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小班課後反思

小班課後反思

小班課後反思14篇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要怎麼寫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課後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課後反思 篇1

  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為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著故事 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作為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隻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上《唱歌比賽》的時候,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經發現有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其實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為宜,因為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小班課後反思 篇2

  在活動前我認真的分析了活動教案,我覺得最終畫畫的環節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是有必須難度的。他們也許能說、會表達,可是不必須能把自我說的用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研究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事,我把最終一個環節改成了在教室裡下一場糖果雨,我想小班孩子的天真和童趣,會更喜歡這種趣味的情景體驗,也更容易讓他們感受故事中人們的歡樂狀態。

  在整個活動的執教過程中,自我覺得還是比較流暢的,當然也會存在一些問題。當我丟擲第一個開放性問題,如果那麼多好看的糖果從天上像下雨一樣落下來,你會怎樣做時,一下激發了孩子們的想象的空間。有人說拿一把傘開啟,把糖果接住;有人說伸出雙手接住;有人說快去撿;還有人說拿個網把它們網住。孩子們的回答讓我覺得欣喜不已,沒想到他們的小腦瓜裡有這麼多的鬼點子。經過分段講述故事,幼兒基本能在教師的提問中,加深對故事資料的理解。開放性的提問如果你是天空裡的魔法師,你會下一場什麼雨?又一次為幼兒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人說下一場蜜蜂雨;有人說下一場傘雨;有人說下一場蝌蚪雨等,最終我變成了魔法師,在教室裡下了一場糖果雨(撒糖果),孩子們看到那麼多五顏六色的糖果激動不已,都想去撿來吃了,在歡樂的氛圍中結束了此次的活動。

  在這個活動中不足的地方沒有在分段講述後完整講述一遍故事,讓孩子們有一個對故事整體的欣賞。從家長的反饋來看,她們覺得這樣的活動孩子的思維活躍了,想象力得到了培養,讓孩子在歡樂中學到了一些知識。當然我也會認真聽取有些家長的意見,如要多關注那些不主動舉手發言的孩子,調動他們思考和回答的進取性。

  小班課後反思 篇3

  9月20日上午,鐵東教師進修學校幼教部的領導來到我們芳園幼兒園進行蹲點調研,為了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給我們年輕的老師學習、提升的機會,園長讓我們帶主班的老師每人上一節活動,我今天上了一節科學活動《水果來聚會》,覺得自己在教學上還有很多欠缺的地方,考慮得不是很周全,語言組織的不緊湊,設定的目標對於我們小班有點難,寶寶掌握得不是很好,老師應該適當的做些調整,能讓寶寶完成目標所要求的。以下是不足的地方:

  第一:老師活動匯入的不好,沒有調動整個課堂氣氛。

  第二:認識水果的時間很短,寶寶還沒有熟悉。

  第三:介紹水果,老師講的不夠仔細,幼兒沒有和老師互動起來。

  第四:幼兒品嚐水果的時候,個別幼兒沒有說出水果的味道。

  我覺得整個活動的氛圍很好,每個幼兒都參與進來,吃水果的時候每個寶寶都很高興。聽了領導的點評,覺得自己還有很多的東西需要學習,如:上課的時候對教材要弄明白,知道每個環節為什麼要這麼安排。為我以後的教學給予了很大的幫助。我很喜歡這樣的形式。希望以後也有這樣的機會,讓領導給我們年輕的老師多提一些教學經驗,使我們儘快的成長起來。謝謝幼兒園給了我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

  小班課後反思 篇4

  小班下學期語音常教研組“一課三研”的課題是談話活動“各種各樣的糖果”,我上的是二研課,現將我的課反思如下:

  在活動開展之前,我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請家長帶孩子逛超市,有意識得帶孩子們看糖果櫃檯,觀看糖果的品種,並品嚐糖果的味道,還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糖果到幼兒園。在家長的共同參與下,孩子們對糖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逐漸走進了糖果的世界。在課前一段時間,我經常帶孩子們品嚐糖果,每天帶孩子們品嚐一種口味或一個品種的糖果,逐漸地擴充套件了幼兒的視野,他們對糖果都很熟悉,能說出很多糖果的名稱和味道,極大地激起了孩子們的興趣。

  在教學活動中,我先以欣賞糖果畫(將各種各樣的糖果根據顏色、外形組合成一幅畫,有太陽、白雲、各種各樣的花等)的形式激起幼兒的興趣,給幼兒以視覺上的衝擊,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力,看到這麼美的畫竟然是用糖果畫出來的,而這些糖果又是他們平時吃的牛奶糖、泡泡糖、棉花糖、橡皮糖、瑞士糖……孩子們的話夾子一下子就打開了,滔滔不絕地說起來。

  然後,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幼兒的興趣人手,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並注重以幼兒為主體,多渠道地調動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去體驗、瞭解各種糖果的特性。 透過活動中“逛糖果超市”、“買糖果”、“摸糖果”、“猜糖果”、“嘗糖果”等環節,讓幼兒初步感知糖果的顏色、形狀,透過摸來感知糖果的硬、軟,透過品嚐知道糖果的不同味道,還知道一些很有趣的糖果,如口哨糖、泡泡糖,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動腦、動手,極大限度地發揮了他們的自主性、創造性。

