,另派賈慶餘為右丞相去元營求降。文天祥仰天長嘆,把賈慶餘痛斥一頓,但南宋向元朝投降稱臣已成事實。

  但是伯顏並沒有善待謝太后和趙顯,反而將他們當俘虜押往元大都,並將文天祥也一同押去。途經鎮江時,文天祥趁元兵不防備,同他的隨從杜滸等十二人連夜逃脫。他們先到真州(今江蘇儀徵),後過揚州,本想聯絡各地宋兵,抗元復國。但因為當地宋將輕信元朝的挑撥,懷疑他是元兵的奸細,都不肯接待他,他才不得不繼續往南奔走。最後到溫州時,文天祥聽說張世傑在福州擁立了新皇帝端宗趙昰,就又趕到福州。後來他作為朝廷的大臣,積極招募人馬,組織抗元,連續轉戰於江西、福建各地,多次打敗元軍,先後收復了不少縣城。

  端宗死後,張世傑、陸秀夫、文天祥又擁立了趙昺,繼續在南海一帶抗敵。公元1278年十二月,元軍元帥張弘範大舉攻打潮州,文天祥被迫率兵轉移五坡嶺。軍中正在吃飯時,元兵突然來到。宋兵作頑強抵抗,最後全軍覆滅,文天祥被俘。

  元兵將文天祥押去見張弘範。張弘範欽佩文天祥的骨氣,以禮相待,想讓他降。但文天祥不理睬,於是他就把文天祥軟禁在軍營中。當時張世傑正領兵在山抗擊,張弘範知道張世傑最欽佩文天祥,便叫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冷冷地回答說:“我自己無力救父母,難道可以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張弘範厚著臉皮,反覆地威脅利誘,文天祥便將船過零丁洋時所寫的一首詩給了張弘範,詩中最後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張弘範讀過詩後,苦笑一聲,只好下令強攻山。

  山被攻破後,元軍中擺酒慶賀,張弘範又勸降文天祥說:“現在宋室已經滅亡,你文丞相已經盡忠盡孝。如果你能像對宋朝那樣忠心對待元室,你還會當丞相。”文天祥沉痛地回答:“國家我無力救亡,為人臣者即使死了也還有罪,何況叫我投降,改事二主!”張弘範只好派人將文天祥送往元京大都。文天祥一路上絕食八天,以示必死信念。

  當時,雄心勃勃的元帝忽必烈正在蒐羅中原人才。他先派降臣王積翁去勸降,後來又親自召見文天祥,問他還有什麼願望。文天祥回答說:“我受國家重託擔任宰相,怎能又投降元朝,我的願望就是賜我一死。”忽必烈不願殺他,就將他囚禁在元都好多年。在牢房中,文天祥曾寫下千古傳頌的《正氣歌》。他在詩中列舉了歷史上那些堅持正義的忠臣義士,認為他們都是正氣的表現,是自己效法的榜樣。其中有兩句: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公元1282,民間的義士聚積了兵馬數千人,揚言要打破大都,救出文丞相。元世祖為絕後患,終於下令處死文天祥。臨刑時,文天祥朝南跪拜,從容地說:“我的事情到此完結了。”然後慷慨就義,時年四十七歲。他的妻子為他大殮時發現,他的衣帶中有一篇文章說:“孔子說‘成仁’,孟子說‘取義’,只有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的書,學到了什麼?從今以後,我真正做到無愧於己了。”

  文天祥有一個信念:精忠報國,不管個人付出多大的代價。在他看來,個人的財產、家庭、名利、官位,與國家和民族大業相比,算不了什麼。他有愛國的情感和信念,團結民眾,組織義軍,全力抗敵,成為人們敬仰的物件和民族英雄;他的民族氣節和崇高品德,也成為了當時人推崇的理想人格。

  愛國英雄事蹟6

  鄧世昌,一個沉睡了千年的大地驟然甦醒的名字,他用自己的鮮血,譜寫著一曲壯麗而偉大的生命之歌!

