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電影>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6篇

  看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

  劇中的安迪因為妻子及其情人被殺而被誣陷入獄,並被判無期徒刑,由一個風光的銀行家副總裁變成了一個囚犯,並在監獄裡飽受著各種精神和肉體上的摧殘,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的一個人,心裡還滿懷著希望和夢想,就是這樣的一個堅強的不可理喻的人,在那種很絕望的環境下生活了20年以後,在出獄根本就沒有希望情況下,還能有勇氣向他最好的朋友瑞德繪聲繪色地描述他出獄後想要的生活。他在監獄裡所說的那些好象天方夜譚的夢想,都是有根據的:讓吝嗇的警長請獄友們喝酒;會在太平洋的某小島度過餘生……最後都實現了。不管現實怎樣,即使是在絕境面前,我們都應該心存希望,不是嗎?就像安迪,當他最開始憧憬著要在澤華塔尼開個小旅館買一條小船,日落看星辰,走到沙灘,踩著海浪,感受自由的時候,澤華塔尼還在墨西哥,遠在天邊,而他在美國的肖申克,在監獄裡,連最基本的自由都沒有。然而他最終還是到了那個他夢想中的沒有回憶的地方,美的像天堂一樣的地方。希望就是這樣的一種東西,無論你自由還是不自由,在困境中或是在悠閒地享受生命,還在掙扎著或是已經置所有的一切以度外,你都可以擁有,並讓你可以更加堅強地面對現實。人是要活在希望中的。

  當瑞德告訴安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面對殘酷的現實,安迪卻以實際行動告訴瑞德:“有一種鳥是關不住的,它們的羽翼充滿希望的光輝”。怯懦囚禁靈魂,希望還你自由。人就是不能失去希望,有理想才會對未來有必勝的信念。是的,就因為希望,安迪堅持了整整二十年的時間。二十年的時間。安迪拿來幹嗎去了呢?他不斷的在活出自己的價值和展示他自己的才華,他一豐在鼓勵著其他人要擁有夢想,不要輕易放棄。在那樣的絕境下他都能深謀遠慮,足足用了20年時間去打造一條自己的人生路。安迪說:“有人忙著活,有人忙著死。”。

  二十年,如果換成是我,我會怎麼樣?是會變的和肖申克監獄裡任何一個普通的犯人一樣,被現實折磨的放棄思想和希望,變成一個麻木的體制化了的人,被徹底改造,混的好一點的話可能會和老布差不多,再好一點最多也就和瑞德一樣了,在監獄裡做一個能夠弄到東西的人,繼續發揮自己的作用,活得更接近一點正常人。還是和那個與安迪一起進來的胖子一樣,在一開始就向現實投降,不再掙扎,哭著求饒,最後被獄警活活打死。這些人我都不要做,我一定要成為安迪一樣的人,不放棄希望和夢想去改變現實。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沒有象安迪承受的那麼多災難,就更沒有理由放棄勇氣和希望,努力就是救贖,就有希望。換個角度來想一下,其實我們現實的生活和他們也是一樣的,只是環境不同罷了。在我們的這個環境裡面,我們都活的和他們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不管一開始我們會有怎麼樣的理想,會有多麼堅定的意志,不管我們是多麼的想要把現實的生活變成自己想要的種種,最後我們都只能是被它所同化了,這也許只需要一瞬間的時間,也許會用上10年、20年、30年甚至是像瑞德一樣的40年,我們的意志一點一點地被各種事實消磨殆盡,我們的理想最後也會被自己所拋棄或者忘記,然後我們會象肖申克監獄裡的犯人們一樣,懶散地接受命運給予我們的各種安排,這就是生活——大多數人的生活。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我看到太多的人因為一點點的挫折就輕言放棄;當環境不如自己所想象的那樣時就只會埋怨這個社會,看完了這部片子後我一直在想我應該怎樣面對困難和挫折,應該活出真我的價值呢?我又將怎樣去影響身邊的人呢?將來我們又能給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什麼樣的回憶呢?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2

  認真地看完兩遍《肖申克的救贖》,不得不說,這部電影真的使我感動不已。不僅僅是安迪與瑞德之間深厚的友誼,也不僅僅是安迪經歷千難萬險,最後成功地逃出肖申克監獄,而是在那個黑暗、骯髒的角落,總有為擁有自有和希望的抗爭,就像黑夜中的零星光亮,微弱卻又強大。

