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總結範文> 校本教研工作總結

校本教研工作總結

校本教研工作總結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專案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總結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校本教研工作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校本教研工作總結 篇1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校本研修已成為教師可持續發展的有效平臺,本學期,我從實際出發,把堅持校本研修作為專業化成長的必由之路,進行網路研修和校本研修,從實踐困惑出發。樹立以人為本,以校為本的理念,加強合作,相互切磋,取長補短,不斷養成自我學習與自我反思的習慣。研修結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增強研修意識,以研究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了更好的作好下學期的工作把這學期的個人研修工作做一下總結:

  1、以自我學習為依託,自悟《科學課程標準》的精神,以自學、做文摘的形式,瞭解其內容。一學期聽了許多課,不僅提高了自身素質,更開拓了教學思路。

  2、以教研活動為依託,展示課堂教學。感受實際教改情況,撰寫心得體會,教學隨筆,教育敘事,每週參加校本教研活動使自己的業務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3、在學校領導聽課指導時,實現新課程改革下真正的拓寬教師的視野,拓寬教師的知識面,見識面,不做井底之蛙。領導們精闢的闡述,從挖掘教材入手,激發學生興趣起點,不僅從理論上進行了講解,同時結合更多的實踐經驗進行精心的剖析,使我如獲至寶,茅塞頓開。有一種“山重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領導們的引領,領導們的點撥,使我能撥開雲霧,找到自己的方向,給自己做好定位。

  名言道:“生活不是守株待兔的遐想,不是消極的自我研究,不是情緒化的虔敬神明,只有行動才能決定人生價值”。我會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嘗試,從能夠改變的地方開始,不斷探索,向著更高的目標邁出堅定的步伐。

  校本教研工作總結 篇2

  根據市教育局及教育局教學研究室“以校為本教研”相關精神的要求,結合我校教育科研發展實際,教導處、教科室近年來的工作圍繞“加強備課,聚焦課堂,落實管理,關注質量,建設隊伍”為工作主線。多渠道、多層面進行教學質量監控;加強校本研修,大力提高教師教育理論水平,特別注重了青年教師的發展;以課題結題為契機,以新課程的實施為核心,組織實施課程資源開發;以教學研究活動為載體,落實教研組教學研究工作,開展學習研究,促進教師業務能力及科研能力的發展。近年來教導處、教科室狠抓工作落實,取得了豐碩成果,圓滿完成了制定的工作計劃。

  一、落實教研過程管理,狠抓教學質量

  1.加強集體備課。結合學習借鑑“東廬經驗”的要求,向教研組、備課組提出了集體備課明確具體的要求,要求集體備課定計劃、定主講人,有記錄、有研討,明確教研組的工作重點是集體備課,進一步強化教研組資源共享的意識;經過教研組相互交流討論、學習觀摩集體備課,寫出評夜大及反思,提高了集體備課的質量。

  2.完善教學常規、教學質量考評制度。常規考核辦法理順了教學管理的內容,它分為:備課、上課、聽評課、作業佈置與批改、學籍管理、年級組工作、考務工作、臨時性工作,該辦法著重加強了“課堂教學”的管理,能有效地規範課堂教學行為,“質量考評修改方案”注重了“學科打總體戰、班級打總體戰、年級平衡、突出合作精神,彰顯骨幹力量”。

  3.建立起年級質量監控體系。在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考核”的框架下,各年級建立了學生“家校聯絡冊”、建立了學生成長檔案、學生表揚激勵辦法,學生學習規範辦法。

  4.建立學生評價教師考核制度。每學期學校行政組織學生評價教師,並及時公佈評教結果;落實教學日誌的填寫,及時反饋教學資訊。

  5.按要求開齊開足課時。綜合實踐活動課內容有:每學年為期一週軍訓活動,一週校園實踐活動,規範學生行為習慣,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

  6.注重課堂教學的研究。每學期期初由骨幹教師和有經驗的教師上交流彙報課,經常開展“師徒結對子”、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等活動。

  7.教學科研培訓常規一體化,本年度,我們重新規劃了教學常規、教育科研、校本培訓內容,制定了《教師教學科研考核條例》,它的內容包括:教學科研培訓考核辦法、學科表格式工作計劃、學科表格式工作總結、班級測試成績表、期中期末成績分析表、聽課記錄(學校新課程課堂評價)、培訓交流記錄、讀書筆記及心得體會、學期校本培訓自評。它的產生既方便了教師的使用,也便於教導處、教科室的考核。

  8.自本年度開始,學習借鑑“東廬經驗”教學經驗,全面推行師生共用講學稿制度。

  二、加強教育教學研究

  1、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 努力營造教科研氛圍。繼續使用好《江蘇教育研究》、《蘇州教育》、《張家港教育研究》等教育科研刊物。徵訂、宣傳和發放好《張家港日報.教育週刊》。組織教師特別是新教師認真學習素質教育理論,鼓勵他們不斷實踐、探索、積極嘗試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積極參加市教科室和教科片上的各項教科研活動,努力完成上級有關部門佈置的各項任務。積極參加市教科室組織的“全國教師論文大賽”、“中小學各學科優秀論文評比”、“關於評選優秀教育論文”、“20xx年蘇州市中小學資訊科技教學論文及案例評比活動”、“第七屆中小學、幼兒園課堂教學改革交流”和團市委舉辦的“第六屆讀書節”等活動,並積極參加新教育實驗工作現場會。響應《少年日報張家港版》(初中版)的徵稿工作。送參教師論文和學生習作多篇、發表和獲獎多篇。教科室還聘請專家熱情指導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研究,督促他們積極參與教科研工作,積極撰寫論文,參加各類競賽。本年度教師在各級各類教育教學刊物發表的論文21篇,其中省級以上21篇;論文獲獎3篇,其中省級以上1篇。

  2.辦好教科研刊物,強化教科研管理。為切實有效的提高學校教師的教科研能力,本學期我們開刊了《護漕港中學教研》(教師版)(已出了四期),學習理論,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強化科研。為了積極貫徹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方針,充分發揮教科研工作的潛力,本學期我們還成立了清音文學社,開刊了校刊《清音》(已出好了兩期),積極讓學生參與。並開展學生習作徵文兩次,共收到作文100多篇,60多篇將編入下一期的校刊。積極指導學生的寫作實際,本學年經教科處指導和推薦在市縣級報刊發表的學生作文6篇,獲獎多篇。

  積極配合學校全面工作,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骨幹教師的培養。按照市教科室的有關標準,評出了校級骨幹13人,其中4人已選送本年度教學能手、教壇新秀的評比,3人選送上市級評優課。規範資料建設,對教科研資料進行微機管理,努力提高我校教科研工作的管理水平。

  3、認真落實課題研究,切實提高教師素質。20xx年底,我校已完成《對處境不利導致發展滯後學生的幫扶教育》這一蘇州市“十五”立項課題和張家港市教科規劃課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研究,已順利地結題。並根據蘇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和張家港市教科室有關檔案精神,認真規劃落實 “十一五”課題的選題工作。在選題規劃中努力做到四個“重”——重學習、重選題、重設計、重實際。並組織學校教科研骨幹認真學習“如何選課題”的有關知識和素質教育理論,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學校成立了總課題組,著力培養了一批教科研人才。

  當然,對學校已結的兩個課題,我們的看法是:立足於研究成果,進一步理論概括,並廣泛地應用於實踐,使之真正地有益於我們的教學,而不是流於形式,課題一結就一了百了。為此,我們選取了課題期間交流過的優秀論文和教師在幫教過程中的經驗個案彙編成冊。

  為配合學校的中心工作,使學校的教科研氣氛真正濃厚起來,本學期開學初,學校教科處在校行政和黨支部的統一部署下,與其他科室一起對41位年青教師進行了“業務培訓”。為他們的教學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9月中旬,學校教科處與教導處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組織了新一屆的“結對拜師”工作。新(指年青教師)老教師簽訂了協議,確立了師徒關係。並組織他們認真學習工作要求和考核細則,使他們明確目標。要求新老教師在學習與指導的同時,如實填好“月報表”,重視資料的積累工作。期末,新老教師對一學期的“結對拜師” 工作進行了總結,老教師還對新教師進行了“評估”。據統計,本學期新老教師相互聽課262節,其中指導老師上的指導課總計123節,新教師上彙報課149節。新老教師的聽課總量為421節。不少年青教師的工作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為調動雙方的積極性,學校組織全校30週歲發下的年青教師開展了教學基本功比賽,對獲獎教師頒發證書並給予獎勵,同時,對指導教師的工作也進行了考核與獎勵。