  讓幼兒吃糖果是他們最高興的事,每個孩子的臉都像糖果一樣甜甜的,他們透過吃糖果獲得了豐富的直接經驗,並十分願意將自己的感受與同伴分享。

  本次活動的亮點是利用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又是孩子們最愛吃的糖果,作為幼兒談話活動的內容,充分調動了幼兒說的慾望,使每位幼兒有話可說。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處於寬鬆、愉悅的環境中,他們興趣高漲,積極主動的學習,真正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活動中充分調動幼兒的感官,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說一說中認識了糖果的不同品種、外形及口味。幼兒的已有經驗得到提升,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

  小班課後反思 篇5

  學前班正處於語言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我根據活動目標,尤其是教學重點、難點與幼兒喜聞樂見的遊戲形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把它適當安排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在講新課的時候,我採取邀請學生做遊戲的方式,開始課程。學生邊做遊戲,教師邊提問,並在提問的過程中,滲透本課的基本句型“誰做什麼?”、“誰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什麼時候,誰在什麼地方做什麼?”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協調發展。設計遊戲的目的要引導學生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幹,“賽”中增勇氣。把有趣遊戲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們都喜形於色,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要參加,並自覺地遵守遊戲規則,努力爭取正確、迅速地完成遊戲中的學習任務,即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在這個遊戲中,開始學生依據生活實際想出結果,慢慢的學生就會形成說完整話的思維模式,為學習其他句式做了鋪墊。

  但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學生對基本句式掌握的不牢固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在開始學習基本句式時,問題的設計、語句完整的訓練,沒能從學前班學生的實際出發,致使學生對句式理解不夠透徹。還有就是,情景設計的連線性,和沒能充分的利用所創設情景,導致學生,在後半節課的學習主動性不強。針對這些問題,我打算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及時地吸取教訓,在備課的過程中,反覆的研究教材,推敲所設計的問題是否合理,並符合學生的實際。加強情境運用與教學相結合。

  語言教學的有效方法需要我們來創造,只要我們善於把語言變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相信我們的學生定能在語言學習生活裡盡情馳騁並樂此不疲!

  小班課後反思 篇6

  活動意圖:

  秋天,我們組織孩子到“動物園”秋遊,見到了很多孩子們喜歡的動物。回來後孩子們議論著自己秋遊過程中的見聞,滔滔不絕地相互講述著自己所知道的小動物。有的孩子說:“上次媽媽帶我去杭州千島湖玩,我去了猴島,鹿島,蛇島等,見到了各種各樣的動物。”有的孩子說:“廈門海洋公園裡有海豚、海獅和海豹,它們會表演頂球,跳圈,可神奇了!。”……孩子們對動物世界充滿了好奇,古靈精怪的小猴,溫順可愛的小白兔,酣態可掬的熊貓……在孩子的眼中都是非常的可愛,是他們童話世界中的人物,也是孩子們天真世界中的一部分,我們老師為何不抓住幼兒的興趣點,藉助主題活動帶領幼兒一起探索動物的生活習性,一同去感知動物世界的千姿百態。

  活動過程:

  活動一:我喜歡的小動物

  活動目標:

  1. 願意向同伴介紹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樂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動物玩具。

  2.瞭解幾種常見動物的基本特徵,培養幼兒親近小動物、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 收集各種小動物的圖片、玩具、照片等,在班級創設自然角,飼養烏龜、金魚、小白兔等小動物。

  2. 請有飼養經驗的飼養員或家長來園向幼兒介紹飼養小動物的經驗。

  活動指導:

  一 .以組織“動物聯歡會”的形式引入,請幼兒談談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為什麼?

  老師:“小朋友,請你想一想,說一說,你最喜歡什麼小動物?”讓小朋友自由討論後說出自己的喜好。

  幼兒:“我最喜歡小白兔,因為它很可愛”,“我最喜歡小花貓,因為它會抓老鼠”,“我喜歡小狗,因為她會看家”……

  二.老師請出小動物或拿動物圖片讓幼兒觀察,引導幼兒觀察瞭解有關動物的基本特徵。

  老師:“大家看看圖片上有什麼動物,它們都有哪些特點?”

  幼兒:“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蝸牛的背上有厚厚的殼,像一座房子”,“螃蟹有八條腿,是橫著走路的”,“刺蝟渾身上下都長滿了刺”……

  三.請飼養員介紹飼養小動物的簡單常識,讓幼兒瞭解飼養小動物的基本方法。

  老師:“剛才小朋友都觀察得很仔細,那你們知道該怎麼樣關心照顧小動物嗎?我們請飼養員叔叔給我們介紹一下。”

  飼養員叔叔:“小白兔怕水,給它餵食時,注意不能讓它沾到水;小金魚的胃口很小,不能一下子喂很多的飼料,不然小金魚就會撐破肚子;小烏龜冬天的時候會冬眠,只要兩三天喂一次,把肉剁成小塊,它最喜歡了……”

  幼兒:“原來飼養小動物還有這麼多的學問,老師,讓我試試看,我也想照顧小動物!”

