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幸福之路》讀後感

《幸福之路》讀後感

《幸福之路》讀後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幸福之路》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幸福之路》讀後感1

  “正如書中所言,幸福,一部分靠外部的環境,一部分靠一個人自己。也許外部環境很糟糕,我們依舊會遭遇不幸,但如果像書中所言,在遭遇苦難後,對生活仍抱有興致,有閒情逸致來撫平創傷,懂得努力,也知道該放棄的就放棄,哪怕千瘡百孔,也會對生命充滿期待,這才是幸福之道的真諦。”

  我想以上摘錄的這段話大致可以概括《幸福之路》的主旨。

  衝著作者伯特蘭·羅素和譯者傅雷,也可以說是衝著書名,從圖書館借了這本以前從未聽過的書。首先翻看了附錄一年表,附錄二羅素的人生觀,附錄三羅素的親友與《幸福之路》,藉此瞭解這位偉大的作家,然後才開始看正文。

  書只有兩個部分,上篇是不幸福的原因,列舉了諸如憂鬱、煩悶與興奮、疲勞、嫉妒等等可能導致不幸福的原因;下篇是幸福的原因,包括興致、情愛、家庭、工作、閒情等幾個部分。

  近來工作上事情比較多一點,加上自己身體方面的原因,心情有點複雜,看書看得有點吃力,理解上頻頻出狀況,也因為傅雷先生一些用詞習慣與我們有所不同,所以讀來難度頗大,終於讀完之後發現有些地方自己竟然是走著神讀過去的,讀的究竟是什麼也說不清楚。

  不過羅素有些觀點我真的是挺認同的,比如“最文明的人最不生育,最不文明的人最多生育”、“凡是存著安全感對付人生的人,總比存著不安全感的人幸福得多……倘你走在下臨深淵的狹板之上,你害怕時比你不害怕時更容易失足。”“快樂的秘訣是:讓你的興趣儘可能廣泛,讓你對人和物的反應儘可能友善。”諸如此類。

  至於到底如何走上幸福之路,我覺得每個人應該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因為每個人對幸福的感受都是不同的,不同的時期人對幸福的追求也不盡相同。

  很喜歡羅素在《怎樣變老》中的這段話:

  的就應該像條河,開始是涓涓細流,被狹窄的河岸所束縛,然後,它激烈地奔過巨,衝越瀑布。漸漸地,河流變寬了,兩邊的堤岸也遠去,河流動得更加平靜。最後,它然地融了海,並毫痛苦地消失了我。

  有時間趁著還書日期未到再翻看一下吧,興許能有更多體悟。

《幸福之路》讀後感2

  我的一生始終為以下三種激情所支配:對真理的不可遏制的探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對愛情的不可遏制的追求。——羅素《幸福之路》

  初讀羅素的《幸福之路》還是高中時期的某個暑假,學生時期對於幸福的追求不外乎家庭幸福,學業有成。如今近十年的光陰過去,從學校這個象牙塔出來,由學生仔逐步發展為社會人的過程,對於幸福的探求亦有了新的變化,比如,學業有成不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取而代之的則是事業有成。

  羅素說:“多數工作都會使人得到兩種滿足,一是消磨時光,二是給抱負以一定的出路,而這就足以使一個即使工作乏味的人,也比一個無工作的人快樂得多。但是當工作有趣時,它給人的滿足感將遠遠優於單純的消遣。”這句話套用在社群工作者身上,也是再適合不過了。

  曾經,社群工作者在大眾的眼裡是一份枯燥乏味的工作,每天處理的都是家長理短的瑣碎小事。在我的記憶中,社群工作者多為一群40歲上下的大叔大媽,每日()一杯茶,一包瓜子,聊聊天,勸勸架,一群人也是有說有笑,更多的是在打發時間。這在當時一大批因為經濟形勢而下崗的工人眼中,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情。一晃十多年過去,自己也成為社群工作者中的一員,才發現,當初以為乏味的工作早已變得有趣許多。

  初來社群接手的條線工作,其中一條就是文體工作。正是這一場場文體活動,讓社群工作變得有趣鮮活很多。每次活動,我既是組織者,也是參與者,在歡聲笑語中也能學到不少東西。趣味運動會,既鍛鍊了身體,又拉近了與社群居民的聯絡;端午包粽子,冬至包餃子,品嚐到美食的同時,向社群許多生活達人學到了包粽子包餃子的好方法;暑期一系列未成年人活動,豐富的不僅是他們的假期生活,更是人生經歷;開學啟蒙禮,開啟的不僅是對即將步入學堂的孩子們的美好希冀,更是對中國傳統禮儀的繼承與弘揚……這些活動所贏得的社群居民的積極參與以及他們發出的聲聲感謝和由衷稱讚,都給了我們社群工作者莫大的快樂和滿足,或許這就是工作能造就幸福的原因。

《幸福之路》讀後感3

  最近讀了貝特蘭·羅素的《幸福之路》,他的思想在現在看起來依然是那麼先進,那麼貼近現實,這讓我感覺很震撼。現在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都在追求幸福生活,但是幸福的指數卻在不斷下降。每個人都在抱怨生活的壓力過大,讀過此書後,我的內心反而變得充實很多,明白瞭如何才能踏上。

