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八年級生物教案:生物進化

八年級生物教案:生物進化

八年級生物教案:生物進化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生物教案:生物進化,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生物教案:生物進化1

  第二節生物進化的歷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舉例說明生物進化的證據。

  2.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重點:

  1.生物進化的證據

  2.生物進化的總趨勢。

  難點:運用對比的方法對生物的進化進行研究。

  教學過程(1課時)

  (一)匯入

  提出問題,引出新課:地球上生活著豐富多彩的生物,有綠色開花植物,有脊椎動物,有無脊椎動物……這些種類繁多的生物類群,是怎樣由地球上最初的原始生命演變來的呢?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二節生物進化的歷程

  (二)生物進化的證據

  科學家是如何瞭解進化的歷程的?科學家又是怎樣知道地球是曾經生活過什麼型別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為研究地球曾經生活過的生物的材料,透過化石瞭解生物進化的歷程。

  CAI展示化石圖片

  ⑴什麼是化石?

  ⑵化石僅僅具有收藏和觀賞價值嗎?它還有什麼更重要的價值?

  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思考

  CAI展示馬的進化過程

  討論:馬的進化過程

  觀察、比較、討論,回答下列課題:

  ⑴比較不同時期馬的形態、結構有什麼不同?

  ⑵比較不同時期馬生活環境有什麼不同?

  ⑶透過以上比較,你可以得出那些結論?

  討論:鳥的進化過程

  小組討論,研究以下課題:

  ⑴仔細研究各種鳥化石的結構特徵,找出“鳥可能起源於古代爬行動物”的證據。

  ⑵研究各種鳥化石,排列出它們進化的順序。

  CAI展示相關化石圖片

  學生分析、思考回答。

  討論:生物進化歷程

  根據以上馬以及鳥類的進化過程分析生物進化歷程

  ⑴比較、研究不同地質年代中發現的化石,找出化石型別與地層的關係;

  ⑵總結以上研究,得出進化規律。

  CAI展示

  (三)生物進化的歷程

  與原始生命起源一樣,生物進化的歷程也是極其漫長的過程。現在地球上的豐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經過漫長的歷程逐漸進化形成的。

  活動: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拼圖

  小組討論,研究以下課題:

  ⑴小組閱讀、討論,嘗試在進化樹上寫出代表生物的名稱及其所屬的生物類群。

  ⑵仔細閱讀、討論進化樹,嘗試分別說出動物、植物的主要進化歷程。

  ⑶進一步討論,歸納出生物進化規律.

  ⑷遊戲:對應兩組交換自制的生物進化拼圖,並在不看書的情況下,比一比哪個組配合得好,拼得好,拼得正確。

  分析植物以及動物的進化歷程

  在進化的早期,由於營養方式的差異,原始生命的一部分進化為具有葉綠素的原始藻類,另一部分進化為不含葉綠素的原始單細胞動物。以後,這兩類原始生物分別沿著一定的歷程發展為動物界和植物界。

  CAI展示

  完成拼圖

  科學家在研究生物進化的歷程過程中對不同類群的生物進化比較,對比不同類群的生物的結構、功能和生活習性,發現各類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點。一般說來,親緣關係近的生物類群,相同的特點較多,反之較少。根據分析比較,找出不同類群生物的關係和進化發展的順序。我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對植物和動物兩類生物中的不同類群分析比較,認識它們的進化歷程。

八年級生物教案:生物進化2

  【教材分析】

  “生物進化的歷程”這節課的內容抽象,是學生較難理解的,關鍵是教師如何引導,激發他們的思維。講解化石時,利用化石標本給學生觀察,把抽象化為直觀。講生物的進化歷程時,應透過列圖形式把抽象問題化解為直觀的問題,透過拼圖“生物進化樹”的遊戲活動使學生對生物進化有更直觀的理解。

  【設計理念】

  生物進化的歷程極其漫長而複雜。因此,本節教學內容,要求教師要把握好教學目標,不要增加知識的難度。本節課以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創新發展”的理念為依據,以過程作為本節的主線。透過精心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開展討論,獲得知識,並將所學知識用於生活實踐。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舉例說出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

  2.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

  3.說出研究生物進化課題的一些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標

  觀察化石、標本、圖片等,嘗試推測生物可能的生活環境,並且對生物的進化趨勢進行推理。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歸納和比較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透過對生物進化歷程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樹立正確的唯物主義思想。激勵學生保護生命,熱愛生命。

  【教學重點】1.說出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

  2.描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教學難點】

  透過完成進化樹,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影片、圖片和資料資料、化石課件。

  學生準備:課前預習;儘可能蒐集有關資料,按小組收集整理。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流程】

  (一)複習提問

  1.生物進化的主要證據是什麼?

