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感動中國教師人物事蹟

感動中國教師人物事蹟

感動中國教師人物事蹟(精選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要用到事蹟的情況還是蠻多的,事蹟具有概括標明先進事蹟的主要內容或材料的用途。那麼擬定事蹟真的很難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動中國教師人物事蹟(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感動中國教師人物事蹟1

  方宣平,男,現年56歲,上猶縣社溪鄉人,現在傑壩鄉中洞教學點任教,自1981年來到傑壩鄉中洞小學任教以來,三十年如一日,一直用樸實的心靈和執著的追求譜寫著一曲曲紮根山區、樂於奉獻的山鄉讚歌,讓青春和生命在大山深處閃光。

  “我自己的事小,學生的事可是大事,學生的學習怎能耽誤?”

  1981年,正直壯年的方宣平放棄了家鄉舒適環境,告別了妻子兒女,從上猶縣社溪鄉來到崇義縣傑壩鄉長潭小學開始了自己的教書生涯。傑壩鄉地處崇義最偏遠的山區,距縣城近50公里,交通不便,資訊閉塞;當初的學校是曾經的養豬場,生活條件極為惡劣,現年56歲的方宣平卻將這裡的山山水水與學生鑄成了他生命的全部,一口氣紮根32年。1998年的一天,方宣平老師得到了妻子病危的訊息,當他急急忙忙趕到上猶家裡的時候,親愛的妻子已經永遠離開了他,但失去親人的巨大痛苦沒有打到我們堅強的漢子,稍微處理好妻子的後事之後,又趕回了離家一百多公里外的學校。“我自己的事小,學生的事可是大事,學生的學習怎能耽誤?”這是方宣平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妻子的過世,讓原本完好的家庭變得不再完整,壓在方老師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一家人的生計,尤其是還有上學的兒女,無人照顧,只好把他們寄養在親戚家裡。孩子在作文《狠心的爸爸》寫道:“爸爸,你是一個狠心的爸爸,別的孩子有爸爸來接送,有爸爸媽媽陪著散步,試卷上有爸爸的簽名,我是多麼羨慕啊!可是你呢,一個學期在家的時間有幾天,我想和你說說話都是那麼難啊!爸爸,你能多陪陪我嗎?”每當想起這些話,他也曾想過回家,去照顧年小的孩子和年邁的父母,盡到一個做父母和做兒子的責任,淚水也曾模糊了雙眼,但是擦乾眼淚後,走向講臺的步伐依舊堅定。

  “我喜歡中洞的孩子,我願意在這兒做一輩子的老師”

  曾經,在村人的眼裡,方宣平也許就是一個“怪人”。1981年,方宣平只有24歲。如花的年齡,卻被困在一個離家一百多公里外的小山村。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他完全有能力有機會走出大山,去外面闖蕩,去創造更加燦爛的人生。但看到當時村子裡80多名孩子渴求上學的眼睛時,他的心顫抖了。他想都沒想,扛著鋪蓋捲兒回到中洞村做了一名教師。曾有幾次,鄉里考慮給他換個條件好的學校或者調到鄉中心小學任教,但方宣平推辭了,他說:“我走了,誰又能安心在這個地方呆下去呢?苦就苦我一個人吧,我喜歡這裡的孩子,我願意在這兒做一輩子的老師。”

  感動中國教師人物事蹟2

  自1995年踏上教育教學崗位,至今已經14個年頭了,記得初為人師,我就體會到了教師的辛勞與瑣碎,壓力與清貧,直至真正站到了神聖的講臺前,我才發現區區三尺講臺,學問非凡,風風雨雨,酸甜苦辣,為人師表者的種種滋味嚐遍過後,我愈來愈感覺到當老師至少有四大好處:一是教學相長,一輩子促你學在前面;二是為人師表,一生促你嚴於律已;三是世人敬仰,無論是那個民族,那個時代,尊師是共同的傳統;四是奉獻的化身,在奉獻中永生。古人云:“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塑造靈魂這一神聖的使命是金錢所無法衡量的。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常在說服學生的同時,何嘗不是在說服自己。我慶幸命運賜給了我這個職業,而幾年後,那些走出幼稚成熟起來的學生們如桃李芬芳一樣的時候,恰恰證明了這一點。