  四.提供條件,讓幼兒與小雞、小兔、小烏龜、小魚等小動物接觸,鼓勵幼兒與小動物玩耍,給小動物取名,培養幼兒親近小動物,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一段時期,靜觀孩子的活動,他們對動物的觀察體會有了更細微的認識,如:泥鰍的尾巴擺動的時候力氣特別的大,總是把水濺到魚缸的外面;金魚吃東西的時候用力張大嘴巴,食物進入口中後快速遊開了,螃蟹橫著運動的樣子好可愛……顯然透過一段時間與動物寶寶的親密接觸,孩子們對小動物的生活習性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提高。

  活動與反思:

  在幼兒、教師、家長的共同參與收集下,資料越來越豐富了,教室的牆壁上到處是動物的圖片,有網上下載的,有圖書,圖片上剪下的,也有小朋友和家長畫的。展示臺、櫥窗上擺了各種各樣可愛的動物玩具:小狗、小熊、小鴨、小雞,企鵝,長臂猴、大象、老虎、獅子、鴕鳥等。自然角飼養了小白兔、烏龜、金魚、小狗、鸚鵡等,一時間,整個活動室儼然成了一座動物樂園,孩子們置身於“動物王國”中,“會說話的”的環境為活動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更高了,隨著幼兒觀察的深入,幼兒陸陸續續地提出問題,如:小狗為什麼總是伸長舌頭?小兔為什麼總是怕水,為什麼它的耳朵特別長?小鳥為什麼沒有牙齒?等。教師欣喜地看到,隨著活動的逐漸開展,幼兒開始自主地進行探索活動,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我們進行了下階段的活動。

  活動二:動物王國的秘密

  活動目標:

  1. 增進對小動物外形特徵與生活習性的認識

  2. 樂意與同伴分享有關動物的趣聞,激發探究小動物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活動前期準備:組織幼兒參觀動物園,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動物的外形特徵。

  2. 收集關於動物秘密的圖片、錄影等資料,鼓勵家長課後與幼兒一同尋找問題的答案。

  活動過程:

  舉辦“小動物新聞釋出會”啟發幼兒模仿電視主持人,向同伴介紹自己發現的小動物趣聞。

  老師:“剛才觀看VCD時小朋友們看到了什麼有趣的動物?”

  幼兒:“我看到了松鼠的尾巴毛茸茸的,能當被子蓋” ,“蝸牛的殼是抵抗寒冷過冬用的”,“變色龍變色是為了保護自己,不被人發現”“小狗搖尾巴是因為它很快樂,它伸長舌頭是因為天氣太熱了”……

  老師:“你們想了解更多動物的秘密嗎?你們還想知道動物的什麼問題呢?”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著各種各樣的動物,他們充滿了好奇,提出了很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長頸鹿的脖子為什麼特別長?壁虎的尾巴為什麼斷了又會長出來?小雞為什麼不會飛?小袋鼠為什麼要藏在媽媽的袋子裡?……教師對孩子們提出的問題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鼓勵他們透過各種途徑自己去尋求答案,孩子們在家長的協助下,透過查閱圖書資料,網上查詢等方法,找到了有關動物問題的答案,在與同伴的相互交流中他們獲得了動物的知識,同時表現出極大的快樂。

  活動反思:

  “無疑則無思”,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師對幼兒提出的問題應及時給予肯定,激發他們主動探究的慾望。幼兒在尋求答案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兒的聰明才智。這不僅能讓幼兒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能讓幼兒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家長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資源,應充分發揮其最大教育效能。

  活動三:我和動物交朋友:

  活動目標:

  1.嘗試選擇用適宜的材料進行創作活動,表達對小動物的關愛

  2.進一步培養幼兒愛小動物的情感,樂於與同伴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

  活動準備:

  海報、彩色筆、紙箱、鞋盒、布條、紙屑、蘿蔔、青菜、大型積木、積塑等

  活動指導

  一.以組織幼兒觀看小兔受傷的錄影引入活動,激發活動興趣。

  組織幼兒討論:我們該怎麼幫助小白兔?引導幼兒透過回想自己生病時父母是怎麼照顧自己的,想出幫助小兔的辦法。

  二.請幼兒說出幫助小兔的辦法,並將幼兒的想法記錄在海報紙上。

  三.組織幼兒討論:辦法有了,可需要用哪些材料來做呢?

  四.分割槽活動,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辦法,自選材料,按意願分割槽進行幫助小兔的操作活動。教師觀察,適時給予幼兒支援和幫助。

  區域活動:

  操作區:投放胡蘿蔔、紅薯、捲心菜、黃瓜、青菜、米飯等。引導幼兒給小兔子做好吃的食物。

  科學區:投放饅頭、餅乾、蘿蔔、蘋果、青菜等。引導幼兒給兔子能吃和不能吃的食物分類。

  角遊區:投放若干動物玩偶、針筒、藥瓶、聽診器、娃娃家等玩具。引導幼兒給動物玩偶看病,學著照顧小動物。

  動物之家:投放盒子、箱子、積木、籃子等,引導幼兒給小兔子搭房子。

  美工區:投放剪刀、皺紋紙、塑膠袋、布、紙張、雙面膠等材料,引導幼兒給小兔子做衣服。

  表演區:投放各種動物頭飾、服裝、錄音機等,引導幼兒開展時裝表演給小兔子看。

  活動反思:

  雖然幼兒的作品略顯稚氣,但在教師眼裡,這是世界上最好的禮物,因為裡面滿載了幼兒的愛心、真誠與熱情。幼兒對於小兔子的愛護與關切表露無疑,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深深打動著我。透過這次活動,幼兒對動物的情感增加了,保護動物的意識更為強烈,但幼兒愛心的樹立不是一朝半日便可形成,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更多愛的薰陶、愛的感受、愛的體驗、愛的激勵和愛的引導,讓愛心教育伴隨孩子們茁壯成長。

  活動四:動物樂園

  活動目標:

  1. 願意用簡單的藝術方式表現自己對小動物的認識。

  2. 嘗試運用肢體語言模仿小動物的活動方式,發展動手能力和藝術表現力。

  活動準備:

  1. 收集紙碗、紙蝶、紙盒、橡皮泥等多種美工材料

  2. 提供動物頭飾、服飾、手偶等,讓幼兒進行自由表演

  活動指導:

  一.創設情境,播放《森林舞會》的音樂,啟發幼兒說一說音樂裡有誰,它們在做什麼。

  二.提議班級舉行依次“小動物舞會”,引導幼兒互相討論:自己

  要表演什麼動物,表演什麼動物。

  老師:“你們都聽過哪些與動物有關的故事?你們最想排演故事裡哪隻小動物呢?”

  幼兒:“我想演《小兔乖乖》裡的紅眼睛”、“我要演《三隻小豬》裡的大灰狼”,“我喜歡演《小蝌蚪找媽媽》故事裡的小蝌蚪”……

  三.啟發幼兒根據各自準備的節目和所扮演的動物角色,討論都需要準備哪些道具,用什麼材料來製作。

  老師:“表演前我們需要什麼道具?”

  “服裝,頭飾,動物的尾巴,房子……”

  教師進一步啟發:“我們該用什麼來製作道具呢?”孩子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來:“可以用箱子和積木來蓋房子”,“我想用塑膠袋和紙盤子來做小兔子”,“我想用紗巾來做蝴蝶的翅膀,用皺紋紙來做頭頂上的花。”幼兒的發言不禁令我讚歎,他們提出的一些道具是老師連想都沒有想到的。

  四.分組活動,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自選材料,分組進行各種動物作品的創作與準備遊戲所需的道具。

  幼兒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準備活動中,用膠粒、插塑拼插出各種形狀的鏡子;用大型積木或紙箱來搭房子;用彩色皺紋紙揉成絲帶;到娃娃家找來頭梳、圍裙、手套;用紙盤、紙杯、礦泉水瓶等廢舊材料製作出小兔子、小貓、小魚等各種小動物……

  五.交流分享,教師組織幼兒輪流表演節目,互相觀賞,引導幼兒議一議,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看哪個節目,為什麼。

  小班課後反思 篇7

  一、教學前的思考:

  課程的來源是依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和蔚鬥分園幼兒宣傳畫特色教學的要求,以教研促科研,我們蔚鬥分園在學期初就以年級組為單位進行磨課研討與交流,按照各課題的要求在每月由一位教師進行磨課,在磨課中反覆進行修改和提升,讓教師們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從而提高園本課題開展的有效性。我作為小班組的成員之一,首先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段特點,在設計和開展幼兒宣傳畫的教學活動中,一方面要考慮小班幼兒的美術總目標和要求,另一方面又要考慮到宣傳畫的教育目標。那麼,怎麼樣的宣傳畫教育才能是符合幼兒的呢?實踐證明,只有將繪畫和語言結合起來,才能使幼兒真正地感受到宣傳畫的教育意義,才能使幼兒獲得有效的收穫。

  二、小班幼兒的發展:

  小班幼兒由於年齡比較小,他們的動手能力相對較弱,小手的肌肉發展還沒有完全發育完整。所以,我在開展幼兒宣傳畫《國慶節》的教學活動中,既要考慮讓“幼兒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符合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又要從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在照顧全體的同時,也要關注幼兒的個體發展,使每一位幼兒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針對這個現象,我在開展幼兒宣傳畫活動中,主要是透過課件和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國慶節的熱鬧場面,認識國旗,從而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三、教學後的自我評析:

  在進行此次教學活動前,我在網上收集了豐富的圖片,比較充分地考慮到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於教學中幼兒出現的反應,我能夠及時有效地作出回應。總體來說整個教學過程還是比較流暢和順利的。但是也存在著不足和缺點。在匯入環節中,我給寶寶們出示的圖片北京天安門,好多幼兒都沒有去過北京天安門,沒有直觀的生活經驗,看得比較少,故幼兒說不出來,只有個別幼兒知道是我們的首都。接著,我又引導幼兒再仔細看看北京天安門上還有什麼?幫助幼兒提升對國旗的認識,瞭解國旗是紅色的,上面有五顆星,一顆大四顆小。然後,在幼兒瞭解了國旗的基礎上,激發幼兒畫國旗。最後,讓幼兒討論:如何去告訴弟弟妹妹這是國旗?國旗上面有五顆星?這個教學活動,對於幼兒來說已經對宣傳畫有了一個初淺的認識。

