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重陽節> 重陽節習俗

重陽節習俗

重陽節習俗彙編15篇

重陽節習俗1

  重陽節有什麼習俗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登高“辭青”登高“辭青”的說法則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為秋節,節後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清代潘榮陛編撰的《帝京歲時紀勝》記載:“(重陽)有治看攜酌於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佩茱萸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九日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吃重陽糕與登高相聯絡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粘些香菜葉以為標誌,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乾果;細花糕 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乾果,如蘋果脯、桃脯、杏 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 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據說,早年不家用發麵餅夾上棗,慄諸果的, 或以江米、黃米麵蒸成粘糕餅,似“上金”、“下銀”的花糕。

  登高賞菊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飲菊花酒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採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溼沾羅懦”之句,亦採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重陽節詩詞

  重陽節秋登蘭山寄張五 (孟浩然)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過故人莊 (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與楊府山塗村眾老人宴會代祝詞(陳志歲)重九江村午宴開,奉觴祝壽菊花醅。明年更比今年健,共把青春倒挽回。登高 (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九月十日即事(李白)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結語:重陽節的傳統習俗在我國可以說遍地開花,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最為著名的當屬登高,賞菊花,佩茱萸。

重陽節習俗2

  祭祖

  重陽祭祖,許多宗族都會在重陽這天舉行祭祖儀式,墓祭或者祠祭,抑或兼而有之,如大坪房氏與惠來宗親每年重陽都會集結致祭,九月初八共同祭掃始祖公墓,大坪裔孫祭掃懷遠公媽墓。初九日大坪房氏裔孫赴惠來華房與眾宗親同祭掃始祖媽墓,並於宗祠進行三獻禮祭祀儀式,而後進餐!

  重陽掃墓,切合客家山區實際,大有好處。因為山區的墓葬大多位於山邊、嶺上,周邊基本上是草木叢生,清明時節雨紛紛,行走多有不便,爬山越嶺掃墓難免把衣衫都弄溼了。重陽則不同,正是秋高氣爽之時,雨水偏少,這時掃墓不僅出行方便,還可登高遠眺,欣賞各處美景。況且,重陽節一般與國慶節相距很近,這時外出工作的人也容易安排時間回鄉與親人一起掃墓祭祖。

  採抹草

  抹草,芳香之物,並不利人口腹,而多用於禳祭鬼神、祛煞致祥的民間宗教儀式。芳香是正氣,可以御穢辟邪。所以,在鄉人眼裡,抹草不是凡草,而是一種擁有神秘力量的聖草,端午時,與茅草等一同煮湯用來沐浴,可以驅蚊蟲蛇蠍,益肌膚;置於窗欞門楣,納於婚嫁聘禮,可以祛煞驅邪;點綴牲儀供品,裝飾神龕香爐,可以通神饗鬼,等等。

  因此在重陽之日,客家人會採摘紫蘇花穗,晾曬風乾,密封儲存,以備全年的禳祭之用。這大概也是有道理的,九九重陽,陽剛最極,此時收割的抹草自然秉有天地剛正之氣,就自有妙用了 。我不免聯想起《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鄉人的抹草崇拜或有楚越時代的某種遺風,有著某種屈子佩香草、浴蘭湯的浪漫精神,有著某種楚地尚鬼神、重祭祀的神秘色彩。千年後,莫非這人香風獨獨吹到這千里之外的海濱之鄉麼?

  登高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黃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如隋時孫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陽日,必以看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遊賞,以暢秋志。酒必採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記隋代風俗,已與後世近似。在南宋的《夢粱錄》卷五載:“日月梭飛,轉盼重陽。……是日‘孟嘉登龍山落帽,淵明向東籬賞菊’,正是故事。”南宋韓元吉《水調歌頭·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負菊花開。試尋高處,攜手攝展上崔嵬。放目蒼崖萬仞,雲護曉霜成陣,知我與君來。古寺倚修竹,飛檻絕尖埃。”描寫了重陽賞菊及登高觀景的韻致。

  由於重陽為秋節,節後草木開始凋零,所以有稱重陽節野遊活動為“辭青”,與三月春遊“踏青”之說法相對應。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記:“(重陽)有治看攜酌於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這也是一個頗有詩意的名稱。