  總之,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比以前有了較大的進步。但儘管做了不少工作,離上級要求還相差甚遠,我校教科研的管理工作還有待於進一步規範,全體教師的教科研意識還有待於進一步增強。在新的一年裡,我們將不遺餘力,努力工作,爭取更大進步。

  校本教研工作總結 篇3

  新課改實施以來,我校堅持以人為本,樹立“教師專業化發展第一”的思想,以教學為中心,堅持走“教、研、訓一體化”的校本教研模式,組織全校教師進行新課程的研究與培訓,加強基本功訓練,完善集體備課制度,深入開展課題研究,增強教師的科研能力,使校本研修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催化劑。現將一個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倡導閱讀,豐富積澱,規劃發展軌跡

  如何讓我校教師提高整體素質,適應課改形勢,是擺在我們面前急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們結合實際,遵循在職教師培訓的規律和特點,採取“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集中培訓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為每個辦公室訂閱教學資料和專業書刊,保證教師能觸手可及,隨時翻閱,為教師有效閱讀提供了便捷的平臺。學校還要求教師經常撰寫教學隨筆、案例,並精選優秀文章編輯校刊,展示教師的理論成果。

  學校規定每位教師從價值追求、教學業務、教育科研、發展策略等方面客觀、全面地進行自我審視、自我剖析,確立發展目標,制定專業發展方案,並努力做到主動實施,不斷檢測,反饋效果。這種“以目標促行動、以行動促成長”的做法,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了科學的導向,使教師的精、氣、神有了極大改變。

  二、校本研修,團隊合作,組建學習共同體

  良好的學習共同體,可以營造開放、民主和批判的研討氛圍,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為此,學校建立了旨在促進教師間互相學習、共同實踐、共同成長的學習共同體,將教師學習的範圍擴大,形成立體、互動的培訓機制。

  集體備課:集體備課目的是讓教師就某一問題進行討論與研究,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在思維的碰撞中產生火花,在團結、平等、合作中實現“教學相長”,幫助教師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學思路。學校實行:集體備課制度化、規範化,嚴格按“個人鑽研→集中研討→主筆寫稿→個人加減→自我反思”的程式進行,針對性較強,有效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學沙龍:我校定期舉辦各種主題沙龍活動。學期初,由學校面向全體教師發放問卷進行調查,瞭解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中面臨的問題與困惑,還有大家普遍關注的有關課程改革的熱點問題、焦點問題和疑難問題。經過梳理整合後發給教師,作好準備。論壇當天,隨機抽取教師姓名確定當天的交流發言者,力求讓全體教師都參與到教學研討中來,改變過去部分人唱主角、研討“一言堂”的狀況。

  部落格群:基於網路的虛擬環境裡,利用部落格構成具有共同學習任務的學習團體。教師之間經常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因而在成員之間形成了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氛圍。交流隨時隨地發生,使教師自主學習與合作研究完全脫離了傳統教師教研的時間和空間的約束。

  讀書會:讀書活動在網路化時代對培養教師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學校有計劃地佈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分“個人閱讀、寫讀書筆記、小組討論、主題發言”四部分組織開展讀書活動,讓團隊學習把教師個人的學習行動轉變為教師共同進步的動力。

  名師工作室:教師專業成長不但要學習已經格式化、系統化的教育理論和方法,還要探索和學習處於隱性狀態的專業知識,從而實現教師專業成長。學校充分發揮名師示範引領作用,成立名師工作室,讓工作室成員相長相攜,共同讀書、共同探討、協作研究、指導幫扶。

  教師學習共同體將校本培訓與教師專業成長聯結起來,實現教師個人發展與共同體發展的平衡,使教師在實踐、反思、學習、合作和分享中實現專業發展。

  三、搭建平臺,注重“實戰”,提供發展機遇

  實現教師的有效成長,要把教師放到大環境中去,在實踐中磨練,在“實戰”中提升。為此,學校努力抓實“四課”,透過“合作中學、實踐中學、反思中學”為教師有效成長搭建平臺。

  磨練課:即一課多上,備課→上課→反思→研討→重新備課→再上課。對於執教者而言,經歷了“放下”、“提升”的“磨課”體驗,在互動交流中整合他人的智慧,在多次的思維碰撞中提升自己的認知,並內化為自己的自覺行為,達到超越課堂,超越教材的理想境界。

  異構課:即同課異構,在比較中互相學習、揚長避短、共同提高。創設了開放的學習環境,開發了立體的教育資源,既引發了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又可以長善救失,博採眾長,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研討課:透過教師之間的研討和集體備課,以達到打造高效課堂,精品課堂的目的,其意義不僅在於每節研討課所蘊含的研討結晶,更在於教師參與的整個過程,這是一個系統的、動態的、全員參與的“學習”過程,使教師間合作性、積極性大大提高。

  展示課:學校充分發揮名師的示範作用,規定每學期名師至少上一節展示課,這對於引導教師運用新課程理念於課堂教學實踐、探索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教學相長,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導向和借鑑作用。

  這些做法立足於教師發展之本,為教師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了空間,創設了寬鬆、和諧的人際關係,營造了人人都是參與者的氛圍,突出了教師的主體性、互動性。

  四、專家引領,同伴互助,提升專業素養

  專家引領、同伴互助是加速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機制,學校的做法如下:

  走出去,請進來。學校有計劃地組織骨幹教師外出學習,到南京、佛山南海、深圳市內等地聽名師講學;積極參與市、區、街道開展的各種教研活動;認真組織好教師的假期學科培訓,邀請市、區、街道學科教研員蒞臨學校舉行專題講座。“走出去,請進來”讓教師從宏觀教學理念到微觀課堂教學策略,都得到了洗禮,教育教學技能迅速提升。

  實施青藍工程,落實師徒結對制度。學校將中青年骨幹教師和新教師結對,建立“傳、幫、帶”的促進機制,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力量。師傅對徒弟的思想、業務進行全面承包,學期末,舉行徒弟彙報課。可以說“師徒結對”既促進了彼此之間共同發展、享受共同成長的快樂,又營造學習型教師團隊,還極大地加速了教師的專業發展程序。

  五、立足課題,以研促教,打造研究性團隊

  紮實開展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本學期,我們立足於五項區級規劃課題,紮紮實實開展課題研究工作,加強研究的力度和研究過程的監控,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以課題研究提升課堂教學效益,打造一支研究型的團隊,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

  語文學科《學生寫作成就評價的案例研究》繼續深入推進,肖豔文、田文秀老師積極探討習作講評課的新模式。肖豔文老師以“話開心”為專題,進行學生一類話題的作文評改。田文秀老師以“評學結合收穫多”為話題,指導學生從多種角度來評價別人的習作。廖玉琴老師以本班為實驗,開展細緻的作文評講實驗,教會學生寫批註、表達自己的感想等等,並將這樣的方法做了一個專題講座,輻射到整個四五六年級備課組,給大家頗多借鑑。其餘的課題組成員也積極參與,用先進的理念來指導自己的作文教學,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數學組在王會軍老師的帶領下,組織教師對《小學生數學錯題成因及其對策研究》進行了調查研究和開題論證,大家合理分工,團結合作,撰寫的開題報告收到區教科培中心教科所李庚靖所長的高度評價。

  英語科組圍繞整體語言教學的理念開展了大量的實踐研究,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20xx年9月,經過討論確定,把原立項課題《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研究”》變更為《小學英語整體語言教學的.研究與實踐》,遞交了轉題申請書和中期檢查報告。課題實施過程中,英語科組開展了教師的“五個一工程”活動,即圍繞整體語言教學的理念“讀一本好書、設計一份優秀教案、上一節優質課、寫一篇教學反思、寫一篇優秀論文”。科組教師人人都參與了課題研究,做到了“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發展”,具有我校特色的整體語言教學模式也已初步構建。20xx年12月,我校探索出的整體語言教學模式還在區“深化教學研究,建立優質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展示周活動中展示。

  我校校本研究工作務實高效,一批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劉恩懷等一批青年教師前往江蘇無錫參加全國NOC(即全國中小資訊科技創新與實踐活動)比賽,分別在課件製作、課堂教學創優、英語網路教研團隊三個專案中榮獲二等獎;王麗芳老師獲街道英語教師基本功比賽綜合一等獎;黃志雁老師獲街道青年教師朗誦比賽一等獎。

