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桂花雨課後反思

桂花雨課後反思

桂花雨課後反思3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意為自我反省。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桂花雨課後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桂花雨課後反思1

  《桂花雨》這篇文章充溢著作者琦君的這份濃濃的思鄉之情!要想深深地理解這分感情,一定要將自身全身心放入文章當中,你才幹真正體會作者的那番思鄉情,童年樂。下面就是我在課堂上的三點小小的體會:

  一、激發興趣,直奔主題 一開始上課,我先讓學生談論對桂花的瞭解,然後補充讓大家明白桂花不只香氣襲人,而且還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花,並且還會下雨。由此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在學生通讀了全文,做到讀通、讀順、讀準字音的基礎上直奔課文的主要段落──第三自然段。

  二、指導學生讀出快樂 課文的第三節是重點段落,在這節中,我著重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搖花樂”、父親的“豐收樂”、母親的“助人樂”以和母親和全村人的濃濃鄉情。因為這節是重點段落,所以和學生同搖同樂,覺得很是開心,特別是學生扮演小作者,喊一喊搖花時的句子和纏著母親要搖花的樣子,學生很放得開,喊得入情,做得自然,效果很好,連我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學生一起喊,一起讀。

  三、指導學生讀出真情

  課文的最後兩個自然段是作者的真情流露,這時需要學生靜心體會,默默感受,特別是母親的那句話以和作者懷念童年的那份情,所以這兩段的學習,我一開始就拎出來,在精讀課文前先讓學生朗讀,在學完課文的基礎上,再次將這兩段話提出來,學生此時的體會已深刻,不用多講,他們就體會到了作者和母親的那份情。

  簡單地讀,讀出喜愛,讀出快樂,讀出真情,這是我上這節課時最想達到的目的,這節課基本達到。不過這節課還是有遺憾的,就是桂花離我們東北的小朋友生活實際太遠,因此學生體會不到作者對童年搖花樂的那份真摯感情!讀課文時,有的同學還是感情不到位!也許是老師渲染得還不到位吧?

桂花雨課後反思2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寫的'這篇文章的確非常優美。初捧這篇文章,我便愛不釋手地讀起來,如淋浴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濃郁而迷人的香氣中,感受著琦君那如雨般的思鄉之情。不過,雖然文章充滿著琦君的這份濃濃的思鄉之情,可也正如那“得仔細地從綠葉叢裡找細花”一樣得從字裡行間細品方見。所以一定要將自己全身心放入文章當中,你才能真正體會作者的那番思鄉情,童年樂。下面就是我今天在課堂上的小小的體會:

  “搖桂花”這一段既是課文內容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並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然後從課文插圖入手,讓學生說說圖畫上的內容,再從文中找出描寫圖畫內容的相關段落,讓學生朗讀後劃出重點語句,然後步步深入,漸入佳境。對於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搖桂花”的快樂,我引導學生閱讀文字,從領會對話和動詞入手,用分角色朗讀和讓學生說說這樣讀的理由,在閱讀中體驗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樂之情。對於“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導學生結合淋雨的生活經驗來體驗其舒服的感覺,然後又讓學生直接來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心情,然後帶著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後,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說說難以忘懷的人和事,進行情感和能力的遷移。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對於像我這樣普普通通的一線教師來說,更是遺憾多多。前半堂課課堂很沉悶,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想,主要原因在於當學生劃出了描寫香氣的句子談感受時,脫離了文字具體的語言環境,孤零零地那麼幾個句子,確實很難入情入境。讓學生自讀4、8小節,在語境中感受體會,或許情況就不同了。我感覺教師牽得痕跡太濃,略讀的味道沒上出來。但具體如何放,我不知道,這方面只有以後多關注,在教學實踐中爭取摸索出一點教學略讀課文的方法來。

  透過這次上課,我發現了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或許,有些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正過來的,但學習無止境。

桂花雨課後反思3

  10月11日,我參加了包河區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評比,課題是四年級上冊《桂花雨》。

  《桂花雨》一課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文中瀰漫著作者淡淡的思鄉情緒和對故鄉美好的回憶。學生讀後,很容易產生強烈的共鳴,特別是“母親”常常說的一句話更讓人回味無窮,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驗搖桂花的樂趣,難點是體會母親對故鄉桂花的懷念。

  上完課後,發現許多不足之處,反思如下:

  問題一:重點詞語把握上的不足。

  在介紹桂花的“香”這一特點時,孩子們都找到了“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裡的。”這樣一句話。我準備抓住重點詞語透過品讀感悟語言文字,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不過孩子們的品讀並不到位,比較他們在理解重點詞語前後的朗讀,沒能發現明顯的區別,證明這一環節效果沒達到。

  我透過“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來解釋桂花飄香的遠,卻忽視了更為重點的詞語“香飄十里”,透過“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裡的”來強調桂花香,卻忽視了一個“浸”字的獨特作用。尤其是一個“浸”字,可以透過他們的自主比較,體會詞語的含義,從而培養他們推敲詞語的良好習慣。

  問題二、將語文活動融入到生活中時,不夠深入形象。

  在體會“搖花樂”時,“纏”字寫出了作者急切的心情,“使勁”、“喊”寫出了搖桂花的快樂,同時反映出他對桂花的喜愛。可是在學習這幾個重點詞語時,對與詞語的含義,孩子們體會的不夠深,我卻一語帶過。

  本來我試圖用朗讀來引導學生體會詞語包含的情感。有位學生讀的很好,而我卻沒能及時抓住他的語氣做及時的引導,雖然後來用全班齊讀的方式來引導,但是效果不夠明顯,而且顯得不夠自然,學生也沒有更深的體會。

  問題三、多媒體課件有待改進

  由於時間太緊,製作的多媒體課件太粗糙,有待加強。以後在多媒體制作方面要多加努力,將多媒體直觀、有趣的一面發揮出來。

  問題四、時間把握不夠準確

  四十分鐘的課堂,只用了短短三十分鐘就將課上完了,剩下來的時間老師和學生都沒事情做,雖然後來也學習了生字詞,但很明顯的是畫蛇添足。沒有受到良好的效果,反而顯得多餘,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

  以上問題,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自身教學基本功差,自身素質不高,才導致本次評比課的失敗,這是一次慘痛的教訓。在以後的工作中,只有認真練好基本功,紮紮實實地上好每一節語文課,多讀教育教學理論,並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才能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桂花雨課後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