  1894年的9月,那是一個令多數人難以忘懷的日子。日本的戰船駛入了中國的境內進行挑釁,北洋海軍迅速出擊,同日本的戰艦交戰。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號戰艦燃起了熊熊大火,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鄧世昌依然選擇了與敵人同歸於盡,命喪黃泉。鄧世昌壯烈的犧牲了,無怨無悔的走了,他沉沒于波濤中,將自己寶貴的生命無私的'獻給了祖國!

  鄧世昌,一位令我崇敬的愛國人物,雖然,黃海海戰奪走了他的生命,卻使他的名字與精神永遠的沉澱在人們心中

  描寫愛國人物的作文精選:愛國人物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國的工程師,他不僅優秀,而且還愛國,對工作一絲不苟。中國的第一條自己修築的鐵路,是由詹天佑和學生,工人們一起修築的。

  為什麼說詹天佑是愛國之才呢?因為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帝國主義的嘲笑,毅然的接受了任務。詹天佑再動工的第一天,就對工人們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看到這,我從“精密”“不能馬虎”“大概”“差不多”這些詞中,體會到了詹天佑對於工作,總是一絲不苟,不能有一點兒差錯。想起我自己,我是個馬大哈,常常把作業,筆袋水壺忘帶。比起詹天佑,真是大巫見小巫啊!如果讓我去修築鐵路,依我那壞習慣,我想鐵路十年後還沒開通。我一定要該掉著壞習慣。

  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好好學習。長大以後,一定要報效祖國母親!

  愛國英雄事蹟7

  現在,國際上文化體育交往特別多。有些運動員和演員在國際比賽和表演中取得了好成績,得了獎。他們取得成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每個人的表現也並不一樣。那些心中有祖國的人獲得了人們真正的敬意。

  50年代,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從香港回到國內,成為國家隊成員。他決心為中國奪取世界冠軍,所以訓練很刻苦。他常對人說:人生能有幾次搏?當祖國需要的時候,我就要拼搏,爭取勝利。1959年,他終於在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戰勝了對手,為祖國獲得了第一個個人世界冠軍。然而他還不滿足,繼續拼搏,後來又為中國第一次取得男子團體冠軍做出了貢獻。當了教練之後,他又率領中國女隊第一次取得了團體冠軍。這“三個第一”,生動地體現了這位體壇名將為國爭光的巨大熱情。

  羽毛球運動員侯加昌是印尼華僑,球藝十分高超,有爭奪世界冠軍的實力,可他為發展中國的羽毛球運動,回到了祖國。因為當時中國還不是國際羽聯的成員,不能參加比賽,侯加昌也就失去了當世界冠軍的機會。然而他一心培養青年選手,使他們一個個成了世界冠軍。他被稱為“無冕”,同樣為國爭了光,受到人們的`尊敬。

  還有參加國際軍事體育比賽的部隊選手,克服重重困難,不怕受傷吃苦,多次獲得團體和個人冠軍。在1992年,他們又囊括了男女團體、男女個人全部四枚金牌,創造了輝煌的成績,震驚了國際軍事體壇。雖然他們很少被人們提起和被新聞記者注意,可他們為壯國威壯軍威做出了切實的貢獻。

  愛國英雄事蹟8

  戚繼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出身將門。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歲襲父職為登州衛指揮僉事。三十四年(1555年)調浙江都司僉事,次年升參將,鎮守寧波、紹興、台州3府。9月,倭寇800人進掠龍山所,戚繼光等即率10倍於敵的明軍前往阻擊。

  倭寇分3路衝殺,1萬多明軍竟不堪一擊,陣漸大亂,紛紛潰退。戚繼光看到形勢危急,縱身跳上一塊高石,連發3箭,3個倭寇頭目應聲而倒,倭寇群龍無首,倉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亂頻繁,百姓深受其害。數千名倭寇包圍桃渚千戶所,戚繼光從寧波率兵連夜馳援台州,解桃渚之圍,殲入侵海門倭寇。

  之後,親去金華、義烏等地招募精壯農民和礦工3000餘人,以岳家軍為榜樣進行編練,終成聞名天下的戚家軍。戚繼光針對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戰特點,創造了長短兵器配合,因敵因地變換隊形、攻防兼宜的“鴛鴦陣”,使用飛刀、飛槍、飛箭的火箭等,屢次打敗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臺(州)、金(華)、嚴(州)參將,駐守台州。