  肖申克監獄對所有犯人來說是個特殊的存在,老布魯斯就是一個例子。被監禁了50年的他得知自己獲得假釋後變得瘋狂,不是重獲自由的欣喜若狂,而是因為即將離開而惶恐不安。他與外面的世界已完全脫軌,在肖申克里他是一個重要的人,而在外面,他就是一個獲得假釋的'老監獄犯。每天生活在惶恐中的他甚至想要違反假釋條例重回肖申克,那個他稱之為“家”的地方。這荒唐的行為看似不可理喻,但瑞德卻一語道破玄機,“你剛開始會痛恨這裡,然後是逐漸習慣,最後依靠他,無法離開”。肖申克監禁了他們的身體自由,更監禁了他們的精神自由。剛開始他們會憤恨,漸漸開始沮喪、抑鬱,到最後放棄希望,麻木地活著。因為只有這樣行屍走肉般才能不被心中希望折磨到瘋狂。哀大莫過於心死,這才是肖申克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強迫你放棄心中所有美好的信念,而是讓你自己拋棄它,眼睜睜地看著它流出你的身體,流入這片骯髒渾濁的髒水裡,但卻放棄所有的抗爭,這是一種可怖的禁錮,或者用瑞德的話來講,叫做“體制化”。

  其實,片中的肖申克是一種隱喻,對現實生活的隱喻。我記得幾年前看到過這樣一個笑話。問一個小男孩,以後長大以後想做什麼?答: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買個大房子,娶個好老婆,生個胖兒子。又問:那你想讓你兒子以後做什麼?又答: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買個大房子,娶個好老婆,生個胖兒子。剛開始看到的時候忍俊不禁,但細細一想卻有種無奈之感。這暗諷了一種社會普遍的價值觀:房子、車子、兒子、票子,被這些捆綁著失去原有自由的人被定義為擁有優越生活的人,而沒有的則是一個失敗的人或者是還沒成功的人。在這樣普世的價值觀下,大家都被體制化了,猶如一個個設定好程式的機器人。每個人的肩上都揹負著巨大的擔子,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前行著,生怕有一天一無所有,縱使心中有那麼些衝動與激情,有憤恨或吶喊,也被這一日日的重複與一日日的重擔消磨殆盡,而後習慣著這樣的生活,放棄心中的一些看似荒唐的衝動的執念,麻木地按部就班地生活,到後來,依賴者甚至不自覺地維護著這樣的價值觀,想要成功,獲得別人羨慕、讚賞的眼光。到最後想起年輕時的那個衝動荒唐的夢時一聲嘆息,遺憾地看著它隨風遠去。即使心中有許多無奈也沒有抗爭,這就是現實中的肖申克監獄。

  難道他們心中沒有存在些許希望?我想是有的。就像片中的瑞德,縱使他警告安迪“希望是危險的,會令人瘋狂,在這兒是沒用的”但是當他接過安迪送給他的口琴時,他沒有吹響,他說還不是時候。應該是想等著他重獲自由的那一刻吧。但是僅僅有希望是不夠的,要轉化成一種行動,一種堅持和抗爭。對於監獄裡的人來說,自由不是輕而易舉的,自由是光輝的,但是黑暗是背景。自由有時是一種的心中的精神,一種不願意屈服的態度,即使在這個黑暗的角落也可以像穿了一件無形的外套,自由漫步在這個四角的高牆之中。自由有時要靠一時依附強權得來的,像安迪一樣,依附看守長換得一刻晌午和“同事們”喝啤酒曬太陽的自由,是依附典獄長以換得一個建圖書館的機會。自由更是一種不畏一切的勇敢抗爭,是迴盪在肖申克上空的《費加羅的婚禮》,是強忍惡臭爬過整整5個足球場那麼長的臭下水道,為了懷抱太平洋的抗爭。

  言之命至,人隨已願,是踐行著與自由的誓約,不顧一切地爭取。生活中的希望總會隨著你的期許出現。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三毛一樣,不顧一切地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但生活中總要有些時刻,可以不顧一切、不計後果地去懷抱希望,自由地實現理想吧。人總得有希望與信念,這是個好東西,好東西是不會流逝的。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3

