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凸透鏡成像規律》評課

《凸透鏡成像規律》評課

《凸透鏡成像規律》評課(4篇)

《凸透鏡成像規律》評課1

  王老師執教的這節課是八年級物理《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給人的最深印象是老師把主動權給了學生,學生是主體,活動積極、氣氛熱烈,老師做了這節課的導演,使課堂整體有序,活而不亂。

  他是分小組進行的探究實驗,給出這節課的學案,學生以學案為主線,有條不紊的進行實驗。學生們在實驗中提出的新問題、發現的新現象,“導演”隨時傾聽,同時解決。全體學生都參與到了活動中,無論優差生都全程參與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學生的注意力很集中,在探究實驗過程中彼此交流,也不乏獨立思考即使提出的問題沒有價值,老師也給予積極的評價,同時引導解決。比如:在“研究凸透鏡成不同性質的像與什麼因素有關”這個問題時,有的同提出與物體的大小、與凸透鏡的大小有關,雖然和這兩個因素無關,老師絲毫沒有表現出不滿。而是及時關注,同時用例項來引導排除了這兩個見解,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能夠彼此交流和分享見解。在這堂課中學生掌握了新知識並納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中,使其融會貫通,學生在獲得新知識時積極主動地跟進,和同學、老師共鳴,投入新的思維與創造中,使他們求知慾增強,師生關係更加融洽。

  王老師在整節課中,始終緊扣教學目標,按要求進行教學。在探究活動結束後,以flash動畫形式把凸透鏡成像規律做了課堂小結,使目標更突出、更到位,同時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也完成的很好,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積極思維、勇於提問的優秀品質。在教學內容方面,王老師講述和解答問題正確清楚,重視教學內容的培養性、發展性,善於發現教學內容的創新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中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內容安排適當,就是在探究實驗過程中用時間太長,導致隨堂練習沒有完成。在教學方法方面,他注重過程體驗,精心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大膽放手讓學生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和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將科學探究與物理知識的學習有機的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王老師基本功紮實,教態自然和藹、普通話標準、板書規範,能恰當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具,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效果方面,給學生有充分的討論、交流活動時間,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但課堂上沒有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有適當的訓練時間進行反饋矯正,可能由於探究實驗過長導致,但整體效果不錯。

  這節課給我的最大感觸是大膽放手讓學生做,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試教育思想仍在我們農村教師心中根深蒂固,讓學生自己做會影響教學時間,耽誤教學進度,索性我直接把結論給學生,再用習題訓練,所以我們培養的仍然是高分低能兒,只有知識沒有能力。國家需要的是有知識、有能力、有創造性的人才,需要我們的學生主動探究式學習,創造式的學習,而不是死記硬背、題海訓練,我應從自身做起,在以後教學中,積極採取控究式教學,不只在知識與技能方面,在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方面也讓學生達標。

《凸透鏡成像規律》評課2

  宋老師講的這一節《凸透鏡成像規律》是非常成功的。

  1、宋老師對教材的`編排做了調整,不受教材的侷限。她上完了第一節跳過第二節先上第三節。這樣處理先探究了凸透鏡成像規律,再學習生活中透鏡,比較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學起來也比較輕鬆。

  2、這節課體現了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例如:本節課一開始透過科學小漫畫、投影儀成像、放大鏡成像這些生活中例項,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經驗、已有知識作為學習物理的基礎。讓學生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感到物理有趣,在情感上喜愛物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也為科學探究的提出問題創設情景。

  3、科學探究處理的比較好。宋老師先透過科學小漫畫、投影儀成像、放大鏡成像這些生活中例項,得出凸透鏡分別成倒立縮小像、倒立放大像、正立放大像,引導學生提出“凸透鏡成像有什麼規律”,緊接著讓學生大膽猜想並利用實驗桌上的器材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出實驗方法,在學生講述實驗方法時,及時指出“燭焰的中心、透鏡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這一實驗過程中的重要問題。由於教師的引導學生分組探究就很順利的得出實驗資料、實驗現象。透過實驗學生對凸透鏡成像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由於凸透鏡成像規律非常抽象,對於初學物理的學生來說,如果讓他們自己直接得出凸透鏡成像規律是非常困難的。宋老師利用學生分組實驗資料、實驗現象再結合凸透鏡成像光路圖,使學生很容易得出凸透鏡成像規律。並讓學生透過凸透鏡成像光路圖認識到物近,像遠大、焦點是成虛實像的分界點、二倍焦距點是成放大縮小像的分界點、什麼是實像、什麼是虛像。學生透過觀察、實驗、歸納總結主動獲取知識。得出規律後,宋老師又及時進行了鞏固、練習,實現了知識的潛移。

  總之,這一節課設計合理、講解到位、誘導及時、訓練有素。真正做到了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學生思維積極、氣氛活躍、動手、動腦、動口,主動獲取知識。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比較淺顯的認識,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凸透鏡成像規律》評課3

  本節課由黃老師拿出總體的教學設計方案,然後在教研組裡開展了公開課教學,本節課改變了以往學生實驗主要是驗證性實驗,變為探究發現性實驗,“在探究狀態下學習”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充分體現了新的教育理念:以知識為載體,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啟發探究為主、以拓展為目標,透過多媒體輔助教學、開展學生小組探究活動,自己發現凸透鏡的成像規律,設計合理有創意,重點突出,目標明確,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本節課的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本節課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有以下亮點:

  1、從生活走向物理,設定懸念,激發興趣,共同探究

  黃楊瑛老師能從生活中獲取教學資資源,比如,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這些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光學儀器,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察到照相機底片形成的是倒立的縮小的像,放映投影儀學生觀察到螢幕形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實像,用放大鏡觀察書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虛像,這些現象學生覺得非常熟悉、親切,同樣都是凸透鏡為什麼它們成的像卻有如此大的差別。相信大家一定有許多疑問,也想知道這其中的奧秘吧?設定懸念,引入課題,並展開討論。一開始就讓學生處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激發學生透過實驗來探究這其中的奧秘的慾望。

  2、合理設計實驗,培養科學探究方法

  本節課設計三組探究實驗,u>2f,2f>u>f,f>u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設計出符合實驗任務的資料記錄表,然後將各組同學實驗資料的整合彙總,方便了學生的資料分析,使絕大部分同學能夠比較輕鬆得出規律。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或合作完成,將學生探究活動不斷推向新的高潮,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學過程”和“探究的科學方法”,教給學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識,還教會了科學探究的方法。

  3、注重情感目標的培養

  在教學中,透過教師有序的導、學生積極的參與、體驗、合作、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具有主動、負責、開拓、創新的個性特徵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機的結合。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和科學的學習態度,樹立將科學轉化為技術服務於人類的意識。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面對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穫,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充分體現了全面育人的新課標精神。

  4、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本節上用了很多幻燈片和Flash動畫,這充分體現了多媒體技術在輔助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覺得現實生活中的這些現象非常熟悉、親切,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多媒體課件的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能快速地把學生的探究過程重新展示出來,幫助一些反應比較慢學生回憶實驗過程,去發現其中的規律,節省了教學時間,透過Flash動畫,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照相機、幻燈機、放大鏡的工作原理,給了學生探究科學的啟迪。在這節課裡也充分展示了黃楊瑛老師在課件製作方面的才華,也提示了我們大家要充分利用好網路資源。

  5、創新是這節課的靈魂。

  整個教學過程,老師是一個引導者和參加者,而不是一個主宰者,還給學生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提供了以下四種機會:1 提供觀察思考的機會2 提供操作嘗試的機會3 提供表達交流的機會4提供成功的機會。整節課黃老師教態自然,始終面帶微笑,用親切的語言鼓勵學生觀察,並用學生自己的語言進行歸納,多次走下講臺參加學生的討論。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不僅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能力,而且激起了學習物理的熱情。課堂設計密切聯絡實際,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起特點。

  沒有任何一節課是完美的。都有不足之處:

  1、由於本節課學生活動比較多,教師在時間上不夠充分充分。

  2、小組活動較多但小組合作交流的不夠有待加強。

《凸透鏡成像規律》評課4

  馬老師上的是蘇科版教材八上第四章第三節《凸透鏡成像規律》這一內容。“在探究狀態下學習”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課堂以知識為載體,以學生為本、以解決問題為線、以啟發探究為主,透過多媒體輔助教學、開展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主發現、總結凸透鏡的成像規律,設計合理,條理清晰,重點突出,目標明確,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整堂課學生活動積極、氣氛活躍,課堂整體有序,活而不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是一堂不折不扣的精品課。下面就以下兩個方面談談我對馬老師這堂課的看法。

  一、學生主體地位彰顯,充分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程理念。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馬老師設定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環境,並提供充分的指導與幫助,讓學生從提出問題出發,透過設計實驗,系統觀察,收集、分析、處理資訊,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等過程,進行學習,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探究活動中主動去體驗、去建構知識,鼓勵學生在交往中學習,在互動中學習。在學習組織形式方面,學生採用六人一大組、兩人一小組的形式開展學習,每一大組有三套實驗器材,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即保證學生能獨立思考,又能更好的加強組內學生間的協作交流,促進了生生互動,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提升了課堂的學習效率。應該說,從情境創設,問題引導,活動組織,實驗指導,討論交流,到規律總結,馬老師始終充當引導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幫助者和激勵者的角色。將課堂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給學生思考、交流、展示、動手實驗,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二、課堂教學重點突出,注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物理課程標準上針對這一節內容相關的要求是:“探究並知道凸透鏡成像規律。” 在課程標準中,注重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並將科學探究列人“課程內容。科學探究既是本節課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馬老師充分利用科學探究的各要素,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主動獲取物理知識,領悟科學探究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探究活動一為例,馬老師先透過學生用凸透鏡互相觀察對方,根據所看到的凸透鏡成的不同的像,讓學生猜想凸透鏡成像的性質和什麼因素有關?繼而激發學生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興趣,然後大膽放手讓學生根據所給器材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資料,分析資料總結規律,在組內、班內進行交流,並進行師生的評價,將科學探究與物理知識的學習有機的結合起來,促進了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

  以上是我對馬老師這堂課課堂教學的兩點看法,不當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凸透鏡成像規律》評課】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