  在沿海造烽堠,修城牆,訓練守軍。四十年(1561年),數千名倭寇在臺州登陸。戚繼光率軍出擊,在寧海健跳(今屬三門),臨海花街、上峰嶺、白水洋和太平(今溫嶺)新河、長沙等地,連續9次挫敗倭寇的進犯,救出數千名被擄難民。

  史稱台州大捷,亦稱台州九戰九捷。次年夏援閩,搗破倭寇在橫嶼的老巢,並乘勝破牛田、興化的倭寇,連克60餘營。四十二年(1565年)與俞大猷剿平廣東倭寇,解除東南倭患。後戚繼光在薊州鎮守16年,邊備修飭,外敵不敢輕易進犯。因受排擠,於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調廣東戍守。後遭誣陷,奪職回鄉。戚繼光對練兵、治械、陣圖等都有創見,他的優秀軍事理論著作《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視。

  愛國英雄事蹟9

  古今中外,愛國人士比比皆是,古往今來,愛國人士層出不窮。

  中國乃是屹立在東方的雄雄大國,擁有五千多年的光輝歷史。上至商夏,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這個詞,從未從人民的心中忘卻。中華兒女都已自己的行動,以自己的各種形式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

  “王師比定中原日,家怨無忘告乃翁”這是宋朝陸游在臨終前告訴自己的兒子,宋朝軍隊收復中原時,一定要告訴他。陸游死時唯一掛唸的還是自己的國家,這愛國之情有多麼強烈啊!

  愛國的人,歷來被世人稱讚甚至於名垂千古,而賣國賊,不僅受到世人的唾罵,一致留下千古罵名。

  不同的國家和民族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愛國人物和事蹟,這些人物和事蹟深深的打上國家的烙印。同時這些人物和事蹟又代表著本國的國之情,推向世界。形形色色林林總總的愛國事蹟彷彿把每個國家都團結得更加緊密。

  如今我以祖國的富強而驕傲,為祖國的繁榮而自豪。當今,中華兒女遍佈世界各地,讓每個中國人放飛潔白的和平鴿,讓和平鴿永遠飛翔在中國領土,讓五星紅旗永遠飄揚在首都,讓五千年的古文化繼續得到傳承。讓愛國之情永遠燃燒在國人心中

  愛國英雄事蹟10

  歷來,人們根據自己不同的.世界觀、審美觀對英雄的定義不同,有的人認為行俠仗義即為英雄,有的人認為識大體、顧大局,順應歷史潮流而去做事才是英雄,如藺相如,如《英雄》中的英雄;有的人認為一生坦坦蕩蕩、豪氣沖天即為英雄,如項羽;有的人認為在生死關頭能以死酬報知己、報答國家即為英雄,如荊軻等等。我卻最敬佩黃繼光戰士,因為他不顧個人安危,捨命救國。

  黃繼光,四川省中江縣人。1931年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中,所在營與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激戰4晝夜後,於19日夜奉命奪取上甘嶺西側597·9高地。部隊接連攻佔3個陣地後,受阻於零號陣地,連續組織3次爆破均未奏效。時近拂曉,如不能迅速消滅敵中心火力點,奪取零號陣地,將貽誤整個戰機。關鍵時刻,時任某部6連通訊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請求擔負爆破任務。他在決心書上寫道:“堅決完成上級交給的一切任務,爭取立功當英雄,爭取入黨。”當即被任命為第六班班長。他帶領兩名戰士勇敢機智地連續摧毀敵人幾個火力點,一名戰友不幸犧牲,另一名戰友身負重傷,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對敵人的猛烈掃射,他毫無畏懼,忍著傷痛,迅速抵近敵中心火力點,連投幾枚手,敵機槍頓時停止了射擊。當部隊趁勢發起衝擊時,殘存地堡內的機槍又突然瘋狂掃射,攻擊部隊再次受阻。這時他多處負傷,彈用盡。為了戰鬥的勝利,他頑強地向火力點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時,奮力撲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敵人正在噴射火舌的槍眼,壯烈捐軀。在黃繼光英雄壯舉的激勵下,部隊迅速攻佔零號陣地,全殲守敵兩個營。