  2.科學家比較各個地層中的化石後發現:不同年代的地層裡成為化石的生物有什麼特點?

  思考並回答不同年代的地層裡成為化石的生物:古老地層中的簡單,晚近地層中的結構複雜。透過對化石的複習,為生物進化歷程做好鋪墊。

  (二)匯入新課:

  播放影片《侏羅紀公園》的精彩片段,講述:在生命進化的長河中,中生代稱霸一時的恐龍現在銷聲匿跡了,而龜、鱷魚卻頑強地存活下來,不斷地進化和發展。生物進化的歷程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三節生物進化的歷程。觀看影片進入情境,激起學習新知的興趣,快速進入思維狀態。

  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才會縮短學生、教材、教師的距離。

  (三)探究新知:

  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

  1.過渡生物進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無法直接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再現。科學家在研究生物進化的歷程過程中對不同類群的生物進化比較,對比不同類群的生物的結構、功能和生活習性,發現各類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點。前面我們已經學習過動植物類群的相關知識,大致瞭解了它們的主要特徵,有的類群結構簡單,有的結構複雜,下面我們就來回顧一下。

  2.展示圖片

  3.提問:

  上面五幅圖片中的植物分別是什麼名稱?屬於哪個類群?生活環境、器官、生殖各有什麼特點?

  4.提問透過比較植物的生活環境和形態結構特點,你們能發現什麼規律?

  5.展示脊椎動物心臟結構圖片並提問:

  (1)它們分別表示哪種動物的心臟A_____、B______、C ______、D _______。

  (2)魚類的心臟______心房________心室,

  兩棲類的心臟______心房______心室,

  爬行類的心臟_______心房________心室,心室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鳥類和哺乳類的心臟______心房______心室。

  (3)推測哪類動物的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最強?試從圖中動物的心臟結構特點推測它們的進化歷程。

  (4)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的生活環境有什麼特點?

  6.引導學生總結縱觀生物進化的歷史,其總體趨勢是:形態結構上是從到;生活環境上是從到;進化地位上是從到。

  (四)層層遞進: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1.過渡從最早的原始生命發展到今天的哺乳動物,生物的進化已經持續了近40億年的時間。科學家透過對不同年代化石的縱向比較,以及對現存生物種類的橫向比較等方法,推測出了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為了方便人們的理解,把這個複雜的過程畫成了一棵進化樹。

  2.展示出生物進化樹圖片。

  3.引導學生思考:

  (1)為什麼進化樹的根是一個完整體,而逐漸產生了動植物的分支?

  (2)此樹從樹根到樹梢代表什麼的延伸?主幹代表什麼?大小分枝代表什麼?

  4.進一步完成討論題:

  (1)動物和植物進化的主要歷程分別是怎樣的?請用一種簡捷的方式表示出來。

  (2)生物進化樹是否全面?為什麼?

  (3)地球上最早出現的陸生脊椎動物是誰?

  (4)原始生命分化為原始藻類和原始單細胞動物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5.觀察生物進化樹思考回答:

  (1)現在各種動植物都是進化樹根上原始生命進化來的。

  (2)此樹從樹根到樹梢代表時間的延伸。主幹代表各級共同祖先大小分枝代表相互關聯的各個生物類群的進化線索。

  6.根據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分組討論,分組展示討論的結果,共同完成進化樹,並解釋出把自己的號牌和貼畫放在某個位置的理由,完成生物進化樹。

  7.討論回答:

  (1)植物進化歷程:原始單細胞藻類→原始苔蘚→原始蕨類→原始種子植物

  動物進化的歷程:原始的單細胞動物→原始的無脊椎動物→原始的脊椎動物

  (2)不全面,因為生物進化樹缺少缺少病毒和原核生物。

  (3)最早出現的陸生脊椎動物是古代的爬行類。

  (4)分化的根本原因是營養方式的不同。

  用進化樹的形式介紹這一內容可以透過直觀又簡潔的方式使學生接受這個知識。在完成進化樹的填圖之後,縱觀全域性,便於學生理解人類和其他生物來自共同祖先這一真理。便於教育學生熱愛生命,關愛生命。

  8.“讓生物進化樹結出果實小遊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很好體現學以致用。

  讓學生試著寫出動物和植物的進化歷程,是對學生動手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鍛鍊。

  (五)歸納梳理: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我們知道了研究生物進化的常用方法—比較法;理解了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和總體趨勢。現在的各種生物雖然性狀有很大的差別,但是都起源於同一祖先。希望我們人類和自然和諧相處!

  回顧本節課知識,歸納梳理總結反思,形成知識的沉澱。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讓所學知識得到內化。

八年級生物教案:生物進化3

  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重點難點: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教學設計:

  一、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比較法

  根據一定的標準,把彼此有聯絡的事物加以對照,確定它們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透過各個事物特徵的比較,可以把握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認識事物的本質。對不同生物種類的形態結構進行比較,可以推斷他們之間的親緣關係。

  舉例:

  1、化石

  化石:生物的遺體、遺蹟或生活痕跡,由於某種原因被埋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複雜變化形成的。

  科學家透過對化石的研究發現,魚類的化石在比較古老的地層中出現,而兩棲類、爬行類和哺乳類則在越來越晚近的地層中才出現。以上事實告訴我們,生物的化石在地層中的出現有一定的順序:越古老的地層,成為化石的生物越簡單、低等;距今越晚近的地層中,成為化石的生物越高等、越複雜。所以說在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證據,也是最直接的證據。。

  2、始祖鳥

  透過比較發現,始祖鳥的身體結構特點及和爬行動物有相同之處,又與鳥類有相同之處,由此可以推斷始祖鳥是古代爬行動物進化成鳥類的中間產物。

  3、細胞色素c

  細胞色素c是一種蛋白質,科學家比較了一些生物的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異,發現人與黑猩猩的差異最小,與馬的差異則大一些,而與果蠅、向日葵的差異則更大,因為蛋白質在基因的控制下合成,基因控制生物的形狀,由此可以推測人與黑猩猩的親緣關係最近,與果蠅、向日葵的的親緣關係最遠。

  二、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

  1、讀p55頁進化樹

  動物:原→腔→扁→線→環→軟→節→棘皮→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

  植物:藻→苔→蕨→裸→被

  2、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3、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有一些新的物種產生,也有一些物種滅絕,如恐龍。各種生物在進化中形成了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

  第二節 生物進化的歷程

  一、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比較法

  二、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

  歷程:

  動物:原→腔→扁→線→環→軟→節→棘皮→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

  植物:藻→苔→蕨→裸→被

  總體趨勢: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課後鞏固:

  1、生物進化的直接的證據是( )

  A化石 B比較胚胎學 C解剖學 D隕石

  2、越古老的地層,成為化石的生物( )

  A數量越多 B種類越豐富 C越複雜、越高等 D越簡單、低等

  3、與始祖鳥相似的生物是( )

  A魚、鳥類 B鳥類、爬行類 C爬行類、哺乳類 D魚、哺乳類

  4、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大致是( )

  A魚類→爬行類→兩棲類→鳥類和哺乳類 B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C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 D魚類→爬行類→兩棲類→鳥類→哺乳類

  5、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真正陸生脊椎動物是( )

  A古代魚類 B古兩棲類 C古爬行類 D鳥類

  6、如果兩種動物的化石在同一岩層中發現,由此可推測兩者( )

