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幼兒園科學教育教案

幼兒園科學教育教案

幼兒園科學教育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教育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科學教育教案1

  活動目的:

  1.透過本次活動使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瓶蓋產生濃厚的興趣,並且能夠積極參與瓶蓋遊戲。

  2.通過幾種瓶蓋遊戲,瞭解瓶蓋的各種用途。

  3.透過對瓶蓋遊戲的探索,提高幼兒的觀察力﹑思考力﹑動手能力以及平衡能力。

  教案准備:

  製作的瓶蓋樂器(每位幼兒一份)﹑教室的牆面擺放用繩子繫好的瓶子若干﹑幾種帶瓶蓋的瓶子﹑起子﹑用瓶蓋鋪的路﹑小筐若干﹑課件相關磁帶。

  教案過程:

  一﹑每位幼兒手拿瓶蓋樂器用不同方法演奏中激發幼兒對活動興趣。

  教師引題:

  師:老師今天為小朋友帶來了有趣的瓶蓋樂器讓我們一起來演奏吧!

  1.跟著教師按教師的口令打拍2.隨著不同的音樂有節奏的打拍師: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幹,太棒了!老師為你們鼓掌。咦!你們聽到什麼聲音了嗎?許多瓶子寶寶們現在找不到自己的瓶蓋都哭起來了,讓我們一起來給瓶寶寶們找合適的瓶蓋吧!

  (幼兒看好瓶子和手裡的瓶蓋找出對口的瓶字把瓶蓋蓋上。)

  二﹑觀看課件瞭解不同瓶蓋的用途:

  (1)觀看水壺瓶蓋的用途師:小朋友,幼兒園教案你們在哪兒看過這樣的瓶子?它要不蓋好瓶蓋會怎麼樣?(水壺裡的水會變涼的﹑會進很多的灰塵的…)(幼兒透過畫面觀察開蓋以後熱水降溫的過程。)小結:瓶蓋讓水壺裡的水不進灰塵而且還讓瓶子的熱水涼的更慢一些。

  (2)找出食醋瓶蓋的用途師:這裡的食醋瓶要是沒有瓶蓋會怎麼樣呢?(它的味道很快消失的…)(讓幼兒聞一聞用瓶蓋蓋好儲存的食醋和沒有瓶蓋儲存的食醋在味上有什麼不同.)小結:不蓋瓶蓋會跑味道,所以儲存時必須要蓋好瓶蓋。

  總結:我們今天看到了瓶蓋有很多用途。不蓋好瓶蓋會撒水﹑瓶子裡還會進灰塵﹑喝了這樣的水會得病﹑不蓋好瓶蓋還會使熱水很快變涼﹑會使醋很快跑味,所以這些瓶子一定要蓋好瓶蓋儲存。

  三﹑幼兒操作中掌握起開瓶蓋的各種方法師:

  小朋友們這裡有很多不同的瓶子寶寶,它們都有不同的方法來起開瓶子的。讓我們一起來試一下它們都用什麼方法來起瓶蓋呢?

  (幼兒在筐裡找自己喜歡的瓶子起蓋。瞭解不同瓶子的起蓋方法)﹡放藥瓶:手抓凹進去的部位從前面用力拉到最後*玻璃藥瓶:手抓瓶蓋用力往上拔.

  *啤酒瓶:用起子夾住瓶蓋往上起.

  *飲料瓶:用手掌用力拍打飲料瓶底部後用力扭開瓶蓋.

  小結:除了我們今天瞭解的瓶子以外還有很多不同瓶子,它們起瓶蓋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四﹑用瓶蓋鋪好的"瓶蓋路"上走路師:小朋友們看一看前面有很長的"瓶蓋路",讓我們一起來走走吧!

  (教師和幼兒在"瓶蓋路"上走動,比一比誰走的更穩,更好。)

幼兒園科學教育教案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嘗試用符號記錄規律。

  2、激發幼兒對物體排列規律的興趣。

  活動準備:

  斑馬圖片;條形旗圖片(規律為ABCABC);每人一盒水彩筆、一張白紙。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發現規律。

  1、教師身穿條紋上衣,吸引幼兒注意。師:“老師的上衣圖案是怎麼樣的?”

  2、出示斑馬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花紋規律。

  3、出示條形旗圖片,引導幼兒發現規律。

  二、啟發幼兒用符號記錄規律。

  師:“我們發現了這麼多規律,怎麼樣把它們記錄下來呢?”

  1、幼兒討論記錄方法。

  2、確定簡潔的記錄方法——用簡單的符號記錄規律(如:010101、□○□○□○)或用物體的主要特點進行記錄(如:藍白藍白藍白)。

  3、幼兒嘗試用自己的符號記錄。

  4、幼兒互相交流記錄結果的含義。

  三、啟發幼兒尋找生活中的規律,並嘗試進行記錄。

  四、幼兒相互交流經驗。

  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的各種規律事物及規律現象。(如:人行橫道、星期的輪迴規律、四季的輪迴規律等)

  小動物們要回家了,我們趕快到教室去用會變的顏色做一條彩色的圍巾送給它們吧!(陳皆佳)

幼兒園科學教育教案3

  設計背景:

  動物一直是孩子們的朋友,中班的孩子們也特別想了解有關動物的知識。但常見的話題只是有關“動物的外形、習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動物們各種各樣、姿態萬千的睡眠姿勢。於是我根據孩子們的興趣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希望透過這個活動能激發孩子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及保護動物、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活動目標:

  1、感受動物和人類之間的關係,從而懂得愛護動物;

  2、觀察瞭解動物姿態萬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態,從這一側面

  讓孩子瞭解人和動物的不同之處;豐富詞彙:縮、倒掛、趴等詞。

  3、能夠分清動物的不同睡姿;