  黃繼光捨身堵槍眼的英雄壯舉,激勵和教育了幾代人。他那奮不顧身的大無畏英雄氣概為人們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蹟為人們所傳頌。他愛國精神深深的滲透到我的骨子裡,他為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每當我想起這壯麗山河的時刻,都會落淚,被他這保家衛國的精神所感動。

  愛國英雄事蹟11

  張鈺哲是我國著名的天文學家,曾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臺長、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

  19世紀20年代,他在美國芝加哥的一所大學裡學習天文時,刻苦觀測天象,不管嚴寒酷暑,從不間斷。特別是冬天的寒夜裡,他又冷又餓,甚至凍得手腳麻木,仍在望遠鏡旁堅持觀測。

  由於他的辛勤努力,1928年他終於發現了一顆小行星,並且算出了它的軌道,這就是現在已經編號的二千多顆小行星中的第1125號小行星。為了表示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當時他把這顆小行星命名為“中華號”。這時候,張鈺哲的心裡比得了博士學位還 要高興和自豪。

  愛國英雄事蹟12

  臺兒莊戰役發生於1938年春天,我愛國軍隊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的指揮下,一舉殲滅日軍11984人,震驚中外。這場戰役的勝利,除愛國軍隊英勇作戰外,還 與當時戰區的民氣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李宗仁在談到臺兒莊戰役勝利時,深有感慨地說:“臺兒莊人民完全和軍隊配合起來了,在戰場上挽救傷兵的是民眾,作偵察的是民眾,幫助軍隊輸送炮彈糧食的是民眾。這些民眾是赤誠地表現他們的愛國熱情,充分地擔任起救亡的責任來了。”

  據臺兒莊北關老大娘王譚氏回憶:臺兒莊戰役打響後,我們青壯年婦女並沒有躲到安全的地方,而是自發地組成女子督戰隊,一方面激勵戰士勇敢殺敵,一方面防止逃兵脫離戰場。當時就有一個逃兵差點從我們的眼皮底下跑掉。我們幾個姐妹一起罵這個逃兵:“你還 算是個男人嗎?你如果怕死,就讓我們拿著燒鄉火棍跟日本鬼子拼!”這個逃兵被我們得害羞了、激動了,掉頭就衝向了戰場。

  愛國英雄事蹟13

  向警予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女中央委員,是黨中央的第一任婦女部長。1928年,不幸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年僅33歲。她原名向俊賢,為什麼後改名為向警予呢?一年夏天,學校開運動會。在400米決賽中,一位運動員奮力猛衝,後來居上,奪得第一名後突然暈倒在地,向俊賢和同學們將她扶起送到醫院救護。

  當晚,向俊賢對同學們說,今天400米賽跑獲第一名的同學,他的拼命精神多麼可貴啊!國家光明燦爛的前途,全靠我們齊心協力去創造。現在,外有列強欺凌,內有軍閥割據,政府腐敗,如果我們把賽跑運動員那種拼命的精神用來拯救國家和民族,我們的國家就有希望了。為了國家自強,為了民族自強,我們為人做事求學問,都要有這種拼命精神。我已想好了,從今日起,我改名叫“向警予”,就是要時時敲響警鐘,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用拼命的精神去求學問、救國家。

  愛國英雄事蹟14

  1916年6月,陳毅同志和其他幾個留法勤工儉學的青年,決定乘船從重慶去上海。 聯絡船票的人告訴大家,有三家輪船公司的船可供選擇:一家是日本人辦的,這家輪船公司給每個乘客贈送洋傘;一家是英國人辦的,他們給每個乘客贈送床單;還 有一家是中國人辦的,大概是賠了本,沒有什麼送給乘客。