  今後工作設想

  1、進一步建立健全各種研訓制度,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把校本教研工作和年度考核、評優評先、獎金福利掛鉤。

  2、建立教師個人業務及教研組工作檔案,以便更好地記錄教師個人及教研組的成長曆程,展示校本教研的成果。

  3、強化反思意識,要求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深入分析,總結教學教學的規律,積極撰寫優質論文並投稿,學校彙編《教學反思集》。

  校本教研工作總結 篇4

  喜悅伴著汗水,成功伴著艱辛。本學期我繼續努力工作。為了使自我在校本培訓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加強自我的業務潛力,提高自我的綜合素質,從各個方面不斷提高完善自我。為了更好地開展以後的工作,現就以下方面做如下總結:

  一、在業務方面

  我樹立優良學風,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新規律。鑽研教材,寫好每一個教案,上好每一堂課,多聽同組同事的課,多學習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另外,為業餘時光多學習資訊科技,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

  二、課題研究方面:這學期,我繼續進行“在自由練筆中提高學生的習作潛力》的小課題研究工作,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學生的習作潛力顯著增強,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是我對這項課題的研究充滿了信心。

  三、理論學習方面:本學期,較為系統的學習了《課程標準》,《新課程實踐》,《行走課堂》等理論書籍,武裝了頭腦,對新課程的認識顯著加深,課堂操作潛力顯著加強。

  四、善於總結:自我在教育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嚴以律己,從小事做起,當學生的表率。從小事中總結大道理,不斷改善自我的教育方式。

  五、用心參加上級領導組織的各項教育教學學習活動

  提高自我的教研潛力。用心訂閱對教育教學有幫忙的刊物,學習其中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不斷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學水平。

  六、在課改中,多和同組的老師一齊備課,一齊商量課堂中出現的問題。

  尤其在閱讀教學中,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在課堂中怎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怎樣培養學生探究性的閱讀潛力,最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七、勤於動筆,善於積累總結教育教學中和班級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

  從這些事情中,不斷反思自我的教育教學行為,對於好的做法積累經驗,對於不好的做法及時反思及時改正。以此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學水平。

  八、善於將自我積累

  總結的一些做法寫成論文,鍛鍊自我的寫作潛力,本學期,寫成體會文章累計二十多篇,收穫真的不小。

  校本教研工作總結 篇5

  本學期我校教研工作在縣教研室的指導下,在本組教師的大力支援下,認真貫徹“科研興校,教研強校”的發展戰略,以課程改革為核心、教學質量為中心,切實提升教師的教研、教學水平。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了工作的主動性,注重教研的實效性,積極發揮校本教研的主導作用。回顧本學期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以“上好課”為主題,紮實開展校本教研工作。

  教師的科研能力來自學習,來自實踐。為了幫助教師進一步提升,我們把“上好課”專題的理論學習與校本研訓作為校本教研最重要的環節。本學期,我校以基於課堂的常態問題為研訓目標,以業務學習、組內聽課為載體,採用問題徵集研討和專題講座為研訓方式,大力加強了校本研訓的力度,取得明顯的效果。

  1、開展“上好課”專題研修活動,結合“上好課”校本研修書籍開展了紮實有效的自學和集體培訓活動,本學期開展了二次“上好課”專題聽課活動。

  2、帶著問題上好教研課。以教研組為龍頭,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問題,圍繞問題以聽課、評課等形式來解決問題,落實、促進上好課活動的開展。

  二、深入開展好課題研究工作。

  開展校本教研,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增強教師的責任性,是做好教科研工作的必經之途。因此,教研組要求課題組成員做到

  (1)帶頭上好課題研究課並寫好教學設計;

  (2)寫好一篇質量較高的圍繞課題的論文、教學反思、教學案例等。

  三、以校本教研為目的,多形式開展校本教工作工作。

  1、開展“上好課”專題研討活動。採用專業引領、崗位自學和實踐反思、教師個體的自主學習和實踐應用等形式開展各項培訓工作,努力提升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教學水平。透過專題培訓,使得全體教師能夠熟悉教材的編排結構,掌握教材的知識點和重難點,瞭解學生,並掌握新課程新技能,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強化課堂反思的意識,初步具備課堂教學反思與研究的能力,促進教師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開展了“課堂教學問題解決”的集體研討活動。透過問題收集、問題研討等方式,教師能夠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量化觀察,尋找問題,並分析問題的成因,以及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嘗試解決。

  2、加強理論和業務學習,繼續開展校本小課題教研活動,認真做好活動筆記;

  3、開展了校本研修活動。利用教研組活動針對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開展問題研討,從問題教研中到啟示獲得教學經驗。

  4、開展新教材研討活動。在教研組牽頭下,梳理了新教材,瞭解教材內容,領會吃透教材編排意圖,為更好的實施新教材打下了基礎。

  5、為了開展教師優質課大賽,同時是為了透過賽事活動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提升,本學期還開展了全組教師課堂教學大比賽活動。在這次活動中,,課堂上展示教師每個人教學特色,他們以個性營造獨特的課堂教學獲得了很好效果,同時也為自己教育生涯抹上了靚麗的一筆。

  四、認真開展常規教學教研工作。

  本學期我校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的過程性管理。

  1、繼續實行教案、作業的月查制度,認真組織好檢查工作並做好記錄。

  2、繼續做好質量檢測工作。開展單元檢測活動。做好單元分析小結,並及時與老師們交流、反饋。並及時組織了每次檢測的試卷分析。細緻的工作,提升了教學的實效。

  五、存在問題

  1、在教學問題研討實施上不夠紮實,很多教師的反思流於形式,隨意性較大,重點深入的反思很少。

  2、在校本教研活動中,圍繞問題開展各項教研活動的意識不夠,活動實效性不強。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努力,不斷改進工作,進一步發揚我校重視教科研的優良作風,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強化教科研一體化意識,落實好立項課題的科研實驗工作;為教師開展教科研活動創設更廣闊的空間,積累更多的成功經驗,透過教師實踐探索和研究,使科研帶動教研,以科研創出自己的特色,以科研提升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不斷提升校本教研工作的層次與水平。

  校本教研工作總結 篇6

  20xx年上半年的一學期的校本教研工作結束了,回首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本學期,我們進行了課堂教學改革,學習杜郎口的先進教學模式。我的課堂環節力爭做到備課、預習;課堂教學展示;運用遷移,總結評價。教學過程分六個步驟:預習交流;確定目標;分工合作;展示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執著地思索、認真地鑽研、積極地參與,努力地探究。既想抓穩抓實、又想求異求新。我發現單調、沉悶的課堂變為了生動、活潑的生命化課堂,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合作學習改變了部分學困生的學習態度。有了合作學習,同學間你追我趕,小組間互相競爭,暗暗叫勁。所以,多數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不交作業的少了,做題的正確率高了,生字錯誤的少了,效率提升了。 可見,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只要你自信地走上講臺,走上你人生的大舞臺,就會舞出屬於你的獨特風采!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

   二、教師的“導”,一定要導之有據,會導,善導,因勢利導。而在導讀教學的思想與風格方面,我受錢夢龍老師的教育影響最深.錢老師摘自了葉聖陶先生在給一位語文教師的信中的一段話回答:“語文教師不是隻給學生講書的。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看書讀書的。一篇文章,學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奧些的地方,隱藏在字面背後的意義,他們就未必能夠領會。老師必須在這些場合給學生指點一下,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囉裡囉嗦,能使他們開竅就行。老師經常這樣做,學生看書讀書的能力自然會提高。”錢老師實實在在按葉老的這些話去做了,他以課本為物件,以教會學生閱讀為目標的“多重對話”(師生對華、生生對話、師與文字對華)。他的課堂中,注重了與學生真心交談,從多重對話中真正學會了閱讀,達到了“不需要教”境界。這也是錢老師導讀藝術所追逐的預期目標。

  三.將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個性化的評價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彰顯學生的個性風采與發展潛能.首先,在班級裡設定了學生評比欄.這裡的設計凸顯了學生個體與整體之間的密切聯絡,對於學生的進步和提高起到了重要的督促與檢測作用.可不要小看這小小的一塊天地,它在學生心目中卻有著神聖的地位.學生常常會在下課時數一數自己得到了幾顆標誌,也經常為自己不如別人而不斷努力,更會為別人多得幾個標誌而耿耿於懷,還會為此和別人爭得面紅耳赤.就拿我們班的星星評比臺做例子吧:每個星星上是五個人 (一個組)的地方,我們班共40人,分為8個組,也就是8顆星.而如果這一組的每個成員都得到一顆星此小組就得到一個月亮,如果能得到兩個月亮就會進升為一個太陽.這樣就將個人與小組之間的評價有效的結合起來了,最終推動了班級的整體提高.小小的評價表可蘊藏著大智慧呀!