  為人師,育人子,這是一副重擔,更是一份責任,身為教師,我做到了:

  一嚴而有愛

  作為教師,我愛我的學生。我深深地懂得,教師對學生的愛,不能侷限於個別的物件,而是面向全體學生。教師所肩負的是對一代人的教育使命,並非對個別人的教育任務。這種責任和愛能超越一切,匯聚成一股無可阻擋的力量,為此,我用我的愛心感召著學生。教師所面對的不只是一個、幾個世界,而是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可以這樣說,黃沙如海,找不到兩顆完全相同的沙粒;綠葉如雲,尋不見兩片完全一樣的葉片;人海茫茫,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學生。這就要教師要全面地理解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而且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切不可有急躁的情緒,對學生,我有問必答,有求必應,盡心盡力。當然,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無原則的,而是始終與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要愛中有嚴,嚴中有愛,愛而不寵,嚴而有格,嚴慈相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我對學生既不歧視,也不放縱溺愛,生活、學習的各方面嚴要求——小到飲食習慣,大到品德修養、學習方法;我注重言傳身教,以“一切向我看”的口號影響著所教學生,不用粗暴式的冷處理對待“問題學生”,能換位思考,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用愛心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

  二為人師表

  作為教師,我嚴於律已,為人師表。我能在日常教學中發揮模範、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言談風貌,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風和學校的校風,教師的形象直接關係著學生素質的培養。“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用自身的榜樣作用和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從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合格的教師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學生。

  作為教師,我把工作的責任感放在第一位。“當老師,絕不能誤人子弟”,“當教師就要讓家長放心,學生開心”,我時時告誡自己。幾年的教師工作,使我深知“要交給學生一杯水,自己須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活水”這話的深刻含義,因而,我十分注意對自己的教學理論專業知識的進修提高,我除了閱讀一大批國內外的教育學心理學著作外,還自己訂閱大量的專業方面的報刊雜誌,學習好的經驗和先進的教學方法,並參加了學習培訓,及時更新和豐富自己的知識。在備課時,在汲取別人長處的同時,狠下苦功,力求創新。在教學中,把趣味性、知識性融為一體,使每個學生都能進入角色,輕鬆地學好每一節。特別緻力於課堂45分效率,面向全體學生,切實減輕學生負擔。引導學生大膽探索,大膽質疑,鼓勵學生“運用腦髓,放開眼光,自己來拿”,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有人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神聖的職業;有人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說,教師是最需要良心的工作。這顆良心就叫師德!

  三傾力教學

  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傾力於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我始終這樣認為。傾力教學,不僅是為人師的本分,更是取得優秀教學成績的保障;從而提高學校的生命力,這也就實現了教師自身的價值。作為一線教師,苟不為,何所為?

  教學工作的主要環節是:備課、上課、輔導和反饋。多年以來,我始終堅持備好每一節課,堅守“不備課不上課”的信條;堅持上好每一節課,力求讓學生每節課都有收穫,不浪費有限的教學時間,努力提高學習效率;認真進行作業批改和自習輔導,保證學生學習知識的落實,從而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不斷反思,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態度決定了學生對其的尊重程度,多年來,我的物理課始終深受學生歡迎,學生經常說:“跟老師學習物理,簡單!”我不僅傾力於自己所任班級的教學,而且也努力為各兄弟學校的教學工作作出貢獻,我曾多次承擔區教育局組織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的公開課和河東片的教研示範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古往今來,多少人用詩一般的語言來讚美教師。有人說,教師是鑄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有人把教師比作辛勤的園丁和無私奉獻的蠟燭。可我覺得,我們教師更像一名雕塑家,我們以美好的意念創作需要的作品,以崇高的境界描繪心中的圖案,用辛勤的汗水精心雕琢每一個細節,用心去感受每一個過程。當成功的作品展現在面前,我們卻早已忘記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有的只是幸福和滿足。今後,我將一如既往,把從事教書育人、潛心治學作為一種職志,當作一種追求,我深知:為人師,育人子——這是我的責任!