  活動準備:

  1、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動物睡眠的各種姿態的圖片。教師佈置好活動場地:動物的家——將活動場景佈置成大森林的情景,攝影螢幕上是一副森林的背景圖。森林中佈置有關動物(仙鶴、馬、貓頭鷹、蝙蝠、貓、烏龜)的家,用積木拼搭成型,上面貼上相關動物的圖片;幼兒進場時播放輕柔的音樂。

  3、CAI課件《姿態的萬千睡》、電腦、磁帶、錄音機、電鋼;

  4、活動前和孩子們一起了解各種動物的名稱 。

  四、活動過程:

  1、幼兒跳集體舞。跳完舞蹈後,請幼兒說說運動後的感受(想休息),並請幼兒自由休息。教師問幼兒:“你睡覺時需要些什麼呢?”幼兒一邊討論一邊休息。這時播放課件,背景螢幕換成第一種動物的圖片。

  2、看課件,感知動物不同的睡姿。

  請幼兒逐一欣賞課件。各種動物的出現方式不一,有的用動物的叫聲、有的用滑稽的配音。出示主畫面後,請幼兒先想想這種動物是如何睡覺的,並進行表演。幼兒表演完後,再請幼兒觀看正確的答案,並模仿正確的睡眠睡姿。(幼兒可隨意選擇動物)同時用遊戲的形式學習詞彙:縮、倒掛、趴等詞。

  3、連線遊戲《它怎麼睡覺?》

  教師將幼兒分成男女生進行趣味知識比賽,請幼兒用連線的方

  法指出各種動物是如睡覺的?同時鞏固詞彙:縮、倒掛、趴等詞。當幼兒連對了,電腦就會獎勵幼兒一個笑臉娃娃;連錯了,電腦會鼓勵幼兒再連一次,直到連對為止。比賽結束後,兩隊比一比看哪隊積的笑臉娃娃多,就獲勝。

  4、玩遊戲:找朋友。

  (1)教師交代遊戲規則:聽到歡快的音樂,動物們就出來遊戲;聽到抒情、安靜的音樂,動物們就回家睡覺。睡覺時必須十分安 靜,不要大聲喧譁。每一個小動物必須找到自己的家。

  (2)幼兒遊戲。

  (3)增加遊戲難度、擴大遊戲範圍。幼兒不僅可以模仿學過的動 物、還可以模仿其他的動物,自己動腦想想其它動物是怎麼睡覺 的?教師可讓幼兒充分想象,對幼兒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肯定,不急於給幼兒答案,請幼兒自己下課後想辦法求證,找尋答案。

  五、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家後,在父母的協助下了解其它動物的睡眠姿勢,然後將結果與其餘幼兒共享。

  附資料:仙鶴單腳站立著睡、馬站著睡、貓頭鷹只睜一隻眼、蝙蝠

  倒掛著睡、貓趴著睡、烏龜縮排殼裡睡。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試驗

幼兒園科學教育教案4

  【教案目的】

  1.讓幼兒透過自己的嘗試活動,正確地說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的名稱,知道它們的數目和用途,瞭解它們在頭上的位置。

  2.教育幼兒要保護好這些器官。

  【教案准備】

  幼兒頭像一幅,幼兒人手一面小鏡子。

  【教案過程】

  一、利用頭像向幼兒介紹嘴巴、眼睛、鼻子、耳朵的名稱、數目、位置

  師:昨天,有一位大哥哥到照相館照了一張像,他想請我們班上的小朋友看一看。(出示頭像)瞧,大哥哥的樣子多神氣呀,他好像在跟我們說話哩:“小弟弟、小妹妹,我想出道題考考你們,誰能知道我這圓圓的腦袋上到底長了些什麼?”

  1.幼兒看頭像正確說出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的名稱及其數量。

  2.告訴幼兒眼、耳、鼻、嘴在頭上的位置。

  二、發給幼兒一面小鏡子,要求幼兒從鏡子裡看清自己臉上的器官幼兒第一次嘗試。

  1.幼兒人手一面小鏡子,自己觀察。

  2.教師提出問題:看看你的腦袋上長了些什麼?和前面的大哥哥是不是一樣的?

  教師小結:眼睛裡有眼珠,鼻子裡有兩處鼻孔,嘴巴里有牙齒和舌頭,耳朵裡有耳孔,眉毛在眼睛上面,彎彎的。

  嘗試前提問: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到底有什麼作用?

  三、用做實驗的方法,讓幼兒知道眼、耳、鼻、嘴的作用

  1.幼兒第二次嘗試:透過嘗試,知道了鼻子可以用來呼吸,還可以聞氣味;眼睛可以用來看所有的東西;耳朵可以用來聽聲音;嘴巴可以用來吃東西、說話……

  2.教師小結: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人身體上的重要器官,缺少了哪一樣都不行。如果沒有眼睛就什麼東西都看不見;如果沒有嘴巴就……所以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教育幼兒如何保護好自己的眼、耳、鼻、嘴。

  四、幼兒第三次嘗試:找眼、耳、鼻、嘴

  教師說眼睛,幼兒馬上用右手指到眼睛,……看誰指得又快又準確。

  五、幼兒第四次嘗試:改錯

  教師發給每個幼兒一張眼、耳、鼻、嘴不完整的頭像,讓他們自己動手把它改正過來。

  幼兒聽音樂做小鳥飛出教室。

幼兒園科學教育教案5

  玩玩紙

  設計意圖:

  紙,雖然是幼兒平時常見的一種物品,但幼兒並不對各種紙的特性及用途進行探索,在認識紙的過程中,非常有必要給幼兒創設一個能充分探索、嘗試、感知的活動,以引起幼兒探索紙的秘密的興趣。

  活動目標:

  ⒈激發幼兒探索紙的秘密的興趣,體驗發現的快樂。

  ⒉讓幼兒感知不同紙張在水裡的變化,能用語言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

  ⒊讓幼兒嘗試透過探究、討論客觀的記錄事實。

  活動準備:

  ⒈師生共同收集砂紙、卡紙、牛皮紙、面巾紙、電光紙、手工紙、報紙、瓦楞紙等。

  ⒉水盆5只,抹布5塊。

  ⒊記錄紙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⒈引導幼兒觀察紙的外形有哪些不同之處,讓幼兒初步感知紙的不同型別,並讓幼兒根據生活經驗猜測且指出不同紙張的不同用途。

  引導詞:你們桌子上的紙看起來有哪些地方不一樣?摸一摸有什麼地方不一樣?猜一下,它們都能做什麼用?