重陽節習俗3

  九九重陽節:重陽糕

  在中國重陽節時吃花糕的風俗早在漢代就有,據當時的《西京雜記》中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食人長壽。其中食蓬餌,就是吃蓬糕的意思。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

  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夾餡並印雙羊,取重陽的意思。蒸重陽糕方法與蒸年糕相同,不過蒸糕要小一點,糕要薄一點。為了美觀中吃,人們把重陽糕製成五顏六色,還要在糕面上灑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陽糕又叫桂花糕),這樣製成的重陽糕,香甜可口,人人愛吃。

  其後重陽糕更衍生出眾多品種,名目繁多,如配以梨、橙和玉榴等不同果料的春蘭秋菊;以慄黃、銀杏和松子肉為佐料並捏成獅子面目的獅蠻糕;也有於糕上置小鹿子數枚,與福祿壽中的祿諧音的食祿糕。

  九九重陽節:菊花酒

  菊花盛放於秋季,經霜耐寒,有卻風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因古時有飲菊花酒成仙的傳說,菊花向被視為寓意長壽的吉祥物。根據古籍的記載,重陽節飲菊花酒的風俗最遲於西漢已成定俗,並且多與重陽登高、賞菊等習俗緊密相連。菊花酒一般是在前一年的重陽節釀製,第二年重陽始熟而飲用。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到了明清時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種草藥,其效更佳。製作方法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諸藥。由於菊花酒能疏風除熱、養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指出,菊花具有治頭風、明耳目、去瘻癉、治百病的功效。

  菊花酒由菊花與糯米、酒麴釀製而成的酒,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菊花酒有枸杞菊花酒,花糕菊花酒,還有白菊花酒。

  九九重陽節:羊肉面

  羊與陽同音,要吃白麵。羊肉性溫,特別是冬季天冷時吃了防寒。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暖,可以禦寒。

重陽節習俗4

  廣州番禺人把重陽節登高的習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每當重陽來臨,人們便三五成群或全家結伴來到蓮花山、白雲山、大夫山、滴水巖、十八羅漢山等登山覽勝。許多都是在重陽日到來的前夜就開始登山,並備好食物和帳篷,露宿山頂,等待日出。

  連川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圍觀。南雄府九月九日請茅山道士建王母會,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婦女都會前來參加。陽江市重陽節放紙鳶,並系藤弓於其上,在半空中聲音十分嘹亮。臨高縣民重陽節早起,大家齊聲高喊“趕山貓”,以此為安和富利之吉兆。

  廣東懷集縣以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賽神酬願,皆用大炮。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清遠連州保安鎮的重陽“大神”盛會已持續千百年。每到重陽日家家戶戶貼門對,村村寨寨結綵門。盛會最引人注目的是“抬大神”、“踩八卦”、“搖高神”、“扮故事”等節目。

  佛山重陽節祭祖的習俗,叫做“秋祭”,舊時的重陽節,掃墓人士大多以家庭為單位,帶上祭品上山拜祭先人。而今的重陽節則由上山掃墓祭祖演變為家中祭祖。

  潮州人過重陽節不但有放風箏的習俗,還會製作美味的“油麻團”作為祭品。放風箏,潮州人叫做“放風禽”或“放風琴”。這是因為風箏都是以飛禽或相似飛禽的形狀製作而成的,所以有此稱謂。又因潮語的“禽”與“琴”諧音,故又稱之為“放風琴”。

  在潮州地區,當地人用“油麻團”作為祭品也有一定的來歷。因為“油麻團”的“團”,潮人在這裡讀“緣”,“團”正好與“緣”的讀音相同,因而古時候的潮人,便有了在重陽節“結緣”的重要習俗,其意是結個良緣。重陽節當天,左鄰右舍之間互相探訪,互贈“油麻團”。

  與重陽節相關的人物

  王維有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大概的意思是自己身處異鄉,到了重陽節的時候不能和自己的親朋好友一起,甚是想念。尤其是最後一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表達了自己在重陽節這天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題目中的九月九日便是重陽節,而重陽節又被稱老人節。在古代重陽節是什麼節?重陽節的傳說都有什麼?重陽節的傳說與那個人物有關係?