  感動中國教師人物事蹟3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小學語文教師。自師範畢業至今,已從教十六年,十六年來,我一直在心中告訴自己: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都要腳踏實的用心去做好每一件對學生有益的事。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就是我認準的一件能讓學生終身受益的事。下面我跟大家分享與學生讀書的故事。

  一、詩韻飄香

  "詩韻書香 同讀共享"這是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逐漸摸索出來的一套比較適合學生,適合自己的語文教學思想。在這一思想的引領下,我和學生每天早晨一起浸潤在古典詩詞的音韻裡,有《三字經》、《弟子規》,有《詩經》、《論語》,有《楹聯》、《百位歷史名人》等只要是我覺得對孩子有好處的內容都會選摘進課堂,和學生一起誦讀。

  還記得,那是2019年四年級第二個學期一個早晨,天陰沉沉的,似乎馬上就要下雨的樣子,我那班孩子在幹什麼呢?不由得步履匆匆趕往學校,我剛一踏進教學樓的大門就聽見從四樓傳來的嘰嘰喳喳的聲音。抬頭一看,果然那不正是我們班的一群小不點嗎?我急急忙忙王樓上趕,越來越近了,越來越近了……

  "咔嚓——"一聲炸雷震耳欲聾,伴隨著大顆大顆的雨點落了下來,其他班的學生也紛紛跑到樓道內看稀奇。我班上的柴崧豪擠過人群,來到我身邊大聲嚷嚷:"老師,老師!今年一定是個豐收年。"

  我追問:"你怎麼知道的?"

  他得意洋洋地告訴我:"‘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告訴我的呀!"我心中暗自欣喜,這不是我們昨天才背過的驚蟄諺語嗎?昨天剛播下的小種子,今天就在這裡發芽了。

  經過長期這樣的朗讀背誦學習,學生們已經會用詩句來概括文章了。如:學完《鄉下人家》一課後能用 "鄉下風景無比好,和諧相處是朋友。"(李相燁)"鄉下人家真快樂,如畫美景令人醉。"(王康婧)"鄉下人家風趣別,勝似高樓林立處。"(朱思媛)讀過《牧場之國》後能寫下"牧場之國美名多,動物比美馬肥壯。人人勤勞送奶忙,真正荷蘭就在此。"讀完《父親的菜園》能夠寫下"辛勤開墾翡翠園,一片翠綠真誘人。"(薛舒文)……

  細細品味這句詩,抑揚頓挫,合轍押韻尚顯稚嫩,但作為只有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能夠比較完整地使用自己學過的七言詩的形式來寫作,這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變化,正應了那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用在我們班那就是"熟讀經典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仿。"

  二、經典浸潤

  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我在教學工作中非常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同讀共享"就是這一思想的實踐成果。"同讀"主要是指同讀一本書。全班學生同一時間,同一地點,讀相同的章節,寫同一章節的內容概要,改編、縮寫同一章節。透過自評、家長修改、小組選拔、班級比賽等方式,達到深度閱讀的目的;"共享"是指"班級共用圖書"和 "歡樂百草園"中的書籍是大家共同享有。班級公用圖書,主要指由家長委員會共同捐資購買,全班學生人手一本的完全不同的各類書籍,大家看完之後可以互相交換閱讀;歡樂百草園中的書目主要來自學生的個人自有書籍,他們把自己擁有的經典的、有意思的書名字寫在一張紙上,貼在歡樂百草園中,其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借閱。另外,我還邀請學生家長把自己最喜歡的故事帶到教室,每天第一節語文課之前,用3-5分鐘與大家共享。有了這"三個同讀、三個共享",學生在一個學期內,除了課本之外,還可閱讀的書籍大約在一百本左右,學生的閱讀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例如,讀完《草房子》之後,我們進行了一次電影與書籍比較學習。扆富濤這樣寫到:"我發現書中的故事都是完整的,而電影裡的卻有些不完整;‘艾地和細馬’兩個故事沒有在電影中出現,而書中這兩個故事確實是重頭戲;書中的故事一篇一篇很有章法、很有順序,電影中卻是把文章結合起來放映。雖然他們都是一樣的人物,而且都寫油麻地小學裡發生的故事,但是書中描寫更加細緻、準確,我更喜歡書,向大家推薦讀《草房子》這本書。"班內很多學生都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真高興啊,我的學生已經擁有辨別優劣的能力。