  ⒉請幼兒先猜測紙遇到水會怎樣,然後用桌子上的操作材料一一實驗,說出不同的紙遇到水後的不同反映。

  猜猜——各種紙遇到水以後會變成怎樣。

  找找——哪些紙可能會爛,哪些紙可能不爛,將手中的紙分一分。

  試試——一張張將紙放入水裡,驗證剛才猜想的結果。

  議議——紙怕不怕水。

  引導詞:如果紙到水裡去了會怎樣?所有的紙到了水裡以後都一樣嗎?

  ⒊請幼兒討論為什麼有的紙怕水有的紙不怕水,教幼兒要愛惜紙張。

  比比——哪些紙(不)爛,哪些紙爛的慢(快),哪些紙不怕水。

  講講——將探索過程中的發現講給大家聽一聽。

  小結:我們用的紙有的很怕水,一沾水紙就壞了,我們在用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尤其是我們的書本。

  ⒋引導幼兒討論不同紙的不同用途。

  想想——不同的紙有什麼不一樣的用處。

  ⒌以小組為單位,請幼兒記錄自己觀察的結果。

  記記——將自己的發現用記錄紙記錄下來。

  ⒍與

  幼兒一起處理泡壞的紙,收拾桌面結束活動。

幼兒園科學教育教案6

  活動背景:

  在一次日常的班級積木消毒時,孩子們發現了浸泡在水裡的許多積木有的是浮在水面上的,有的是沉在水池下的。孩子們對這個現象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同樣的積木為什麼有的是浮起來的?有的卻是沉下去的?圍繞著孩子們的熱點話題我們在科探區投放了《沉與浮》的探索材料。

  活動描述

  片段一:沉浮實驗開始了

  我先讓孩子一起猜測什麼東西可能會浮起來、哪些可能會沉下去。孩子們信心滿滿的表示,大的重的會沉下去,小的輕的會浮起來。我再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猜測收集實驗材料。同時我也提供了一些材料,如回形針等,期望在孩子原有經驗上造成認知衝突,引導幼兒從關注物體的外形到關注物體的材質。我提供了幾個不同功用的臉盆(一個放浮起來的物品、一個放沉下去的物品、一個放水)和記錄表,就這樣,我們的沉浮實驗就開始了。活動的第一天就吸引了很多人來參加,欣怡是第一個做實驗的人,她把物品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仔細地觀察著物品到底是浮起來的還是沉下去的,有時分不清楚時還會把手伸入水中摸一摸,等她做完之後她拿著記錄表高興地和同伴們分享她的實驗結果。孩子們在認真地實驗著,當實驗結果和自己的猜測一致時特別有成功感,而當不一致的時候會留下小小遺憾。在孩子充分實驗的基礎上,針對孩子們的問題,如為什麼回形針又輕又小,也會沉下去呢?我組織孩子展開了討論。

  分析:

  我們班級的孩子是第一次接觸“沉與浮”的活動,對於相關的一些沉浮的經驗認知還是比較少的。孩子們對於沉浮的基本經驗就是大的東西、重的東西會沉下去,小的東西、輕的東西會浮起來。然而孩子們在實驗中得到的結果卻和他們原有的經驗產生了衝突。孩子們知道了原來小的、輕的東西也可能是沉下去的,而大的重的東西也可能是浮起來的,他們不再單純從物品的外形大小和輕重來猜測它到底是沉還是浮了。另外,孩子們收集的材料中很多是塑膠製品,而這些塑膠製品都是浮起來了,於是孩子們也瞭解到從物品的屬性上看,形成了“塑膠的東西會浮起來的,鐵的東西會沉下去”的經驗,並將這個關鍵經驗進行了歸納和梳理。

  片段二:都是金屬做的東西,為什麼有的會浮有的會沉?

  在孩子們初步形成“塑膠的東西會浮起來的,鐵的東西會沉下去”的經驗之後,我又和孩子們共同收集材料,驗證已獲得的經驗。我重點投放了不同的金屬類物品,以對孩子的已有經驗造成進一步的認知衝突。孩子們實驗後驚奇地發現,不管什麼塑膠的物品確實都是浮起來的,但同樣是金屬類的物品也卻有不同的沉浮表現,還會像魔術一樣發生變化。在一次實驗中,菲菲完成實驗後襬弄這些材料,當她把碗充滿水之後發現碗開始沉下去了,這與之前的實驗結果又產生了不同,碗在沒裝水之前是浮起來的,而在裝滿水之後就沉下去了。原來,物品的沉浮是可以改變的,本來沉的東西還可以讓它變得浮起來。那麼怎麼樣才能使物品的沉浮發生改變又成為了孩子們的一個問題。

  分析:

  透過對不同物品簡單的沉浮探索之後,孩子們對沉與浮活動有了一定的經驗,也和原有的認知經驗產生了矛盾點,於是我們圍繞著這個矛盾點繼續探索。從孩子們產生矛盾的地方入手,選擇單一的、比較有特殊性的物品——金屬類。由於金屬類的物品在孩子們的概念中都是屬於比較有重量的物品,因此對於孩子們的已有經驗和實際操作結果又一定的矛盾存在。這個矛盾點是一個非常值得去探索的內容。雖然碗、盤子、易拉罐等都是金屬物品,可是它們的形狀都是空心的,空心的物品從重量來看就比較輕了,因此呈現的都是浮起來的狀態。在這個階段孩子們又認識到了空心與實心所產生的不同的沉浮狀態。

  片段三:怎麼改變物體的沉浮呢?

