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設計思維

設計思維

設計思維

設計思維1

  1、引導學生求異。教師在鑽研教材,設計教案時,要從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的角度出發,積極挖掘教材中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因素,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啟發學生獨立思考,鼓勵求異,充分發揮學生的發散思維。例如,在學習佇列“齊步走”時,可以利用學生好奇、求新的心理,啟發學生創造其他方式的“齊步走”,這時,很快就有學生提出“正步走、前腳掌走、半蹲步走、高抬腿走”等多種走法。練習中,由於學生感到新奇有趣,課堂氣氛積極活躍,佇列意識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創造思維得到充分激發。

  2、啟發學生探究。教師要緊密結合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能力,設計適於學生思考的探究程式,並在學生髮現探究中,給予適當的啟發,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動作的特點和要領,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思維。如,學習“彎道跑”技術時,教師先不講解示範動作要領,可安排學生先自己練習,在跑動中提示學生體會直道和彎道上身體姿勢的變化,特別是彎道上左腳與右腳的著地部位,左手與右手擺臂特點,啟發學生主動探究和思考,讓學生根據自身體驗得出彎道跑的技術要領。學生透過體驗和自己歸納並得到教師認可和表揚,自然有一種成就感,從而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思維。

  3、鼓勵學生質疑。在當今體育教學中,教師的絕對權威和命令態度是開發學生創造力的一大障礙。學生的創造思維主要表現在能夠大膽懷疑,大膽猜想,有獨特的思維方式等。因此,在教學中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在充分肯定分析思考的同時,要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放手讓學生猜想和提出假設,讓學生獨立思考,在思維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透過求異、探究、體驗、質疑、思考,從而激發學生解放思想,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設計思維2

  摘要:提升學生實驗方案設計能力是中考化學複習階段的重要任務。以物質鑑別實驗為例,研究學生在化學實驗方案設計上的趨同現象。分析近10年廣州中考“物質鑑別”實驗試題的內容與形式、解決思路及答題情況,並複習備考階段開展物質鑑別實驗操作考查,要求88位學生獨立完成方案設計與實驗操作。對學生所設計的流程圖進行文字分析,將學生實驗方案進行編碼歸類。研究表明學生在方案設計思路、鑑別物質的先後順序、滴入鑑別試劑的種類和順序上有明顯傾向性,為中考複習階段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的教學實踐提供建議。

  關鍵詞:物質的鑑別;實驗方案設計;發散性思維;中考化學;趨同現象

  一、問題的提出

  (一)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能力的研究述評

  化學實驗能力的評價與測量,已成為近年來中考備考的研究熱點,相關研究集中在化學實驗的試題分析[1]、方案設計課題的教學研究[2]、實驗能力結構的評價測量[3]等。其中實驗方案設計能力作為化學實驗能力的高階認知技能,是中考測查的重要內容與備考難點,具體包括學生對實驗目的、原理、方案的理解,對實驗過程的設計、決策、評價和最佳化,對實驗現象與結果的認知、判斷、分析和處理的綜合能力。然而一些初中因班數較多或實驗條件有限,無論在新課教學還是複習階段都無法讓學生進行實驗設計與操作活動。教師主要透過一定量的實驗報告書寫訓練題目來強化學生的實驗方案設計能力,導致學生不能充分將所學知識理論與待解決的問題融會貫通、實驗設計不夠嚴謹合理,實驗評價的切入點無從下手。

  (二)中考化學物質鑑別實驗的研究概況

  “物質的鑑別”的中考試題及操作考查是一類測查學生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實驗方案設計思維和操作能力的綜合試題。評價學生對鑑別和檢驗物質方法的認識,同時考查學生在設計實驗方案和書寫實驗報告時思維的有序性和嚴密性以及具體的實踐能力。學生設計的物質鑑別實驗方案是一種根據物質性質、實驗目的與原理而推理論證得到的問題解決方案,而面對開放的物質鑑別問題,學生可透過不同思路設計出不同方案。毋庸置疑,學生是否具備系統縝密的方案設計思路,是否能夠規範操作並完整書寫實驗報告,是順利解決物質鑑別試題及操作考試的關鍵。目前相關研究集中在試題分析及實驗報告書寫和實驗操作考查[4-5]等。

  (三)研究問題與任務

  在開放作答環境中,同一班級的學生分別設計的實驗方案是否會出現“趨同現象”,即在設計思路、具體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傾向性?較少有報道對該問題進行討論,值得開展初步探究。在參考歷年廣州中考物質鑑別試題和諮詢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後,筆者設計了一個開放的物質鑑別問題作為實驗操作考查試題,要求學生使用限定試劑中的2種試劑鑑別3種白色粉末,獨立設計實驗流程圖,在實驗考試現場時完成操作、形成結論、書寫報告。本研究的主要任務是解答以下4個問題:①學生獨立設計的物質鑑別實驗方案有哪些型別(即在設計思路上是否有傾向性)?②在固體粉末鑑別的順序上是否有傾向性?③在鑑別試劑的使用種類上是否有傾向性?④對中考備考研究與教學實踐有哪些啟示與建議?

  二、研究設計

  (一)中考物質鑑別實驗試題的研究思路統計分析

  20xx年、20xx年至20xx年廣州市中考物質鑑別實驗的試題(因20xx年為除雜試題不計入內),筆者著重研究試題的內容與形式、解決思路及答題情況,為本研究中設計物質鑑別實驗考查試題提供參考。本研究待鑑別的3種白色粉末分別是MgSO4、K2CO3和KCl,可供使用的限定試劑是NaOH溶液、稀HCl、BaCl2溶液、酚酞試液和蒸餾水。

  (二)學生實驗方案趨同現象的研究思路

  筆者提前公佈物質鑑別實驗操作考查的試題,88位學生都要獨立設計一個實驗方案,畫出簡易流程圖。學生只要使用上述限定的2種鑑別試劑來進行2次鑑別實驗,即可鑑別出3包白色粉末的真實組成;若改變鑑別試劑的種類和滴入的順序,該問題有多種解決方案能夠滿足本研究的要求。為了研究學生在物質鑑別實驗方案設計上是否有趨同現象,筆者對學生所設計的流程圖進行文字分析,將實驗方案進行編碼歸類,主要研究學生在實驗方案(即設計思路)、鑑別物質的先後順序、滴入鑑別試劑的種類和順序上等是否有一定的傾向性。

  三、結果分析

  (一)中考物質鑑別實驗的試題分析結果整理分析近

  10年廣州中考物質鑑別實驗試題,筆者將圍繞試題結構、考查內容、考查形式、解決思路及學生答題情況5方面進行論述。(1)試題結構根據歷年廣州市化學中考年報提供的資料(見表1),該類試題屬於中等偏難,區分度良好,能夠較好考查學生的化學知識綜合應用能力。(2)考查內容學生綜合運用元素化合物及實驗方案設計知識鑑別物質,書寫實驗報告。(3)考查形式該類試題中待鑑別物質主要有3種,可供選擇的試劑包括不提供也不限定任何鑑別試劑、不提供但限定不得使用其他試劑和限定提供鑑別試劑這3種形式(見表2)。(4)解決思路首先,根據不同待鑑別物質在物理性質(如狀態、顏色、溶解度等)或化學性質的差異進行分類。其次,匹配相應、適合的鑑別方法或鑑別試劑以設計鑑別方案、確定具體的鑑別流程及實驗操作、形成物質鑑別實驗的結論。最後,完成物質鑑別實驗報告的書寫。(5)答題情況該類試題的全市平均分較低,學生常見問題主要有元素化合物知識和實驗經驗的缺漏、鑑別方案設計的思維障礙及不規範不嚴謹的答題習慣,學生表現有待提升。