  四、教學後的反思:

  ①教師要善於選擇幼兒喜歡的教學內容。

  在新《綱要》中指出:“教育內容、要求能否兼顧群體需要和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都有成功感。”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我認為只有“從孩子的需要入手”,才能把“孩子是活動的主體”這句話落實到實處。本次教學活動中,我雖然抓住了幼兒的心理特徵,將幼兒放在了主體的教學位置上,在引導幼兒觀察、講述和交流中,鼓勵幼兒人人能夠拿著自己的繪畫作品,去告訴弟弟妹妹,雖然幼兒是第一個作為一個哥哥姐姐,要主動與陌生的人交流,個別膽子小的幼兒會出現退縮,但是他們還是會和同伴一起勇敢地拿出圖畫作品,給弟弟妹妹看,著是一個良好的開始,我相信孩子們在第二次的宣傳中,一定會有所進步的。

  ②教師要精心設計幼兒感興趣的教學形式。

  對於小班年齡段的孩子來說,他們的無意注意佔優勢,這時孩子的無意注意容易隨興趣而轉移,只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才能調動、激發他們的興趣。那麼,由於我出示的課件和圖片很美,一下子引起了幼兒的注意,幼兒的注意力被吸引過來了。然後,我有以自身的情感、語言等提示和感染幼兒,激發幼兒對祖國的情感,對國旗的尊重。總之,我所設計的教學形式比較符合幼兒實際情況和現有水平,讓幼兒說一說、畫一畫,使幼兒的情感、興趣得到了滿足,只有那些“跳一跳能夠到”的內容,才能引起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興趣。

  ③教師要周密考慮各環節對幼兒的發展是否有促進。

  一個成功的活動,離不開教師對每個環節精心的設計與考慮。(是否兼顧了群體需要和個體差異,是否幼兒對活動感興趣等問題)都需要教師較好地把握,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活動中,從觀察——理解——感受——體驗——交流中,感受藝術活動的美,激發幼兒再次活動的興趣,此次活動主要是圍繞幼兒的特點和生活經驗而開展的,在說畫悟畫中,感受繪畫作品的畫意。總之, 我們教師平時要多善於觀察、多思考、多去了解幼兒,時刻做一個有心人,將新《綱要》的精神切實地貫徹到自己的實踐工作當中去,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績。

  小班課後反思 篇8

  秋風起,天氣涼,一片片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在風中翩翩起舞……小班科學活動《樹葉媽媽和孩子》正是在這樣一個樹葉飄落的美麗環境下開展的。我們把1、認識、區別綠色、黃色,能一一對應找到相同的顏色;2、體驗媽媽和孩子的

  親情

  ;作為本次活動的目標。雖然,事先孩子們也撿了不少落葉,也有綠色和黃色的樹葉,但樹葉的顏色偏差較大,既然為科學活動,為了孩子們能正確的認識綠色和黃色,我們就製作了綠、黃兩種樹葉。而為了讓第二個目標達成的更好,一開始就讓孩子們進入樹葉寶寶這個角色,而我就扮演尋找寶寶的樹葉媽媽。孩子們很喜愛這個角色,也很想回樹葉媽媽的環抱,努力的按要求尋找著媽媽。

  活動一開始,我就帶著孩子們唱著《秋天》的歌,自然的進入活動,秋天呀秋天呀,樹葉到處飛呀飛,樹葉到處飛呀飛……在這樣一個情境下,孩子們以歡快的情緒唱著跳著,彷彿自己也是一片秋風裡飄舞著的小樹葉。然後把綠黃兩種顏色的樹葉一片片在手中飄落到孩子們眼前,很有落葉飄飄的感覺,再讓孩子們自由的撿起一片,放在手中觀察著,孩子們都很興奮。接著以我扮樹葉媽媽找寶寶的情境,讓孩子們自然而然的成了樹葉寶寶。然後引導孩子們觀察樹葉的顏色,並區分開來。以一個、兩個、四個、一片的方法以:我(我們)是綠(黃)色樹葉寶寶的句式再次認識區分兩個顏色。最後,以大風來的遊戲結束活動使樹葉媽媽和孩子的情感昇華。這樣有情境又有遊戲的活動孩子們興趣較濃,學習的參與性積極性也較高,但在最後一個遊戲環節中,孩子們找自己顏色的樹葉媽媽還是有個別幼兒找錯,還有個別幼兒剛剛開始還能叫清自己的顏色,可到活動結束時就忘記自己叫什麼顏色的樹葉寶寶了,我想出現這一現象也屬於正常,與孩子的年齡特點有關吧。

