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教師的智慧讀後感

教師的智慧讀後感

教師的智慧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的智慧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的智慧讀後感1

  《做有智慧的教師》這本書是由廈門外國語學校的七位骨幹教師的部落格上收集的近百篇優秀博文整合。這七位優秀教師在繁重瑣碎的教育教學及學校管理工作之餘,把自己對教育教學的理念、方法,對教師人生、家庭、學習等諸方面的思考,透過一個個真實生動、耐人尋味、啟迪思考的教育小故事,反映各自成長的心路歷程。這些小故事蘊涵著他們細膩的情感,凝聚著教育實踐的智慧,折射出他們積累的經驗。

  讀完整本書,我發現——教育的智慧來自於平凡: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似曾相識,我們的身邊每天也在上演這樣的事例。這七位老師正是從平凡中尋找到了教育的契機。告訴我們真正的教育是一堂又一堂平凡的課堂,真正的教育是一些又一些瑣碎的教育細節。智慧沒有大小,我們每個兢兢業業做事的教師都擁有令人敬畏的學識和無窮的智慧。

  反思自己,每天也都在從事課堂教學實踐,也一直認為自己非常地認真,但卻沒有研究的意識,沒有智慧火花的碰撞,只是一味地重複千篇一律的故事。所以失掉了很多寶貴的教育契機。

  文中有這樣一個事例《老師替你們養水晶寶寶,可以嗎?》葉雋老師教一年級的時候,班上出現“水晶寶寶事件”學生都將水晶寶寶帶到了班上養。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原本就容易分心,這股“水晶寶寶熱”更是讓他們無心向學,全心玩樂了。面對這樣的事情,葉老師最終的處理方法,不是沒收,而是告訴學生不想讓你們養水晶寶寶,是因為它會影響同學們的學習。同學們喜歡就讓老師來替你們養吧,等他們生了很多寶寶後,期末老師將他們獎勵給表現好的同學,並允許學生到辦公室去看望水晶寶寶。“水晶寶寶事件”就這麼平復了。這件事非但沒有影響同學們的學習,還成為了老師與孩子們拉近距離的橋樑。

  我們班上也出現類似的“秀筆風”“卡片風”,作為班主任的我都是採取了沒收、開班會的方法,表面上班裡是風平浪靜,但實際上卻是暗流湧動。沒有從學生心裡角度出發,真正地解決問題。如果我也能換個角度像葉老師這樣想學生所想,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解決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只有善於捕捉住了學生的心理變化,才能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我將帶著《做有智慧的教師》一書中學到的教育智慧,用心思考,在思考中創生教育智慧,做一個有智慧的教師。

教師的智慧讀後感2

  在平常的閒聊中,在網上的議論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教師們對生活的抱怨。有的人說,教師的生活太平淡、沒有刺激;有的說,教師的生活太機械,沒有情調;有的說,教師的生活太繁雜,沒有成就感。

  但是,當你讀過《教師的情感與智慧》這本書以後,你對教師生活的理解,對教育工作的態度,一定會有新的變化。你會發現,你每天生活的校園與課堂,原來可以成為如此美麗的舞臺,讓你和你的孩子們上演那麼精彩的話劇!你會發現,你每天普通的講課與談話,原來可以成為如此美麗的詩篇,讓你的孩子們終身地銘記和吟誦!

  《教師的情感和智慧》是《教師博覽》雜誌十年徵文的精選本。其中有“我最難忘的一件事”“難忘一課”、“教育有悔”、“素質教育一例”、“我與我家”等徵文活動的內容。這些徵文,大都是來自一線教師的手記,真實地記錄了他們的原生態的場景,記錄了他們的喜怒哀樂的情感,記錄了他們處理各種複雜問題的教育機智。