  (二)學生實驗方案趨同現象的結果分析

  除了4名學生的方案設計有誤之外,其餘84名學生都能夠設計出正確實驗方案。筆者對學生所設計的流程圖進行文字分析,將實驗方案進行編碼歸類,最後得到4大類共10種可行方案。統計各型別實驗方案在學生的作答中出現的頻次,並且用不同編號表示筆者將從實驗方案(即設計思路)、物質被鑑別的先後順序、滴入鑑別試劑的種類和順序等3方面的傾向性,對學生在物質鑑別實驗方案設計上的趨同現象進行分析論述。(1)實驗方案方案1-1、2-1-1和1-2是大多數學生選擇的實驗方案,學生人數佔總人數的79.5%。這3種實驗方案可代表大多數學生的方案設計思路,尤其是方案1-1,有52.3%學生使用該方案來進行實驗,在設計思路上有明顯傾向性。其餘方案由個別學生提出,展現出其思維具有一定發散性,能夠從不同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2)鑑別固體粉末順序設計出第一大類2種方案、約佔63.6%的學生優先鑑別出MgSO4,設計出第二大類4種方案、約佔22.7%的學生優先鑑別出K2CO3,設計出第三、四大類共3種方案、約佔9.1%的學生利用KCl溶液與BaCl2溶液不反應且無明顯現象的思路,用反證法優先鑑別出KCl。這顯示學生在選擇第一種被鑑別的固體粉末時有明顯傾向性,傾向性從大到小順序是MgSO4>K2CO3>KCl。第二、三種被鑑別的固體粉末種類與第一種被鑑別的粉末種類有關,故固體粉末被鑑別的順序也體現出一定的傾向性。(3)在滴入鑑別試劑的種類和順序除方案3、4-1、4-2的第一步外,結合實驗步驟的目的,統計各方案中鑑別試劑出現的頻次(見表4)。在第一、三大類方案,由於有K2CO3的干擾,學生只能使用NaOH溶液優先鑑別出MgSO4。在第二大類方案,即便在排除K2CO3的干擾後,學生在第二次實驗中,選擇NaOH溶液鑑別MgSO4的次數(16次)仍然多於選擇BaCl2溶液的次數(4次)。在第二、四大類方案,為避免MgSO4的干擾,學生傾向於使用稀HCl優先鑑別出K2CO3,其次才用酚酞溶液進行鑑別。相似的是,在第一大類方案,在排除MgSO4的干擾後,學生在第二次實驗中,選擇稀HCl鑑別Na2CO3的次數(46次)也遠多於選擇BaCl2溶液的次數(10次)。換而言之,學生傾向於用NaOH溶液鑑別MgSO4,用稀HCl鑑別K2CO3,即用OH-鑑別Mg2+,用H+鑑別CO32-。沒有學生在第二次鑑別實驗中選擇酚酞試液鑑別K2CO3,可見學生在選擇鑑別試劑的種類上有明顯的傾向性。

  四、研究建議

  綜上,筆者以一次物質鑑別實驗操作考查為例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在實驗方案(即設計思路)、鑑別物質的先後順序、滴入鑑別試劑的種類和順序上都有明顯傾向性。學生在實驗方案設計上有明顯的細微趨同現象,這可能與教師在中考複習中曾多次強調Mg2+與OH-的反應、CO2-3與H+的反應且學生對這些反應極其熟悉有關。學生可能更多地將MgSO4視作鎂鹽而僅關注Mg2+,較少視作硫酸鹽而忽視SO2-4。因初三學生只瞭解樹狀分類法,未曾瞭解過交叉分類法,進而對學生設計思路產生影響。教師應當透過典型練習和變式訓練來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即培養學生問題解決思維的發散性,同時避免學生間的問題解決思維具有嚴重的傾向性和過度同質化。

  參考文獻:

  [1]蔣小鋼.立足實驗素養考查的高考“評價型”實驗題的命題特點[J].化學教育,20xx,34(1):41-43.

  [2]左勇.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的設計與教學研究[D].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xx.

  [3]楊超懷.高三學生化學實驗能力結構與培養策略研究[D].廣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xx

  [4]麥裕華.中考化學物質鑑別實驗報告書寫題的分析和教學建議[J].教學儀器與實驗,20xx(12):48-50.

  [5]麥裕華,林建芬.化學實驗操作考查能否得到可信的評價結果———以初三物質鑑別實驗為例[J].化學教育,20xx,35(15):36-40.

設計思維3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不是單純的傳授和學習知識的過程,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包括思維能力的發展)的過程。從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來說,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是密不可分的。辨證地看,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只是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供有利的條件,還需要在教學時有意識地充分利用這些條件,並且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有計劃地加以培養,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眾所周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貫穿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一是貫穿在小學階段各個年級的數學教學中。二是貫穿在各部分內容的教學中。三是貫穿在每一節課的各個環節中。本文著重從“練習設計”這個環節談一點體會。

  一、練習的針對性。

  練習設計時,應充分理解課本上練習的編排意圖,並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基礎知識要變換形式多練,難點處要重點練,易混易錯的知識要突出練,對比練。這樣不但使學生紮實地掌握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思維得到啟迪和發展。比如:學完“找質數”後,設計的練習是:

  1、面各數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為什麼?

  35 12 37 7 1 19

  2、判斷:

  (1)自然數分為質數和合數。()

  (2)所有的偶數都是質數。()

  (3)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

  (4)合數至少有3個因數。()

  學生要完成第一題,必須理解什麼數是質數?什麼數是合數?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根據什麼?學生明白了要根據一個數因數的個數來判斷時,又要知道怎樣很快找到一個數的因數?當學生做完後,反問:哪個數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為什麼?這樣自然、巧妙地把“1”的特殊性突出來,學生理解透徹,印象深刻。懂得了自然數按因數的個數來分,不僅僅是質數、合數,還有1。為了瞭解學生對所學的數學概念是否清楚,同時也為了培養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的能力,第二題設計判斷題。舉個具體例子:“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如要作出正確判斷,學生就要分析偶數里面有沒有質數。而要弄清這一點,要明確什麼叫做偶數,什麼叫做質數,然後應用這兩個概念的定義去分析2的倍數里面有沒有一個數,它的約數只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數又是質數,這樣就可以斷定上面的判斷是錯誤的。

  二、形式的多樣性。

  數學課上一般有四種練習方式:口答、板演、筆頭、操作,但這四種練習在設計時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透過多種練習形式,不僅有助於加深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而且有助於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並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例如,講過乘法分配律,除了像課本中的練習題,給出兩個數相加再乘以一個數,要求學生應用運算定律寫出與它相等的式子以外,還可以給出一些等式,其中有的不符合乘法分配律,讓學生判斷那個是錯誤的;或者用3種圖形代替具體的數,寫成兩個式子,如(○+△)×□和○×□+□×△,讓學生判斷它們是不是相等,並說明根據。這些練習都有助於培養學生演繹推理的能力。

  三、解法的豐富性。

  一題多解或有多種解決問題策略的練習,是讓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一個問題,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例如:

  實驗小學有2500人,其中男生佔總數的3/5,女生有多少人?

  解法一:2500-2500×3/5

  解法二:2500×(1-3/5)

  解法三:2500-2500÷5×3

  解法四:2500÷5×(5-3)

  …………

  但是,做有不同解法的練習題時,不宜讓學生片面追求解法的數量,而要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思路,或運用不同的知識去解決,並且要找出簡便的解法。

  有些題目是解法和結論都是開放性的,解法不唯一,結論也不唯一,這就要求學生不但要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還必須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選擇解決問題策略。例如:北師大版教材第九冊的選擇旅遊方案。參加旅遊的人數中,大人與小孩的人數直接影響到方案的選擇,所以要求學生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最佳的旅遊方案,這樣的題目沒有固定的解法。

  四、設計的坡度性。

  練習題的難度要適當,要是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思考運用所學知識能夠正確解答出來的。在教學中為了發展學生思維,往往出一些超過大綱課本範圍的題目,這樣不僅會增加學生負擔,而且由於難度太大,不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不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思維的靈活性。一般的數學課有三個層次的練習,第一層次是基礎練習,學生透過模仿性練習,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第二層次是變式練習,如判斷、選擇題,使學生學的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網路中去,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第三層次是提高練習,題目思維性較強,需要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從而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學習計算方法、掌握解題方法一樣,也必須透過練習。而且思維與解題過程是密切聯絡著的。培養思維能力的最有效辦法是透過解題的練習來實現。因此有的放矢地設計好練習題就成為能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一環。一般地說,課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數量的有助於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練習題。但是不一定都能滿足教學的需要,而且由於班級的情況不同,課本中的練習題也很難做到完全適應各種情況的需要。因此教學時往往要根據具體情況做一些調整或補充。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做足工夫,在最佳化聯絡設計這個方面下一番苦功。這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將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設計思維4