  三、破繭而出

  有一帆風順的時候,也有一波三折的時候。蘇軾一位偉大的詩人,很多孩子都能背誦他的不少詩句。如"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再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些耳熟能詳的詩句讓我們對蘇軾這個傳奇人物產生閱讀興趣,於是我們開始全班共讀《蘇軾》之旅。

  剛拿到《蘇軾》這本書因為學生年齡小,書中半白話的語言和大量引用的詩詞,大大降低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很多學生隨意一翻就扔在抽屜的角落再也不碰一下。同年級老師好心提醒:"別折騰了,這麼小的學生讀《蘇軾》,有點難了。再說又有什麼意義呢?"是啊,小學生讀《蘇軾》能讀懂嗎?即便是讀懂了又有什麼意義呢?看到學生的表現,我也在心中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一週自由閱讀時間很快過去,我們在每週一次的讀書會上交流讀書心得。很多學生覺得難,主要是因為文字比較成人化,書面化,還有一些詩詞和文言文,這些都成為學生順利閱讀的障礙。有學生甚至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我最不喜歡全是這種文字的書。"

  郭子鳴家長在我們班級部落格中這樣回覆:"閱讀"一直是一個問題困擾著我,孩子主動性不是很好,需要有人引導,督促,從《西楚霸王》我看到了英雄情結,從《蘇軾》我看到了天才的希望,還有像《青銅葵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我看了都要伸出大拇指,選擇適合這個年齡段孩子讀的書籍,並引導孩子從被動的讀到主動喜歡讀,真的很不容易,希望孩子能跟上您的節拍。

  從家長的回覆中我們不難看出,身為孩子最親的人對於孩子的關愛與無奈。孩子畢竟是孩子,哪個孩子不愛玩兒?不喜歡讀書的孩子,一定還是沒能從閱讀中找到樂趣!總把閱讀當負擔,當老師佈置的任務,沒有打心眼裡覺得"我需要讀書""我愛讀書"。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需要付出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去靜靜的等待,默默的守望。

  孩子不喜歡,讀不進去,怎麼辦?魯迅說過"向前是金,回頭是土"。只有把最美麗的風景展示在孩子的眼前,他們才會停下腳步去欣賞,他們才會越看越帶勁;也只有不斷這樣引領學生閱讀,他們才會懂得怎樣的風景才是值得駐足欣賞的。

  這讓我想起班上的王瑞同學,一直被所有老師認為是一個腦子聰明,但比較懶惰不愛學習,有時候還會缺斤短兩的完成作業,隔三差五會讓老師和家長提醒的孩子。在經過長期的關注,提醒,守望,他從六年級開始蛻變。每次聽寫能夠做到全對,每次作業能夠做到工整,每次回答問題能夠做到準確思考。成績自是不必言說,95分的好成績讓所有關愛他的人開懷不已。就在2019年11月底我們完成"班級公用圖書"心得體會時,他還創造性的使用文言文形式記錄自己的感言。

  《吾之心願》

  吾所讀之地乃運師附小六(2)班。吾之師長明吾心意,三年級,下聖旨一道,文曰:"為全班人民購置共用圖書!"竟引全班心喜。書回,吾以第一本閱讀。

  讀畢,自以為此書乃絕世之著,無書可敵,不讀完怎可?吾以特別讀書之方:一目十行,如此方法,保其一天,便可讀完一本。

  方才掐指微微一算,竟已讀書五十餘本,不禁心中竊喜。多年來刻苦讀書,最大之收穫,便是想象力。

  不知某人曰:"想象力乃人類之翼。"吾以其為座右銘,果真以天馬行空之筆寫出了《三國演義》。(這裡的《三國演義》是我們班級三人一組,團隊合作,共同創作完成的 "漂流日記"中的一部自創作品。它的內容可以是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可以是設立一個文學創作目標進行小說創作等等。他們的《三國演義》就是王瑞與其他兩個男孩共同創作完成的作品。)