  印象最深的是作為封面的插圖:飛機失事,下面是白雪皚皚的高山,飛行員穿著全套滑雪裝備、踩著雪橇,悠然自得的跳傘而下,準備來一次刺激的高山速滑…… 題注是“一個人感興趣的事情越多,快樂的機會也越多,而受命運播弄的可能性也越小,因若他失掉一樣,還可以亡羊補牢,轉到另一樣上去。”

  幸福其實不那麼困難。不是爬上了山峰,才是成功地幸福。生活的.幸福來自平衡。儘量多地拓展你的生活,發展你的能力,關心、幫助、改變更多人的命運,這樣每一天都會洋溢著幸福。

  在他的書中,充滿了生活的智慧和實用的道理。論婚姻、論情愛、論競爭、論妒嫉、論工作…每一論都沒有脫離生活的主題。

  記得有人說過,我們讀書,其實是在讀自己。看小說的時候尋找著自己的影子,總想從別人的結局裡預知自己的結局,或是,得以知道自己該怎樣選擇。看《幸福之路》,整理這些被自己圈點出來的部分,一字字打出來,發現,其中的許多正是自己認同。太多的共鳴,太多的回味無窮。原來看哲學書,自己沉思,是件如此享受的事情。於是,書架上擺上了更多這類書籍。其實,它們並不枯燥,甚至很有趣,更別提其中給人的啟示。

  羅素首先用了半本書講不幸福的原因,其次用餘下篇幅講了人幸福的可能。當孜孜以求“幸福之路”的時候,有沒有想到過也許追求的恰恰是相反。“如果方向不正確,再努力又有什麼用呢”。如果多避免些不幸福的原因,幸福就要簡單很多。大致來說,我邊讀邊對照著我自己,確實有道理。但一片混沌的大腦還無法清晰的總結,只能說出目前殘存的印記。

  羅素還講到很多,關於孩子,關於愛情,關於犯罪感的等等。還有一個是,要培養工作的“自尊”。這點很有道理,工作的時候感覺不幸福是為什麼呢?你做著你不喜歡的,你認為沒有價值的事情,你沒有自豪感、自尊心,這就已經進行了自我的否定。羅素甚至建議那些工作感覺不到幸福的人,拋棄一切去一個體力勞動的地方,為基本需求而耕作。不過,如何培養工作的自尊,我還不曾學會。

  生活中很多的矛盾、很多的衝突,原來已經有前人好好地思考過了。捧著這本書,感覺是人生的一份厚厚的財富。

《幸福之路》讀後感4

  在《幸福之路》一書中,羅素沒有運用任何高深的哲理,而是把一些自己經歷證實過的看法歸納起來,製做出一張獲取幸福的良方,希望人們能夠找出自己生活理念中的病因和治療方法、也能夠找到幸福的真諦並使自己變得幸福。他在序言裡說:“在以下的篇章裡,既無高深的哲理,也無淵博的徵引。我只是把通情達理的一些意見歸納起來……因為不少煩惱的人憑著適當的努力可以變得幸福,所以我才寫下這本書。”羅素書中論述不是抽象的理論,而是他自己生活實踐的結果,是他的閱歷和觀察積累而成的人生感悟。因此,這本書淺顯易懂,讀起來趣味性較強,而且確實對追求幸福的人們有啟發作用。

  在書的前半部分羅素談了不幸福的原因和現象。他講到人們不幸福一部分原因是由於社會環境,一部分是由於心理素質。顯然,這本書主要是剖析世界觀、倫理道德觀、生活習慣等給人帶來的不幸福或者幸福的感受。羅素認為,不幸福的人一般是因為深陷在“自我沉溺”之中而不能自拔,他分析了三種自我沉溺之人,分別是自責者、自戀者、自大者。

  羅素在書的後半部分則告訴人們如何走上幸福之路的方法。首先他分析了產生快樂的因素,然後論述了興趣、情愛、家庭、工作、休閒、獲得與捨棄等因素與幸福的關係。羅素說,幸福,顯然一部分要靠外界環境,一部分要靠自身努力。除了外界環境,他認為在個人自身的範圍以內,幸福是很簡單的事情。也就是說,如果能擁有溫飽、健康、愛情、頗有成就的工作、小範圍的受人尊敬,就足以使人幸福,這幾乎是人人可以達到的自然的幸福。然而還有一種幸福是精神層面上的幸福,其唯一的條件是人們的熱情和興趣向外而非向內發展,也就是說人們想要得到這種幸福,首先要摒棄自我中心,跳出自我,放遠目光,客觀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滿腔熱忱地融入社會生活。

  另外書中還有這麼一句話:“每個人都愉快地接受愛,又自然而然地奉獻愛,由於這種相互幸福的存在,每個人便會覺得世界其樂無窮。”不斷地付出和得到愛,幸福是平淡生活的體會、是點點滴滴的快樂,是大多數人都能擁有的。而且,幸福並不在於金錢的多少,也不在於名譽的多少;不在於是否榮華富貴、人前顯赫,也不在於是否粗茶淡飯、平實無奇。一個普通的人,如果讀懂了自己,讀懂了生活,他就會找到幸福的真諦,同時也會感到:幸福近在咫尺,觸手可及。