  在發現碗裝滿水時所改變的沉浮狀態後,孩子們的興趣不單單在於觀察不同物品的沉浮了,許多的孩子在操作中開始尋找讓物體沉浮改變的方法了。在一次活動中,昊昊一邊操作一邊詢問我是否能給他一根繩子,原來他想利用捆綁的方法將重的物品綁在輕的物品上增加重量以達到將物品從浮著的狀態變成沉下去。孩子們在這個階段的操作中將之前積累的經驗進行運用,能從重量、大小、形狀等多方位來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分析:

  在前兩個階段的活動中我們圍繞著不同物品的沉與浮展開。有了這兩個階段的探索實驗,孩子們發現有的物品有時會沉下去有時會浮起來,也就是說物品的沉與浮不但與它本身的質量有關,也與外界的影響有關,如碗在不裝滿水的情況下是浮上去的,但是在裝滿水之後就沉下去了。因此,在這個階段孩子們更多關注的是如何改變物體的沉浮,這不單單是實驗觀察物品的沉浮情況,而是想辦法改變物體的重量或體積大小等來實現改變物品本身沉浮狀態的一種探索。在這階段孩子們的探索機會會更加多,能夠選擇不同物品的組合方式,增強了實驗前的思考性和實驗中的趣味性。透過嘗試不同物品的達成來實現自己的實驗結果。

  片段四:有趣的沉浮游戲

  紙船、雞蛋、紙盤、泡沫板……各種不同的沉浮小遊戲開始了。孩子們在紙船上、紙盤上和泡沫板上不斷地增加雪花片的數量,比比看誰的浮力大、誰的浮力小。原來,不同的材質,它們的浮力也是不同的。在清水中加入食用鹽,看看,原本沉著的雞蛋浮起來了,加入不同份量的鹽,雞蛋浮著的高度也會不同呢!

  分析:

  孩子們從一開始的觀察物體的沉浮、感知影響物體沉浮的原因到改變物體的沉浮這一過程中,瞭解到了物體沉浮不僅受本身條件的制約也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響,對於物體的沉浮有了比較深入的瞭解。在此基礎上,我們開展了各種沉浮的小遊戲,透過增加物體重量、改變液體密度等方法來幫助幼兒感受不同物體所承載的不同放入浮力。如,透過在清水中不斷加入食用鹽的.方法改變清水的密度來達到雞蛋沉浮的效果,這與之前透過物品捆綁、增加物體重量等方法又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物品本身沒有任何的改變,而改變的只是媒介物——水。透過這次的探索引導孩子去發現,改變媒介物也能改變物品的沉浮。這也開闊了孩子們的思維,提供了更多的操作方法。

幼兒園科學教育教案7

  設計意圖

  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進行,教師要充分利用教育機會,引導兒童透過動手操作、觀察、提問、總結來解決問題,培養探究能力和態度。幼兒的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為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透過動手操作、親身感知進行科學學習。所以本活動利用三原色的組成與搭配進一步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掌握三原色的組成,理解顏料量的多少對顏色深淺的影響。

  2.培養幼兒根據要求調色以及自由探索調配色彩的能力。

  3.使幼兒在配色繪畫的過程中體驗色彩搭配、變化的樂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三原色,知道三原色的組成;能利用三原色調配出不同顏色。

  教學難點:幼兒透過填寫觀察記錄表,知道三原色兩兩組合可以調配出的顏色,以及理解顏料量的多少對顏色變化的影響。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1.紅黃藍三色顏料、若干調色工具。

  2.三個透明塑膠杯、一瓶純淨水。

  3.若干張畫紙。

  4.三原色實驗記錄表(如表)

  三原色實驗記錄表

  姓名:

  顏色

  實驗次數顏色1顏色2混合後的顏色?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看看老師桌上放的是什麼呢?

  幼:一瓶紅色的水和一瓶藍色的水,還有一個有魔法瓶子。

  師:現在我要把紅色的水和藍色的水倒入這個魔法瓶子中。請小朋友們猜猜會有什麼奇妙的事情發生?

  師:咦,這是什麼顏色呀?

  幼兒:紫色。

  師:為什麼紅色的水和藍色的水在魔法瓶裡變出了紫色的水呢?

  幼:(猜測性回答)

  師:讓我們一起來做實驗研究吧!

  二、基本部分

  (一)提供實驗材料,理解記錄表填寫方法。

  師:現在實驗開始了,我們要將兩種不同的顏色混合,並填好實驗記錄表。

  師:先將第一種顏色塗在記錄表第一行的左邊,再將第二種顏色塗在記錄表第一行的中間,最後混合兩種顏色,將混合後的顏色塗在記錄表第一行的右邊。

  師:請幼兒分享自己的實驗結果,重點說出是哪兩種顏色調配的。

  小結:透過實驗,我們發現紅色和黃色混合變成橙色,紅色和藍色混合變成紫色,藍色和黃色混合變成綠色。這些顏色都是紅黃藍三種顏色調配出來的,透過這三種顏色就可以調出許許多多不同的顏色。

  (二)同伴間比較,理解顏色量對色彩的影響。

  師:現在請大家舉起調好的顏色,看一看有沒有小朋友使用的顏色一樣,但混合出來的顏色卻有一點不一樣呢?