  一、現在的環境藝術教學中發展的限制性因素

  1、因為受到我國的傳統教育的影響以及應試教育的束縛,對於現在的高校的教學來說,考核的制度還在沿襲著傳統的教學形勢下的相關制度對於考核的形式以及答案,都是具有傳統的教育形式,具有固定的模式以及固定的答案。但是這種具有固定的標準答案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侷限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以及創新的意識。現在的很多的高校對於環境藝術設計相關的專業方面都是具有一定的順序的,按照基本的造型基礎、設計理論以及設計基礎和專業設計方面的基礎進行教導,在這方面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是需要按照一定的嚴格的教學標準進行學習,但是這樣就會侷限讓學生侷限於現有的教育模式,不能夠進行思想上的創新以及發展。不能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以及設計的思緒。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導致學生不善於改變學習的思路,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以及思維。不管是課程的橫向發展還是課程的縱向發展,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況,並且不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

  2、限制學生的思維方式的轉變因為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一直處於固有的學習模式,並且相對的封閉的教育。這種教育形式在環境藝術相關教學中主要體現在學生在進行設計某個專案是,只是單方面的進行相關的環境問題,但是並不能全面的考慮到設計的經濟環境以及社會環境。學生只是接受了教師的相關的意見進行設計,但是並沒有自己的創新的想法,所以,在進行設計時,相對的侷限性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方向,因為傳統的教育模式的影響,導致學生的創新思維形成了單一的模式,不能很好地適應現在的經濟發展形勢。並且學生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不能將設計的理念以及設計的思維進行有效的結合以及統一。對於這方面的意識也非常的薄弱,還有很多的學生根本不會動用自己的思維進行創新,只是一味的按照教師的教導思維進行設計,這樣不僅不利於設計形式的展現,更不利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的體現。

  3、禁錮學生的創新性的思維傳統的教學形式最不利於學生的就是比較傳統,抑制學生的相對的開放性的思維。非常的不利於學生的創新以及對於設計的相關的知識的掌握。當然,並只是體現在的學生的思想上面。教師對於學生的思想教育也是過於的傳統以及教條。很多的教師對於學生的設計作品因為不符合或是比較誇張一點的形式就予以否認,這樣就非常的不利於學生的思想創新,並且還會打擊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對於環境設計的熱情。

  二、發散式教學對於環境藝術設計的體現

  1)發散式教學在環境設計中的應用,可以使相關的標準答案可以進行多方向的延伸,這樣就會促進環境設計教學的多樣化的發展。不管是任何的關於設計的想法,對於環境設計來說都是具有創新價值的。好的創意,好的環境設計的資訊點以及一個關於設計的好的想法都是對於環境設計創新的體現。發散性的教學主要體現就是不管是什麼樣的創新想法以及創新意識。,都有可能成為正確的答案。所以,在進行環境設計得教學中,要重視多多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更加重要的設計價值以及關於設計的知識技能,創造出更好的設計產品。並且教師在進行教學的具體方案的設計時,將需要講解的相關的知識以及設計理念在課堂上教授給學生。發散性教學不僅推翻了關於環境設計的基礎教學以及專業性的教學之間的差距。並且在面對大型的考試時,可以讓學生掌握各個階段不同的環境設計的狀態,在進行考試的同時,不用過於的煩惱與固定的答案不符的現象。可以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將自己的想法進行充分的展現。

  2)充分的發揮學生的思想,可以讓學生的想法得到充分的展現。想象是這個世界上最神奇的東西,在環境藝術設計的學習中,永遠離不開的就是學生對於設計的想象。關於發散性教學,可以讓學生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對於環境藝術的設計,離不開的就是學生的創新性的思想。發散性教學可以讓學生打破固有的思考模式,採用創新性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問題。可以改變學生的單向的思維方式,將學生慢慢的引向多元化的思維方式中,透過多角度的思考進行創新設計理念。針對於同一個設計方案,需要學生們透過多方面的進行思考,無限的延伸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對於設計理念的無限潛能。並且在挖掘潛能的基礎上進行多方面的設計延伸,實現設計的效果的最大化。隨著現在的經濟形式的多元化的發展,對於環境藝術的設計已經不能單單的從表面進行定論,需要學生從多角度的方向進行深層次的分析,然後進行設計。

設計思維5

  一、NONOBJECT的設計方法

  NONOBJECT設計是一種全新的設計方法,也可以解讀為一種設計的策略,巴里凱茲③將設計定義為“文化研究”,而不是日常獲取功利的途徑。他認為問題的解決需要進行有效的分析、探討和全面的'界定,這正是NONOB-JECT所深信的任務出發點,NONOBJECT的設計工作方法,具體可以概括歸納為幽默、分解與外推法三種④。巴里認為幽默能讓人釋放自我,而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玩笑,它需要學會判斷與辨別。NONOBJECT並沒有以誇張的色彩或可愛的造型為立足點來贏得笑容,更多的時候他是以自我剖析作為起點,以一種自嘲的態度帶著對生活的感悟,讓人們透過反思收穫欣喜、亦或是透過發現震撼獲得驚喜之感。所以就NONOBJECT的幽默,人們更多地需要立足諾曼⑤的情感化設計,從反思的層面來解讀NONOBJECT的設計作品,見圖1。分解法的運用使大家感受到NONOBJECT的設計作品似乎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他將人們所熟知的產品以一種極端的方式進行分解重構,亦或是融合兩個毫不相干的事物推理演繹NONOBJECT的設計理念。事物之間總是存在著或明或暗的廣泛聯絡,這往往是創新設計的力量之源。NONOBJECT設計的分解策略,分解的不純粹是兩個不相干的事物,重要的是分解了人們對熟知事物的既定格式,讓人們認識到原來同一個事物轉換維度後原來更精彩,見圖2。外推法是一種可以充分挖掘設計創新潛力的方法,是解讀NONOBJECT思維方式的關鍵所在。它往往將設計師的某一創想奉為絕對形而上學的標準,並向各個層面發散,以此來檢驗設計思維的可行性。外推法對於設計行為存在著絕對的指導原則,從一定意義上約束了思維的發散,但人們的生活本就充滿了約束,既然不能夠逃避約束,就應勇敢地去樂於接受。在嚴酷約束下的外推法往往能夠發現自我的極限,探索不可能存在的可能性,並將自我提升到可能的緯度,見圖3。

  二、NONOBJECT的創新思維

  NONOBJECT始終把“換條思路”作為其座右銘,將創新思維立足於科技,但又不被科技所駕馭;以人為本,但又不被商業化所左右。它的創新源於使用者與產品之間的情感地帶,是一種平衡使用者與產品,並與之形成友好關係的思維方式。第一,模糊真實與虛構的界限。隨著年齡與閱歷的增加,人們對於周圍的世界越來越熟悉,兒時曾經的夢幻與理想漸行漸遠。真實的世界每天都在身邊發生,而虛擬的世界只能存在於個人的大腦或只是躍然於紙面而略顯蒼白無力,但如果一個設計師過分強調真實與虛擬的界限,反而限制了創新思維的發展。幻想可以為設計師注入活力,超越現實世界的物理屬性,並融入人們對生活的體驗。在NONOBJECT的世界裡,真實與虛構沒有明確的界限。它不僅僅將設計概念化,而且將材料概念化。一如布蘭科虛構的Thinium⑥元素,基於這樣的材料,NONOBJECT所展現的創新思維令人震撼,就像《NONOBJECT設計》一書其中一個章節的標題一樣“皆有可能”。創新的思維需要自由的放飛就不能受到過多的侷限,當然模糊真實與虛構的界限不等於不著邊際的狂想,它只是為創新思維打開了另一個空間的窗戶。第二,不可能蘊含著可能。設計最大的源動力在於創新,而創新需要極大的勇氣去直面自我。在創新思維的過程中,需要建立信心並堅持自我。NONOBJECT的字典裡不存在不可能,更多的可能是“不可能”中才有蘊含可能的創新,不可能中才能喚醒人類的第六感,即驚喜之感。人們常說的“不可能”普遍有兩層意思。第一是目前的科技、材料或是結構不能夠實現這個設計方案;第二是認為這個設計創意不符合目前的審美或主流文化。NONOBJECT的設計作品Nucleus摩托車,見圖4。就是同時兼具這兩個“不可能”的一輛零排放的交通工具,它沒有運用展現速度感的流線型結構,而是抽象的運用“方塊與空氣碰撞”這一有悖於一般認識的原則,而它的速度又快的驚人,它的形態拘謹但又仿生了駿馬的個性,這樣的“不可能”展現的當然是完全可能的震撼感。這樣的“不可能”體現的是NONOBJECT逆向思維,反其道而行的魄力與膽識。第三,擺脫束縛,放飛想象力。每一個時代都有其自身的侷限性,每一個人也理所當然地會受到所處環境的制約與影響。從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現代主義、後現代風格的逐一呈現,每一次的設計變革都存在著偉大的思想革命。NONOBJECT的創新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的是對現有文化、科技、美學、設計方法等束縛的掙脫。米蘭理工大學的艾齊奧馬尼尼教授從社會學的視角將其解讀為一種新的,富有挑戰意味的,可以帶給人鼓舞結果的社會行為方式。NONOBJECT倡導設計創新應擺脫功能主義的思維枷鎖,放飛自我的想象力。這樣的思維方式需要淨化人們的頭腦,以一種修身養性,境由心生的姿態,最大可能的擺脫時代與環境對人們的影響,重新界定、領悟人與產品之間的關係,從而觸發新的思維。