  小班課後反思 篇9

  這是新小班孩子們進入集體生活的第二週,剛剛稍停住哭鬧的他們,已經能正常的進入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孩子們在家中可謂是家中的寶貝,身邊有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更多人的'圍繞,“生活”一直圍繞著他們在轉。所以大多數的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性那是相當大的,從小在親人身邊,有任何事情都有親人的幫助,這樣漸漸長大但是還是喜歡在爸爸媽媽身邊,不願意去和別的小朋友有交際,不願意去自己找朋友,導致現在的孩子一個朋友也沒有。所以從此原因入手,我開展了《小兔找朋友》這個教學活動。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小兔白白每天整天的跟著媽媽,導致她連一個朋友都沒有。有一天,媽媽給了白白一個娃娃,叫她帶著自己的娃娃出去找朋友,小兔在出去的路上碰見了小黑兔和小羊,小黑兔和小羊遇到小白兔時分別都要小白兔手上的娃娃玩,這時的小白兔都答應了,於是小黑兔和小羊分別送給小白兔一根胡蘿蔔和一棵青草,白白還和他們一起玩起了娃娃家真高興,回到家他把整件事情都告訴了媽媽,好開心啊,她找到了朋友。

  這個故事簡單,但是內容很明確,我們班的小朋友在我的引導下都可以回答出小兔開始沒有朋友的原因:那是因為小兔整天跟著媽媽,後來小兔出去找朋友了,小兔很大方的將自己手上的娃娃和小夥伴一起分享,所以很快就有了朋友,在和朋友們開心的玩耍下,這時的小兔才感覺到有朋友的快樂。在我們班依賴家長的孩子,不願意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孩子還有很多,和他們講了這個故事以後,我告訴他們朋友之間要互相玩,如果你能把玩具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的話才可以有更多的朋友,每天一個人玩,什麼玩具都不願意分享的話,你會始終找不到朋友的。這節活動課上完以後,在區域活動中,我就發現孩子們會一起來玩,很搶手的玩具也是沒有再去爭奪的孩子了。有幾個孩子還跟我說,他要拿自己喜歡的玩具來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我聽到以後很欣慰,很開心。我覺得孩子們其實都很懂道理,都知道對錯好壞,只要我們老師好好引導,孩子肯定能變得很棒。

  小班課後反思 篇10

  本課的活動目標是在讓小朋友理解故事資料的基礎上會講故事,明白大人對我們很重要。在活動過程中,我首先為小朋友們介紹一個生氣的小朋友——阿貴,他為什麼不高心呢?由此引起小朋友的注意,使幼兒能有較高的興趣,跟教師一齊聽聽這個故事,在導課部分充分調動了小朋友的進取性,使幼兒注意傾聽。

  聽完故事後,引導小朋友說出,阿貴為什麼會期望這個世界上沒有大人呢?他的願望是在哪裡實現的?在夢境中阿貴在沒有大人的世界裡遇到了什麼困難?在此部分經過提問的方式使幼兒充分理解故事。能夠大膽來表述故事,進行自由的交流,鍛鍊了小朋友的理解本事、表達本事、交流本事。在練習鞏固的環節,讓小朋友們對阿貴所遇到的困難按順序進一步進行表述,在那裡進行這樣的處理是為了讓小朋友更好的理解故事,訓練小朋友們表達事物的條理性,讓小朋友們進一步理解大人在對自我的重要性。

  在授課過程中,沒能更好地、全面地使訓練幼兒的表達本事,如果在此活動中將此部分進一步深化、擴大,幼兒的本事將得到更好的培養。

  小班課後反思 篇11

  《城裡老鼠和鄉村老鼠》是一次十分有意思的語言活動,它經過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城裡老鼠去鄉下做客與鄉下老鼠去城裡做客時所引起的一系列趣味的事,引領孩子們去了解另一環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

  為了有效開展這次活動,課前我不但自我收集許多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還讓孩子收集儘可能多的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並帶到幼兒園,同時還要求孩子利用雙休日和家長一齊有意識地觀察瞭解城市和鄉下的不一樣,積累一些經驗。活動的開始,先讓小朋友一齊在投影儀上欣賞這些畫面,聆聽小朋友的介紹,然後教師提問:“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啊?給你什麼感覺呢?”在此基礎上,大家對城市和鄉村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在活動中,我和小朋友圍繞“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喜歡到城裡生活呢?還是喜歡到鄉下生活?經過辯論會的形式進行討論,鼓勵幼兒大膽闡述自我的意見。孩子的精彩回答讓我讚歎不已,感觸很深。我深深喜歡這些孩子們。

  其實,城裡和鄉下都有自我最美的地方,城市老鼠和鄉下老鼠都為自我的家鄉感到驕傲,孩子們都說了自我喜歡城市和鄉村的理由,相信只要是適合我們自我的都是最好的。此刻我們的城市和鄉下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和變化。農村的生活條件也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異常是我們居住的地方,我們必須要珍惜此刻的幸福生活。活動中孩子勇敢的辯論是整個活動的亮點。

  在語言《分房子》活動中,結尾部分我設計了語言遊戲“接龍”,讓孩子在孩子的提問要求下嘗試接答結果,“因為天氣太熱”(所以我要洗澡,所以我出汗了,所以要開空調……)“因為我愛吃蔬菜”(所以我的身體好,所以我長得高,所以……)

  結尾部分的設計,將故事教學與孩子們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絡,這樣有助於幼兒更好的掌握“因為……所以……”的句式。“因為……所以……”是一個因果關係的短語,將這個短語的學習運用在語言遊戲中,比較貼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能有效地調動孩子們的情緒,為幼兒正確使用短語“因為……所以………”作了鋪墊。讓幼兒能主動學習,敢於嘗試思索,說出不一樣的答案,較好的體現了幼兒的嘗試精神,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小班課後反思 篇12

