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音樂> 音樂遊戲活動教案

音樂遊戲活動教案

音樂遊戲活動教案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音樂遊戲活動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音樂遊戲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喜洋洋》的音樂,能根據三段體音樂的變化按樂句、樂段交替變換動作。

  2、遷移對包餃子的生活經驗,能夠用身體動作表現餃子翻騰的狀態。

  3、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幼兒包餃子的相關經驗。

  2、《喜洋洋》音樂

  活動過程:

  一、透過談話瞭解幼兒的已有經驗,引出本次活動的內容。

  師:你們吃過餃子嗎?誰知道包餃子需要哪些材料?餃子怎麼包呢?

  師:你們知道餃子皮怎麼做呢?

  幼兒回答,教師小結。

  師:餃子皮擀好後,接下來要做什麼呢?怎麼包餃子呢?

  二、與配課教師合作表演音樂遊戲,初步理解音樂ABA三段。

  第一段:表現擀餃皮,餃子皮變大。

  第二段:表現放餃子餡,捏餃子。

  第三段:表現餃子沉到鍋底,再慢慢浮上來,然後不停地翻滾,最後被冷水澆過後立即即不動。

  三、教師引導幼兒模仿動作。

  師:誰是餃子,誰是大廚師?

  教師:大廚師是怎麼包餃子的? 餃子包好後,要幹些什麼呢?(引導幼兒表現餃子翻騰的狀態)

  四、幼兒完整合作玩遊戲,感受合作交流的樂趣。

  玩法:幼兒兩人一組

  A段:幼兒甲聽音樂合拍地在幼兒乙身上做擀餃子皮動作,幼兒乙配合做餃皮變大的動作。

  B段:幼兒甲做包餃子的動作,放餡,捏,幼兒乙做一個大餃子皮逐步變小的動作,表現被包成餃子了。

  A段:下餃子,幼兒乙表現餃子在鍋中沉,浮,翻騰,煮熟。結束處:幼兒甲做往鍋裡潑冷水動作,幼兒乙做造型。

  幼兒甲、幼兒乙相互交換位置與角色,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五、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是一節音樂欣賞活動,《喜洋洋》是我國的一首民族管絃樂曲,段式為ABA三段式,樂曲歡快活潑、熱情洋溢。對於中班孩子,我們重點是引導幼兒透過欣賞活動,感受樂曲的情緒,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透過包餃子這一生活化、遊戲化的情節來詮釋音樂三段體的結構,能夠讓幼兒從生活經驗和思維形式上引起共鳴,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促使幼兒積極、熱情地去感受、想象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下面談談活動後的一些想法: 1.活動中孩子積極參與,喜歡錶現。活動中,孩子們非常積極地參與表演,活動中情緒高漲。

  2.活動中充分體現了由孩子們的聽而引出表演,而不是生硬地該怎麼表演,該怎麼做動作。每一環節,我都是由聽音樂引出,根據孩子們自身對音樂的理解進行表演,令我高興的是孩子們的理解都是比較正確的。

音樂遊戲活動教案2

  設計意圖

  嬰班幼兒喜歡傾聽各種好聽的聲音,樂於透過唱歌、律動、舞蹈等活動來表現自己的感受,但由於年齡太小,對樂曲的整體感知不深。為了給以後幼兒感受和表現樂曲節奏與節拍打好基礎,結合夏季天氣炎熱、蚊蟲較多的日常現象設計此次活動。我希望透過參與音樂遊戲活動,鼓勵幼兒自發大膽的進行表現和創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手耳、手眼的協調,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樂於嘗試用動作表示樂曲中特定拍的節奏。

  2、積極參與遊戲,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目標:樂於嘗試用動作表示樂曲中特定拍的節奏。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蚊子長什麼樣

  2、物質準備:

  (1)蚊子圖片四張粘在吸管上;

  (2)《拍蚊子》音樂;

  (3)蚊子的聲音片段;

  (4)打蚊子的PPT圖譜。

  活動過程

  一、匯入環節,出示蚊子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1.出示蚊子圖片,引出話題“怎樣趕蚊子”。

  師:小朋友們看!今天誰來我們班了?(出示蚊子圖片)

  師:真是討厭的傢伙,它還有好多小夥伴呢。(依次出示其他三張蚊子圖片)師:看見討厭的蚊子,我們要怎麼做呢?

  幼:我們可以……(引導幼兒積極自主回答)

  2.初步感受音樂片段,引導幼兒跟著音樂一起律動。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打蚊子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一節音樂,在音樂特定拍位置出示蚊子圖片,引導小朋友跟著律動)

  (環節反思:教師運用圖片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同時引導幼兒回憶日常生活中看見過的驅蚊方法,鼓勵幼兒大膽進行表達,激發幼兒參與遊戲活動的積極性。)

  二、播放音樂片段,引導幼兒在特定拍手眼協調地做動作。

  1.透過遊戲引導幼兒在蚊子出現的時候只拍一次手。

  (老師出示蚊子的圖片,在幼兒周圍“嗡~嗡~嗡~”)

  師:真是討厭的蚊子,我們一起來打它!啪!(拍一次手)

  師:哎呀!不好,被它逃走了,我們再來試一試!(嗡~嗡~嗡~)啪!

  2.播放音樂片段,重複遊戲,與幼兒互動。

  師:不好了,不好了!又來了好多好多的蚊子(出示剩餘的蚊子圖片)

  師:咦,我聽到蚊子飛到這裡來了(進行互動,把蚊子圖片放到幼兒身邊,讓幼兒用手去拍)“嗡~嗡~嗡~”啪!(請配教老師一起,多與幼兒互動幾次)

  師:我們打了許多蚊子了,一起來數一數還有幾隻蚊子?(將蚊子圖片平鋪在地上,手指從幼兒方向的左面往右面依次點數)

  幼:1…2…3…4…

  師:還有4只小蚊子(同時伸出四隻手指示意),我們一起加油把它們都消滅掉!

  (環節反思:對於拍蚊子這件事,幼兒是有一定的經驗的。採取讓幼兒先聆

  聽音樂片段中特定小節的方式,對特定拍有一個大致體會,並且在遊戲過程中,教師及時對幼兒做出的動作和反應進行指導,為接下來播放完整音樂做好鋪墊,積累經驗。)

  三、播放完整音樂,引導幼兒在特定拍能夠手眼協調地拍一次手

  1.初步感受完整音樂,引導幼兒在音樂特定拍位置做一次拍手動作。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打蚊子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第一遍播放完整音樂,在音樂特定拍位置出示蚊子圖片,引導小朋友跟著拍一次手)

  師:你們有沒有打到蚊子呢?(幼:有/沒有)師:沒關係,我們一起再來試試拍蚊子。

  2.播放音樂片段,鞏固幼兒在音樂特定拍位置只做一次拍手動作。

  師:注意喲,聽見小蚊子的聲音只拍一次手,拍多了小蚊子就提前飛走了。

  3.再次播放完整音樂,重複遊戲。

  師:這次我們一起來打蚊子,一定要消滅掉它們!(再次播放完整音樂,邊聽邊做拍手動作)

  4.根據幼兒情況,重複播放音樂做遊戲

  5.教師小結

  師:哇!你們可真厲害,把所有可惡的小蚊子都消滅掉啦!

