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新材料> 四有好老師主要事蹟

四有好老師主要事蹟

四有好老師主要事蹟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事蹟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事蹟屬於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那麼擬定事蹟真的很難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有好老師主要事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有好老師主要事蹟1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當代成功的教育專家尹建萍的著名作品。該書的7大章從孩子培育的各個方面闡述了成功的教育方法,更讓人們對於“母愛”一詞產生了新的理解方式。

  初讀這本書,我嘗試代入角色,站在“母親”的角度閱讀——假設自己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會怎麼做,相比之下就會發現並感受到作者在教育方面細膩、敏銳的觸覺,如在常規思維下,當孩子被板凳碰疼的時候,大多數父母都會首先教小孩“責怪”板凳,表面上對孩子的心理安慰是成功的,但潛移默化中卻給孩子灌輸了“出現什麼問題首先找別人的茬”的思想。相反,“給板凳揉揉痛”的做法卻讓孩子在與他人出現矛盾時學會反省自身、換位思考、相互體諒。成功的教育方式與平庸的教育方式的差別就在這種細節之處,但對孩子的影響是終身而巨大的。作者在文中多處都展示了諸如“給板凳揉痛”這般有愛而且耳目一新的教育思想及實操方法。作者善於結合親身經歷,在文中列舉了許多簡單而實用的操作方法,從實踐總結出理論,使家庭教育不再是紙上談兵、空泛飄渺,而是有理可依、有法可行。既保留了其專業性,又增加了書本的趣味性與可讀性。

  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說過:“對雙親來說,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培根曾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透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導師,並且孩子的習慣的形成會深深受到父母教育的影響,因此,身為父母,必須首先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言傳身教,這也是我閱讀這本書後確立的新目標——以後要當一個好媽媽,從正確的教育方式開始。

  當然,這本書的定位並不只是媽媽或是父母。書中的許多觀點,對我們,作為孩子——受教育者,也是深有啟發的,例如第二章中關於學習和閱讀問題。如果學習好比長期投資,那麼課外閱讀就是一支優質的潛力股,或許在低年級的時候課外閱讀的力量還未能顯示,越是堅持、積累、沉澱,到了後階段它便越發升值,越能增強我們的個人競爭力;然而,若在前期忽視了其重要性,漸行漸遠的差距在後期學習中也很難再補回來,損失將是慘重的。我自己就是一個失敗的投資者,從小忽視課外閱讀,並非父母老師沒有正確指導,而是自己沒有樹立起長遠發展的意識,在小學、初中、高中各個階段對課外閱讀的重要性都看得太輕,結果到後面的學習會深感越來越吃力。因此閱讀到這一點時我深有體會,在懊悔的同時也該重新認識到課外閱讀的力量,重新抉擇,從現在開始做好這份“投資”,不讓自己在下一個人生階段再次懊悔!此外,書中對品格教育、親子關係等問題的探討也是值得我們以孩子身份去思考的,在父母的培育下,自己也應主動把自己培養為自覺、自立、自強的人!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還沒到以父母身份學習模仿書中教育方式的階段,但也已經不是仍需要父母操心教導的歲數了。現在的我,願讀一本好書,與父母分享他們的心得,更重要的是,記住學到的東西,希望在未來少走彎路。

四有好老師主要事蹟2

  二年級,有時候娃回來,都會一臉羨慕地對我說:“媽媽,我聽我們班的誰誰講什麼書了,《小屁孩日記》、《淘氣包馬小跳》、《米小圈上學記》,這本書特好。

  難得娃喜歡,瞅個週末,帶娃逛逛金環書店去。濃濃的書香常常讓娃駐足停步,沒有可以隨時隨地坐的板登,就趴在小低櫃檯上。遇到她特別喜歡看的書,我就給她買下來。我們之間約定:每一次買的書不多,就買兩本,看完了下次再買,我怕貪多會嚼不爛。看她一副心滿意足的樣子,我就提醒她:讀完一本書,你可以跟媽媽交流交流,講一講這本書都講了哪些內容,有時候,她給我複述的故事情節還比較清楚。