  重陽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重陽節在歷經兩千多年的形成、演變、發展的漫長過程中,緊緊圍繞健康平安、洪福長壽、趨吉避邪這一企盼美好未來的主題,演奏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銳意進取的主旋律。重陽文化作為我國民俗文化的瑰寶,其內涵豐富而博大精深。

  廣東重陽旅遊攻略

  陽江風箏歷史悠久,背後還流傳著一段故事。據聞在宋代,一位名叫王亙的州官於北山的“仙掌石”上鑿了一個“流杯池”,一到重陽節,他就會邀請社會名人到“仙掌石”,一邊玩著古時“曲水流觴”的遊戲,一邊放風箏作為觀賞。後來,就演變為陽江重陽節風俗。陽江的風箏品類繁多,做工精細。有傳統風箏,像“百足”、“崖鷹”等;也有“排蓬風箏”,其能夠迎風而上並且在高空平穩定位,主要提供人們欣賞;還有一種“風蛾風箏”,可以在空中自動點燃鞭炮,非常壯觀。

  同樣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風俗,狗仔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狗仔墟原本是大仙誕日的一個活動。之所以會形成狗仔墟,相傳是因為每到大仙誕日,幾萬遊客會到西樵登高,頭腦精明的商家為了賺取更多錢來到西樵山下的官山城區設攤,遊客來去匆匆,像活潑的小狗一樣迅速,所以就叫狗仔墟。如今由於重陽節的登山遊客也很多,為了更好地推廣這一個文化風俗,狗仔墟也成為重陽節西樵人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珠三角地區,城市化程序的洗禮,能夠歷盡滄桑繁華依然的傳統活動屈指可數,老人家都喜歡感受和參與這樣的傳統文化習俗活動,重陽節孝敬老人帶他來感受傳統熱鬧氣氛。

  作為廣東省著名的長壽之鄉,根據不完全統計,肇慶市德慶官圩鎮的金林水鄉從清朝開始,就有八位過百歲的老人,九十歲以上的老人有二十多人。進入水鄉前要乘搭輕舟,到達以後,你就可以看到充滿年代感的山牆,博古龍灰脊圖案和燕尾飄脊的古祠堂群。不僅建築帶有自己的特色,金林水鄉還有很多令人出乎意料的地方,比如無人售貨市場、關帝炮會、雄雞舞和打醮等。

重陽節習俗5

  賞菊

  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讚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係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

  登高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如隋時孫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陽日,必以看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遊賞,以暢秋志。酒必採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

  簪菊花

  重陽節時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菊花又名“延壽客”,寓意也是十分美好的。

  插菊花枝

  在重陽節時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意思是“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

  佩茱萸

  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誌。茱萸雅號“辟邪翁”。

  追節

  有姻親關係的家庭互相送禮,稱為“追節”。

  放紙鷂

  放紙鷂是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光緒《惠州府志》有記述。紙鷂意為現在的風箏。

  飲菊酒

  菊花,是我國名花,也是長壽名花。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由於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徵。早在屈原筆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吃重陽糕

  重陽的飲食之風,除前所述的飲菊花酒之外,還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

  不過不管是什麼習俗,對於我們來說,家裡的老人,除了今天,還有364天可以愛,不是嗎?

重陽節習俗6

  1.上海市:上海豫園於重陽節辦菊花會,以新巧、高貴、珍異三項評分定高下。

  2.江蘇省:重陽節,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長洲縣重陽節吃一種叫做“駱駝蹄”的麵食。無錫縣重陽節吃重陽糕、九品羹。

  3.浙江省:紹興府重陽節互相拜訪,除非親友家有喪事,才往靈前哭拜。桐廬縣九月九日備豬羊以祖,稱為秋祭。同時也在重陽節綁粽子,互相饋贈,稱為重陽粽。

  4.廣東省:連川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圍觀。南雄府九月九日請茅山道士建王母會,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婦女都會前來參加。陽江市重陽節放紙鳶,並系藤弓於其上,在半空中聲音十分嘹亮。臨高縣民重陽節早起,大家齊聲高喊“趕山貓”,以此為安和富利之吉兆。

  5.河北省:香河縣九月九日,有姻親關係的家庭會互相送禮,稱為“追節”。永平府以重陽的天氣佔未來晴雨。重陽節若下雨,這幾個日子也都會下雨。典周縣境內無山,縣民多於重陽節上城樓登高。

  6.山東省:昌邑北部人家於重陽節吃辣蘿蔔湯,有諺語道:“喝了蘿蔔湯,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鄒平則在重陽祭祀范仲淹,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忌回孃家過節,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