  《乃吾最為珍惜的一套書。吾想請師長,再多為購之,以完成吾之心願。

  怎樣?匠心獨運的妙文!他把閱讀當作一件幸福快樂的事情,身為老師就是要引領孩子發現他的美好與幸福。我有信心和大家一道陪伴孩子逐漸走向優秀,走向卓越,直到孩子自己獨立,不再需要我們的細心呵護與陪伴。

  向前是金,回頭是土!

  有了這樣的思考之後,我重燃希望之火,開始新一輪的班級共讀《蘇軾》。首先在課堂上領著學生閱讀封面,封底,目錄,對蘇軾有一個大致的瞭解;然後開始分章節的正文閱讀,一章一章的讀,遇到作者引用的很難理解的詩詞暫且跳過,撿有趣生動的故事情節讀。這樣一來,時間有了保證,內容有所簡化,閱讀興趣陡然提升。很快又是一週過去,學生們紛紛動筆寫下自己的閱讀感言。

  牛欣瑞《蘇軾教我樂觀》:一週前的我寫蘇軾吐不出半個字,而一週後的我滿嘴都是蘇軾的故事。可謂一發不可收拾!本該放第一位的是蘇軾的詩詞,但我現在最熟悉的還是他的.各種境遇和心態。

  這本《蘇軾》讓我懂得了不少:無論什麼事情都要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要像蘇軾那樣,不服輸,有自己值得驕傲的作風,這樣,就會令別人刮目相看!

  景澤宇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前不久,我被老師調換到了另一個座位,離開了我的小夥伴們,離開了嬉笑打鬧,離開了八卦新聞,讓我傷心了好一會,但我想起蘇軾歷經的坎坷,心想:東坡歷經了那麼多坎坷,都從容面對,而我只不過是換個座位而已,有什麼好傷心的呢?我茅塞頓開,開始嘗試與周圍同學搞好關係,發現他們也十分幽默,對我也是十分的好,我在心中默默的想: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蘇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他沒有像別人那樣自暴自棄,而是從容面對,以不畏艱難的心態來面對。在我以後的人生裡也一定會遇到挫折,但我一定會向蘇軾學習。"

  在全班比較細緻讀過《蘇軾》之後,我們舉辦了《蘇軾》故事表演大會。學生們用說、寫、編、演等方式展示自己心中的蘇軾,有的還自己製作ppt作為故事表演的背景,並插入音樂圖片等渲染表演的氛圍。表演雖說不是那麼盡善盡美,還有許多需要提高和改進的地方,但是學生經過這樣一番反覆琢磨之後,對蘇軾對自己的認識,又有了一個新的提升。

  劉睿源這樣寫道:我在表演時順順溜溜地背出臺詞,雖然不是那麼精彩,但我很滿足。俗話說:"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這次,我超越了自己,展示了自己。

  周佳樂這樣寫道:"過程不是很順利,但我們都曾經努力過。情節不算很完整,但至少我們都面帶微笑。還記得那句話嗎?共讀,共寫,共演,共成長!不管怎樣,我們都要微笑著堅持!

  楊焜琪這樣寫道:"在這次表演中,我嚐到了幕後工作的艱辛,品到了成功的喜悅,明白了劇場幕後團隊有多重要。"

  此刻,我又想起共讀伊始,同年級的那位老師的話:"小學生能讀懂《蘇軾》嗎?即便是讀懂了又有什麼意義呢?"看了剛才幾位學生寫的話,我想這兩個問題已經迎刃而解,這就是學生的潛能,這就是讀《蘇軾》的意義。讓我們無限相信學生的潛能吧!