  以上所述是我本學期的一點摸索與鑽研,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會更加努力的鑽研業務,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校本教研工作總結 篇7

  如果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中國教育發展的里程碑,那麼校本教研就是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的助推器。以校為本,是當前世界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議題。而校本教研則是以學校為核心,重視學校人力資源的整和以及社群資源的利用的一項有意義的工作。校本教研是一種參與、合作、共享的活動和文化。

  我校本著以上思想,一直以來踏踏實實地開展校本教研工作。開學初,在全體老師的研討下,我們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校本教研工作計劃,嚴格有效的工作制度,並在以後的實際工作中逐步完善各項制度。我校以提高老師的專業水平和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所面對的問題為物件,以教師作為研究的主體,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體制,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化組織。

  經過我校教研領導小組的商議,決定將全校老師分為語、數教研組和科任教研組,各教研組每週進行一次教研活動,每次教研堅持以課例為載體,透過實際課例找出有價值的問題,大家共同討論解決,教研中還深入瞭解並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推廣老師們的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不斷提高全校教師們的教學水平和校本課程建設與管理能力。

  校本教研是一種多方面、全方位的合作,是一種合作、分享、交流、提升。教師自身的實踐僅是校本教研的前提條件,但如果沒有橫向的支流和縱向的專業引領,教師將會使自己處於孤立無援之境地,如果只有同一水平層次的橫向交流,沒有專家或其他高層次人員的專業引導,又有可能造成低水平的重複。所以我們堅持校本教研三位一體的模式。即示範引領

  校本教研工作總結 篇8

  我校在贛榆縣教育局的領導下,依據本學期的校本教研計劃,結合我校的實際,積極探索,為提高教學治理和教研水平推進課改,建設師資隊伍,提高教學質量,初步做了一些工作,現簡要回顧如下:

  一、轉變觀念,增強教研意識

  開展校本教研是推進課改,加快教育教學創新的客觀要求,是學校建立教育特色,提高辦學水平、提高學校品位的重要舉措,是提高教師素質,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徑。我校全體教師能充分意識到只有充分開展校本教研,才能使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順應改革的潮流,不斷向前推進。我校教師都能樹立教研意識,積極參與教研活動。

  二、整體佈局,形成規模

  依據我校的實際情況,按照輕重緩急,難易程度,明確主攻方向,全校整體佈局,統一規劃。各教研組既有統一教研活動,又有單獨活動,教研分散與統一相結合的方式組成。

  三、加強教學研究,注重實效,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教學質量。

  1、 抓好教學常規的治理工作

  在當前課改的理念下,探求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不偏離常規教學。我校認真的抓教師的教學評估細則,這樣促使教師不僅面向全體學生,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2、加強教科研隊伍的建設和培訓工作,努力提高任課教師的教研理論水平和教研工作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體現課改新理念。

  在學校工作基本穩定的基礎上,根據當前課程改革的需要,我樣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新的教學思想和新課程標準。結合各學科的課標,依據學生的實際進行說課、評課、教學設計等活動,並進行論壇,這樣激發了全體教師積極投入到教學教研中去,注重實效的活動,不僅提高了教師的課堂質量,也提高了教師的業務能力。

  (1)、開展了全員性的教師論壇,並且對較好的論壇材料進行了經驗交流

  (2)、組織全體任課教師,進行了一次學習《新課標》測試活動

  (3)、採取"自學"與"互教"相結合的形式,把校本教研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要求各任課教師自學收集資訊資料,新老教師結對子互學,新教師學習老教師的經驗,老教師學習新教師的新觀念、共同提高。

  (4)、做好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開展競技活動,展示青年教師的風采。本學期計劃每位青年教師做到了"六個一":每月寫一個典型的教育教學案例、設計一個具有新意的教案、上一節具有教改新意的邀請課、寫一篇板書或硬筆書法作品。進行一次聽課交流、每週寫一篇教學反思。

  (5)、要求老師積極參加學校、教育局組織的各項活動,並把反饋情況記入教師考核業務檔案。

  四、加強對教研工作的監控、檢查、指導、反饋,建立評價體系,確保教研工作落到實處,收到了實效。

  ①學校領導深入一線,參與和指導教研工作。為此項工作把關定向指導,做到心中有數,參與到教研活動組,共同進行研究。

  ②充分發揮教研組長的作用,要求教研組長按開學初制定的計劃按時組織活動,加強集體備課和對新教材的研究,為新課程實施奠定基礎。

  ③建立評價體系與考核掛勾。學期末學校對上述工作進行了檢查、反饋、總結,並記入了教師業務考核檔案,評出了優秀教研組。

  五、今後工作設想

  1、及時修改並健全各種研訓制度,為使各項制度得到更好的落實,學校將設立檢查督導小組,負責督促檢查各種計劃、制度的執行情況。

  2、教研與科研相結合,發揮課題帶動策略。本學期末我們將根據學校實際,確立研究課題,利用假期指定教研組及個人研究的子課題,要求每位教師將自己確立的研究專題在每週教研活動中探究,然後在自己的課堂教學、貝殼、教學成績及撰寫論文中體現出課題實驗的價值。

  3、建立教師個人及教研組的檔案,以便更好地記錄教師個人及教研組的成長曆程,戰士校本教研的成果。

  4、著手校園文化,讓牆壁說話,讓校園說話;儘快將圖書室整理好對全體師生開放,並陸續購入師生急需的好書,營造學習氛圍,建立學習型學校,要求教師沒每學期至少讀2本書,並寫出有價值的讀書筆記4000字,同時每月進行一次讀書交流,使教師樹立終身教育的思想,提倡教師向書本學習,向同行學習,向學生學習。

  5、研究從反思開始,培養教師的反思意識。要求教師對自己的行為包括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分析,提出問題並能從他人的行為中得到反思,同時在日常的工作中,還要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要求教師課課有反思,養成課前、課中、課後反思的習慣,教師將自己最滿足、最有價值的反思提交教導處,學校組織中心組的骨幹成員進行身月,彙集反思集。

  6、改革備課,實行集體備課制度。計劃從語文、數學教研組開始實驗,組內成員全員參與設計,一人執筆,分單元備課,課後對教案的執行情況人人寫反思。

  7、建立共同願景。鼓勵教師個人的自我超越,建立個人願景,指定個人發展規劃;建立教師群體的共同願景,既建立每一位教師都真心向往並願意為之奮鬥的目標。

  總之,儘管在校本教研工作中,我們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和上級領導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不斷地加大校本教研的工作力度,把這項工作做好做實,提高教師的教研能力,為新課程的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使我校的教育教學再上新臺階。

  校本教研工作總結 篇9

  我校以“育人為根本,教學為中心,管理為重點,課改為動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辦學思路,確定了“自主學習、實踐創新、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育人目標和“科研興校、育人為本、規範管理、辦出特色”的管理目標,摸索出一條“倡導民主、發揮自主、全員參與、逐步深化、主動發展”的教學新路子。

  一、以校本研修為載體,立足於教師專業化成長

  校本研修為教師的成長開闢了捷徑,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了保障。力爭使每一位教師都成為專業知識淵博、教學藝術高超、勇於探索、敢於創造的適應時代發展的教師。課改背景下的校本研修極大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我校的校本研修,是基於“因為教師,為了教師,發展教師”的目的,營造了濃郁的學習氛圍,浸潤其中,每位教師在對自己重新定位、思考的同時,教育教學行為也在迅速地轉變著。

  1、讀書明理感悟昇華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當讀書成為生活,才具備當教師的資格。”在資訊化時代的今天,教師的學習尤為重要。為此我們制定了以校為本的學習制度,每學期制定學期的學習計劃,落實教師讀書規劃。讓教師們讀蘇霍姆林斯基等中外教育家的教育論著,研究全國優秀教師的教學案例等。利用業餘時間閱讀,並寫下學習心得,定期舉辦教師讀書交流會,讓教師親近書籍,在閱讀中與大師對話,在交流中與同伴溝通。閱讀使教師的精神亮麗了起來,內涵豐富了起來。