  活動目標:

  學習區別大小有明顯差異的物體,並能正確表達什麼是大,什麼是小,發展初步的目測本事和比較本事。

  活動過程:

  首先出示教具,先是兩個娃娃,分別取名大大、小小,讓小朋友一齊來玩,初步學會大、小概念。隨後拿出椅子,比較大小,最終由小朋友自我比較。

  反思:

  隨著新《綱要》要求的“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趣味”,“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等觀念的提出。幼兒園數學教育正發生著從“注重靜態知識到注重動態知識,從注重表徵性知識到注重行動性知識,從注重‘掌握’知識到注重‘構建’知識”的重大變革。

  數學排序活動的組織首先要明確其概念及其特點,在這個教學活動中並沒有很好明確這一點,導致幼兒只是在教師的固定模式下進行必須的按順序排列,而沒能發揮幼兒主觀能動性找出排序規律。活動資料設計上較趣味,但對於小班來講有點簡單。雖然活動中的組織較好,但在對幼兒的引導上有待加強。孩子在活動中自主探索性不夠強。慾望。

  我們在進行主題活動《春天來了》的過程中,很多孩子表現出對春天發生的自然現象很感興趣,可是圖片和教師的講解已經不能吸引孩子們的眼球和興趣了,於是在設計這個教案時,我就注意到這幾天的天氣,一向是以晴好的天為主,所以我就設想了在室外上這個活動。開始上課時,我就很神秘地對孩子們說:“今日教師要帶你們去外面上課,你們想不想去?”安排孩子在草坪陰涼的地方坐好以後,我就引導孩子說“你們抬頭看看,春天的天氣好嗎?”孩子們都說“好”,我套用歌曲的歌詞第一句話“春天天氣真好”引導孩子說話,我說“公園真好看,你看到公園裡哪裡好看?”引導幼兒說出“花兒都開了,楊柳樹枝對著我們彎彎腰”。同樣的方法我又引導孩子們說出第二段的歌詞“蝴蝶姑娘飛來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兒一跳一跳又一跳”。之後我就對孩子們說“春天真好,教師把剛才你們說的話,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我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後,問“孩子們歌曲裡你聽到了有什麼?”當唱第二遍時就請孩子們跟著教師輕輕的唱,這時我用很慢的速度再請孩子一齊輕輕的唱,同時請孩子們跟我做簡單的動作,邊唱邊做。最終我就請配班教師放歌曲《春天》的錄音磁帶,我就領著孩子們一邊圍著草坪學蝴蝶飛,一邊唱。不知不覺中一節課就在我和孩子說說唱唱做做中結束了。由此次活動後我發現:

  (1)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發揮其進取性、主動性。活動開始,就請幼兒去戶外有陽光有樹蔭的地方,使得孩子對這個活動很期待。經過教師的提問和引導,孩子們會很欣喜的看到,原先歌曲中的資料竟然是平常看到的東西,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並且活動進取性也提高了,不是一節普通的音樂課所能到達的效果。而教師的作用也不再是簡單的教授知識的人,而是孩子們的玩伴,就在旁邊適當引導,把孩子說的話整理一下,然後編成完整的歌曲。

  (2)創設良好的環境,讓幼兒邊玩邊學。藍天白雲,紅花綠草,暖暖的陽光使孩子沉靜在大自然的和諧中,身心能夠放鬆。教師改變以往的教育者的身份以同伴出此刻孩子面前。時而用神秘的聲音,時而用歡快的聲音吸引著孩子。給孩子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沒有顧慮的邊做邊唱,不怕說錯,不怕唱錯,能開心地跟著教師唱起來做起來就已經到達教學目的了。

  (3)選擇適宜的環境很重要。

  到戶外上音樂課對於我們託班的孩子來說還是存在必須的困難的,雖然大部分的孩子能夠做到有始有終上完課,可是一小部分的孩子容易出現自由走動渙散的現象,所以除了要請配班教師做好配班工作外,場地的選擇也很重要,要避免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人和物出現,這樣才能到達教學目標。

  小班課後反思3

  手在人的個體發展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多才多藝的手”這一主題中,我們創設了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引導幼兒瞭解自己的手,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自己的手。透過一系列的學習活動,讓幼兒發現自己的手是多麼靈巧,多麼獨特,多麼多才多藝,這樣的發現使幼兒對自己的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自豪感。“開啟來嘗一嘗”這一科學活動,則很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很好地感受到了手的用途及成功帶來的喜悅之情。

  在活動前對本次活動作了充分的準備,事先讓幼兒自帶了各類食品來園,有袋裝的、盒裝的、散裝糖、堅果等,各類不同的外包裝都一應俱全,好讓幼兒在活動中充分學習不同食物外包裝的開啟方法。活動在幼兒感興趣的零食的驅動下順利展開。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與學習不同食物外包裝的不同開啟方法,活動分了兩部分而進行。第一部分是學習如何開啟袋裝、盒裝的食物。活動由我一一出示袋裝、盒裝的代表性食物匯入,透過提問的形式讓幼兒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這一環節中,幼兒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踴躍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難能可貴的是,幼兒都想出了很多與他人不一樣的想法。之後,讓幼兒付諸於實踐中,從親身實踐中驗證自己想法的可用性。