  三、NONOBJECT的設計理念與哲學思想

  NONOBJECT站在哲學思想的高度以宏觀的視角思索人、產品、設計的關係,使人深邃的洞察問題,將設計師的思路從技術美學、商業化等嘈雜的工業化程序引向對人內在情感需求的探索,它尊重歷史的文脈與演變,並關注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走向,以一種理想主義的激情演繹著NONOBJECT獨特的設計文化觀。NONOBJECT將整個世界比作一個大劇場,人類是這個劇場中的演員,而設計師所設計的產品就是演出所使用的道具。在這樣一個被無限簡化了的“劇場”裡,才能拋開塵世的喧譁,潛心靜坐放下紛繁複雜的關係,全心領悟如何使這些“道具”成為人們簡潔而單一的製品即可。NONOBJECT的作品從形式上延續了極簡抽象派的設計風格,卻將“少即是多”、“少即是乏味”、的歷史沿革演變昇華為“少、卻更好”的無設計理念,將情感元素積極地融入其中,將極簡主義的設計理念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哲學層面。NONOBJECT認為自然界的每一個生物都是獨特的,唯一的,它們是工業化社會下技術國土上盛開的一朵蘭花,是設計之靈、設計之源。人類不能成為環境的破壞者,更不能成為垃圾的製造者,人們需要與產品建立起一種更加富有意義的關係。千百年來,人類一直在抵禦著大自然,併發出過人定勝天的豪言壯語。回首過去,人們卻發現人類只有善待大自然,大自然才會回饋人類。基於以上的認識,NONOBJECTT認為人們應該重視人、產品、環境之間的和諧關係,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向大自然學習,見圖5。而不應該以防禦的姿態隔離大自然,迷失自我的困惑中。這與中國傳統思想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學觀點不謀而合,是目前生態設計的典範。NONOBJECT對美學的追求超出了之前設計方法論的範疇,一方面它將焦點由設計師創造美轉而引申為喚醒美和發現美。由以往設計物被動地傳遞美轉變為受眾主動地去發現美的存在。美好的事物就存在於人們的周圍,NONOBJECT傳遞的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它設法引導人們去享受生活,發現美或許就存在於你正使用的1001Drops,見圖6。湯勺細細品嚐所體驗到的美味之中。另一方面,NONOBJECT注重美的歷程,認為過程就是目的,而不是將美好的結果作為唯一的目的性。NONOBJECT設計讓使用者體驗到一件產品的材料、生產、設計的演變等歷史程序,使使用者感受到設計物的年輪與滄桑,尊重設計的歷程,使人們感悟到具有文化與歷史底蘊的獨特的設計美學。

  四、結語

  NONOBJECT多以虛擬的設計形式表達著對社會的理解,從中可以感受到它對設計理想的執著,對設計創新的不懈追求,對人類歷史的尊重,以及對人類未來的一份擔當。NONOBJECT敢於拋開世俗的禁錮,勇於突破時代的枷鎖,以其獨特的設計哲學創造著新的美學觀念,表達著NONOB-JECT設計對於人與產品背後的情感訴求,同時透過這個表達揭示出NONOBJECT對人們所處世界的理想與追求。

設計思維6

  【摘要】:創造性思維能力在藝術設計教學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它是創新教育的具體目標,是素質教育的實質所在。作為一名平面設計教師,要透過設計作品來傳達一定的設計意圖和設計思想,並且鼓勵學生創造出更加優秀的作品。只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才能使學生張揚個性、表現自我、勇於創新。

  【關鍵詞】藝術設計;創新;創造性思維

  一、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給學生更多地表現自我、勇於創新的機會

  良好的個性和創新意識是藝術設計人才發展和成就事業必不可少的條件。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應正視專業特點,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培養精神自由、勇於創新的高素質人才是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的重要課題。

  目前,在高校藝術設計院系的專業課教學中,不少教師多注重技巧技法的傳授和訓練,對啟發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新意識沒有充分的重視,而創造性思維指的是思維方式不拘泥於一種模式,而是多角度、多空間思考問題,它是一種開放式發散思維,是教學中要真正領會的教學實質。正如物理學家勞厄所說:“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發展思維能力”。這說明在藝術設計教學中不僅限於造型技能和專業機能技法的訓練、專業知識的傳授,而且還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作為教師,要學會誘導學生參與教育教學活動。積極的期望和要求,能對學生起到導向和激勵作用,而要達到這一點,則必須變為學生自身的要求,並化為具體的行動。

  要善於為學生創造種種成功的機會,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創造能力的核心,是素質教育的實質所在,即由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重在系統傳授知識、學生單純的接受知識,轉變成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透過傳授知識給人智慧,教會學生思維的現代教學方式,採用參與式的教學方式。大學生們都希望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具有被他人認可的心理,所以在教學中,要經常開展一些有利於學生創新的活動。讓學生站上講臺,利用多媒體和黑板,無拘無束地講解自己的設計靈感,把自己的創意和作品展現給大家。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其主動性和獨立性得到鍛鍊和提高,使學生認清所學專業的發展方向,加強致力於本專業的學習信心,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二、營造輕鬆的課堂氛圍,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仔藝術設計教學中,應努力為學生提供和營造儘可能寬鬆、自由、崇尚個性的教學氛圍。自由是人的天性,個性是藝術的生命,寬鬆平等的教學氛圍更宜於學生個性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和發展。傳統教育是以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和學生的“接受、模仿、繼承”為基本模式。現代教育則認為,優秀的教師應該善待學生、尊重學生,學生才是教學的真正主體。在專業方面,應樹立師生平等的意識,教師的教必須服務於學生的學,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教師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充分發揮潛能的機會,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實現師生平等、管理民主、學術自由、教學相長。王東春. 淺談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嘗試,只有形成這樣的教育氛圍,才能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開放他們的創造精神,從而培養學生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品質和個性,創造性思維能力才能得到鍛鍊和發揮。

  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思維能力。藝術要不斷創新,就要張揚個性,有時候就要突破權威,這就是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以師者自居,要學會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變“師道尊嚴”的師生關係為“教學相長”的朋友關係,時時為學生創造一種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暢所欲言,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張揚自己的個性,不要求學生作品與示範作品一模一樣,學生有創新的地方,要及時的給予表揚和鼓勵。學生只有處於寬鬆、自由的學習環境,才能心情舒暢、情緒愉快、思維活躍,能透過作品較準確地表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鼓勵學生張揚個性,傾聽學生創意