  二十六年後,當安迪?杜佛尼在肖申克監獄外千里之遙的墨西哥邊境小城齊華坦尼荷享受陽光、歡愉、自由時,他一定不會忘記二十六年前向瑞德借小錘子的那個上午,他也許不會想到興之所至的偶然會成就他後半生的自由。

  同樣,當瑞德聽到安迪到齊華坦尼荷的邀請時,他也絕對不會想到,數年之後,垂暮之年的自己真的會踏上前往這個異國小鎮的旅程。

  還有,當讀者在卷首獨到安迪被判無期,入獄監禁時,也絕對不會想到,二十六年後,安迪會以自己的方式出獄,並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毋庸置疑,《肖申克的救贖》是一本傳奇之書,斯蒂芬·金用許多不會想到,構成了讀者肖申克監獄的全景旅行式欣賞,也構成了安迪基督山伯爵式的逃亡與救贖,更讓每個人都體驗了一次自己的肖申克。

  初讀《肖申克的救贖》,就已經為斯蒂芬金所構築的那個世界的真實與殘酷所震撼,不禁感佩於作者筆力的深厚,在讚歎的同時也過一些思考與體味,但是因為當時年齡太小,沒有能夠很好地理解自己的思考,也沒能系統的將其整理出來。而今,再讀此書,加以自己以前的感受,拋卻文學性的因素,感到的只是自由與希望的可貴以及人生命的原始張力。

  我相信,任何人在蒙受不白之冤時,都會委屈、痛苦,也會抗爭。但是,當這種冤屈達到了你無法抗爭的時候,你會怎麼辦?放棄,絕望?抑或是繼續?我不敢揣測別人會怎樣,但對於我來說,我也許會失望並放棄,繼續抗爭的機率很小。我很難像安迪一樣,一直抗爭,二十六年一直抗爭,並且在數次絕望的情況下還能繼續。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在這個抗爭的過程中,還能煥發出個性與理智的光彩,感染並改變著周圍的環境和人。我們可以看到,從安迪進入監獄的那一刻起,他就沒有停止過抗爭,他就沒有喪失過希望。他反抗“姐妹”們的騷擾,他挑戰典獄長的權威,他改變監獄的環境,他改善獄友的狀況,他關心自己的案子,他永遠沒有喪失過出獄的希望。很難想象,當他聽到湯米談及他的案子的真相時的激動,又是怎樣在這種激動中受到諾頓的打擊、要挾與報復,並堅持著自己的抗爭;很難想象他是如何在幾近絕望與窒息的監獄環境中維持著自己的理性與希望,並運用它們周密計劃自己的逃亡事宜,充分考慮各種可能性,一直不被發現。不得不說,安迪是一件希望、理性和勇毅加在一起的奇異的作品。他真的能教會我們很多:理智、勇敢、希望。因為希望,他沒有沉淪於監獄的環境,磨滅掉自己的個性;因為理智,他能沒有過於和諾頓理論;因為勇敢,他敢於同那些違揹他價值觀的行為抗爭。這些是我們應該學也必須學的。

  在當今浮躁的社會,節奏越來越快,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人明顯已無法適應,他們早已拋卻了對生活的希望,失去了作為人的理智,丟掉了起碼的勇敢。因此,我們看到自殺率越來越高,年輕人越來越脆弱,社會的神經繃得越來越緊。其實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想想安迪,想想肖申克。我們大可以像他一樣,對生活充滿希望,即使周遭的環境如肖申克一般:不公、混亂、絕望。我們也不能因此變得沒有目標,變得沉淪現實,變得隨著這個社會而失去了我們個性中的亮點。儘管有人可能像諾頓一樣:偽君子、真小人,並來欺壓們,儘管也許你所面臨的困難難以與之抗爭,我們可以像安迪一樣,靜下來,好好想想,我們該怎做,有一個計劃與方案,去實施,去執行,去追求。真的,我們,應該像安迪一樣:我們,應該好好想想自己的肖申克。

  好了,文行至此,話已不多,早該作結,只是突然想到舒婷的一首詩,叫《這也是一切》,其中的最後兩句,我覺得可以用來貼切的形容肖申克中的安迪,也可以作為我們的自勉,閒暇無事時可以仔細體味、感受,去體會生命真正的況味——希望,並且為它鬥爭,請把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4