  7.陝西省:西鄉縣重陽節,親友以菊花、菊糕相饋贈。士子以詩酒相賞。據說婦女此日以口採茱萸,可以治心疼。

  8.江西省:廣豐縣九月九日打餈粑,德興縣九月九日割晚稻。

  9.安徽省:銅陵縣以九日重陽為龍燭會,以迎山神。削竹馬為戲,據說可以驅逐瘟疫。

  10.湖北省:武昌縣於重陽日釀酒,據說此所釀之酒最為清洌,且久藏不壞。應城縣重陽節是還願的日期,甚家皆於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11.福建省:長汀縣農家採田中毛豆相饋贈,稱為毛豆節。海澄縣重陽節放風箏為戲,稱為“風槎”。

  12.廣西省:懷集縣以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賽神酬願,皆用大炮。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13.四川省:舊時南溪縣讀書人於此日在龍騰山岑山樓聚會,紀念詩人岑參,稱為“岑公會”。民間舊俗,重陽前後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話說:“重陽蒸酒,香甜可口”。

  14.山西省:山西晉南地區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習慣。飽覽大好河山,觀仰名勝古蹟,成為節日的`盛舉。至今還在民間傳誦著“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峰頭”,“九月欣新霽,三農慶有秋”等名言。

  15.河南省:中國開封菊花花會始辦於1983年,開封是以菊花每年舉行一次年會的唯一的城市。

重陽節習俗7

  重陽節習俗1:賞菊

  歷來重陽節都有觀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在古時重陽節又叫菊花節,人們認為菊花是長壽的象徵,重陽節期間很多地方都會舉行菊花大會、菊花展,全城的人都會出動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成為一種風尚。

  重陽節習俗2:飲菊花酒

  我國古人在重陽節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陽節必飲的吉祥酒,可祛災祈福,從漢代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都盛行在九月九飲菊花酒。

  重陽節習俗3: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重陽節習俗4: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重陽節習俗5: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節習俗8

  唐代皇帝對重陽節的重視超過了南北朝的帝王。每逢重陽節,百官沐浴,皇帝宮中賜宴,或去登高宴會、賞菊吟詩。唐高宗、中宗、肅宗都有過重陽節的詩作。

  《景龍文館記》記載,景龍三年,唐中宗在慈恩寺登大雁塔,群臣獻菊花酒祝壽。他讓每人作同題四韻五言詩一首,先成者賞,後成者罰。此後每逢重陽,皇帝顯貴們遊幸登高、曲江飲宴賦詩幾乎成為定製。

  唐德宗曾在重陽詩序中說:我在位快10年了,國家治理有方,已經達到小康了,這都是諸位賢臣的功勞。選擇重陽節宴請諸位大臣,就是希望愛卿們繼續努力,為治理國家出力。大家的詩由德宗親自品定優劣,最後確定上等、次等和下等。

  唐代重陽賦詩很多。在現在留存的唐詩中,詠重陽的詩在節令詩中最多。能赴皇帝重陽賜宴,大臣們都引以為榮。白居易有《九月九日謝恩賜宴曲江會狀》,說自己很幸運參加了皇帝召集的重陽曲江宴會,感到萬分榮幸,歡樂之情無法言表。

  唐代重陽日,帝王官僚們除了登高賦詩、筵宴歡樂之外,還有了射箭、縱馬、圍獵等活動。唐代皇帝多在重陽節讓大臣進行騎射比賽。如貞觀十六年九月九日,唐太宗就曾賜文武五品以上官員在玄武門騎射。當時的地方大員們也紛紛於重陽節練習騎射。

  唐玄宗更是喜愛射箭。關於唐玄宗重陽射獵還有一段神話傳說故事。據《集異記》載:天寶十三年(754年)重陽日,唐玄宗率群臣遊獵於沙苑,發現一隻孤鶴空中盤旋,被唐玄宗一箭射中。可是這隻鶴並未墜地,卻帶箭飛向西南。

  原來這鶴是四川青城山成仙道士徐佐卿變的,他回青城山後把箭留於壁上,對道士們說:“我到山中行走,偶為飛矢所中。此箭非人間所有,我將其留於壁上,後年箭主到此地付還,謹慎不要遺失。”並題壁留箭之時:“天寶三年九月九日。”