  在教學和專業研究方面,要鼓勵學生張揚個性,傾聽學生創意,造就性格鮮明的新型人才。培養和發展想象力是藝術設計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相對來說,知識是有限的,而人的想象力卻是無限的,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想象是創造力的基礎,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人們常說:“畫如其人”。一個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自由、受到種種限制的人是難以在專業方面使個性得到自然張揚的。藝術不同於科學,真正的藝術創造應該是純精神、純情感的自然流露。繪畫語言和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沒有新舊之分,沒有優劣之分,也不存在可以供人效法和模仿的所謂“範畫”。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條條框框太多,片面強調了學生行為方式的技能訓練,忽視了技能訓練與心裡思維活動的相互依存關係,導致在教學中程式化、概念化,以至於在教學中帶來不良影響甚至造成誤導,學生的思維難以積極調動起來,導致學生對教學要求不夠重視,作業敷衍了事,或盲目參考、抄襲,從作業效果(構思、風格)上反映出思維嚴重的封閉現象,限制了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抹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讚許猶如陽光”。的確,每一位學生,不論其品質好壞,成績優劣,無不渴望得到老師的重視、肯定和鼓勵。學生們總朝著老師鼓勵的方向發展。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每一點進步,或對某些長處有所發展的學生都應給予鼓勵,如:作品構思有創新,色彩搭配效果好,造型準確等等。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間,讓他們有充分時間思考,如此學生就可以有大量的時間去瀏覽、閱讀欣賞更多更好的各種資料、音樂、舞蹈及美術作品。透過閱讀來增加想象力,以全面提高藝術素質,使學生在學習上逐步上臺階,不斷地由小成功積為大成功,有利於消除學生的自卑感,增強信心,激發內在的學習主動性,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學會總結經驗,正確評價

  一切教育活動要服務和服從於主體。學生智力因素的發展,大都是透過課堂教學培養的。在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另一重要途徑是:加強學生專業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參與社會實踐,引導學生認清自我發展目標,把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總結經驗,提高自我學習、欣賞和鑑別能力。

  藝術的本質是感性的,藝術規律不同於科學規律,科學建立在已知的基礎上,科學創造往往依賴於前人的成果,而藝術創造與前人互不相關聯,教師的期望來源於正確的教育思想,教師要相信“學習困難的學生”是有潛能的,他們的潛能是可以發展的。在藝術設計教學中,如果教師總是認為學生笨,教不會,帶著這種消極的態度去從事教育,就會有意無意地把“這類學生好不了”的想法強加於學生,使整個教育一開始就失敗了。要使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和優勢都能得到充分發揮是高校教師的重要課題。教學中,既要熱情鼓勵好的學生,更要想法對基礎差、自信心不足的學生進行鼓勵,決不能簡單的一味批評責備,更不能把其說的一無是處。學生的錯誤中往往包含有合理成分,教師應滿腔熱情的給予肯定,學生的成功源於學生的信心,學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於教師的鼓勵。所以,教師在教學中運用鼓勵性評價有益於學生樹立自信心,積極進取,在學習上取得新的成功。藝術教育課只是藝術知識的吸取,而藝術實踐則是藝術教育課的延伸和提高,注重學生對各類藝術的感悟、體驗、賞析和創造。學校應該為學生創造實踐環境,真正學以致用,突出藝術特色,培養出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和實踐創新人才。

  五、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建立藝術教育實踐獎勵機制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做好教學工作的保證。教師的人格魅力、道德水平、知識技能、教育藝術及經驗方法以及他們對實踐教學的認知水平等都直接作用於課程,是影響教學效果最具能動性的課程資源要素。作為教師,首先應明確自己的職業責任,從師德、教風、教學水平等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言傳身教,立身為範,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素質和教學水平,努力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

  實施藝術教育實踐教學,要付出相當的時間和精力投入,需要一定的經費投入。因此,應加大對藝術教育課建設的投入,同時還需要主管部門關心、支援,需要各系、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高校也可以與地方藝術團體合作,請他們來校講學、演出,主動與他們交流、切磋。考慮到教師組織和參與實踐教學的付出太多,多數是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的,對其付出的勞動要尊重,應計入工作量,給予適當的報酬。對在藝術實踐上指導學生取得優異成績的,應給予獎勵和表彰。

  總之,要高度重視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教學模式的改革,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時間去思考,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教師應該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加快更新知識結構,站在全球化大背景的高度,整體觀察急速發展變化的社會需求,正視和重視藝術設計的專業特點,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放在平等的位置,要尊重學生提出的質疑問題,鼓勵學生勇於發表不同於教師的見解。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精神,並且要組織學生總結經驗、正確評價、學習交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習慣,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訓練。

設計思維7

  摘 要:創新是人類文明進步、技術進步、經濟發展的原動力,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創新在人類社會進步中,不僅對人類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而且使科學成為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極大地促進了人類文明發展的程序。在我國,常規的機械設計與國外相比,缺少了創新。因此,我們要從常規中走出來,挖掘我們的創造性思維,加強我們的創新設計能力,走一條具有我們自己特色的創新之路。

  關鍵字:機械;創新設計;創新思維

  1.機械創新設計

  (1)機械創新設計是設計人員針對新的或預測的需求,充分發揮設計者的創造力和智慧,利用已有的相關科學理論、方法和原理,進行新的構思,設計和製造出新穎、,有創造性及實用性的機構或裝置的實踐活動。其主要強調的是人在設計過程中的主導性及創造性作用。因此,人的創新思維在創新設計中占主導地位。

  (2)機械創新設計的過程始於形象思維,再經過邏輯推理和判斷及相應的綜合分析與決策產生設計方案,然後進一步將方案具體化,即建立新的結構和機械系統等模型,進而進行計算和技術細節的設計。創新設計反映出的是和諧統一的技術美。

  (3)機械創新設計是創造設計出新機器和產品,以滿足新的生產和生活的需要。

  2.機械創新設計過程、目標及特點

  2.1 機械創新設計過程

  根據設計任務及要求確定機械結構型別、機構運動尺寸及機械運動學引數和動力引數,這便形成了機械設計的優選方案,而後進入機械結構創新設計階段。機械創新設計與常規機械設計相比,其過程沒有多大差異,它主要強調的是人在設計過程中的主導性及創造性作用。

  2.2 機械創新設計的特點

  (1)機械創新設計是多門科學技術交叉、滲透、融合的產物;

  (2)機械創新設計是在知識和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經過思考、推理及判斷,並運用創造性及發散思維的方法而後實現的;

  (3)機械創新設計是在知識、經驗、靈感與想象力的系統中搜索並優化出的全新設計方案;

  (4)機械創新設計是多次反覆,多級篩選的過程,每一設計階段都有其特定內容及方法,各階段之間又密切相關,形成一個整體的設計系統。

  3.機械創新設計思維

  3.1 機械創新設計思維的定義

  創造性思維是指突破原有的思維模式,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經驗、資訊和素材等要素,在大腦思維反應場中超序啟用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式,並創造出新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方式。要創造,首先要有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人類大腦的特有屬性;創造性思維就是“想到別人沒有想到的觀念”;創造性思維是新穎獨到的資訊加工藝術,是人腦的各種思維活動形式和思維活動的各個要素之間相互協同進行的有機結合的高階整體過程;創造性思維不同於在設計領域常用的邏輯思維,其主要在於創造性思維有創造想象的參與,而且,創造性思維是一種立體思維,通常沒有固定的延伸方向,它更加強調直觀、聯想、幻想和靈感,所以創新設計不是靠邏輯推理出來的,而是靠創造性思維的激發所產生的。

  3.2 機械創造性思維的基本形式

  4.機械創新設計方法

  4.1 智力合成法

  智力合成法是一種發揮集體智慧的方法。她透過集體討論的形式,發散和激勵創新思維。討論時,事先要有準備,目標要明確。其原則是:鼓勵自由思考,隨心所欲,設想新異;不許批評別人的設想;推遲評價,不過早定論;有的放矢,不泛空談;討論者一律平等,不提倡少數服從多數;及時歸納、總結、記錄各種設想,留作下次再議;最後挑選最合適,最有前途的見解,並審查其可行性。

  4.2 仿生類比法

  仿生類比法是透過對自然界生物機能的分析類比,從事物不同程度的對應和相似之處的類比中得到。

  5.結語

  技術進步一般透過技術創新來實現。技術創新的綜合體現出一流的技術產品,所以大到國家的工業進步,小到企業的產銷興衰,靠的是在國內外技術市場上佔絕對優勢的技術產品。

設計思維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詞語,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理解觀點和支撐觀點的材料之間、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之間的關係。

  3.培養獨立閱讀、認真探究、積極討論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在快速高效的默讀中,把握文章的結構,理解文章的思路,瞭解議論文中常用的道理論證、舉例論證的方法。