  (環節反思: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為幼兒營造一種輕鬆有趣的氛圍,引導幼兒透過拍蚊子這樣的方式,加深幼兒對完整樂曲中的特定拍的印象,幫助幼兒在手眼、手耳協調方面的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四、播放音樂片段,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示特定拍,大膽表現自己的想法

  師:我們除了可以用手拍蚊子,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消滅蚊子呢?幼:我們還可以……(引導幼兒自主回答)

  師: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呢?(引導小朋友大膽使用其他動作表示特定拍)師:我們一起跟著音樂試一試吧。(播放一節音樂,引導幼兒在特定拍時大膽做出與老師不同的動作)

  (環節反思:透過幫助幼兒回憶其他可以消滅蚊子的方式,鼓勵幼兒積極想象,大膽創作,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五、教師小結

  老師小結:蚊子都被我們打掉啦!小朋友們,小蚊子都喜歡住在髒髒亂亂的地方,最最喜歡找不洗澡,不愛乾淨,不講衛生的小朋友了,夏天來了,咱們小朋友要多多洗澡澡哦!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結合暑期天氣炎熱、蚊蟲較多的日常現象,吸引小朋友們都較為積極地參與到遊戲活動中來,且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用拍手或跺腳等方式表示特定拍,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教育目標。並且過程中圍繞拍蚊子這一主題,先讓幼兒回憶日常中見過的消滅蚊子的方式引入主題,透過播放音樂重點片段讓幼兒初步感知樂曲中的特定拍,再播放完整樂曲讓幼兒體驗,整個活動過程從易到難,從單獨到整體,層層深入,讓幼兒有一個充足的練習過程。活動前半部分每位幼兒都積極參與了進來,但到活動後半部分有個別出現了分神或者聊天的情況。透過活動後教師的自我反思分析,本身嬰班幼兒的專注力不強,並且整個活動環節中,遊戲重複次數太多,沒有太多的變化與轉換,使幼兒很難長時間專注於活動中來,教師可以透過多種形式,利用更多種材料與方法,吸引幼兒的目光。且本次活動為音樂遊戲活動,在正式開展前教師不但應提前講明規則,還需要在過程中不斷強調規則,加深幼兒的印象,這樣才有利於後面活動的開展。

音樂遊戲活動教案3

  一、活動來源:

  在我園的園本課程中,《我把眼睛藏起來》是小班上學期“認識自己”主題中的一個歌唱活動。歌曲輕快、幽默,樂句重複、簡單,歌詞是孩子們身體的部位的認知,又加上了一些“藏貓貓”的遊戲元素,經過多次實踐,孩子們都很喜歡。但是這學期同一時期在新接手的小班開展了這個活動,卻發現有不少孩子參與度不夠,有的連玩“藏起來”的遊戲環節也興趣不高。是什麼原因呢?執教的人還是我,活動組織也經過多次驗證,那麼就要考慮孩子自身的原因了。這個新班老人帶孩子的多,造成孩子和外界互動相對少,缺少集體遊戲的經驗和能力,再加上還沒有完全融入新環境等因素,活動開展遭遇了“冷場”……

  這個“冷場”表面上看起來是孩子不玩,不動,但是透過現象,我看到的是這個班級的孩子們對音樂的理解、感受能力以及社會性發展水相對較弱,對外部世界不好奇,沒興趣的本質。拘泥於原來的教學環節,唱一唱,玩一玩,看起來是行不通了。因此,我決定調整活動目標,針對這個班級孩子的特點和發展需求,把原來主要定位於歌曲的演唱,身體部位認知的目標調整為傾向於音樂感受、社會性情感發展的多元目標。

  正當我在腦子裡快速思考對策的時候,突然發現了在教室角落裡的工作毯。我靈機一動,對!借用道具試一試,創新參與度更高的遊戲方法,孩子們一定喜歡!於是就拿過工作毯,一邊唱“我把自己藏起來,誰也看不見。現在‘自己’又出現,哦啦啦啦啦啦啦,啦!”一邊用工作毯藏住自己。看見我一邊隨著演唱一邊“躲貓貓”,孩子頓時來了興趣。接著我又走到孩子身邊,一邊將孩子藏起來,一邊將歌詞替換成孩子們的姓名進行演唱。課堂氣氛馬上就活躍起來,所有的孩子都非常開心地加入進來。我一看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起來,馬上讓孩子們去拿工作毯,跟著伴奏音樂玩起了藏自己、藏同伴的遊戲。最後我又加進師幼合作、幼幼合作的環節。孩子們參與度變得很高,樂此不疲地和同伴遊戲,笑聲不絕於耳。一個歌唱活動改變了“初衷”,就這樣調整成了音樂遊戲。在遊戲的、開心的氣氛中,孩子們愉快、順利完成了原本的目標之外,還收穫了更多元的價值——同伴之間有了主動的身體接觸,增加了合作、交流機會的同時感受到同伴的合作的快樂,增進相互之間的情感,並且拓展了創編的維度。

  二、教學目標:

  1、感受歌曲幽默、詼諧的曲風,大膽表現“藏起來”、“又出現”,體會躲藏的快樂;

  2、能夠聽辨和大膽用各種方式表現前奏和間奏;

  3、願意嘗試合作和交往,感受同伴合作的樂趣。

  三、教學準備:

  1、工作毯人手一塊

  2、音樂(原唱、伴奏)、播放器

  3、幼兒圍坐半圓形

  四、教學過程:

  (一)傾聽、感受歌曲的快樂、幽默,嘗試唱一唱,藏一藏。

  1、教師清唱原唱《我把眼睛藏起來》,引導幼兒聆聽歌曲,感受歌曲幽默輕快的'風格,嘗試唱一唱,藏一藏。

  欣賞後提問:我把什麼地方藏起來了?你們能不能藏得起來這些地方呢?(和孩子一起藏一藏歌曲中演唱的身體部位)

  老師用風趣、幽默的表情伴隨小幅度的動作清唱,請幼兒仔細傾聽,認真觀察。對於小班孩子來說,老師對於歌曲準確的把握和表現是吸引孩子注意力,引導孩子感受、理解、欣賞並愛上音樂的首要素養。

  2、繼續唱一唱,藏一藏,引導幼兒大膽用肢體和表情表達對歌曲的感受。

  (1)老師繼續清唱歌曲,用豐富的表情和輕快的演唱感染和引導孩子,感受歌曲幽默輕快的風格。引導孩子嘗試模仿和跟唱。

  比如說,在“我把嘴巴藏起來”這一句的表達時,老師雙手捂住了嘴巴進行演唱,聲音的音色就發生了改變,本身就有奇怪的效果,配合豐富的表情,就能讓歌曲的遊戲性充分體現。在此基礎上,孩子感到有趣並且很快融入,忘記是在學唱歌曲,而是在做一個遊戲。

  (2)播放錄音,引導幼兒傾聽,只在傾聽到“藏起來”“XX又出現”的時候跟隨動作。

  錄音使音樂更加完美,立體,孩子能夠更好地感受曲風。在這個環節,更多的是對音樂完整的傾聽和感受,並且在引導傾聽的過程中,老師凸顯身體部位的藏和出現,在欣賞的同時,為創編埋下伏筆。