  有時候娃看自己的書,不需要我陪伴,我也會拿份報紙,或是拿本書坐在她身邊,她看到有趣的會指給我看,我瞧到感興趣的也會讀給她聽。每一次的閱讀或多或少都會有新的收穫。

  再一次品讀老師的書,在讀什麼的問題上給孩子引導,也尊重孩子的意願,就是儘量調動孩子的閱讀興趣,先考慮有趣,再考慮有用。看來,閱讀需要引導。

四有好老師主要事蹟3

  一年級的第一次家長會,老師就把讀課外書當成一項作業來佈置,讀書的內容老師沒有限定,範圍也比較寬,就是規定每天讀課外書半小時。

  而家長,需要配合老師的就是檢查孩子的每一項作業完成情況,包括讀書籤字。娃每次完成作業後,我都是看著表,拿出自己給她準備的書,命令式地對她說:“讀書去。”與其說是她在讀書,倒不如說是在翻書,要麼一本書從頭翻到尾,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要麼乾巴巴地讀十來分鐘,然後就會可憐兮兮地問我:“媽媽,到時間了嗎?”“還不夠,再讀一會兒。”我語氣強硬地逼著娃讀夠了老師要求的半個小時,看她讀得索然無味,我心裡有點泛嘀咕,曾經給娃貼上過不愛讀書的標籤,我也曾想過是不是她不愛讀?亦或是我選的書不對路?

  百般思量中,我想起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我按圖索驥找到了老師的提示:如果你想讓孩子喜歡課外閱讀,就千萬不要直接要求他“讀書去”,也不要總拿他愛不愛讀書當話題來聊,更不要用閱讀的事來教訓他。

  反思自己的錯誤作法,想起老師說,如果孩子不願讀,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塊讀,家長讀15分鐘,孩子讀15分鐘,那咱就試著陪娃一塊讀吧。寒假時,我給娃試著買來了5本色彩鮮豔字大內容豐富的繪本故事,《猜猜我有多愛你》《逃家小兔》、《我爸爸》、《我媽媽》、《爺爺一定有辦法》,開始陪娃親子共讀。有時候,我們倆交換角色讀,有時我倆一人一段輪流著讀,當我模仿著書中的主人公繪聲繪色地讀給娃聽時,漸漸地勾起孩子的興趣,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

  娃有時和我共讀一本書,會意猶未盡,總是會和媽媽商量:“這個繪本太有意思了,我們可不可以再讀一本?”“再讀一本,”我故意賣了個關子,“今天很晚了,明天我們再繼續好一好?”。娃也漸漸地喜歡上了這種模式。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現在想來,這一點,我覺得尹老師說得特別正確。看來,閱讀需要誘惑。

  成功地調動起娃的閱讀興趣後,我趁熱打鐵,又精心挑選了一部分曾榮獲凱迪克大獎、美國雜誌年度推薦童書、英國凱特格林納威大獎的繪本,如《大衛不可以》系列、《媽媽心媽媽樹》、《花婆婆》等。應該說這些繪本大都文字簡單,有的書如《雪人》就是一本無字之書,讓孩子發散思維;《大衛不可以》中,只有一副副誇張的圖畫外,就是五個字,大衛不可以,給你無限的想象空間,讓孩子能一邊描述著畫面,一邊讀得津津有味。透過講述這些無字之書,也相應地鍛鍊了娃的口述表達能力。

  隨著繪本閱讀的升級,我偶爾也會抓壯丁,拉娃爸來扮演一個角色,而《我爸爸》無疑是讓人記憶猶新的一本書,在讀書中,娃爸使出渾身解數,讓娃笑得前俯後合,在濃濃的親情互動中,我從來都沒有見娃那麼興奮過,以至於隔這麼長的時間,我們依然津津樂道。看來,閱讀需要陪伴。

四有好老師主要事蹟4

  二年級暑假,娃迷上了校園勵志小說。老實說,這時孩子讀的書已經沒有拼音了。當我把這四本書當作生日禮物送給她時,她興奮得連連摟著我親了兩口:“媽媽你太好了。”結果這個暑假,娃把讀的書換成了一份份閱讀卡,儘管在寫的感悟方面還少,但我想只要堅持,總會有收穫。隨著購書的增多,家中又給娃專門購置了一個小書櫃,現在每天學習完之後,無論多晚,娃都會拿起床頭的一本書,看一會兒再睡,書已經成了她密不可分的好朋友了。

  經年累月的閱讀,寫出好文章的不二法則,這個過程很漫長,實際上卻是最有效最省心的辦法,是真正的“捷徑。”看來,閱讀需要堅持。

  不得不說尹老師是一位非常細心又細緻的老師。她特別善於總結和提煉,能夠將自己的教育理念細枝末節撿出來,展示給我們大家看。也許文章沒有長篇大論,但平實生動的語言,貼切的比喻,流暢的文筆卻句句在理,說在了人的心坎上。現在我一有空就再多翻閱一下,書中糾正了許多錯誤的觀點,我覺得就好像是自己曾經的翻版,活生生的就像是在說自己。

  我個人覺得書中的內容非常樸實,書中有很多簡單可操作性極強的例子,這本書值得細細看,反覆看,我也是從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時開始做家教筆記,除了記讀書的家教筆記,也逐漸擴充套件到記其它的讀書筆記,到現在為止,也記了滿滿的一本了。