  2.體會本文語言嚴謹平和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創造性思維在實際生活中的重大意義,鼓勵學生爭做一個具有創造精神和創造力的人。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本文緊扣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論證思路以及運用事實論證的方法。

  2.理解觀點和支撐觀點的材料之間的關係。

  3.理解“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於如何運用知識”這一句話的含意。

  4.品味設問句的表達效果。

  【教學工具】

  教學PPT,朗讀音訊

  【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2.互動探究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趣味匯入

  同學們,一張白紙有四個角,假如你把它剪掉一個,它還有幾個角?(3個、5個……這取決於剪的方法,可能是沿對角線剪,可能是隻剪一個小角,也可能是彎曲著一個角剪……)可見,生活中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正如蘇東坡的詩句所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每一種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結論也各不相同,這就需要我們具有創造性思維。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講述這個道理的課文——《談創造性思維》。

  二、知識卡片

  1.作者檔案

  羅迦8226;費8226;因格,1948年生,美國實業家、學者、創造學家。發表過《踢醒沉睡之心》《當頭棒喝》等著作。

  “唯一真正快樂的人們是兒童和富有創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背景連結

  本文選自《中外母語教材選粹》(江蘇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許多人在生活、學習的過程中,受傳統思想的束縛,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知識學得比較死,不善於活用,不會跳出圈外去思考問題。另外,生活中還有一些人認為搞發明創造都是天才人物的事,與自己無緣,不相信自己也能發明創造,導致創造性被自我壓制,最終喪失。本文正是針對這種情況而寫的。

  3.語基積累

  (1)生難字

  蒂(dì)孜(zī)汲(jí)淵(yuān)恆(héng)榨(zhà)鍥(qiè)

  (2)重點詞語

  探求:探索追求。

  汲取:吸取。

  淵博:(學識)深而且廣。

  創意:創造性的見解或意見。

  素材:指還沒有經過提煉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覆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動搖。

  行之有效:實行起來有成效,指某種方法或措施已經實行過,證明很有效用。

  孜孜不倦:勤奮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持之以恆:長久地堅持下去。恆,恆心。

  不言而喻:不用說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輕而易舉: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鍥而不捨: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恆心,有毅力。鍥,雕刻。

  第二課時

  一、初步感知

  1.文題探討

  “談創造性思維”,既是文章的標題,又是作者論述的物件。

  2.分層解讀

  第一部分(第1~3段):提出“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非只有一個,而是多種多樣”(即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觀點,強調“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第4~12段):提出“尋求第二種答案,或是解決問題的其他路徑和新的方法,有賴於創造性的思維”的見解;論述創造性思維所必需的要素;指出了富有創造力和缺乏創造力的區別。

  第三部分(第13段):得出結論:“任何人都擁有創造力”,只要具有淵博的知識,有探求新事物的態度和意識,有持之以恆的毅力,就是富有創造性的人。

  二、深層領悟

  1.文中說:“區分是否擁有創造力的人,主要根據之一是,擁有創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為什麼這樣說?

  從社會發展史上可以看出,偉人們天才般的創造,往往是從細小的想法開始的:牛頓創立萬有引力學說,是從思考蘋果落地開始的;瓦特改良蒸汽機,是從觀察壺裡的開水頂著壺蓋開始的;法國大數學家潘嘉頓在數學上取得的成就,大半是從“無意中得出來的細小的想法”開始的。一開始就有大想法的也有,但比較少見。小想法慢慢發展成大創造,這似乎是一條規律。

  2.為什麼要確立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作者是運用怎樣的論證方法來闡明這一道理的?文章還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

  (1)因為只有認識到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我們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進步。

  (2)作者運用了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闡述這一道理。先從反面說“如果你認為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話,當你找到某個答案以後,就會止步不前”;再從正面說“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正反對比,使說理全面而透徹,增強了說服力。

  (3)①舉例論證,如作者在論述產生創造性思維必須具備哪些要素時,列舉了古登堡發明印刷機、排版術的事例以及羅蘭8226;布歇內爾發明互動式的乒乓球電子遊戲的事例。事例典型,有代表性,具體確鑿地闡明瞭事理。

  ②引用論證,如第10段,就引用了某心理學專家小組的研究結論。

  【結束語】

  本文由一道選擇題入手,闡述了什麼是創造性思維以及怎樣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有創造性的人,號召人們堅信自己的創造力,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斷探求,成為富有創造性的人。

  【板書設計】

  談創造性思維羅迦8226;費8226;因格

  提出問題: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分析問題:創造性思維所必需的要素,擁有創造力的主要根據

  解決問題: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的關鍵所在,層層深入

設計思維9

  摘要:在高等教育中,高職教育佔有突出地位。它的學科特點與本科階段並不相同,它致力於為市場經濟服務,強調知識的實用性。藝術設計專業在高職教育中具有獨特作用,作為藝術的分支,這門專業的主觀性很強,審美標準也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更新。想要學好這門專業,學生必須具備多方面的素質能力。因此,高職學校必須重視設計思維在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上的應用。

  關鍵詞高職教育;設計思維;高職藝術設計

  高職學校的課程主要是為了培養一批適用於當今社會的專業性人才,藝術設計專業的出發點也在此。因此,如何使藝術設計專業滿足社會需求已經成為高職學校工作的重點。學校在具體的學科建設中,應當注重其與市場的結合。設計思維的培養在藝術設計專業中具有重要作用,學生擁有設計思維後,可以將理論上升到藝術的高度,使設計作品滿足大眾需

  1高職藝術專業目前存在的問題

  進入新世紀以來,選擇高職藝術專業的學生越來越多。但學生的選擇並不都是基於熱愛。部分學生由於對專業不夠了解,在盲目選擇之後浪費了名額資源。有學生對藝術的本質沒有真正理解,導致專業走向下坡路,發展趨勢不容樂觀。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有一部分建立在經濟並不發達的地區,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自山區,生源質量的不平均造成教學的極大困難。[1]教師在此大背景下,只得向學生傳授較為初級的知識,學生重視技能,輕視藝術思維的培養,使得社會上優秀設計師的數量不斷減少。

  2設計思維在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上的重要性

  想要設計一個好的藝術作品,設計思維是重中之重。如果設計作品缺乏思維的巧妙組合,就會使其內涵匱乏,失去吸引力。藝術作品的創作目的是吸引觀眾,激起觀者情感的共鳴,因此設計思維非常重要。高職藝術設計由於其專業的特殊性,不能像其他學科一樣,片面要求掌握機械式的技能方法。藝術設計需要神來之筆,需要一個人的創新思維,也就是設計思維能力。只有學生具備了設計思維,萌發設計靈感,才能誕生出優秀的藝術作品。因此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是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成功的關鍵。

  3在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中培養設計思維的方法

  3.1確立人才培養目標

  當今社會需要的是應用型人才。想要在社會上擁有一席之地,這些人才必須具備高素質和高技能,設計人員也不例外。一個優秀的設計師必須要做到藝術和技術的結合,既有豐富的設計思維,又掌握較強的實踐能力。高職學校應該根據當今實際確立人才培養目標。在人才培養中,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必須要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的審美情趣趨向市場,對藝術進行獨特化和大眾化結合的處理。此外,專業知識必不可少。藝術設計專業由於其自身的特殊性,要求學生必須具備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知識,形成完善的邏輯知識結構體系,形成較為成熟的設計理念,和感性與理性相結合的表達方式。[2]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加強自己的思想文化底蘊,從而提高藝術設計作品的審美內涵。

  3.2注重專業素質訓練

  專業的設計素養決定了一個人是否能成為優秀的設計師。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應當注重專業素質訓練,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和設計概念。專業技能包括的內容很多,如實際操作水平和觀察能力等等,這是對設計師能力直接的考量。我國中職學校必須對藝術設計課程進行整合,採用新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等,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要讓學生自主發揮想象力,進行藝術設計,著重考查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並針對具體情況進行相關指導。

  3.3提供良好教學環境

  學生只有身處良好的教學環境中,才能慢慢培養自己的藝術設計思維,促進創新能力的全面提高。在這個方面,學校必須加大投入力度,對教學設施和教學條件進行改善。同時,學校應該加強對藝術教育的領導,壯大師資隊伍,確保教學質量。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應用電子網路平臺,實現資訊和資料的共享,彼此線上互動交流,既可以取長補短,促進學生自身能力的加強,也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思維向縱深方向發展。[3]

  3.4進行專業教師培訓

  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必須要定期更新觀念,使自己的知識與時俱進。學校應當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讓教師的知識儲備進一步得到豐富,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在培訓過程中,應當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打破傳統灌輸式教學的桎梏,運用互動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等方式和創設情境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還必須利用現代的教學手段,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創新,為藝術設計思維的培養奠定良好基礎。

  4結語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並不容易,想要實現教學的目標,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設計思維在高職學校藝術設計專業中具有重要作用,它直接關係著學科的發展。因此,必須更加註重設計思維的作用,尋找新的方式方法,讓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符合當今的時代需求,為社會儲備一批具有創新設計思維的優秀設計師。

  參考文獻:

  [1]索笑雯,李靜,陳曉恆,孫珊.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中設計方法學的匯入與實踐研究[J].文教資料,20xx(28):155-156.

  [2]陳煜龍.論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創意思維的培養[J].時代教育,20xx(13):19.

  [3]梁亞茹.高職藝術設計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J].現代職業教育,20xx(18):25.

設計思維10

  摘要:設計思維的獨特性和視覺表象的新穎性是創造性設計思維對視覺引導的雙重表達。在具體的設計實踐中,創造性思維與設計的視覺形式都是同等重要的,它們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絡。從創造性設計思維具有的幾個特徵來表述與視覺的關聯性,進而尋找到設計思維和視覺形式之間的關係。

  關鍵詞:設計思維;視覺元素;想象力

  所謂創造性設計思維,是一種凸現人類新思維和影響人們生活及社會發展的實際體現;是一種突破常規的思維動勢,去打破舊的或固有的精神桎梏並創造出許多令人驚歎的奇思妙想的設計品,為人類的生活和行為所用,這就是思維的創造力,同時,創造性設計思維更是依附於人類的生活、行為、需求、理想而形成的一種具有導向性、前瞻性和實用性的思維體系,它以視覺的形式呈現出來,又以視覺設計的方式傳達出新思維的具體內涵,從而,使視覺設計更直接更準確地表達人們的各種慾望和思想。因此,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才是讓視覺設計體現其真正價值的內在力量。

  一、創造性設計思維與視覺表現的相互關係

  設計思維,這種意識形態的東西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變得更加具有社會性,同時影射出愈來愈多的文化概念和時代概念。在現代文化和商業的變奏中,視覺設計從形式上的二維轉變成理念上的多維,從靜態到動態,從動畫到遊戲,從影片到網路等等的宏觀拓展和微觀蔓延,已經跨越了它原有的形態,打開了設計從平面到空間,從單一表現到多元整合的新領域,新形態和新觀念也隨之產生,從而形成了多元化的設計形式。創造性設計思維是我們得以在這個領域裡生存和發展的原動力。

  設計思維與視覺表現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聯性。設計思維直接引導著視覺傳達的資訊含量以及資訊傳遞的視覺形式,視覺的表現則要充分表達出設計思維的內涵和整體構想的可能性。這裡就自然涉及到一個新的領域——視覺領域,在這個領域裡,新思維被經過藝術化處理的視覺影象形象地表達出來,進而強化視覺形式的可讀性和吸引度,增強視覺表現的新穎性和獨特性,才能更準確更深刻地意識到一種創造性思維誕生的真正價值和實際意義。創造性設計的思維過程就是視覺再現的過程,也是不斷髮現和挖掘事物間顯性或隱性涵義的過程,是將這些內涵進行重組、重構和置換的過程。設計是一種對思維的視覺表達行為,我們對設計的理解就是對視覺圖象和視覺語彙的破譯,對設計的感受即是對視覺表象的心理反映。

  二、創造性設計思維的特徵及其對視覺的引導作用

  獨特性和新穎性是產生視覺停頓和視覺吸引的關鍵,《魏書·祖瑩傳》雲:“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 意為文章應有自己新的立意和構思,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風格。“新”是設計者永遠不變的追求,“創意”是藝術設計的靈魂,更是一種藝術素養和設計經驗的綜合體現。設計思維的獨特性和視覺表象的新穎性是創造性設計思維對視覺張力的雙重表達。無論從視覺形象層面還是從意識形態層面上來分析一件設計作品,創造性思維與設計的視覺形式都是同等重要的。好的設計要在精心創造的協調性和靈活性中間找到平衡,使其中的一些精妙之處能夠顯現出來。獨特而新穎的設計思維和視覺形象無疑就起到了這樣的視覺引導作用,從而引起人們心理的共鳴。這是視覺設計對受眾的最表層最初始的視覺刺激和心理引導,產生這樣的刺激之後便使得人的視線在視覺圖象上產生停頓和舒緩的狀態,進而產生視覺吸引。

設計思維11

  隨著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對護生素質的全新要求衝擊著傳統單向運輸的課程教學模式,急需研製出與時俱進的先進醫學教育教學模式。護理學專業更是兼具了技術性和人性兩大特質的實踐性學科,而臨床實習是護生學習的最後階段,也是護理理論知識在臨床應用的延伸階段,如何調動教與學雙方積極性、達到實習最佳效果,是臨床教學的重要課題。

  評判性思維是指個體在複雜的情景中,能靈活地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選擇,識別假設,在反思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推理,從而做出合理的判斷和正確取捨的高階思維方法形式。微課是以教學影片為主要載體,以新課程為標準,按照教學實踐要求,在課堂教學環節、開展教學活動時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結合。

  微課程帶教模式培訓,培訓成員由護理部及各科護士長開會商議,由科教科護理總帶教老師作為總指導老師,各科推選一位具有較高的業務能力、良好的教學能力和組織溝通能力的護理骨幹( 即總帶教) 組成培養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微課程設計研究顧問團,培訓成員負責對本病區帶教老師有關微課和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等培訓專案進行策劃和實施。培訓內容包括護生中使用以培養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微課程設計研究報告模型等。培訓方式以講課、案例分析、情景模擬訓練為主。

  製作教學影片,教學影片包含護生在臨床實習中遇到的不能解決的問題和不能理解的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護生反饋。它們是以一定的組織關係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的小環境,影片時間控制在3~ 5 min。方案的實施時間定於每月第1 周和第3 週週五晚上在神經外科示教室舉辦。內容由護理部、各科護士長及推選的護理骨幹共同開會商議,以往年傳統帶教過程中護生理論、操作薄弱的科室作為重點。

  每次主題確定後,由總指導老師為43 名護生布置任務。按照主題相關的科室要求推選出的對應科室的護理骨幹做總顧問,對應實習的小分隊的小隊長做主持,小組其他護生要合作共同承擔確定1 個臨床病例作為影片分析報告,其他3 個小分隊的成員都要認真預習相關內容並積極提問和回答問題。

  實習生每次都需將準備的授課或探討的內容事先交由所在科室護長和總帶教老師審閱,並在她們的指導下對部分內容進行修改充實。先由主持人闡明此次以培養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為主的微課程設計研究方案的目的,再由小分隊成員利用多媒體形式將準備好的專題進行講解,然後大家一起展開討論,討論內容結合臨床,以便於理解。然後對護生所在科室的一個病例進行討論,由主持人引導大家展開深入分析和討論,旨在讓護生學會觀察、分析和處理問題。

  以培養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為主的微課程設計研究是從培養護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出發,結合實際帶教中與之緊密相關的重點內容,打破了傳統帶教法的束縛,做成了可直接指導護生實踐操作的微課程,為新時代護生帶教模式探索出一條可行之路。每節微課都是根據護生在實踐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過反思無法解決的問題,採用微課程展開教學活動,讓護生積極發言展開討論,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的效率,有效解決了教學與實踐脫節的問題。

  小結,把以培養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為主的微課程設計研究用於帶教中,是將護理中的重點和難點的內容作為專題,共同探討、深入瞭解,並從特殊到一般,尋找規律,便於護生了解更多的知識點。不僅能提高護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和評判性思維能力,還能提高護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和對本職工作的喜愛,既有教學作用,又有師生互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推廣運用。

設計思維12

  [教學目的]