  我曾經說過,教育的神聖是寓於教育的平凡之中的。把教育看的過分神聖,會忽視它的平凡,遠離它的真實。把教育看的過分平凡,又會忘記它的神聖,丟棄它的使命。我們每一天都在神聖與平凡中行走,應該認識教育的這種特性。當我們讀這本《教師的情感與智慧》的時候,我們都會產生這樣的感覺。無論是劉這這的《師情母愛》,還是王曉平的《心底的照片》;無論是江建國的《家築在心上》,還是萬金黨的《第一課》;無論是那溫柔的“一刀”,還是那“用愛鑄成的錯”,我們在感受教育的普通和平凡的同時,也領略了教育的偉大與神聖。除了於永正等少數著名的特級教師外,這本書的作者都是人們不太熟悉的普通老師。但正是他們才是中國教育的真正的脊樑,在他們的學生心中,他們就是真正的教育英雄!

  其實,每個人都有兩個重要的世界————情感世界與智慧世界。一個人是否幸福,是否快樂,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兩個世界的滿足的情況。教師也是如此。而且,這兩個世界又是互相影響的。在情感世界,如果我們的老師能夠真正地把愛心給所有的孩子,真正地用心對待自己的每一次講課、每一次與學生的溝通,他一定會感受教育的樂趣、體驗教育的幸福。同時,在智慧的世界,他也一定會找到“把發現留給學生”的辦法,讓學生每一天都在期待和驚喜中度過。

教師的智慧讀後感3

  在《教師智慧的20個分享》一書中看到:教師作為一種專業,需要睿智、機智、理智、明智、大智和德智。我將它理解為,教師的教育需要智慧,智慧的教學、智慧的與學生交流、智慧的因材施教、智慧的處理每次偶發事件。

  教學的智慧體現在教師對教材的真知灼見和獨到見解,能夠於平凡中見新奇,發人之所未發,見人之所未見。不僅能夠挖掘教材的深度,更能夠用新見解、新觀點、新理論、新方法等獨創性思維的產物吸引學生,讓學生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不斷吸收成長。

  智慧的與學生交流。師與生的交流,往往缺乏平等,生與師的對話常常有所保留,有的甚至會話到嘴邊留半句。這時就需要教師運用智慧話出學生心聲,產生共鳴,再拋磚引玉、取喻明理,使學生對問題心領神會,如人幽微之境,突見"柳暗花明",豁然開朗。

  智慧的因材施教。我們常說“人最不缺乏的就是個性。”()在一個班集體中,往往會有那麼一兩個個性特別鮮明的學生,他們可能不是成績最差的,也不會是讓人最操心的,但常常是令人最頭疼的。對於這類孩子,除了必要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還需要用耐心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用恆心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再以閃光點為突破口,用機智的話語放鬆孩子的心情,增強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輔以課後輔導,逐步實現因材施教。

  智慧的處理偶發事件。我想這應該稱之為教育機智。課堂教學充滿了變化和問題,任憑事先如何周密地設計,總會碰到許多新的"非預期性"的教學問題,若是對這些問題束手無策或處理不當,課堂教學就會陷入困境,有的甚至會影響學生的向師性。面對偶然性問題和突發的意外情況,教師作為一名引路人,應當在瞬間啟用奇思妙策,機動靈活地處理。這種智慧,是一種轉化師生矛盾的藝術,更是一種正確處理教與學矛盾的技巧。

  教育智慧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與反思中逐步形成的,它能讓學生從中受到薰陶、感染、啟迪,並有所感捂,從而逐步地提高悟性,增長智慧,變得越來越聰明。擁有教育智慧的教師才能真正的做到傳道授業解惑。

教師的智慧讀後感4

  書中是這樣詮釋智慧型教師的:他們把“教師”這一職業看成是自己的生命,並把自己的生命全部灌注到“教師”這一職業中。“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是他們信奉的職業操守;以學生的主動發展為最高目標,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徵因材施教;他們把自己看成是教育活動的 研究者,在他們看來,教學就是藝術,教學就是創造;教師以自己崇高的的精神去影響學生、喚醒學生,教育因此便有了靈性和生氣。 書中著重講了解決教師課堂教學操作中的實際問題。覺得很有啟發。