  3、跟隨錄音邊唱邊玩,大膽用聲音、肢體和表情表現對歌曲的感受。

  (二)遊戲《我把藏起來》。

  1、嘗試替換原歌曲中的歌詞,繼續遊戲。

  引導語:孩子們,我們除了可以藏起眼睛、耳朵、鼻子、嘴巴,還能藏起什麼地方呢?那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吧!(教師將孩子找出來的部位替換仿編,帶領孩子演唱;也可以請個別幼兒帶領孩子將自己創編的歌詞進行演唱;最後請所有的孩子跟隨伴奏音樂將自己找到的部位替換仿編。視情況而定)

  教師示範喊出“我把藏起來”,雙手藏住身體的某個部位,讓孩子模仿。然後引導孩子嘗試尋找身體不同部位進行遊戲。在遊戲的過程中讓孩子大膽發揮想象,替換身體的各個部位進行遊戲。在這個過程中,既鞏固了身體部位的認知,又讓孩子大膽發現身體上任何可以“遮蓋”的部位,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初露萌芽。

  遊戲激發孩子說的願望,同時又將歌唱中進行替換詞創編的難度前置解決。孩子們能夠在遊戲的過程中,說出很多很多的身體部位,甚至奇奇怪怪的想法。

  2、創新玩法,將歌詞替換成“自己”,借用道具玩“藏自己”的遊戲。

  (1)教師示範“藏自己”的遊戲。

  取工作毯一張,教師一邊隨伴奏歌唱“我把自己藏起來,誰也看不見。哦,現在‘自己’又出現,哦啦啦啦啦啦啦,啦!”一邊和小朋友玩“藏自己”的遊戲。並且在“藏起來”和“又出現”這兩個地方著重用動作和語氣、表情來強調,突出遊戲的玩法和樂趣。

  (2)提問:這一回,老師把什麼藏起來了?你們想不想把自己藏起來呢?

  (3)幼兒取工作毯,跟隨音樂玩“藏自己”的遊戲一遍。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於“藏貓貓”非常感興趣,物體消失又出現的遊戲本身就很吸引孩子,更何況是自己和小朋友們隨著音樂一會消失一會出現,這樣遊戲性增強,更加充滿趣味,讓孩子們樂此不疲。尤其是自己出現時那種驚喜和滿足的表情,讓教室裡充滿了歡樂。

  3、合作遊戲:我把“好朋友”藏起來。

  小班幼兒遊戲以平行遊戲為主,但長期的平行遊戲不利於社會性的發展。而音樂遊戲中增加互動、合作的環節,可以增加相互之間的交流、觀察、模仿、協商、肢體接觸等等,為社會性發展提供機會。

  (1)教師和小朋友,小朋友和小朋友互相之間找好朋友進行遊戲,歌詞替換為“我把好朋友藏起來”。

  (2)提高遊戲中合作的難度,創新遊戲玩法。

  a、師師合作遊戲,請幼兒注意觀察遊戲玩法。

  這個部分著重傾聽和掌握前奏和間奏,前奏的時候教師互相眼神交流,中間的部分一名教師藏另一名,間奏的時候交換工作毯,然後交換角色進行遊戲。

  b、師幼互動,合作遊戲。

  請個別幼兒和老師合作遊戲,請其餘幼兒觀察玩法。在進行合作遊戲的過程中,老師突出“藏”、“放”和間奏交換的動作,引導孩子觀察合作的要點。(第一段音樂,老師隨著音樂“藏孩子”和“放孩子”,間奏時老師把工作毯交給孩子,第二段孩子“藏老師”和“放孩子”。)

  c、幼幼互動,合作遊戲。

  相互合作對於小班孩子們有一定的挑戰,需要相互協商,相互交流和配合。但是三歲以後的孩子渴望同伴遊戲,只不過同伴遊戲的水平較低。在這個合作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進行語言的引導,幫助孩子學習和掌握合作的方法,提高合作的水平和能力,促進孩子社會性發展。

  (三)工作毯歸位,結束活動

  (曲譜附後)

  五、教學反思:

  預設和生成的取捨……

  這個活動結束之後,我沉浸在喜悅之中,久久不能平靜。這個生成,讓孩子們收穫很多,我也同樣獲得成長。

  同樣的課程,我開展過很多次,幾乎都比較順利,但是今天的情況,讓我思考課程預設是否要考慮更為周全,以及什麼樣的生成是有意義和價值的。

  原本的預設,考慮到了孩子的知識經驗以及年齡特點,但沒有充分考慮到每個班級孩子不同的個性特點,不同的社會性發展水平,不同的家庭背景,致使我碰到了預想不到的不少孩子不唱,不玩,不參與的情況。面對這樣的狀況,作為一個幼兒教師,我不是著急他們學習不會歌曲,而是擔憂這些孩子們對音樂的感受力,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性格不活潑,不開朗、大膽,不敢於參與集體活動,和外界互動的能力和意識比較弱。

  因此,我很快針對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做出目標的調整。原來只要唱一唱,玩一玩,第二步進行身體部位替換次的創編就完成了這個歌唱活動的目標。但是,面對這樣的孩子,我認為應該把社會性發展作為重點。多讓孩子們和老師以及同伴有互動的機會。那麼,什麼是孩子最愛的方式?——遊戲!什麼是好的媒介?——道具。我借用了工作毯這個道具,一下子化腐朽為神奇,孩子們靈動起來,積極熱情地參與進來。在知識技能目標中,完成原有目標的基礎上,還完成了前奏、間奏的聽辨,和老師、同伴的合作也非常成功。不笑的笑了,不唱的唱了,不玩的也玩的不亦樂乎。

  遊戲是孩子們最愛的,遊戲的材料選取的適宜,就如虎添翼,為遊戲插上翅膀,載著孩子們在遊戲中心情放鬆、思維開拓地玩中學,學中玩。與其說我們是孩子的老師,不如說是我們要向兒童學習。我們要學會觀察兒童,透過科學的觀察判斷孩子的需要,判斷什麼是此時此刻教育的價值所在。不要拘泥於原有的預設,敢於判斷和選擇,敢於創新,真正做孩子的觀察者、支持者、引導者。當然,這一切都要建立在紮實的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之上。同時,還要不斷學習、提高,勤于思考和積累。

  這個活動雖然結束了,但後續的活動還要繼續。比如,還可以發動孩子們在生活中找一找可以“藏起來”的物體,做後續的創新遊戲。可以擴大孩子們遊戲的範圍,在家裡和親人做,到平行班甚至到大班和哥哥姐姐做,開闊孩子思維,同時也給孩子創造更多的交往機會,讓孩子不知不覺在短板上彌補起來。

  另外,在以後的活動設計中,預設可能要考慮更加全面,這樣,遇到什麼樣的情況,都能夠很好的“應對”。有好的預設,積累多了,就會有好的生成。善於取捨、判斷和反思,久而久之,就是教育的“智慧” ……

音樂遊戲活動教案4

  設計意圖:

  我們面對的教育物件都是3-6歲的孩子,他們的思維方式主要是直觀形象思維。這就導致在音樂教學中出現了"一節唱歌教學活動下來,孩子們歌詞還記不住,更談不上有表情、有感情的演唱了"。教師教的累、孩子學的煩。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嘗試著把圖譜應用於音樂教學中,很快被孩子們接受了,它是一種視覺符號,它可以把音樂直觀、形象、趣味的表現出來。如果只靠語言來傳遞資訊,則會給幼兒以單調和枯燥的感覺。《指南》指出:幼兒形象思維佔優勢,這是他們的特點。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圖譜,幼兒的注意力便能被充分吸引,學習興趣也能被充分調動起來。圖譜的運用,可以促使幼兒自己動腦,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讓幼兒思維處於最佳狀態,從而積極思考,自覺接受新知識。透過老師的教,逐漸過渡到幼兒主動的學,利用圖譜的重要意義在於有效的圖譜能夠幫助幼兒自主學習。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讓幼兒在聽聽、講講、畫畫中熟悉歌詞,初步學唱歌曲。

  2、運用圖譜的方法記憶歌詞。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前熟悉旋律,圖譜一張

  2、ppt課件活動重點:在聽聽、講講、畫畫中熟悉歌詞

  活動難點:

  合作完成圖片的填充

  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律動進入活動場地。

  二、感受歌曲,理解歌詞

  三、出示圖譜,引導幼兒傾聽歌曲,合作完成圖片填充。

  四、活動延伸:根據圖,創編歌詞

  活動反思:

  《小魚的夢》是一首語言清新優美、生動活潑,充滿了情趣,洋溢著愉悅的兒歌,也是一篇豐富積累學生語言、訓練學生語感、陶冶學生情操、培養想象力的好教例。

  1、上課開始,我以談話激趣,匯入新課。我在黑板上寫出一個字:夢,滲透識字教學;我用親身經驗說了自己曾做過的一個夢,這樣學生的生活經驗也有很多,頓時話匣子就打開了,學生都特別感興趣。這在低年級的課堂上是比較重要的,如此一來,學生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學習的效率會大大提高。

  2、識字是低年級學生的重要任務,本課的生字量多,要讓學生紮實有效地掌握,又要避免枯燥乏味,所以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訓練和遊戲,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由整體感知課文,再抽出詞,最後才是生字,無形中減緩了坡度。

  3、堅持以讀為本,落實語感訓練。教學中我採用不同形式的讀。比如聽錄音範讀,自由讀,指名讀,表演讀,小組合作讀,同桌讀等,展示了學生讀正確,讀流利,讀懂的學習過程。體現了讀書的層次性。這一部分地教學我充分體現多讀少講,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採用生生對比讀的方式充分朗讀,從量中讀出質來,在讀中想像,在讀中感悟,突破難句“天上星星落下來,為他蓋床珍珠被”和“風兒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搖籃推”的理解。尊重學生個性,讓學生很願意在同學中展示自己。

  4、堅持激勵。在課堂上我堅持正面引導,不斷激勵學生,激勵他們的進步,激勵他們的成長。一句激勵的語言,一個激勵的眼神,都使學生們興致昂然。

  5、我在引導學生想象“小魚會夢見什麼?”這一問題時,播放了《搖籃曲》,既與課文內容相關,又創設了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調動了學生的情感以及學習的積極性,鋪墊了整個課堂的氣氛。以優美動聽的音樂,讓學生想象,這樣的設計學生感受到了美,也盡情表達著美。可以這樣說:“課堂不僅流動著美,也流動著真情。”

音樂遊戲活動教案5

  一、活動目標

  嘗試用動作表現三拍子的音樂,體驗強拍的感覺,進一步感受春天的美。

  二、活動準備

  1、感受過春天的美景。

  2、三拍子音樂《紅蜻蜓》。

  三、活動過程

  (一)春雷

  T:春天來了,春雷聲聲,你們聽春雷是怎麼打的? (老師擊鼓,幼兒拍出強拍。)

  (二)春姑娘

  1.初步欣賞音樂

  T:春姑娘穿著綠色的長裙來了,她跟著音樂為春天的到來跳舞,聽聽音樂有什麼感覺。(完整欣賞音樂《紅蜻蜓》,說說對音樂的感受。)

  2.再次欣賞

  T:春姑娘跳舞很穩當,一步步跨出去,她是在什麼時候跨一步的呢?在她跨的時候我們用動作表示。(引導幼兒在強拍上用動作表示。)

  3.拍手錶示強拍

  T:春姑娘請我們用拍手來幫她伴奏,強拍上拍手。

  4.春姑娘的舞蹈

  (1)腳步表現三拍。

  T:春姑娘邀請我們一起來跳舞,跟著音樂跳,強拍上跨步,跳得穩當。(引導幼兒在強拍滑出一步。)

  (2)手腳配合表現三拍

  T:春天有什麼美麗的景色? (引導幼兒說春天的景色用動作表現,例如:春天柳條飄、蝴蝶飛等等。)

  T:和春姑娘一起跟著音樂,邊跳舞邊告訴大家有什麼春天的美景。(引導幼兒跟著音樂動作表現強拍。)

  操作提示

  整個遊戲可以根據自己幼兒的實際音樂經驗決定一次活動解決還是分幾次活動進行,每一個環節都在前一個環節的基礎上進行。老師重視觀察幼兒,瞭解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並給予鼓勵與幫助,共同達到目標。例如:在幼兒步伐表現強拍時,走步到點子上,老師可用動作暗示加以幫助,拉一下手、託一下腰、摸一下頭,引導他們將聽覺和運動覺結合。教師在活動中重視啟發幼兒參與活動的情趣,引導幼兒積極運用身體動作解釋聽到的音樂。

音樂遊戲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透過耳朵對音樂開始、和停止進行判別,感知音樂有反覆地開始和突然停止的特點。

  2、在遊戲中,幼兒嘗試使用指揮身體的運動,訓練幼兒的聽覺靈敏性、聽覺和運動覺協調反應能力多種形式表現開始和停止這一音樂的特點。

  3、透過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體驗與同伴、教師一起遊戲的快樂。

  4、在活動中幼兒傾聽音樂,大膽的遊戲表演。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活動準備

  音樂MP3、圖形貼上(紅、綠)、方向盤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匯入(幼兒進場)

  二、談話:

  透過談話啟發幼兒發現生活中的"開始和停止"的事件。

  1、師:小朋友們都坐過汽車,當司機叔叔看到綠燈時怎麼辦?看到紅燈呢?(強調遇到紅燈立刻停止)

  2、師:媽媽通常用什麼給小朋友洗衣服呢?怎麼樣才能讓洗衣機轉起來呢?怎樣才能停止呢?

  3、師:我們小朋友平時最愛聽音樂了(出示錄音機),怎樣才能聽到音樂?當我們按下開始鍵,錄音機就會播放出好聽的音樂,我們再按下停止鍵時,音樂就會馬上停下來,讓我們來試一下好嗎?

  4、師:那你還發現生活中有什麼能夠突然間開始,然後又立刻停下來呢?

  幼兒討論:如電燈、門、洗手的水龍頭等。

  三、感受音樂

  1、聽《開始和停止》的音樂,引導幼兒發現音樂反覆開始和突然停止的音樂特點。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段好聽的音樂,一會兒我們聽音樂的時候要仔細、認真地聽,聽聽這首曲子和我們以前聽過的曲子有什麼不同?它有趣再哪裡?一會告訴我。

  師:這首曲子和我們以前聽的曲子有什麼不一樣?

  師:對,這首曲子表現的就是我們剛才所說過的,好像司機叔叔開著車遇到紅燈停下來,看到綠燈向前進,遇到紅燈又停下來,等到綠燈亮的時候又向前進,這首曲子還可以玩許多遊戲,讓我們隨著音樂先來玩小手伸伸的遊戲吧!