  2、專家引領明確方向

  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一項複雜而又系統的工程,需要有專家的引領作保障。我校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為教師與專家、教研員直接對話與交流搭建平臺。如我們聘請鄭州市教研員連柯老師到我校指導我校的校本教研,並直接與教師進行對話;趙校長組織一部分骨幹教師到河北衡水中學、山東杜朗口中學參觀學習等,本學期我們還多次組織教師到開封、鄭州等地聽課學習,讓教師有時間、空間與專家、外校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感悟,在感悟中昇華,提升教師的專業化素質。同時我們還充分發揮我校、骨幹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透過開展師徒結對、上示範課、研討等活動為教師搭建對話的平臺。

  3、建設校園網路開闊教師眼界

  面對“知識爆炸”的現實,極具海量資訊的網路便成為人們的最愛。我校把網路作為提高教師專業成長的又一平臺,建立了我校的網站,開通了校園網、寬頻網等網路資源,學校安裝了6個多媒體教室,建立了一個電子備課室,為各個辦公室配置了兩臺電腦,購買了教育教學軟體等。高效利用網路優勢,實現資源共享,開拓了教師的視野,提高了課堂教學藝術。

  4、合作研討共同提高

  我校把備課、說課、上課、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集於一身,構成了五位一體的大教研形式,其具體模式是“三階段兩反思”,即三次教學,兩次評課、兩次反思。這個三次教學是指一人連上三次同一節課,兩次討論安排在每次教學之後進行,最後一次教學進行全校展示,等到最後一次展示完畢之後,教導處、教研組所有成員坐下來反思本次活動的情況,彙總資料,並進行概括提煉,寫出課例研討總結,明確今後努力的方向。在本學期共開展三階段兩反思活動中,共有17位教師參加了上課,其中楊靖冉、馬改紅、牛玉霞、張桂蓮、張丹五位教師執教的課獲得一等獎。

  校本教研工作總結 篇10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就應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教而不學,工作就將平庸;教而不研,教學就會凝固。尤其在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的今天,校本教研則更顯出它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舉措,是促進學校內部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為了提升辦學品味,實現育人目標,我們實驗中學緊抓課改的契機,以研促教,以研興校,大膽實踐,銳意進取,在校本教研製度建設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網路,確保教研機制的暢通執行

  學校成立了以校長任組長的教科研領導小組,並建立了“教研、教務處——教研組——備課、課題組——教師個人”四級教研網路。以教研、教務處為中心,層層負責,逐級推進。

  校長是學校建立以校為本教研製度的第一責任人,學校領導成員更是校本教研的身體力行者。我們深知,有了搞教研的領導,才會有一個熱心教研的教師群體,領導如不沉於教研之中,教師也很容易袖手旁觀,或者蜻蜓點水,做一些表面文章。因此,我們根據領導組成員的不同學科特長,人人分包教研、備課、課題組,參與並負責指導、檢查、督促所包教研組的一切教研活動。學校出臺了關於校本教研的各項規章制度,對四級教研網路中的每個主體都制定了較為詳細的要求,並把教師參與校本教研的情況和學校的《教師積分管理辦法》掛鉤。

  二、強化師資培訓,搭建校本教研的學習平臺

  教師是校本教研的主體,教師隊伍的素質是校本教研的客觀因素,建立和完善教師教學研究制度是構建校本教研製度的根本。要使教師在教育改革的洪流中永立潮頭,不被淘汰,並且有所發展、有所成就,就必須為他們提供學習的機會,搭建學習的平臺。

  1、抓好教師讀書工程。

  學校在經費十分緊張的前提下,為每位教師訂購了一份學科雜誌,並新近購買了上萬元的課改書籍和電教軟體,供老師們借閱和使用。《走進新課程》、《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風景這邊獨好——一位家長心目中的洋思中學》、《敬畏教育》、《走進校本教研》、《不朽的智慧》等理論專著或刊物,是學校要求教師必讀的內容。我們還創辦了《教師學習園地》、《班主任學習園地》及《實驗中學報》,以便老師們及時瞭解前沿資訊,關注教育動態,開闊教學視野。老師們每人每學期完成一本學習筆記,學校定期檢查,量化評比。

  2、邀請專家來校指導,實現專業引領。

  校本教研是基於學校,以學校為單位進行的,但我們認為它決不能只侷限於本校,參與者當然也不應該完全是本校的人員,專業研究人員是校本教研中不可缺少的因素。離開了專業人員的學術支援與專業引領,校本教研會產生低水平反覆的危險,自然很難得到理論的提升。因此,我校曾先後邀請(略)。專家們的來校指導幫助老師們揭開了校本教研的神秘面紗,讓我們解開了不知從何處入手開展課題研究的困惑,進一步加深了我校教師對課改新理念的理解,堅定了老師們開展教學教研工作的信心。

  此外,我們還誠聘(略)。教研員與我校一線教師的合作,是理論與實踐關係的重建。教研室幾位老師的參與無疑可以為我們的校本教研帶來新的資訊和新的理論支援,能給同組研究人員以智慧和思維的啟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

  3、啟動了“115實中教師外出培訓工程”。

  我們在“骨幹教師培訓工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教師培訓制度,擴大了培養範圍,拓寬了培養物件,將全體教師納入專業培養計劃之列。迄今為止,我校共花費8萬多元,先後派出70多名業務能力強,善於研究的中青年教師赴江蘇、西安、延安、榆林等地學習考察、接受培訓,共138人次。而且凡是外出學習的教師歸校後都必須當好“二傳手”,在全校教師大會上作詳細的彙報,說認識、談體會,將外地先進的教育理念、課改經驗為我所補,為我所用,從而做到“一人學習,全員受益”,實現資源傳導和共享,有力地促進了教師業務水平的整體提高。

  三、逐步完善教研、備課、課題組管理制度,營造“百家爭鳴,共同成長”的學術氛圍

  課改實驗是一件十分艱鉅而複雜的工作,光靠教師“單槍匹馬”必定難以取得成功,因此,教研組、備課組、課題組便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它將直接關係到學校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在強化教研、備課、課題組的建設方面,我們做了如下努力:

  (一)深入開展集體備課,注重實效

  集體備課是校本教研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集體智慧、個人特長,體現同伴互助的精神,讓教師從彼此身上汲取靈感和創意,從而使個人專業水平得以成長,學校整體教學質量得以提升。

  1、操作方法

  ①確定集體備課次數

  [組內每學期的集體備課次數應至少與本組教師人數相符,如:組內教師共五位,那麼該組本學期集體備課至少開展五次。]

  ②確定備課內容

  [各組根據學科特點及本冊教材的結構情況進行選擇,每次的備課任務可以是一課,也可是一個課時。]

  ③個人準備

  [每次活動只針對同一課進行,組長提前佈置任務後,組內成員便要投入到認真地備課中去。]

  ④集體研討

  [大家就自己的教學設想暢所欲言,相互借鑑,相互啟發,使彼此成為教學資訊和靈感的巨大來源。]

  ⑤最佳化設計

  [透過交流討論,集各家之長,避自己所短,最佳化自己的教學設計。

  ⑥公開授課

  [每次活動只選一位老師承擔本組公開授課任務,授課人選由組內在集體研討之後透過抽籤來決定,並要確保每學期每人都有講課機會。]

  ⑦聽課評課

  [組內成員都須參與聽課評課活動,評課不可流於形式,授課亮點當然可以提,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卻不能避而不談。要求評課做到“三個一”,即:找出一個“亮點”,指出一個“缺點”,提出一個“金點子”。]

  ⑧自我反思

  [每次集體備課,組內教師都要撰寫教後反思,思收穫、思困惑,將教學中的得失物化為文字。]

  2、強調事項

  ①集體備課是一項群策群力、凝聚集體智慧的活動,深入地交流研討是提高集體備課成效的關鍵。所以討論之前,人人都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而不是等坐在一起時才去準備、去思考。研討過程中,大家都是平等的參與者、爭辯者、商榷者,人人都要踴躍發言,不可只是坐視旁聽,或敷衍了事。

  ②集體備課並不是幾位老師把各自的教案進行比照、融合、提煉,然後大家拿著相同的教案去上課,而是要求每位執教者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歸納、提升和再創造,使自己的教學既充滿集體的智慧,又能體現個人的風格。忽視個性,如出一轍的教學有悖我們開展集體備課的初衷。