  不久,“安史之亂”爆發,玄宗逃往四川,一天偶然到青城山道院遊樂,發現牆壁上插有一箭,拔下一看,原來是自己用的御箭,心中十分詫異,一問道士,方知緣故,原來自己當年沙苑所射之鶴,原是道士徐佐卿變的。

  唐代帝王們在重陽節既要登高遊宴,又要賞菊賦詩,還想射箭遊獵,很顯然一天時間是不夠用的。於是,重陽節就提前到九月八日開始,或推後至十日仍過重陽節。因此唐代重陽節不是一天,而是兩天或三天。

  因此,《輦下歲時記》雲:“都城重九後一日宴賞,號小重陽。”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九月十日即事》詩寫道: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筋。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李白這首詩道出了當時九月十日“小重陽”的風俗,而且借菊花喻黎民,重陽節登高本為消災避禍,兩遭重陽的菊花彷彿就像飽受封建統治者統治的黎民百姓一樣苦難深重。

重陽節習俗9

  登高

  李白的“樂遊原上清秋節”,李商隱的“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我們從這些詩句中可窺見古代重陽登高的風貌。

  關於登高習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說法。一說是由桓景帶領鄉民登高避災的神話為後世相傳而成,一說是源於古人對山既敬畏又充滿崇拜,也有說是重陽時節,秋收已經完畢,農事相對比較空閒,農民紛紛上山採集野果、藥材等,登高風俗由此演變而來。

  即使不論起源,秋高氣爽,登高遠望,活動筋骨,心曠神怡,在時令上也是合適不過的。

  賞菊

  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讚美作“四君子”之一,受到人們的喜愛。金秋時節,菊花盛開,古時重陽這天會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飲酒賦詩。

  放風箏

  關於重陽節放風箏,一種解釋是為了“放晦氣”,風箏飛得越高越遠,則晦氣也隨之高飛遠離,另一種解釋則說是“放吉祥”、“放福氣”,風箏飛得越好,則福氣越濃。兩種說法雖然對立,但它們都帶有祈福的寓意。

  回家

  重陽節在古時是祈福壽的日子,歷經時代的演變,如今已成為尊老敬老的節日,回家孝敬長輩成為現代重陽節的新“習俗”。無論工作再繁忙,活動再多,也請記得在這天回家與親人相聚。

重陽節習俗10

  重陽習俗1.賞菊

  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讚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係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宋代《東京夢華錄》卷八:“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蕊者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金齡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無處無之”。

  重陽習俗2.登高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如隋時孫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陽日,必以看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遊賞,以暢秋志。酒必採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記隋代風俗,已與後世近似。在南宋的《夢粱錄》卷五載:“日月梭飛,轉盼重陽。……是日‘孟嘉登龍山落帽,淵明向東籬賞菊’,正是故事。”南宋韓元吉《水調歌頭·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負菊花開。試尋高處,攜手攝展上崔嵬。放目蒼崖萬仞,雲護曉霜成陣,知我與君來。古寺倚修竹,飛檻絕尖埃。”描寫了重陽賞菊及登高觀景的韻致。

  由於重陽為秋節,節後草木開始凋零,所以有稱重陽節野遊活動為“辭青”,與三月春遊“踏青”之說法相對應。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記:“(重陽)有治看攜酌於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這也是一個頗有詩意的名稱。

  重陽習俗3.佩茱萸·簪菊花

  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誌。重陽節時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茱萸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壽客”。

  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藥的果實,因為出產於吳地(今江浙一帶)的茱萸質量最好,因而又叫吳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樹幾乎可以長到一丈多高,葉為羽狀複葉,初夏開綠白色的小花,結實似椒子;秋後成熟。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後變成紫紅色,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茱萸葉還可治霍亂,根可以殺蟲。《本草綱目》說它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古人認為佩帶茱萸,可以辟邪去災。

  重陽習俗4.放紙鷂

  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說,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徵的。此習,除惠州流傳的民謠中有敘述以外,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

  紙鷂亦現在的風箏。風箏是五代以後的稱謂,五代之前,北方習慣稱“紙鳶”,南方則多叫“鷂子”,惠州的“紙鷂”稱謂很明顯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稱,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重陽習俗5.吃重陽糕

  重陽的飲食之風,除前所述的飲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還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