  師:我們小朋友調出來的顏色有的深,有的淺,那這是為什麼呢?

  小結:原來是因為我們每一個小朋友放進去的顏料的量不一樣,所以我們大家調出來的顏色才會有的深,有的淺。

  3.教師提供畫紙,讓幼兒利用已有顏色自由創作一幅美術作品。

  三、結束部分

  師:透過實驗我們知道了三原色是由紅黃藍三種顏色組成的,並用三原色調配出了不同顏色。而且透過實驗記錄表發現顏色的深淺和顏料的量有關。最後我們還創作了一幅美術作品。

  四、活動延伸

  讓幼兒嘗試將三原色的三種顏色混合起來,看看會變成什麼顏色;將幼兒創作的畫作展示班級的作品牆上。

  活動總結

  科學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有利於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

  活動中按照科學探索活動的步驟即"提出問題--操作實驗--得出結論"來進行。教學目標明確,過程銜接緊密,突出教學重難點,更好地實現了教育目標。過程中注意培養幼兒使用實驗觀察記錄表的方式,能好的將實驗結果形成記錄,

  但在活動中也存在稍許不足:如果讓幼兒自由記錄實驗結果可能會更好,但防止幼兒未能按實驗步驟進行,所以給幼兒提供了實驗記錄表。

幼兒園科學教育教案8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兒對周圍物體現象的探索興趣。

  2、初步培養幼兒自己嘗試動手製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圖片:小花貓。

  2、三塊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長方形紙、玩具望遠鏡、雙面膠。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激發幼兒興趣。

  (1)觀察桌上放著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貓圖片。請幼兒分別用這三塊玻璃片去看小花貓圖片。

  (3)提問:透過這三塊玻璃片看到的圖片是不是跟原來的一樣大?

  (大了、小了、和原來一樣)

  2、啟發、探索。

  (1)為什麼透過三塊玻璃片看同樣的東西,大小不一樣呢?

  (2)請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這三塊玻璃片是不是一樣?

  (3)教師示範並告訴幼兒:“先摸玻璃片兩面的中間,再摸邊緣是不是一樣,然後把玻璃片豎起來用眼睛看。”

  3、師幼進一步探討平、凸、凹玻璃片。

  (1)請幼兒取出中間和周圍一樣厚薄的玻璃片,告訴幼兒這是“平玻璃片”。

  (2)請幼兒取出中間厚、周圍薄的玻璃片,告訴幼兒這是“凸玻璃片”。

  (3)請幼兒取出中間薄、周圍厚的玻璃片,告訴幼兒這是“凹玻璃片”。

  4、幼兒動手操作、體驗平、凹、凸三種玻璃片的作用。

  (1)請幼兒分別用平、凹、凸三種玻璃片去看周圍的事物,講講有什麼不同。

  (平:—樣大;凸:放大;凹:縮小)。

  (2)教師小結: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東西不一樣。

  科學家真會動腦筋,他們利用不同的玻璃片,製造出各種各樣的東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嘗試製作望遠鏡,教師巡迴指導。

  (1)請幼兒用玩具望遠鏡看一看周圍事物,引起幼兒製作興趣。

  (2)請小朋友動手把長方形紙捲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紙筒後面,凸玻璃片放在紙筒前面,望遠鏡就做成了。教師重點指導雙面膠的用法。

  (3)請幼兒用自己製作的望遠鏡再一次看一看周圍事物的變化,進一步瞭解望遠鏡的作用並享受自己動手製作的樂趣。

  (教師提示望遠鏡的作用。如看文藝演出、看體育比賽、看風景、解放軍瞭望。)

  活動延伸:

  幼兒自由玩耍自制望遠鏡,對周圍事物進一步探索。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規律。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規律。

幼兒園科學教育教案9

  一、教學目標:

  1、瞭解生活中各種夾子的用途和功能。

  2、嘗試用肢體動作大膽表達表現,體驗創作的樂趣。

  二、教學準備: 夾子展覽(衣夾、被夾、髮夾、資料夾、醫用夾、食品家、新的老鼠夾等)、分類紙、ppt、球、書、糖果、紙、盒子、夾子葵花等。

  三、教學過程:

  (一)、認識各種夾子

  1、幼兒參觀夾子展覽會,區分認識的與不認識的夾子並簡單介紹夾子的用途。

  2、瞭解幾種特殊夾子的功用:

  (1)、醫用夾:這是誰需要的夾子?

  (2)、領夾:錄影裡的爸爸告訴我們什麼?領夾有什麼用?

  (3)、鼻夾:看了圖片後,你知道這是什麼夾子嗎?

  (4)、鼠夾:它的用處和貓的本領是一樣的,它有什麼用呢?

  3、教師小結: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夾子,有的能打扮我們,讓我們變得更漂亮;有的是幫助我們的小工具,使我們的生活更方便。

  (二)、用肢體語言創編夾子動作

  1、幼兒自由發揮,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夾子。(配以輔助材料讓幼兒夾一夾)

  2、幼兒交流演示各種創編動作。(配合兒歌) 附兒歌:夾夾夾,夾夾夾,我的小手是夾子。夾起一張紙。

  3、教師小結:我們身體的許多部位可以變成夾子。

  (三)、延伸活動:利用夾子進行藝術創作 出示夾子葵花,引導幼兒在區角活動中進行藝術創作。

  教案設計說明

  在進行“小工具”主題活動時,幼兒收集了各種各樣不同的工具,其中有少部分幼兒帶來了一些晾衣夾,引起大家對它是否屬於工具的爭論。隨後幼兒開始收集不同種類的夾子,漸漸幼兒對夾子的不同功用產生了關注的興趣。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這節活動,以幫助幼兒梳理並提升已有的零星經驗,同時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活動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了解夾子的功用,我以幼兒的認知經驗為出發點,根據幼兒對夾子的瞭解情況,透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幫助幼兒提升經驗;第二部分考慮到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動靜交替的方法,讓幼兒透過肢體動作的創編演示瞭解夾子的一個共性特點:能夾住東西。同時它也是整合理念下,幼兒創造能力的培養;第三部分延伸活動目的是進一步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