  目前,我們班學生閱讀總量達到400餘本,平均一本按最少1萬字計算,也是400萬字的閱讀量。新課標最小學六年閱讀總量的要求是145萬字,我們僅用三年時間就達到400萬字的閱讀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口頭交際能力,習作表達能力都在這400萬字的閱讀中靜悄悄地提升。

  這麼多內容怎樣讓70多位家長與我思想同步,行為同步呢?我主要透過每週一封信與全班家長朋友交流學生一週在校表現,反饋本週的語文學習情況,以及還需要家長在家中督促落實檢查的專案,目前已有:"我們一起努力""更上層樓""我們同在共行""自主學習"四個系列,70餘封,共計8萬多字,深受全體家長的喜愛和支援,每週四晚坐在電腦前給家長寫信的時候,頭腦中浮現都是學生一張張笑臉,是學生在課堂上、課間十分鐘的點滴表現。有表揚,有批評,有要求,有提醒,還有諸多的問候與叮嚀……一封又一封充滿情誼與關懷的信件,打動著大多數家長,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師的愛,他們在家中能夠認真的高質量的完成每一次作業。

  就這樣一路行,一路思,雖然有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2019年7月,我的學生喜獲豐收,取得了"全國第八屆冰心文學大獎賽"小學組金獎1個,銀獎10個,銅獎1個,我們的班級也被光榮的評為"全國冰心文學搖籃班"。當我看著我的12名學生站在北京清華大學新落成的禮堂頒獎的笑臉時,我的眼眶溼潤了。學生的榮譽就是我的驕傲,學生的成功就是我的自豪,學生的成長就是我的欣慰。

  有人說教師是葉的事業,就是要用自己的綠色來襯托花朵的嬌豔;有人說教師是一位雕塑家,就是要用自己的雙手來塑造學生的思想;我要說,教師其實是一位默默無聞的幕後工作者,只要自己的學生能夠在舞臺上綻放絢麗的花朵,她就會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成功,幸福的感覺。

  我個人也先後榮獲"全國冰心文學大獎賽"輔導教師金獎,山西省級教學能手、山西省優秀班主任、山西省師德標兵,榮立山西省個人二等功,運城市骨幹教師等各項榮譽。困難面前不放棄,成績面前不傲氣,我始終堅持做好"讀書"這件對學生有益的事。

  路漫漫兮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我願在書香中綻放自己的幸福人生,更願我的學生們能在書香中綻放出屬於他們自己的幸福人生。

  感動中國教師人物事蹟4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魏玲說:“德與學是教師最重要的兩項素質。無學無德,學生厭惡你;有學無德,學生敬畏你;有德無學,學生同情你;德學兼備,學生才會擁戴你。”

  關愛學生,教書育人

  教師要有職業道德,她認為愛與責任應該是師德的靈魂,對學生首先要有愛心和責任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作為一名老師,她始終抱著對學生的愛心,堅持做學生的朋友。她所教的專業每年都有二表B的學生,這些學生思想活躍但學習缺乏自信,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和鼓勵,有一次她在班級鼓勵學生報名參加全國的ERP競賽,一表班的學生報名非常踴躍,二表B班有一個平時上課很認真的學生遲遲沒報名,課間時魏玲特意問他,你為什麼不報名參賽,他說:“老師,我不行,參加也得不上獎。”她說:“你都沒參加,怎麼知道你不行,我覺得你行,至少應當去試一下。”在她的鼓勵下,這名同學報名參加了,而且經過培訓、選拔,代表學校參加了全國賽並獲獎,並因此保送了研究生,今年畢業找到了理想的工作。畢業前他找到魏玲說:“老師,謝謝您,沒有您的鼓勵我不會去參加比賽,更不會保送研究生,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您當時鼓勵她報名時那期待的眼神。”她深深感覺到,老師的一個鼓勵真可以改變一個學生的成長軌跡。