  1、專心學習,成為“學者”。

  智慧來自學習。教師只有讓學習成為生命的狀態,才能讓自己的教育生涯青春永駐。教師成為終身學習者,廣採博取,才可能對教材有真知灼見,才可能於平凡中見新奇,課堂上,才可能“口含靈珠、遊刃有餘……令學生流連忘返、全身心地陶醉”。智慧型教師具有智慧,離不開原有的知識積累,更離不開長期的不斷學習。“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用心創造,成為智者。

  智慧來自創造。教育的物件是不斷髮展變化的人,這就決定了教師工作必須有要有創造性,善於反思,不斷出新,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自主創新之路。教師的創造力增強了,智慧豐富了,必然會帶出一大批擁有智慧、富有創造力的學生。

  3、培養興趣,立足課堂 。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氣氛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傾聽氣氛可以將師生的心智融為一體,達到充分的溝通。還有教學藝術的魅力是可以調動學生追求知識、探索真理的熱情與潛力,使課堂氣氛緊張而不死板,活躍而不紊亂。葉聖陶先生說:“果真要養成他們良好的習慣,最重要的是順應他們的心情。”學生具有好奇的天性,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課堂枯燥乏味,學生的注意力肯定容易分散,那麼傾聽也就無從談起了,因此教師要順應學生的心理,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天性,善於創設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總之,智慧型教師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還要勤於學習,善於集思廣益,博採眾長。“智慧型教師”應成為我們教師不斷追求、自覺探索的目標。

教師的智慧讀後感5

  教育的神聖是寓於教育的平凡之中的。把教育看得過分神聖,會忽視它的'平凡,遠離它的真實;把教育看得過於平凡,又會忘記它的神聖,丟棄它的使命。我們每一天都在神聖與平凡中行走……––朱永新這是一本平凡的書,因為文章的作者大多是默默無聞、常年耕耘於三尺講壇的普通教師。

  這是一本充滿活力與希望的書,如同它以綠色為主題的封面裝禎。書裡的每個故事,每段經歷都讓人心靈悸動,心潮澎湃不已!

  這,又是一本閃爍著智慧與情感光芒的書,它真實地記錄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靈碰撞,情感共鳴。這本書的名字是《教師的情感與智慧》。手捧散發墨香的潔白書頁,仔細品讀一篇篇樸實無華的散文,一些柔軟而溼潤的感覺慢慢從心底擴散出來。什麼時候,紙上的字已模糊成黑黑的小點?該是燈火初上時分。而我,卻仍沉浸在一個個樸實而感人的故事裡,潮溼的心情不能自拔。

  曾經躊躇滿志,滿懷豪情地以校為家,設想多年之後,桃李滿天下的豐碩成果。也曾在多次挫折之後,心力俱乏,幻想某年,某天,某日,教師的職業可以簡單到只需機械的傳授文字,數字。多年之後驀然發現,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平衡點。缺乏這個平衡點,要繞過很多彎路。而這個平衡點,就是朱永新先生所講的“我們每一天都在神聖與平凡中行走。”《教師的情感與智慧》這本書,以一個個平凡無奇的故事,一段段真切感人的經歷,充分顯示出教師的睿智與情感魅力。

  “我愛學生,對差生從未歧視過,但我更加體恤、關照他們,正是在我兒子被老師冷落了之後。”這是於永正老師在《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的感言。作為教師,從踏上講臺的第一天起,就把“愛”這個字深深銘刻在心裡。但是,愛學生是實實在在的事,需要落實到行動上。美麗的花朵人見人愛,而角落裡那些黯然神傷的毛毛草,又有幾人懂得憐愛?有誰敢坦言,你愛那些學業差、品行劣的學生呢?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忽略了這部分孩子的自尊和承受能力,只以個人好惡評判對待他們。這,正是我們教育者的失誤之處。