  關於閱讀,關於學習,面對孩子時如何有心,教育孩子時如何無痕,任重而道遠。我想這是個大問題,也值得作為家長的我去細細思量。

四有好老師主要事蹟5

  這個假期我重溫的一本書,在座的很多老師都有看過。第一次讀這本書是09年,段主任在一次會議中向我們年青教師推薦後我把它買了回來。讀這本書是一氣呵成,裡面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還有無所不在的愛心。雖然書名叫做《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但是絲毫沒有在媽媽與老師之間進行比較的意思。只是為了提醒家長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現在既是媽媽又是老師的我,不僅能從書中找到方法應對自己孩子成長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棘手的問題,而且也能從中感悟到一些跟現有教育思想完全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馳”的教育方法。

  從教師的角度出發我有兩個感受。

  第一是不要用學習來懲罰學生。書中的第4章—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裡面寫到:成人在教育兒童時之所以屢屢採取不合適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變成一種破壞性行為,有兩個最根本的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孩子天生不反感學習,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之所以後來變得不愛學習,是因為在學的過程中,學習的胃口被一些事情破壞了。被罰寫作業,就是破壞胃口最有效的一招。

  這一點我還是有親身感受的,我們副課老師每週就跟孩子見一兩次,很多喊不出名字也不瞭解他們的性格、家庭情況。美術課最讓人頭疼的就是不帶工具,你繪聲繪色講了半天,結果下面有二三十不帶工具的,而且是提起提醒過他們的。我有時候脾氣來了,也罰抄語文課文。其實我的目的是為了體現公平,想提高孩子自覺性,罰抄是為了以後記住。好像這麼說來,並沒有什麼錯,但是我的確忽略了暴力作業是很不人性化的,扼殺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把學習變成恐怖的事情。當孩子討厭這個老師這個課的時候,他怎麼能體會到美術的快樂呢。家長不重視不協助孩子,不帶的照樣不帶。罰抄也不管用,其實我的做法還是不得其法。

  在書中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比如:懲罰你,就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需要“刻苦努力”;不要考一百分……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不可思議,不敢隨便向孩子宣傳這些觀念。但是細讀之後,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巧克力,孩子怎麼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會喜歡?”所以我覺得我還是要從如何吸引孩子入手,把上課內容做成一顆顆美味的五彩糖,讓他們捨不得轉移視線。

  我的第二個感受是:管還是不管?

  有人問著名的央視記者柴靜:你做新聞,你關注的是什麼?她回答:我關注的是新聞中的人。那麼我們做教育的,應該關注的也是教育中的人。尹老師的書中有一篇“不管就是最好的管”。她的不管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大膽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承擔後果,不過多束縛。前幾天看到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這句話是: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愛鬧,他們在課堂上出現的毛病其實是正常現象,不應該太苛刻對待。人的成長不是一天、一年,是幾十年長長的時間,不必糾結於他一時的小錯。有時候只需要心靈觸動那麼一下,一棵脆弱搖擺的小苗很快就能長成挺拔的大樹。觸動心靈的可能是一個人、一件事。作為老師,有時要停下自己的腳步,等等孩子。不要用成人的標準衡量他們的行為是對還是錯。

  白巖松說:不能因為走得遠了,就忘了出發時為了什麼。我們剛進入教育行業時,肯定是希望自己能當一個好老師。是不是好老師學生最有發言權。我們從來不否認作為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愛孩子,那還要從改變自己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老師,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路。

四有好老師主要事蹟6

  二年級寒假,娃的老師佈置了背誦5首新的古詩詞,選的是小學生必前古詩詞75首,可娃背完了老師要求的.五首後,就死活不願意再往下背了。寒假這麼長,如何度過,左思右想之際,又去老師的書上找答案。

  我還記得看到老師說古詩滋養的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詩情和文才,實際上也成為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老師提倡讓孩子多讀些詩。大量的朗讀和背誦仍然是學習古詩詞最經典的方法,這是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這個方法最簡單,也最有效。只要你能經常和孩子一起去讀去背,這方面修養自然會加深。

  我就如法炮製,每天早上,懶懶的我都會爬起來和娃一起背新的古詩。晚上我們複習一遍,接著比賽默寫,看誰背默得又快又好。雖然娃有時的字寫得還不夠正確,但我把批改的機會交給孩子,讓孩子當老師。我們互相評論,用紅筆批改事實證明,娃這個小老師當的認真且負責。

  給我寫的評語也很中肯,這麼一來,就極大地調動了她的積極性。三年級,學習新知識,她像發現新大陸似地跟我說:“媽媽,我發現我們要背的古詩詞,現在我好多都已經背過了。”現在想想和孩子一起背誦,的確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情。看來,閱讀需要興趣。