  前年冬天,一名學生生病住院,她得知訊息馬上去了醫院病房看望,去醫生那裡瞭解病情,醫生還以為她是家長。她每天都抽空去醫院看望學生,還給學生帶去可口的飯菜,當她把削好的蘋果遞到學生手裡時,學生落淚了。因為病情需要等學生稍緩解就去上海就醫,一月的哈爾濱天寒地凍,為了不加重學生的病情,魏玲親自開車把他送到了機場,又和他的家長聯絡在上海接機。經過在上海的治療,學生身體漸漸恢復,後來在給她發的簡訊裡一直稱呼她魏姨,這名學生說:“我感覺您不僅是我的老師,更像是我的親人。”

  冰心有一段話曾激勵過無數的人為這個世界默默無聞、無怨無悔地奉獻自己:“愛在左,責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莘莘學子,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流,卻覺得幸福。”魏玲說,她也許不能成為冰心筆下那個隨時播種便能開花的人,但她可以做一顆流星,在學生們孤單寂寞或是躊躇滿志時,偶爾還會想起:在他們的夜空中,曾有這樣一抹光亮陪伴學生們走過人生的一段歷程。

  增強才學,精深業務

  為人師者光有人格還不夠,身為人師無學即是無德。要做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就必須德才兼備。只有做到學識廣博,專業精深,才能吸引學生,才能受到學生的敬佩。她覺得,上好每一節課,是教師的基本要求,更是一種責任。提高教學水平,不僅僅要課講得生動,更要注重講課內容的實效性,理論固然重要,怎樣將理論應用於實踐更重要,能用最簡單的方法,最精練的語言教會學生最實用的知識和技能應當是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這條路上,她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努力。

  她非常重視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指導學生完成3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專案。連續8年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ERP軟體技能大賽,多次獲得全國一等獎、二等獎,同時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因成績優異,她帶的隊伍被同行稱為“夢之隊”。

  近年來她一直堅持教學研究,將教學經驗和體會總結、凝練和提升。作為課程負責任人的“ERP原理及應用”被評為省級精品課,這也是黑龍江省內唯一的1門同名精品課,主編出版了科學出版社教材《ERP原理與應用》。主持了2項省教學研究專案,主持獲得了2項省優秀教學成果獎。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4篇。

  魏玲說:“我是一名普通教師,只是做了一名教師該做的工作。感謝領導對我工作的支援,感謝與她共事的老師給予我的幫助,更要感謝我的學生給了我做好教學的動力。”德學兼備的她始終心懷感激。為了自己最為熱愛的教育事業,她,從未停止。

  感動中國教師人物事蹟5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當我教的孩子們有點滴進步時,我是最快樂的;當我把關愛灑向學生們時,我是最充實的。”這是趙老師的心裡話。

  趙老師是我校二(1)班班主任、二年級組的年級組長,她敬業愛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看待,熱愛教育事業,踏實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業績被同事們和家長們所認可,多次取得各級先進稱號。

  15年來,趙老師每接手一個班,她首先給孩子們的就是愛,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是十分愛他們的。新入學的兒童愛玩,她就和學生們一起玩;有的孩子上廁所,不會穿褲子,小肚子露在外面,她就幫他們穿;趙老師還經常幫學生們梳頭、剪指甲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們就跟趙老師親熱起來了,有問題和困難都會去找“媽媽老師”——趙老師。

  趙老師對學生的關心是無微不至的:發現學生上課眼睛眯起來了,她會主動幫他調調座位;學生沒有到校,趙老師會馬上打電話詢問情況,幫助家長解決困難;學生生病住院她是必去看望的,還要幫他們補習功課……;透過一件件小事學生的心與趙老師的心貼得越來越近。

  作為班主任的趙老師有十分敏銳的觀察力,根據每個學生的情緒變化和行為舉止窺測其內心深處的變化;另一方面又透過與學生的談話,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使學生無所顧慮,願意向教師傾訴真情。她總是能找到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再根據其個體的差異,因材施教、“對症下藥”。