  據《西京雜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餌,即古代之糕。《周禮》載餌用作祭祀或在宴會上食用。漢代又記有黍糕,可能與今天的糕已差不遠。蓬餌,想必也類似於黍糕之類。至宋代,吃重陽糕之風大盛了。糕與高諧音,吃糕是為了取吉祥之意義,因而才受到人們的青睞。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

  粘些香菜葉以為標誌,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乾果;細花糕 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乾果,如蘋果脯、桃脯、杏 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 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據說,早年不家用發麵餅夾上棗,慄諸果的, 或以江米、黃米麵蒸成粘糕餅,似“上金”、“下銀”的花糕。

  重陽習俗6.飲菊酒

  菊花,是我國名花,也是長壽名花。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由於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徵。

  早在屈原筆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五曾在重陽贈菊給鍾蹈,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採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溼沾羅懦”之句,亦採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全國各地重陽節習俗介紹:

  上海市——上海豫園於重陽節辦菊花會,以新巧、高貴、珍異三項評分定高下。

  浙江省——紹興府重陽節互相拜訪,除非親友家有喪事,才往靈前哭拜。桐廬縣九月九日備豬羊以祖,稱為秋祭。同時也在重陽節綁粽子,互相饋贈,稱為重陽粽。

  安徽省——銅陵縣以九日重陽為龍燭會,以迎山神。削竹馬為戲,據說可以驅逐瘟疫。

  湖北省——武昌縣於重陽日釀酒,據說此所釀之酒最為清洌,且久藏不壞。應城縣重陽節是還願的日期,甚家皆於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省——長汀縣農家採田中毛豆相饋贈,稱為毛豆節。海澄縣重陽節放風箏為戲,稱為“風槎”。

  廣東省——連川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圍觀。南雄府九月九日請茅山道士建王母會,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婦女都會前來參加。陽江市重陽節放紙鳶,並系藤弓於其上,在半空中聲音十分嘹亮。臨高縣民重陽節早起,大家齊聲高喊"趕山貓",以此為安和富利之吉兆。

  廣西省——懷集縣以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賽神酬願,皆用大炮。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舊時南溪縣讀書人於此日在龍騰山岑山樓聚會,紀念詩人岑參,稱為“岑公會”。民間舊俗,重陽前後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話說:“重陽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省——山西晉南地區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習慣。飽覽大好河山,觀仰名勝古蹟,成為節日的盛舉。至今還在民間傳誦著“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峰頭”,“九月欣新霽,三農慶有秋”等名言。

  河南省——20xx年中國民協授予南陽市西峽縣為“中國重陽文化之鄉” ,並在西峽建立了全國唯一的“中國重陽文化研究中心”,每年農曆九月九日這裡都會舉辦“中國·西峽重陽文化節”。

  江西省——婺源縣九月九日,篁嶺舉辦曬秋節。婺源篁嶺古村還保留較好的“曬秋”生產生活現象,秋季有大量新鮮蔬菜瓜果需要曬乾貯藏,形成了蔚為壯觀的景象。

  河北省——香河縣九月九日,有姻親關係的家庭會互相送禮,稱為“追節”。永平府以重陽的天氣佔未來晴雨。重陽節若下雨,這幾個日子也都會下雨。典周縣境內無山,縣民多於重陽節上城樓登高。

  山東省——昌邑北部人家於重陽節吃辣蘿蔔湯,有諺語道:“喝了蘿蔔湯,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鄒平則在重陽祭祀范仲淹,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忌回孃家過節,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

  陝西省——西鄉縣重陽節,親友以菊花、菊糕相饋贈。士子以詩酒相賞。據說婦女此日以口採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蘇省——重陽節,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長洲縣重陽節吃一種叫做“駱駝蹄”的麵食。無錫縣重陽節吃重陽糕、九品羹。

重陽節習俗11

  重陽節的習俗有哪些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1、佩茱萸。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2、賞菊。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3、登高。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4、吃重陽糕。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5、飲菊花酒。重陽佳節,中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

  重陽節的習俗有哪些: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節各地習俗

  【浙江省】 紹興府重陽節互相拜訪,除非親友家有喪事,才往靈前哭拜。桐廬縣九月九日備豬羊以祖,稱為秋祭。同時也在重陽節綁粽子,互相饋贈,稱為重陽粽。

  【四川省】 舊時南溪縣讀書人於此日在龍騰山岑山樓聚會,紀念詩人岑參,稱為“岑公會”。民間舊俗,重陽前後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話說:“重陽蒸酒,香甜可口”。