  A血緣關係很近 B生存年代很近 C生活習慣很相近 D個體構造很相近

  7、物種A化石比物種B化石在較晚地層中出現,由此可推測兩者

  A 物種A比物種B數量多 B 物種A可能是較晚形成的

  C 物種A由物種B進化而來 D 物種B由物種A進化而來

  8、化石證據表明,有的物種只存活了短暫的時期就絕滅了。下列哪種說法最準確( )。

  A.這些生物體缺乏可遺傳的變異 B.它們的生活環境太惡劣

  C.這些生物體的食量太大 D.它們的生殖能力太弱

  9、細胞色素c是構成生物體的一種重要蛋白質,它是由許多氨基酸組成的。可學家透過分析比較馬、驢、兔、蛇、龜和鯨6種動物的細胞色素c,發現馬的細胞色素c和其他五種動物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有一些差異,其中馬與驢有1個氨基酸不同,與兔有6個不同,與蛇有22個不同,與龜有11個不同,與鯨有5個不同。

  (1)基於這些資料,與馬的親緣關係最近的是 驢 ,最遠的是 蛇 。

  (2)你認為以上資料涉及到的研究方法是 比較法 。

  (3)你認為這種方法能確定生物在進化過程中的親緣關係嗎?為什麼?

  答:能。透過比較生物體的物質組成,可以確定它們之間的親緣關係。即物質組成越相似,說明他們的親緣關係越近。

八年級生物教案:生物進化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舉例說出生物進化的主要依據——化石。

  2、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里程,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

  能力目標:

  1、透過對化石的觀察、比較和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應用已有知識,對問題的答案提出科學的設想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關目標:

  1、結合我國出土的化石事例及其研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結合生物進化歷程的學習,進一步增強學生與生物和諧相處的教育和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生物進化的證據和歷程。

  2、 難點:生物進化的證據和歷程。

  教學過程:

  【提出問題,引出新課】各種生物是經過漫長的時間逐漸進化演變形成的。這一觀點已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但是我們要問:

  (1)人類是如何獲得這個結論的?研究方法是什麼;

  (2)接受這一觀點,需要一定的依據或證據。有什麼證據能夠證明各種生物是透過進化形成的?

  (3)為什麼生物會不斷髮展,原因是什麼?即生物是怎樣進化的?這是這節課我們將要討論的問題。

  一、生物進化的證據:

  科學家在研究生物進化時發現生物進化的歷程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科學家是如何瞭解進化的歷程的?科學家又是怎樣知道地球是曾經生活過什麼型別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為研究地球曾經生活過的生物的材料,透過化石瞭解生物進化的歷程。

  我國宋朝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就談到他在太行山和其他地方看到的動物化石和植物化石。根據太行山山崖上的化石,沈括認為太行山曾經是海濱。

  什麼是化石?生物化石是指由於某種原因,埋藏在地層中的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點,所以被用來研究古代生物,它們可以直接或間接證明某種生物曾經在地球上生活過。 化石有很多種,有由生物體的`堅硬部分形成的遺體化石,如骨骼化石、貝殼化石等;有儲存植物葉片痕跡的印痕化石;還有遺蹟、遺物化石等。 為什麼化石能夠說明生物的進化? 地球的地層形成有早有晚,不同的地層中有不同的生物化石。根據存在於各個地層中的化石,可以判斷生物型別和生存的年代。對不同地層中的化石進行分析比較發現:

  (1)最古老的地層中沒有化石。

  (2)從大約39億年前的地層中開始發現生物化石。

  (3)越古老的地層中,成為化石的生物越簡單、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層中成為化石的生物越複雜、越高等。

  (4)古老的地層中水生生物的化石較多;晚形成的地層中陸生生物的化石較多。

  討論:科學家的這些發現說明了什麼問題?

  【小結】

  (1)透過對化石的研究,我們得知原始地球是沒有生命的,生命經歷了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

  (2)根據對化石的研究,我們知道了生物進化經歷了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的發展過程。

  【提問】生物進化的歷程是怎樣的?