  摘要:影片中,牢獄生活到點起床集合,到點熄燈睡覺,還有圖書管理員分發書來看,突然閃現的念頭是這樣有規律的生活其實挺像學生時期的寄校生活。想到學校鳥籠大的宿舍擠八個人還上下鋪,就順便調侃下牢房能單間,真幸福。

  N年前看的片子,當時覺得真不錯。具體不錯在哪裡?或許是因為結局不錯,主人公最終成功越獄到達夢想之地,觀影者藉以給自己希望,以為自己也能達到自由的彼處。

  第一次看完後其實只記得了故事情節大概和那無比美妙的結局。多年後看到豆瓣評分介高,揣著“有那麼好嗎”的疑問,忍不住重溫了一遍。依然覺得這是個精彩的電影,依然不明白為什麼豆瓣分數給得這麼高。

  影片中,牢獄生活到點起床集合,到點熄燈睡覺,還有圖書管理員分發書來看,突然閃現的念頭是這樣有規律的生活其實挺像學生時期的寄校生活。想到學校鳥籠大的宿舍擠八個人還上下鋪,就順便調侃下牢房能單間,真幸福。

  如果說主人公Andy的毅力和堅持不懈,我們常人只要努力也可以做到。那麼他的天才加全才已經不是常人單純想要靠努力就能達到的。不得不承認有基因這種東西的存在。聖經信口背來,第幾章第幾節記得一清二楚,印證了一句名言:天才必是記憶力極好之人。所以作為一個銀行家熟知稅務章程事項自然不在話下,會計活對他來說是小菜一碟。還是個地質學熱愛者,很懂石頭,似乎是雕刻家,又懂音樂,也很會教書。

  被深深打擊到了。因為像我這樣過目就忘的人是很容易妒忌記憶力好的人的。像這樣的天才花幾個月時間記得滾瓜爛熟的,常人得花個幾年,天才一年間熟讀的書,常人要花一輩子,於是人的學識深度和廣度的差距就這麼顯現出來了。

  Andy這樣的人是人中神品,就如同喬布斯之類,不是常人讀幾本勵志書看幾部勵志電影能達到的境界。可是常人容易為這樣的天才及天才的成功激動。搞不懂激動個什麼勁,又不是我們擁有高智商外還付出牛逼百倍的努力。

  或許給這部片那麼多的五星是因為它講出了我們對自由的渴望並實現了我們自由的希望。可看了兩遍後發覺其實它給了大多數無天賦無毅力的普通人無法自由的絕望。

  像主人公這樣的天才靠毅力靠天賦也要花近二十年青春已流逝的時間去搭建自由的高塔,那些鮮有天賦卻堅持不懈的人在臨終閉眼前能實現願望也算夠萬幸。而多數雙無的普通人只會在看到自由的海市蜃樓時瞎興奮一下。

  我說多數人沒能力自由,這“能力”,不僅僅是IQ、EQ之類的資質,還有一個人內心對自由到底有多少的渴望和尊重,讓自己獲得自由不是基於破壞別人的自由。自由亦不是眾人無病呻吟地把它當作嘴上的追求和夢想,而內心卻是“我愛體制,它給我保障給我安全感”。

  與其說給這部電影評一顆星,倒不如說我們這些人只值一顆星:口口聲聲說著嚮往自由,抱怨體制化,實則心甘情願地享受著體制化帶來的好處(既然體制自有體制的自由,那就請別抱怨了);我們叫喊著崇尚自由,卻在節假日歡笑著擠在人堆裡去動物園海洋館看那些被關起來的動物和它們的表演,以為動物都愛被囚禁起來給人看給人表演呢,(不知有多少動物是習慣了這樣的生存方式如同影片中在監獄呆了一輩子的BROOKS,又有多少是真的愛show),當看到天鵝只能在動物園溝渠大小的水域中十秒一個來回地游來游去,飛鳥們被罩在三四米高的網下面無法飛翔,海豚不是在大海里自由跳躍,這時如果我們還能歡笑,那就請別說我們多渴望多尊重自由,也不配給這部電影五星。