  教學反思

  活動開始部分,讓幼兒將夾子展覽會中的夾子按自己認識的和不認識的兩種情況進行分類,看似不經意,卻充分體現出老師對孩子知識經驗的關注,將幼兒推上活動主體的位置,老師隱藏其後並支援幼兒的探索行為。新型師生關係的建立體現老師觀念的轉變。

  第一環節認識夾子,透過幼兒介紹自己認識的夾子來引發生生互動,達到經驗分享的目的。老師對幾種特殊、幼兒可能不認識的夾子估計得很準確,運用照片、實物、錄象等不同的展現方式來保持幼兒的學習興趣。活動目標1在這一環節得以充分落實。

  活動第二個環節是為目標2服務的。老師在提供讓幼兒嘗試夾一夾的材料時,非常有心地投放了一個大大的健身球,幼兒一人夾是無法夾起來的,從而激發幼兒產生合作的意識。 幼兒在介紹自己用身體創編的夾子時,老師過份強呼叫兒歌的形式來進行介紹,想著整合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卻忽略了幼兒的情緒體驗。實際可以更為寬鬆些,如:讓幼兒與同伴說說自己是怎樣變的;或者用動作示範一下,這樣能讓更多幼兒的表現慾望得到滿足。課改以後,整合意識強了,但整合應該很自然沒有痕跡,此處的整合顯得非常僵硬。

幼兒園科學教育教案10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感受規律的存在和美感;規律,運用規律。

  2、掌握按顏色、數量的排序規律,並按規律推理。

  3、發展幼兒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等思維能力。

  二、活動準備:

  教師演示版一套;幼兒鑲嵌板每人一套;一套有規律的串珠,一套沒有規律的串珠;卡片3張;綠色、紅色珠子若干;活動課程實錄:幼兒隨音樂有序取牌入座。

  三、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

  1、大家好,我是小熊,小朋友歡迎你們來我家,你們能告訴我剛才是怎麼進教室的?(我們是聽音樂進教室的,我們是取牌進教室的)

  2、幼兒入座後,互相觀察牌的顏色,感受規律。

  (二)操作探索:

  1、遊戲一:觀察串珠,初步感受規律的存在和美感。

  (1)師:出示兩串串珠(一串是有規律的,一串是沒有規律的),請小朋友仔細看看,這兩串串珠各有什麼特點?師:哪串珠子串的有規律?

  (2)師:哪串是沒有規律的?

  (3)師:哪串珠子串的漂亮?

  (4)師:那就請小朋友也試著串出一串有規律的串珠吧!教師播放動感音樂,小朋友開始串珠子。音樂結束後,請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

  (5)幼:我是按二個綠色二個紅色的規律串成的;我是按三個綠色一個紅色的規律串成的……(幼兒紛紛講述自己的作品)。

  (6)師:大家的作品都很好。下面,就帶好自己的串珠,擺個姿勢小熊給你們照個相吧。

  (7):設計本環節,就是讓幼兒感知有規律的串珠更美,並能從中找出簡單的規律。

  2、遊戲(二): 迎新年。讓幼兒動手操作,體驗規律,並按規律推理。

  (1)鋪地板。

  ①教師在演示版上佈置小熊的家,說,“馬上就要過新年了,小熊開始裝修自己的房子。它想請小朋友來幫忙,小朋友願意幫助小熊嗎?”

  幼:願意。

  ②師:小熊說,“鋪地板得按著它要求的規律來鋪。小熊小熊裝新房,地板鋪得真漂亮。黑白黑白有規律,鋪完地板又刷牆。”(老師拿出一張自制的黑白變化規律的地板圖片,請幼兒觀察。幼兒觀察地板顏色變化的規律後,按規律鑲嵌)

  (2)刷牆。

  師:小熊說,“小朋友真能幹,地板鋪好了,再幫我刷刷牆吧。”

  “小熊家的牆壁是要刷彩條狀圖案的。小朋友仔細聽,牆壁彩條的顏色是怎麼排列的?”

  “小熊小熊裝新房,又鋪地板又刷牆。紅藍黃、紅藍黃,按著規律來刷牆。”(老師拿製圖片,請幼兒觀察牆壁彩條,按著彩條規律在插板上鑲嵌)

  (3)掛彩燈。

  ①師:小熊說,“小朋友,真能幹,地板鋪好,牆壁刷完,再來幫我掛彩燈吧。”

  ②小熊家的彩燈也是有規律的。看誰設計的最好,小熊就選誰的彩燈掛在門口。

  ③教師巡迴指導並、表揚"彩燈"設計有創意的小朋友。並請最有創意的小朋友在教師的演示版上"掛彩燈"。

  ④:設計本小節活動,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體驗規律,按規律推理,並能用鑲嵌在插板上把規律擺出來。

  (4)遊戲:風水輪流轉,身體體驗:幼兒圍成一圈,按規律做動作。

  ①師:遊戲方法:小朋友一邊跟我說兒歌"請你先來拍拍手,請你再來拍拍肩,最後再來跺跺腳。一邊從壯壯小朋友開始,依次做這三個動作。輪完一圈為止。如果哪個小朋友做錯了動作,就進圈裡給小朋友表演個小節目。好不好玩?