  20xx年新學期開學伊始,趙老師就發現有個孩子A同學與眾不同,每天進校門,總是哇哇大哭,不讓媽媽離開,並整天不苟言笑、悶悶不樂,上課要麼無精打采、神情恍惚,要不就是大聲說話,插嘴。鑑於這種情況,趙老師立即進行了多次家訪,和她媽媽促膝長談,瞭解到孩子從小跟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加上老人對孩子的溺愛,養成她這些不良習慣。直至開學,才剛回到媽媽身邊,換了一個新的生活環境,導致她許多的不適應。於是趙老師和家長最後達成共識:改變方法,跟她多溝通交流,用愛心、親情去感化她,打動她。

  針對A同學上課不遵守紀律的情況,有一天,趙老師把A叫到身邊,緊緊握住她的小手說道:“你很聰明,老師很喜歡你,但你要做到上課遵守紀律。”A沒有說話。趙老師又說道“現在你是一個小學生了,每天到學校來學本領,多開心呀!小朋友,每天早晨都高高興興地走進教室,多好啊!上課發言先舉手,這樣才是個守紀律的孩子,你一定也能做到,老師相信你!”這樣的話不知講了多少遍,在堅持不懈地耐心開導下,終於有一天A進教室時,她不再哭了。趙老師立即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揚了她,還發給她一朵小紅花。

  這天上課時,趙老師發現這個孩子格外守紀律,小手舉得高高的,趙老師有意請她發言,她都答對了,老師又一次表揚了她:“上課專心聽,發言首先舉手,發言質量高,真棒!”結果這一天,她都表現得很出色。由此可見,老師對孩子的鼓勵是多麼的重要。趙老師認識並努力做到了,作為一名老師對孩子的缺點要包容,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尤其是問題學生,要善於捕捉住教育最佳時機,即時、即地評價,即使是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豎起大拇指的讚許,也對學生的成長卻起著重要作用。

  教師要努力做到“愛滿天下”(陶行知先生名言),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尖子”畢竟是少數,絕不能放棄個別學生。對於行為習慣較差的學生,更要熱情地對待他們,將愛的火種播進他們的心田,使他們感到老師對他們的教育是熱情的、對他們的批評是真摯的、對他們的幫助是善意的、對他們的希望是急切的。這樣,他們便會“親其師而信其道”,慢慢轉化。又有一件事,令趙老師至今難忘。一天下午,上課鈴已響,發現A同學依舊站在走廊裡,趙老師就上前問她:“上課了,怎麼你還不進教室?”她吞吞吐吐地道出原委。

  原來,上節課快下課時,她要大便了,她沒跟老師說,下課後,來不及,拉在身上了。此時已進入秋天了,趙老師連忙找出一套乾淨的衣服,領她到衛生間,先幫她脫去髒褲子,再幫她把身上擦乾淨,讓她換上乾淨的衣服。不料她說什麼也不願意穿別人的衣服。怕她著涼,趙老師只能先幫她把肚子用衣服圍起來,讓她到辦公室休息,並打電話告知家長,讓家長送乾淨的衣服來換。誰知,這天,她吃壞肚子,又不吱聲,在辦公室裡屏不住,又拉了兩次,整個辦公室臭氣熏天,趙老師又再次為她擦身,辦公室同事和趙老師一起打掃辦公室。並把手紙塞在她手裡,告訴她大便要到廁所裡去,否則小朋友知道了多難為情。事後和她媽媽交流,才知道,A同學平時不習慣在外面上廁所,所以才會發生這種情況。於是,趙老師又耐心地與A同學交談:“要小便、大便,一定要告訴老師,不要憋著,否則會生病的”。我們的小學班主任就是這樣既當老師又當媽媽,為孩子們操心不斷,當然老師的話A同學還是聽的,從這以後,A同學再沒發生過類似的情況。

  趙老師在自己的教育隨筆中也寫道:從A同學身上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寬容”二個字的份量。因為老師的寬容體現了老師的高尚情操;老師無私的愛和激勵;老師客觀公正的教育責任。為人師者,因當學會運用寬容,使我們的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只有研究她們的實際,遵循教育規律,進行成功教育,每個孩子的提高、發展、成功都是可能的。

  讓我們一起來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為每一個孩子的成功而喝彩!努力做到把成功賦予學生,把滿意獻給家長。

【感動中國教師人物事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