  四、表現音樂

  1、拍拍小手

  2、師:我們來把小手洗洗。和老師下廚房做一道好吃的菜。 音樂開始開煤氣,音樂音樂結束關煤氣。

  (總結評價遊戲,品嚐好菜)

  (強調音樂停止,動作馬上停下來)

  表演手腕花的遊戲 兩兩編演 圍成圓圈表演

  3、幼兒創造遊戲

  4、開車去郊遊

  我們吃好了。也找到夥伴一起玩了,現在叫上我們的夥伴,好朋友一起座上老師的大巴車去郊遊。路上我們會看到很多美麗的風景,當音樂停止的時候我們就要停下來拍照了。我們要擺出你喜歡,漂亮的動作poss,在場的老師要幫我們的小朋友拍照哦,但老師要求每次的動作不能重複哦。走嘍,我們坐上車去郊遊嘍。

  五、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玩的音樂遊戲開心麼,我們知道了音樂有開始和停止的特點,我們小朋友也能在音樂中開心的表現自己。剛剛很多老師幫我們拍了很多好看照片,我們欣賞去。

  活動反思

  中班的孩子對音樂的理解往往是直觀,形象,並沒有很多事先的準備和指導。透過老師的一些引導,用身體動作、表情來表達對音樂的理解。

  音樂活動《開始與停止》旋律歡快、有趣。孩子們特別喜歡,參與度很高。活動中最主要的是要孩子們透過用耳朵仔細聽,聽音樂的開始、音樂的進行和音樂的停止,提高了孩子們的聽覺反應,再用耳朵聽到的去指揮身體運動,從而讓孩子們學會了聽音樂訊號指揮身體運動的好習慣!這次活動我最注重的是讓孩子們真正體驗音樂給他們帶來的快樂!盡情享受和同伴一起遊戲的樂趣。我覺得這個目標我已達到,孩子們很享受。

  上完這堂活動課,感觸很深,作為老師本身就要有很深的音樂素養,對音樂的節奏要抓準,才能更好用引用音樂帶孩子玩遊戲。在這次遊戲活動中,我本人對音樂的悟性很低,導致這次遊戲活動上的不夠理想。由於自身對如何去帶好一節音樂活動,還沒太多的思路和想法,現在要做的是多去聽其他老師帶教,多聽,多去試教,多反思。以後我要不斷學習音樂知識,提升音樂素養,在教學上要有更深的鑽研。我想我的音樂帶教能力才會有所提高。

音樂遊戲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願意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和動作,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透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電腦動畫、胸飾、音樂

  【活動過程】

  一、歌表演:看朋友引入

  二、看看哪些動物朋友來了?幼兒猜猜

  三、紅紅的雞冠,早上早早起,是誰?

  動畫演示:和公雞打招呼!

  你們好,我是怎麼唱歌的?(幼兒自由模仿)

  公雞,公雞,喔——喔

  依此推出:小羊、小狗、小貓

  四、我們聽見小動物的叫聲,全靠什麼呢?

  五、那我們兩隻小耳朵來聽聽小動物唱的歌吧!欣賞歌曲

  六、你聽到小動物怎麼唱的?(幼兒隨意唱唱)

  七、老師的兩隻耳朵聽見了,我也來唱唱

  八、小朋友也來和小動物一起唱歌。

  九、小動物,一邊唱,一邊還做動作呢!師生邊唱邊表演。

  十、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一起來唱歌(戴胸飾表演)

音樂遊戲活動教案8

  一、活動目標

  在說說、議議、看看、學學、編編等活動中,回憶幼兒園早晨的一幕,嘗試創編各種節奏型和音樂故事,體會早晨來園時的快樂和動感。

  二、活動準備

  1.幼兒早晨來園活動的錄影。

  2.各種樂器若干。

  3.人物貼飾、背景圖。

  三、活動過程

  (一)情景感受,回憶討論

  1.回憶

  T:你每天早晨到幼兒園都會幹些什麼?你喜歡幼兒園的早晨嗎?為什麼?你最喜歡幼兒園早晨的哪個活動? (引導幼兒用語言節奏表達自己喜歡的活動,例如:我最喜歡拍皮球。)

  2.看錄影

  T:幼兒園的早晨真熱鬧,你看到了什麼7

  T:錄影裡沒有聲音,你猜猜幼兒園早晨會有哪些聲音? (共同討論,老師可請全體幼兒用動作、聲音模仿部分幼兒的創編成果。)

  (二)遊戲體驗,創編節奏:

  1、師生共同創編音樂故事

  1、老師和幼兒一起挑選道具,幼兒邊看邊講故事,創編節奏。

  (2)集體一起將創編的節奏進行模仿。

  (3)分角色扮演,挑選合適的樂器。

  2.幼兒個別創編,老師提出創編要求

  T:講講自己幼兒園早晨的故事,做了幾件事?它們的節奏是怎樣的?連起來講講試試。

  3、個別幼兒挑選樂器,大膽表演。

  (三)合作商量,交流展示

  1、幼兒分組商量,創編早晨的故事

  2、教師觀察指導,提供樂器

  3、幼兒邊試邊創編

  4、交流展示

  操作提示

  活動重點是幼兒創編不同的節奏型及在音樂故事中對它的應用及記憶。老師在指導活動可根據幼兒當時的反應,適當調整教學節奏,特別注意給幼兒留下可操作的時間,並提供充足的材料,耐心地關注。注意在音樂活動中對幼兒語言規範性的培養,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完整表達、正確表達。在此活動基礎上,老師還可以變化情景開展“上海的早晨”活動,例如:尋找馬二的聲音、點心店的聲音、公園裡的聲音並用樂器進行配音。

音樂遊戲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嘗試根據旋律的特點創編歌詞及動作,體驗身體造型帶來的美。

  2、初步感受音樂優美、抒情的情緒,嘗試用柔美、舒展的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3、在結伴表演中進行情感交流,體驗合作的樂趣,進一步練習肢體動作上的默契配合。

  4、透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5、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活動準備:

  1、音樂活動室(兩面牆裝有大鏡子);哈哈鏡3面;(凹面、凸面、波浪面各一)。

  2、相關音樂CD及CD播放音響。

  3、康加鼓一個;塑膠盤(圓形、橢圓形、方形)8個;紙巾筒16個。

  活動過程:

  一、在歡快的音樂伴奏下,小朋友發揮想象,自由創編動作進入音樂活動室。

  二、節奏遊戲"哈哈鏡"。

  1、請幼兒來到哈哈鏡前照一照,並說說哈哈鏡裡自己變成了什麼模樣,然後再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出來。

  2、介紹遊戲"哈哈鏡"的玩法:老師當哈哈鏡,幼兒邊自由走動邊拍手念兒歌:"大鏡子、小鏡子、圓鏡子、方鏡子。"接著老師念:"我是一面怪鏡子,把你變成大胖子(高個子、怪樣子)",幼兒停下來做出相應的表情和造型。

  3、教師藉助康加鼓的節奏和幼兒共同遊戲。(啟發幼兒可自己造型,也可以兩人或多人造型,教師還可以變化自己念兒歌的聲音來增加幼兒遊戲的興趣)

  三、體態韻律活動"照鏡子"