  ②幼:好玩!遊戲開始……

  (三)活動延伸:

  小朋友今天來小熊家玩得開心嗎?接下來和小熊一起到外面去找找還有什麼東西也是很有規律的排列在一起的。

幼兒園科學教育教案11

  活動目標

  1.透過看看、說說、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創造性地設計花的禮物,使幼兒進一步萌發愛花、護花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雨中紅色玫瑰, 山茶花2, 菊花5

  2.彩色筆,畫紙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課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兒觀看。

  2.教師:你們看到了些什麼花?漂亮嗎?

  看見花你感到怎麼樣?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觀察:花的禮物

  (1)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禮物嗎?它有什麼用?

  (2)教師和幼兒一起說說花的禮物可以用來做什麼。

  2.教師小結花的用途

  (1)做藥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裝飾品。

  (5)清香空氣

  (6)可以美容

  三、創造花的藝術品

  1.觀察花朵頭箍

  提問:這個頭箍是用什麼做的?好看嗎?

  2.提出創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禮物送給別人?

  請你們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禮物畫下來,然後說給大家聽,你想做什麼花的禮物,準備送給誰。

  3.幼兒繪畫:花的禮物

  4.幼兒描述自己的創造。

  四、環保教育

  討論:你覺得花的用處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花?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大大小小的蛋寶寶》

幼兒園科學教育教案12

  教案目的:

  1、透過操作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磁鐵能吸鐵的特性。

  2、激發幼兒對磁鐵吸鐵現象的探索興趣,發展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案准備:

  1、每人一個小籃子、一塊磁鐵;積木、積塑、螺絲帽、鑰匙、回形針、硬幣、紙張、布條、茶杯等物品。

  2、帶有磁鐵的文具盒、書包等實物及一些圖片。

  教案流程:

  一、遊戲“尋寶“匯入活動。

  1、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尋寶,但是去尋寶時我們小朋友都要帶上一樣東西才能尋到,我們看看我們要帶什麼東西進去?(教師出示磁鐵)。磁鐵有什麼用呢?人幼兒自由說說。

  2、現在小朋友們可以拿著磁鐵進去玩了?你們看看會發生什麼事?老師巡迴指導。師:小朋友看看為什麼磁鐵吸不住這個東西啊?幼:因為它是木頭的。師:朋友聰明,那你們看看磁鐵為什麼又不能吸住這個東西呢?幼:因為它是塑膠的

  師:小朋友,你們玩好了嗎?現在時間到了,你們去找個位子坐下來,老師請小朋友說一說剛才磁鐵都吸了什麼東西啊?幼:有釘子,有夾子,有瓶蓋,有別針。

  師:哇!磁鐵的本領可真大啊!磁鐵吸了這麼多東西?那你們看看磁鐵吸得東西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啊?

  幼:他們都是鐵做的。

  教師小結:原來磁鐵可以吸住鐵的東西。

  二、兒動手操作,發現磁鐵隔物吸鐵的特性

  師:現在老師再請你們來玩一個遊戲,現在每個小朋友一個人拿一個紙板,把磁鐵上面的東西拿下來放在紙板裡,你們再玩玩看會發生什麼事?師:小朋友,你們說說看為什麼這些東西在紙板上動起來啊?幼:因為紙板下面有磁鐵。老師小結:小朋友真聰明!告訴你們磁鐵還有一個秘密就是它還可以隔著物體吸鐵,但是這些物體不能太厚。

  三、創設情境,讓幼兒瞭解磁鐵在生活中用途

  1、剛才老師不小心把很多的別針掉進了這些沙子裡,你們能不能幫助

  老師想想辦法撿起來啊?但是用手撿太麻煩了,你們有沒有更好地辦法啊?師:剛才我們剛剛學過了一個磁鐵的特點,你們可以不可以利用磁鐵來把老師的別針撿起來啊!誰來試試?啊!原來真的可以啊!

  2、原來磁鐵在我們生活中給了我們這麼多的方便啊!那我們再來看看磁鐵還有什麼用處?教師出示鉛筆盒,揹包,磁性玩具和圖片引導幼兒觀看了解。

  四、活動結束

  剛才我們知道了磁鐵有這麼多的本領,回家後河爸爸媽媽再找一找磁鐵還有什麼本領好不好?

幼兒園科學教育教案13

  這是一個科學範疇的活動,它來源於生活,也是小朋友日常生活中能見到的。活動中涉及了環保的因素,告訴小朋友要用淘米水、檸檬片、茶葉包等廢舊的東西來清除汙垢。

  當我丟擲問題後,孩子的經驗就是用洗潔精來清洗油膩的盆子和餐桌,而那些實用、經濟又環保的方法他們都不知道。閱讀幼兒用書時,孩子的眼神是好奇的,如果當場提供實物來操作驗證,對孩子來說留下的印象是抹不去的。然而,由於條件的限制,我無法為小朋友提供這些材料,只能告訴小朋友回家去試。

  科學活動需要真實客觀的現象帶給孩子的印象和經驗,僅停留於紙上談兵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小朋友對今天的活動可能還帶著疑惑“是真的嗎?”小朋友只有做過了、看過了才不會忘記。

幼兒園科學教育教案14

  活動目標:

  1、積極主動尋找生活中用紙做的東西。

  2、瞭解紙的製作過程,嘗試做再生紙。

  3、增強環保意識,愛惜身邊的每一張紙。

  4、透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2、空瓶子、廢紙、吸水布。

  活動過程:

  一、遊戲。找找書中的紙,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用比賽的方式讓幼兒看幼兒用書第2頁。

  教師:今天,我們來比比賽,請你們找找這頁書上什麼東西是使用紙做的,它們在什麼地方?把它圈出來。規定時間為一分鐘,預備開始!

  2、請個別幼兒回答,其餘幼兒補充。

  教師:時間到!誰來告訴老師你做的結果。他們有哪些用呢?