  二、生物進化的歷程與原始生命起源一樣,生物進化的歷程也是極其漫長的過程。現在地球上的豐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經過漫長的歷程逐漸進化形成的。

  在進化的早期,由於營養方式的差異,原始生命的一部分進化為具有葉綠素的原始藻類,另一部分進化為不含葉綠素的原始單細胞動物。以後,這兩類原始生物分別沿著一定的歷程發展為動物界和植物界。

  科學家在研究生物進化的歷程過程中對不同類群的生物進化比較,對比不同類群的生物的結構、功能和生活習性,發現各類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點。一般說來,親緣關係近的生物類群,相同的特點較多,反之較少。根據分析比較,找出不同類群生物的關係和進化發展的順序。我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對植物和動物兩類生物中的不同類群分析比較,認識它們的進化歷程。

  1.植物進化的歷程:

  提供各類群植物代表植物的掛圖或投影片,組織學生對不同類群植物的形態結構、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環境比較分析,哪類生物結構簡單,比較低等,哪類生物比較複雜,較為高等,最後總結植物進化的歷程。

  提問:植物進化的歷程可以反映生物進化的什麼趨勢?

  從生活環境看,進化的歷程是從水生到陸生;從結構分析看,是從簡單到複雜;植物進化的總趨勢是由低等向高等發展。

  1. 動物進化的歷程:科學家採用同樣的方法研究動物進化的過程。

  2. 提供各類群動物代表動物的掛圖或投影片,比較各類動物的特點,並歸納動物進化的歷程以及進化的趨勢。

  3. 生物進化的趨勢: 根據生物進化的歷程,生物進化的趨勢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向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八年級生物教案:生物進化5

  教材分析:

  生物進化的歷程極其漫長而複雜。因此,本節教學內容,要求教師要把握好教學目標,不要增加知識的難度。

  學情分析:

  學生對生物進化的歷程比較感興趣,但對生物進化的順序和判斷依據卻不甚清楚。所以,教師應注意多從生活實際出發,透過資料分析、討論,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

  教學目標:1、舉例說出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2、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

  教學策略:

  創設情景---分析討論---解決疑難----得出結論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1、學習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 生物學研究中常用比較的方法,透過比較,可以推測生物之間的親緣關係。 在研究生物進化過程中,化石(fossil)是非常重要的證據。地球上現存的生物都是進化的結果,對他們親緣關係的研究,可幫我們追溯生物進化的過程。科學家透過對不同年代化石的縱向比較,以及對現存生物種類的橫向比較等方法,可推測出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

  2、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 生物進化的歷程大致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低階到高階、由水生到陸生。激情、質疑激發興趣表述交流看書思考表述交流得出結論看書分析討論表述交流得出結論練習鞏固進一步明確鞏固新知創設情景: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是怎樣有地球上的原始生命進化來的?匯入新課。組織學生看書進行資料分析點撥指導組織學生看書(生物進化樹)組織學生技能訓練知識回顧感悟與收穫達標檢測:瞭望角進一步探究佈置作業課後記:生物化石作為進化證據,生物進化的總趨勢這兩個問題學生很容易理解,關於進化歷程有了前面學習的基礎,也能很好理解,只是要按順序記起來,有些學生有難度。另外課本中進化樹與原來靜的進化過程不相符,例如軟體動物在環節動物之前,爬行動物在鳥類和哺乳動物之後,這是什麼原因,需要查資料解決。

八年級生物教案:生物進化6

  導語:“生物的進化”設計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和現代生物進化論理論,有助於學生形成生物學的基本觀點之一——生物進化的觀點,從而幫助他們樹立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

  (2)種群、種群基因庫、基因頻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頻率的計算方法。

  (3)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4)自然選擇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

  (5)隔離的概念和型別,以及隔離與物種形成的關係。

  2.能力目標

  透過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及其主要內容之間的關係

  (2)運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解釋生物界的現象,既是本課題的重點,又是難點

  (3)對達爾文學說的評價是教學的難點

  (4)達爾文學說的主要內容和各要點之間的關係,以及用達爾文學說解釋生物的適應(5)性、生物的進化,這成為組織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 導課

  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困擾了人類幾千年!對於這個問題,首先是神學家們作出了“解釋”:先有雞,因為上帝創造了雞,然後讓雞下蛋!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不相信上帝了!沒了上帝,上帝創造了雞的“解釋”也就沒人相信了。於是關於生物起源、進化的種種猜測又被提了出來……我們已經知道地球上現存的有記載的生物種類大約200多萬種,還有許許多多種生物沒有被我們發現。