  當幼兒順利開啟各種外包裝時,都顯得十分興奮,他們在實踐中充分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之情。活動第二部分,學習剝花生、瓜子等有殼的食物,相對於第一部分而言較難,因此這一部分重點示範講解。由於瓜子、花生的體積較小,不易於幼兒觀察,因此藉助於展示屏,透過展示屏示範、講解剝的技巧,幼兒們學的很投入,還不時地提一些自己的小意見。在之後的操作過程中,絕大數幼兒都能順利完成,除個別幼兒忍不住要用嘴巴咬,在我的提醒下,也都能試著用正確的方法剝殼。很快,幼兒們用自己靈巧的小手完成了剝殼的任務,最後我們一起享用了自己的勞動成果。在吃的過程中,還滲透了“和同伴分享食物”的品德教育,讓幼兒改掉獨佔的壞習慣,體會共同分享的喜悅。

  活動目標基本是達到的,小朋友們在吃中學到食品開啟的不同方法,並理解了撕、擰、剝等詞。尤其是在活動中感受到了手的能幹,激發了幼兒動手的慾望,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要學著自己做的簡單道理,還充分感受到了與同伴分享食物的喜悅之情。

  小班課後反思 篇13

  玻璃球是幼兒非常熟悉的東西,那麼用玻璃球能畫畫嗎?怎麼畫呢?孩子們都非常的感興趣。

  活動一開始,我便創設了一個故事情境來匯入活動。透過結合幼兒自身的實際情況,我說:“現在天氣冷了,小朋友們都穿上了漂亮的棉衣戴上了漂亮的手套,小熊也想要一件漂亮的棉衣和一雙漂亮的手套,我們來幫幫他好嗎?”孩子們都興奮的說:“好。”這一環節充分激發了幼兒的興趣,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然後我又出示自己的範畫讓幼兒欣賞,引導幼兒在欣賞範畫的過程中感受美並激發他們創作美的慾望。但是當我出示了範畫後問道:“這件衣服漂亮嗎?”時,孩子們的回答竟然是不漂亮。是啊,對於小班孩子來說,衣服上這些亂七八糟的、五顏六色的線條看著確實不美,需要我們老師給與其一定的審美引導。但是,對於這麼小的孩子我又一時不知道該怎麼來跟他們講解這由各種雜亂線條構成的抽象美了,於是我便說:“哦,你們覺得不美啊,可是小熊可喜歡這樣的花衣服了,我們再一起幫他做幾件好嗎?”他們都說:“好。”在這一環節中,我想如果我能事先有所準備,可能便能更好的接住幼兒投過來的“不喜歡”的這個球。

  而在接下來的幼兒操作環節,也出現了很多問題。首先,由於沒有人手一個的盒子,所以幼兒只能分組輪流操作,這使得整個活動出現了較多的等待時間,到最後才輪到的孩子都等得有點不耐煩了。其次,由於現有的盒子太大而使得衣服變得很小,彈珠蘸了顏料放進盒子裡很難被滾到衣服和手套上,而且由於盒子大稍微滾一滾彈珠上的顏料就都被盒子吸過去了,使得我們得不停的換彈珠,這就更加延長了活動時間。最後沒辦法,我只能讓孩子們每次操作的的時候一下多放幾個彈珠進去,這樣總算滾到操作紙上的機率也有所提高了。

  透過本次活動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覺得以後若再開展此類活動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得保證有充足的活動材料後才能開展,如人手一個的盒子、足夠的玻璃彈珠等;其次盒子不應太大,比操作紙稍大最適宜;最後,顏料調的不能太稀,太稀玻璃彈珠上很難滾上顏色,這樣也就大大影響了滾畫的質量。

  小班課後反思 篇14

  本次音樂活動——《小老鼠和大懶貓》音樂選自海頓的第94交響曲片段,音樂有較明顯的強度與力度變化。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在活動中結合故事、課件、遊戲等形式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強度、力度的變化,並引導孩子用身體動作的幅度力度的變化來表現樂曲力度的變化。孩子在扮演小老鼠走路的時候,能分辨出音樂的輕重,根據輕重聲音,他們一步一步有節奏地走,也給這個音樂很好的表現出來。透過本次的欣賞活動初步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也存在著許多的不足。《驚愕交響曲》中的“驚愕”,我可以在剛開始引出的時候,鋪墊詞語“驚愕”;雖說有圖譜的出示幫助幼兒理解整段音樂的結構,但是總體來說圖譜的利用還是不夠,可以與音樂配合;吃餅乾的環節可以省略,用動作代替;在胸飾的擺放方面也需要我再仔細考慮,我是不是可以事先在教室裡貼好或者貼在黑板上,讓幼兒自己來撕取,這樣一來也減少了幼兒注意力的分散。

  整個活動,幼兒的參與性很高,興趣也很濃,我可以在以後的藝術教學中,多多開展此類的音樂欣賞教學活動。

【小班課後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