  【廣東省】 連川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圍觀。南雄府九月九日請茅山道士建王母會,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婦女都會前來參加。陽江市重陽節放紙鳶,並系藤弓於其上,在半空中聲音十分嘹亮。臨高縣民重陽節早起,大家齊聲高喊"趕山貓",以此為安和富利之吉兆。

  【陝西省】 西鄉縣重陽節,親友以菊花、菊糕相饋贈。士子以詩酒相賞。據說婦女此日以口採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蘇省】 重陽節,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長洲縣重陽節吃一種叫做“駱駝蹄”的麵食。無錫縣重陽節吃重陽糕、九品羹。

  【河南省】 中國開封菊花花會始辦於1983年,開封是以菊花每年舉行一次年會的唯一的城市。

  【山東省】 昌邑北部人家於重陽節吃辣蘿蔔湯,有諺語道:“喝了蘿蔔湯,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鄒平則在重陽祭祀范仲淹,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忌回孃家過節,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

  【山西省】 山西晉南地區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習慣。飽覽大好河山,觀仰名勝古蹟,成為節日的盛舉。至今還在民間傳誦著“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峰頭”,“九月欣新霽,三農慶有秋”等名言。

重陽節習俗12

  我國習俗,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重陽節。為何叫“重陽”或“重九”呢?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談道:“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人。”原來我國古代以“六”為陰數,“九”為陽數。九月初九正是兩陽數相重,故云。重陽節登高這習俗起 於東漢。據梁朝吳均《續齊諧記》寫道:汝南人桓景隨道士費長房遊學數年。一天,長房對桓景說,你家九月九日災難,宜離家,家人宜各做絳囊,盛茱萸系佩臂上,登高飲菊酒,禍乃可消。桓景如其言,舉家登山。及傍晚回家,見雞犬牛羊全暴死。此事流傳開來,每逢重九,人們為避災消禍圖吉利轉好運,乃有登高之習。 重陽節又是女兒節。明代劉侗《帝京景物略》:“(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歸寧,食花糕。”但尚無女兒節之名。《大興縣誌》則有:“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歸寧,亦曰女兒節。”明清代北京分宛平、大興二縣,可知京師已有重陽日亦叫女兒節的說法。建國後,重陽節又為敬老日。中華民族素有敬老傳統美德,重陽節時,黨和政府以各種形式開展敬老活動。

重陽節習俗13

  【河北省】香河縣九月九日,有姻親關係的家庭會互相送禮,稱為"追節"。永平府以重陽的天氣佔未來晴雨。重陽節若下雨,這幾個日子也都會下雨。清豐縣兒童於重陽節放紙鳶為戲。典周縣境內無山,縣民多於重陽節上城樓登高。

  【山東省】昌吧北部人家於重陽節吃辣蘿蔔湯,有諺語道:"喝了蘿蔔湯,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鄒平則在重陽祭祀范仲淹,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缸神。滕縣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忌回孃家過節,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浪"的說法。

  【陝西省】西鄉縣重陽節,親友以菊花、菊糕相饋贈。士子以詩酒相賞。據說婦女此日以口採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蘇省】重陽節,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長洲縣重陽節吃一種叫做"駱駝蹄"的麵食。上海豫園於重陽節辦菊花會,以新巧、高貴、珍異三項評分定高下。無錫縣重陽節吃重陽糕、九品羹。

  【浙江省】紹興府重陽節互相拜訪,除非親友家有喪事,才往靈前哭拜。桐盧縣九月九日備豬羊以祖,稱為秋祭。同時也在重陽節綁粽子,互相饋贈,稱為重陽粽。

  【汞西省】德興縣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省】銅陵縣以九日重陽為龍燭會,以迎山神。削竹馬為戲,據說可以驅逐瘟疫。

  【湖北省】武昌縣於重陽日釀酒,據說此所釀之酒最為清洌,且久藏不壞。應城縣重陽節是還願的日期,甚家皆於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省】長汀縣農家採田中毛豆相饋贈,稱為毛豆節。海澄縣重陽節放風箏為戲,稱為"風槎"。