  教師小結:書中的這些東西好多都是用紙張做成了各種物品,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二、遷移幼兒已有生活經驗,引導幼兒回憶生活中見過的紙,鼓勵他們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師:平時你見過什麼東西是用紙做的?它有什麼用?我們想象一下,如果生活中沒有紙會怎麼樣?(鼓勵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教師小結:我們的生活中如果沒有紙,會特別的不方便,我們也沒有書看了。

  三、透過教學掛圖,瞭解紙的製作過程。

  1、出示掛圖。

  教師:你們知道紙是怎麼來的嗎?紙的製作過程簡單嗎?它需要幾道工序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帶著孩子觀看教學掛圖,引導幼兒邊看掛圖邊瞭解紙的製作過程。

  四、激發幼兒的環保觀念,鼓勵幼兒用收集的廢紙製作再生紙。

  1、引導的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愛惜紙的。

  教師:小朋友們都知道紙是來之不易的,平時應該怎樣愛惜紙呢?

  教師小結:平日裡我們要愛惜紙,不浪費紙。

  2、激發幼兒利用廢紙做再生紙。

  教師:剛剛我們瞭解了紙的製作方法,孩子們想想,平時我們用完的廢紙能不能回收利用呢?

  教師小結:我們生活中的廢紙的用處可大了,有的紙箱可以回收利用製作手工作品,還有專門回收廢紙等,經過專門的加工廠加工以後再變成新的紙呢!

  五、教師和幼兒製作再生紙。

  1、師幼一起製作再生紙。

  教師:今天我們也知道了一個簡單的方法自己可以動手來製作再生紙,現在我們一起來跟著剛剛我們知道方法制作再生紙吧!。

  2、活動延伸。

  教師:再生紙製作好了,但是要過一天瓶裡的紙再能軟化,那我們先放在區角,明天我們一起再來看看!孩子們回家後也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製作再生紙。

  小百科:紙,用植物纖維製造,是能任意摺疊用來書寫的非編制物。

幼兒園科學教育教案15

  活動目標

  1、藉助故事情節,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瞭解昆蟲的主要特徵。

  2、營造環境,讓幼兒對昆蟲知識產生興趣、敢於探索。

  3、幼兒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用繪畫的方式記錄所觀察的昆蟲特徵。

  重點難點

  1、藉助故事情節,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瞭解昆蟲的主要特徵。

  2、營造環境,讓幼兒對昆蟲知識產生興趣、敢於探索。

  活動準備

  1、故事《小螞蟻的生日會》。

  2、放大鏡

  3、資料夾、白紙、筆

  4、蝴蝶、蜻蜓、蜈蚣、蜜蜂、瓢蟲、蠶寶寶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活動引入:故事《小螞蟻的生日會》

  2.出示小螞蟻和蛋糕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噓,孩子們,我們一起往這兒看,你們看到了什麼啊?(小螞蟻和生日蛋糕)我們在什麼時候才吃生日蛋糕呢?(過生日的時候)

  師:老師告訴你們,今天就是小螞蟻的生日了,它想請其它的昆蟲朋友來參加它的生日會,那小朋友來猜一猜,到底誰會來參加呢?(幼兒猜測)到底誰會來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二)中間部分

  1.幼兒欣賞故事

  (1)回顧故事名字

  (2)回顧故事內容

  (3)昆蟲分類

  師:來了這麼多的朋友,可是呢,有的受到了小螞蟻的熱情招待,有的呀,卻被請了回去。那麼,有哪些朋友得到了小螞蟻的熱情招待呢?(幼兒回答,師利用圖片將昆蟲逐一分類)

  師:誰又被小螞蟻給請了回去呢?(蜘蛛和蜈蚣)為什麼?(因為它們的腿太多了)。

  師:蠶寶寶能參加小螞蟻的生日會嗎?為什麼?(出示蠶蛾的圖片)

  2.組織幼兒討論,豐富幼兒對昆蟲的認識。

  師:小朋友仔細看看,小螞蟻請來的這些客人和它自己有哪些地方長的一樣?(出示小螞蟻的圖片)

  (1)都有頭,胸,腹。

  (2)都長著六條腿。

  師:它們有這麼多一樣的地方,那小朋友來找一找,它們和小螞蟻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有的有翅膀,有的沒有翅膀。)

  師:對了,它們中間有的有翅膀,有的沒有翅膀。長著翅膀的昆蟲,它們能夠在天空中飛翔,它們大多數就生活在空中。像蜜蜂、蝴蝶、蜻蜓、瓢蟲。有的沒有翅膀,或者它們的翅膀已經退化了,不能夠在天空中飛了,它們就在地上或者是土壤中生活了。比方說螞蟻、螳螂、蟑螂、蟋蟀。不管它們有沒有翅膀,但是,它們都有頭、胸、腹,最主要的是,它們都有六條腿,所以,它們都叫昆蟲。你們都記住了嗎?

  4.尋找昆蟲

  師:在我們的幼兒園裡也有很多很多的昆蟲,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去找一找,並觀察看看,它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特徵,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一樣東西,叫放大鏡,它可以把昆蟲的樣子放的大大的,在觀察的時候,要注意了,可不要把放大鏡掉到地上了。在聽到音樂的時候就可以去觀察了,在音樂結束時,小朋友就要回來找到老師了。

  5.音樂響幼兒自由去探索

  (三)、結束部分

  1.音樂結束,幼兒回到原位做好

  2.師:小朋友們,你們都觀察到了些什麼昆蟲呢?老師給你們準備了畫紙,現在請你把畫下來吧!

  3.把畫好的昆蟲和客人老師分享一下吧!

  活動總結

  幼兒對觀察活動感興趣,樂於探索、積極性高。

【幼兒園科學教育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