  ③如果說課前的精心準備是保證上好一堂課的關鍵,那麼課後的自我反思卻能幫助我們一輩子上好課,然而這一點常常被忽視。集體備課倡導老師們要會反思、常反思、善反思。需要老師們透過堅持撰寫教育日記、教學後記、教學案例、教育隨筆、教學論文等途徑,將課改中的得失物化為文字,進行教學反思。著重思考六個方面:思成功之處,記下創新亮點;思失敗之處,尋找改進措施;思機智之處,留下瞬間感悟;思學生的不同見解、思課堂上出現的問題,思今後的改革創新。教後反思的撰寫可長可短,即使隻言片語也都是極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

  3、制度與措施

  ①各年級各學科均須開展集體備課活動。

  ②由備課組承擔集體備課任務,備課組長為負責人。

  ③各小組根據本組情況確定備課時間、地點、內容,併發通知給校級領導及教務、教研處。

  ④組內的每次集體備課活動都要有詳細的備課情況記錄,包括備課時間、參加人員、備課內容、討論意見等,記錄內容由備課組長儲存,並於期末同本組其它活動記錄及工作總結一併上交教務處。

  ⑤教務、教研處隨時檢查各組集體備課情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集體備課制度,提高集體備課效率。

  (二)以課題促課改,以課題促教學

  校本教研必須有符合實際的課題研究為依託,才能促進教師教研質量的提高,而最有價值的課題,則是實踐中產生的問題。

  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學生在作文中寫到:“我最討厭的一件事——上學。討厭死了,見他的鬼去吧,我要把書扔進高壓鍋裡,用小火煮上一天,拿出來再用錘子砸、砸、砸,再浸入濃氨水、濃硫酸、濃硝酸——用棒球棒打,狠狠地打、摔,送入火爐,燒成灰。最後為它拍張照,留作倖福的紀念。”這個學生能有如此豐富的想象力,應該很有潛質,但為什麼竟對上學如此的深惡痛絕?又如:課堂上,我們老師講得唾沫橫飛,可學生為何硬是聽得昏昏欲睡?再如:課後作業佈置不少,可為何總是收效甚微?學生記憶英語單詞費盡心血,可為何仍在老師考查時腦中羞澀?在教學實踐中,有太多這樣類似的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而這解決的過程,便成了最有意義的課題研究過程。

  明白了課題研究的實質,我們就更堅定了廣泛開展研究的信心。自課改實施以來,我校教師連續申報立項市級課題5個,縣級課題9個,校級課題14個,參與研究者共106人,基本達到科任教師人人有課題,人人搞研究的目標。為了將課題研究工作引向深入,我們多次邀請市、縣教研室專家來校指點迷津,並積極召開了課題組工作彙報座談會。教研、教務處隨時進行督導檢查,要求各組積極開展調查分析,要重視相關資料的收集,及時掌握同類課題研究的動態,忽忘撰寫研究論文和實驗小結,將研究過程中的點滴感受付諸於筆端,用文字記錄下來。更重要的是能圍繞所研究的課題,積極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將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

  從課題的立項到現在,我們花費了大量的資金,而且也深深地感覺到,開展課題研究的確不容易,但我們始終相信,它必將對解決老師們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改進教師教學方法,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從而提升整個學校的教學質量,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專題研討,經驗交流

  我們要求各組要針對教學中遇到的現實問題,經常性地進行專題研討。要圍繞課改中存在的熱點問題,進行對話交流。教研組每兩週活動一次,備課組每一週活動一次,有計劃、有計錄、有總結。學校在宏觀調控的基礎上,還透過組建,“學科教研論壇”“經驗交流研討會”等形式創設寬鬆、民主、和諧的學術氛圍,一個好的經驗,變成了多個人的經驗;一個新的嘗試,大家一起關注完善;一個新的觀點,大家一起銘刻於心。一次次的“共鳴”與“爭鳴”使老師們不僅收穫了理論,與收穫了反思與實踐的勇氣與信心,使我們深深地感到要使課程改革穩步推進,校本教研就必須落到實處。

  (四)成立“青藍工作室”,“以中帶青,以師帶徒”,構建教師專業成長的“溫情小屋”

  根據不同的學科,我們成立了語文、教學、外語、物理、化學、政治、歷史七個“青藍工作室”,每個工作室均由同一教研組內經驗稍有欠缺的青年教師與業務精湛、又有改革創新精神的骨幹教師組成,每室四、五人,按照要求開展活動,從備課——研課——導課——磨課——上課——評課全程參與,全員參與。案例研討、論文評點、形式多樣,茶座式、沙龍式不一而足。

  “精品課”:發揮作為導師的骨幹教師的引導示範作用,每一單元提供一堂觀摩或研討課,供組內成員學習。

  “教學爭鳴課”:工作室內教師選擇同一教材上課,同課異構,比較討論,取長補短,求優摒劣,以求螺旋上升之效。

  “會診課”:組內指定一青年教師上課,針對其教學的一個環節或一個方面,組內討論診斷後,該教師再上直至滿意。

  “錄相反思課”:學校將分批、有序地為所有科任教師自選的一節課進行全程實錄,以便授課人能以旁觀者的身份全面審視自己的教學,發現得意之舉,找出不足之處,從而更有效地改進自己的教學。“青藍工作室”的成員將有優先錄製權。

  這樣的一個學術團體,改變了以往“師徒結對”的一對一,研討氣氛不濃,冷冷清清,孤孤單單的弊端。“學而無友必然孤”,這樣一個工作團隊,大家相互請教,廣泛交流,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導師沒有高高在上的權威,學員沒有低人一等的拘束,思維在這裡碰撞,操作在這裡完善。年青老師找到了自己學習的方向和討教解惑的物件,而導師的主動性大大增強,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體現點,暗中較勁,發揮個人所學,把本工作室的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各個團隊喊出自己的口號——“為自己鼓掌,為別人鼓掌”、“你的成功裡有我的付出,我的成功裡有你的汗水!”。團隊成員之間努力建立一種視彼此為工作夥伴和朋友的全新觀念。學校教研水到渠成地實現了教研工作重心的下移、從“輸血功能”到“造血功能”的轉變。

  四、以競賽為平臺,大力提升教師教科研水平

  定期舉辦“課改之星”評選大賽,重建評選制度,凸現三大亮點:

  亮點一:在常規課堂教學、平時教案兩大評比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充和豐富,增加了教師平時教學情況學生問卷調查、賽後反思、平時作業佈置及批改三個部分,使其評價更加全面。

  亮點二:課堂教學評價方面,力求體現“以學論教”的課改新理念,除了關注教師的專業水平、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式的選擇等因素之外,更著重去關注教師引領下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交往、思維以及目標達成狀態。

  亮點三:透過三屆比賽激烈地角逐,學校共有(略)等16名樂於探索、勇於創新的青年教師脫穎而出。但錘鍊骨幹、樹立典型僅是我們舉辦這一比賽的目標之一,同時,我們也力求借此活動來推動全校聽課、評課教研活動的積極開展。所以,我們要求參賽選手必須在組內透過預賽後產生,凡具備參加“課改之星”評選大賽條件的教師均需參與組內預賽,於是,聽課、評課活動蔚然成風。“課改之星”競賽的平臺,不僅為老師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也有力地促進了全校教研活動的開展、教師整體素質地提高。

  五、在“合作、競爭、共贏”精神的指引下,開展豐富多彩的校際教研活動

  (略)

  六、建立教師校本教研檔案,積累校本教研有形成果

  學校給每個教師建立了《教師個人成長檔案》,目的在於:記錄教師的校本教研成長過程,展示教師的個人素質與奮鬥成果,為檢查和評價提供真實依據;建立積極的反饋調節機制,促進教師積極的自我反思,發現並診斷個人成長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補救,促進教師間相互學習,體驗成功,激勵教師不斷進取;學校領導可以借教師個人檔案瞭解本校教師隊伍的優勢與不足,發現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產生的經驗,並及時推廣,形成自己學校的特色。

  “教師個人成長檔案”的內容:1、內容清單:即每一項的具體名稱,可使記錄檔案一目瞭解;2、教師基本情況(個人簡歷);3、榮譽證書;4、自己最信奉的教育格言;5、教育感悟;6、工作計劃和總結;7、成果記錄:課題研究,獲獎論文、教案、發表作品等;8、教學隨筆、教學反思、教育教學案例(教育教學中的小故事);9、課例研究;10、業務學習筆記;11、教師綜合素質考核情況;12、教育教學業績。