  【廣東省】連川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圍觀。南雄府九月九日請茅山道士建王母會,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婦女都會前來參加。陽江縣重陽節放紙鳶,並系藤弓於其上,在半空中聲音十分嘹亮。臨高縣民重陽節早起,大家齊聲高喊"趕山貓",以此為安和富利之吉兆。

  【廣西省】懷集縣以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賽神酬願,皆用大炮。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舊時南溪縣讀書人於此日在龍騰山岑山樓聚會,紀念詩人岑參,稱為"岑公會"。民間舊俗,重陽前後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話說:"重陽蒸酒,香甜可口"。

重陽節習俗14

  1、重陽節裡話菊花,秋色的霜晨,秋陽的朝霞,公園廣場馬路街道社群庭院,五顏六色的秋菊,到處灑滿著愛的秋暉。近伏遠眺,彷彿站在一塊可愛的五色土上。

  2、“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質樸素雅的詩句,使我身居省會鬧市,強烈的感受到了重陽節思故鄉思朋友之情。愛不過古人如醉如痴。王勃《九日》直白道來:“九日重陽節,開門有菊花。不知來送酒,若個是陶家。”張籍《重陽日至狹道》的詩作,菊中有酒,酒中有菊。“無限青山行不盡,回看忽覺遠離家。逢高欲飲重陽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3、大院的重陽節有一種傳統,喜歡晚餐湊在一起吃。幾家約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臨,燈光閃耀,人們飲著菊花酒、二鍋頭,吃著豐盛的飯菜,歡聚暢談,交流情感。一張張笑臉,一陣陣笑語衝出狹小的房間,大家互相祝福著健康長壽、事事平安,大雜院處處洋溢著祥和的氣氛。

  4、杜甫《登高》,寄寓夔州,登城遠望,觸景生情:“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唱出千古絕唱。《九日》欣然登高,抒發情感,斟酌菊酒,盡賞九秋佳色。古人的重陽登高既反映了人們消災避禍的美好願望,又蒙上了一層迷信色彩。但現代卻給它賦予了具有時代氣息的嶄新意義。秋高氣爽,有人遠足旅行,飽覽風光,寄滿腔熱情于山水;有人參觀菊花展會,抒節日愉悅之情於詩畫;還有人去戶外活動筋骨,調整心態,融健身、休閒於一體。

  5、重陽節又叫老人節。古人對數字“九”很重視,把它當作“天長地久”的象徵。在這一天人們要給老人贈送糕點,因“糕”、“高”諧音,體現對老人高壽的慶賀,也是祝福他們活得更長久的意思。從晉魏時期開始,我國就有將重陽糕和菊花獻給老人的傳統。現代社會的重陽節,各級老年協會都要給老人發放慰問金,並組織他們參加歌詠、舞蹈、書畫等有益身心的慶賀活動,讓老人們老有所樂,真正分享和諧社會帶來的祥和與溫暖。

  6、 重陽佳節到來了,親朋好友開懷笑,心情愉快外出遊,心事統統來丟掉。九月初九好日子,登高望遠吉祥擁,醇香美酒舉杯飲,分享心中憂與樂。祝願朋友重陽節快樂!

重陽節習俗15

  登高

  重陽節里人們有登高的習俗,傳說這是因為有個叫恆景的人,為了幫助村民剷除妖魔,苦練本領,等到妖魔九月九出來的時候,他請村民登高避禍,自己與妖魔戰鬥,後來用寶劍將妖魔扎倒在地。後來,老百姓每年都登高避禍,形成了登高的習俗。

  賞月

  深秋時節,寒氣襲人。在萬花凋零時,唯有秋菊盈園,傲霜怒放,高潔清雅,給秋天的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機。在這段日子裡,那大而純的美容菊,豔麗的桃花菊,黃燦燦的金絲菊,翡翠般的綠菊,似玉雕般的蠟光菊,黃白相間的萬壽菊……無不色彩紛呈、千姿百態地展現在世人眼前,供世人觀賞。

  菊花

  菊花是菊科菊屬多年草本生草本植物。因秋季開花,又叫“秋菊”。在二千多年前,菊花大多是黃色的,因此,古代詩人的筆下常常把它寫成黃色的、金色的,還用“黃花”代菊花。《禮記月令》篇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黃華”的記載,這是關於菊花的最早記載。故時至今日,也有人稱菊花為“黃花”。特別是菊花又叫“節花”,謂在重陽節而開的意思。

【重陽節習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