《幸福之路》讀後感5

  前不久剛剛讀完這本很貼近生活的哲學著作,因為之前從別的書裡對羅素有過一些模糊的認識,所以,讀起來並不陌生。另外,我也沒有對每一本讀過的書都寫一篇心得的習慣,因此,也只是想借著《幸福之路》來整理整理最近混亂的思路和波瀾的情緒,而且也不用浪費精力來取名字了。

  每次在臨近假期和年關的時候,在火車站,汽車站,和一些縣城的車站裡,到處都能看見那些背上揹著,手裡提著,胸前掛著大大小小的行李包的工人們,有的還要牽著孩子,他們睡在地上,吃著泡麵鹹菜,有的一連幾天都買不到票,他們彎著腰,排著隊,儘管可以從他們的眼睛裡看到一些回家的喜悅,但是更多的還是在那一張張麻木的臉上,被風雨留下的苦難的痕跡,苦難是什麼,是讓一個失去感情的生活程式,是一種讓人放棄希望的現實基礎,還是一種讓人一味服從的社會地位?是誰給了誰的權利,在他們的臉上寫下了苦難,是自己,還是現實。但是我的所見所想就不會偏頗嗎?也許關於他們,可能沒什麼文化,可能沒什麼地位,可能沒什麼未來,但是他們真真實實存在著,生命的重量切切實實,雖然看起來滄桑渺小,但是誰知道他們的心裡面躲藏著多少個小幸福,也許對於他們的苦難,僅僅是我片面的主觀臆斷而已啊,所以,我寧願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我寧願去相信他們的幸福,去尊重他們的經歷,去感受他們的真實。

  其實,幸福說大可以大到天上,遠到看不見的地方,但是,幸福說小卻可以小到身邊,近到看不見的心裡。它是一種角度,站在我們肉體之外的某個點上來注視著一切,也是一種態度,是發自我們心底的一種色彩來美化著一切。如果把幸福抽象了,也就沒有那麼多的稜稜角角和世俗功利了。

  可是世界總歸不是抽象的,那麼世界上最真實的幸福也不可能是完全抽象的,所以,還是要回歸於具體。具體到衣食住行,具體到所有的點點滴滴的真實的物質和感情。所以,不好好工作哪行,不愛護家人哪行,不努力奮鬥哪行,不對得起自己哪行。

  靠譜是什麼,靠譜的好小夥就是不但要有情、有義、有感性,還必須有血、有肉、有本領。Sorry·Russell。我忘了我在寫讀後感。作文

《幸福之路》讀後感6

  我看過的書不少,涉及到哲學方面的書卻不多,但《幸福之路》這本書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書中作者運用通俗而富有哲理的語句,對“什麼使人不幸”、“幸福是可能的嗎”及“幸福的人”等論述,深入透徹地闡述了不幸福的原因和幸福的來源,給我們指明瞭一條通往幸福之路的人生道路,同時強調人的社會價值,讓人受益匪淺。以下將淺談一下我對這本書的體會和領悟:

  《幸福之路》一書是1950年榮獲諾爾文學獎的英國著名作家羅素先生所著,當時評委會旨在表彰他的“哲學作品對人類道德文化所作出的貢獻”。羅素先生在這本的序言裡:“在以下篇章中找不到深奧的哲學原理,也找不到艱澀的博學深思,我的目的僅僅在於,透過但願是普普通通的東西的感悟將一些議論收集於此。

  我相信,透過我在本書中做出的努力,許多不幸中的人將會變得幸福甜蜜”。序言裡簡要的闡述了書中論述的是他自己生活實踐的結果,是他的觀察積累而成的人生感悟。因此上,這本書通俗易讀,對於追求幸福的人們有啟發作用。在整篇文章中,羅素先生先分析了“不幸福的原因,而後討論了幸福的原因。在篇章上半部分透過大量事例論證了憂鬱、競爭、疲勞、嫉妒、犯罪、被虐、畏懼和輿論是造成不幸福的原因和現象,形成人們不幸福的一部分原因是由於社會環境,一部分是由於心理素質;

  在篇章下半部分首先分析了快樂的可能性,然後論述興致、情愛、論家庭、工作,閒情、努力與捨棄,最後論幸福的人,在整篇文章裡,羅素先生以通俗而富有哲理語句,結合自己經歷證實過的看法歸納起來,以書中所言:”一個幸福的人,以客觀的態度安身立命,他具有自由的愛和廣泛的興趣,憑著這些愛和興趣,同時憑著它們使他成為他人的愛和興趣的物件,他獲得了幸福“。

  因此上,作為一個普通的人,只有讀懂了自己,讀懂了生活,他就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同時也就感覺到:幸福近在咫尺,觸手可及。

  在《什麼使人幸福》的文章中,羅素先生對什麼使人不幸的外在形式、因素及對自我專注的三種最普通的型別:罪人、自戀者和誇大狂進行的論述,得出了造成不幸的主要結論”這

【《幸福之路》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