  七、重建教師考評制度,推動校本教研工作持續性發展

  在對傳統考評制度反思的基礎上,我校重建了能夠真正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教科研考評制度。在原來“教壇新秀”、“教學能手”、“課改之星”、“學科帶頭人”的臺階的基礎上,又增設了“教科新秀”、“教科能手”、“學術帶頭人”的評價體系,促進了教師的個性發展。

  此外,我們還制定了相應的《教師教科研獎勵辦法》及《先進集體和個人評選辦法》,對教科研成績突出的教師及教研、備課、課題組及時予以表彰獎勵。而且把教研成果也作為評選優秀教師、職稱晉級,甚至是能夠參加外出培訓的重要條件。

  考評辦法包括了教師本人在內的多元參與和多樣化評價方式方法結合的原則,客觀真實地反映教師師德、教育觀念、知識素養、專業水平和教科研情況,促進教師有效反思,不斷進取。主要評價方法:①教師自我評價(10%)。②教研組評價(10%)。③教科研領導小組評價(20%)。④學生評價(10%)。⑤家長評價(5%)。⑥教學成績評價(45%)。

  八、艱辛探索中,成果初見端倪

  在與校本教研同行的探索中,我們實驗中學上下一心,努力實踐,收穫了令人欣慰的成果:

  (一)學校的飛躍

  短短五年時間,一所剛剛起家的初級中學竟一躍成為一所有口皆碑的“市級示範初中”,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而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學校教科研能力的增強有著莫大的關係,與學校建立的“科研興校,科研興師,科研興教,科研興學”這一執行體系是分不開的。

  (二)教師的成長

  (略)

  (三)學生的發展

  (略)

  課堂上,艱難生澀少了,生動鮮活多了,愁眉苦臉少了,會心微笑多了。學生們積極地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盡情體驗著與老師、與其他夥伴同品共享的學習愉悅。

  九、問題與反思

  當然,校本教研作為一種新的理念,新的行為,我們還是剛剛起步,在開展校本教研的嘗試過程中,我們還存在有許多困惑和不盡人意之處。

  1、校本教研中的案例研究還停留在表面上。

  2、教師間雖然有了同伴的互助與橫向支援,但仍需更多縱向的引領。

  3、少數教師對教學研究的認識仍很膚淺,認為開展研究就是要著書立說而且還會給正常的教學工作帶來額外的負擔,部分教師參與教研活動仍處在“要我做”的狀態,還沒有真正理解“教學即研究”的內涵。

  4、我們的理論水平還不高,有許多寶貴的東西我們還不善於發現而總結,這是很可惜的,這就更需要加強學習,豐富我們的頭腦,培養我們的研究精神,提升我們的研究能力。

  5、校本教研經驗不足,急需向其他先進學校學習,來提高校本教研的質量。

  十、發展思路

  1、繼續強化教師的研究意識,探索校本教研激勵機制

  “以研興校,以研促教”,絕大多數教師對此在理論上是明晰的,但在實際教學中,傳統的經驗管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我的書”的苦幹作風,仍然佔有一定的市場,科研對於部分教師來說仍處於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局面。而真正意義上的校本教研應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出發點,生根於老師們的教學需要,才能真正興起並逐步壯大。

  外在約束是基礎,內在激勵是昇華。我們將繼續努力激發教師發展的慾望及潛能,使校本教研真正成為教師職業生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學校文化的一個不可或缺內容。不斷地引導老師們堅持終身學習,在危機意識中超越自己;堅持教育敘事,在教學智慧中發現自己;堅持行動研究,在把握規律中端正自己;堅持教學交往,在師生溝通中發現自己;堅持參與現場,在關係活動中提升自己;堅持合作反思,在總結經驗中提高自己;堅持協同跟進,在借鑑他人中完善自己。

  2、重視案例研究,倡導深入反思中提升自我

  一個好的案例,往往代表一類典型事件,它的來源不僅包括課內,也包括課外,不僅包括教法、學法,還包括教師、學生的成長等方面。針對我校過去案例研究浮於表面的不足,我們將要求老師們在今後的每個學期都要進行一到兩次案例分析,以便對自己已經發生的教育事實或故事進行追述與反思。這些故事如果不加以整理和研究,過後便煙消雲散,而稍加關注,並作剖析,就可從中感悟到某些共性的、規律性的東西。教師把這些故事轉化成教育案例的過程,就是一個重新認識、整理自己教育思維的過程,它可以促使教師對自身實踐進行反思,以提升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

  3、加強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搭建網路教研平臺

  今年,我校將投資建立教師電子備課室和校園網,為了提高多媒體裝置的利用率,切實開闊教師教學視野,改進教育教學手段,我們將定期組織全校教師進行集中培訓。並要求每位教師除了透過豐富的網路資源學習校外教育教學先進理念,教育科研的實踐創新等相關內容外,也需積極地將自己的教學反思、優秀設計、優秀案例、教學實錄等放到學校網頁上,同教研組的教師網上跟帖評論。

  4、“想教師之所想,急教師之所急,”進一步完善校本教研的服務制度。

  校本教研的服務,包括專業支援、校本培訓經費、資訊、物資等方面的保障,就目前來講,最主要的是建立教師教研專業支援制度。

  學校要創造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工作的專業支援環境,和專業研究組織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聘請教研人員做學校的教研指導,並透過開展深入且頻繁的專題研討、教師與專家對話、學術報告、名師講課等活動,提高教師教研能力和學校教研的整體水平。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展望未來,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我們將在新課程“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的廣闊天地裡,讓生命與使命同行,憑藉“校本教研”這一平臺,在執著教學的背後痴心不改地探索教育的真諦,昇華教學的行為,用行動來擦亮教育的夢想天空。

  校本教研工作總結 篇11

  本年度我努力工作,為了使自己在研修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加強自己的業務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從各個方面不斷提高完善自己。現就以下幾方面做如下總結:

  一、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樹立優良學風,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新規律。鑽研教材,寫好每一個教案,上好每一堂課,多聽同事的課,多學習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另外,為業餘時間多學習資訊科技,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

  二、不斷加強學習

  只有學習,才能不斷進步和成長,讓學習成為提高自己的渠道,讓學習成為我一生的精神財富,做一名學習型教師。

  1、自主學習:根據自己的專業發展階段和自身面臨的專業發展問題,自主選擇和確定學習書目和學習內容,認真閱讀,記好讀書筆記。

  2、網路研修:積極參加網路培訓活動,聆聽專家的講座,領略專家科學的教育理論和先進的教學方法,耳目一新,百聽不厭,從根本上轉變了教育觀念。在工作中,使我能夠再遇到與講座中類似的、或其它棘手的問題時,學會理性的思考和冷靜地處理方式。

  3、教學設計:精心設計教案,聽取領導和同事的意見。

  4、各級培訓:透過省青少年活動中心科技類、心理健康類教師的培訓,使我懂得心理健康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自殺充分說明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比身體上的健康更為重要。在今後的研修學習中,我將繼續努力學習,力爭使我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時間跨進了20xx年,作為一外教師,不能停止不前,不能放鬆要求,活到老學到老,要為我們的學生負責,為教育負責。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和專業學術水平,增強知識更新能力,從各方面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因此,我制定了個人研修計劃,具體如下:

  一、研修要求

  1、提高自身素質。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敬業愛崗,任勞任怨,淡泊名利、不求索取,把提高自身修養作為第一研修內容,從小事做起不斷進取,超越自我。

  2、加強理論學習。積極參加影片會,認真學習專家的理論,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透過參加集體學習及自學等方式提高自身素質。

  3、立足常規教學。以上好每一節課為前提,不斷總結和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逐漸突顯出個人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

  二、研修內容

  (一)、配合活動中心,完成本職工作任務。

  (二)、多讀書。讀書,使人充實豐盈;讀書,使人靜心明智。廣泛閱讀各類書目,不斷充實、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寫下讀書筆記,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真正做到靜心靜神,沉溺於書中,讀出意味、讀出情趣。做到“讀”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三)、本學期精心設計一節公開課,作好教學反思。

  (四)積極參加各級培訓。

  (五)積極探討“三主三自六環”教學模式。

  總之,作為校外教師的我要不斷學習,尋求創新,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到校外教育中。