教師的智慧讀後感6

  讀了《做有智慧的教師》這本書以後,越來越感覺到自己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的不足,同時也感覺到自己需要學習改變的東西很多很多。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作為一名有智慧的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更需要機敏豁達的智慧,要用智慧的心靈去點燃學生智慧的頭腦;還要有完善的人格魅力,要有人情味,能夠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用愛心與責任心對待學生。反思自己的教學生涯,還存在很多的不足。

  現在想來,很多地方還需要改進。身為教師,就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蹲下身子,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交流溝通,還要有包容之心,寬容之度。要有完善的人格魅力,要有人情味,能夠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用愛心與責任心對待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樂於接近你,樂於學習你所任教的學科。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學習做一名智慧的老師,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超越自我。要有教學智慧,要有較高的教學機智,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能在課堂教學中隨機應變,遊刃有餘。在教學中還應該和其他老師一起共同探討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探討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共享成功的喜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堅持記讀書筆記、寫教育日記、教學反思等。讀完這本書,感覺名師們深刻的教育思想、淵博與睿智的大家風範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和啟發,仔細回味每一個小故事,處處精彩,在充滿智慧的字裡行間,點點滴滴無不引領著我們做一名有智慧的教育者。

  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師,還應該以學習者的身份積極主動參與和體驗課堂的多元化學習活動過程,更重要的是還要學會課後反思。每一次教學設計、課堂教學,都有不完美的環節,之後需要我們不斷的反思、實踐、創新。然後經過不斷的實踐、補充、修改、反思,教師才能逐步成長!反思是一種思考,是一種習慣。優秀的教師需要在不斷的學習、實踐、反思中,體驗成長, 感悟成長,獲取教育的真諦。我們只有不斷的探索,具有創新的觀念,創新的思維,創新的評價,學會反思,才能培養學生學會創新學習、自主學習、終生學習,才能成長為一名真正的有智慧的教師。

教師的智慧讀後感7

  最近看了《教師的智慧》一書,這本書裡的一個個的問題,一個個的案例,一個個分析都是從教師教育上發生的例項,掌握解決這些問題是每個一線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技能。書中從教師與兒童、教師與家長、教師與社群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其中在教師與家長這一方面,這本書教會教師如何更好的去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如何跟家長溝通使家園合作更有效。

  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和合作夥伴。教師有責任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任務,以便雙方能達成教育共識,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家長工作難做,但是很重要。家長一直以為孩子在幼兒園只是在玩,有的家長自己早上想睡懶覺,便很晚才送孩子來園,不重視幼兒園的教育。教師在有時間跟家長個別交流的同時,還應經常召開家長學校的交流會,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對家長進行教育引導,可以讓家長和教師保持一樣的教育觀念。家長可以親自參與孩子的活動中去,可以更快的轉變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觀念。每個學期我們都會組織幾次親子型別的活動,以便家長參與到幼兒園孩子的活動中去。

  作為從事教育職業的每一個教師,特別是我們幼兒教師,重在研究學校教育的同時,還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視家教指導工作。因此,教師與家長的互動與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將成為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我們只有正確認識和處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關係,才能共同把兒童教育工作做好。對我們來說,在雙方溝通中怎樣善於抓住時機,在隨意交談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長的心聲。怎樣有藝術的向家長宣傳、指導保教知識,還存在著一定的難度。

  如何解決與幼兒家長溝通中存在著的一些困難?我認為應該從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入手,不斷提高與家長溝通的方式、途徑與技巧。

  教師每天與家長接觸時間雖然短暫,但三言兩語中也能反映出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靈活掌握交談技巧及說話的藝術。過去,我總認為時間短,與其拐彎抹角,不如直截了當的說。於是有時當著孩子和家長就告狀,弄得家長十分尷尬,孩子也害怕。這樣,既不利於孩子克服缺點,也不利於家園配合。這本書開啟了我一扇窗,成為我學習新技能的一把鑰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開,既然選擇了教師,就意味著要面臨很多挑戰,需要尋找更多的鑰匙……

【教師的智慧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