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一年級語文下冊春雨的色彩評課稿

一年級語文下冊春雨的色彩評課稿

一年級語文下冊春雨的色彩評課稿

  2月25日,我們語文組的何潔和王盼盼兩位老師在2月23日下午接到通知要同課異構《春雨的色彩》,兩位老師欣然接受。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兩位老師還是竭盡所能,精心準備,給我們展示了兩節風格迥異的同課異構課,從課中我們可以看到兩位老師紮實的教學基本功:何老師語言流暢,親和力強,與小朋友交流得非常愉快;王老師一筆漂亮的粉筆字令人歎服。

  儘管兩位老師風采各異,各有千秋,但由於教學經驗還不夠豐富,課堂上還是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足,在這裡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何老師課一開始,就用謎語引入課題,非常符合一年級孩子的心理,但引入後問了一個問題:春天的雨叫什麼雨?得到學生的回答“春雨”後,就趕緊圍繞課題詢問了“春雨的顏色”,這裡指向性太明顯了,以至於學生都把課文中的答案說了出來。其實這裡教師可以有前一個問題拓展進行詞語積累:那麼夏天的雨叫什麼?秋天呢?冬天呢?幫助學生一點一滴地豐富詞彙。

  隨後何老師就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反饋時把課文所有的認讀字都展示在了課件中,指名讀,小老師帶讀,開火車讀,齊讀,方法很多,但由於識字量太大,學生雖然當時會了,但進入課文後,就又生疏了,所以像這樣集中識字在一年級,我們不提倡,識字需要有環境,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就算要識字,也要有規律地進行。比如這一課,前鼻音的字比較多,這節我就只認前鼻音的,這樣學起來紮實,學生的任務也明顯減輕,學起來也能輕鬆些。

  這節課,何老師帶領學生幾次讀文中小鳥的對話,教師的`意圖是有感情地讀,但由於前期鋪墊工作做得不夠,所以學生在還沒有讀順的前提下,要跨到有感情朗讀,顯然超出了他們的能力範圍。

  而王老師的識字教學則與何老師截然相反,她全部採用分散識字,一邊識字,一邊進行詞語拓展,詞語學得紮實有效,但由於至始至終採用分散識字,課堂的教學流程就顯得不流暢,有點拖沓。

  另外王老師由於第一次與鎮校小朋友接觸,孩子們與她比較陌生,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怎樣才能調動孩子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呢,這就需要教師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可以準備一些小紅花,也可以找一些動畫片中的人名來激勵他,如學生問題回答地出色,教師就表揚他:你真是聰明的喜羊羊。而整節課下來,學生一直不肯舉手,連讀課文之類的事情也無人問津,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悶。

  這節課的一個亮點是課文新授結束後的一個片段拓展,讓學生溫故知新,可見這節課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動足了腦筋。

【一年級語文下冊春雨的色彩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