  校本教研工作總結 篇12

  本次活動的目的是進一步研究濰坊市教科院“五四一”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我區英語教師的課堂授課水平,培養教壇新秀。高新區教研室對此活動十分關注,武際金副主任親臨現場、東明中學的孫校長也觀摩了本次活動。

  本次活動由以下兩個環節:

  一、聽課、評課。

  楊叔萍主任多年來注重研究課堂教學,今天她又展示了一節讀寫課,把讀寫課的基本步驟透過授課形式展示給大家,讓老師們從中領悟。課後楊主任把她設計這堂課的思路和大家進行了交流。老師們也對這節讀寫課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並提出了建議,對讀寫課模式(修改稿)進行了討論。清池中學的段媛媛、黃建英,張素霞、振華中學的馬金玲等幾位老師在評課時直言不諱,針對某些環節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假如我來上這節課,在這個環節上,我這樣做……”

  最後,教研員張伯紅老師對聽說課和讀寫課進行了精闢的解讀,並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又作了強調:1。目標明確;2。多層設計;3。學生參與;4。注重實效。張老師強調,要把“五四一”模式落實到平時的授課上,老師們要珍惜機會,積極參加課改,以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二、總結上學期的教研活動,佈置今學期的教學教研活動。

  張老師首先肯定了上學期教研活動的優點,然後指出了不足,對本學期的教研活動作了佈置和要求,並強調每次教研活動結束,各位老師必須寫反思,並把學到的經驗落實到實際教學中去;每人建立博克,每週發表一篇隨筆,交流教學經驗;以學校、年級為單位出無分數評價優秀試題,並進行展示和評比;今年我區的課堂教學活動評比以市教學模式為依據,尤其是青年教師平時上課必須按“五四一”模式;加強集體備課,各校把集體備課發到英語學科公共郵箱,達到資源共享。

  本次教研活動,老師們參與率高,沒出現無故缺席現象,聽課認真,討論積極,達到了預期目的。相信今學期我區的英語教學一定會取得優異成績。

  校本教研工作總結 篇13

  本學期,我校校本教研工作依據教育局、中心校的工作意見,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目標、以推進課堂改革為重點,從我校實際出發,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發揚務實求真、開拓創新的工作作風,努力提高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實效,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做出貢獻。

  一、轉變觀念,增強教研意識

  開展校本教研是推進課改,加快教育教學創新的客觀要求,是學校建立教育特色,提高辦學水平、提高學校品位的重要舉措,是提高教師素質,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徑。我校全體教師能充分意識到開展校本教研是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內趨力,學校只有以教研為先導,才能使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順應改革的潮流,不斷向前推進。我校教師都能樹立教研意識,積極參與教研活動。

  二、整體佈局,形成規模

  我校做教研工作依據我校的實際情況,按照輕重緩急,難易程度,明確主攻方向,全校整體佈局,統一規劃。形成四大板塊:小學高年級組、小學中年級組、小學低年級組、英語教研組。四大板塊既有統一教研活動,又有單獨活動,教研分散與統一相結合的方式組成。

  三、建章立制,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為引導教師進入教研的狀態,確保學校進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狀態,使我校的教研工作進一步規範化、制度化,保證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下,開展好教研工作。本學期我校制訂了教研製度,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修訂,使之逐步成為我校教研工作的長效管理機制。本制度明確了“領導小組”“評價小組”的職能,規定了教研管理辦法,強化了教研過程管理的機制,制訂教研獎懲條例,使我校的教研工作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四、研究新課標、新教材,最佳化課程實施。

  透過比較,研究新老教材的變化,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係。讓全體教師以新的教學理念來指導教學,積極開展實踐,探索體現新課程理念的教法和學法。一至四年級教師以用好上好新教材,讓學生感到學習是有趣的、快樂的,真切地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重點。其餘年級老師也要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發展為根本,關注落實過程性目標;以生活為依託,著力構建鮮活性的課堂;以解決問題為主線,建立探究性學習方式,著力培養學生的基礎性學習能力。

  五、構建平臺,積極開展資訊科技培訓活動

  隨著教育改革形勢的飛速發展,以及資訊科技作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有力手段,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三月份—五月份開展了資訊科技培訓活動,採用集中培訓和自學相結合的形式,做到一抓普及層,面向全體教師;二抓提高層,資訊科技骨幹教師。六月末開展了自制課件評比活動,評出一等獎一件、二等獎二件、三等獎三件、鼓勵獎三件。透過評比活動,促進了廣大教師學資訊科技,用資訊科技的作用,從而限度地發揮了多媒體教學功能,使資訊科技與各學科課程能夠有機整合。同時,也激活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求知慾、好奇心,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六、抓好常規,使教研活動正常化

  為使廣大教師能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各組長能按計劃組織各組成員進行學習、研討、聽課、交流、反思。教研活動日趨正常化,營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圍。十一月份開展了新師彙報課活動。

  由於我校基礎較薄弱,教師年齡結構偏高,教研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校的教研工作的前景是美好的,它將給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注入新活力和生機。今後我校將腳踏實地,步步為營,將教研工作再創新局面。

  校本教研工作總結 篇14

  以校為本,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校本教研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學校發展的動力,是促進教育教學提高的有效形式。

  本學期,我校堅持“以校為本”的教研形式,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物件充分發揮學校、教師和教研專業人員的作用,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融為一體,在重視教師個人學習和反思的同時,特別強調教師集體教研的作用,強調教師之間的專業切磋、協調與合作,互相學習,彼此支援,共同分離經驗,在多媒體教學上,學校更是大力推廣,做課件、用課件,用好課件的思路在教學中廣泛使用,效果顯著。學校為教師之間進行資訊交流,經驗分離和專題討論提供平臺,倡導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態度,營造求真、務實、嚴謹的教研氛圍,在學校領導的大力督促和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之下,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取得顯著的效果。

  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全校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及教育觀念的轉變,激發教師的學習熱情和參與研究的興趣,增強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和運用現代教育理論的意識,使教師能充分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和課堂教學的最佳化。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計劃方案,並由專人負責,加強對學校教師的教研指導和管理監督。

  1、我校本期的校本教研採取教師自主學習,課題研究,集中探討,教學反思,教學論壇,教學觀摩,案例分析,技能訓練等多種形式進行。

  2、加強理論學習。

  校本教研是教師自身發展記憶體的必然要求和途徑之一,教師是直接的受益者,教師的積極主動的個性化教研就來源於校本教研,教師要學習前沿教育理論,掌握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注重學科整合,教師個人要積極投身到校本教研之中,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我校把組織教師進行業務理論學習的工作放在首位,制定方案,確定專題,改進教學方法,採取多樣的學習形式,使教師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和理論素養,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校本教研中我們在學習中做到了“四個結合”,即理論學習和實際運用結合,課改實驗區的優質課堂實錄與本校的課堂教學應用結合;課後反思與校本教研經驗交流結合;校本教研與教師的業務能力考核結合。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理論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每週教研時間充分利用我校的教學資源,每位教師都會製作多媒體課件,都能夠熟練操作計算機,把自己製作的或他人優質課件運用於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透過課後反思進行經驗交流,透過校本教研解決教學疑難困惑,使學習、應用、反思、交流提高融為一體。

  3、重視教學反思。

  隨著新課程的逐步推進,人們越來越重視教師的自我反思與行動研究的重要性。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身教學工作的檢查與評定,是教師整理教學效果與反饋資訊,適時總結經驗教訓,找出教學中的成敗與不足的重要過程,常寫教學反思,對教師提高自身水平、最佳化教學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在日常的教學中我校非常重視這一環節,要求每位教師認真做好教學反思的記錄。(1)記自己一節課的成敗之處,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加以實踐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2)記教學中的疏漏與失誤,從主觀上找原因,使之成為以後教學工作中的前車之鑑。(3)記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困惑,這往往是一節課的難點,將解決方法記錄下來,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4)記教學中學生的獨到見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材內容的實踐來看,透過他們自己切身的感覺,常常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見解,將這些獨具一格的解法記錄下來,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5)記教學再設計,每節課後,對教學情況進行全面回顧總結,根據本節課的教學體會和從學生中反饋的資訊,及時修訂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學校適時進行經驗交流,真正使教學反思成為提高自己業務理論水平的有效途徑,將反思貫穿於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並將反思列入教師考評。

【校本教研工作總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