  1、照鏡子。

  師:"剛才小朋友照的是哈哈鏡,那你們每天照得最多的是什麼鏡子呢?"(梳妝鏡)。"請小朋友到鏡子前照一照,做一做各種表情和動作,看看鏡子裡的你是怎樣的。"(幼兒自由回答)

  2、學唱歌曲。

  教師當鏡子外面的人,邊唱邊做動作,請個別幼兒做鏡子裡的人來模仿,然後再請幼兒集體模仿。

  3、創編歌曲動作。

  (1)當幼兒很熟悉歌曲旋律後,教師可更換動作再邀請幼兒模仿。然後提問:"誰來幫我想想,還有哪些動作可以做?"請出個別幼兒當鏡子外面的人,其他幼兒當鏡子裡的人做動作模仿。

  (2)請每位幼兒自由找一位夥伴玩"照鏡子"遊戲,可以和教師教的一樣,也可以不一樣,教師觀察。

  (3)分別請出2-3組幼兒上來表演。

  4、配合音樂"照鏡子"。

  (1)播放優美、抒情的音樂,教師配合音樂做一些柔美、舒展、連貫的動作,幼兒集體模仿。

  (2)請個別幼兒上來帶領其他幼兒模仿。(啟發幼兒變換不同的動作和姿勢,可以站立、坐下、躺下、彎腰等等,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創造)

  (3)幼兒自由組合表演。(第二次交換角色)

  四、節奏遊戲"會唱歌的鏡子"。

  幼兒兩人一組,A幼兒拿塑膠盤子做鏡子,B幼兒手拿紙巾筒。音樂前奏做準備,第一個8拍按節奏自由走步,第二個8拍停下,A幼兒將"鏡子"擺在自己喜歡的身體部位,B幼兒用紙巾筒去敲擊"鏡子",可敲出不同的節奏。(反覆數次)

  活動反思:

  照鏡子是一項既簡單又有趣的活動。照鏡子時產生的各種有趣的現象極大地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促使他們認真觀察,從而發現鏡子能照物體影像的原理。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注重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時教師讓幼兒說說自己觀察到了哪些有趣的現象,並比一比誰的發現多。這個設計不僅有效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也發展了幼兒的語言。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以《幼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為宗旨,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貫穿始終,極大地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開心地玩,快樂地學。

音樂遊戲活動教案10

  活動目標:

  1、學習歌曲《辦家家》,感受歌曲中說唱的情趣。

  2、能大膽地用聲音、表情、動作來表現歌曲,並根據角色準確地唱出歌曲中接唱和齊唱的部分。

  3、與同伴合作表演時,眼睛看著對方交流情感,協調錶演。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佈置娃娃家情境:娃娃家的門、娃娃家桌子椅子、煤氣灶、鍋子、鏟子。

  2、影片:兩個哥哥姐姐邊唱邊表演辦家家。

  3、娃娃八個,煤氣灶、鍋子、鏟子八副。

  活動過程:

  1、設定情境,理解歌曲內容。

  (1)教師:這裡有一個很大的娃娃家,想進去看看嗎?咦,這裡有個小娃娃,她怎麼哭了?原來,小娃娃的肚子餓了,想吃東西。我們來炒小菜給她吃,好嗎?先看 朱 老師怎麼炒的?

  教師示範炒小菜: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開飯了。並餵給娃娃吃:娃娃,我給你炒了雞蛋,快吃吧!

  (2)“小朋友,娃娃還沒飽,你們願意給娃娃炒小菜嗎?”教師抱娃娃走下去,一個個與幼兒互動。

  (3)小娃娃吃飽了,心裡可高興了,她想跟大家玩辦家家的遊戲,咦,什麼是辦家家呀?我們平時玩的娃娃家家裡有誰?誰來做爸爸?我們請神氣的男孩子來做爸爸,好嗎?誰來做爸爸?男孩回答:我來做爸爸。你會把爸爸神氣的樣子做出來嗎?誰來做媽媽?我們請神氣的男孩子來做媽媽,好嗎?誰來做媽媽?女孩回答:我來做媽媽。請你做一做媽媽漂亮的樣子。

  教師扮爸爸,幼兒扮媽媽,面對面,眼睛看著對方,合作表演一次。再請兩對幼兒和全體幼兒表演一次。至“炒好小菜開飯了!”

  (4)出示圖片:看,小菜炒好了,聞一聞,味道怎麼樣?娃娃肚子餓了,我們來喂她。老師會把這些好吃的小菜唱出來呢,想不想聽?你們也來唱唱看。

  2、學習歌曲《辦家家》。

  (1)教師:辦家家的遊戲好玩嗎?電視裡面也有兩位小朋友在玩辦家家的遊戲,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

  看完教師提問:你看到什麼?聽到了什麼?教師可清唱小朋友說到的內容。

  (2)哥哥姐姐玩辦家家的遊戲可真有趣,想不想再看一遍?如果你覺得有點會了,你可以輕輕地跟著她們唱。

  (3)電視裡的哥哥姐姐唱得真好聽,我們小朋友一定也可以唱得很好聽,是嗎?一起來試一試。(鋼琴伴奏)(4)客人老師說:小朋友真能幹,不但小菜炒得好吃,歌也唱得很好聽,你們願意轉過去唱給客人老師聽嗎?(鋼琴伴奏)3、用接唱、齊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1)剛才我們發現電視裡的哥哥姐姐一直是一起唱的嗎?他們有一個地方是分開來唱的,你們知道是哪裡嗎?我們也來唱一唱,男孩做爸爸,起立。女孩做媽媽,坐著唱。交換再來一次。(放錄音)(2)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和電視裡的哥哥姐姐那樣邊唱歌邊玩辦家家?請媽媽先抱娃娃,爸爸來炒菜給娃娃吃,好嗎?跟著琴聲表演一次。這一次讓爸爸抱娃娃,媽媽來炒菜給娃娃吃,好嗎?交換表演一次。

  4、結束。

  教室裡還有很多小娃娃,她們的肚子也餓了,我們去炒小菜給她們吃,好嗎?

  活動反思:

  中班年齡的幼兒,已經開始嘗試合作遊戲。雖然他們已經過了小班角色遊戲的高峰期,但對於角色遊戲的興趣,卻在中班有新的體現。在活動中孩子們可以扮演爸爸媽媽、玩煮飯燒菜的遊戲…,所以在我選擇研究活動時,就選擇了這個大家比較熟知的活動《辦家家》。

  歌曲《辦家家》本身就是根據“辦家家”這個遊戲改編而來的,它來源於幼兒生活,充滿兒童情趣,深受幼兒喜愛。其中旁白部分節奏性特別強,朗朗上口,也正是這個地方可以給孩子一個拓展的空間。本活動透過遊戲貫穿整個各活動,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自主學習。活動中,孩子們對遊戲的興趣和積極性都很高,對於節奏的掌握也比較好,在學會邊唱邊表演的同時,注重了聲情並茂的交流,對他們音樂活動中游戲的形式——合作遊戲得到一種鍛鍊。

音樂遊戲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瞭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歡快、風趣的特點。

  2.透過道具遊戲、肢體造型感應每句末“蛀牙”次數。

  3.體驗歌曲遊戲的樂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蛀牙的危害。

  2.材料準備:音樂《大蛀牙》、鼓、故事圖片

  指導要點:

  活動重點:瞭解歌曲內容,並透過道具遊戲肢體造型等感應每個句末的“蛀牙”次數。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聽辨每句末尾木魚聲的次數。

  活動過程:

  1.熱身活動。

  (1)教師敲擊鼓面,幼兒走各種步伐感應拍子。(指導幼兒根據鼓聲的快慢變化,走出各種步伐如跑、跳、蹲走、彎腰走等。)

  (2)教師敲擊鼓邊,幼兒原地拍手或兩人互拍出教師敲揍的節拍。

  2.觀察圖片,故事匯入。

  引導幼兒觀察故事圖片,自由講述圖片內容。

  師:你看見了誰?它們在做什麼?故事講述

  3.欣賞歌曲:

  (1)完整傾聽,感受歌曲的歡快與風趣。

  (2)再次傾聽,肢體感應歌曲節拍。(教師按三段歌詞,隨拍子拍肢體的三個部位,引導幼兒聽蛀牙的次數。)

  4.進行道具遊戲,感應每句末“蛀牙”的次數。

  (1)打棒敲擊次數。(引導幼兒聽辨句末的木魚聲,並用掌聲拍出來。)

  (2)點手心遊戲,感應次數。

  玩法:幼兒手一隻手攤開,當唱到“有一顆大蛀牙”時用另外一隻手在手心點一點,兩顆,三顆大蛀牙則依照歌曲節奏快慢點上兩點或三點。(注意提醒幼兒邊唱邊玩。)

  5.做肢體造型,感應句末“蛀牙”次數。

  (1)教師伴隨音樂,在句末木魚處做肢體造型。(注意提醒幼兒兩人合作,一人創作,另一個模仿,合拍做造型。)

  (2)幼兒兩個人合作玩肢體造型遊戲。(提醒幼兒隨“蛀牙”的次數做肢體造型,之後請全班幼兒圍成一個圓圈,請幾個幼兒站在中間按歌曲節拍做動作,其餘幼兒模仿,每段間奏時換人)

  6.小結評價。

  提問:怎樣保護牙齒?

  小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保護牙齒身體好!

  附:

  【音樂分析】

  1.句式。

  前奏(一個八拍)-----念詞一遍(有一顆大蛀牙)------間奏(一個8拍)------唱歌一遍(有兩顆大蛀牙)-------間奏(1個8拍)-------唱歌一遍(有三顆大蛀牙)。

  2.歌詞。

  小朋友乖乖,小蟲子壞壞,把嘴巴開開啊!

  有一顆大蛀牙!原來你沒刷牙!

  有兩顆大蛀牙!原來你沒刷牙!

  有三顆大蛀牙!原來你沒刷牙!

  活動反思:

  《大蛀牙》是一首音樂節奏簡明、語詞簡單有趣的歌曲。活動中,有趣的故事情節很好的吸引了幼兒的興趣,第一遍傾聽歌曲後,幼兒對語詞有了初步的理解,第二遍基本可以跟隨音樂念唱出來,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夠將大蛀牙出現的次數拍出來,很好的感受了音樂裡的蛀牙次數。角色扮演“牙訪所"的遊戲中,幼兒非常喜歡,但老師在組織中沒有注意到遊戲的氛圍,沒有強調好規則,幼兒在角色分配上有了矛盾,出現了大家都想演醫生,而不想演病人的現象,倉促的結束了表演,多數幼兒沒有把角色扮演出來。認識鍵盤的遊戲中幼兒興趣非常濃烈,因為在鋼琴鍵上玩遊戲的情節非常吸引幼兒,幼兒對小山坡CDE,大山坡FGAB理解較好,能夠在琴鍵上找出來,並能正確的用相應的手指觸控。不足之處就是此環節沒有加入音樂,遊戲時略顯呆板。在造型記憶的環節中,幼兒能夠模仿出老師的動作,但在結合音樂做出模仿這塊幼兒還是把握不好音樂,需要老師提醒。有個別幼兒可以自己創編動作,隨音樂記憶表演。大多數幼兒還需要老師引導,只能模仿。

音樂遊戲活動教案12

  教學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

  2.能夠根據歌曲的內容進行對唱。

  3.在對唱的過程中注意傾聽同伴的聲音,及時接唱。

  4.經過舞蹈活動促進全身運動。

  重點難點:

  理解歌曲內容。

  環境與材料:

  1.晚上和家長到戶外看星星、數星星。

  2.音樂錄音帶

  重點指導:

  能夠根據歌曲的內容進行對唱。

  活動過程:

  一次備課

  複習兒歌

  --請幼兒一起朗誦兒歌《我和星星打電話》。

  欣賞歌曲

  --播放歌曲錄音,幼兒欣賞。

  --教師彈唱,幼兒跟唱。

  學一學

  --幼兒分成兩組,一組扮星星,一組扮小朋友,在教師的提示下試著學一學小

  朋友和小星星的對話。然後互換角色。

  --教師播放歌曲。幼兒在音樂的引領下。跟唱歌曲。

  演一演

  --教師引領幼兒為每一句歌詞加上動作,嘗試進行表演唱。

  --將幼兒分成兩組,前兩個樂句由兩組合唱。從第一個"喂"開始,幼兒分別扮星星和小朋友,分組演唱。

  --引導幼兒體驗角色的情緒,並用歌聲和表情將其表現出來。

  活動反思:

  精巧的設計,童化的語言,把幼兒帶入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幼兒在活動中透過師生之間打電話,生生之間打電話輕鬆學會了詩歌,同時練習幼兒的口語表達,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鍛鍊幼兒與人交談的能力以及打電話的基本禮儀。自制的魔術帶、小手機、掛圖既規範、實用,又給幼兒帶來無窮的快樂。用輕鬆的音樂、精美的教室佈置,很好的處理了課後延伸環節,使幼兒不僅輕鬆學會了詩歌,而且瞭解了許多宇宙方面的知識。整節課思路清晰、趣味濃厚、教具精巧。幼兒學習積極、主動。教師始終是一個玩伴的角色,給幼兒創設了一個想學、爭學、會學的寬鬆氛圍,很好的完成了本課的教學內容。

音樂遊戲活動教案13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自由地創編動作,並且能夠邊聽音樂邊做遊戲。

  2、培養幼兒喜歡參加音樂遊戲的興趣。

  3、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活動準備:

  貓媽媽頭飾1個、小貓頭飾29個、磁帶、三用機;

  活動前幼兒已學會演唱歌曲《找小貓》。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小貓小貓》進場。

  師:今天天氣真好,貓媽媽要帶貓寶寶們去秋遊,我們出發吧!