  大家在乘坐哪家船的問題上爭論起來。有的同學主張坐日本人或英國人的船,因為可以得點洋貨,開開眼界。 陳毅對大家說:“北京青年學生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列強欺侮中國,爆發了五四運動;重慶人民也正在抵制日貨,罷課罷市,聲援北京愛國青年。在這種時候,我們怎麼能為了貪圖一點洋貨去坐外國船呢?這還 有一點民族氣節嗎?” 大家都覺得陳毅說得句句在理, 一致決定坐中國船去上海。

  愛國英雄事蹟15

  1465年4月,多鐸統領十幾萬清兵,把揚州城圍了個水洩不通。明朝抗清統帥史可法組織軍民奮起抗擊。多鐸給史可法發出5封勸降信,史可法隻字不看,全部投進火裡燒掉了。

  由於力量對比懸殊,揚州城被攻破,史可法不幸被俘。多鐸再次勸降史可法:“你已為明朝盡了忠義,該接受我大清的重任,為我們收撫江南一帶了吧!”史可法怒不可遏地答道:“我是大明重臣,豈肯苟且偷生,做萬世罪人?我頭可斷,身不可屈!” 多鐸又施奸計:“史先生不必太固執,只要你幫我的忙,馬上可以給您高官厚祿。”史可法斬釘截鐵地說道:“我史可法決不投降!”多鐸惡狠狠地說:“史先生既然一定要做個忠臣,那就只好成全你的名節了!”遂將史可法殺害。史可法以身殉國,當時年僅43歲。

  愛國英雄事蹟16

  劉胡蘭,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人(現已更名為劉胡蘭村)。1945年進中共婦女幹部訓練班,1946年被分配到雲周西村做婦女工作,併成為中共候補黨員。1946年秋,國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鬥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鬥爭。這位年僅不到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雲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劉胡蘭配合武工隊隊員將石佩懷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鎮靜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后,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道:“一個樣”。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犧牲時,尚未滿15週歲。

  愛國英雄事蹟17

  1926年7月,郭沫若參加了北伐戰爭,先後在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擔任秘書長,代理主任等重要職務。在大革命洪流中,他親眼看到了工農群眾的偉大力量。共產黨員的勇敢、不怕死的精神,給了他巨大的鼓舞。

  他參加了南昌八一起義,雖然未獲成功,但他由衷地感到,英勇頑強的共產黨人,是中國人民的精神支柱,是中國革命的火種。在南昌起義軍南下的路上,由周恩來和李一氓同志介紹,郭沫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失敗後,郭沫若旅居日本,從事學術研究。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7月8日,黨中央通電全國,號召抗戰。海外赤子郭沫若心急如火,恨不能一下飛回祖國,響應黨的號召,參加抗戰。他不顧身邊的5個孩子和日籍妻子,獨自一人暗暗地進行著回國的準備。

  7月25日,他給妻兒留下別言,悄悄離家去東京乘船回國。回國不乆, 組織了文化界的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

  愛國英雄事蹟18

  1916年3月中旬,年輕的劉伯承指揮川東護國軍第四支隊約400人,在豐都、涪陵一帶側擊北洋軍,策應在瀘州納溪與北洋軍激戰的護國軍。經過兩天激戰,17日8時許,守敵潰逃出城。攻克豐都後,劉伯承帶隊追殲向江岸逃跑的敵軍,一鼓作氣把敵人驅趕到城外大河壩。突然,一股暗藏在右側的敵人瘋狂地向他們射擊。當劉伯承回頭關照一個士兵的時候,一顆子彈穿過他的顱頂,他忍著傷痛,仍頑強地揮舞著指揮刀,向著敵人衝鋒。接著,又飛來一顆子彈,從他右太陽穴射入,由眼眶飛出,流血不止,劉伯承當即昏倒。

  為了取出腦中的子彈,必須進行手術。劉伯承擔心打了麻醉針,日後會對大腦神經功能帶來不利影響,堅決要求不用麻藥。德國大夫為了縮短他的痛楚時間,聚精會神地用鋒利的手術刀,先將其腐爛了的右眼球挖掉,再精心細緻地將其右眼眶裡的腐肉一點一點地清除。整個手術持續了兩三個小時,他自始至終連一聲呻吟都沒有。劉伯承摘眼不打麻藥的非凡事蹟,長期在民間廣為流傳。

【愛國英雄事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