  沒有發現的生物數目可能要比已經發現的多10倍,更何況已經絕滅的生物比現存的還要多得多,據估計,曾在地球上生活過的生物種數可能多達5億~10億。這麼多的生物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等到高等,一批又一批地“踏上”地球,又“遠離”地球走向死亡,進行著自然界的“新陳代謝”,這就是生物的進化。

  [二]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

  1.主要內容

  師講述:進化的原因是什麼呢?拉馬克關於進化的用進廢退學說

  拉馬克是進化論的奠基者,他在18世紀初提出了用進廢退的進化學說:環境的改變是導致生物進化的原因。環境改變了,生物的生活方式也要跟著變,有的器官由於經常使用而發達起來,有的器官則由於長期不使用而萎縮退化了。

  師講述:在19世紀,達爾文提出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生物進化論。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

  放映錄影:非洲草原野牛四季生活及生殖過程,重點放映遷徙路徑大河時,許多野牛個體被淹死或被鱷魚吃掉的情景。

  師引導:學生根據錄影及初中所學有關知識總結歸納出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是:過度繁殖,生存鬥爭(生存競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

  師引導:指導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1)任何一種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強,在不太長的時間內能產生大量的後代。但因為生物的生存條件有限,生物在爭奪有限的空間和食物的情況下,同種生物個體之間,種與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不斷進行著激烈的生存鬥爭,鬥爭的結果是一部分個體被淘汰。例如:鯉魚在繁殖季節,雌魚會產許多卵,雄魚也會產下大量的精 子,但是能夠形成受精卵是少數;受精卵形成後,在孵化的過程中個體弱小的幼鯉又會被淘汰掉,能夠存活下來的只是很少的一些個體。

  (2)在生存鬥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將倖存並會將這些變異遺傳下去;而不利變異個體則很容易地被淘汰掉。達爾文把這種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在長期的自然選擇過程中,微小的有利變異得到積累變為顯著變異,從而產生了適應特定環境的生物新型別,這就是生物進化的原因。

  (3)自然選擇學說科學地解釋了生物進化的原因及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但由於受到當時科學發展水平的限制,自然選擇學說對於遺傳和變異的本質,自然選擇如何對可遺傳的變異起作用的問題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

  2.以自然選擇學說為基礎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提出

  近些年來,生物學家在達爾文的進化理論的基礎上,將遺傳學、生態學等研究成果引入到進化論的研究中,形成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基礎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三]、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簡介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

  (1)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

  (2)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

  (3)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4)隔離導致物種的形成。

  1.種群的定義

  師:舉例:

  (1)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鯉魚;

  (2)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魚;

  (3)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

  (4)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出(1)與(4)屬於種群。

  師生歸納:種群指生活在同一地點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

  2.種群的特點

  (1)種群的個體之間具有年齡和性別的差別,並不是機械地結合在一起。

  (2)種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個體之間彼此可以繁殖,並透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遞給後代。

  師:種群為什麼是進化的單位呢?

  出示資料:大熊貓的生存

  從進化上看,大熊貓己經歷了小大小的興衰歷程,從分佈範圍看,它已由廠佈於亞洲東部而退縮到中國。特別是近半個世紀以來,人類生產活動無節制地擴充套件,大熊貓分佈區已由約5萬平方公里縮小到1萬多平方公里,數量不足1000只,且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20多塊島嶼狀孤立地帶。

  由於大熊貓的分佈是呈島嶼狀的小種群,每個種群的個體數不足50只。難免導致它們近親繁殖而使其喪失遺傳多樣性,最終導致種質較差的小種群逐一滅絕。加之大熊貓食性單一,若遇大熊貓主食竹週期性地開花枯死(約60年一週期),必然導致大熊貓因食物匱乏而餓、病死亡。

  3.基因庫、基因頻率

  生:閱讀教材P65,找出基因庫和基因頻率的概念。

  師生歸納:種群的基因庫是指一個種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不同的基因在種群的基因庫中所佔的比例是不同的。

  師舉例:我們知道多指為顯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而絕大多數人表現為正常。白化病是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絕大多數人表現正常。

  師生歸納:基因頻率是指某種基因在某個種群中出現的比例。

  生質疑:怎樣才能知道某種基因的基因頻率呢?