四有好老師主要事蹟7

  好想在這座城市有個安定的地點,不再像現在這樣蝸居,只在同一個視窗看同一片風景以及雨,還有每天固定時間出去覓食。這些都不喜歡,但現在只能在匆忙的腳步裡,偷偷地和自己玩秘密遊戲,一個人傻傻地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今天我經歷了一場等待。我在陌生的城市街道行走,四處張望,在尋找農行,經過一家商店正在放《紅塵客棧》,我停下腳步,等待它放完,才突然想起,好像很久沒有睡前聽歌了,周杰倫的歌。聽他的歌,代表想你。我不記得你是誰,是我故意忘記那個清冷的你,我只記得那個看著我讀了你寫的文字淚眼婆娑而驚慌失措的你,可是你已經淹沒在風塵裡。怎麼辦呢,我只能是不是打開回憶,回望你。可是回憶越來越多,被擠在狹小的空間裡。我一度像坐著蹺蹺板努力翹得很高,彷彿你就是那天邊的月亮,努力離你近一點,我冷漠地放棄了地面的溫暖、歡笑和快樂,可是我發現,我變得越來越不快樂,因為眼裡只有你,可是你只給我一個背影,像月亮躲在雲端。現在的生活,總還有一些瞬間,讓我想起你,忘記經歷的一切。哦,如果你要問何必,我只能反問你,你要怎麼阻止東昇西落的太陽?你要怎麼阻止活著的心跳以及遊子歸家的心?

  也許上帝早就預知到如果讓我貧窮時變富裕的願望得以實現,那麼富裕後的我又會渴望幸福,幸福後又渴望更多,所以他在我想到更好的處理方法之前,把我先繼續安放在貧窮里思索,是的,他在考驗我。

  也許上帝早就看透我是個乖孩子,因為我早早就明白這個世界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所以他就不戲弄我,讓我以不擁有的方式保持關於你的美好的最長期限。

  我致命地渴望出去旅行,看不一樣的風景和人,猜測ta們的前世今生以及正在經歷的故事,我也很享受窩著蜷縮著不顧形象,放鬆地讀一本好書,不斷地在腦海裡產生文字之外的想法。這兩件事都讓我感覺很棒。孩子都是父母親的心肝寶貝,哪一位父母親都希望孩子是聰明的,是可愛的,是出類拔萃的。但是,作為父母親往往會溺愛孩子,這往往不利於孩子成長。在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之後,我深受啟發,從中學到了不少培養孩子的知識。

  首先要和孩子做朋友,尊重孩子。孩子雖小,但是他還是有自尊心的。書中提到的:“不要捉弄孩子”,給我啟發很大。有時候,我們圖快樂,想法捉弄孩子,戲弄孩子,說些謊話逗孩子,這些做法是多麼愚蠢啊。這樣做往往無形中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第二要做孩子的行為模範。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強,父母親的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典範。如果父親有不良言行就會被孩子模仿了去。孩子和母親呆在一起的時間是最長的,所以母親的一舉一動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所以做一個好媽媽,才能影響到到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三,要給孩子幸福。“我們創造了一個孩子,不僅有責任讓他長大,而且有責任讓他幸福。”這句話說得很經典。作為父母親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但是孩子的幸福是父母親給孩子創造的。且不說在物質上給孩子創造多少財富,最起碼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和睦的家庭,這是孩子幸福的基本條件。這就要求為人父母者要給孩子做做人的典範,比如愛護公共衛生,助人為樂,努力工作和學習,尊重長輩和老人等等優良習慣。

  第四,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家長陪孩子學習的時間越長,扮演的角色越接近於監工。而孩子從骨子裡是不喜歡一個監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暫時屈從,內心絕對不會聽他的話。”從這個章節裡面使我明白了,母親不能作為一個“監工”來監督孩子,這樣孩子會反感。

  所以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這就是一個好母親要注意的事情。要逐漸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使他愛學習,慢慢養成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當然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需要從日常生活中慢慢滲透。

  孩子就像小天使一樣,天真爛漫,頑皮可愛。貪玩都是孩子的通病,沒有不貪玩的孩子。所以在“玩”與“學”之間要找一個平衡點,既要讓孩子“玩”好,也要讓孩子學好。其實,我們都是“大”孩子,我們都是從兒童過來的,孩提時代的我們都是貪玩的,不讓孩子玩是不可能,更是不現實的。這就要求作為家長,在這個度上一定要掌握好。

  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教誨,一個好老師是孩子成才的必備條件。但是,孩子的母親對孩子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母親將會陪伴孩子成長,直至他長大成人,母親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孩子。所以一個母親不但要給孩子成長提供物質保證,更要教育他做人的道理。要培養一個好孩子,首先要做一個好母親,這就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給我的啟示。

【四有好老師主要事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