  1、馳騁想象力,點燃寫作熱情。

  2、學思維方法,恰當運用想象。

  3、激發創造力,培養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運用想象,開拓思路。

  [教學難點]

  想象思維的練習。

  [教學設想]

  1、不作過多的想象知識講授,而是在學生的體驗和感性認識活動中認識想象,透過學生的想象活動開啟學生的想象之門。

  2、透過想象思維的訓練,使學生較為全面地瞭解想象,激發學生作文時運用想象的興趣,提高想象能力。

  3、實踐初中新《語文課程標準》。新課標在實施建議部分提出“寫作教學應看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儘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本課實施過程中鼓勵學生參與,進行多邊活動,自由表達。

  4、教師儘量作賞識性點評。

  5、本課輔以簡易課件。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二、猜圖遊戲,激發興趣,理解想象。

  1、發揮想象,激情猜圖。

  2、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人們頭腦中對已有的表象重新組合,加工改造,按主觀願望創造出新的形象。

  三、看圖想象訓練。

  1、第一層次訓練。看圖訓練,由“○”想到了什麼?可以是具體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

  2、第二層次訓練。仿句訓練,出示範例,引導在第一層次訓練基礎之上進行具體描述。

  以上兩個層次進行中,學生表達、教師點評。重點點評精彩回答。以賞識性點評為主。

  四、關於想象的分類。

  想象的分類:再造性想象;創造性想象。

  再造性想象:是根據眼前的內容,再現出記憶表象中的與之相似的景象。它是根據已有的經驗和認識進行的想象。

  創造性想象:不是記憶表象的簡單重複,而是在現有的形象上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的形象。它是突破現實生活的限制,大膽地虛構,超越時空去想象。

  五、拼圖想象訓練————創造性想象大比拼。

  1、出示一組圖形材料,四人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用水彩筆在白紙上畫出拼圖創意,並加上題目和賦予內涵。

  2、學生把自己的作品進行交流,教師點評。

  六、學生當堂小練筆——放飛想象的翅膀。

  1、給出四個詞語進行想象練筆。要求:根據上述四個詞語,想象一副畫面或場景,並用你優美的語言描繪出來,注意想象的合理性。寫一段80—100字的短文。時間5分鐘。

  2、學生把自己寫的段落讀出來,全班交流,教師點評。

  七、教師總結。

  板書:想象思維訓練

  再造性想象

  想象

  創造性想象

設計思維13

  教學目標:

  1.理解首數、尾數、補數等詞語的含義.

  2.掌握首同尾補的兩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3.透過計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與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點:掌握首同尾補的兩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總結首同尾補的兩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師生對口令遊戲,明確補數的含義

  補數:兩數相加等於10(100),這兩個數互為補數。如:6+4=10,即6是4的補數,4也是6的補數。6和4互為補數。

  (二)揭示首同尾補的兩位數乘法

  在互為補數的兩個數的前面添上一個數,使它成為兩個不同的兩位數,觀察這兩個數有什麼特點?學生說出幾個首同尾補的兩位數。教師:只要你們說出首同尾補的兩位數,老師就能寫出他們的積,學生說,教師寫。學生驗證的得數正確性。

  (三)觀察算式,發現規律。

  1.明確:頭、尾的含義

  2.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兩個因數的首位數相同,尾數互補時,其計算的方法是:頭加1,然後兩個首位數相乘之積為前積,兩個尾數相乘之積為後積。兩個積依次相連即是得數。如:23×27=621,計算程式是:先在被乘數的首位數上加1,然後兩個首位數相乘3×2=6,為前積;兩個尾數相乘3×7=21,為後積,兩積依次相連即是得數621。

  口訣是:頭加1後頭乘頭,尾乘尾,兩積相連(尾數之積是一位數時,前面添0補位)

  3.開火車出題、說得數

  (四)本法適用於尾數是5的兩位數平方計算。

  學生出題、說得數

  (五)本法適用於整數,也適用於小數計算小數乘法先按照

  整數乘法的法則求出積;再看被乘數和乘數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如果小數的末尾出現0時,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把小數末尾的0劃去。

  學生出題、說得數

  (六)本法對於被乘數首尾互補,且乘數首尾相同的兩位數乘法也適用,如:37×44尾同首補的兩位數乘法又該如何計算呢,我們以後繼續學習。如:23×83

  (七)小結: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哪些收穫?

設計思維14

  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如果把學生的大腦比作一泓平靜的池水,那麼教師富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課堂提問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啟迪學生的心扉,開拓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處於思維的最佳狀態。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層次和要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提高思維的積極性、靈活性和創造性。

  一、設計情境式問題,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眾所周知,化學課內容前後聯絡最為密切,所謂“溫故而知新”,那麼,在講授新知識之前,要有意識地複習與之有關的舊知識。設計一些彼此關聯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並預示新課題,藉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他們極切企盼“探個究竟”,自覺不自覺地啟動自己的思維,而後層層遞進,逐步闡述有關的知識點,使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思維去發現、去理解新的知識。如此反覆,可使學生鞏固、拓廣舊知,發現、掌握新知,同時使學生有了思考問題的興趣,進而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二、設計發散式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我們經常聽到有的學生說:“上課聽得懂,一做題就發怵。”究其原因就是思維缺乏靈活性。透過對優等生和差等生的解題過程觀察發現,優等生可以從同一題的資訊源產生不同的假想,然後對每一種假想進行合理的思維推理,一旦一種假想思維受阻能立即轉換思維方式;而差等生從同一題的資訊源產生的假想不僅單一而且緩慢,往往“一條道走到黑”。我們常說要使這類學生“頭腦開竅”就是要培養這些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有目地的根據同一問題設計發散式的問題,如在一題多解和多變的習題討論中,增強思維發散與知識交叉,增加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三、設計探究式問題,提高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在當代人才的多種素質中,有決定意義的是能及時獲得資訊、處理資訊和高度應變的創新能力,而應變創新能力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它是思維的最高層次活動。對學生來說,創造性思維能力就是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和經驗創造性地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獨特的見解,新穎的解法,公式獨到的證明或應用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和科學家發現規律一樣帶有強烈的探索動機,也經歷提出問題、建立假說、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等幾個階段。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材精心設計一系列探究式的問題和實驗,引導學生在思考和實踐中,發揮他們的創造力。

  課堂提問的設計直接或間接決定著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課前精心設計問題,授課時還要給學生獨立思考鍛鍊的機會,鼓勵學生多思,啟發學生巧思。教師自己要對學生的見解給予分析,充分肯定正確的見解,對錯誤的要善於誘導,使他們的思維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到深化,受到鍛鍊。

設計思維1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點及地位作用

  本課是黑龍江省教育學院初中教育教研部編寫的《資訊科技》第一冊第八章《簡報的綜合應用》的內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依據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及學生實際,我對教材進行了重組加工和再設計,並自擬題目為《讓思維活起來,讓圖片動起來》。初中一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簡報的初步知識,本課主要是對學生已有知識的進一步拓展、延伸,是對簡報的近一步完善,也是對學生的一次檢驗,讓學生感覺到學有所樂、學有成果、學有所用。本課的學習對於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乃至對學生未來的發展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設定演示頁的切換效果和物件動畫,學會放映幻燈片。

  2. 過程與方法

  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感知理解、分析理解能力,應用知識探究創新知和語言表達評價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在學習新知中學會與人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發展學生敢於創新精神和審美情趣。加深熱愛家鄉的情感。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會設定物件動畫和放映幻燈片。

  難點:演示頁的切換效果。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二、學情分析

  本冊教材的學習物件是八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操作能力,並具備小組合作的意識,對認識事物有著強烈的渴望。教師應根據這種情況給學生更多的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使學生養成一種新式的學習方式。

  三、教學策略

  (一)教材處理

  1.要充分藉助學生現有的知識,把現有的知識當工具進行新知識的學習。

  2.聯絡生活實際,組織、編制和挖掘教學內容。

  3.以注重學科間的聯絡為出發點,設計活動,體現了計算機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二)教學方法

  1.學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2.教法:輔助、引導啟發、講解演示、情境教學。

  (三)課堂活動

  觀看演示、用學習、小組討論交流等。

  (四)教學評價

  採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等方式。

  (五)教學資源

  多媒體網路教室、老師自制、自制網站、圖文資料及網際網路等。

【設計思維】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