  我們可以透過抽樣調查的方法獲得。

  師引導:學生計算這樣一個例子:從某種生物的種群中隨機抽出100個個體,測知其基因型分別為AA、Aa、aa的個體分別為30、60和10個,問其中A基因頻率為多少?a基因頻率為多少?

  解法一:透過基因型計算基因頻率,就AA、Aa、aa來說,每個個體可認為含有2個基因,則100個個體共有200個基因:

  A基因頻率=(2×30+60)÷200=60%

  a基因頻率=(2×10+60)÷200=40%

  解法二:透過基因型頻率計算基因頻率,即一個等位基因的頻率等於它的純合體頻率與1/2雜合體頻率之和,則:

  A基因頻率=30%+(1/2)×60%=60%

  B基因頻率=10%+(1/2)×60%=40%

  從上述可知,種群中一對等位基因的頻率之和等於l(其基因型頻率之和也等於1)。

  生質疑:種群中某基因的頻率是否一直不變呢?讓我們觀看一個課件。

  生觀看:用CAI課件模擬英國曼徹斯特地區樺尺蠖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淺色型樺尺蠖和黑色型樺尺蠖所佔比例發生劇烈變化的過程。

  1850年以前該地區的樺尺蠖以淺色為主,黑色個體很少。隨著英國工業的發展,工廠排出的煤煙使環境發生了改變,黑色樺尺蠖與淺色樺尺蠖的數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黑色型達到了95%左右,淺色型由余下了5%左右。

  師生歸納:由此可見,種群中的基因頻率是在不斷改變的。種群中的個體一代一代死亡,但基因庫卻在代代相傳的過程中保持和發展。

  結論:生物進化過程實質上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所以說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

  [四]教學目標鞏固

  1.自然選擇題學說的主要內容之間的關係

  (1)過度繁殖為自然選擇提供更多的選擇材料,加劇了生存鬥爭。

  (2)變異是不定向的,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透過遺傳在後代中得到積累和加強,產生適應環境的新型別,這是生物多樣性和適應性形成的原因,因此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

  (3)自然選擇是定向的,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

  (4)自然選擇是透過生存鬥爭來實現的,生存鬥爭是生物進化的動力。

  (5)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2.達爾文在北大西洋東部以馬德拉群島上發現有550種昆蟲,其中有200種昆蟲的翅已退化,不會飛翔,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A.生存鬥爭的結果 B.食物中缺乏翅生長的物質

  C.定向變異的逐代積累 D.自然選擇的結果

  答案:D

  3.從某生物種群中隨機抽出1000個個體,測知基因型為BB、Bb、bb的個體分別為300個、600個和100個。

  (1)在這1000個個體中,B基因有 ;其基因頻率為。

  (2)在這1000個個體中,b基因有 ;其基因頻率為。

  答案:(1)1200 60% (2)800 40%

  4.下列生物屬於種群的是( )

  A.一塊水田裡的全部水稻、水草、魚、蝦及其他生物 B.一塊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C.一塊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無翅的成蚜 D.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魚

  答案:C

  5.根據達爾文的進化學說,長頸鹿的頸和腿之所以特別長,是由於( )、

  A.為了攝食樹葉,頸和腿不斷伸長,代代相傳,愈伸愈長

  B.長頸、長腿者比短頸、短腿者有較佳的生存機會

  C.長頸、長腿者影響了遺傳基因

  D.基因控制的性狀在表達時受到環境的影響

  答案:B

  6.自然選擇是指( )

  A.生物繁殖能力超越生存環境的承受力 B.生物過度繁殖引起的生存鬥爭

  C.在生存鬥爭中,適者生存 D.遺傳使微小的有利變異得到積累和加強

  答案:C

  [五]總結

  本節課主要是瞭解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意義和侷限性”;由於其具有侷限性,所以人們對其進行了補充和發展,提出了“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八年級生物教案:生物進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