  ——以此文寫給自己,激勵自己和那些同樣缺乏或快失去毅力的人,如Andy般堅持下去,終有一天獲得自己內心想要的那份自由!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5

  雖然很早就有人向我推薦過這部電影,說值得一看,但我就是沒有找到它或者說沒有十分認真地找過它來看,一直到昨晚才看了CCTV—6的的播放。

  據說這部與《阿甘正傳》出於同年的電影被《阿甘正傳》大大地搶了風頭,《肖申克的救贖》成本是330萬的美金,可是最後只收回了360萬,幾乎是平本之作,而且與當年的奧斯卡無緣,但是在那之後至今,一直都是網民下載的熱門劇。

  影片沒有太多關於當時社會現實的描述,關於社會背景的交待只是一語帶過;沒有男女的感情戲;沒有動人的音樂;沒有唯美的場景;也沒有曲折離奇的情節;這大概是《肖申克的救贖》輸給《阿甘正傳》的原因,但是,這並不能否定它的可看性,《肖申克的救贖》在情節的銜接連貫上做得很好,絲絲入扣,它是那種一氣呵成的電影,可以讓你從開始的第一分鐘就知道它在說什麼,而且到影片收尾也一直沒有絲毫迷糊感的電影。

  地點是美國新英格蘭州的肖申克監獄,主要人物是兩個囚犯:被誤認為是殺害了妻子的銀行家安迪和已監禁多年的黑人瑞德。安迪被判終生監禁坐了冤獄,但是在獄中他從沒放棄過追求自由的希望,也沒放棄對知識的熱愛和對權利的維護和爭取,並影響了很多獄友,幾乎改變了整個監獄。

  瑞德是個有能力的犯人,由於他和某些獄警的關係不一般,所以他能託人弄到許多監獄裡沒有的東西,香菸,牙刷,女明星的海報,還有最後安迪得之賴以逃出監獄的一把小錘子……

  在獄中,安迪和瑞德結下了深深的友誼,因為彼此都聰明機智,能很好地溝通思想。安迪更是非同俗流,他有著過人的智慧和能力,甚至有著哲人般睿智的心性,對生活堅持抱樂觀和熱愛的態度。他給獄警和典獄長做財務指導和免費財務服務;他堅持給州議會寫信,爭取增加監獄的圖書館經費;他爭取到啤酒和音樂用於改善同伴的生活;他喜歡讀《聖經》……

  安迪一開始就表現得與監獄裡的其它人不同,鶴立雞群,因為他根本無罪,因為他屬於高智商,本身就是上流社會的精英,只不過落難了。用他自己的話說:“厄運就這樣掉在你的頭上,只是我想不到這場暴風雨持續了那麼久,如果我做錯過什麼事情,我所受的苦難也可以贖回了。”

  監獄改變了許多人的一生,以致於他們出獄後再也無法適應外面的世界,反而又想重回監獄,布魯克斯就是一個典型的悲劇,重獲自由並沒有給他帶來絲毫喜悅,反而最後自殺身亡。這是對當時美國刑律的莫大諷刺,本來刑律的目的是改造犯人,讓有罪的人重獲新生,重歸社會,最後這些犯人的一生卻徹底被監獄所毀,因為監獄早已毀滅他們對生活的所有希望。

  安迪一直沒有放棄希望,他對瑞德說過:“希望是個美好的東西。”而在瑞德看來,希望在監獄裡是無用的,甚至是危險的東西。但最後,安迪的希望卻實實在在地給他帶來新生,實現了在旁人看來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他用那把瑞德形容為“如果想用它來挖地洞逃出監獄,至少得用上600年。”的小錘子挖出了逃跑的洞口,只用了19年的時間。瑞德最後也被釋放了,他幾乎也想走布魯克斯的老路,幾乎也被監獄生活毀掉。但最後,對安迪的許諾使他來到安迪所說的那個地方,按照安迪的叮囑,發現了安迪的行蹤,他追隨安迪來到了芝華士內歐——墨西哥的一個海島,安迪說那是一個可以忘卻記憶的地方……友誼又可以繼續,無論經過多少苦難,他們終於得到了回報,有了希望,至少生命還在繼續,再加上自由和智慧,迎接他們的,仍是廣闊而寧靜的天地……