  二、複習歌曲《找小貓》,引導幼兒創編動作。

  1、播放歌曲第一段,請幼兒邊唱邊自由地創編動作。

  2、師總結幼兒創編的動作,並請幼兒能跟隨音樂表演。

  三、音樂遊戲《找小貓》。

  1、第一段音樂響起時,請幼兒根據自己創編的動作自由地表演。當唱到“找個地方躲躲好,媽媽快來找”時,請幼兒找個地方躲起來。

  2、第二段音樂,貓媽媽邊表演邊找小貓,被找到的小貓請到一邊休息,不能參加遊戲了。

  3、第二段音樂結束後,貓媽媽問“沒找到的小貓在哪裡”時,小貓一邊喵嗚喵嗚地叫,一邊爬到貓媽媽身邊。

  四、待幼兒對遊戲規則有所瞭解後,可進行多次遊戲,以提高幼兒參與遊戲的積極性。

  五、活動結束。

  師:天黑了,小貓要回家了。

  律動出場。

  活動反思:

  遊戲中我透過創設簡單的情景,以貓媽媽的身份與幼兒一起遊戲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激發了幼兒遊戲的興趣。在遊戲的過程中能用多中形式讓幼兒反覆遊戲,保持遊戲的興致和積極性。

音樂遊戲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能隨音樂有節奏地做踵趾小跑步、踏並步等基本舞步。

  2、遵守遊戲規則,遊戲時能剋制自己不偷看藏起來的小朋友。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1。一件大斗篷。

  2、幼兒已經會隨旋律演唱“披斗篷的小孩”。

  3、已學過踵趾小跑步、踏並步基本舞步。

  活動玩法:

  一、“猜娃娃”的遊戲引出活動。

  ★教師用神秘的聲音一邊範唱歌曲一邊把玩具洋娃娃放進椅子上的斗篷裡,幼兒捂住眼睛傾聽歌曲,唱完後教師請幼兒睜開眼睛猜躲在斗篷裡的是哪個娃娃。

  二、隨音樂引導幼兒複習基本舞步(踵趾小跑步、踏並步)。

  ★提醒幼兒隨歌詞一小節完成一次踵趾小跑步

  三、幼兒隨音樂完整地玩《披斗篷的小孩》的音樂遊戲。

  ★歌曲即將唱完時老師要趁孩子不注意迅速用斗篷遮住一名幼兒的身體,待歌曲唱完時其他小朋友猜猜斗篷裡的小朋友是誰,猜對後繼續玩遊戲。

  ★教師提醒幼兒積極遵守遊戲規則,遊戲時不偷看藏起來的小朋友。

  附:音樂遊戲歌詞:

  “有一個小小孩站在樹木中,她披著一件奇妙的小鬥蓬,站在樹木當中,披著小小的斗篷,你猜那是誰站在樹林中?”

  課後反思:

  《熊和小孩》是一個以遊戲為主的韻律活動,在實際教學中,深受小朋友的喜愛,我覺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遊戲性,有情節,小朋友對有情節的遊戲,特別是兇猛的動物吃小動物的遊戲特別感性趣;

  第二,歌曲裡面的小動物:小鳥、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較熟悉,又比較喜歡的小動物,小朋友對模仿小動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兒對木頭人的造型非常喜歡,平時孩子們經常玩“木頭人”的遊戲,孩子們對做出一個造型控制不動,非常感興趣;

  第四,歌曲簡單,唱起來朗朗上口,易於表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小朋友感興趣,那麼,學起來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動特點:

  1、整個教學活動是:演唱歌曲、表演歌曲、創編動作、創編造型、完整遊戲。先由易到難分步練習,層層突破重難點後再完整遊戲。

  單個環節:如在創編動作這個環節,先讓幼兒集體聽音樂自由創編,創編兩人表演的動作、三人、多人表演的動作。創編“木頭人”造型也是這樣:一個人造型、兩人造型、三人造型到多人造型。幼兒遊戲時,也是一遍有一遍的變化和難度。

  2、注重了動靜交替的原則。幼兒生理、心理活動的重要規律之一就是“節律快”。他們疲勞的快,恢復的也快;注意集中的快,轉移的也快。因此,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注重了活動多變化和動靜活動多交替的原則,以確保幼兒在一個時間片段中能夠有較豐富的學習收穫。比如:讓幼兒集體跳舞到單獨個別創編表演,表演後老師小結評價、提問,讓幼兒有適當休息等。

  3、這雖然是一個音樂遊戲活動,但是在活動的組織過程中,老師以歌曲為載體,將節奏、速度、強弱等音樂元素整合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使幼兒的綜合音樂素質在唱唱、演演、玩玩中非常自然地得到了鍛鍊,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幼兒的發展為本”的理念,使活動更加地紮實有效。老師還比較好地關注到了藝術活動的審美價值點,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把動作做得更美、更有節奏感,實現了藝術活動的價值。孩子們在音樂聲中玩的不亦樂乎。

  不足之處:

  比如在欣賞音樂時給予幼兒的時間還不夠,在欣賞音樂時教師要根據不同的音樂表現出不同的表情及動作,這樣孩子們才會更好地投入進去。

音樂遊戲活動教案15

  一、活動目標

  1、手指小肌肉活動,透過遊戲活動了解不同身體部位的名稱。

  2、體驗音階的上行和下行。

  3、體驗聽音樂玩遊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音樂、圖片小跳蚤

  三、活動過程

  1、《手指變變變》的遊戲匯入活動,變出小跳蚤引起幼兒興趣。

  2、透過遊戲幫助幼兒瞭解身體的不同部位。

  (1)師:小跳蚤一種很小很小的蟲子,這小蟲子不會飛,喜歡跳來跳去,爬來爬去。(師用兩個手指在自己的身上爬了起來)

  (2)與幼兒互動,瞭解身體的不同部位。

  師:“看,我的小跳蚤還想到寶寶們的身上來爬一爬呢,看它爬到哪了?(師當“小跳蚤”爬到了孩子們的身上,並快樂地和孩子們互動起來)。

  “小跳蚤”跳到不同幼兒的身上,並提問“在XXX的哪裡?”教師把“小跳蚤”爬到了孩子們的頭頂、肩膀、腰、膝蓋和小腳丫上。

  3、感受歌曲,體驗音階的上行和下行。

  (1)引導幼兒根據歌曲的節奏念歌詞。

  師讓“小跳蚤”回到了自己的腳上問“看,小跳蚤又到哪裡了?”,(老師腳上!)“哈哈,它現在要爬咯,爬啊爬啊爬啊爬啊,看它爬到哪了?看看。你的小跳蚤是不是也爬到這裡了?”

  帶領幼兒邊邊有節奏地念歌詞,同時配合手指動作。幼兒跟念,並在最後一句“最後咬到了小腳丫”時輕輕地捏自己腳趾,並輕輕地發出“啊”的聲音。!(每到歌詞中的一個身體部位手指就停一下,觀察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停在相應的部位,也可以問孩子們現在小跳蚤爬都什麼地方了。)

  (2)教師唱歌曲,引導幼兒感受音樂上行和下行

  A、教師唱起歌曲《小跳蚤》,引導幼兒地邊聽邊做起了動作。

  B、引導跟著老師邊唱邊玩

  師:“聽,我的小跳蚤都快樂地唱起了歌,你的小跳蚤快樂嗎?”孩(快樂)“那讓你的小跳蚤也快樂地唱起來吧!”

  4玩《小跳蚤》遊戲,感受遊戲帶來的快樂。

  (1)師幼互動

  師:“哈哈,我的小跳蚤很調皮,它呀還喜歡跳到快樂的寶寶身上,誰唱得最開心,我的小跳蚤就要到他的身上去爬一爬哦!”

  (2)分角色表演

  師: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隻調皮的小跳蚤?誰想來試試?請到的小跳蚤起立,去找你的好朋友爬一爬吧!小跳蚤爬到你身上時請你快樂地唱起來,好嗎

  (3)交換角色表演唱。

  3、遊戲結束:

  小朋友當小跳蚤到客人老師和爸爸媽媽身上爬爬。

【音樂遊戲活動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