  對生命的感悟,對人生的教育,都透過安迪的話語和作為從這部電影中自然流露,它淡淡地向人們散佈著哲學理念,教人堅強樂觀地面對生活,不失為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6

  說實話,我並不是一位影迷。可是當我偶爾看到《肖申克的救贖》後,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影片的每一句臺詞、每一個鏡頭都是值得慢慢回味的。儘管影片的大部分場景只是在灰色基調的監獄裡,可是你卻絲毫感覺不到壓抑,看《肖申克的救贖》就像聽一位老朋友的娓娓訴說。或許是因為當前我的情緒多少有些低沉的緣故吧,我覺得《肖申克的救贖》就是一劑困境中的強心針。

  由於典獄長利用安迪的知識和才能為他洗錢,那個殺死他妻子的真正凶手的出現也未曾給安迪帶來一絲光明,那個可憐的孩子在典獄長與他在獄牆外的一次談話後而永遠的消失(越獄假象),所以安迪註定是一輩子不能離開肖申克的。在我們看來安迪應該徹底絕望了,然而命運青睞有準備的人,一把藏在聖經裡的岩石錘,一張掛在牆上足可以封住洞口的美女海報,再加上20年的時光(鑿洞用了19年),終於給了安迪自由。相信上帝,更相信自己,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屬於自己的自由,這就是肖申克的救贖。安迪不僅救了自己,救了好友瑞德,也拯救了黑暗的美國司法。

  以下僅談談看《肖申克的救贖》的幾點體會:

  1、環境改變人

  影片中有一句臺詞“體制化”。該片中被體制化的象徵人物是監獄圖書管理員老布,他被關押了50年,這幾乎耗盡了他一生的光陰。然而,當他獲知自己即將刑滿釋放時,精神近乎崩潰,他竟要製造一起“殺人”事件,因為他已經離不開這座監獄,他要繼續留在肖申克。

  監獄使他們完全有時間被環境所征服,老布成為環境的一部分,一旦脫離了原有的環境,一切失去了意義。他從內心深處依戀著那間剝奪了他的自由的監獄,所以在出獄後,完全迷茫了,他終於選擇了自殺來尋求自己永遠的寧靜。

  2、即便別人有錯誤,也要在自身找找原因

  安迪的妻子背叛了他,難道都是妻子的錯嗎?安迪成功越獄後也不得不反思了自己,從某種程度講,是他導演了這場悲劇,安迪不是直接的殺妻兇手,心理卻揹負著深深的愧疚,他先前在事業、後來在肖申克都是是成功者,然而他卻是一個失敗的婚姻經營者。

  3、勿以貌取人

  安迪外表柔弱,以至於入獄第一夜勞瑞為他輸掉了兩包煙。當監獄上空飄著《費加羅的婚禮》的時候,所有犯人都驚呆了。最難忘是當獄友們在樓頂上喝著安迪用勇氣和智慧換來的啤酒時,安迪倚著矮牆那一次難得的微笑,就如同刺破黑暗的一縷強光。這個世界終究是少數精英的世界。

  就像片中那句膾炙人口的臺詞:有的鳥是不會被關住的,因為它們的羽毛太美麗了。幾十年裡,人們只有承受,當絕大多數囚徒早已麻木,慢慢失去了對自由的渴望的時候,可在安迪的內心世界一直堅守者自己最初的信念,那就是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偌大的肖申克,漫長的時光裡,只有一個安迪改變了肖申克的世界。

  4、不放棄,相信上帝更要相信自己

  “希望是人最美好的東西,只要自己不放棄,希望就會永遠相伴隨。”

  犯人走進肖申克,典獄長的第一句話就是:“把靈魂交給神,把身體交給我。”可是真正可怕的還不是肖申克的高牆,而是被犯人們被監獄的體制化所逐漸打磨掉的勇氣與希望。

  然而,當安迪冒著被看守長推下房頂的危險,用替警官逃稅為夥伴換來啤酒時,當安迪堅持6年給政府寫信終於迎來了肖申克的犯人圖書館和講習班的時候,當監獄上空飄起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的時候,原因只有一個:無論我們曾經怎樣的沉淪和不羈,怎樣的失去光明,但千萬不要放棄理想,放棄那份希望,人類追求自由與公正的腳步是無法阻止的。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相關文章: